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范文1

【关键词】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前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极度重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在达到公路建设的同时,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已成为公路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公路环境保护内涵的基础上,对如何实现公路环境保护与公路发展相协调这一问题做如下分析。

一、公路环境保护的内涵

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一项举措,它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二、公路环境保护的功能

针对公路环境保护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路路基竣工后,需要结合退占还耕与疏导排水,相互协调配套,可使路基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第二,公路桥梁涵洞在设计施工中,需要结合周围的生态环境开展,在确保其疏导排水功能的同时,还能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第三,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冲刷,又可防止含有油污及有害元素的水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

三、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要素

1.规范化施工时搞好环保的核心手段。

为减少环境污染及公路建设给周边环境资源带来的破坏,以质量控制为切入点规范施工将成为必然选择。它除了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外,也能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从公路建设带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内容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土壤污染问题。众所周知,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它对植被的生长影响重大,特别是其成分构成。公路施工中,路基加固材料在配置过程中通常会加入大量石灰粉、矿渣等物质,它们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周边土壤带来影响,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而随意使用,必然会给公路沿线的土壤带来污染,这样一来,植被在此处的生长受到限制,进而出现环境问题。想要解决此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工程施工规划过程中,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为降低土壤污染,减少路基建设给土壤带来的污染,通常情况下路基边坡表面应有至少40cm的土壤不受污染。

其次,水系保护问题。一方面,公路建设应尽量绕开河流,必要时可架桥建设,不得为施工堵塞、隔断水流,也不要随意改变水流走向。另一方面,公路建设中会生成大量废弃杂物,切入倒入河流之中,建设生成废水也不得直接排放入河流。

最后,噪音、扬尘问题。从公路施工整体来看,噪音污染始终贯穿其中,无论是挖方阶段买还是材料运输、公路修筑阶段都是如此。噪音污染会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虽然噪音污染无法在施工中得到彻底解决,但是可以通过调整施工手段、方法等尽量将其降至最低。例如:对于机械运转所产生的噪音,可以通过加装消音装置的方式来降低,同时做好设备的日常维修与养护。在公路周边种植植被或是建设噪音强也是可以减少噪音污染的一项措施。扬尘污染方面,扬尘主要是路基干燥不实所造成的,车辆碾压也是导致扬尘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通常,此类污染发生在焊机,具体施工中,可以通过增加洒水的方式来减少污染。

2.规范取、弃土场施工至关重要。

取弃土场是公路建设中常用施工场地,其位置确定对于环境影响极大。故施工中需合理选择土场位置,尽量少占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同时基于节约土地资源的考虑,土场也不得随意规划,需有针对性的开设并予以保护。

3.规范桥梁施工场地,是搞好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措施。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所以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水资源的保护问题。其一,公路建设不能影响居民的饮用水源,建设位置同水源要距离100米以上;其二,公路建设中对于灌溉和养殖所用的水库、鱼塘也不能影响;其三,公路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一些具有经济价值、旅游价值的水体,例如瀑布、温泉等。公路建设中所产生的污染主要就是对水体带来的影响,也就是一些泥浆等污染,如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控制,就会导致水体下游位置厚道严重污染,甚至危及水生养殖。归结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过程不严密、不规范,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行施工。

所以根据公路施工的环境保护问题来讲,必须要把施工规范问题重视起来。其一,泥浆池,特别是排浆池,排浆池的位置要选在不容易发生外溢问题的问题;其二,在泥浆池的附近要做好排水设施,防止雨水天气导致泥浆外溢;其三,经常性的检查设备,防止机油的随意流淌。在完成挖孔桩施工之后,要把挖出的基土及时运出,不能丢弃在河道中,防止堵塞问题的发生。场地必须要有来年个号的排水系统,各种材料要有序摆放。施工完成之后要进行平整绿化工作,清理好施工位置,尽量恢复到施工前的状态。

4.规范防护工程是保护好自然环境的有效途径。

防护工程一方面能够减少道路病害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能保障行车的安全性、稳定性,起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主要的防护工程分为下面加个方面:沿溪线一侧的护岸能够防止洪水泛滥、山坡不稳等问题;对于滩地洼地等含水量较高的位置,稳定性较差,可以采用中基加固的方式建立防护工程,保障公路的安全。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主要包括环境、大气、生态等方面,如果没有科学合理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把环境问题重视起来,明确环境因素的影响,有针对性的进行环保措施,推动公路的建设向着更加经济、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博,《公路施工项目的环境管理与评价》,公路,2012.

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范文2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U412.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龙陵至瑞丽高速公路是杭州至瑞丽国家高速公路(G56)滇境内的最后一段,也是亚洲公路网A14线、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中“四纵三横”主通道和云南省高速公路网的组成部分,还是滇西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本项目的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完善国家和云南省高速公路网,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通经济联系,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建设从发展到等级公路乃至当今的高速公路,形成的路网系统,影响从小到大,从原始的切口边坡不稳定,堵塞河道与道路扬尘问题发展到直接或间接破坏自然与人文景观、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增加、影响气候变化、破坏生态系统等诸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防治问题的研究已在不同方面分别展开,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进一步提高对山区公路建设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山区公路建设土石方数量大、结构物多、开挖范围广,容易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于平原区的公路建设。做好山区公路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既可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又可保护公路设施,有利于行车安全,促进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龙瑞高速公路项目概况

龙陵至瑞丽高速公路是杭州至瑞丽国家高速公路(G56)滇境内的最后一段,起于龙陵龙山卡,接保山至龙陵高速公路,止于瑞丽姐勒。主线长128.4km,为四车道高速公路,全线设互通式立交7处,桥梁总长62525m(按单幅计列),隧道总长13188m(按双洞计列)。同步建设龙陵连接线、芒市连接线、风平连接线、姐勒连接线、弄岛连接线,工程总投资约107亿元。

二、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类型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有挖填切口破坏自然水流结构,占用耕地,破坏自然与人文景观,改变野生动植物的原生态环境,大气污染,施工噪声等;间接影响有因建设开挖诱发的山体滑坡、边坡坍塌、河道赌塞、水体变质、水土流失等。当公路建成使用后,又有交通噪声,有害气体排放,外来物种侵入等。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山区公路建设要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建设理念,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牢固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思想,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影响、最强力度地恢复,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公路项目与自然环境和谐。

(一)设计期的保护措施

已经颁布实施的《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对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其从多层面对公路环境保护做出了6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这对今后环境保护工作是很有益的。

1、合理选线。选线的基本原则是避绕森林植被良好区域或有特殊功能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少占农田和基本农田。遵循“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原则,按少剥、少切、少砍、少盖、多恢复的思路进行布设。坚持环保选线、地质选线、安全选线,紧贴自然、顺应地形,均衡连续,土石填挖基本平衡,适当增加中小桥及短隧道比例,避免大挖大填,达到安全和保护自然的目的。线形设计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避免影响环境。

2、在有条件的地方路基防护以植物防护为主;注意排水系统的设计,合理布设桥涵、通道、立交等构造物,尽量减少对原有水系及道路的影响;对取、弃土场进行合理布设,并加强取、弃土场的排水、防护及绿化处理。

3、施工场地(灰土搅拌站、沥青搅拌站、预制场等)及施工营地尽量选择在互通立交占地范围内或选用荒坡和劣质的土地,尽量减少占地,特别强调的是在有特殊功能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内禁止设置预制场、灰土搅拌站、沥青搅拌站和施工营地。

4、弃土场的选址应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以及有特殊功能的生态环境敏感区,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可避免地基下沉的影响,特别是不均匀或局部下沉的影响。

(二)施工期的保护措施

1、加强施工人员环境意识教育,不乱砍伐树木,采石、弃渣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及时对部分临时用地和部分弃渣场用地进行复耕,以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取(弃)土作业完成后及时采用以种植乔木和灌木为主、植草辅助的方式来恢复取(弃)土场的植被,或造田复耕还与地方。在取(弃)土前,充分重视腐植土的保护,任何永久或临时用地,都不得填埋或碾压腐植土,应揭处地表草皮和腐植土集中堆放,在主体工程完成后重新用于绿化或复垦。

2、施工过程中除考虑选择适合当地适生速成树种外,在布局上还应考虑多种树种的交错分布,提高走廊带内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增加抗病害能力。另外,树种种苗的选择应经过严格的检疫,防止引入病害。施工过程中对涉及林地的施工区域进行监控和火险监测,加强对区域性分布的重点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进行调查,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重点保护对象,及时上报主管部门,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3、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打击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提高施工人员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三)运营期保护措施

做好项目建设后的环境影响监测工作。项目建成后,应按照公路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有步骤、有依据地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控测定,并进行环境后评价,对遗留的问题,要有相应的对策,并在使用中加以完善。

将生态保护融入设计和建设施工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问题,选择不同的生态保护措施。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建项目大部分只是对边坡进行整治和穿越集镇路段的噪声进行治理,有的已从设计上对一些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进行考虑,但综合整改问题,似乎未提上议事日程,或者说考虑甚少。从根本上看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措施选择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是非常重要的。其能有效指导施工阶段和建设使用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这就要求设计部门需要合理的、综合的、全方位地做好环保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最大限度地力求建设与自然相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认真执行设计文件,对发生的新问题及时与设计部门沟通,使

设计方案可行合理,尽量做到建设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国土资源部的指导意见,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公路建设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宣传工作,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良好风气,把保护环境变成全体公路建设者的自觉行动。要加强督导检查,对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做得好的项目要予以表彰并推广经验,对破坏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的项目要通报批评,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四、当前山区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一般做法

当前,公路环境保护的做法一般有两类,工程防护类和植物防护类。大部分建设项目是二者兼用的处置方法,即从工程防护角度考虑稳定性和耐久性,又从生态防护角度考虑项目与自然的一体性与持久性,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工程措施

混凝土主要用于保证上下边坡的稳定,一般有锚杆(锚索)框架、圬工坡面防护、挂网喷射混凝土坡面防护等,有条件的地段尽量采用较缓的坡比,采取以生态绿化为主的路基边坡防护形式,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植被、掩盖人工痕迹;尽量减少采用沿线所缺乏的圬工材料,既节省工程数量,又与沿线自然环境协调。另外对一些取土坑、弃土堆作相应固化处理。

(二)生态措施

目前采用的生态处置方法基本上以客植植物较多,即在已形成的坡面上栽植客草、客木,有的在工程措施框架内采用厚重基材夹客地草籽完成表面处置,在坡面栽一些低矮灌木作为植物稳定。但就整体处置措施对山区来说,也有可能引起外来物种侵扰问题。笔者建议应采用与当地生境相协调的自然草木铺植,一是利于草木成活,二是对环境也达到了相互统一,尤其在植物稳定边坡上,建议采用同地的杂草、木根植入稳固,将更加有效。现在有一种趋势是追求洋化、美化,既增大了建设投资,又破坏了原生态,是不可取的。因此公路环境保护工作应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切不可一味套用其他地方的相关经验,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五、结束语

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云南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保护,应着眼于长远效益,要充分体现生态保护的优先原则,保持公路沿线的自然生态和水土的稳定,帮助恢复沿线自然景观,最大限度地节省土地。因此必须从项目准备期、施工期、运营期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全面的环境保护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公路建设对环境带来的生态影响。

参考文献

[1] 桂向东;;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范文3

关键词: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相适应

一、道路建设和环境保护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改建公路仍将作为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必要的重复改造,不但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也加大了不必要的土地浪费和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有必要从根源上进行探讨。

(一)公路建设的眼光要高、要远

过去由于资金短缺和对远景交通发展规划不足,公路等级和技术指标采用较低,不论是线型、纵面、横向宽度还是路面结构,都只能缓解短期之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运输对道路的技术标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公路建设的发展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和运输业的要求,在旧路改造中还存在着短期效应的现象。对公路发展缺乏预见性,往往采用低限指标,以致刚改造的公路通车不久,很快就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不得不进行新的改建。所以公路改建必须要着眼于高起点,线型上要满足发展要求,红线范围满足拓宽要求,无论在断面上一次改造,还是分期改造,都应将环境保护与植被恢复措施考虑周到,并付诸实施。同时改造过程中要尽可能绕避村镇,靠村不进村,以保证道路畅通,减少干扰及污染,真正起到便民、利民的效果。

(二)对废弃公路的处置要合理

旧路改建必然要废弃一部分原有旧路,在本着尽量利用原有线位、提高路线标准的前提下,适当开辟部分新路是必要的,而处理好废弃的旧路也是必要的。对于改造成高等级的公路,废弃旧路可视其价值的多少作为辅道,否则应因地制宜进行旧路还田或者绿化,使土地得到有效的利用。这项工作应在公路改建中完成,旧路路堤可作为新路的取土场,或者平整周围地表的土方来源。废旧油皮及其他不适宜于还田绿化的废弃物,运走集中处理,以便有效地保护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二、在新建公路建设时一定要考虑到环境保护

公路建设必须要经过工可研、设计、施工三个主要环节,对环保认识不足都可能在公路建成后,对路线周围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工可研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作为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可研阶段在投资费用估算、经济费用及效益分析上的考虑,基本建立在实地踏勘和调查上,但是目前在论证项目可行性时,对自然环境论述较少,大多局限于一些古迹和自然保护区,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许多大填大挖的方案很少考虑自然环境及植被保护。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估势在必行,工可研阶段应该把环保与效益分析等论证放在同等程度 ,尽可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指导后期的测设、施工。测试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公路测设是在工可研的指导下,具体确定路线的布局。线位的具体设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路建成后的使用情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所以公路测设在满足技术等级要求前提下,不但要考虑线形指标,还要考虑环境保护,尽可能地优化方案,力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少破坏自然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无论永久性占地、还是临时性占地,都应有合理的环保设计。对于在建设中破坏的植被应提供恢复措施设计,防护工程应优先考虑植物防护。这样,虽然初期投资可能大一些,但从长远看,无论对公路本身的发展还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都十分有益。

三、必要的干预措施

(一)设计阶段的环保措施

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正确处理造价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重视大型结构物设计与自然景观的协调。路线走向应尽量减少避免穿越对地球生态至关重要的湿地、林区等。保护原有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公路建设破坏了山区或丘陵本来的自然稳定性,由于开挖导致应力释放引起坡度滑动。目前的设计很少考虑应力释放,只简单地考虑土质的自然休止角,只做一些较粗的地质勘探,出现滑坡后治理的费用远远超过先期避免滑坡所投入的费用。重视排水、防护设计。公路排水设计不畅,不但对公路本身造成损坏,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公路运营阶段仍然存在水淹耕地、冲刷原地表的现象。

公路设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它融贯于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过程的始终。随着时间和沿线环境的变迁,公路的影响因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动态设计的概念,运用先进的技术,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需随时间、空间的推移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反复的调整及技术经济比较,才能设计出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公路方案。

(二)施工阶段的环保措施

在公路建设中,要做到填挖平衡,土方开挖避开雨季,保护水利设施等措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边坡防护和绿化,可以有效地保护水土流失。减少公路的水毁,保证公路的安全。废弃土石方要进行妥善处理,不能就地乱堆乱放造成新的环境破坏。最好的做法就是选择农田耕地少,不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山洼作弃土场,把废弃的土运往填土场堆放,用压路机分层碾压达到一定压实度,然后进行植树、种草、绿化美化,恢复生态环境。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 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公路施工堆料场在空旷地区,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

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范文4

关键词:公路;环境;保护

一、改建公路与环境保护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改建公路仍将作为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必要的重复改造,不但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也加大了不必要的土地浪费和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有必要从根源上进行探讨。

(一)公路建设必须着眼于高起点。

过去由于资金短缺和对远景交通发展规划不足,公路等级和技术指标采用较低。不论是线型、纵面、横向宽度还是路面结构,都只能缓解短期之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运输对道路的技术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公路建设的发展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和运输业的要求,在旧路改造中还存在着短期效应的现象。对公路发展缺乏预见性,往往采用低限指标,以致刚改造的公路通车不久,很快就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不得不进行新的改建。

(二)废弃公路的合理处置。

旧路改建必然要废弃一部分原有旧路,在本着尽量利用原有线位、提高路线标准的前提下,适当开辟部分新路是必要的,而处理好废弃的旧路也是必要的。对于改造成高等级的公路,废弃旧路可视其价值的多少作为辅道,否则应因地制宜进行旧路还田或者绿化,使土地得到有效的利用。这项工作应在公路改建中完成。旧路路堤可作为新路的取土场,或者平整周围地表的土方来源。废旧油皮及其他不适宜于还田绿化的废弃物,运走集中处理,以便有效地保护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二、新建公路与环境保护

公路建设必须要经过工可研、设计、施工三个主要环节。对环保认识不足都可能在公路建成后,对路线周围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工可研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作为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可研阶段在投资费用估算、经济费用及效益分析上的考虑,基本建立在实地踏勘和调查上,但是目前在论证项目可行性时,对自然环境论述较少,大多局限于一些古迹和自然保护区,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许多大填大挖的方案很少考虑自然环境及植被保护。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估势在必行,工可研阶段应该把环保与效益分析等论证放在同等程度,尽可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指导后期的测设、施工。测试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公路测设是在工可研的指导下,具体确定路线的布局。线位的具体设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路建成后的使用情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所以公路测设在满足技术等级要求前提下,不但要考虑线形指标,还要考虑环境保护,尽可能地优化方案,力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少破坏自然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无论永久性占地,还是临时性占地,都应有合理的环保设计。对于在建设中破坏的植被应提供恢复措施设计,防护工程应优先考虑植物防护。这样,虽然初期投资可能大一些,但从长远看,无论对公路本身的发展还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都十分有益。

三、采取的措施

(一)公路设计阶段环保措施

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正确处理造价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重视大型结构物设计与自然景观的协调,路线走向应尽量减少避免穿越对地球生态至关重要的湿地、林区等,保护原有地质结构的稳定性。由于开挖导致应力释放引起坡度滑动,公路建设破坏了山区或丘陵本来的自然稳定性。目前的设计很少考虑应力释放,只简单地考虑土质的自然休止角,只做一些较粗的地质勘探,出现滑坡后治理的费用远远超过先期避免滑坡所投入的费用。重视排水、防护设计。公路排水设计不畅,不但对公路本身造成损坏,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公路运营阶段仍然存在水淹耕地、冲刷原地表的现象。

公路设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它融贯于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过程的始终。随着时间和沿线环境的变迁,公路的影响因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动态设计的概念,运用先进的技术,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需随时间、空间的推移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反复的调整及技术经济比较,才能设计出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公路方案。

(二)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在公路建设中,要做到填挖平衡,土方开挖避开雨季,保护水利设施等措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边坡防护和绿化,可以有效地保护水土流失,减少公路水毁,保证公路的安全。废弃土石方要进行妥善处理,不能就地乱堆乱放造成新的环境破坏。最好的做法就是选择农田耕地少,不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山洼作弃土场,把废弃的土运往填土场堆放,用压路机分层碾压达到一定压实度,然后进行植树、种草、绿化美化,恢复生态环境。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公路施工堆料场在空旷地区,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

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范文5

关键词:公路设计;环境保护;景观设计

引言

公路工程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安全性、耐久性和方便性,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引入环境保护、美学和文化等景观设计理念,这样可以突出景观设计的要求,改善驾驶人出行的环境,营造景观空间特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公路设计中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道路环境保护和景观审美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

1公路设计中的环保要点和策略

1.1树立生态公路理念,做好施工环保设计

在最近的一个阶段,公路设计仍侧重于公路的功能因素,如安全,快速,并使用传统的设计理念来对工程进行相关的设计,并没有足够重视环境因素的设计。公路技术水平越高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越严重。如何保证公路建设尽可能减少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干扰,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的事情。在公路勘测设计中,我们需要选择可靠的施工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公路对现有地形的影响,同时要做好措施的调整工作,采用合理的技术标准和适当的技术指标,对路线的位置、路堤高度等加以控制,要尽量在设计时节约土地。尽量减少山区开挖后对路基稳定性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占用土地,避免水土流失。针对于山区地形的复杂,如果目前的设计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特殊路段,我们需要通过技术的验证和经济比较,选择最佳的路线来进行施工。公路绿化必须保护沿线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根本目的,不哗众取宠,建设和谐的道路景观。

1.2抓好落实环保施工,确保设计要求

首先,质量监督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措施以及规范管理。其次,对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评价指标和方法都要进行评价,并对公路环境保护的技术进行比较。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环保组织方案实施的设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破坏土地和临时用地的土地复垦的监管力度。针对于坡上、坡下和弃土场(矿渣)这些材料,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首先要处理的是开挖面的山坡。在坡上应该建设相应的平台,防止落石威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在路基下边坡应设拱形或菱形骨架,保证边坡的稳定,同时还要种植绿化草坪,保证看不到开挖的痕迹。其次,处理弃土(渣)场。对弃土场实行采取“土地复垦技术”的土地复垦规划,实施复垦工程改善管理或者是人工种植等。对弃渣场的石料我们应该在项目的表面覆盖上一定的植被,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建设项目环保专项资金。同时,实施环境监理计划,由已经审核完毕的合格单位委托进行的建设单位对项目进行监督和监测,要尽量把一切危险的因素扼杀在萌芽,符合设计的最初要求,严格把握好环保质量关卡。

1.3防止大气污染

在施工中用到的材料应放在预先设计的位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控制粉尘分散到大气中,特别是建筑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好覆盖工作,同时达到指定地点后,装卸的地方应尽量保持一定的湿度,以避免灰尘过大,产生大量的灰尘。

1.4工程的总体设计应与周边地形相结合

首先设计要遵循平面的基本原则,在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各种类型曲线的使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质量。其次根据纵向和竖向曲线,对垂直平面线的设计应与地形的坡度相一致。最后在边坡的设计中,以保证稳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与周围景观相互协调,并在处理中要保持与植物的整体风格相一致。

1.5生态景观破坏控制措施

做好线路规划和设计,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护生态景观,避免破坏周围的自然景观。如果这条路线需要湿地和草地占用,一定要做好生态环境的措施,采取有效的针对措施,减少对植物生态系统的破坏,做好施工现场上的清理工作,同时要把现场进行平整,保证植被的良好恢复。并且应该在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立围栏和动物通道,以方便动物迁徙,避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实现对周边生态景观的有效保护。

2公路设计中的景观设计

2.1设计原则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路绿化景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以不破坏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主要的要求,还要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注意周围的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长期养护和利用,使公路绿化景观建设保持一个持续、健康、稳定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对公路环境保护的功效。第二是动态性原则,人类对于道路景观环境要做到保护、传承与更新。这就要求在建设一条公路绿化景观环境和保护的过程中,要依托当地的文化内涵,增加道路绿化景观,给公路景观绿化环境赋予新的内容和新的内涵。不要破坏当地的植被和生态系统。

2.2自然与生态的融合

在设计和布局道路绿化景观的节点时,要通过对植物的设计保持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符合生态环境的需求,保证植物时刻充满活力。根据公路节点的自然条件、植物的绿化和生态特性,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原生植物为基础,努力增加高品位的绿化植物,便于植物的多样性发展。在关注自然和生态效应的同时,首先应根据地理条件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对植物的装饰效果、植物种类进行正确选择,同时优化其配置,保证植物的布局达到建立景观效应的目的;其次,植物配置要充分考虑季节变化,合理配置符合四季生长的植物景观。

2.3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

公路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始景观,充分保护各种动植物、河流、风景名胜区和历史遗址。而对于景观设计,为了顺应时展的要求,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元素,构建公路景观特色的生态环境,成为现代生态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4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进行高速驾驶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司机“道路催眠”。如果当外部信息单调而且重复,这时司机的大脑是不会进行运转的,造成空灵的状态,刺激大脑细胞会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其反应能力逐渐减慢。当时间超过5min就会降低大脑的使用功能,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中央隔离带景观设计应引入时间因素。根据公路路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适合的部分景观,每5~7min的行车距离变换一次设计。通过对植物品种、颜色、高度、塑造和自然形态、连续和不连续的变化构成对比,为驾驶员提供不断变化的景观,不间断的视觉刺激,有利于缓解紧张和疲劳产生的运转,使司机保持清醒的意识,这样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率。

2.5公路交汇处景观设计

两条及以上公路交汇处的景观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公路景观和道路景观的空间透视,保证驾驶安全是第一位的,而且设计的景观线不能影响司机的正常视线,在景观设计时绿化植物也应控制在一定标准范围以内,如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高度应该保持在0.8m以下。

2.6桥梁设计

在桥梁建设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尽可能地保持河流、农业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完整,还要针对不同地形特征进行相关的设计,选择最合适的工程,把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7隧道设计

公路隧道建筑施工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大多集中在高开挖区域。在具体的设计中按照早入洞,晚出洞的设计原则来进行相应的施工,而且由于隧道所在的地质特征是非常特殊的,需要对地形进行考察,进行相关的设计,同时也要保证排水系统设计合理。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路工程的日益增多。在当前形势下,公路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时展的趋势,还要考虑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的要点,保证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控制,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芳.公路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12(26):230-231.

[2]文瑜,谢玮.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J].价值工程,2012(30):92-93.

[3]李占平.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分析[J].科技视界,2015(29):279.

[4]宋蓓蓓,潘晓燕,宋永能.公路环境景观保护与设计探讨——以黄塔桃公路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7-82.

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范文6

1.水土资源保持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突出成就,逐步凸显的环境资源问题也正在破坏着我国农业的基础条件。公路建设对水土资源的破坏表现为:违反水土保持规定,在施工过程中使有害物质进入土中,干扰地表水、地下水流向,改变地下水资源埋藏和运动的条件,导致水流与数量的变化;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承包商或施工方在设计规划、资金筹措或不严格执行相关法规等因素,不顾及路域地形地貌,任意挖砂、采石、取土,使得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遭到破坏,极易形成塌方、泥石流等安全隐患。加之对水土流失疏于防护,流失的弃渣、砾石、弃土、废水等又对路域耕地造成侵蚀。

2.耕地资源流失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目前已进入一个高峰期,“十一五”期间将投入数千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在实现“村村通”公路建设热潮中,中国农村村镇建设缺少规划,人口居住分散,自然村布局零乱等现状,造成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较大土地资源压力。

目前,农村公路建设中耕地资源浪费的现象屡有发生。其原因主要有:某些施工责任方违法或违规,使得施工主体工程滥占和分割土地,由此增加了填挖土方工程量,造成对耕地资源和施工场地地质地貌的破坏;第二,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打造其表现政绩的所谓“形象工程”,在当地公路规划和设计阶段,未能做到因地制宜,不顾环保因素和经济因素,盲目追求建设的高标准。在规划和设计公路时往往废弃旧道,甚至有些施工者,为减少土石方、减少用工、节省资金投入而多占良田沃土,增加临时用地,导致不必要的耕地浪费。这不仅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也会引发其它经济发展环节的连锁反应,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额外的压力。因此,必须采取可行措施,确保耕地资源不流失少流失。

3.动植物资源保护问题

我国农村公路的建设和运营还可能导致周边自然景观失去原始状态,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多样化物种的生存环境,打破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导致生态平衡的丧失。

因此,在山区地带的开辟新道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当地动植物资源,特别应保护珍贵树木和古木。在山区公路建设工程中,应结合当地实情,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保护当地动植物资源。我国《森林法》对于森林保护也有详细的规定:对于建设过程中需采伐林木的,应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和数量进行采伐。公路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对动植物资源的负面影响,应纳入我们制定对策的范围,以有效扭转当前农村公路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

二、应对农村公路建设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

1.科学规划并制定环保评价制度

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变农村公路与环境保护脱节的现状,就要把生态保护观念融入到建立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去。公路建设应实施规划环境评价,把环境目标作为农村公路项目规划和项目决策要素之一加以考虑,从建设伊始就对当地农村交通发展决策和布局做出环境影响评价,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因公路建设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评价细则应包括:生态工程评价、土地资源评价、矿物资源评价和科学管理评价等指标体系,抓好公路建设事前评价和营运期事后评价,建立全程动态评价系统。对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设立,应做到理解和尊重当地农民的意愿和选择,使他们能够在环保评价体系制定、施工过程监管和环保资金监督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2.落实环保资金确保技术支持到位

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投入、地方政府配套、社会捐助及群众集资等,而实际情况是国家投入资金有限,其余渠道资金数量难以保证,造成修建环保型公路标准难以达到。基于此,应从资金规划阶段着手,使环保用资金专款专用,并要求各级财政拨出资金设立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专项基金,

同时注重完善环保资金使用监管流程。其次,应从保证公路建设生态资源保护的技术支持角度着手,确保农村公路施工的技术水平。注重引进公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逐步提升环保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能力。

3.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切实制定当地实施条例

目前,我国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完善。这些法律法规使环境资源保护有法可依,对公民和法人造成环境损害必将承担的法律责任给以明确的规定。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中破坏环境资源的违法违规现象屡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即是对环保法律法规掌握不够,环保意识淡薄。因此,相关交通部门及责任者应提高宣传意识,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宣传。目前道路交通部门应特别加强对《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公路建设中的各项法律义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4.加大对资源环境破坏行为的执法力度

为确保农村环境保护的规范和有序发展,有必要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第一,严格环保目标考核,确立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度。要将环保目标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聘用的依据。其次,严格公路建设项目审批。审批机关要严格把关,把环保和资源节约作为“前置”条件,认真履行职责。对批准建设的项目,要加强个过程监管,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第三,严格环境违法处罚。对以新农村建设为名盲目圈占、违法批地以及重大公路建设环保违法行为,要公开调查、公开处罚、公开追究责任,严厉打击,不徇私情。县及乡镇人大要加强环保执法的监督和检查,按照“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执法监察原则,完善县、乡、村监管网络,落实监管责任,以更好地开展环保执法工作。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需要我们针对各种资源保护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对策。坚持发展是中心,在发展中求保护的原则,通过采用技术措施体现科学发展观统领的新农村公路建设方针,通过合理有效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手段保护农村资源环境,使公路建设和资源环境能够协调发展,最大化降低公路建设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效应。

【摘要】我国农村公路里程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3/4以上,连接了广大的县、乡、村,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在农村公路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农村公路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对公路建设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做出归纳,并提出有益于两者协调发展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