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制品市场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纺织制品市场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范文1

关键词:服装;标准;使用说明;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TS941.79 文献标志码:A

FAQ of GB 5296.4 ― 2012 “Instructions for Use of Products of Consumer Interest ― Part 4: Textiles and Apparel”

Abstract: In order to help textiles and apparel producers, traders and testing agencies to timely understand new standards, the main contents of GB 5296.4 ― 2012 “Instructions for Use of Products of Consumer Interest ― Part 4: Textiles and Apparel”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 FAQ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s stated. In the e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andard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pparel; standards; instructions; FAQ

作为服装销售的一部分,“使用说明”在当今购销关系中体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服装销售过程中可帮助买卖双方避免产生过多的交易摩擦,同时也是质检判定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与服装使用说明相关的标准是GB 5296.4― 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 4 部分:纺织品和服装》(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将于2014年5月1日起实施,主要规定了在国内销售的纺织品和服装的使用说明所必须满足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 标准主要内容

“使用说明”在服装上最常用的形式有 2 种:悬挂标签(即吊牌)和耐久性标签。主要包含 8 项内容: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的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执行的产品标准、安全类别、使用和贮藏条件的注意事项。除此之外,基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考虑,产品质量等级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也要体现在使用说明中。其中产品的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等3 项内容必须以耐久性标签的形式来体现,其他内容可用吊牌等其他形式体现,不必出现在耐久性标签中,当然,耐久性标签的内容也不必在吊牌中重复出现。但是,如果同一内容出现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中时,必须保持一致。

2 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解析

2.1 制造者名称和地址

标准规定,纺织品和服装应标明承担法律责任的制造商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进口纺织品和服装应标明该产品的原产地(国家或地区),以及商或进口商、销售商在中国大陆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

对于该条款的理解,很多人往往局限于字眼“制造商”上,其实关键点应该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因此,很多品牌企业由于没有吃透标准内容,在授权生产的服装标签上不仅注明了自己的名称和地址,还想尽办法在小小的吊牌上挤下了生产企业的名称和详细地址,使得使用说明变得更加冗长。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原产地的标注,此为针对进口产品而言的,但是很多国内生产销售产品也多余地标注了此项内容,甚至精确到了市级以下的名称。事实上,对于在国外生产的进口产品,只需标明国家名称; 而对于在中国生产的进口产品,除港、澳、台地区生产的产地标注为香港、澳门和台湾外,其他地区生产的产品均标注为中国。

2.2 产品名称

标准规定,产品应标明名称,且标明产品的真实属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有术语及定义的,宜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没有术语及定义的,应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名称。但有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谋求高价,采用了夸大或虚假的产品名称,如消费者在市场上经常见到根本不含羊绒的针织衫被称作羊绒衫;有些商家将服装的大类作为产品名称,比如儿童服装、梭织服装、女装等;还有些厂家用商标名作为产品名称,这种做法也不正确,产品名称前可以附加商标名,但不能仅用商标名来代替产品名称。总之,产品名称有标准规定的宜采用标准规定名称,无标准规定的应采用真实描述产品属性且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名称。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范文2

[市场连线] 2006年6月13日,新疆库尔勒市街头,一农民正叫卖自家加工的酸和奶皮子。她一天能卖出100多元的货。据了解,该市有300多人从事酸、奶皮子等传统奶制品加工。

[产品特色] 酸是发酵乳制品,含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酶等,能促进胃酸分泌,对高血压、冠心病,有防治之效,还可美容,抗衰老;奶皮子味纯香,营养丰富。与工业化流水线产品相比,传统奶制品风味更纯正,营养更丰富,食用价值更高。

[工艺介绍] 酸的制法有二:一是将鲜牛(羊)鲜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置于通风处,使其发酵;另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皮子则是把牛(羊)鲜奶倒入锅中微火慢煮,等其表面凝结一层蜡脂肪,用筷子挑起挂通风处晾干即得。

[操作建议] 除了小规模加工,走街串卖外,有一定资金和实力可考虑品牌化经营。一方面借助外部资源(相关领域专家)对工艺进行合理改进,同时加大生产规模,以专柜或专卖店形式销售。产品上市之前和上市之初,应通过传单,店面咨询等方式,对产品相对于工业产品的优势和特色告知潜在顾客。

[投资规模] 5万元左右可启动。

[适合人群] 奶源充足地区农民或城市小本投资者。

趣味造型文具

[产品介绍] 如果橡皮擦变成蔬菜、水果或者麦当劳里的圆筒冰淇淋,如果让你用叉子写字,拿针筒画图,将名片放在酒瓶中,是不是特别逗乐?这就是趣味造型文具的魅力。

[市场分析] 趣味造型文具不只有让人捧腹大笑的造型、会心一笑的幽默,还实用、耐用。对于追逐新奇、怪异的儿童和青少年,童心未泯的成年人,极需释放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上班族,它们有着足够的诱惑力。

[操作提示] 加工趣味造型文具,关键要熟悉并能迎合目标消费群的审美倾向、消费心理和关注方向。譬如针对少儿市场,投资者就得了解小朋友的兴趣点在那些地方,可能最近热播的卡通剧中的角色是最好的文具原型;针对游戏玩家,则可将游戏中的道具物化为文具……

[营销建议] 1.贴着传统的学生文具和办公文具销售渠道走。2.可在商场或商务区自设专卖店销售。3.可以拓展其商业用途:用作促销和广告礼品(一看到叉子笔,就会想到餐厅的美味;看到酒瓶魔术座,就想找三五好友到酒吧一聚……)。

[投资规模]5~8万元。

[适合对象] 小型文具厂及有意投资文具加工的小本投资者。

鱼骨、鱼皮工艺

[项目概述] 鱼骨、鱼皮,这些常被当作废弃物的东西,在有心人手中,却彻底改头换面,或变成精美的艺术品,或成为美观实用的生活用品,附加值大大提升。

[成功案例] 天津市河东区的赵文波的家里,收集了许多鱼骨。这些鱼骨经过他的构思、设计、组合、粘贴后,制作成各种鱼骨画:花草、动物和风景画。在黑龙江省佳木斯,王丽梅用鱼皮剪裁出表现赫哲族人生产生活的鱼皮画;战敬先则把鱼皮加工成包、鞋及精美的民俗作品。

[效益分析] 一副普通的鱼骨画价格在200元左右,而其制作成本不超过30元;一个成本不超过1元的鱼皮小包,能卖到5元。

[操作提示] 1.鱼骨以骨架完整为佳,鱼皮则越大块、花纹越好看越好。鱼骨需经过清洗、去油脂、防腐、增白、烘干等程序后方能用于创作;鱼皮也需经过风干、木轧后再使用。2.制作鱼骨画宜依照鱼骨原有造型,依意依型入画,整个画面既要凸显鱼骨的天然造型,又能体现组合后的独特风格;用鱼皮作画及制其他工艺品,也应充分发掘其在纹路、色泽等方面的特色。3.自然风物、民间文化都可以作为创作题材。4.在产品设计和包装环节应尽可能多地从观赏、收藏价值和实用性等多方面考量。

[投资规模] 1万元左右。

[适合人群] 手工艺爱好者及有一定绘画、设计功底者。

桂花酥糖

[产品特色] 桂花酥糖是江西九江的名特产。它选用米饴、香油、小麦面粉、白芝麻仁、白砂糖、饴糖及糖桂花为原料,精制而成。其色乳白、质地细嫩,具有骨脆麻香、油润、甜爽、香醇等特点,且有润肺、健胃、止咳的功效,是居家、旅游、休闲、馈赠亲朋之佳品。极具开发价值。

[工艺流程] 1.取绵白砂糖、香油、糖桂花备用。2.称取米饴入锅,微火熬,开锅前加香油,大火熬至品温达到142℃时,改用微火,米饴颜色和劲头适宜为止。倒入桶里冷置备用。3.将面粉和芝麻分别烤熟后和白砂糖混合均匀,进行磨制,过罗。4.按糖坯和芝麻胥子的合理比例,分6次包制。第一至第五次包胥子,第六次包糖馅。5.用手将糖坯均匀地捋成长条形,并分段切块,包装后即是成品。

[操作提示] 引入这一地方特产时,应对其配方、工艺作适当调整或改进。譬如,可以适当降低产品的含糖量,或者改用用麦芽糖醇、木糖醇等功能性甜味剂代替白砂糖生产低糖、无糖制品;再如,把白芝麻仁换成黑芝麻仁,或把芝麻仁换成花生仁,或者添加一些配料(如在川渝一带可加入适量辣椒粉),可取得外观、口味和营养上的变化。

[投资规模] 10万元左右。

[适合对象] 小食品加工厂和有意投资食品业的小本投资者。

羽绒片材

[项目概述] 一直以来,羽绒、羽毛不能用做纺织材料,只能做填充物使用。实际上,羽绒、羽毛经过特殊技术处理后,可加工成各种不同厚度、密度的片状材料,可应用于服装、鞋类、寝具、体育用品、军用材料等领域,加工前景极为广阔。

[产品特色] 羽绒片材质轻柔、透气、吸湿、体感好,克服了水洗后毡化的缺点。用羽绒片材制成的摄影背心挺括、贴身,没有臃肿感。经检测,5毫米厚羽绒片材的保温率已达55%。其最大特点是,容易实现设计方案,不仅可以使羽绒服装时装化,还可以使羽绒制品的货架期比传统羽绒制品长2~4个月。

[效益分析] 以鹅绒为例,1吨鹅绒原料可以生产100克/平方米的片材1~2万多平方米,视其羽绒纯度价格在15~30元/平方米左右,按目前羽绒市场价(280元/千克)计算,每加工1吨鹅绒,可增值至少2万元。

[操作提示] 原料可以从国内较大的羽绒交易市场购买,也可以在当地以订单收购的形式发展农户养殖;投产之前,提前联系服装、鞋类、寝具等下游产业公司或者专业的羽绒制品采购商,疏通销路。

[投资规模] 15万元左右可启动。

[适宜地区] 羽绒盛产区。

多功能家具

[市场分析] 国务院办公厅刚刚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中有“70%是小户型”的规定。户型控制将直接导致留给家具的空间压缩,这就要求家具在总体功能不减时能节约占地面积。与此同时,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向往一个不断推出新材料新款式的市场。各式新颖的多功能家具将成为家具业的发展主流。

[项目概述] 床头的软靠背掀起来就是个迷你书柜,床头柜带有滑轮,不用时可推进床头下面;餐桌的桌腿可以折叠起来变成茶几;沙发床由两折变三折,无论坐卧都更加宽大舒适……多功能家具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占地少、使用灵活、功能转换简便、造型新颖、舒适实用等特点。顺应行业趋势,开发多功能家具,有前景。

[操作提示] 1.有一定设计功底,但缺资金和厂房的,可与小型家具厂合作;有家具生产能力的,可引入相关设计理念及人才。既不懂设计,也没有资金、厂房的,则可通过自己的业务能力整合前两种资源。2.集中力量开发一两个领域的产品,或儿童家具、或厨房家具、或卧室家具。3.产品除了销往家具卖场外,还可自设店面展示和销售,并开展针对单个家庭的整体或部分家具设计、开发业务。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范文3

摘 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鞋国和出口国。日本是世界第三大鞋类进口市场。在日本鞋类产品进口中,中国鞋占有绝对主导地位。文章通过对日本进出口状况、日本鞋业的管制政策等方面,对日本鞋类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增加对日本鞋类的出口。

关键词 日本鞋业 出口 市场环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鞋国和出口国。近几年,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超过100亿双,占全球制鞋总量的66%,是世界最大的鞋类制造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出口鞋81.7亿双,价值265.7亿美元,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双3.3美元。其中出口日本5.2亿双,占全部鞋出口的6.3%。

一、日本鞋类市场供求情况

日本是鞋类消费大国,人均鞋消费量为3.5双。日本制鞋企业不多,规模也很小,其消费市场鞋类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日本是我国鞋类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同时日本也是世界第三大鞋类进口市场。与美国的鞋类进口几乎完全自由化所不同的是,为了保护本国制鞋业,日本对进口鞋类实施关税配额制度,也就是以关税来限制进口量,超过配额部分的进口鞋,被课以高关税,以控制进口量。

日本进口鞋市场的非皮鞋商品,大部份是亚洲制品,近几年来自中国的皮鞋迅速升至首位。除了价格优势之外,技术、品质等级方面的提升才是更重要的原因。日本将柬埔寨、缅甸及孟加拉列为最优惠关税国,刻意扶植这三国的皮鞋制造业,如今已见成效。

二、中国鞋出口日本市场概况

1.中国出口日本市场统计数据

在日本鞋类产品进口中,中国鞋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达70.2%。在日本进口鞋类中,中国的塑胶鞋和纺织面鞋的市场份额超过了80%,中国皮鞋及意大利皮鞋在日本进口市场平分秋色,占有率分别为30.1%及26.9%。其中,中国鞋类出口到日本的平均单价是4.49美元/双,低于日本成品鞋进口平均单价。

2.中国鞋类出口到日本的优势

(1)中国与日本相邻,运输成本低,运输周期短,物流成本低;

(2)中国鞋类产品在价格上具有比较优势,具有各种不同档次的产品,能够满足日本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中国的拖鞋深受日本消费者的青睐,约占出口日本鞋类产品的50%;

(4)“中国制造”已逐渐被日本消费者接受。根据日方的进口统计,中国产的鞋占同类进口产品的比例已超过半数。可以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将保持在日本市场的优势地位。

三、日本对华鞋类出口的管制政策

为了更好的保护本地产业贸易自由化具选择性,日本对我国鞋业出口采取不同的贸易管制措施。

1.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日本一向实施技术贸易壁垒守门把关,严格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保护国民健康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名义,构筑了日本的市场准入门槛。

2.日本环保贸易壁垒的限制:在环保名义下,日本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绿色技术标准,对国外产品的进入限制性很强。不仅要求产品质量达标,且产品生产、销售、运输、消费的全过程都要有利于环境,对人体健康无害;产品包必须利于回收处理且不能对环境产生污染。

3.日本关税方面的限制:关税高峰、关税升级、关税配额、关税/从量关税等相关出口,这些日本关税及关税管理措施对我国鞋类出口有很大的影响。

四、中国鞋类产品对日本出口营销渠道特点

中国鞋业外销日本通常是通过三种渠道:直接出口、国外投资办厂或收购和代工。目前,直接出口易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中,跨国代工的路子也不是十分平坦,为国际上大型鞋企做“代工”的报酬十分低廉。

只有捉住日本产能向外转移的机会,调整营销策略,持续攻坚日本市场,才能确保出口量稳中有增。另外,由于国内企业外销渠道单一、优质客户资源匮乏、没有接单定价的话语权,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人;同时,国外客户以受金融危机影响为由压价下单,国内企业迫于生存而无奈低价接单。

五、中国扩大对日鞋类出口的策略

1.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自有名牌:日本经济实力雄厚,国民富有,偏爱“名牌”消费,世界知名品牌在日本几乎应有尽有。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应不断培育自有品牌,让日本的消费者逐步接受“中国创造”。

2.利用日本企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扩大技术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制鞋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在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产品设计,及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与日本的同行业还存在一定差距。只有将中国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与日本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相结合,中国制鞋业才能更好的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3.提高技术研发能力,积极应对技术壁垒:日本的贸易壁垒尤其是非关税壁垒近年变化频繁,给中国出口造成障碍,一些鞋类出口企业必合格标签才能顺利出口。

4.改变传统市场营销模式:随着近几年鞋企面临出口困境的加剧,使得困难把传统行业逼向了网络,随着国内网络技术的发展,上网人数的剧增,创建网络品牌和开展网络渠道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渠道。

参考文献:

[1]蔡筱霞.后金融危机时代温州鞋业国际化经营对策探讨.省略.2009.03.09.

[2]赵淑淇.日本技术贸易壁垒及其影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5.14.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范文4

关键词:柳编;模式;产业;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三河尖乡位于固始县的东北部,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处,是淮河、泉河、史灌河三河交汇处,支流纵横,地势低洼,属于固始县的洪涝重灾区,结合三河尖实际,政府大力发展柳编产业,从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扶持柳编产业的发展,三河柳编,制品以其色泽洁白、造型新颖、款式大方、纺织精巧、风格独特、自成一统而深受消费者和客商的青睐。柳编制品。由原单一制品发展到柳编、草柳混编、蒲柳混编、藤柳混编、铁艺加工等系列产品,集工艺、装潢、实用性为一体。

一、三河尖柳编起步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现已发展到三河尖工艺开发有限公司、正和工艺品集团、翔宇柳制品总公司、新兴工艺、亚利达工艺、广发公司等103家柳编生产企业,规模以上企业52家,拥有贸易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29家,主要产品有柳、木、藤、竹、草等及其混编工艺制品20个系列22600个品种。年生产能力3000万套(件)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86个国家和地区,是固始县最重要的外贸创汇产业。

二、经过深入调研,感觉到制约我镇柳编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政策性因素

(1)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县农行、县工商行不对企业投放款,信用社资金不足两千万元,且提供贷款手续繁琐、额度小,同时因企业规模偏小、固定资产不足、缺乏有效的相关证件予以抵押,除个别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无银行资金资助。 企业发展的环境欠佳。作为柳编产业中心的三河尖,镇营业所被上级农行撤并到往流,三河尖离往流25公里之多。以前三河尖的柳编企业都在镇营业所开户,其结汇在农行系统。

(2)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竞争力弱。全镇柳编企业100多家,但多数以家庭作坊为主,依托外省公司进行出口贸易,形成不了自身品牌,依赖性大;企业利润空间小,资本积累、企业自力壮大发展困难,缺乏市场占有份额和影响力。受市场行情、政策、工作环境、务工思想影响,编工缺口较大。因经济危机影响,近年来柳产品订单不稳定,生产不平衡,同时年轻人外出务工闯世界,长见识思想较浓,企业接受订单后编工严重不足,工资增长幅度大,企业生产成本增高;

(3) 柳编产业文化内涵、产品推介宣传氛围不浓,缺乏有效宣传载体。对柳制品文化、艺术、民族特性缺乏挖掘、研究、开发与总结,作为地方特种文化和艺术发展史的一种,柳产品发展史缺乏认真的总结和提炼,未举办过相关学术研讨。也没有一个上规模、上品位的系统展示柳制品文化的历史陈列馆、展馆,缺乏对外宣传和推介柳编工艺品的平台;

(4)由于受到世界经济的冲击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压缩了柳编产业利润空间。

(5)劳动力的流失。

三、建议与对策

为了保护、巩固、发展和壮大柳编产业,真正发挥柳编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让柳编成为普及千家万户、支撑乡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后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着力推进柳编产业发展。

1、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科技含量及艺术价值,从企业自身结构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学习,引进专业人才,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同时从产品本身加大研发力度,形成具有自主特色的三河尖乡柳编,打造品牌的概念。

2、 培养人才为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利用职业教育等相关部门,固定教师、编撰教材,培育外经贸、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编织工人等各类实用人才,提高业务水平、生产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同时加强联谊和交流。由政府牵头与中、高等院校、工艺美术协会、相关知名企业经常开展柳制品、学术交流会,对柳编产业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市场分析、交流,帮助企业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和技术含量。同时,积极搭建好沟通平台,促进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对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拓展产品辐射领域。

2、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河尖虽然厂家众多,但多为作坊式生产和家族式管理,观念守旧,管理模式陈旧,加之缺乏统一营销和管理,导致各自为战,相互竞争,产业的品牌、档次、影响力、竞争力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一要加大政府服务力度。确定专人负责,设立专门机构,提供专项资金,配备专业人才和设施,全力从事产业管理、服务和协调;二要建好龙头企业。按照“平等自愿、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优劣共享”的原则,三是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拟对柳编协会进行换届重组,充分发挥协会在制度规划、落实政策、指导和协调产业发展、提高市场化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公平、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四是转变企业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引导企业改变现行的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科学化管理水平。

4、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为产业发展营造动力。

认真落实上级有关鼓励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外商从事柳编产业生产、经营、服务。为产业发展营造动力。积极争取行业主管部门支持,恢复农行三河尖营业所,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柳编企业资金的扶持力度,简化办贷手续,降低贷款门槛,积极做好企业与担保公司、投资融资公司资金对接,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加强产业网站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供信息咨询,推介产业、推介产品、推介品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巩固和发展柳条基地建设,建立柳条基地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和完善柳条基地相关配套工程建设,实行精细化管理,保证柳条质量;实行订单农业模式,调动群众种植柳条是积极性,柳编企业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保护价收购柳条,保证群众利益,积极争取奖补资金,对柳条种植进行奖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效益,保障企业生产需求,增加农户收入。巩固柳条基地发展,把柳条种植专业合作社同加强建设高产柳条示范基地有机结合起来,拉长产业链条。目前,高产柳条基地已发展到1300多亩,计划新增高产柳条基地1200亩,力争达到2500亩以上,以满足柳编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范文5

关键词:进出口政策;银行;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4-0030-03

一、我国进出口政策调整回顾

(一)外贸发展战略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贸发展的政策目标取向是相对集中的, 即根据当时外汇资金短缺的国情,制定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发展战略, 并采取了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 如出口退税, 通过向出口商部分或全部返还政府对出口产品征收的国内税来提升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行“两免三减半” 的外资所得税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办厂进行加工贸易。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迅速上升,但是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综合竞争力还比较低,以规模扩张、数量扩张和外延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亟待改变。 目前我国正逐步从以出口导向为主的贸易政策向贸易平衡政策转型。

(二)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

出口退税能够直接针对出口产品类别进行调整, 是外贸调控政策中最为直接的工具。 自2004年以来, 国家多次下调出口退税率, 尤其是2006年和2007年, 出口产品退税率的下调幅度不断加大。从2007年7月1日起, 国家调整了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简称“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并将10种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 涉及行业包括化工、有色金属加工、服装、鞋帽和船舶等多个行业,约占海关税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三)加工贸易政策的变化

加工贸易占到全国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是国家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为降低贸易顺差, 近年来国家不断增加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名单。2007年7月, 国家公布了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44号公告),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共计1853个商品税号,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5%。

对列入限制类的商品, 海关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 即企业开展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 在合同备案时,须缴纳台账保证金。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加工成品出口并办理核销结案手续后, 保证金及利息予以退还。 企业按照海关管理类别缴纳不同比率的台账保证金,A类和B类企业缴纳50%的保证金,C类企业按全部保税进口料件应缴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之和100%缴纳保证金。

对列入限制类目录的企业, 需按要求缴纳关税保证金或通过银行开立保付保函。 若企业无法通过银行开立保付保函, 缴纳保证金必然增加公司的流动资金占用, 对流动资金紧张或业务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 这部分保证金占用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公司正常的业务经营。

(四)进口政策的变化

为了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 国家进一步简化了企业的进口程序。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公告,自2007年4月1日起实施新的《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货物目录》。 新目录取消了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涉及的商品主要包括钢材、钢坯、塑料原料及部分机械设备、装备、仪器等机电产品。按照新的目录,国家仅对肉鸡、植物油、煤、铜精矿、对苯二甲酸、烟草、天然橡胶、废纸、二醋酸纤维丝束、铜、铝等12类(140个品种)商品实行进口许可管理。

自2007年7月1日起, 加工贸易企业申请保税进口料件内销的,一律下放审批权,由原出具《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的商务主管部门按《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内销审批暂行办法》的规定受理和审批。但内销商品如涉及配额、许可证等特殊管理措施的,仍须按规定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或商务部审批。

我国还在税收政策上对进口予以积极支持。从2006年11月1日起,对煤炭、成品油、氧化铝等26项资源类产品实施0-3%的进口暂定税率。2006年底,商务部、税务总局联合发表公告,公布《中国鼓励引进技术目录》。对列入目录的149项技术,企业在引进时可享受所得税减征、免征优惠;如果技术先进且条件优惠, 在引进时可按程序申请享受国外企业所得税免征优惠。

二、进出口政策调整对企业的影响

(一)一般影响

1. 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给低利润行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但客观上也会起到逼迫企业减少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寻找新利润点的作用。由于我国长期推行退税政策, 退税收入成为一些企业的主要利润,尤其是退税率高的产品,如服装、鞋帽、工艺品等,随着这些产品退税率的逐步下调,企业的利润也随之下降。 一些成长性较好的企业这两年的出口总量虽然在增长, 但利润率实际上是在下降的, 这其中除了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因素外, 退税收入的减少也在考验企业的盈利能力。

2.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短期看,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会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 进而影响到公司正常的业务经营。长期看,首先,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必然会对优化出口结构起到重要作用, 从而推动对外贸易实现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向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的转变; 其次,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加工贸易可以带来新产品、新技术,直接带动新能源、IT等新兴制造业的发展。

(二)对特定行业影响

1. 钢铁行业。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大多数钢铁企业能够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产能快速扩张。同时,由于国际钢材出口价格上涨, 减少了政策调整对钢铁行业产生的影响。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减少贸易顺差和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带来的后果就是钢铁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和重组, 中小钢铁企业的生存压力增大, 对提高行业集中度会有比较明显的作用。同时钢铁产业节能减排、优势整合的理性格局正在显现, 钢铁企业之间投资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在明显扩展, 对进出口供求前景的预期也在趋于稳定。另外,人民币升值对钢材出口的影响尚不明显。由于多数钢铁企业既有进口也有出口,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可以自然抵消一部分。 但随着20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加快, 钢铁出口企业必须提前做好准备,预防钢材出口的大起大落。

2. 纺织服装行业。2007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再次挤压了服装出口企业的利润,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服装出口企业的利润本来就不高,利润高的龙头企业利润率也不过在10%左右, 一般的企业利润率也就是2%~3%。出口退税率的调整,给他们的生存带来很大的压力。 同时由于政策执行没有过渡期,对纺织企业在手的合同影响非常大, 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 但退税调整可能会导致纺织行业的一次洗牌, 客观上起到逼迫企业减少低附加值产品出口、 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寻找新利润点的作用。长远来看, 将有利于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生态改善。

3. 机电行业。 进出口政策调整有利于扩大机电产品进出口。国家对机电进口实施贴息扶持,积极扩大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进口。 国家设立优化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资金, 鼓励企业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和行业龙头企业进行的关键技术及核心技术研发, 并加强对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支持。支持自主品牌建设,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进出口政策调整对机电行业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 同时国际市场对机电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 将推动机电产品贸易的快速增长。预计2008年机电产品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发展。

三、银行应对政策调整的措施建议

国家进出口政策的调整必然对企业生产、 经营产生冲击和影响,进而对银行信贷资金产生影响。因此银行需要深入研究进出口政策调整, 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保障自身的稳健经营。

(一)密切关注进出口政策调整后的执行效果,加强风险防范

银行要加强对市场变化的研究, 密切关注进出口数据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对行业、客户的实际影响。深入企业,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消化分解进出口政策调整压力的各种渠道, 是否与其国内外客户做好沟通协商,通过适当提高产品报价、降低国内进价、双方合理共担的办法弥补部分损失。同时,人民币升值将通过出口企业对银行信贷业务产生间接影响, 商业银行要防范汇率风险转化为贷款质量下降的风险。

银行要对国家政策的调整保持高度敏感, 尤其要关注国家后续出台的抑制顺差过大的措施。信贷经营部门、 信贷审批部门应定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宏观政策信息并加强政策影响分析, 对涉及调整的行业及产品保持警惕, 关注客户经营风险的变化, 谨慎进入或提早退出受调整影响较大的行业及客户。

(二)加强客户的甄别和筛选,优化银行信贷结构

我国出口企业数量众多,中小企业比重较大,进出口政策调整必将加速行业洗牌,通过优胜劣汰,使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银行要抓住行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强对进出口客户的甄别和筛选,积极开拓行业龙头企业和政府培育的品牌企业,调整优化客户结构。

加强行业发展研究, 密切关注区域产业升级动向,积极开展对产业升级较快、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的营销工作,提高优质客户占比,优化信贷结构。 同时要掌握国家有关政策调整的趋势, 以便适时做出合理的决策, 实施差别化准入政策,确保银行信贷资产安全。

(三)稳步发展外汇业务

国际结算、 贸易融资业务的政策风险应当引起重视。为缓解短期资本冲击,国家进一步严格和改善外汇管理,包括完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金流入的真实性审核,规范对出口预收货款、进口延期支付等贸易融资行为的管理, 加大了对个人可疑外汇资金的监督等,在此情况下,银行面临的政策风险加大。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政策学习,规范管理,提高执行力。

加快发展人民币汇率避险产品。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加大了进出口贸易风险, 企业对外汇避险产品的需求上升。银行要加快汇率避险产品的研发,加快发展远期结售汇、人民币掉期、结构性避险产品等,同时,要认真分析进口、出口和进出口企业的不同特点,适应客户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满足客户汇率避险的需求。

(四)加快发展供应链融资

进出口企业依托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供应链融资是最好的融资解决方案。 供应链融资针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应更注重企业的现金流而不是仅仅关注其资产; 应以对供应链的整体评估替代对单个企业的评估; 应更注重单笔交易评估而不是仅仅是对企业进行评估; 变注重贷前调查评估为全过程管理。

供应链融资可使多方受益。 上下游有效的融资安排可以降低整个供应链融资成本; 保持采购和销售渠道畅通,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运转效率;供应商可以加大接收订单能力,销售商可以增加销售能力,大大增强整个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供应链融资产品可以打通内贸、 外贸的融资通道, 使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有机结合, 为进出口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五)高度关注国际市场变化,提高应变能力

进出口企业的运作需依托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市场的动荡提高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如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化工产品的市场行情也上下波动,进出口企业在进口化工产品时须对市场有准确的判断, 在关注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国内市场的价格变化情况, 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进口产品价格倒挂情况。要关注国家和地区风险,对信用评级较低的国家和区域如中东地区、非洲地区、古巴、 菲律宾等市场的进出口贸易要严格审查。 进出口企业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不容忽视, 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的风险。 当前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上的欠缺所造成的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问题, 已对部分进出口企业的资金运转形成制约。

银行在信贷经营过程中, 要加强进出口商品的市场分析,关注客户进出口产品价格的合理性。严格控制信用评级低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融资业务,提高担保标准和保证金比例。 鼓励客户通过投保出口信保防范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重点支持有投保的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和优先考虑与多年付款信用纪录良好的交易对手的进出口融资业务。 关注交易对手付款纪录, 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外贸公司交易对手的信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六)防范加工贸易风险

去年以来,加工贸易发展加快。加工贸易原料进口和出口制成品面向全球市场, 有利于加工企业规避市场风险。 同时加工贸易有助于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因此获得较快发展。“两头在外”企业的资金流转主要在境外, 银行监控不到,“两头在外”企业多通过定价转移利润,企业真实盈利情况较难掌握, 这种被动的管理模式加大了“两头在外”企业的授信风险。

银行首先应把“两头在外”企业在境外的母公司或关联公司纳入关注范畴, 尽可能要求企业提供母公司财务报表,对母公司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母公司本土业务经营恶化, 业务收入主要依靠境外子公司支撑的企业,应尤为关注,避免母公司在本土申请破产继而影响国内企业运作的情况。其次,要通过对企业销售货款回笼、母公司付汇是否及时、母公司非贸易项下的汇出汇款是否合理等进行分析,及时预警,化解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双菊,戴翔. 循环经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06(6).

[2]曲凤杰. 优化结构与协调发展[J]. 国际贸易,2006(1).

纺织制品市场分析范文6

江苏省内资企业外贸发展的基本情况

江苏是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大省,2005年外资企业的出口比重高达76%,而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有企业的出口比重仅为24%;2009年内资企业出口比重提高到27%。总体上看,近五年来内资企业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出口增长趋势。

从内资企业的结构看,私营企业在各类性质的企业主体中,出口增长最快,从2006年起出口比重开始超过国有企业,2009年达到了16.2%,是国有企业的近两倍,成为名副其实的内资企业出口主力军。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出口增速相对缓慢且有缓慢下降的趋势:2005年出口比重为11.4%,是内资企业中出口份额最高的,到2009年下降为9.2%。在内资企业中,出口发展最差的是集体企业,出口比重和增长速度最低,2009年集体企业出口比重仅为2.2%,出口降幅却高达36.9%。

案例分析:江苏省内资企业外贸发展状况

1.国有企业———金龙客车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客车)成立于1998年,是我国拥有整车生产资质的客车企业之一,总资产为18亿元,具备年产2.2万辆客车和底盘的生产能力。目前,金龙客车的国内市场保有量达8万台,占国内大中型客车市场份额的20%。从2006年起,金龙客车启动了国际化战略,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当年出口额达8000万美元。2008年,金龙客车销售量达16454台,销售额51.6亿元;出口3321台,销售额达2亿美元,在国内客车出口中居首位。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金龙客车销售量为15213台,销售额50.3亿元,同比下降了8.9%。其中出口1502台,出口额为1.2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9.9%。金融危机虽然严重影响了金龙客车出口的增长,但也促使该公司积极采取应变措施、调整竞争策略。

(1)定位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灵活调整出口市场目标。

由于发达国家的客车需求量较少,主要以私家车为主,因此金龙客车将主要国际市场定位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大、公共交通落后,对客车具有较大需求,因而这些国家是金龙客车出口的目标市场。目前,金龙客车已出口到俄罗斯、埃及、阿尔及利亚、巴拿马、卡塔尔和马来西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2008年,俄罗斯是金龙客车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仅2008年对俄客车出口量就达到1000台,占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但是,从2008年10月开始,俄罗斯制定了扶植国内重工业、限制客车进口的政策,同时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流动性短缺,俄罗斯进口经销商融资困难,导致资金链断裂,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龙客车对俄出口降幅高达99%。在丧失最大的出口市场后,金龙客车“危”中寻“机”,大力开拓非洲和中东市场。这些市场不仅受危机的影响较轻,而且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到2009年,金龙客车成功调整了出口市场目标,主要出口市场从俄罗斯转向非洲和中东市场,对阿尔及利亚出口800台,约占出口总量的二分之一,由此阿尔及利亚成为金龙客车第一大出口市场。为了巩固新市场和继续扩大出口份额,金龙客车在主要出口市场国设立了办事处,负责进行市场分析,并为国外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2)重视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提高品牌国际知名度。

金龙客车始终把加强技术研发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设立了拥有256名专业技术人员的江苏省新型客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而且还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汽车学院等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开发出先进的新能源客车。为了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挺进高端客车市场,2007年金龙客车与欧洲豪华商用车制造商——瑞典斯堪尼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联合推出了世界顶级的豪华客车———SCANIA·HIGERA90。随着与世界客车先进技术接轨、品牌的国际传播效应,金龙客车的自有品牌海格(HIGER)不仅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以61.36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而且通过国际合作,逐步扩大了该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金龙客车通过及时调整市场目标、加强研发与合作,不断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外贸出口发展前景良好。但是,金龙客车在国际市场上也遭遇了一些凭借企业自身力量不能解决的问题,即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进行恶性竞争。如在非洲和南美市场缺乏样车检验认证体系的情况下,有的中国企业为了争夺出口市场,不惜以产品质量下降为代价,压低出口价格,给中国客车造成了不良国际声誉,给同为“中国制造”的金龙客车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私营企业———AB集团

江苏AB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集团)是从事针织内衣服饰生产和销售的企业,集团公司旗下主要有AB、A&B、T6等品牌,总资产为5亿元人民币,控股子公司12家(其中境外企业两家),在国内有80多家销售公司,拥有中外员工近5000人,位列我国针织行业综合实力前五强。2008年,AB集团总销售额达10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额达6000多万美元,占总销售额40%以上,同比增长15%,国内市场占有率为9%,在我国内衣行业排行第二位。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明显下降,AB集团灵活转变发展思路,重点开发国内市场,内销增长20%,总销售额突破11亿人民币。从乡镇企业发展为跨国公司的AB集团,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保持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实力和外贸发展潜力。

(1)从代工到品牌,产业链不断延长。AB集团依靠毗邻上海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上海的纺织企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借此完成了资本和技术积累之后,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并逐步占据了一定的国内市场份额。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AB集团为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代工,在技术、管理和营销上向跨国公司学习。同时,AB集团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延长产业链,从单一的针织服装产品制作,逐步将产业链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在上游收购棉纱厂作为原材料供应,并与意大利厂商合作,引进先进的印染和制造技术;在下游重视品牌建设和国际营销,积极推进AB品牌的国际化,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公司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40多个国家注册了AB商标。但是由于建设海外营销网络和打造国际品牌需要长时间和大量的资本投入,因此目前AB集团的出口产品仍以贴牌为主,占出口总值的70%,而在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以AB品牌出口的产品很少。

(2)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从2000年起,AB集团将第二个国内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南部地区的湖北省秭归,建立了隆盛针织和吉盛印染两个公司。2009年,这两家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两亿多元,其中出口8641万元。为了利用更为廉价的生产资源和建立国际性的营销网络,从2006年起,AB集团在柬埔寨首都金边郊区建立了面向欧美市场的国外出口生产基地,雇用当地员工450人。根据柬埔寨和欧美等国的贸易协议,从柬埔寨出口到欧美的针织产品既可免除关税,也不受配额限制。此外,AB集团在美国、香港、泰国等地也设立了分公司,为AB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组建国际营销网络。

3.案例比较分析

从金龙客车和AB集团为代表的内资企业外贸发展的案例分析中可看出,内资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灵活应对国际市场调整,通过各种途径逐步创建了国际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焕发了新的生机和竞争力。因所属行业不同,金龙客车和AB集团的具体竞争策略也不同,金龙客车更注重产品和市场的分层次定位,而AB集团则侧重于生产基地的国际布局,借此降低生产成本、构建国际营销网络。具体说,金龙客车更注重产品销售市场的分层次定位,如在国内市场上,公共交通客车是主要销售产品,这为金龙客车赢得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二的销售业绩。同样,金龙客车也将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市场作为其公交客车的出口市场,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主要出口国政策限制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金龙客车迅速调整市场目标,实现了出口目标市场及时替代和新市场开拓。面对发达国家对公交客车需求较少、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的情况,金龙客车与国际先进客车制造商合作,推出了适应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豪华客车,为挺进高端市场和提高品牌国际声誉创造了良好的开端。相比而言,AB集团侧重于生产基地的国际布局,借此降低生产成本、构建国际营销网络。AB集团的劳动生产力成本是主要生产成本,但由于服装产品具有低技术含量的特点,因此建设销售渠道和品牌是其重点经营战略。为此,AB集团通过生产基地的全球布局,逐步实现了控制生产成本和构建产品营销网络同步进行。在国内,AB集团的生产基地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逐渐转移,在此过程中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品牌的国内知名度,扩大了国内市场份额。在具备了一定实力后,AB集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外开辟生产和外贸基地,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扩大了国际销售渠道。这两家企业具有一些共同点:一是它们都从事一般贸易,虽然出口的都属于中低技术产品,但是企业所拥有的产业链较完整,在出口时具有较高的定价自,因此与外资企业主导的加工贸易产品(多数是高新技术产品)相比,产品附加值并不低。二是它们都非常重视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从产业链的两端入手,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三是它们都具有良好的国内市场基础,在同行业市场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一方面,在金融危机特殊时期,它们可迅速地实现从出口到内销的转换,避免受到危机严重冲击;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竞争中的历练和成长,为它们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体看,与外资企业相比,内资企业虽然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具有更高的主动性和自,但是与全球布局、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相比,它们却面临更多的挑战,如国内同类企业的恶性竞争等。此外,面对相同的政策和经济环境变化,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应对能力不同。如在调整外贸政策时,外资企业在我国的产业只是全球产业链的一部分,只占其全部产值的10%~20%,政策成本相对较低,但对内资企业来讲,要负担全部的政策成本,远远大于外资企业;再如人民币升值、汇率变动,对从事加工贸易、需大量进口中间产品和原材料、进出口大体平衡的外资企业来说,风险头寸较小,而对于从事一般贸易、进口较少而主要从事出口业务的内资企业来说,风险就很大,出口竞争力将受到严重影响。促进内资企业发展外贸经营的政策建议为了培育外贸发展的内生力量,提升内资企业外贸竞争力,政府对内资企业在外贸发展中遇到的、凭借单个企业力量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给予切实的政策扶持。

1.大力发展一般贸易,给予内资企业适当的政策扶持

从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期间的贸易数据分析可见,无论是全国还是江苏省,在危机前期,一般贸易出口跌幅较小,加工贸易出口跌幅逐渐扩大,而在危机的后期,两者的情况正好相反,拐点恰好是在国家开始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手段放宽外贸政策的时期。这说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资企业,与以一般贸易为主的内资企业相比,对国内政策调整更为灵敏。因为外资企业拥有全球布局的产品价值链,从生产到销售都由跨国公司总部进行总体调度,所以外资企业对于政策调整的灵敏度很高、政策应变能力很强。而大多数内资企业作为我国外贸的内生增长力量,由于经营管理水平有限,主要依靠自身实力建立国际营销渠道,因此它们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脆弱性,政策成本负担较高。如果没有适当的扶持政策,在当前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外贸格局下,内资企业很难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此,国家应改善内资企业的外贸发展环境和政策条件,在资金配给、技术支持、“走出去”、外贸风险共担和海外营销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和援助,帮助内资企业逐步扩大外贸经营规模,使之成长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主体。

2.推动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依托知识产权提升外贸发展水平

我国内资企业缺乏外贸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建设薄弱。因此,要继续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战略,设立外贸企业创新和技术研发专项基金,引导内资企业自主创新,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内资企业应在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自主技术含量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品牌意识,对品牌的塑造和发展给予长期的、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逐步实现从贴牌生产出口向自主品牌出口转变。国家应鼓励有条件的内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海外投资建厂,实现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和当地营销“三位一体”本土化,控制品牌产品的营销组合,建立品牌独特的定位形象,增加品牌的附加值,进而实现品牌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