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康复指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神病人康复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神病人康复指导

精神病人康复指导范文1

我院主要承担市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普查、预防、治疗,“三无”精神病人和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的救治,并负责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信息上报工作。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医院始建于1975年,担负市政府兜底的精神病预防、治疗的任务。是全市惟一一所国家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病防治技术指导中心,是严重精神病患者救治救助、流浪乞讨医疗救助、福彩公益金救助精神病患者定点的省二级社会福利机构。至今精神病治疗门诊总量达70万人次,住院总量达18000多人次;年门诊量87000多人次,年住院人次2000多人次。

去年,完成贫困精神病免费服药的医疗救助6850人次、公益金医疗救助免费住院人数658人。今年以来,医院收治的公益金医疗救助对象住院641人,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的医疗救助4930人次。医疗救助流浪乞讨精神病人住院637人、寄养流浪人员住院治疗148人。

二、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救治主要情况

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包括肇事肇祸、轻微滋事、及其他有潜在危害精神障碍患者。

(一)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精神病人的救治工作。根据苏政办发〔2006〕72号、民发〔2006〕6号文件精神,结合康复医院实际,开展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精神病人的救治工作主要有:

1、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坚持“先救治后结算、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自2007年至今,我院已接收市公安、城管、救助站送来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共计400余人,对他们进行及时治疗,病情基本痊愈,90%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已经查清家庭地址并由救助管理站安排返乡,10%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已经由救助管理站与我院签订协议,妥善寄养在医院。

2、由公安、城管、民政或市120急救中心等部门送来的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凭市救助管理站认可的《市流浪乞讨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登记表》方可入院。

3、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实施基本医疗救治原则,保障救助对象得到基本诊治和用药。对救助对象建立专用病例档案,并详细记录病人救治过程的检查、用药、治疗情况及身份的确认。

4、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病情稳定后,及时通知救助管理站,待确定病人身份后由救助管理站办理出院手续并在病历上签字。对救助病人治疗超过三个月仍查无地址、姓名的精神病人,由救助管理站向市民政局提出申请报告,经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给与安置寄养在市康复医院。

(二)对派出所、乡政府送来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工作。今年截止到目前,各派出所、乡政府送来易肇事肇祸疑似精神病人24人,我院给予及时收治,但部分治疗费至今没有落实,由医院垫付。根据“谁送治、谁接收”原则,存在部分患者出院家属、公安不愿意接收等问题,给康复医院有限的医院医疗资源造成很大压力。

(三)做好“三无”精神病人的救治、救助和康复工作。对申请入住市康复医院的“三无”、优抚对象精神病人,由监护人向乡镇(街道)民政办提出申请,经审查后报民政局批准,方可收治。对困难群体中的低保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基础上,由彩票公益金给予医疗救助。对于低保外的困难群众中精神病人,市康复医院给予部分费用减免,每年市康复医院对收治的困难群体精神病人减免30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近年来,医院能够较好地完成党委政府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但因其体制原因,干部职工待遇问题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待遇问题比较突出,造成医务人才严重不足与各级领导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主要有:

(一)卫生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根据原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连云港市二级精神病医院评价标准与细则的规定,卫生技术人员至少105名,而现有78名。实际与标准要求差距过大,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出现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状态。同时行政后勤人员占比不合理,需要在近年内加大力度逐步消化。

精神病人康复指导范文2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统一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运用多种工作措施,扎实做好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救助、服务、管理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属地管理、底数摸清、处置有力、救助到位、依法管理”的原则,做到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有人管、不脱管、管得住、管得好”。

二、工作目标

到2012年底,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助服务与管理工作协作联动机制,形成以“预防为主、收治为先、及时处置、后续管理”的服务管理工作格局,提升我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实现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实行动态管理,保障其合法权益,有效预防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的工作目标。

三、组织机构

区成立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综治工作的副区张铁炎任组,综治、公安、民政、财政、卫生、残联、人社、司法等部门和街道(乡、镇)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综治办,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陈海东担任。

四、部门职责

(一)区综治办:牵头组织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落实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及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督办。

(二)区公安分局:牵头组织民政、卫生、残联等相关部门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开展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制定排查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制定管控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对治愈出院后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跟踪管理。移送有暴力倾向或正在实施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病人到定点医院救治。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对本人及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的约束措施。

(三)区民政局:负责协助公安、卫生部门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排查工作。收集、梳理民政系统所属福利机构和救助站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相关信息及时通报公安、卫生部门。督促指导所属精神卫生机构协助卫生部门开展走访、诊断和风险评估等工作。负责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精神病人予以相应的社会救助。协助做好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的救助工作。

(四)区卫生局:负责协助公安部门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工作。组织精神病医疗机构或有执业资质的医生对公安机关移送或本部门排查出的精神病人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等级为3级以上的重性精神病人及时通报公安部门。向社会公布有资质对精神病人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的医疗机构。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积极开展医疗救治、病员信息采集和监测工作。监督精神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

(五)区残联:负责排查掌握本系统中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底数,将基本信息及时通报公安、卫生部门。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社会防治康复工作。向符合残疾条件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发放该病人的残疾人证件。

(六)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和完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保政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做好该类病人的医疗参保工作。按政策落实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医疗费用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报销。为康复后有劳动能力的该类病人提供就业服务。

(七)区司法局:应加强与有肇事肇祸行为精神病人家属及监护人的联系,协调司法鉴定机构对符合条件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法律援助,并加强对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

(八)区财政局:负责落实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医疗救治经费。对无法查清原籍或外市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发生的救治费用,审核拨付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九)各街道(乡、镇)及社区(村):协助公安机关对本辖区内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排查,发现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及时向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报告。协助相关部门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危险性评估、随访管理、应急处置工作。落实本辖区内贫困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医疗、生活救助政策。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街道(乡、镇)、区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以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为基础,摸清底数;以建立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治疗与监管的社会联动机制为根本,实施综合治理;以提高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收治与医疗为手段,改善和稳定患者病情;以全面做好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监管为重点,强化管理工作;以增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处置工作为保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精神病人康复指导范文3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人;心理护理;护患关系

精神病患者的异常行为常常被人误解,受人歧视, 思想压力增大而导致自杀、自伤及伤人事件的不断发生,因而做好住院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其重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以科学的态度、真诚的感情、良好的行为举止、温文尔雅的语言使病人逐渐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的医护行为[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0年7月在某医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200例,年龄22~64岁,平均41.8岁。

1.2住院精神病人心理护理

(1)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是前提。由于社会上旧的观念和偏见,使精神病患者倍受冷淡和歧视,再加上精神病患者的复发率较高,且病程较长,多次反复住院,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使某些家庭对病人产生厌烦心理,单位和社区对反复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也产生了惧怕和淡漠而疏远了病人,使病人有孤独、自卑、消极等情绪。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理解同情精神病患者,尊重精神病患者,同时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消除社会的歧视与偏见,给精神病患者多一点关爱,让他们感到暖和而增加康复的信心[2]。

(2)细化护理工作流程, 融洽护患关系:做到进入病房前要敲门、临走时关门。病人出院时,及时送到医院大门口。每次晨会后,护士长带领护士进病房道早安,巡视病房。 护士巡视病房就向亲友探视一样,与患者沟通观察病情,了解患者情绪,同时也与患者家属寒暄。护士在招呼患者时都礼貌地用尊称[3],不准把患者的床号当作患者的代号称呼。护士给患者做任何一项医疗处理时都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在每个服务细节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和尊敬,使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干预组156例患者均与医护人员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4]。

(3)针对疾病和患者进行交流:通过与病人交谈,使病人了解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有关情况,帮助病人认识疾病,指导心理康复。如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此类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一方面对过去酗酒悔恨万分;另一方面又挡不住酒的诱惑,同时更担心回归社会后家庭、经济问题,工作安排问题。护理人员应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指导,使其从不安、烦闷、抑郁等情绪中解脱出来,并对其加强科普宣教,使病人深刻地认识到机体的有害影响而坚定戒酒。

(4)搞好精神病患者的室内及户外活动是保障:由于精神病患者的非凡性,所以在治理上大多是封闭式治理,这种治理对病人来说有“监狱”的感觉,并且病人活动空间狭小,轻易使病人产生急躁情绪,从心理上不易接受。加上病人与家人长期分离,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使大多数病人拒绝住院治疗,甚至产生出走行为。因此,改善病人住院环境,搞好病人室内及户外活动极为重要。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同期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表1人性化护理疗效

3 讨论

(1)200例精神病患者经过上诉心理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166例(83%),有效(症状有所减轻)28例(14%),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6例(3%),总有效率97%。可见该医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良好。(2)总之,要关心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及时解释和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和稳定他们的情绪。坚持服药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我们要告知患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和服药注意事项,告知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服药情况,定期督促患者复查。对于有躯体合并症、障碍、情感障碍等问题,我们采取精神支持疗法,给予解释、指导、鼓励、保证,给以相应的心理护理,以缓解其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 王海英, 稽迎春.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1):112-114.

[2] 郑莉, 徐敏秀. 住院精神病患者服药不依从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06,(11):141-143.

[3] 杨颖, 刁俊荣. 住院精神病患者219例次攻击行为的特点及护理干预[J]. 中国护理管理, 2006,(12):156-158.

精神病人康复指导范文4

【关键词】贫困;精神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07-01

精神病是以大脑精神活动异常为症状的一类疾病,近年发病率逐年增加。贫困精神病人由于经济原因,就医会更加困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精神病人的治疗和管理需要政府、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参与[1],研究者所在的河南洛阳荣康医院(省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响应政府号召、关注贫困人群,建立了由医院精神病防治办公室(精防办)负责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贫困精神病人进行治疗、监管和家庭探视及报病等工作。为探讨该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者对贫困精神病人家属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河南洛阳荣康医院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家属113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匿名问卷填表的方式,有同一位医生对被调查者讲解问卷中各项问题及填表要求,并当场收回调查表。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结果 共发出问卷113份,收回107份,合格107份,有效回收率94.69%。本组有效调查资料共107例,其中男43例,女64例。

2.2.107名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对由精神病专科医院牵头、医院精神病防治办公室(精防办)具体负责、基层社区或乡村诊所共同参与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相当满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 对医院进行的普查登记,建档工作满意。贫困精神病人就诊时,精神病专科医院就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对门诊、各病区登记的贫困精神病人逐一进行检查,具体包括:精神疾病诊断证明、贫困证明材料、登记贫困精神疾病病人家庭情况并建立电子档案。确定贫困(指持有低保证和贫困证明或五保户的病人)精神疾病人数,进行防病、治病、康复一条龙服务。

2.2.2 对构建的贫困精神病人监护小组相当满意。贫困精神病人监护小组由患者监护人、医院精防办医生、社区工作人员组成。通过他们的监护,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治疗;遇到患者病情突变,监护人立即报告社区工作人员或医院精防办医生,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疗和护理。

2.2.3对医院精防办人员的定期随访、指导用药相当满意。医院精防医生定期对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对病人的病情波动、治疗情况、用药、心理状况等都详细了解;发现病人情绪波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调整治疗方案,有效的减少了贫困精神病人的病情复发次数,降低了复发率。

2.2.4 对管理使用的宣教工作非常满意。精神疾病患者即使在症状缓解期,仍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药物维持治疗。医院精防办人员经常打电话,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药物的使用、保管知识。嘱咐药品要单独放置并要有明显的标志,最好能专柜、专人负责保存并上锁,千万不要同一般家庭常用药物混放[2]。社区医生也经常检查病人用药是否合理,目的是使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利于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3]。

2.2.5 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的“心理咨询室”非常满意。医院精防医生定期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室”坐诊,对社区内居民、精神疾病家属及康复期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发现病人病情突变时及时向精神病专科医院转诊。

3 家属的其它建议

3.1 建议精神病专科医院和洛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向政府申请,对符合“洛阳市低收入人群”贫困精神病人给予一定的补贴标准,这样,患者每月可以在家属的陪同下到就近的精神病专科医院进行免费相关化验或取药。建议政府给予医院一定的精神激励。

3.2 建议社区应加强对精神疾病认识的宣传教育。社区应加强对一般精神疾病症状常识的宣教,使社区居民对精神疾病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冷静对待处于精神疾病恢复期的病人,不要因为这类病人有一定的社会功能缺陷,就潜意识里歧视他们。应该对居民宣传一般的精神卫生常识、疾病的性质、特点、复发早期的临床表现等,这样就可以使居民和患者家属早期的、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利于及时采取措施。还可促进社区居民对患者的关心、爱护,为患者创造出一个舒适、宽松的康复环境。还可以安排贫困精神疾病康复期的患者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及时肯定他们的社会价值[4]。诸如此类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普及和大力开展,可以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和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增强信心。

参考文献:

[1] 周逸如,陈树乔,吴泽敏.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19):3-5.

[2] 卢静,赖琪,蒋学华. 药疗差错及其发生环节的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1):11.中国药房,2007,18(1):11.

精神病人康复指导范文5

关键词:精神病人;临床分期;康复期;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在我国广泛开展,把心理护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知、情、意不协调是精神病人的基本特征。临床上诊断、治疗、护理的依据主要是以突出的精神症状即心理活动异常为特点,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活动进行观察,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治疗、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尽快使病人潜在的危险消除,使之早日达到心理平衡的状态。

1 临床分期的心理护理:(1)急性期的心理护理:这类病人大多数无自知力,在强制下或诱骗入院,症状丰富。病人离开他们熟悉的家庭环境,住进陌生的新环境(病房),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常表现为恐惧、焦虑、猜疑、执拗、情感淡漠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针对上述心理活动,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

首先要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主动、热情、耐心的向病人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消除紧张情绪,尽可能达到顺利接受治疗。(2)治疗期:精神病人采取的治疗方法,无论是药物、电休克等对病人来说都比较痛苦。所以在各项治疗前后要充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各疗法之间利害关系,争取得到病人的合作,保证各项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娱疗活动,提高病人的兴趣,增强意志和体质及适应社会的能力。(3)缓解期:此期病人通过各种治疗和护理,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部分恢复。此时病人倍思亲人,不安心住院,急于与亲人团聚和重返工作岗位,个别病人对住院前有伤害亲人和危害社会行为有后顾之忧,产生复杂矛盾的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策略地向病人疏导和解释,使病人心理健康配合治疗,巩固疗效。

2 康复期的心理护理:(1)此期病人自知力完全恢复,即将出院,绝大多数病人心情愉快,能积极配合治疗。但是,护理上还要注意病人以下的心理活动:如担心疾病的复发和病程迁延,担心社会歧视,家庭问题,婚姻问题以及因病后精力不充沛,难适应原职工作等等而产生的焦虑、退缩和悲观厌世的情绪反应。(2)对此期病人要做好出院前的心理指导,同时做好社会宣教工作。如街道、单位、家属,说明病人的病情、恢复情况,应如何做到体贴病人,出院后坚持服药,自体观察。周围的人应尊重病人的人格,避免冷言恶语和一些不良刺激,应根据病情在工作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共同给予心理支持,为病人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捍卫 编.心理与精神护理[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

2白桂春 主编.精神科护理 : 精神科护理[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

3王志英.精神障碍病人护理260问 : 中华大众护理丛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01.

4王斌全,赵晓云. 精神病护理的发展.《护理研究》,2007 年12 期.

5 崔红梅,朱平,姜苏华. 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体会.《齐鲁医学杂志》,2008 年1 期.

精神病人康复指导范文6

[关键词] 流浪精神病人;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C[章编号]1673-7210(2007)12(b)-077-02

精神疾病是指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1]。我院2004年底根据徐州市政府的要求开始与“110”联动,承担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任务,2005~2006年共接收215例救助流浪精神病人,经过2年多的实践,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些护理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接收的流浪精神病人共215例,占同期住院精神病人(5 535)的比例为4%。

1.2 性别

女性129例,男性86例,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1.3 病人来源

公安部门送入者(183例)占85.1%,救助站、综合医院及其他部门送入者(32例)占14.9%。

1.4 入院原因

依次为流浪街头、行为紊乱、赤身、冲动伤人等。

1.5 合并有躯体疾病

合并有躯体疾病的35例(占16.6%),依次为外伤、呼吸道感染、妇科疾病、性病及脏器功能衰竭。

1.6 诊断

诊断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以精神分裂症居多(146例,占68%),其他依次为躁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癫痫,老年痴呆等(69例,占32%)。

2 结果

出院122人,出院方式通过救助站协助送回56例(占46%),家属接回66例(占54%)。

到2006年12月31日仍滞留在医院内、无法联系到家属93人,占同期救助总数的43%。

3 医院对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

3.1 医院领导重视,成立医院救助管理科

对于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宗旨,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权利、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由一名副院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医院救助管理科,多次召开救助管理工作会议,统一思想,增强全院职工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流浪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工作。

3.2 严格规范救助对象,合理确定救助标准

根据我市转发省民政厅等《做好城市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了我院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制度,对有生命危险、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且暂时无法查找其监护人的精神病人,只要有110指挥中心开具的介绍信,在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加强甄别核实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此类病人的救助,使他们能够接受及时的救助。

3.3 规范救助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保障流浪精神病人的安全,我院制订了严格而规范的救助管理制度,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细化了救助病区的医疗护理操作流程,从病人接收到出院都有规范的操作程序,同时,也制定救助病区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和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总结。由于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为病人创造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2年来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3.4 提供人性化的救助,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我院自开展救助工作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用实际行动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生命和健康的关怀,不因他们不能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而降低医疗、护理服务标准,而是用关心、爱心、同情心给予更多的关注,使病情更快地得到控制。

4 临床护理对策

4.1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接触病人时,要主动热情,仪表大方,举止端庄,给流浪精神病人一个良好的印象,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格,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态度和蔼,增强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2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其言行的变化,由于救助的流浪精神病人无病史和个人资料,背景复杂,精神病的表现各不相同,加大了护理难度,认真细致地观察病人的病情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使治疗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4.3 加强基础护理

所有流浪精神病人在送入病区前,由于在外流浪很久,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被破坏,往往是蓬头垢面,全身散发恶臭,工作人员要及时为病人洗澡、理发、更换干净的服装。在医院期间要逐步培养病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4.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此类病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但无形中也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富有同情心,在病人面前能够积极控制自己的职业行为,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目光等实现对病人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3],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态度,尽量减少给病人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

4.5 关心生活

所有流浪精神病人或多或少都有精神创伤,情感特别脆弱,对痛苦体验非常敏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给予及时恰当的生活照顾,满足其合理需求的同时再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心理支持,必然有助于病人克服自卑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6 加强沟通,及时了解有关病人的信息

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病人的理智开始恢复,这时,护士应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点滴的信息反馈了解病人的有关信息,及时与医院救助管理科联系,并通过公安系统进行查询,落实病人的家庭住址和监护人,取得联系后,使病人尽快回归到家庭生活中。

4.7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指导

对于家属能够前来接病人出院的,我们及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院外服药、复查、护理、监护的有关知识,使病人回归社会后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减少复发的概率,防止病人病情反复,失去理智而再次流浪街头。

5 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提高,救助精神病人的工作在医院领导的重视下,严格规范救助对象,合理确定救助标准,规范救助管理制度。只要认真细致地进行医疗与护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就一定能够做好“流浪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工作。但还有一些救助流浪精神病人由于存在智力障碍、老年痴呆等,至今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而联系不到家人滞留在医院内,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淑清.精神科护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