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案例 1: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艺术》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课题二:跪拜的藏羚羊教学目标1.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了解藏羚羊及它们的生存现状;欣赏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及生态道德价值观。

    2.运用绘画、制作等手段对藏羚羊这一题材进行创作练习,能创造性地使用表现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3.根据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学生尝试用表演等综合形式进行表演,注意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用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对藏羚羊产生深厚的情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生态道德意识。

    教学准备

1.自然界中表现藏羚羊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表现藏羚羊的美术作品。

    3.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一、导入

1、借助图片、影视资料的欣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藏羚羊,了解藏羚羊的基本结构,观察、分析藏羚羊都有哪些显著特点。

    二、新授

1、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藏羚羊是怎样一种动物,它们现在的处境如何,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藏羚羊。

    2、结合学习活动内容,有选择性地观看藏羚羊惨遭杀害的图片,以此激发学生对藏羚羊命运担忧的情感,树立自己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由于人类的贪婪,野生动物正面临着灭顶之灾。让学生知道美丽的羚羊角与柔软的羚羊绒,只有生长在活着的藏羚羊身上才能构成真正美丽的风景线。

    3、制作参考:(1)创作一幅表现藏羚羊题材的绘画作品。(2)选择多种材料进行表现藏羚羊题材的手工制作。如:挂饰、装饰画等。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3)组织学生制作表现藏羚羊的头饰、面具,为以后的戏剧表演学习做准备。

    三、布置作业

试一试,用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藏羚羊跪拜》的艺术创作。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分组进行连环画创作。

    四、小结展评

1、能否抓住特征将藏羚羊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2、能否在作品中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并有一定的创新。

    3、能否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点?

4、能否在本课学习中体会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由此延伸课后讨论。

    五、课后延伸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所导致的生态灾难最终受害的只能是人类自己。不要让我们子孙后代孤独地生活在一个没有野生动物的世界里。

    案例 2:结合包头本地特色,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人文为目的的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小丽花文化科技节” 美术综合探究活动方案》一、活动创意:国有国花,市有市花,人们常用花卉的品质、外形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象,而小丽花作为包头市的市花,其喻意何在呢?活动通过对小丽花起源、种属、习性、栽培等知识的了解,探究其作为市花的喻意;通过美术拓展性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植物生长与环境改善关系的认识,体验绿色与环保的关系及重要性;通过对小丽花及包头历史文化的了解,引发对拓展小丽花文化,打造包头文化大市形象的兴趣和行动。从而使队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建立活动新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意识,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召开队干例会,组织假日小队,确定活动方案。

    2、联系家长,做好协同调研准备。

    3、联系市园林研究所,做好调查访问准备。

    三、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组 长:左琳(校长) 沈宏伟(副校长) 常廷俊(书记)副组长:赵欣(大队辅导员)顾 问:汪恩长 (校外科技辅导员)组 员:一—五年级中队辅导员和美术教师、常磊(校科技辅导员)四、活动过程及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4 月初):通过队干例会、队会、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全校队员宣传“小丽花文化科技节”的活动创意,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

    要求:三~五年级每中队选出 5 名队员,其中小队长一名,自定队名,以假日小队的形式组织中队调研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4 月—12 月):(一)、刨根问底:为什么?(4 月初—5 月中旬)包头作为祖国的塞外明珠,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只适合耐干旱、抗风沙、花期长的植物生长。而小丽花为什么会在“市花”评选中脱颖而出?其中有许多原因和故事……三—五年级各假日小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1、小丽花的起源、种属、习性;2、小丽花的栽培;3、小丽花的品质与象征;4、小丽花被评为市花的根本原因及意义。

    要求:以调查报告、资料册的形式写出调查结果。(如是资料摘抄,请写清出处;如是网上下载,请保留网址、网名,最好附带图片资料。)(二)、奇思妙想:做什么?(5 月中旬—10 月中旬)小丽花不畏恶劣环境,仍然顽强生长,而且其姹紫嫣红、竟相开放的景象,把包头装点得如塞外春城一般,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也是包头人民所认同和宏扬的包头精神。我们作为包头的一个小市民,既应积极学习种植小丽花的知识技术,培养更多的花卉美化城市、净化环境,还应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小丽花”资源,发展“小丽花”文化,继承和宏扬小丽花精神。

    1、活动标志征集:为我校“小丽花文化科技节”设计标志(每假日小队设计一份);2、花仙子行动:以小队或个人为单位,栽培小丽花。一段时间后以花卉生长效果及体验日记的记录情况为标准,以年组为范围评出“花仙子”若干名。

    3、各假日小队以查资料、访问、上网等形式调查:“小丽花”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以此拓宽活动思路。

    4、以中队课题组为单位,成立“小丽花”文化资源开发组,从衣、食、住、行、玩等方面,开发小丽花的文化资源,如:研究小丽花植株品质、制作小丽花系列插花(干花)、设计小丽花服装、制作小丽花相关网页等。

    5、找出队员身边与小丽花品质相似的人和事,在黑板报中建立“小丽花在闪光”专栏,宣传我们身边的“小丽花”。

    要求:各中队自选一项感兴趣且力所能及的内容来开发“小丽花”文化资源,活动强调队员间的合作、互动,重在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日积月累:show(秀)什么?(10 月中旬—11 月)将前期活动成果以各种形式积累起来,展示出来!1、“花海如潮”时装设计展:以花的形状、色彩为设计元素,采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小丽花”系列童装,进行展示。

    2、“花香满径”花卉图片展:以植物分科为范围,拍摄或积累菊科花卉的图片,进行专题展示。

    3、“花草影集”干花标本展:制作小丽花系列干花标本,并附说明文字或诗歌等。

    4、“花之物语”花卉知识册:将一些花卉知识、花卉礼仪等积累制作成册,进行展示。

    5、“花间小憩”网页作品展:将小丽花的相关知识及个人作品制作成专题网页,进行展示。

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案例分析;政治课堂;西方文化

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是当前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实施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指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心选择案例,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在不断分析的过程中提高政治课堂的效率,活跃课堂氛围。

下面以教学《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等等。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化的继承性,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分析了下面的案例。

案例:明末清初时期,西方的耶稣会士带来了欧洲的古典哲学、美术、音乐以及自然科学等。固然有一大批士大夫知识分子关注西方耶稣会士带来的西方文明,但同时亦不乏严拒者。拒绝者的理由,就是“中国之教,自伏羲以迄周孔,传心有要,阐道有宗,天人之理,发泄尽矣,无容以异说参之。”也就是认为儒家文化已尽善尽美,反对吸纳西方文化。

请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评析上述拒绝者的文化态度。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原封不动地全面照搬传统文化,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同时,案例教学法结果的多元化还给学生营造了开放的环境,对发散学生的思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将适合的案例引入课堂供学生分析,这样可以在不断练习中掌握案例分析试题的解题技巧,最终为高考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范画;演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作用

范画和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具有重大的作用,能够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名家绘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各项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学习绘画的同时加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在新形势下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潮流。

一、范画及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作用

1.加强学生对技能的掌握

绘画是一门涉及技能的学科,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运用范画及演示,能够巧妙地使学生绘画流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美术的时间比较短,因此会存在一些困惑。对一些专业技能的运用,如果学生存在着困惑,可以在范画的指导下或者说是视觉上的震撼中得到启示,使学生能够被创作吸引和感染,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工具进行指导,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不能使学生针对自己的个性和爱好进行自由发挥。在范画指导下,学生对绘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学生的绘画基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基础得到了巩固,而且能促进思维的发散,在表现能力上不断提高。

3.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美术在学生的发展中属于一种欣赏型课程,是对美发现的过程。教师通过对一些大家的名画进行展示,能够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大家风范,感受到大家的创作情操,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促进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

4.提高学生积极性,树立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些美术的专业术语、运用法则进行讲述,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运用范画进行展示,对一些重难点进行生动的演示,以达到让学生亲身体验、树立直观形象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树立自信心。

二、范画及演示教学案例分析

1.范画步骤

在做事时一般会有先后顺序,同样,在作画的过程中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在很多时候,学生会面对美丽的画而望而却步,不敢深入挖掘其中的精髓,同时也感慨自己的画技浅薄无力。即使教师将大家画作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但是由于只是让学生进行观看欣赏,学生在观看之余很难对画作有深刻的认识,也不会真正运用到课堂作画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将作画的关键步骤进行讲授,在课下将相关资料准备好,这样能够实现在课堂上灵活讲授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范画对比

在对绘画进行评定时,教师要准确把握他们之间的不同,对相关不同方面进行评定,并且能够合理地说出具体的缘由,能够指出学生在认识方面的错误,直观地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积极发言和思考的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进步的乐趣,同时强化学生创作的信心,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在对图画进行比较时,教师要能够运用色彩饱和或者明暗等两者具有鲜明的对比性的图画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对色彩的明暗进行把握,同时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创作中很好地表现出来。

3.范画欣赏

作为一门艺术,美术在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生经常陶醉于课本,但是课本上带给学生的震撼并不多,很有可能因为纸张或者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无法真正将名画展示出来。在课堂中,学生只是匆匆茫茫地进行浏览,没有办法耐心品味。这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幻灯片或者挂图为学生做出细节展示,通过对学生进行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心领神会,充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总之,范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作画积极性、提高学生欣赏水平、掌握技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加快对范画教学的掌握和运用,促使学生有序参与作画,在美术学习中不断掌握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桂云.解析范画及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3(74):190.

[2]饶红.谈范画及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4):172.

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4

一、对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冲突分析

案例1:手工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能够跟着自己来剪出美丽的窗花,蔡敏瑜没有看老师,只是自己低着头用心地折着。这时老师发现蔡敏瑜没有跟着自己来剪,就说:“蔡敏瑜,你这样剪是不对的,应该是这样剪。”老师边说边手把手的教蔡敏瑜应该怎样正确剪窗花,蔡敏瑜没有说话,老师走了之后,她还是把纸展开,按照自己的方式继续剪。

案例分析:幼儿年龄比较小,出现“失范”行为是难以避免的。在幼儿园实践的观察中发现,以上类似的例子每天都有可能发生。教师和幼儿作为异质性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两极,不仅存在着一致、和谐与配合的一面,也存在着分歧、冲突与对抗的一面。幼儿从入园到离园有一整天的时间和教师在一起,这为面对面直接冲突提供条件。

解决策略:由于幼儿认知、情感和生理上的原因,时常会发生失范行为。教师不应该下意识地把责任归于幼儿,一味地批评、指责甚至训斥。老师应该首先理解孩子,幼儿的“失范”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幼儿的真实需要,教师应该在不违反规范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幼儿的需要。而对于教师而言,每次冲突产生都是对教师个人的教育机智和教育技能的考验和锻炼。因此对于师幼间的冲突,教师要做的不是如何去避免,而是应该考虑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失范”行为。

二、对幼师互动中幼儿主体地位的分析

案例2:体育活动的时间,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是《小猴子斗鳄鱼》。”教师交代了游戏规则之后就说:“现在请小猴子们轻轻地站在自己的大树边上,老师来当鳄鱼,现在我要开始抓猴子啦,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全班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当念到“鳄鱼来啦”的时候,老师边说着边靠近一个幼儿抓住她。

案例分析:案例中,幼儿的主体地位被替代,幼儿只是“站在自己的大树旁边”,唯一的动作是“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被动地等待着教师来“抓”,没有真正体验到游戏活动中带来的乐趣,变成了一个非常呆板无趣的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但由于教师许多不适当的指导、不适时的介入,造成了教师与幼儿互动上的障碍。

解决策略: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成为主人,拥有主体地位时,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快乐。若是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按照教师设计的游戏思路进行,幼儿就只能变成一个模仿者,无法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因此,幼儿应该成为游戏的主体,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挥,而是在活动中有着选择权和决定权,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可以让身心处在积极的状态中。

三、对师幼互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分析

案例3:在大班美术活动《正在落叶的树》中,老师提问幼儿:“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的”“红色的”……教师说:“秋天的树叶是黄色的,所以我们应该给树叶涂上黄色的,你们给树叶涂色应该用什么颜色呢?”幼儿机械地回答“黄色的。”

案例分析:“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幼儿的回答各种各样,但是教师给的答案就只有黄的。案例中教师忽视幼儿的回答,使得幼儿的想象力完全终止。很明显,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幼儿想象力的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质量和效果。

解决策略:幼儿的想象力在活动中及持续发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主动自愿地表达活动的兴趣,结合实际发挥想象力更是难得可贵,教育者一定要给予满足,加以保护。在各个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必须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幼儿互动。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尊重幼儿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

四、对师幼互动中教师介入的分析

案例4:美术活动《妈妈的头发》中,教师示范画后,让幼儿自由操作。教师课间巡视发现:有些幼儿乱涂乱画,缺乏兴趣;有的对绘画缺乏信心,说“我画不来”。教师随即出示了一张图片,让幼儿“依葫芦画瓢”。

案例分析:在进行集体活动中,很多幼儿会因为不同原因而无法进行活动或者不参与活动。本案例中,幼儿受经验、交往、协调等各能力的限制而无法完成绘画,而教师过度的放手,反而导致幼儿失去了体验一次活动的快乐和继续创造的机会。

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5

从业态发展与传承的角度看,如何持续好当今的状态,为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与准备,恰是工艺美术行业板块及担负着人才培养职责的学院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3+1模式的形成

拥有上海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摇篮之称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即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已于2011年10月起默默地承担起此任,酝酿并推进着工艺美术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我们简称其为3+1模式。

3+1模式的特点是:围绕着工艺文化经济发展后续人才培养的中心主题,对业内拥有高端技艺者(大师级人才);特殊技艺拥有者(非遗传承人),加以激励并吸纳到校组建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运营实现以师徒传承的模式培养工艺接班人,沿着工艺美术人才发展的轨迹塑造行业高端人才。

二、3+1模式建成的外力推助

学院开设3+1模式的建成也是基於多方合力的推动:

1,社会需求的高标准化

社会需求对工艺美术产品开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既要能够显现时代性、又得具备创新思维的特质,具体表现为精品加实用的特征,这也为新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即要懂得设计又得了解工艺的兼具时代个性的人才,这就对传统技艺人才的保护、培养及发展提出了跨领域的要求。

2,国家行业高层的宏观性决策

在此愿望的聚焦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本着对高端人才培养的愿望,从宏观上作出了规划并将此任落地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实施新兴人才的高端培养计划即“工艺美术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首家实验单位)”的建设,它的诞生也标志着行业板块人才培养的新规格。

3,地方协会的鼎力支持

此事又经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高层领导的鼎力相助,帮助落实大师工作室的开设,确保基地框架以较快的速度搭建成功,至今已经实施一年有余。

4,与国家教改人才培养方向的一致性

与此同时,恰逢教委推出《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方案,这与我院实践中的项目有着极其近似的共同点,既对行业未来人才培养更加关注也重视动手与创意能力的塑造。

5,基于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信念

从社会用人的角度看,学院与岗位之间尚欠缺一段磨合与锻炼的期限,以致用人单位无从挑选可用之才、毕业生又找不到可供适应的工作岗位,造成了供需的错位。

3+1模式的建设确实是设想如何去弥补好这一空缺,假如我们把3+1模式中的“1”视同为学员在专业领域终身发展的期限时,将进一步激发学员在专业技能发展中的潜力,伴随大师的精心点拨及聚焦式合力,相信模式能以“三两拨千斤”之绩效实现技能与创意的合成,为行业高端人才的塑造与培养提供新的探索之途。

三、3+1模式的验证

通过一年多的培养、推广、评估与总结,模式已经基本完成预设的目标,实践中还不断扩展了培养的成果(为教改留存了资料、编制了教材与课件),为工艺美术高端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团队,更为理论方面的总结提供了研究的媒介。

3+1模式是借助于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刚性需求、大师传承光环的呵护以及学院、协会大力推助下逐步成型的,其中还包含了以下两大条件的支撑:

1,参与者的信念与能力考核

参与者对工艺美术专业具有特殊的爱好并有志于继续从业发展,兼具专业基础知识与心灵手巧的天然资质,经大师的优选考核、与大师交流与互动较为顺畅的学员才有机会参与实践。

2,教育与培养的方式方法

为与培训区分,我们更注重自主性学习的锻炼;尽量把大师教学挪到学员设计创意定位之后、纯粹在技能端口参与点拨及指导,借助大师的精湛技艺通过学生之手融入创意设计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保障了学院完成工艺技能的传承目标,同时学员也能够发挥自主创意的特长。

实验开始阶段学院为完成好工艺传承的技艺学习过程,联合大师共同设计编排了短程的模拟性项目类课题,经尝试觉得对后续社会项目的接洽具有极大的引领作用。

项目实践的成功更加激励了钻研传统工艺技术的信心,工艺美术技艺的学习在工作室实践中充分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特色:为了自己的爱好而来,为解决项目技术难题而学,在大师的亲授之下又能顺利地破解各项技术难关。这种对各方都呈现利好的模式,必将构成工艺美术现代版传承的正能量,在推助学习的自主性发展的同时,也正在为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架设更为通畅的途径。

四、3+1模式 工作室案例分析

在实施模式的过程中,每个工作室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通过3+1模式教学案例的实践,呈现模式运作过程中工作室领衔大师的教学特色与培养手段:

1,国大师陈水琴工作室——刺绣针法技巧训练法

以从业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工序“由简入繁”地部署训练习作,每进阶一步,完成一件针法训练习作,通过层层叠加最终实现系统针法的训练。

评价:针对性较强、学员进步很明显,绩效表现良好。

2,省大师许凤英工作室——绒绣辨色并线训练法

将表现技法融入对画面色彩的理解判断中、通过分线并色的实践,学会独立处理与表现画面效果,在色线的分离与组合中,准确把握住画面效果的正确还原,并配合具体针法的操作展现出多种画面的表现能力,完成从直觉感悟,理性分析与系统表达的训练过程。

评价:以一招绝活胜百招的手段,浓缩短程训练的过程。

3,省大师项军工作室——漆艺创意实践训练法

以案例入手,根据创意步骤层层推进技法训练,完成由创意设计、作品制作、工程配合等工作环节,实现案例表达过程的完整化体验,传承过程始终洋溢着创意的乐趣。

评价:创意领衔,工作化过程体验,在过程的跌打滚爬中学习工艺,掌握工艺技术。

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男幼师生 英语课堂教学 有效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86-02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师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体验,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课堂交互趋于频繁,互动形式也不拘于简单的话语交流,甚至出现“行为”与话语的交流。本文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以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为基础,探究了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英语课堂有效互动的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的专业特点和英语学习现状

2010年,在江苏省教育厅的规划及南京市教育局的组织下,我校开始招收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这群大男孩的到来,不仅给百年女校注入了新的活力,更让我们这些长期和女生打交道的老师们感到了太多的差异。和大多数男生一样,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不高,初中毕业的他们英语水平层次不齐,大部分同学口语较差,且词汇量少,有少部分同学甚至连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都不懂。由于已经明确将来的工作方向,有不少孩子觉得学好专业课程,如钢琴、美术等,比英语这样的文化课有用多了,特别是不少公办幼儿园根本就不开设幼儿英语课程。所以刚走进班级的时候,觉得英语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基本上没有几个学生愿意和老师展开互动。

二、英语课堂有效互动的个案分析

针对男幼师生的专业特点,我结合英语教材,设计了有趣的英语游戏活动,以更生动、更童稚的方法鼓励学生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Unit 11 Sports,PART 2 Speaking 一课中,需要让学生掌握表述个人喜好、对事物的评价和询问他人看法的相关单词及句型。为了一改以往英语口语课堂常用的示范――模仿――练习――展示的教学模式,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活动一:Finger Show―――行动输入

在学生基本熟悉本课词汇的基础上,我根据词义的情感色彩变化,用五根手指分别代表love, like, don’t mind, don’t like, can’t stand,如下图:

接着展示某一个手指,让学由集体到个人,从慢速到快速准确说出不同手指所代表的单词,并由教师作出简短评价。

活动一分析:这个活动是典型的IRE(Initiation―Response―Evaluation),即启动―反应―评价。启动不一定是语言输入,可以是一个“动作”或“行动”。教师展示食指,学生作出反应,说出like,随后教师给予简单评价。短短几秒钟,可以快速激发这些男孩子的挑战热情,及时有效的反馈也可以帮助他们在游戏的快乐中纠正自己的语音问题。其他词汇的练习依此类推,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上掌握了上述五个词汇的发音和意义。

活动二:Boy Four―――语言操练

不同于以往的简单分组,我让学生通过报数进行四人小组的人员分配。分组完成后,他们可以自由分工,A用一本书遮住手掌,只露出某一个手指的指尖,让B, C两位同学猜出所代表的词语,剩下的D同学作评价。学生角色依次轮换。

活动二分析:这是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的三维生生互动。启动项仍然是“行动”,其中包含了学生反应、学生评价和角色交替,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词汇的认知。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怕他们不能很好地按照我的要求开展活动,但是这些十六、七岁的大男孩真的就像一群小朋友一样,玩得不亦乐乎,而且轮到自己评价的时候还非常认真,甚至会根据词汇的情感色彩设计一些手势、动作加强表达。

活动三:Fast Questions―――学习效果检验

教师展示Game Show图片,然后与学生开展快速问答。

T: What do you think of sports games?(启动)

S: I love sports games.(反应)

T: How about reading books? Do you like it?(跟踪)

S: Eh, I don’t mind.(反应)

T: Not very interesting?(再跟踪)

S: Er, yes, not very.(再反应, 但语言形式出现问题)

T: No, it is not very interesting. So, you don’t mind it.(重述,修正语言形式)

活动三分析:活动三已经不是简单的IRE(启动―反应―评价),而是教师不断地将话题引向深入,开展IRF(Initiation―Response―Follow-up),即启动―反应―跟踪活动。通过话语诱导,教师与学生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不断延伸和调整话语互动结构,实现意义和形式结合的交际目的。在课堂上,我发现这种方式没有让学生产生任何不耐烦的情绪,他们非常自然地配合、思考、回答。整个教学活动由教师与学生的IRE初级互动发起,然后转向生生互动,进一步加强对语言目标项的认知,接着开始更高层次的IRF师生互动,将互动引向深入。最后我继续开展了更具开放性的师生互动,如:What do you think of Beijing opera? Why? What does he think of sitcoms? 这不仅进一步检验了教学效果,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气氛更加热烈。

三、英语课堂有效互动的原则和教学方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方法的改善,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特点。一堂课主要的师生互动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是经过准备与策划的教学行动。这种行为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当然,我们也必须清楚不是所有的互动都是有效的。所以,有效互动必须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互动要直接指向英语课程教育和教学目标;第二,互动要促使学生有思维的学习行为发生;第三,互动结束要产生良好的语言学习效果。

我国学生多为外语学习者,主要以学得为主,习得为辅,这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因此,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多为教师主导下的相互刺激与反应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说,英语课堂有效互动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1.话语诱导

话语诱导是教师通过延伸信息、改变表达形式或修正表达错误,有目的地进行输入调整或互动调整,使学生明白教师传达的信息,理解其意义并作出相应调整的过程。案例中的活动三采用的就是话语诱导。我发现教师说话时的用词、语气、表情、动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模仿,还有利于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行动反应

行动反应指的是师生或生生之间一方使用语言,另一方使用行动回应,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案例中的活动一就是行动反应的具体实施。这是低龄段的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不能仅凭年龄或性别差异就武断地把这些“幼稚”的教学游戏全部拒绝。事实证明,这群大男孩仍然童心未泯,乐在其中。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多为学生与学生间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开展的结对或小组活动,共同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操练某一语言结构。案例中的活动二就是典型的合作学习。作为老师,我们一定不能对学生顾虑重重,一会儿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活动要求,一会儿烦恼学生不会认真地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这些孩子还是非常渴望在课堂上能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展示的机会和表述的场合。

由此可见,互动首先是一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不是孤立发生,而是由师生双边或多边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产生的。互动的本质是师生的交流与沟通,目的是促进目标语言的学得与习得。互动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也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一般情况下,教师是互动的启动者,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后作出反应,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应深化互动内容,扩大互动范围,形成语言学习基础上积极的情感交流,使学习行为自然发生。总而言之,五年制幼师的英语教学方法一定要打破陈规,教师不仅要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更要学会从新的角度诠释学生的内心世界,从新的视野运用已知的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达到从语言学习到语言应用这一质的飞跃,培养出真正为社会所认可所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左焕琪. 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马红梅. 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分析及应对[J]. 考试周刊 2007年36期

[3]陈秀红. 以“应用”为主线,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J]. 考试周刊 2008年21期

[4]赵飞,邹为诚. 互动假说的理论建构[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期.

[5]宋爱宝. 课堂需要互动,互动产生高效――谈有效互动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年11期

[6]张玲.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基本策略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31期

[7]刘琴. 英语课堂教学探讨[J]. 考试周刊 2010年35期 [8]陈继冲. 以“应用”为主线,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S1期

[9]张磊. 构建有效互动的英语课堂[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1年04期

[10]李士瑛.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