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医学英语术语 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28

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中医有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世界医学界占有其重要的地位。英语作为当今医学界的主要用语,约80%医学期刊、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国际会议和国际交流等均使用英语。因而,我国中医药院校亟需开设相应的中医英语类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中医国际化进程。

目前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所开设的医学英语类课程重点放在医学英语的文献阅读、翻译、口语和写作方面,笔者认为中医药院校应当从医学英语术语教学开始来引导学生学习中医专业英语。

本文试图从医学英语术语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医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水平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医药院校加强医学英语术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中医药院校加强医学英语术语教学是切实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需要

课程教学内容要服从于并服务于教学目标。中医药院校很有必要加强医学英语术语的教学。中医药院校绝大部分学生大二就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考试,但在阅读国外医学文献、与国外学者顺畅交流方面,撰写英语的医学论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困难,主要在于医学英语术语未过关。杨明山[1]等人对469名研究生作教学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医学英语术语学课程列为榜首;对国内20名留学归来医师调查发现:反映在国外进行日常生活英语交流有困难者为零,而反映听专业授课与讲座有不同程度困难者占85%,其中反映障碍最大的是医学英语术语。医学英语区别于公共英语的最大的特点即是医学英语术语。对于医学英语术语的认知和掌握不足是医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也是制约医学各专业课程教学, 特别是双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2]。因此,切实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很有必要加强医学英语术语的教学。

2 中医药院校加强医学英语术语教学是落实医学英语教学要求的需要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英语能力都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根据上述要求,国内中医药院校通常都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但一般只涉及到少量的医学英语术语,有的院校甚至根本未提及,教学重点放在文献阅读、翻译、口语和写作方面,从而忽视了医学英语术语的教学,尤其是医学英语术语的相关历史、基本特征、关键构词法、特殊发音规则、年代学、词源学与最常用构词形式等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医学英语词汇的学习。一方面学生只好死记硬背,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另一方面,由于词汇量跟不上,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望而生畏。杨小刚[3]等人提出只有抓住医学英语的特点进行教学,加强医学英语术语的学习才是学习医学英语行之有效的方法。孙慧琴[4]等人也总结了如果在进行病理学等课程双语教学的同时,传授一些医学英语术语学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一定的基本医学词汇,再运用构词知识,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根据侯继丹[5]等人的教学实践,在涉外护理专业开设医学术语课程后,学生参加全国医学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不断提高,为通过出国前的专业英语考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有加强医学英语术语教学才能更好地落实医学英语教学要求。

3 中医药院校加强医学英语术语教学是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水平的需要

西医为主的医药类院校开设的医学英语课程中通常包含医学英语术语内容,中医作为医学界一颗璀璨的奇葩,有着西医无法替代的地位,并深深根植于中华大地。随着世界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中医已走向全球各个角落,并有着更为广泛的研究群体。国外医学院校非常重视医学英语术语教学。在欧洲、美洲、澳洲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绝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开设医学术语学课程,并列入学分课程。日本、韩国等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许多医学院校也开设了医学英语术语类似的必修课程。具备了扎实医学英语术语基础知识的中医人才能用更加地道的专业语言向全世界推广中医,能使外国人更容易了解并最终认可中医。

国内中医药院校中医学英语教学方面,上海中医药大学走在前列,其中医英语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提出了中医专业英语和中医英语应用与实践的教学模块,在《医学英语》必修课程中规定了15学时医学英语术语的教学,其教学总学时(56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可作为其它中医药院校的一个典范,国内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教学学时为36学时,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与之有比较大差距,尤其是医学英语术语方面的教学,因而,很有必要在中医药院校中加强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多数中医药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杨明山,蔡巧玲,汪浩.试论国内医学院校开设医学术语学必修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1-3.

[2]董炜疆,钱亦华,胡海涛等.双语教学在七年制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6):402.

[3]杨小刚,金双军.论加强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术语教学的重要性[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0):1391-1394.

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各科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实践,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语文本来是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长期以来,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但一直以来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陈旧,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动力,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录像、投影、幻灯、计算机软件等信息技术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其丰富的色彩,吸引人的动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在创设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首先播放了《美丽的西沙群岛》的光盘片断,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动感强的画面使学生仿佛来了西沙群岛。然后自然点题,引出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发了,由此提出学习任务,在学生心中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了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最佳状态。在揭示文章重点时,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重点展现无边无际的大海,海底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活泼可爱的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还有千奇百怪的美丽贝壳,庞大的海龟……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用学生的语言——创造性思维得出的结论作小结,这种教学活动自始至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例如课文《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的句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可理解为“抖动”,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在进行说话训练就水到渠成了。这样,从感知——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模拟课文内容,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不说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形象阶段,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对课文的理解。因为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背景资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储备。对课文的理解则可能出现障碍,而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四、减轻学生在课文难点处理解的坡度对突出重点有益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情、景等审美因素,利用信息技术CAI课件科学的、艺术的进行审美教育,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自我展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在教学中利用CAI或创造听学效果,或设置视觉形象,让美的情境感染学生。

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题目: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研究

摘要:本文立足于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 提供几点增强其应用的策略, 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分层异步; 教学模式; 策略;

近年来,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转变当中。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的学习方式比较刻板, 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而分层异步教学法能够根据学生的智力发育情况进行分类, 同时进行学习, 设置不同深度的问题和内容, 进行针对性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分层异步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为了扩大学生之间的差异, 而是通过不同方法的训练得到相同的学习效果, 其根本目标在于消除差异, 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

一、分层异步教学法对小学数学发展的意义

1. 分层异步教学概述

分层异步教学法并非是在近年来才开始兴起的, 而是从古代就有的。最早出现在《论语·先进篇》, 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大家孔子提出的, 也被称为因材施教、因教而学、因材择学等[1]。而分层异步教学法是对其的发扬和丰富, 它要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别, 再进行适应的教育。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 不同人的智力水平不尽相同。而数学是一门对智力要求较高的学科, 在不同的年龄段智力发育程度也存在差异, 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很可能导致学生之间差异越来越明显, 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因而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它不仅仅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发育, 在适宜其学习内容的前提下, 再进行拓展训练, 就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2. 消除学生差异

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而言, 学生之间的学习情况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果教师一味按照相同的进度进行教学, 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降低。数学学习好的学生学不到更多的内容, 只能止步不前, 而且会对数学学科产生轻视心理, 而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不再努力学习数学;另一方面, 数学学习差的学生长期赶不上学习进度, 就会产生自我放弃的心理。这两者现象都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 更不利于学生自身数学内涵的发展。而分层异步教学法能够将两者进行分离, 再进行不同方式的辅导, 能够快速提高基础差的学生, 而且对基础好的学生进行拔尖,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有利。最为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完成基本学习的同时进行自我扩充[2]。

二、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逻辑思维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指导意义, 而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当前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宜小学数学的发展, 而且也无法达到教学大纲的目标, 需要转变成为分层异步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宗旨就是因材施教, 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学生的材质和智力水平的发展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1. 科学分层

有效合理的把学生分层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 如果分层不到位后续学习就无法进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 有分为两层的, 即成绩优秀和欠缺的;也有分为三层的, 简单来说就是上、中、下阶层。就作者个人而言, 将教学分为三个层次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因而本文就针对三层分段进行简述。首先在分层之前, 教师必须对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单纯依靠成绩进行分层是非常不科学的, 而且不利于阶层之间的进步[3]。其次, 第一层次就是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牢固, 而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第二层次就是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能够接受知识的学生;第三阶层就是基础知识掌握欠缺, 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不高的学生。另外, 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小学生的智力发育非常快, 要根据学生能力的提高进行调整, 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数学学习。

2. 异步教学

异步教学并不意味着学生进行完全不同的教学, 它要求在进行相同教学内容的同时进行不同的训练模拟[4]。这也就是说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是相同的, 而对于较快掌握的学生进行扩展。数学最为重要的就是做题, 小学也不例外。如果教师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足以接受新知识, 就可以进行题库的拔高训练。教师可以把训练题目分为三类, 即基础题、能力题、拔高题,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适当调整教学目标, 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 避免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3. 差异化评估

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一、对农村小学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子女异地借读的数量持续上升,农村本地在校生源大幅度减少,小学合并的情况随即出现,一群老师教几个学生的教育窘境越发明显。在这种教育市场情况下,不论是从学校经费,还是师生配比来说,要保证每所农村小学都配备有专门的音乐、美术和体育专业教师是种奢望。因此,根据音乐、美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前社会需求,探索、制定出科学、系统,适应当前农村小学的艺体复合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培养出“复合型、全科型”小学艺体全科型教师,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特别是面对农村小学市场需求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竞争力。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宽,未来农村学生人数的增加,这种以一抵三的复合型艺术教育人才,为农村学校开展艺体教育带来了便利。此外,国内已经有如苏州城东中小学、江苏省盆城市迎宾路小学一些以艺术教育为特色教学,打造地方艺术教育特色品牌的艺术特色小学,积累和取得了成功经验,但这种模式在农村还不普遍。建立特色学科教学对学校来说是一张名片,是一条发展路线。

二、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意义

在重视全面发展人才的今天,人才发展不仅要重视当下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未来综合国力提升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其中,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艺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起着重要作用。“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都不怕”类似这样守旧的教育观念的歪曲了普通民众对人才的理解,加德纳在“多元智能”和郭声健先生在其《艺术教育论》中说道:“儿童的发展是多向的,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成长也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艺术教育正是致力于人的审美情感的发掘和培养的教育,对个体的全面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农村乃至城镇小学教育教学中,艺术教育长期处在失衡运作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城乡间艺术教育发展的失衡和校内主副课的区别对待两个方面,要想扭转这两种失衡,师资的提升是不可避免的。对艺体复合型教育人才的构建是改善当下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一剂良药。此外,艺体复合型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为艺术教育内涵式发展拓宽了视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对农村小学艺术教师的意义

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深入实行的背景下,我国小学基础艺术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小学艺术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构建艺体复合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自身来说是受益匪浅的,相比单科培养教师,他们拥有更多的优势:

(一)跨学科的基础知识。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其承担的教学任务决定的。培养艺体复合型教师是为了塑造能一肩承担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艺体课程教学的教师。在师资知识构成上,就从传统的单科知识结构转向相比以往更有灵活性和发展性的综合学科结构。艺体复合型教师这种“不求精深,讲求综合”的定位也正适应小学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基础性的特点。当然,艺体复合型教师根据自己具体的专业方向对某一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在综合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追求艺体复合型教师体系中的纵向发展是更高一层次的追求。

(二)跨学科教学实践能力。

与单学科培养模式不同,艺体复合型教师是艺术和体育的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内学科知识的关联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连接出有机的知识体系。因此,复合型教师要能够掌握每一门学科的学科结构,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合格的艺体复合型教师如能掌握艺体各学科本身的学科结构,清楚理解各学科内部关联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那么教学实践中知识的运用就会站在宏观的高度、跨学科的维度设计好每一节艺体课程。

(三)更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人才必备之素质,艺体复合型教师作为新型艺术教师人才,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必然要求。艺体复合型教师掌握着综合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为他们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提供了基础,艺体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下的音乐教师更应利用好自身综合知识的优势知识,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并将之付诸于教学实践。

(四)较强自我认同和市场竞争力。

艺体复合型教师拥有综合、多维的艺体学科基础知识,具备跨学科教学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这都增强了艺体复合型教师的自我认同感,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市场竞争力上,相比单科教师,艺体复合型教师对学校有更大吸引力;特别对于农村许多小学无法保证每门艺体课程对应一名专业教师,艺体复合型教师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同时,艺体复合型教师这一新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解决了师生比例失调的问题;这些都为艺体复合型教师就业增加了较大的竞争砝码,赢得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广西合浦县西场镇第一初级中学 536100

【摘要】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文章从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现状,提出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浅析 农村中小学 艺术管理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智能水平、陶冶高尚情操、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课改以来,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我国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仍然处于学校教育的一个弱势, 艺术教育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目前我国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如:(一)艺术教育的师资建设不足1.艺术教师严重缺乏。目前在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的师资严重匮乏。艺术教师根本不愿到偏远的农村地区任教,所以农村学校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学习和培训的专职教师较少,农村中学的音乐课美术课,通常都是由其它文化课教师教师兼授。2.艺术教师专业素质较低。在农村中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因而大部分教师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薄弱,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中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 把艺术课看做" 副课" ,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 以至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二)艺术教育的硬件设施短缺。由于部分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重视不够, 不设艺术教育专项经费或随意挤占挪用艺术教育专项经费, 而造成不少学校艺术教育设备器材不足, 缺少专用教室, 可供艺术教学用的教具都比较陈旧、简单, 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和添加。有的学校设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有的学校设备陈旧老化或管理不善已不能使用;有的学校由于主观努力不够,不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或由于学校经费有限,没有能力购置教学设备,使得艺术教育没有器材,也没有艺术教育的场地。

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结合我校艺术管理的粗糙经验,我个人认为要提高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下面的几点建议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1.领导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的需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学校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审美理想、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它所培养出来的这些能力和素质,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基于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中小学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通过积极、健康的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人生"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引进和提高艺术教育专业教师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而稳定的艺术师资队伍,是学校艺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一是要强化人才培养。各类大中专师范院校,要进一步优化结构,合理设置艺术教育专业,加大人才招收和培养力度,为全社会源源不断的输入艺术教育专业师资。二是教育部门及学校要积极引进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并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要优惠艺术类教师,如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同其它任课教师特别是主科任课教师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岗位培训。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农村中小学要创设条件,提供优惠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好艺术类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艺术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以提高整体素质。

3.完善机制,加大投入

推动学校艺术教育良性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机制体制保驾护航。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工作,构建骨干攻坚,全员互动的艺术教育科研机制。如此次的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活动就为艺术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切磋提高的平台。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的考评管理机制。以考促研,以考促教,不断增强艺术教育类教师的工作责任感,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三是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的关系,构建和谐互动,相辅相成,互补有无的教育机制,使艺术教育之花处处开放,时时开放。四是改善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硬性条件。改善硬件设施,就必须要保证并加大对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促使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加大对艺术教育器材的投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质量较好的乐器和教具,条件稍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进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4.要让艺术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力量,它通过一种氛围的营造,对学生进行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内化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这种独特的感染和陶冶作用是课堂教学、理论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校园文化对一个学校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良好校风的形成、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审美教育的完善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实质是美育在校园文化中的再现,校园文化就是通过各种文化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以唤醒美感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人格、美化人生的目的。

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首先是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来。这种美育功能突出地表现在校园的绿化、美化和净化上。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强调的就是要重视学校的自然环境对学生的陶冶和美化作用。在一个学校中,整洁优美、布局合理的自然环境会形成一种形式上和空间上的审美氛围,作为校园客体的学生置身于其间,可感受到一种审美体验和审美享受,这种美感进而会产生一种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校园自然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隐性的,但它所产生的效果却是持久的和深刻的。当学生置身于优美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中,在美的造型(如错落有致的校舍、独特新颖的雕塑)、美的色彩(如碧绿的草坪、艳丽的花坛、翠绿的树木)、美的学习环境(如窗明几净的教室、幽静雅致的阅览室)等多样统一的美的形式的刺激下,在有意无意之间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美的感受和快乐,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便会产生持久性,正如"入兰之室,久而自芳"。

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也体现在校园的人文环境上。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和谐的人文环境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在学校中,人文环境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各种艺术活动及文体活动,这类活动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自然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间接的和潜移默化的,那么,艺术活动和文体活动这种人文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明确的,它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提高美的鉴赏力。增强对美的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学校第二课堂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活动诸如音乐、舞蹈、书画、工艺、文学、体育等,其实质就是认识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过程。学生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在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去感受美或创造美的活动中,会逐步获得美的熏陶,掌握美的法则和人类的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如体育可以让学生感爱运动美和力量美,舞蹈让学生欣赏韵律美和造型美,音乐使学生领略旋律美和节奏美、文学使学生认识形象美和语言美等等。正如一位艺术家所说:"艺术把符合规律的美呈现在学生面前,用形式的吸引力,情意的感染力,思想的震撼力来使其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健康心理机能。"校园艺术活动以其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特点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又因其影响作用的形象性、情感性易于被审美主体所接受,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我校每学期都举行各种的体育竞赛活动,举办书画展和文艺汇演,有时还引进社会的艺术力量丰富学校的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如2012年合浦艺术家在我校举办了"感恩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美"的教育。同时我校还成立艺术兴趣小组。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改革需要实际行动,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自上而下重视艺术教育,自下而上关注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才能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村标准化学校的进一步增加,加上社会、家长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支持与合作,营造广泛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终会步入正轨,从而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梅枝.当前我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07,(11):13-14.

[2] 张敏.农村学校艺术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价值工程,2011,(04):267-168.

[3] 陈利敏.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建设现状及对策[J].音教畅想,2008,(05):04-06.

[4] 钟传志,乐玫.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5,(08):38-39.

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教学策略

教学艺术是教师自身素质与课堂表现的结合体,是实现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的必要条件。教学艺术涵盖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水平、人格魅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每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都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这是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必要储备。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该如何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呢?

一、导,要启迪心灵

课堂导入要讲究艺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能够开一个好头,那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可以说,成功的导入具有启迪心灵、激发兴趣、引发探究、营建氛围等多种效应。一堂好课,首先就好在恰当的导入方面。如果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没有进入情境,那么后面的一切努力往往终将徒劳。所以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精心设计导语,在导语的形式及内容上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以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如,在教学《蜘蛛》时,我通过让学生猜谜语来导入新课,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本篇说明文的学习兴趣。我给出的谜语是:“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然后,我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同学们,是什么动物要摆出八卦阵呢?那就你想一想,猜出一种小动物吧!学生在认真思考后,很快就猜中了谜底,同时对于蜘蛛是“怎样摆出八卦阵的?”又是“如何捉到飞来将的?”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可以说,这样饶有兴趣的导入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实现了预设目标,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读,要深入内心

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的,精彩的语文课堂总少不了精彩的朗读。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朗读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归根结底,教师要以出色的朗读影响并感染学生,因而课堂上教师的读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一般说来,教师的示范朗读一定要做到:

(1)吐字归音,声调清晰。

(2)情真意切,抑扬顿挫。

(3)津津有味,引人入胜。

教师的朗读,从示范性而言,其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朗读能力,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若要教出冠军的学生,首先教师要具有冠军的水平,否则就是吹牛皮;从教育性而言,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学生的朗读,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不能够忽视的。所以这种“楷模作用”与“引领作用”不可小觑。

实质上,通过聆听教师的朗读,学生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文本内容加以感悟,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在朗读过程中做到了字字入钧、句句有力、声声含情、处处感人。这样便把课文情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这非常有利于课堂探究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推进的作用。谁都不能否认,读与写是一对双胞胎,是孪生姐妹,互相起到促进作用。

三、讲,要开启智慧

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决不能因为强调多练就忽视了必要的讲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恰当、深入而透彻的讲授以重要的位置。它会开启学生的智慧,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对这一点需要有足够的认识。

首先,教师在讲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铿锵激昂、表情丰富、肢体协调、吸引力强。而平铺直叙、没有激情、不分主次的讲无疑会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势必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显然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