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心理的好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辅导心理的好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辅导心理的好方法

辅导心理的好方法范文1

【关键词】英语;后进生;不良心理;矫治

每个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掉队,调皮顽劣的后进生,苦口婆心的劝说,不厌其烦的辅导,耗费时间和精力,而收效甚微。尤其是进入初中以后,不良心理的影响让学生产生消积学习行为,并伴有消极态度,心理上形成了误区,进而认为天生能力差,不聪明等等。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其心理特点,再对症进行矫正,那么转化后进生也就不困难了。进一步真正做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后进生心理的外在表现类型

(一)自卑:即自我评价过低,思想消沉

这类学生常常是各科成绩均不理想,又无其它显著特长,而内心的情感体验却较深刻,常把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智力方面的先天落后,因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对什么事情都缺乏兴趣,不闻不问。

(二)信赖:自我独立意识和自我调控意识差的表现

依赖心理表现在学习英语上,就是课堂上只靠老师讲解领读,只能理解和掌握老师“举一”的内容,不能达到“反三”的效果;做作业时往往抄袭同学的,或只会背诵,抄写书本的原话,稍有改变就茫然无措,只有待老师讲解。这类学生大多是自身意志力薄弱,自制能力差。

二、英语后进生不良心理的矫治

(一)帮助学生确立“我行”的信心

告诉学生据测试人的智商大都在90-120之间,相当接近,各科成绩的好坏与学好英语并无必然联系。自信心和毅志力才是成功的关键。纠正其认知偏差,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

(二)情感沟通,促进转变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的情感,心理状态和个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学习效果。他们最需要的是教师的理解与鼓励、充满爱的关心与引导,与全体同学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只有当这一切得到满足之后,才不会产生逆反,才能调动他们内在的动力,而在学习和行为上有所转变。

(三)优化组合群体

在英语课堂上打破后进生原有的“差一差”交往群体。建立小组体制,使优中后进生有机结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为维护本组名誉而参与其中,从而克服消极心理,达到学习态度的转变。

(四)适时激励,培养意志品质

每一个后进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都受到过同学耻笑,老师责罚等心理挫伤。因此,更要注意对后进生的适当鼓励,促使其学习态度稳定而持续的积极发展。教师采用灵活而多变的教学方式,调动其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其意志品质。

(五)引进竞争机制

让学生在参与对话,回答问题及完成作业快、慢的事情上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之不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六)教给方法,减轻负担

后进生在学习态度转变之后,常常会遇到更大的困难。教师要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或让学习好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减轻负担,少走弯路,对后进生的转化起到真正推动作用。

多让学生参与,多给学生创造机会,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让成功的喜悦一直伴随着他,时时有被老师赏识的体验,在提高中后进生的教育教学上,心理辅导上,让学生感到阳光普照,给后进生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辅导心理的好方法范文2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差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与这些学生的身心发育有关,二是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

物理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实践性,表现在: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能读通文字,但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对教材的理解产生困难;探究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学生的学习程序也未必都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些探究的方法,学生开始学习时很不习惯,自然感到物理难学;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学生对思维方式不易跟上,产生思维上的困难,分析、解决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和研究。物理教学方法运用好坏也是差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对于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容易导致逆反心理。

二、对差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1、培养差生的自信心

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关键在自身,但教师的外因作用也不可忽视。

对差生来说,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悉心教导和热情鼓励。所以平日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时应经常鼓励这些差生,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学好物理,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具体做法是:降低标准,分层要求,创设条件,让他们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差生学习兴趣

大凡对物理学习有逆反心理的差生,对物理教师均有较深的成见或误解。这样,物理教师有义务帮助化结。一般来说,差生存在一种自卑心理,平日少受表扬,对批评较为敏感,若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动辄讽刺、挖苦或滥加训斥,必定会增强其逆反心理,?人为地把他们推向教者的对立面。所以,首先应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尊重他们的人格。课堂上实施微笑教学、鼓励教学,使其感到有一种亲切和谐的气氛。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疑难点要注意个别辅导,多面批、多激励。

每次考试尽量当面讲评,每个实验逐步地进行指导。这样,通过教师热情的教学态度去熔化学生逆反心理的坚冰,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同时,他们也会把对教师的好感迁移到物理学习上去。

3、充分利用逆反心理的正效应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差生的逆反心理也不例外,应当在指出其负效应的同时,分析其另一侧面----正效应,对此教师要很好的保护并加以利用。正效应主要有:(1)思维批判性。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教师当作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连科学知识也敢于怀疑。这样的心理品质,教师应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他们独立性的发展。

(2)好胜心。表现在他们不再是听话、顺从,而是勇敢、有闯劲,这种好胜、敢闯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形成开拓,积极进取的个性。

辅导心理的好方法范文3

一、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辅导的前提

造成现今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家庭方面看,独生子女的现象使家长对子女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在物质享受上百般迁就,在学习上百般苛求。前者使他们缺少心理承受力的锻炼而后者又使他们面临压力,这样的管教模式会使青少年无休止陷入心理不平衡之中。同时,家庭环境(如经济等)的压力又使家庭往往成为宣泄的场所,导致家庭气氛的不和谐,又加剧了其子女的心理不平衡。从学校方面看,在呼唤素质教育同时,毋庸置疑,相当多的学校还是抱着考分不放。学生的“能力”都量化到分数上,分数竞争激烈,学生对自我价值认识不足,自信心缺乏,难以发挥内在潜力,常处于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心理状态下。

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方面一般为优柔寡断,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遇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

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①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与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我解脱,甚至耿耿于怀;②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③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

4.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①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或称为青春烦恼;②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二、对症下药,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有效途径。

1.走近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理。

教师应常与学生交流,能敏感地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除了面谈外,笔者认为,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面谈更是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特别是对于一部分特殊情况的学生而言。但无论是面谈还是笔谈,都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②共鸣原则:注意倾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③保密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2.进行行之有效的人格辅导

人格辅导,目的是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适应基本社交,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教师对学生的人格辅导主要有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比如班级中常发现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甚至厌学的;因成绩竞争激烈,互相嫉妒,打小报告的;因外在形象不好或成绩差而自卑,不合群的;因老师的批评明里顶撞,暗里忌恨的。学生的个体中有好表现的,有内向不善言谈的;有人缘好号召力强的,有总被他人欺负成为出气筒的;有讲义气的团体,也有良性竞争互相上进的伙伴。以上这些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其实可以归因于情绪和社交问题,教师进行情绪辅导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学会适时、适度、适宜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又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学会调解情绪的方式,如宣泄、倾诉、转移、自我暗示等。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艺术是驾驭情绪的艺术”。教师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包括男女生交往礼仪;学会克服害羞心理,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学会缓解人际关系冲突,处理矛盾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对学生走入社会有所帮助。此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消费辅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对学生进行休闲辅导帮助其学会调节学习生活,学会欣赏艺术,亲近自然,以培养良好的个性。

3.进行必不可少的学习辅导

学生的学习主要有三个问题:能不能学,愿不愿学,会不会学。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对后两者加以辅导。

(1)“愿不愿学”其实是学习态度的问题

学习态度的教育更多地贯穿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但教师的优势在于其它自修课上。通过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起到对学习态度教育的补充。在科学的心理训练原则和方法指导下,教师对于纠正学生偏科现象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根据兴趣原则,配合科任教师完成刺激兴奋点的巩固练习;根据成功原则,对不同程度学生提出不同训练目标等。

(2)“会不会学”是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

辅导心理的好方法范文4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产前护理干预;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16-02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发病4-6周症状明显。孕妇在产后出现一定的抑郁症是正常的,这是一种产后精神综合症的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有这种症状的孕妇通常有恐怖、焦虑、沮丧等对婴儿过分担忧的情况。国外发病率大于国内发病率。孕妇在产后出现一定的抑郁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抑郁的时间过长的,则会出现一些负面的影响,会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婴儿的情感、性格、行为障碍形成一定的影响。孕妇在产后出现抑郁症有多种因素: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当然社会心理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为了预防和治疗孕妇的抑郁症,必须从产前做起,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孕妇提供一定的心理指导还可以保证婴儿的身体健康。

1 资料和方法

1.1 护理方法 在产妇进行完分娩后,需要进行一些常规的护理,针对不熟悉的产妇进行一些恢复的指导,以确保幼儿和产妇的健康。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在产前对产妇进行身体健康方面的检查和心理的指导,让产妇自己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在对产妇的评估的过程中主要按照以下几个环节来考虑;孕妇在怀孕期间的并发症,家人及家属及婴儿性别的取向,孕妇自己的个性和家属之间相处的和谐程度,以及阐述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和疼痛的感受,在这个阶段说明产后抑郁产生的情况,以便让孕妇有个心理准备,自我加强调节和正确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娩。在安慰好孕妇的同时,也要和孕妇的家属协调好,确保家属可以给孕妇提供良好的环境,对孕妇加强帮助和心理的疏导,让孕妇达到最佳的状态。此外,对孕妇在孕期进行如何健康的保健让产妇有心理的承受能力,并且接受在产后出现的身体的形态的改变。

在妊娠期,医护人员针对个别的孕妇的产前特殊情况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并且通过对孕妇的授课,通过观看一些视频资料,让孕妇更加形象的理解分娩的过程,让孕妇更好的适应分娩的心理过程和整个环境,并且在进行分娩完之后,我们会对产后出现的问题对孕妇进行详细的解释,例如如何针对

婴儿,如何解决婴儿的喂奶、换尿布等问题,以便从各个方面来解决孕妇的心理的各个问题,接触心理的压力。

在住院后,我们会对孕妇的身体进行检查,对胎儿进行监护,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孕妇分娩的心理压力,这样也可以为分娩后的心理的后的压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医院的待产期间,我们的医护人员会对孕妇进行心理的治疗,接触生理、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提高对产妇的服务的质量。

在产后医护人员要及时的了解产妇的各个情况,密切关注产妇的心理的变化,并且及时的对及时转入母亲角色的年轻妈妈教授一些育儿的经验和生活中的小的技巧。同时还要去和产妇的家人来谈,及时的协调好产妇和家人的角色,和谐的环境有利于产妇的恢复和心理的恢复,所以在产后一定要协调好产妇和家人的关系,为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这里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丈夫,尤其是丈夫,做好丈夫的工作,让丈夫更好及时的去照顾产妇,以免产妇因为分娩得上抑郁症,并且对产妇分娩后应该注意的各个生理保健进行全程的指导。在产后,丈夫的角色是很重要的,要主动的观察产妇的心理动态,并且要耐心的倾听产妇的各种要求,丈夫在这段时间角色是很重要的,有的产妇在产后怕是得不到丈夫以及其他家人的照顾,所以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抑郁。有的产妇担心家庭的重男轻女的观念,此时丈夫应该主动的帮助产妇转变这一观念,减轻产妇的痛苦,有家庭的和谐程度,对产后恢复有着重大的作用。

辅导心理的好方法范文5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辅导心理的好方法范文6

小A,男,18周岁,高四学生,身体健康,家住绵阳城内,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2008年暑假我在学校招生办公室值班的时候。那天是他妈妈带他(08年高考失败)来考察学校,看看可不可以在这里复读高三?在对学校的办学质量、高考业绩、校园环境以及学生的吃、住、学等条件考察完毕后,他们再次来到招生办公室,他妈妈这样给我说:“根据考察,我们对东辰学校比较满意,打算孩子就在这里复读,但又不放心的是,我儿子心理素质特别差,一到考试就紧张,所以今年的高考非常失败,刚好上二本,我担心他明年高考再次出现这种现象”。

二、个人陈述

在与小A的沟通中了解到,小A从小生活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他告诉我,爸爸妈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爸爸出身农村,曾经是当地的高考理科状元;妈妈是科长,就在本城市上班;爸爸在外地,是从事研究性工作的,他工作认真严谨,对我要求十分严格,期望值也很高。妈妈特别溺爱我,很多时候,爸爸与妈妈的教育意见都不统一,特别是高考前夕和高考期间,为了让我好好复习,爸爸规定,所有的人都不准看电视,不准搞娱乐活动,不准大声说话,走路不准出声,拿放东西不准出声,洗脸用水都不准有响声......家庭气氛特别紧张,我心理就更加紧张,在考场上脑子里一片空白,浑身出汗,手一直发抖......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母亲反映:儿子从小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住院,大多数时间跟我在一起(他爸爸在外地工作),他性格内向,胆小,我很迁就他。他最大的问题是心理素质差,平时成绩都不错,但正式考试都要出问题,因此,我希望学校能够给儿子提供心理辅导,让儿子克服自卑心理。

教师观察:我第一次见小A的时候,是在08年8月中旬。从外表看来,他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小伙子,当时,他的精神状态很不好,耷拉着脑袋,面无表情,两眼无神,缺乏年轻人应有的朝气与活力。我询问他情况的时候,他始终低着头,声音很小,不敢抬头看我,更不敢与我对视,我仔细观察,他跟他母亲说话时也是这样,严重缺乏自信。

四、评估与诊断

在与小A的交流中了解到,小A很聪明,知识面比较广。在家,从小就是一个顺从听话的孩子;在校,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学生,同学关系一般,上了高中以后,更加沉默寡言。鉴于此,我再次认真阅读培训教材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基础理论》和《个体心理辅导》,反复研究诊断,我将小A的问题确诊为“自卑心理”所致。因为自卑是相对自信而言的,指对自己有着不良的概念、不适宜的评价以及赋予过低的自我价值。

之所以诊断他为“自卑心理”,是因为自卑的人在行为、情绪和身体状况方面有如下表现:

1)行为上:自卑的人难以提出果断要求或者表达自己的意见,经常为自己的言行或失败而辩解;自卑的人头总是低垂,总是避免目光接触,与人说话时声音很小以及犹豫不决等。

2)情绪上:自卑的人往往表现出悲伤、焦虑、内疚、害羞、挫败和生气等。

3)身体状态:自卑的人常常表现出身体疲惫、萎靡不振、缺乏活力、坐立不安等。

4)认知上:消极,过高估计别人,过低评价自己,从内心看不起自己,对生活没有希望。

五、辅导目标的确定

心理辅导的直接目标:帮助小A摆脱对母亲的过分依赖,对父亲的过分惧怕,建立并达成个阶段(学月)的学习目标,正视自己,树立自信,实现09高考目标(上重点本科)。

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让小A正确看待人和事,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正确归因,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对未来永远充满信心。

六、辅导方案的制定

要帮助小A解决心理自卑问题,必须知道他的内心想法,在此基础上拟定针对性较强的切实可行的辅导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修改和完善,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辅导的预期目的。于是,我制定以下计划:

首先,与小A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其次,了解小A自卑产生的根源。

其三,帮助小A剔除消极预期。

其四,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家长、教师、同学等的协同作用。

其五,采用认知型个别心理治疗方式,使用倾听、观察、会谈、追踪反馈等具体方法,进行调适性心理辅导。

七、辅导过程

根据小A的具体情况,我将辅导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确定好每个阶段的时间和辅导目标。

第一阶段:

时间:2008年8月15日――2008年9月15日。

目标:建立相互信任关系,了解小A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具体作法:

1、建立相互信任关系。

在第一次交流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我们的会谈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你不要把我当成老师,更不要把我当成学校的领导,最好把我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他很开心,接着又签订了谈话内容的保密协议,一式两份,他一份,我一份。

2、耐心倾听,了解他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自卑是一种自己觉得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恢心的消极心理表现。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在与小A沟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他出生的环境、成长过程、父母的文化程度、工作职业以及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等基本情况。终于明白,小A之所以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产生了怀疑,认为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家长的教育方式。

第二阶段:

时间:2008年9月16日――2008年10月10日。

目标:引导小A改变生活规则和核心理念,剔除消极预期。

具体作法:

1、帮助小A剔除消极预期。

在与小A的交流中,我问他: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他说:我最怕的是考试失败,特别怕高考失败。我又问:你怎么总担心考试或高考失败?他说:心理总是紧张,生怕让爸爸妈妈失望,总认为周围的同学都比自己强。我说,平时考试和高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对自己的信心。要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为了自己,高考更是为自己,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失望。只要坚定目标,按高考大纲、按老师的复习指导认真复习,充分准备,走好你应该走的每一步,相信自己,尽力而为,问心无愧,注重过程,淡化结果,考试就一定会成功。

2、改变小A的生活规则和核心理念。

在辅导的过程中,我问他:当你没有取得好的成绩或达到期望时,家人、老师或同学对你说了或做了些什么?他说,考试失败的时候,父母就不高兴,特别是爸爸,他就会把我与他小时候作比较,爸爸读书的时候成绩很好,我怎么不如他,在爸爸失望的时候,他就会大声训我,甚至会动手打我。小A的旧生活规则是:除非我考试考得好,否则我将挨骂或挨打。旧的核心理念是:我不如爸爸聪明。我在与小A的交谈中,让他强化这么一个规则,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的心情做儿子的要理解,但读书是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能被父母的有些要求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今后你会比你爸爸更优秀。

3、帮助小A提高自我接纳的能力。

人的自卑来自于思想的偏差,而这种偏差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觉上的偏差,一类是理解上的偏差。小A的消极预期主要来自知觉上的偏差。在交流的时候,我告诉他,要学会抛弃自己消极的看法,忽视、轻视或淡化自己的不足,多关注自己的优点、个人价值、才智、技能、实力等。紧接着,我就让他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优点。他憋了很久,才写了两个优点,一是数学相对较好;二是对同学友好。就根据这两个优点,我跟他分析,你的数学学的好,这是很多同学都羡慕的,说明你的智力很好,人很聪明,08高考数学没有考好,那仅仅是一个失误,以后绝对不会再有这种现象发生了;要学好数学,不下苦功、不做大量的习题是不可能的,这说明你是一个很能吃苦、很勤奋的人,情商也是比较高的;你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说明你的心地很善良,心胸开阔、大度,对人忠诚、为人诚恳,乐于助人,这又是人间最可贵的;一个心地善良、人际关系好的人,是容易得到别人支持的人,也是一个容易成功的人,小A,请你相信自己,最终是会成功的。从而提高了小A对自己的认同感。

第三阶段:

时间:2008年10月11日――2009年6月8日。

目标:整合资源,追踪反馈,支持、鼓励、调适,实现高考目标。

具体作法:

1、班科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在对小A的基本情况了解之后,我想,要让他真正树立自信,必须要班导和学科教师都来关注。于是,我单独与他的班导交流,希望班导给他一个管理岗位,让他参与班级管理,锻炼胆量与自信。班导发现他的数学比较好,就让他作数学科代表,他认真负责,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其他科任教师也经常在课堂上抽他回答问题,慢慢地小A的自信心培养起来了,与人对话不再低头小声了,走路时,能够抬头挺胸了,变成了一个阳光自信上进的小伙子了。

2、争取家长配合,改变家庭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小A的自卑心理主要来自于家庭。在小A不知道的情况下,我请他的爸爸妈妈到学校,很诚恳地与他们作了面对面的交流,在我了解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基础上,我向他们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一些建议,比如,建议小A的父亲与儿子平等相处,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当儿子考试失利的时候,多给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多给点方法指导,少一点权威。建议小A的母亲要相信儿子的独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必要每周都到学校来看儿子,儿子周末回家时,尽量少问学习方面的问题,多关心孩子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快乐。家长很配合,孩子回家时的状态和表现他们都要及时电话告诉我。在高考前6号那天,小A的母亲很想到学校看望孩子,我一直劝他不要来,让她用手机给儿子发送一个鼓励性的短信,嘱咐儿子吃好睡好就行了,他妈妈按照我说的去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高考结束后,他妈妈告诉我,由于过分牵挂儿子、担心儿子,在高考前后一周时间都没有睡着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3、引导小A确定高考目标,自信面对未来。

任何人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不能没有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一个高中生,尤其是高四学生如果没有升学目标,高四这一年将一无所获。所以,在我的引导之下,小A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和发展空间制定了高考总目标和学科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实现高考目标的计划,并且让他把计划落实到了学习过程的每一天,也就是说,每天晚上下自习前的最后5分钟,必须对当天的学习清单做一个清算,计算其达成度,同时又对明天的自主学习列一个清单,天天坚持,直到高考结束的那一天。小A就是这样坚持对自己实行目标管理,学习的信心倍增,学科检测成绩一次比一次好。

4、全程追踪,及时调整。

从第一次沟通,了解情况到高考结束,面对面地交流过十六次,几乎是每个学习单元两次,月考或诊断考试前要交流一次,主要是对他进行积极的暗示,让他看到自己的优势,鼓励他沉着应考;考试成绩出来以后,又要进行一次交流,这次是以肯定表扬为主,努力发掘他在本次考试中的闪光点,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八、辅导效果

通过近9个月的跟踪辅导,小A完全改变了以前的那种自卑心理,独立能力大大增强,树立了自信,不仅能够大方地与人交流,还能够主动参与班集体的管理,学习成绩逐渐上升,09高考,成就了自己和父母多年的梦想,以578分(四川高考重本线是498分)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全家高兴之极!

九、个案反思

1、变革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对孩子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办好家长学校,并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走科学育人之路。

2、完善学校教育。学校不仅仅是孩子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道德文明意识、法制观念的工厂。因此,在学校教育的系统工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心理教育,做好心理辅导,让每一个学生以自信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和未来。

3、整合教育资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促发内在需求的动因,学生成长就能少走弯路。在本个案中,我深深体会到,要转变一个学生,凭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家庭。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

――学校――社会三维教育网,才会真正形成教育合力。从小A身上,我发现,对心理有自卑的学生,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用放大镜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让他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从而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注:这篇案例报告是我参加中级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毕业专业论文,文中小A的真实姓名不便透露。

参考文献:

1. 明宏主编的《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修订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8月修订版,2009年3月第4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