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范文1

摘 要:经济利益是一个企业永恒追求的灯塔,而创新则是企业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如果说利润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动力,那么经济管理则是左右企业发展的灵魂。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经济管理尤为重要。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简单的说就是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人力物力资源整合,统一的完成一系列的活动整体。

关键词 :现代企业 经济利益 管理体系

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筹资渠道实现极大程度的市场化,利益分配也向多元化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新的要求和任务。然而,我国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而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要想提高竞争能力,增加市场份额,就必须严抓经济管理,创建能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企业既得利益的经济管理体系。

一、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基本概况

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管理的模式和方式组成了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代表一般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指定,并被授予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确保经济管理体系得到完善的建立、实施以及保持。为了验证企业经济管理的成效,对经济管理进行评审是至关重要的,以期实现对其有效的控制,以确保企业能适宜、充分、有效地持续发展。而要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实施持续的改进,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企业的采购活动一定要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一定要有实施方案和预期目标,对生产过程中计划的变更和修改要慎重。

二、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创新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我国企业的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加大管理效率和经营收益,发展资源节约型和发展环境友好型企业,促使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众多企业的强烈愿望。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较高,企业必须从管理手段上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加快企业的信息传递与反馈速度、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益才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则使企业的竞争面更大,竞争者更多,对企业的竞争方法和竞争理念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正是因为全球化的深入,企业与整个社会、政府、其他相关行业等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企业只有通过改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法,才能在世界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施展天地。

三、找准切入点,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

(一)战略创新。要立足于本企业的基本利益,注重捕捉外部环境的机遇,利用时势便利造就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势必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主要着力点,企业只有在其高端战略的指导下不断对竞争方式创新,才能确保其在行业中的优先地位。

(二)观念创新。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切实重视创新观念,树立“创新管理,振兴企业”的思想,及时更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济管理战略,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将创新意识融入企业的文化内涵中,宣传创新礼仪和创新的文化网络,对创新人物进行表彰,为企业树立创新榜样,使企业员工具备积极创新的意识,激励全体员工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的认知积极创新。

(三)组织机构创新。企业组织机构的扁平化、虚拟化和柔性化是发展趋势。构建良好的经济管理体系与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部门分工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企业经营者就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进行自己的行为,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应负责企业的各项职责,对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只能进行协调,这样就确定了企业的经济管理路线和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相吻合,并要想员工传达企业制度的重要性,进行经济管理体系合理的评估。

(四)知识管理创新。现代的经济管理理念将技术知识视作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生产流通领域可以利用知识的使用获取相当的利润,使知识实现增值。

(五)制度创新。企业的制度关系到企业内部资源的组合和基本框架的组成,只有对企业内部的制度进行创新,科学优化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并建立起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内部组织基本框架,才能更好地完成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

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必须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制度下,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具有综合性的功能,是企业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所以,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必须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确立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一)构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1、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就必须建立具有现代水准的财务管理制度,此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复杂的变化,如何有效地规范三者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有力的财务制约手段。2、资产的安全完整需要有严谨高效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下,企业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如何有效地发挥各投资者资产的最大效能,并确保其安全完整,光靠单一的资产管理法规和制度显然不够,必须辅之以必要的财务手段。否则,资本保全就没有保障,更谈不上资本增值。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运行的措施。1、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方面各种风险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企业与国家、银行之间的关系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了多变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稳操胜券,必须十分注意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当建立起“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处理”的管理机制,通过制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以增强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及时有效地阻止不利事件的发生,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2、开展货币经营活动。货币经营活动是指以货币经营本身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独立的货币商品经营,它完全可以与实物商品运动过程相脱离,本身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构成一种实体性的经营过程。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健全,不存在使用货币本身进行让渡的场所,使得计划经济体制下乃至目前的企业尚不能开展货币经营活动。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发育和完善,现代企业经济制度的建立,企业自身独立运用资金的机制逐步形成,这就给现代企业财务部门从事货币商品经营活动带来了契机,它将成为我国企业经济活动的又一新领域。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范文2

国内外开展的管理会计报告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系统论、反馈控制论开展。管理会计报告针对的主体主要可以分为高层管理层、中层管理层与基层管理层,三个主要需求主体分别掌握企业宏观运营情况、例行性运营情况与日常工作的协调。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表现出目的性、实用性、动态发展性、管理服务性、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信息时效性等特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应当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价值运动作为中心,借助生产或者交换的方式,使更多具备价值的信息传达至管理层,辅助企业决策和管控工作,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价值增值。因此可以将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归纳为:帮助管理人员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规划功能。管理会计报告对财务会计历史数据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利用,从而实现科学的预测,使管理人员的决策更准确和全面。二是组织功能。以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管理会计报告可以优化企业管理流程,进而实现人力与财力的最大化利用。三是控制功能。管理会计报告应当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及时地反映各类信息,通过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可以实现事前的管控。四是评价功能。使用管理会计报告可以进行实际数和预算数的精确对比,从而围绕责任单位的业绩进行相应考核活动,完善分配关系。

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现状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研究要远远领先于我国,至今我国会计行业对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会计报告依附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在企业管理者眼中,会计工作中应该围绕财务会计报告展开,极少有人将会计工作拓展到管理会计领域,甚至不少企业简单地认为会计是事后的算账过程。由于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足,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导致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管理会计报告被当作财务会计报告的补充。这造成管理会计报告缺少独立性,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脱节

受限于我国管理会计报告相关研究经验不足,真正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脱节现象严重。目前国内一些企业虽然吸收了大量国外理论经验,而应用过程中却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同国家经济环境及社会环境差别很大,因此不少理论的应用价值并不高。

(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性

管理会计是一门结合多学科的新兴学科,目前仍然没有完全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系统性更差。企业财务部门和其他管理者进行的管理会计活动零星而分散,这导致管理会计报告的应用效果并不明显,从而使管理会计报告更加不受企业管理者重视。

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

(一)设计原则

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必须使管理会计报告能够真正地服务于企业运行过程,因此要遵循目标导向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必须实现管理人员的会计信息需求,因此应当具备目标导向原则。目前,使用理论解释管理会计的应用基础成为国际学界较为主流的认识。企业内外存在着普遍的关系,因此整理分析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合理确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目标导向。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价值与其相关性直接相关。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性的工作,局部的有效性无法替代全局的有效性。因此,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系统性和信息的相关性,由企业最高层主持设计,全面统筹、合理规划。管理会计报告绝不是事后的报账工作,它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战略决策重要参考,因此系统的构建必须遵循及时性原则。为保证及时性原则,必须尽可能缩减报告长度,使决策时间更充足。管理会计报告比财务会计报告自由度更大,能够更加灵活地使用图表辅助编制,以揭示经济现象本质为最终目的。企业进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时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二)设计思路

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应当具备较强的系统性,以设计目标为出发点,报告内容主要由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与责任考评报告组成。

(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内容

1.预算报告

预算报告是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决策和控制的重要手段。目前全面预算成为大型企业经营管控的必备工具,财政部也就全面预算出台了一系列准则、规范。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管理的工具,也是企业管理流程再造、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预算报告体系主要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与财务预算等。

(1)经营预算。预算报告中的经营预算报告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的不同环节,编制采购预算、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等。想要编制好经营预算,首先必须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对企业内部管理职责进行明晰。详细界定采购、销售、生产部门的分工、定位、职责,制定详细、科学的部门职责说明书和岗位职责说明书。其次,引入对标管理的概念,提高预算控制者的管控能力。再次,注重经营预算之间的相关性。预算平衡是预算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程序。因此,在编制过程中,要把不同地域的销售预算进行比对,对预算差异进行分析,并且要发挥信息分析等部门的作用,从多个视角审视销售预算,督促执行者深入思考和把握各种影响销售的潜在因素,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执行效果。

(2)资本预算。本报告由投资预算报告与筹资预算报告两方面构成,前者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发展,实现更高的资本利用效率,后者反映了企业在预算期内所需要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数额等信息。投资预算是企业发展的年度蓝图,关乎企业的战略全局,是企业发展的上限所在,因此,投资的风险一般远大于经营风险,做好投资预算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做好投资预算主要在于,首先做好战略规划、制订可行的发展计划和做好项目前期考察。预算是年度工作计划,而对于一项投资来讲,往往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长期规划。所以投资预算的编制必须要以投资项目的充分论证和企业战略全局的合理定位为基础。其次,投资预算必须要与筹资预算以及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相结合,投资必须做到量力而行,不影响生产经营。筹资预算的主要作用是弥补投资、经营预算的资金缺口。因此,其具有保障性的作用,关乎资金链的安全,是企业生存的底线。主要特点是,筹资预算必须具有充分的可行性,筹资预算的编制需要相对保守,必须确保计划能够落实。这需要对国家金融政策、企业自身的信用条件、潜在投资合作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和判断。

(3)财务预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由现金收支预算、损益平衡预算与财务状况等信息共同组成。其中现金收支预算可以针对预算期内一切现金收入或支出制定报告,反映客观的现金使用情况。损益平衡预算报告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利润情况,分析利润变化的根本原因,从而为优化企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损益平衡预算以变动成本法为根据,项目主要包括预计营业收入、预计营业成本、预计边际贡献、预计期间费用、预计利润总额等。财务状况预算可以准确评价企业在预算期内的资产规模与分布情况,财务状况预算表中的项目主要由预计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三方面构成。财务预算是对业务预算数据的提取和总结,与业务预算之间具有继承性和指导关系。因此,做好财务预算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析财务预算的编制结果,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进而调整业务预算编制,实现预算整体的优化;二是为预算执行提供便捷的控制点和信息来源,从财务预算入手易于实现预算执行情况的比对分析,为调控预算执行提供合理的依据;三是发挥财务部门的价值创造能力,合理预计财务费用,挖掘资金潜力,实现增效。

2.决策控制报告

决策控制报告则包括投资、筹集、经营等方面的决策。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中决策控制报告体系由决策模块与控制模块两个模块构成,主要实现投资、筹资等服务功能。投资决策报告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内部项目投资与外部投资方式的选择,通过确定成本与机会成本,得出对企业价值创造优势最大的投资项目。筹资决策报告主要确定筹资的具体方式与结构,针对资金需要评估并预测最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筹资方式。经营决策报告主要体现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如成本定额分析、作业成本管理、订单和专案管理等。决策控制报告构建要充分考虑系统性、相关性和目标导向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决策控制报告要融入企业管理体系。权责统一、奖罚有据是企业管理的根本特征。建立完善的决策控制报告编报制度,要对数据取得、数据分析、数据提交、数据差错有完善管理机制。避免对决策控制报告滥解读,对责任没有追究机制,造成报告流于形式。

(2)决策控制报告要与其他管理会计手段的融合。决策控制报告有时是对企业某一领域较长期间的分析,有时是对企业整体较短时间的诊断,其涵盖面与预算多有交叉,必须要考虑决策控制报告与其他管理会计手段,特别是预算的相互配合。

(3)要重视决策控制报告的质量。决策控制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方面要求决策报告的编制者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另一方面要求企业要不断总结决策控制报告方面的经验,形成报告模板,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

3.责任考评报告

责任考评报告是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经营业绩考评报告、预算执行报告、投资后评价报告等。责任考评报告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责任考评报告体系的要点如下。

(1)报告主体要明确,分工配合要清晰。考核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焦点环节,涉及员工切身利益,往往造成较为明显的对立和尖锐的矛盾,加之工作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往往造成推诿扯皮,从而弱化考核力度。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考评体系时,对于考评报告的编制主体和多部门之间的配合关系要界定清楚,避免由于责任不清造成的质量下降。

(2)考评报告要与预算报告和决策报告紧密相关,与经营管理和决策管理密切配合,不能脱离经营和决策去开展考评工作。考评报告的编制要以科学合理的评价生产经营和决策行为为目标,以预算计划、可行研究报告、决策支持报告为基础,采取对比分析、汇总分析、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取考评数据,为考评工作提供依据。

(3)考评报告的编制要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核心驱动力。报告编制要充分考虑企业提高效益的根本目的,在报告的信息筛选、信息披露方式、报告编制周期等方面考虑考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成本效益性,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四、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在A公司的应用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研究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现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适用性。A公司以物流基础设施运营为主要业务,企业处于初创期,主业尚未形成规模,物流相关产业定位仍有待明晰。然而近年来物流行业蓬勃发展,大批管理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企业从外部高度竞争转入内部管理竞争,企业纷纷采取管理会计等管控手段,加强内部挖潜。A公司采用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包括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考评报告三个方面,但是A公司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系统性较差,报告之间的相互脱节明显,报告的质量和实用性较差。针对A公司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所暴露的问题,结合本文提出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方法,对系统做出以下改进措施。

第一,强化考评报告的作用。首先建立投资后评价报告制度,对投资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其次,完善对全面预算的考核报告机制,落实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提高生产经营的可控性。再次,对成本定额控制进行考核分析,建立奖惩机制,减少浪费,降低经营损耗。

第二,完善预算编报机制。优化预算编制流程,明确预算编制责任,加强对预算编制的调度,通过采取对标管理、预算横向和纵向比对等方式,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预算分析和调整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力度,提高预算的有效性。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管理 企业内部管理 控制体系

一、现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相关概念和作用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指的是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涵盖企业内部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具体涉及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人事、财务、行政等各个部门和岗位。通过针对企业内部运作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管理控制,保障企业发展目标的落实和实现。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主要由制度控制、预算控制、考评控制和激励控制四方面构成。制度控制系统,指企业通过规章、制度的形式规范与限制企业各级管理者与员工行为,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控制系统,是指企业通过预算的形式规范各级管理者的经济目标和行为过程,调整与修正管理行为与目标偏差,保证各级管理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考评控制系统,是指企业通过考核评价的形式规范企业各级管理者的经济目标和经济行为。激励控制是指企业通过激励的方式控制管理者的行为,使管理者的行为与企业目标相协调。

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对企业的作用体现在协调相关利益人、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保护财产物资三方面。协调相关利益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一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通过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保护财产物资,控制体系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等问题的发生。

二、目前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领导层认识不足。受传统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的影响,部分企业领导层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重视不够,内部控制的基础十分薄弱,企业内部管理上,没有章法,仍处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中。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只局限于数据或事实本身,而不能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领导层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的实施缺乏扎实的工作基础。

制度控制系统不健全。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总体来说,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零散,条块分割,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相互重复甚至相互矛盾。执行上,各部门自行其是。企业内部控制失控现象严重。

预算控制系统管理滞后。一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比较薄弱,一些企业的对内部会计控制缺乏科学的认识,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协调,企业预算管理能力不强。二是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未能有效发挥,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领导层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够,企业内部不设审计机构,或虽设审计机构,但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没有合理的内部控制架构,偏重事后控制,预算控制能力不强。

考评和激励系统效能没有得到发挥。许多企业在运行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开展考评工作中,重人情轻制度,把人情关系置于企业利益之上,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不能有效的落实。同时,也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来保障实施,赏罚不明,内控制度行同虚设。

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在内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不能够及时或无法获得就管理活动所需要的包括经营、财务等方面信息,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各种程序执行不力。

三、完善现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的探索

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建立。企业领导是关键企业领导要不断的学习,掌握各项内控制度的更新、发展,高度重现企业内部控制,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建立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营造遵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增强管理人员的自律性,自觉性,为内部管理体系实施奠定管理基础。

将内部管理控制体系融入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中。针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独力董事、监事会、经理层等不同的权力主体确立控制权,使各权力主体之间形成不同的权力边界和相互制衡,建立以公司治理和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系统。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各部门的特点,在企业“产、供、销”的生产经营一线,建立相互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

健全预算控制系统。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对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提高预算管理能力。

构建内部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具有“实时反映”和“信息集成共享”功能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系统,着力于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存储能力,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持续改进。内部控制体系应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在动态中实现持续改进或优化,服务于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范文4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总体情况看,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质量有了极大地提升,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管理模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这种改善是相对的,与国际大企业相比较而言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以下:

第一,缺乏创新意识。

企业每天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面对的客户也是不计其数,这就要求企业每天必须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就需要创新,创新是企业的核心思想,是企业能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崭露头角的关键,一个企业若果没有创新,一成不变,必定遭到市场的淘汰,不能长远发展。目前,国内众多企业对创新的意识不够强烈,只停留在纸上文件,并没有真正的付诸行动。这就导致了企业文化的匮乏,没有自身的独立特色,难以在众多的企业中冒头,管理模式也只能沿袭传统企业。没有进步就谈不上发展。

第二,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市场的瞬变,这些都使企业随时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对于企业,如果没有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一担风险来临就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在我国众多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没有防范风险的意识,企业自身没有对整体市场变化预测的高水平能力,也没有准备各项应对措施和补救方法,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没有树立成本观念。

粗放型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的一个共性问题,造成企业的巨大浪费,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而成本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标志,在我国企业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影响日益深入的今天,企业面临的困难会不断加剧,成本控制工作显得更加重要。成本控制需要全员参与,以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最优的经济效益。对生产企业来说,就是以较少的劳动耗费,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

第四,缺乏人才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很多事实证明,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文化的支撑,增强企业团队的凝聚力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作用。文化源于人才,人才的创新思想,促使企业文化的不断更新。所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增强竞争力的直接因素。但是,每个人在一定的阶段都会有个瓶颈期,在瓶颈期,工作状态会削弱,对工作内容会失去兴趣,缺乏激情。这时候企业就需要引进新的人才来打断这个消极期,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增强企业的活力。

第五,缺乏核心竞争力。

企业绩效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能否走向成熟,能否取得成功。要想在众多企业中占据优势,就必须要有核心的竞争能力。如:人才、成本、品牌、创新等。提升这些能力会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会增强人力资源优势。成本的控制和压缩是取得利益最大化的根本。品牌就是企业的巨额资产,无形中提升企业影响力。创新是企业生存能力的体现,关乎企业的长久发展。这些都是企业的核心能力。

二、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对策

第一,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的主要竞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利用人才优势提升竞争能力,并且可以创造出适合企业自身的优秀文化。注意人才的开发和培养,要求给企业员工比较安逸的工作环境,以便于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对员工的素质培养不能落后,全面提升员工综合能力,扩大公司热力资源优势。

第二,增强创新意识。

我们处在的信息社会,时时刻刻都在飞速发展和更新,这就使得企业想要立足社会就必须要更上步伐,创新企业各项模式,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和其他企业竞争的同时,增强适应能力。创新经济管理体制,建设全新的经济框架,增加企业活力。创新给企业带来全新面貌,使企业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风险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应根据“管理”这一普遍存在的、作为管理者的人的主观活动所应包括的要素,以及对各要素的具体内涵的哲学思辨演绎而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包括对象、方式和目的三个基本要素。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于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它反映着现代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价值方面。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而言,管理者的意志只能通过对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来体现,管理目的也只有通过管理方式对管理对象的作用来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不仅要与现代企业目标一致,而且要更加具体。

由此可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应表述为:以现代企业财务为对象,通过组织、控制和协调资金运动的过程,并在正确处理这一过程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保证现代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经济管理工作。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和它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是现代企业所要组织、控制和协调的客体,从而也构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质的规定。

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的依次进行来实现的。这种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不断周转来实现的,而资金不断周转的实现是以资金循环为基础的。对这一实现方式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有效与否的问题。现代企业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主要是以企业为中心所形成的企业与国家、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其他企业、企业与职工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既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还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同时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表述为: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财务管理中具体化为提高现代企业的获利能力、支付能力和营运能力。这一表述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变得可以计量,同时兼顾了现代企业的社会效益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两个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双赢。

(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管理客体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健全、合理、有效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应该包括:①动力机制,这是保证财务活动具有持续动力、促使财务活动有效运行的机制;②约束机制,这是控制、制约不合理和不合规财务活动,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机制;③调节机制,这是自动协调财务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协调进行的机制;④风险机制,这是应对财务活动中的意外情况和后果、保护企业利益、争取进取机会的机制。

(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具体职能主要有:①决策职能,即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计划的能力;②调控职能,即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资金供求的调节能力和对资金使用、资金耗费的控制能力;③反馈职能,即财务管理根据反馈的信息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再管理的能力;④监督职能,即财务管理保证现代企业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能力。上述四种职能之间还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共同存在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内并发挥作用。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资金筹集管理。资金筹集是现代企业采用一定方式从有关渠道取得经营所需资金的行为。由于采用不同方式所取得的资金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而筹资方式的不同组合又会给现代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因此,资金筹集管理就是选择最恰当的方案,规避财务风险以获得所需的资金。

资金投放管理。资金投放是现代企业将从有关渠道取得的资金投入其内部或外部以谋取收益的行为。不同的投资项目会对现代企业的效益在时间和形式上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不同的投资及其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因此,资金投放管理就是选择最恰当的投资方案,在成本与效益、风险与收益最优组合的条件下使用资金。

资金营运管理。资金营运是现代企业对资金投放所形成的各项资产的利用、调度和管理的行为。资金营运管理就是选择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各项资产。

资金分配管理。资金分配是现代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自身经营的需要,将从经营过程中收回的资金分配用于不同方面的行为。资金分配管理就是选择最佳的利润和税后利润分配方案,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同时,使现代企业的财务状况得以改善、财务能力得以提高。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四项内容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前一项内容是后一项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项内容是前一项内容的继续和延伸,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每一次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会使各种财务行为更加合理和有效,从而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

财务预测。财务预测是财务管理人员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引下,根据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结合现实条件和未来可能具有的条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达到的状况进行判断和测算的过程。作为整个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财务预测是进行财务决策的基础、编制财务预算的前提、实施财务控制的标准、开展财务分析的根据。

财务决策。财务决策是对财务预测所提出的诸多财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它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主要研究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中的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的时间以及方向、数量等问题,是各项经营决策的核心和综合反映。其科学性直接决定着财务预算的合理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没有财务决策,其他环节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对财务决策所选定的最优方案的数量化、具体化、系统化的反映。它为各项财务活动确立目标和任务,既为财务控制提供依据,又为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提供尺度。财务预算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更有秩序。它以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为前提,又是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基础。

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利用有关财务信息,影响与调节现代企业的财务行为,使之按照预定目标进行的过程。它是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

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借助有关指标来了解和评价现代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能力,考核财务效果,以便为其他管理环节反馈信息的过程。财务分析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标志着上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完成,也意味着下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是两个循环交替的转换点。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相关理论研究的起点

在一个多元冲击、竞争激烈的动态环境中,现代企业欲获得财务管理的成功,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自己所面临的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制定具有现实意义的财务管理原则。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导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内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的集合,它影响和制约着现代企业的财务行为。外部环境决定内部环境,而内部环境始终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内部环境是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内部客观条件和因素。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无形环境,主要由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者的水平和素质等因素构成;二是有形环境,主要由现代企业的各种内在条件和能力构成。有形环境主要影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选择;无形环境既影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选择,又影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外部环境是存在于现代企业外部并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它也可以分为无形环境和有形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种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构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无形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完整的市场体系构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有形环境会在时空和规模上影响、制约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而无形环境则会在观念上影响和制约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竞争观念。市场经济是通过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竞争促使现代企业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寻求更有效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法。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及分配中的决策作用,并在市场竞争中提高应变能力、增强竞争实力。

效益观念。取得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这就意味着现代企业必须以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耗费来完成生产经营,而这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需要有效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按照“开源”和“节流”并重的原则来组织财务活动、选择财务行为,并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注意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加强对经营活动的全面财务监督。

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即一定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其差异称为利息。利息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宏观方面可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在微观方面可以刺激现代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周转、提高投资效益。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确立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重视利息的作用,并且按照经济上合理性和可能性的要求,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

风险观念。风险是现代企业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差异,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现代企业在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等方面的风险日益加大。另外,现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给财务活动带来风险。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通过风险回避、风险转嫁、风险接受、风险分散等手段,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加以控制,以正确、有效地实施财务决策。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现代企业耗用一定的成本能够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以及在效益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在较长的时间内,成本必须呈下降趋势,而效益必须呈上升趋势。这是投入产出原则的价值体现,是社会再生产活动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现代企业不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在收益既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物资管理;物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当前,钢铁行业面对铁矿石、油电煤等原、燃、辅料普遍涨价,运输受限,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不利局面,加强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保管、使用等管理,对降低采购成本,降低运输、仓储、保管费用,节约原燃材料消耗,最终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分析了当前企业物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强物资采购过程管理,加强物资仓储管理,加强物资使用及管理过程控制方面,提出了加强物资管理的措施。措施具体,值得行业同仁共享研究成果。

一、企业物资管理含义及其内容

1.企业物资管理含义

从微观层面讲,物资管理是指物资自进库到出库整个过程中的管理;从宏观层面讲,物资管理是指从物资资料到形成物资的管理。总结来说,企业物资管理即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所需物资的采购、储备及使用等行为的组织、计划及控制。企业通过开展物资管理活动,既能够加速资金周转,又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常情况下,企业物资管理包含四方面内容:物资计划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物资使用管理及物资储备管理,这些内容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共同为形成企业物资供应链发挥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凭“计划”、“定量”等几个简单的概念已无法准确表达物资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物资管理已跃升为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途径,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企业物资管理的内容

(1)物资规划物资

规划是物资管理的第一步,是企业进行物资采购和内部供应的依据。

(2)物资储藏

物资储藏要求企业在满足生产需求及扩大再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库存量,降低储藏物资对资金的不合理占用,盘活积压的物资,加快资金周转率,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3)物资采购

物资采购关系到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4)物资使用

物资使用是指对物资的配送和消耗,现代企业重点管理物资使用时配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对物资消耗量的控制。

二、企业物资管理的环节及其创新

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得企业物资管理难以充分发挥自身高效性职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再加上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物资管理环境存在的不足之处日益突出,并成为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作,笔者认为,可着眼于企业物资管理的工作环节予以创新,总结而言,企业物资管理包括物资计划管理环节、物资采购管理环节、物资使用管理环节及物资储备管理环节,具体内容如下:

1.物资计划管理环节

物资计划的编制是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面贯穿于企业物资部门、生产部门及财务部门等部门,对企业物资管理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内各企业物资计划的编制主要依据国家下达的产量,围绕这一产量采购、使用和储备物资。市场经济背景下,传统物资计划的编制已不适应于各企业物资管理的需求,在物资计划编制之初,需要物资部门承担起对物资市场的调研职责,以准确把握物资行情;生产部门承担起预估企业所需物资种类、数量,提报物资需求清单职责,同时,为保证生产部门对物资种类、数量预估准确性,需要该部门在实施预估工作时考虑到企业生产能力、用户需求、发展储备等多方面因素;财务部门承担提供流动资金的详细信息职责,并运用资金净流量达到约束物资计划规模的目标。在物资计划编制完毕后,需要物资部门承担起物资计划落实和监督的职责,即通过监督及时发现物资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予以解决。

2.物资采购管理环节

物资采购是企业资金支出的切入口,其中企业成本控制的好坏取决于是否能够落实好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笔者认为,现阶段下,我国现代企业应采取以比价、限价和定价采购制度为核心的物资采购管理。

比价采购。比价采购是指企业通过对比物资的供应质量和价格、供应商的信誉和售后服务及货款的承付方式等方面,从而选择最优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实行比价采购不仅有助于遏制采购工作中腐败现象的频繁发生,而且还能够使企业选择性价比合理的产品供应商,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而限价采购和定价采购作为比价采购的一种延伸,最适用于采购物资品种繁杂、零星采购次数频繁、物资采购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企业。严格按照物资计划,科学合理选择采购方式能够规避盲目采购、多头采购等不良行为,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物资使用管理环节

物资使用是指物资的配送及消耗。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内多数企业物资使用管理模式缺乏弹性,导致大量的物资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市场经济背景下,要求企业物资使用管理时必须树立起资源节约意识,重点突出配送方式的灵活性、多样化,即打破传统统一进货、集中存放、定点发放材料的配送方式,实行即时配送、准时配送、变领料为送料等新型配送方式,最大限度上提升物资的配送效率。

一般情况下,物资消耗大都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因此企业通常将生产过程的物料消耗控制作为物资使用管理的重点内容。研究调查发现,企业在编制物资计划时已经确定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定额,但在物资计划实施过程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定额流于形式,未能够发挥其作用,究其原因在于企业未能够落实对物资消耗的监督控制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现代企业针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消耗构建完善的监督控制系统,实现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物资消耗状况的实时监控,第一时间把握企业生产过程中物资消耗实际状况,以便企业对物资消耗不良环节及时做出调控。

4.物资储备管理环节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内各企业始终保持“物资储备越多越好”的理念,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愚昧的认为,物资储备量越多,预示着企业的生产能力越强,殊不知过多的物资储备量将占据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从而制约到企业的发展与生存。市场经济背景下,更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内并非物资储备量越多越好,超额的物资储备将加剧了企业的资金负担,导致企业资金难以正常周转,造成企业多项业务无法正常运作,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现代企业着手下述措施:

一方面,针对于不同的物资推行物资分类管理,如对可即时购买的长线物资和产销平衡物资不予储存,对购买困难的紧俏物资备有适量的储存;另一方面,实时监控企业物资储备状况,一旦发生超储现象,企业管理层及时做出调控,以防止超储现象进一步加剧。

5.物资精细化管理

切实执行企业物资管理办法规定,积极推行企业物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一是提高企业物资管理员综合管理水平,统一物资进出库流程,采取出示案例对物资收发存流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处理方法及讲解与金融部门合作流程等方式,开展业务基础培训;二是建立物资和资金台账,保证账实相符,建立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盘的动态库存管理模式;三是建立健全物资移交制度,凡有物资管理员变动,必须有交接人员,财务人员和负责人参加盘点移交;四是明确责任,强化“物资即现金”、“谁短少,谁赔偿”的意识,加强物资管护,减少损耗,报损须经财务、纪检等部门一起到场查看;五是资金统一归口管理,分别与邮政银行和农业银行开展合作,规避资金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于义法,贾鲁云.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9).

[2]窦朝川.工程施工进程中物资管理问题探析[J].科技资讯,2011(32).

[3]迟绍军.浅议企业经营中物资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J].经济师,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