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的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支架式教学的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支架式教学的案例

支架式教学的案例范文1

【关键词】案例式立体教学法;泌尿外科;教学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指将案例教学与立体教学相结合,形成一种科学性的教学模式[1]。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案和课件,为学生展现立体化的临床资料和病例[2]。为进一步探究案例式立体教学法的效果,在本研究中对安徽省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并对比传统教学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安徽省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9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名。对照组男26名,女23名;年龄21~26岁,平均年龄为(24.5±1.1)岁;观察组男28名,女21名;年龄22~27岁,平均年龄为(24.9±1.8)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实施案例式立体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进行教案和课件的设计,挑选典型泌尿系疾病的案例,设计制作为多媒体课件,并且插入适当的教学视频、图片以及专家意见等,在课堂上采用问答式讨论的模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利用网络相关知识,让学生结合病历简介进行网络学习。(3)搜集病历的相关资料、视频、图片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向学生展示泌尿系疾病“仿真患者”的特点、特征情况。结合课堂传授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病历情况,对虚拟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讨论,最后拟定出个性化治疗方案。

1.3评价指标

(1)统计两组教学后理论考试成绩,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病历分析两部分。(2)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对教学方案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3]。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理论考试成绩

观察组基础知识、病历分析和总成绩分别为(57.3±3.35)分、(39.2±2.14)分、(95.1±2.34)分,对照组基础知识、病历分析和总成绩分别为(43.1±3.22)分、(27.9±2.62)分、(72.4±3.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及对教学方法满意度

观察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分别为95.92%(47/49)、100.00%(49/49),对照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分别为77.55%(38/49)、71.43%(3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支架式教学的案例范文2

1.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如同足球场上的裁判一样,说一不二。在这种评价活动中,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等待教师指点、评说,很少有自主调控的机会。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是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提供条件。

2.“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教师利用学生评价可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让教师形成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价值判断。课堂的好坏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以师生的共同成长发展为目的。

3.学生评价要即时、有效地反馈给上课教师,从而教师可以及时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案例

教学案例:圆的方程第一课时的两次学生评价对课堂的促改

第一次课是在13409药剂班上课,这是一个普通的中职班,上完课我随机选了5位学生,先让他们填写了中职数学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表(学生评价用表)(见附录),然后就跟她们进行谈话,从学生的口述中获取有关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具体谈话情况如下:

学生1:圆的标准方程很好记,给我圆的标准方程,我肯定能说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给我圆心坐标和半径,我也能写出圆的标准方程,挺简单的。

学生2:关于圆的定义书上写的我能看懂,也明白,但是要我自己讲,我讲不清楚,也说不明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定义,但标准方程我也能掌握,很简单。

学生3:一开始很热闹,也很有意思,大家找生活中的圆找的不亦乐乎,都很起劲,我也被吸引了,但是后面就是说说圆心坐标和半径,写写方程,就没什么感觉了。

学生4:前面很热闹,我也挺起劲的,但是后面一下子就出来了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我觉得有点太快了,都不知道这个方程怎么来的。

学生5:今天的课很简单,也很有意思,我全听懂了,没有什么不会的地方。

此外,5份学生对我的评价表对教师的教学态度给的都是满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关于教学效果本节课的评价也还是较高的。

学生的谈话传递给我不少信息,也让我收获了不少,让我积极地反思,并且启发我为下一次课的教学设计作出调整和改进:

1.课堂引入比较成功,但时间过长,让有的学生注意力已经分散,要及时把握住学生的言论,并引导到问题“圆是什么”上面来。

2.如何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并且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能不断产生并有新的刺激点,让学生的注意力贯穿于整个课堂。

3.如何让学生在欢乐中掌握知识点,并且能够乐于学且能主动去学。

进行了一些调整与改进,第二次课是在13408药剂班上课,与13409是平行班,而且是我当班主任所带的班级,同上次一样上完之后找了5位学生进行访谈。

学生1:这节课很有意思,我都不敢走神,感觉一直在动手或者动脑,一会要做这个,一会要想那个,感觉没多长时间一节课就结束了。

学生2:老师的问题我都能回答,以前我很不喜欢数学课,但是这节课我听懂了,而且感觉学的东西都很简单。

学生3:数学课上与同桌合作用圆来创作图案让我觉得很有劲,后面注意力也很集中。

学生4:今天老师出的例题和练习我都会做,就是在上黑板的时候有点紧张,一不小心把平方漏写了。

学生5:其他都很简单,我也都掌握了,但是圆的定义我觉得让我自己说,我可能还有点说不上来。

这次的访谈与学生的评价表给出的信息都是比上一节课要成功得多,但是从中我还是能够得到一些新的启发,比如:教学重点如何突出,如何应用学生出现的错误;如何拓展课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大的发挥等等,我想,要是让我再上第三次,肯定会更加精彩、更加成功。

三、案例分析

教与学是教学的两方面,时常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有助于对自己正确的反思,我们不可能不关注学生的意见而一意孤行。研究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可以让我们避免一些错误,从而做出更正确的决策,指导我们怎样去教学,去教些什么,进而关注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在学生的评价和建议中,教师获得更多的灵感,更多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反思,从而在调整与改进中成长,发现教学的美丽,尝试与探索创新的课堂,让自己的教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学得扎实又灵活、轻松又愉快,并且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

支架式教学的案例范文3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法;优化;数学

一、支架式教学法的内涵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创新要求,可以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结构.支架式教学法主要是教师搭建支架,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任务,进行有效学习.该方法中,学习任务的主体从教师转移到了学生身上,支架式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建构以及内化知识技能,在教师帮助下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向更高水平认知活动出发.在该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提供支架,帮助学生获得发展.

二、运用支架式教学法优化中学数学课堂的具体案例及分析

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流程为: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选择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P76―79第三单元第二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为例,在该课堂中有效应用支架式教学法(如图1所示).

图1 “三角形面积”支架式教学法

(一)搭脚手架

支架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提供学生学习的脚手架.支架式教学法的核心是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超出学生的当前能力时,及时提供支架.教师可以首先建立概念框架,搭建脚手架.概念框架的建立需要结合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确定合适的教学主题.

案例中,围绕“三角形的面积”这个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提出如下问题:①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②两者之间有关系的条件是什么?③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有公式吗?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产生的?

(二)进入情境

情境创设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对悬念问题进行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有多种支架设计方法,如暗示、榜样、提示、交流、部分答案等.不同的支架设计方法,具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其中,榜样示范支架设计方法的应用中,可以通过提供问题解决的样本,并在课堂上进行具体演示.学生在学习教师演示的方法中,可以获得有效的认知活动过程.在中学数学课堂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及解释的方法,明确教学任务,从而展示出问题的最佳解决思路.

案例中,脚手架搭成以后,教师把静止的平面教案变成立体的课堂活动,教师在电脑上演示:每个小方格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对角线截去一半后,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独立探索

在中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应用支架式教学法,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教师搭建脚手架后,学生应该在支架中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得到自我提高.

(四)协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及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改进与发展的过程,必须要不断促进学生与外部的有效交流,同时注重学生内部的有效交流.在中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可以采用课堂研讨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交流互动,从而提高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优化教学过程.

(五)效果评价

在新课改过程中,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应该首先具备清晰的课程标准,并对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建构.支架式教学法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课堂氛围有关.支架式教学法可以提供分层次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需要有效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同时也要利用档案袋评价等新型评价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支架式教学法,能够显著改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课堂的优化.教师应该不断促进自身知识建构的创新,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有效的支架设计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支架式教学的案例范文4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 支架式体系 构建

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注重按部就班地教学,没有对教学核心进行把握,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缺乏针对性的教学互动,导致初中英语写作效益大打折扣。支架式理论主要从构建主义出发,对教学体系进行分析,以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为基础,形成针对性教学内容,对教学效益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模式

1.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式教学理论要求以学生为核心,在情景体系中构建相应的教学内容,在合作学习中不断提升,不断优化,形成良好的“支撑”体系,不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该理论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全面研究,从两者关系出发形成了系统化、层次化教学结构,解决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师生矛盾和生生矛盾,构建和谐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模式的作用

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良好的互动构建相互“支撑”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的“度”,在学生学习中成为引导者、辅导者,并使学生逐渐独立,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实现教学关系的全面转化。

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英语写作学习和写作训练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这对学生初中英语写作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学生不断突破、不断进取的动力。与此同时,在支架式模式中,学生还可以全面了解初中英语写作框架,了解初中英语写作本质,充分把握初中英语写作中的相关内容,对其写作的框架式结构进行构建,这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框架结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需求,充分把握各项教学内容,设置写作层次,从而真正完善支架式教学内容,拓展支架式教学范围。

1.把握内容,做好基层支架建设

词汇作为初中英语写作的重要内容,对初中英语写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写作需求充分把握词汇、语法等内容,在教学词汇、语法等基础上合理选取写作方向,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词汇、语法等,将写作与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笔者在Do you Want to go to movie? 教学的过程中,就从文章教学内容出发,让学生写一封简单的邀请信,邀请好友去看一场电影。在上述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写作结合在一起,既深入掌握了课本教学内容,又全面训练了知识技能,取得了双管齐下的效果。

2.合理设置,构建良好交互支架

初中英语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交互教学体系进行把握,要在交互教学基础上合理设置各项支架体系,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适当选取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小互动等,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初中英语写作的热情,实现学生写作效益的全面改善。笔者在The Four season of my Hometown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就设置课堂写作讨论交流会,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描述,相互交流自己家乡的美丽风光,对自己家乡四季风景的特色进行描述。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纠正描述中的语法、词汇等问题,在相互纠正的过程中不断改正写作中的常见错误,整体写作水平大大提升。这种交互式讨论交流模式,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已经成为新时期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

3.全面了解,构建合理心理支架

学生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效益,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因此,初中英语写作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心理进行全面把握,在学生发展和需求上形成针对性心理支架,全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学生的写作信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英语写作中,经常以鼓励性话语评价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给予了学生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笔者还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让学生相互欣赏、相互交流,这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除此之外,笔者还实事求是指出学生写作中的不足,让学生优化和完善自身的不足上,给学生相应的优秀写作案例,让学生模仿和训练,弥补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不断超越。

三、结语

支架式教学的案例范文5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高职英语;口语教学

现代高职院校在教育目标设定方面多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以确保学生就业问题得以解决。但关于英语口语教学一直为难以突破的关键,学生多表现出交际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基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要求。究其源在于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仍以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无从谈及实现教学质量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高的目标。因此,对英语口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相关概述

关于支架式教学,其创建理论明确提出,学生知识的获取并非完全依托于教师的讲授,更多的是基于在长期教学活动的参与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习伙伴的配合而习得,并以此形成框架式的知识体系。假定将学生比喻为建筑物,该建筑物的完成需经历长期的累积过程,而此时起到支架作用的便是教师,他们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填充,完成整个建筑物的构造。从当前支架教学的案例可发现,其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极大的区别,要求舍弃“灌输式”或“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整个过程应以脚手架的搭设、情境的引入、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等环节为主,这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英语口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关于支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以教学Intruduce Yourself and Your Family为例,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结合习得的知识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具体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脚手架的搭设

脚手架搭设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基本教学内容,并了解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基本状况。从刚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特征入手分析,他们更乐于通过自我表现结识更多朋友,教师可充分利用此特点,引导学生在Introduce yourself环节中将自身性格特征、业余爱好以及优缺点进行描述。为避免学生因自身口语能力不足而不敢发言情况的出现,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中与话题相关的句式、词语,如I am eager to,I’d like to,characteristics等,采用多媒体展示,并指导学生利用这些词语、句式创编对话,相关的知识内容将固化为学生的知识内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以初步构建。

2.情境的引入环节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入学阶段普遍存在基础能力较差等问题,利用情境引入的方式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在完成基本脚手架搭设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对自信心缺乏、焦虑现象明显的学生,教师应以朋友身份做好鼓励引导,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现更加自如。

3.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融入整个语言环境中。教师可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小组划分,要求各组结合教学内容对中西方家庭的不同观念进行分析。如典型的Talk Show便可作为小组活动开展的方式,假定小组为四人,一人充当主持人,其他人为嘉宾。在访谈过程中针对“家庭类型”这一话题利用英语口语进行探讨,培养学生交际意识,这对知识体系的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评价工作

评价环节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所在,其需要针对小组表现以及学生个人表现采取学生互评、自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缺点所在。但需注意在评价活动中教师应给予更多鼓励性评价语言,确保学生参与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成就感与充实感得以保持,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需注意的问题

不可否认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口语教学中的融入对英语教学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很多现行高职院校在应用中并未使其发挥应有的效果,其原因在于未做好关键性问题的把握。具体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口语教学活动梯度的控制

学习活动开展中过小的梯度往往易造成内容简单,学生由此出现厌烦枯燥心理,而过大梯度的教学活动有可能对学生自信心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的首要问题在于梯度的合理设置。

3.跨文化知识的适时融入

教学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过程多以中国文化背景为例,实际走入工作岗位后会发现存在较多错误问题。因此,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应注重做好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引入,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参与中体会交际的价值所在。

3.做好全面能力的培养工作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并非局限在口语表达能力提升方面,应从英语整体素质着手,确保语言输入与输出都可达到英语教学要求,才能培养学生整体能力。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是解决传统口语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实际应用中,应正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结合教学内容完成脚手架的搭设、情境引入、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以及教学评价等工作,使支架式教学模式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实现教学质量与学生英语能力共同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郁帅.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5(5):40-42.

支架式教学的案例范文6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法 ;思政课;应用

近年,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的过程理论政策必不可少,但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作为高校的一线教师,我们调查发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挪不开步,放不开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敞不开心,张不开口”,以往我们高呼的以学生为本的目标实现步伐不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依然是被动的对象。建立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展认识论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智力发展理论上的建构主义理论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这种理论衍生的支架式教学法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把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对于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必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1 支架式教学法及理论基础

1.1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种教学法被形象的描述为:学生被看做一座建筑,学生的“学”是在不断的、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的建构自己。

1.2 支架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法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教学可以创造最近发展区。

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建构主义者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综合了皮亚杰、维果斯基等教育学家思想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者。为了建构有用的知识体系,获取终生成功地学习所必需的思维和学习策略,学生必须确立和追求与自己相关的目标。教师需要从宏观上了解不同的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帮助学习者创设有意义的、与其个人和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学习目标。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获取和整合知识,因而教师是“帮助促进者”。

2 支架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法的要点之一是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现活动; 之二是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水平,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法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2.1 搭建支架(脚手架)

教学过程是学生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过程。学生的需要是搭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脚手架”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学生现有水平及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潜在水平,捕捉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际上这一环节相当于“新课导入”。教师利用支架,为学生搭建分析理解问题的阶梯,使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实现自己的意义建构。

思政课中的教学要有针对性。对于文史哲专业学生和数理化理工专业的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要有调查了解,从而制定科学的“支架”。 思政课在中学就有开设,大学阶段思政课教学过程尽量避免重复不变的基本原理,而是用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法加深其对相关原理的理解。重要的不是我们交给他们的评论、理论,而是他们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思维也正是由此而来,不强加给大学生教师的主观意念,而是教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与众不同、非同寻常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就被学生自己创造出来。支架可以是图示、案例、问题、材料。如在学习《毛概》时,问题是课堂所用的最普遍的支架,社会热点问题,既新鲜又有趣,激发大学生探讨的热情。思政课内容就是要与时间同步,给基本的理论内容披上常新的外衣,赋予时代的气息。

2.2 进入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