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教育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教育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高三化学教学 实验类微课 案例设计 应用
化学是一门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物质从分子、原子层面上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自然科学。在高三化学教学工作中,由于高三的特殊性,无法很好的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但又有大量的基础概念和知识点需要学生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和记忆。如何做好高三化学教学工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在传统的高三化学教学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重点、疑点、难点内容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等教学难题,教学效率和质量都比较低。近年来,随着“微课”等一系列全新教学方法在高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表明,微课可以很好的解决高三化学教学中的各类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满足新课程标准和实践要求,以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为主要呈现方式,完整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重点、难点、疑点等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精彩教学视频。即微课是一种在较短时间内以微视频的形式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微课以课堂教学视频和辅教学资源为主要内容,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辅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课件所用相关素材、用于测试与练习的相关教学资源,同时还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及知名教师的评价等教学资源,通过对教学资源之间的相关联加以呈现,建立一个个小的、彼此联系的教学资源单元,使教学资源应用更加单元化、结构化、主题化。微课是一种基于传统教学资源发展而来的全新的教学方式。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四类特点:
1.短少的教学时间
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时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质量,顺应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微课的教学时间通常都比较短,一般都只有五分钟左右的微视频,最长也不超过十分钟。
2.精炼的教学内容
微课围绕某个重点、难点、疑点等知识点或教W环节开展教学工作,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相比于内容复杂、繁多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的教学内容更为精炼、简要、突出。
3.适宜的教学容量
一般来说,一个微课教学视频通常为大小为十几兆到几十兆的小视频,教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看或下载相应微课教学视频,查看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4.情境化的教学资源
微课的教学主题只有一个,教学主题明确;微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少但比较完整,教学内容简要。将教学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分解为多个单元,并整合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课件所用相关素材、用于测试与练习的相关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及知名教师的评价等辅教学资源,使每个单元的主体明确、内容简要,建立一个单元化、结构化、主题化的系统的教学资源单元。使教学资源质量更高,使学生可以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使教师可以从优质的教学案例中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
三、实验类微课在高三化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应用
在进行微课教学的案例设计时,应根据以下要求进行案例设计,使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1.巧选题,题小而精
俗话说一个辉煌的开始便是百分之五十成功的保证。微课主题的选择是微课案例设计的关键,微课主题应选择范围尽量小的、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的、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做到选题的小而精。
2.智选材,字简而明
由于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简,不能用大篇幅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对内容进行叙述,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整表达教学内容,应在进行微课案例设计时应做好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材料的选择。较多的文字说明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不能很好的注意到教学重点,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故应用简要明了的文字叙述微课内容。
3.活设计,设计巧妙
高中教育教学案例范文2
提问可以在课堂开始阶段,课堂中间阶段以及课堂结束阶段,不同阶段的提问目的有着较大的不同,如果没有把握好提问的时机的话也会影响到提问的效果。很多老师在提问时对于实际都没有过多的考虑,导致提问或者过于频繁或者偏好,从而导致提问的目的难以达到。
提问缺少生活化
高中生的生理特点决定其更偏好生活化较强的提问方式,而很多地理教师的提问没有考虑到高中生的偏好,问题的设置没有结合生活实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结果就成了老师的自问自答,进而影响到了提问的效果。
提问缺少层次性
提问应讲究层次性,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层层递进,目前地理教学中的提问很少能够做到这一点,提问没有遵循层次性的基本原则,割裂了知识点之间的递进关系,导致问题很多时候太难,学生无法回答,提问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问教学法运用探讨
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问教学法的运用不足,结合地理学科内容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地理教学中提问教学法的运用效果。
1.对问题进行科学计划
高中地理老师在运用提问教学方式时,必须要对提问的问题进行科学规划,在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把握的前提之下,对课堂教学涉及到的难点、重点以及考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问题的设置。问题的科学计划具体包括提问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提问以及向哪些同学提问等内容。举例而言,讲述世界气候这一章时,就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当课堂开始时候,提问世界上都有哪几种气候类型?通过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当课程结束以后,提问世界不通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通过这一问题来让学生回顾本节的重点内容。
2.注意问题的针对性
高中地理课堂上问题的提出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每一节课程都有重点以及难点,问题的设置应围绕难点以及重点进行组织,围绕重点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围绕难点设置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难点,不仅仅要让学生通过问题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举例而言,在讲述大气运动这一章节内容时,问题的设计应注意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大气流动的原因分析,大气运动都受到哪些具体因素的影响;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不同区域,包括赤道与极地之间,地面与高空之间大气流动的不同,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以及难点。当然针对性同时还涉及到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相应的学生进行回答,对于学生而言问题设计的太难或者太容易都会产生不好的效果。
3.注意提问的时机以及生活化
提问应注意时机的把握,在正确的时间提出正确的问题,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提出其效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具体时机的把握上需要地理老师因地制宜,本着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原则来开展。与此同时,问题的设计应遵循生活化的基本原则,地理老师应善于将枯燥乏味的地理问题转化为生活气息浓厚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具有情景感觉,利于其对知识的理解与学习。举例而言,当讲到锋面气旋这一节内容是,可以设置一个这样的问题来让学生分析气流的运动,即为什么城市要比郊区更热,这种问题学生都有深切的体会,生活化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4.提问应遵循递进的思路
很多地理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地理老师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直接,本着由易到难的基本原则,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举例而言,在讲述昼夜长短这一节课程时,就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我国一年有几个季节变化?每一个季节的特点是什么?什么原因造成了季节的变化?如果地球公转停止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些问题层层递进,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这一问题。
高中教育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模式意义实施
一、哈佛商学院—世界上运用案例教学模式最成功的高职学府
哈佛商学院可以说是世界上顶级高职学府。工商管理硕士(MasterofBusinessAd而nistration,简称MBA)课是哈佛商学院教学的中心内容。MBA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的“总经理能力”,而不是专深的“学科专家能力”,学习的重点是真正的管理,而非管理学,它不注重造就理论型的“学术人才”,而只造就“职业老板”这种实用型人才。总之,其目标不在于培养搞理论研究的“学院派”硕士,而是培养能学以致用,崇尚实干,真正能在工商经济领域领导一个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的中高层经营管理者。[l碗BA这种专业学位教育与我国常见的研究生学位教育的显著区别,就在于它的务实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上述培养目标深刻地影响到MBA教育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形成了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生两年的学习中,讨论分析1000多个案例;在每次80分钟的以案例教学为主的课程中,只有五次课进行讲授,余下的25次课都通过师生讨论,进行案例教学;在讲授的五次课中,三次由教师讲理论,另外的两次请外面公司的管理人员作与案例有关的报告。在一般的管理学院,案例教学的比重则小些。l2]另外,哈佛商学院不要求学生写我们常见的注重理论的毕业论文,而是结合课程开展独立选题的研究和针对企业实际的课题项目研究;实习方面也突出了学以致用、讲究实效的要求。
事实证明,哈佛商学院MBA独特的培养目标和相应的以案例教学为主的的教学模式满足了社会的实际需要,取得了巨大成功。哈佛商学院被美国人称为商人、主管、总经理的“西点军校”,是全世界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最著名的学府。其案例几乎被全世界的工商管理学院购买使用。
迄今为止,案例教学模式不仅应用于工商管理人才教育,还广泛运用在培养医生、律师、教师等等职业人才的高职教育领域。这说明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案例教学模式的特点
案例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实战性”。案例教学不同于一般的举例,举例的目的是解释说明某个理论或结论,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理论,而案例教学则具有“实战性”,它把学生带人到拟实的环境中去,重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具体问题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大部分案例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案例教学强调引导学生进人故事中的角色,通过发现和分析案例中包含的问题做出决策,掌握有关的理论、观点和技能。
三、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意义
(一)产学合作的重要补充
高职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相比,其显著特征是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它的目标不是造就学术精英,而是培养在生产、服务、管理领域的应用性人才,因此特别强调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实际的分析与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世界上出现了产学合作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就是学生一边在企业里训练实际操作,一边在职业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企业训练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企业训练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职教培训模式。英美等国的合作教育亦称工读课程计划或合作职业教育课程计划,这种模式以学校为主,学生半天在学校学习,半天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产学合作使学生既掌握宽广的从业理论和基本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职业实践技能,这是它的优点,但是其缺点是这些模式过分依赖企业,容易受到经济发展起伏的制约。这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的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很大,企业很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培训岗位,而企业没有培训岗位,产学合作就难以开展。另外,产学合作一般难以使学生及时、全面地接触到典型的事件,教育效率不够高。而案例教学模式正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产学合作的缺点,成为产学合作的重要补充,是理论联实际的又一条重要桥梁。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科理论的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二)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传授性教学,后者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只传授知识,传授的技能也只是知识形态的技能;不传授方法,不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开拓创新性的学习和研究很少,认识能力锻炼不足。教与学长期认同前人已取得的知识成果,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被压抑,形成僵化的思维定势。学生惟书惟上,缺乏追求新知的精神,其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案例教学的“实战性”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迫使学生主动预习案例,在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辩论,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案例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提高了语言表达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共同要求。
四、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
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涉及到案例教材的编写、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
(一)案例教材的编写
学校在这方面必须高度重视,给予必要的人力、财力支持,在评定职务、职称方面要有所承认。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亲自到企业采集案例,也可通过了解毕业生的经历搜集素材,还可通过各种媒体采集资料。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购买别人现成的案例,例如哈佛商学院MBA的案例几乎被全世界的工商管理学院购买使用。
案例要具有多样性和全面性。例如,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内容大部分是商业发展中的各种经济事件,几乎涵盖了所有在实际情况中所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实例讨论的课题或为新产品的市场营销计划,或为跨国公司的组织变革,或为资方与工会谈判的战略,或为女经理人员在单位里受到性骚扰时的对策,涉及面颇广。熟悉了全部教学案例,在实际经营当中,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什么问题,都不至于手足无措。案例教材要和有关的理论教材相对应,要隐含学科原理,便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也为了查明学生的薄弱之处,案例中关键环节的做法和效果可暂时隐去,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推测,然后教师再出示原文的省略部分。案例的表达可采用文字形式,有可能的话,也可以采用影视媒介,使案例更生动形象。
(二)教学过程
教师先让学生提前阅读或观看有关案例,然后在学习小组里集体讨论,共同研究第二天上课要讨论的实例。课堂教学实行师生讨论教学法。每节课开始,任课教师首先指定一个学生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间一般为10一20分钟。然后其他学生分别从自己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在哪些地方比第一个发言者所说的更好。教师要控制好局面,保证较多的同学有发言机会。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组织讨论,还要提出尖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把学生们的思想都激发出来。成功使用案例的关键是如何对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当然,教师最后也应就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发言的表现和质量作出讲评,提示必要的分析技巧,点出案例与理论的有机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
(三)学习评价
案例教学强调学生参与、联系实际和多向思维。课堂上频频发问和畅所欲言地讨论,应成为一种基本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学生发问的次数、问题的质量以及讨论中的表达都应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对学生成绩的评分,一部分取决于课上发言,另一部分则视考试成绩而定。考试方式大部分应采取开卷形式,出的问题要很活,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投身案例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高中教育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多感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121-02
一 多感官教学
多感官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习方式安排、学习结果评价等教学活动组织上,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动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能。从感官的维度上来学习,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更易被接受,不易遗忘。
二 多感官教学法的生理和心理学基础
感觉的发生,是建立在生理学的各感觉器官(主要有眼、耳、皮肤、舌和鼻等)功能协调发挥的基础上的。如人类对自然界的印象和记忆,70%甚至90%以上是通过眼睛看到的。
一项大规模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依次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学生(95%)。从以上结果,我们可得到两点启发:(1)不同的学习通道,学习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只带着耳朵听,不如只用眼睛看。(2)多感官参与学习比单一感官参与学习效果要好。随着参与学习的感官的丰富度增加,平均回忆率明显增加。
三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多感官教学方法与案例分析
多感官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要充分调动眼、耳、手、口、脑,甚至是舌、鼻等参与学习,其设计用不同的信息形式承载同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以下是采用多感官教学的高中生物课堂案例。
1.动手操作,眼看、手画——视觉手段的应用
多感官教学法适用于观察类实验的学习。学生学习“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过于抽象,如果仅仅是教师讲授,或者动画演示,显得生硬,有填鸭嫌疑。可通过眼看手画给不同分组学生提供不同的植物根尖,材料应易得且便于染色体计数(如洋葱2N=16,蚕豆2N=12,水稻2N=24,豌豆2N=14),让其分组进行根尖生长点有丝分裂观察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实验对象的各时期图像,并在实验报告上绘制下来。虽然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和绘画功底各有差异,可若把镜下的世界画在纸上,就都显得兴趣十足。此时学生并不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但所绘即所见,充满真实性和代入感。每组学生讨论本组同学所绘制的几个图像染色体数目行为变化的可能的顺序,通过讨论对其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得出相对合理的排序和解释。
不同组学生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可以展示绘图,可以口头报告(动口),,去伪存真。此时教师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细节上学生未考虑周全之处。
在这样的设计下,不仅完成了教学知识目标,且学生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情感更易接受新知,因为这些知识不是“老师教的”,是“自己学的”。高中生物大量实验内容,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观察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低温诱导多倍体的产生》等,都可采用这种方法。
2.动耳听故事,听后复述,举一反三编故事——听觉手段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经常遇到主观论述题,能体现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知程度和语言组织能力的高低。如该过程的原因是?根本原因是?实验原理是?实验步骤是?两者之间差异是?学生对这类问题有三个难点:(1)专业术语晦涩难懂难记,死记硬背后仍不会应用;(2)思维逻辑混乱;(3)语言组织能力差。教师可在教学中采取听觉手段应用,将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解决这类问题。如“免疫调节”教学中,故事展开:教师先将人体比作一座“城池”,免疫过程是一场人体与病原体之间的“战争”,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相当于“城墙”,第二道防线相当于“内护城河”;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是具体的“战役”。先介绍体液免疫,吞噬细胞是信号兵,呈递抗原信息给指挥官——T细胞,T细胞呈递给作战队的队长——B细胞,B细胞派出(增殖分化)弓箭手(不能直接与抗原接触)——浆细胞,弓箭手射箭(分泌抗体),特异性射中敌人(抗原)。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呈递、识别、特异性识别等晦涩的专业名词,记住各细胞的功能。故事浅显,便于复述。学生初步学习后,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后讲故事,先讲给自己听,再讲给同学听,回家讲给家人听。第二节课时,让学生上台复述。还可鼓励学生尝试将“细胞免疫”编成类似的小故事。互相讲故事,看哪个故事合理有趣,如何处理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免疫效应的不同点。编得好的大力表扬,不好的应予以肯定合理之处,指出不当之处。
再如,把光合作用比喻为一场盛宴,叶绿体比喻为巧妇,光能是能量来源,CO2和H2O是米。故事开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复述是课本文字(阅读)、老师讲授(听觉)、学生个人理解(动脑)与语言表述(动口)的合成,是积累专业知识和训练语言组织能力的手段。将复述训练面向全体学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具体深刻的认识,记得清晰、牢固。
3.画一画,剪一剪,动一动——身体运动手段的应用
教师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中,安排学生根据所给的DNA序列,画出mRNA链,并剪下来,再剪一个核糖体模型,中间割出2道竖线,竖线间的距离恰好能容纳6个碱基序列,将信使RNA单链的起始密码子位置穿在核糖体上,然后让学生从备选的多个携带不同氨基酸的转运RNA中选取有特定反密码子的,放入核糖体和信使RNA的相应位置,沿着信使RNA链,拉动核糖体,模拟翻译过程,直至终止密码子。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掌握了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动手做模型,模拟转录和翻译动态过程,轻松解决了教学难点和重点。“基因工程”等内容也可尝试此法。
此外,在教学中可经常使用多感官手段。让学生看,如豌豆的相对性状,黄子叶、绿子叶,圆豌豆、皱豌豆;豌豆花的龙骨瓣总是闭合的——保证了严格的自花传粉。让学生听和讲:听多媒体、听老师讲、听同学讲;讲给自己听、讲给别人听。让学生尝圆粒豌豆、皱豌豆哪个更甜。让学生摸:R型菌S型菌菌落手感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画:画细胞的显微结构,画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等。
上述实例仅仅是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初探,每个实例各侧重一种或两种感官教学。两者之和大于整体,多感官教学亦如此。但在实际运用中,无需刻意追求感官刺激的丰富性,而忽略了实际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针对不同感官优势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感官教学组合。在新课标理念的支持下,结合多媒体技术,倡导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应多尝试、多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大胆运用于教学实际,不断探索,方有创新。
参考文献
[1]孙世晓主编.生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美〕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高中教育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高中体育 心理暗示 运用
所谓心理暗示,是一种心理学术语,是人生理和心理上最为典型的条件反射,指的是人在接受他人情绪、观念、态度或外界刺激影响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特点,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心理暗示主要分为自我心理暗示和他人心理暗示两种。以下是我结合高中体育教学实践,对体育教学中心理暗示应用的几点建议。
一、语言方面的暗示
语言是人们用以交流和交际的主要工具,通过语言,不但能对他人产生心理暗示,也会对自己产生心理暗示。我在教学过程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经常在做体育运动之前对自己说:“我不行,我无法完成”,然后就躲到一边不参与任何练习。久而久之,这个学生就真的什么动作也无法完成了。于是,我找他进行了一次谈话,让他在锻炼之前不要说“我不行”等类似的话,而是在心理对自己说:“我可以,我能行。”之后的体育课堂上,我在练习过程中,总是站在这个学生的身后,并对他说:“你能行,教师相信你!”慢慢地,这个学生不但能够自己完成大部分练习动作,而且再也不会惧怕任何体育运动。这就充分说明语言具有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经常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给自己鼓励和激励。比如,在遇到自己害怕的体育项目面前,坚定地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做到。”记得在一次短跑教学中,当学生完成了一定距离的计时跑之后,对后面的跑步练习往往会抱有厌倦情绪,此时我先肯定了学生的努力,然后指出在短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告诉学生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在之后的练习中有意减少计时时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短跑兴趣,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跑步能力。
二、艺术方面的暗示
研究表明,艺术实际上是一种最为有力的暗示,这种暗示不但包含理想的逻辑方法,而且能通过情感因素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不同项目,适当选择音乐、旋律、语音、语调、图片、色彩等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例如,在列队练习中,教师可以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在雄健的歌曲中进行有节奏的列队练习;可以引入动感强劲的的士高乐曲,让学生跟随强劲的节拍,展示自己的青春与活力;舒缓轻柔的音乐往往可以放松学生身心,可以用于紧张运动之后的放松环节,以放松学生心理,让学生恢复到运动之前的状态。这就是音乐这门艺术对于学生心理暗示的作用,体育教师应合理应用,充分发挥艺术的暗示功效。
三、环境方面的暗示
环境在体育教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体育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环境分为“人环境”与“物环境”两种,“人环境”指的是在人与人之间因交往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气氛,如学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竞争不但在人与人之间会发生,在小组之间也会发生,要想取得胜利,就需要小组内成员的团结互助,提高集体的力量,享受成功的喜悦。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并给予恰当的暗示,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体育运动,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暗示效果。同时,教师要合理布置运动场地,做到点、线、标志的醒目和清晰,器械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尽量排除运动器械之外的干扰物,创设舒适、宽敞、安全的“物环境”,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增强学生的安全感,让学生放心地参与体育运动。
四、兴趣方面的暗示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往往是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要想促使学生主动接受体育动作及要领,必须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采用多样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引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兴趣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投其所好,盲目地让学生嬉戏玩耍,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在球类运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与“球”有关的游戏活动,如运球接力赛跑、四角传球等,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榜样的暗示作用
榜样暗示分为三种,一种是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自身的榜样形象,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感染学生,给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另一种是以优秀运动员为榜样,激发学生的运动意识,让学生喜欢某项体育运动;第三种是在学生中间树立榜样,通过学生榜样的作用,增强其他学生学好动作的自信心。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暗示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鱼跃前滚翻”教学中,教师要以优美的动作和示范展示运动要领,对学生实施到位的保护,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服感。反之,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不到位,或没有对学生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就会让学生产生危险的心理暗示,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妨碍学生对体育动作的学习和掌握。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应用心理暗示,积极发挥心理暗示的作用,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饶少明.心理暗示在高中健美操选修课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2013(S1).
高中教育教学案例范文6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内容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课型
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四、难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五、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几年前的愚人节那天,发生了张国荣跳楼自杀事情吗?
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说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2. 指出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师:天堂和地狱的例子
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道路。
3.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
师: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
有位教授曾经指出??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在贫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竞争更激烈,压力大,所以心理健康显得重要。
师:有一个参考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马斯洛的背景。马斯洛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倡人文主义。同学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认为人只是动物的简单进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驱使。而马斯洛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人不同于动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较为低级的需要,人还受其它需要的驱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个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满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属于心理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许多标准,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满足。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欢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每个人要懂得正确的扬长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不协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最后,还有一个小内容,希望大家做一张名片。
(四)小活动??做名片
1.讲述名片的目标??为了彼此交流
2.告知名片的要求:姓名,最喜欢的一件事,最不喜欢的一件事,最能代表你的特征,你的偶像。另外也可以附上你对课的提议。
3.收齐名片
听课教师反馈::
1.同学们在听到例子的时候,都显得很有兴趣。应该注意例子的安排。
2. 马斯洛关于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尽管很有用,但是相对比较枯燥,只捡几条相关的讲一下,效果比较好。
对这堂课,应该加入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测试,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兴趣。但是,缺少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就心理健康的一方面,来给他们做一下测试。
看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人还看了: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案
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
4.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