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饮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保健饮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保健饮食

儿童保健饮食范文1

[关键词] 儿童亚健康;日常调理;饮食保健;预防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1-02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的存在等导致现代人出现亚健康的现象日益严重,不仅成年人会出现亚健康,儿童也同样会出现亚健康。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通常也叫做“次健康”或者“病前态”等。本文主要抽取的200例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出现亚健康的原因和分析调理方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收并体检的儿童中随机性抽取2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检查和测定,并根据抽取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定。抽取的研究对象中男性有120例,女性80例,年龄区间在5-10岁。所有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等因素上均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1.2 评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检查和测定,并逐项评分,分数大于85分以上的定为健康状态;分数在84-70分之间的为亚健康状态;分数小于70分的定为疾病状态。

1.3 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值检验,数据之间差异性有听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通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评定,疾病状态的有8人,亚健康的有139人,健康状态的有53人,占总儿童的69.5%。

3 讨 论

3.1 导致儿童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很多情况下儿童都会有厌食和挑食的习惯,长此以往便会导致体内缺乏钙元素、碘元素和锌元素等元素,使得小儿的身材矮小,骨骼发育不良,头发没有光泽且枯黄,并且会在夜间出现磨牙等现象。同时由于偏食和挑食的不良习惯,还会让儿童体内缺铁,铁元素摄入量过少,会直接导致儿童出现缺铁性贫血。另外缺锌也会让儿童出现多动症等症状,生活和学习中就会乱作小动作,啃铅笔头、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学习状态。另外如果儿童因为饮食的不良习惯导致机体缺碘,对身体的健康状态影响更大,缺碘元素会直接导致儿童智力发育迟缓,增加了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另外如果饮食不规律,极易导致儿童出现肥胖症,肥胖一部分是由于饮食不规律造成的,主要是高热量食品、甜食等食物摄入量过多,再加上平时不爱运动和锻炼,导致体内热量无法释放。

3.2 日常调理

3.2.1 营养均衡摄入 家长要监督儿童不厌食,不挑食,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还可以避免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的过多摄入。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合理的搭配各种食物,荤素搭配,按照比例进行分配,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均衡营养。

3.2.2 日光浴 适当的让儿童进行日光浴,促进维生素D吸收,避免佝偻病的产生。

3.2.3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常言道“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果一个人不能保证正常的睡眠,就会丧失精力,面无神采,身体容易虚弱,疾病缠身。如果儿童出现了身材矮小,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跟其睡眠状况相关。因为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就会让脑细胞得以充氧,能有更充沛的精力来学习和生活。所以要让儿童保证睡眠时间在6-8h以上,中午可以适当休息一小时,保证早睡早起。

3.2.4 运动锻炼 适量的运动和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气血,提高免疫力,且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儿童的食欲,助于消化。

3.2.5 兴趣的培养 加强儿童的兴趣培养,不要让其抑郁烦躁,多参与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成长。

本次试验研究中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通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评定,疾病状态的有8人,亚健康的有139人,健康状态的有53人,占总儿童的69.5%。总而言之,儿童亚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分析儿童出现该状况的原因,制定日常调理的方案,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针对儿童亚健康问题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日常调理方案,研究和分析出儿童亚健康的具体原因,然后在日常调理过程中从运动锻炼、日常睡眠起居、兴趣培养等方面进行调理,并加以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 林元,陈水仙,邱行光,陈曦,陈起燕,黄欣欣,欧萍.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症患病率的5年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0):2815-2817.

儿童保健饮食范文2

【关键词】 儿童保健教育;普及;营养知识;效果

目前我国儿童营养状况问题并不乐观,主要存在营养缺乏、营养失衡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对儿童进行保健教育,满足儿童成长发展的营养需要。在儿童教育中普及营养知识可以促进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这就需要父母掌握儿童营养知识,为儿童制定合理的饮食,从而保证儿童身体营养状况的均衡。

1 儿童保健教育的涵义

儿童保健教育包括儿童身体保健和儿童心理卫生两部分。儿童身体保健是指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顺应儿童身体,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要求,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优美自然的成长环境、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儿童心理卫生保健主要包括正常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需要和睦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游戏的伙伴、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2 儿童保健教育中普及营养知识的效果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主要来自2011年初来我所进行健康检查并存在营养问题的86名儿童。儿童年龄为3-12岁,平均年龄为7.5岁,其中男性44名,女性42名。将86名儿童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名,男性22名,女性26名。铁钙缺乏儿童16例,蛋白质缺乏儿童26例,肥胖儿童18例,维生素缺乏14例,有28例儿童同时存在以上两种问题;对照组38名,男性22名,女性16名。铁钙缺乏儿童36例,蛋白质缺乏儿童20例,肥胖儿童14例,维生素缺乏10例,有20例儿童同时存在以上两种问题。所研究的儿童均无智力方面的问题和营养流失问题。两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对儿童父母进行儿童保健教育和普及营养知识,对照组不进行儿童保健教育及普及营养知识,只向父母提出儿童存在营养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医生初诊后进行1-8个月的跟踪研究,并对儿童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分为三个等级:营养未改善、状况好转、营养改善。营养未改善是指营养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或者变得更糟;状况好转是指最后的营养状况比就诊时有所好转;营养改善是指儿童存在的营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效为状况好转和营养改善之和,评价对父母进行儿童保健教育和普及营养知识对儿童营养状况所起的作用。

2.2 研究结果 研究86名儿童的营养状况见表1,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讨论

2.3.1 我国儿童目前的营养状况不佳,主要表现为两方面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营养缺乏主要表现为铁钙缺失、蛋白质缺乏、维生素不足,铁钙是儿童成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影响着儿童智力、骨骼的生长,摄入不足容易导致佝偻病;蛋白质为儿童成长提供所必需的营养,如果缺失就会导致身高体重不增、免疫力低下、消化吸收功能落后、智力落后,最终导致成长缓慢;维生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果缺乏或者不足都会对儿童产生重大影响。营养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儿童肥胖,肥胖会影响儿童的肺活量,增加心脏的负担,也容易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如自卑、不合群等,严重影响儿童的成长。

2.3.2 导致儿童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哺育方式不科学,家长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这就需要加强儿童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知识。

2.3.3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营养未改善4例,占8.3%,状况好转8例,占16.7%,营养改善36例,占75%,有效为44例,占91.7%;对照组营养未改善16例,占42.1%,状况好转6例,占15.8%,营养改善16例,占42.1%,有效为22例,占57.9%。研究表明,普及营养知识对儿童保健教育有着良好的效果。

3 总结

通过研究发现,营养知识的普及在儿童保健教育中有着良好的效果,营养知识的普及有利于儿童家长提高对儿童营养和健康的认识,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能够使父母为儿童制定良好的营养和饮食结构,补充儿童成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从而促进儿童保健教育的发展,也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敏,何井华,邢誉.营养教育对护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影响[J].现代医所,2010(08).

[2] 查晓梅,曾德秀.儿童保健的开展关键——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9(22).

[3] 洪梅.儿童保健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06).

儿童保健饮食范文3

关键词:中医中药 儿童保健 应用现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53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27-01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国内外对于儿童保健的理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基于儿童的健康状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的指标,因此,儿童的生存与健康水平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新形式下,中医中药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现就中医中药在儿童保健的应用作一论述。

1 儿童保健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疾病谱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虽然我国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较前有所改善,但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水平的危险因素却呈急剧上升的趋势,而人们这方面的知识与其严重脱节,引发诸多的健康问题。其中,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带来了双重挑战。一方面,因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率急剧上升,尤以城市儿童为著,不仅导致循环、呼吸、循环等系统的损害,而且影响心理发育;另一方面,我国儿童生长迟缓分布情况是农村高于城市,西部地区儿童的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由于儿童自身的疾病抵抗力较弱,在特定的时期容易患各种疾病,如缺铁性贫血、龋齿、佝偻病、代谢综合征等儿童常见病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睡眠障碍等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的疾病。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对儿童进行整体地、全面地、连续性地健康管理。

2 中医中药儿童保健

2.1 中医药与儿童保健规范。2011年新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出台,其中《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中明确指出:“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与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基于卫生部规范中的要求,多名学者提出了将中医的“体质学说”及“治未病”的思想结合的新的保健模式。“辨体保健”具有中医特色,以中医辨识体质为基础,依据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体质不同这一特点,形成个体化的保健理念,给予个体化的保健方法。如饮食、运动、情志疗法、中药等,调节儿童体质,降低疾病发生率,通过外治法、推拿等,建立进一步展现中医药优势的儿童保健模式,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2.2 中医中药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中医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文化精髓,在护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历代医家对其体质的研究形成了独特体系-“四说”,即“纯阳说”、“稚阴稚阳说”、“少阳说”以及“脏腑说”,从不同侧面对小儿体质进行了论述,是中医体质学的一重要组成部分。明・万全根据小儿发育的不同时期,提出“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源,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促进了中医儿科的形成与发展。儿童体质具有不足性、可变性及可调性的特点,与成人不同。通过发挥“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已病防复”的作用,中医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20世纪70年代,王琦等提出了“体质可分”、“体质可调”及“体病相关”3个关键性科学问题,进一步论证运用中医药进行儿童保健具有可行性。王晓鸣等依据小儿不同的体质,予以“经络调摄技术”,选择相对应的经络穴位和补泻手法,“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及强身健体的保健作用。殷英提出了“辨体养子”保健思想-辨体施以及辨体施养,对于重度偏颇的儿童予以辨体施治。主要通过饮食调理、穴位按摩和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儿童保健。皇甫燕提出根据影响小儿体质类型的先天及后天因素,对不同体质的小儿给予不同摄生方案,可达到预防和降低疾病发生率的目的,并能促进体质向均衡质的转化。徐俐平等将社区幼儿园儿童分为对照组及中医点穴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医学保健,中医点穴组在常规医学保健的基础上予以足三里、迎香点穴保健,在保健后的9个月检测生长发育的形态学指标以及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提示保健9个月后,保健中医点穴组的生长发育的形态学指标(身高、头围、体重、小腿围、胸围、上臂围、腰围、皮褶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中医认为疾病是正气与邪气矛盾斗争的过程。机体正气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随着中医学的发扬光大,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中药确实有免疫作用。数千年来,我们用中医中药维持人体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抑制外邪的干扰,从而保持身体阴阳平衡,保持机体的健康体质。中医中药与免疫密切相关,在临床上,选用补益脾胃的药物,来治疗因免疫功能低下而易患疾病的儿童,实践证明,这些儿童的体质不同程度增强,易感疾病亦相应减少。张红晓等 [8]将62例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实验组予以小儿智力糖浆进行干预,3月疗程,根据Gesell儿童发育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成药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脑瘫高危儿童的脑发育。Loh CH通过评估在西方的医疗保健占主导地位的新加坡的一个大型中医诊所儿童中药的使用情况,发现84.3%的儿童使用香草,该项研究也说明新加坡当地居民对于中医中药和针灸安全性的认可。朱冬生等通过对两组病例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及一般的语言治疗训练,比较两组语言发育商的变化的研究,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可以调整患儿的体质,促进语言中枢的功能成熟。

我国儿童保健初期疾病重点放在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的防治上。卫生部颁布的城乡儿童保健工作要求规定,体弱儿包括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低体重儿、早产儿等。中医药在防治体弱儿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多数学者从脾论治,从肝脾论治,从脾肾论治,疗效显著。从脾论治,郝淑兰等用苍术提取物制作成微胶囊,临床实践证明对佝偻病防治有良好疗效。从脾肾论治,刘百祥将116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8例予以补肾地黄丸和针刺四缝穴治疗,对照组58例以维生素D、钙剂治疗,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肝脾论治,汪受传等对中医辨证为疳气证的小儿轻度营养不良者予以运脾补脾平肝治疗,对照组予健脾糖浆,治疗组疗效显著。

3 结语

临床实践证实,若儿童保健采用中医中药的辨证正确,药物剂量及用法得当,对慢性病及急症都有效,更有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优势。鉴于我国中医中药儿童保健工作发展较晚,而且存在不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保健工作者更应该重视中医中药的保健作用,积极、全方位的发展儿童保健事业。

参考文献

[1] 万全.万密斋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2] 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上)[J].中医杂志,2006,47(4):250-252

[3] 王晓鸣,武臣亮.经络调摄技术在婴幼儿保健中的应用[J].中医儿科杂志,2008,1(4):40-41

[4] 殷瑛,王晓鸣.浅议辨体保健―具有中医特色的儿童保健系统管理[J].中医药学报,2008,36(2):32-34

[5] 徐俐平,潘佩光.足三里、迎香点穴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应用[J].新中医,2013,45(8):157-160

儿童保健饮食范文4

【关键词】1岁以下;散居儿童;营养性贫血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03-0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资料数据来源于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所管辖区域内,并在此进行管理的散居婴儿。1岁以下婴儿429名,其中男性225名,女性204名。所有婴儿体检健康,出生体重在2.5kg~4.0kg之间,近1个月内无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既往无血液病病史。

1.2 方法:按照广州市妇幼保健院下发的《广州市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手册》内容进行系统管理,并做好记录。在7月龄体格检查时采集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检测血红蛋白值。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1.3 诊断标准:贫血诊断标准参照《儿科学》的诊断标准6月~6岁血红蛋白

1.4 喂养情况:在儿童保健门诊由婴儿家长填写调查问卷,询问婴儿出生体重、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情况(包括添加辅食的时间、种类、每天添加辅食的次数等)、食欲状况及近1个月内的患病情况。

(1)包括纯母乳喂养(指除母乳,不添加任何辅助食品,仅在有医学指征情况下可添加少量维生素、矿物质)、混合喂养(指各种原因母乳不足或母亲不能按时给婴儿哺乳时,需加喂牛乳或其他代乳品)和人工喂养(指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亲自喂哺时而采用动物乳及乳制品或配方乳喂哺小儿)。(2)及时添加辅食指4-6月龄开始添加米糊、蛋黄、菜汁、果汁、果泥、动物血等食品。(3)合理添加辅食指遵循辅食添加从一种到多种、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从少到多的原则,根据月龄添加适合的辅食。

2 结果

2.1 贫血患病情况:

7月龄婴儿贫血45例,贫血患病率为10.49 %。

2.2 贫血与性别关系:

贫血婴儿45例,其中男性23例,患病率为10.22%;女性22例,患病率为10.78%。男女婴儿患病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6,P>0.01),见表1。

2.3 贫血与喂养情况关系:

发现贫血的婴儿中,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并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的2例,母乳喂养并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的5例,人工喂养并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的8例,纯母乳喂养未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的4例,母乳喂养未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的8例, 人工喂养未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的18例。贫血与喂养方式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7.133,P

3 讨论

儿童是营养性贫血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小年龄的婴幼儿患病率较高。我国2000年至2001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3~36个月幼儿组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7. 8% , 而7~12个月婴儿组的患病率为20.5% [ 2 ]。

根据贫血的病因、病理分析,贫血的发生与胎内储铁不足、生长发育因素(生理需要量增加)、饮食中摄入铁量不足、疾病引起铁消耗或丢失过多有关[3]。(1)足月儿体内储存的铁仅够出生后4~5个月应用,故6月龄以下婴儿较少发生贫血,4~5月龄以后若不及时、合理添加辅食,体内贮存的铁耗尽则容易导致贫血。(2)1岁以内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体重、身长增长快,对各种营养需要量多,需铁量也相对比成人要多。(3)婴幼儿消化系统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以乳类食品为主要饮食种类,供应量不足。乳类食物中铁含量低,母乳和牛乳中含铁量为1.79~2.69?mol/L,但母乳中铁吸收率高(50%~70%),而牛乳中铁吸收率仅10%。动物性食物含铁量较高,且吸收率多在11%~22%之间,植物性食物吸收率多在3%以下,豆类可达到7%。[4](4)婴幼儿机体的免疫力相对比较弱,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导致铁丢失增加。

本组资料显示,婴儿贫血与喂养方式密切相关。母乳喂养组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组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组。提示人工喂养,未及时、合理添加辅食有可能是婴儿贫血发病的主要原因。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不合理添加辅食表现在(1)添加辅食过早,最早者在1月龄已添加米糊。(2)添加辅食过晚,部分家长认为母乳营养全面,乳量充足,到7月龄仍未添加任何辅食。(3)添加辅食种类不合理,米、面制品添加占大部分,而忽视含铁丰富且吸收率较高的动物性食物的添加。

通过儿童保健门诊对儿童进行系统管理,及时发现儿童贫血,有针对性地开展婴幼儿喂养指导和相关知识宣教,加大力度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家长及时添加含铁丰富、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是目前降低婴儿贫血患病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 儿科学(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7.

[2] 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中国7个月至7岁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4,42 ( 12 ) : 886-891.

儿童保健饮食范文5

【关键词】 儿童保健; 门诊体检; 微量元素; 检测结果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5-0154-02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儿童的健康成长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各个方面关注的焦点,微量元素对于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也受到了广大家长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免疫功能、机体和智力均处于发展阶段的儿童来说,微量元素对于其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儿童微量元素含量以及缺乏情况进行准确检查,及时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对于降低儿童体格和智力发育不良问题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1]。本次医学研究就对儿童保健门诊体检中的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体检部门接受微量元素检测的75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5例,女40例;年龄1~11岁,所有观察对象均无严重感染、皮疹、出血、发热等临床症状。按照年龄将所有儿童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以及学龄组,其中,婴儿组(≤1岁)12例,幼儿组(1岁

1.2 检测方法

所有儿童保健门诊体检观察对象均分别采集适量的无名指末梢血液,将其置于1.3 ml的稀释液中,进行准确标记,均匀混合后置入冰箱进行保存,冰箱温度控制在4 ℃左右,通过博晖创新股份公司生产的BH 5100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对观察对象的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情况进行比较,全面了解观察对象整体和不同性别观察对象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各项儿童微量元素参考标准均由博晖创新股份公司提供。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儿童保健门诊体检观察对象完成血液标本微量元素检验后,对患儿微量元素检测情况[2],主要包括钙、锌、铁、铜、铅、镁以及镉等元素。判定标准:将仪器参考值作为主要评判标准,如超过参考值范围则为超标人群,在参考值范围内则为正常人群,仪器参考值如下:钙1.1~1.6 mmol/L、铁42~160 μmol/L、镁0.7~1.5 mmol/L、锌73~180 μmol/L、镉0~0.74 μg/dl、铜9.0~35.0 μmol/L,铅:正常:≤100 μg/L,超标:>100 μg/L[3]。

2 结果

2.1 75例患儿微量元素检测结果

75例患儿中,缺钙57例,占76.0%,缺锌46例,占60.0%,缺铁35例,占46.7%,缺铜33例,占44.0%,缺镁25例,占33.3%,镉高0例,铅高31例,占41.3%,见表1。

2.2 男女儿童微量元素失衡比较

男女儿童微量元素失衡对比结果见表2。

3 讨论

微量元素对于儿童体格和智力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决定儿童整体健康水平的基本影响因素,儿童缺乏微量元素易导致其发生生长发育迟缓、佝偻病、贫血等问题,进而延缓其体格和智力的发育速度[3]。医学报道证实,儿童体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大大提高其细菌感染发生率,降低其疾病低于能力和机体免疫能力[4]。

在人体内微量元素可以通过各种机制、代谢方式发挥作用,近几年关于微量元素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意义重大。在儿童时期一旦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现象,则很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因为儿童处于身体的发育、发展阶段,因而其各项代谢速度较快,自身平衡机制仍然不十分完善,一旦其发生偏食、挑食或是膳食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则极容易诱发微量元素缺乏[5]。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现象较为普遍,其中,以锌、铁等元素最为常见。国内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儿童锌元素缺乏现象最为严重,约占3~4岁儿童总数的35%左右,且各个年龄段儿童缺锌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6]。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微量元素缺乏现象会逐步缓解,由此可见,导致儿童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的原因主要在于含锌食物摄入量过少、低锌产生厌食、食物过于单一以及家长对于微量元素补充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钙元素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物质,长时间钙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其发生吵夜、鸡胸、盗汗等症状[7]。由此可见,加强儿童补钙的宣传教育,充分重视儿童钙元素补充,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铁元素是儿童微量元素检测所反映的另一关键问题。75例患儿中,缺钙57例,占76.0%,缺锌46例,占60.0%,缺铁35例,占46.7%,缺铜33例,占44.0%,缺镁25例,占33.3%,镉高0例,铅高31例,占41.3%。有研究学者认为,儿童缺铁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人民普遍铁元素吸收率偏低,所以,在儿童保健门诊体检中,应加大育儿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指导儿童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设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以提高儿童铁元素摄入量[8]。

综上所述,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较缺乏钙、铁、锌、镁、铜等元素,为有效全面提高儿童体身体质量,需要合理平衡膳食,适当添加辅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魏佳秀.白银区0-11岁正常体检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甘肃医药,2013,32(2):144-146.

[2]林国聪.鹿寨县564名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10):106-108.

[3]张海琼,蒋渝采,韦小妮,等.柳州地区6736例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100-102.

[4]陈彤颖,李雪珍.儿童保健门诊1798例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9):73-74.

[5]曾梦如,何艳,黄秀红,等.610例学龄前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6(22):148-149.

[6]田利荣,徐晓丽.502名包头市儿童指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8):49-50.

[7]刘世洪,张青翠,吴晓宏.1660例少儿指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7(10):61-62.

儿童保健饮食范文6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是幼儿最隆重的节日, 2010 年的六一儿童节我院儿保科根据自身的特点推出了“儿童保健3Q发展”理念,举办了“健康宝宝3Q体验之旅”活动,邀请一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及其家庭亲临我院,通过切身感受我院儿童保健科为其提供的温馨、人性、科学化的多项服务及我院专家团队对其全方位健康理念的宣讲,使婴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与体验中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使家长在参观和参与中,进一步感悟幼儿早期教育的观念及全方位健康保健的理念,从中使自己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

其中3Q即指“PQ体能,IQ智商,EQ情商”。

通过围绕构建及促进3Q发展的因素,将我院儿童保健科现开展的服务项目进行功能性的组合,并以一站式服务的模式构建了3Q体验馆:①即“PQ馆,physique quality development,健康体格培养馆”。此馆中主要体验内容有全面的体格测量及体格检查、营养评价及膳食分析、生长曲线图的合理使用、妈咪厨房(健康饮食结构及饮食行为的群体化培养)、各种先进的营养检测(如骨密度测定、微量元素检测、乳汁分析、体成分分析等)、五官保健(如眼保健、口腔保健等),通过这种全方位的检测及合理化干预,以使每个宝宝都拥有健康的体魄;②“IQ馆, intelligence quotient development,神经发育促进馆”。此馆中家长可以通过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发育商及智力测定方法,并通过完善的心理测量软件充分的了解他的孩子的发育商或智商、气质、学习能力等各项神经发育水平。并针对孩子的每个弱项在我专业人员指导下给与合理干预使孩子的每项潜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让每个孩子沿着一个良性轨迹健康成长。婴儿操训练、早期潜能开发也是本馆的特色。③EQ馆,emotion quotient developme nt,健康心智培养馆”。以往人们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情商是一种能力,情商是一种创造,情商又是一种技巧。通过此馆中我们专门的心理学专家对孩子及其家庭全方面健康理念的培养及亲子关系的合理构建,促进每一个宝宝及其家庭的情商发展。我们为每一个家庭送出了健康心智促进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