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发展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造价发展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造价发展史

工程造价发展史范文1

【关键词】工程造价;发展趋势;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直以来,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沿用前苏联的管理模式,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融入到国际化生产与成本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已与世界经济市场融为一体。原有的造价管理模式很多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尤其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当下,这就需要广大工程建设者、管理者与时俱进,既要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知识,也要了解工程造价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1.1基础工作较薄弱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在编制一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的时,很多被估算的指标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有时对所需的概算定额和指标时,由于各部门有着不同的规定,在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时往往由于数据收集来源不畅通,影响概算定额的准确性。有时对一些民用建筑的概算指标没有具体地方性规定,导致可操作性不强。设备材料价格信息系统不够健全,还不能定期发表材料价格指数,以指导工程造价的预测和调整【1】。

1.2对造价中介管理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往往只停留在概预算上,对他们不能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的工程造价管理【2】。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造价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标底编制等工作的中介组织发展很快,与之形成不相适应的是相关的管理制度却没有配套到位,某些中介组织带有很浓厚的行政色彩,不按规定办事,缺乏公正性,有些造价咨询中介组织的资格认定和审批未能严格执行,造成造价从业人员素质高低不一。中介组织对承担的咨询服务不负经济责任,现有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完善的赔偿和回避制度,导致一些造价咨询机构在标底编制中,错算、漏算时有发生,大大的影响力招投标工作的质量。

1.3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

现行工程造价确定的方法缺少动态、适时的方法,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是以定额为依据,许多定额单价的人工、材料等都还以几年前的数据为基础,而现实中随着国家政策调整的常态化,市场价格变化较快,这种静态、滞后的价格确定方法很难满足眼下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此外,目前对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对建设项目没有一个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意识。而且不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之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造价目标和相互沟通渠道,工程监理单位也只是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在造价控制这一环节中,占重要位置的合同管理并没有能实现完全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对策

2.1树立全程控制投资意识

工程造价的管理应该是包括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所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应该对工程造价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做到把整个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此外,还要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随时对一些偏差进行纠正,确保项目管理投资目标的实现,从而使整个项目在不同阶段的人力、物力、财力被合理使用,取得预期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各阶段的造价控制互相关联,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使工程的计价、审查、确定、结算、决算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机制和奖惩措施【3】。这就需要树立全程化的控制投资意识,在项目各个阶段努力把各种资源合理的匹配起来。

2.2建立科学、完善的定额管理体系【4】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公开竞争的项目必然会更多,加之我国招投标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广大施工企业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取得工程项目,这就要求不论是国内招投标还是概预算的投资编制等等,都必须满足“快速”,即投资报价及概预算编制速度要求“快”。随着参与竞争的企业不断增多,中标的可能性最大的只是那些接近实际成本报价的工程,这就要求工程项目造价编制要“精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不同地区对投标报价的要求不同,不同的工程项目所处的外部环境也是千变万化的,很难有具体统一的计算方法,这就要求不断“变化”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2.3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

工程量清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一种工程招投标方式,其本质就是以最低报价中标,但这种报价模式是建立在市场、工程担保制度完善的基础上。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后,工程总报价将不再是决定工程中标的唯一参考依据,工程标底不再是评标的主要条件,而是以工程量清单总报价、工程量清单项目费、措施项目费、主要材料价格和主要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等因素组成工程评标评分细则,使招标人心中有数。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招标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评标委员会的行为也得到了规范。因此,当前应当先由国家制订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做到项目划分统一,计价方法统一、计量单位统一,各省、市可根据本地发展实际,在国家规则要求下制订适合本地实际的工程量清单报价计价依据及计价方法。

3 工程造价管理发展趋势

当前工程造价管理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即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和信息化。随着我国经济日益深刻融入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和国外企业在我国投资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避免。此外,随着 Internet 走进千家万户,知识经济时代的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在工程管理中形成的协同办公模式,推动了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趋势。种种迹象表明工程造价管理将更多的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未来的工程造价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郭清燕.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改革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35(13):240-241

【2】陈裕宏.谈工程造价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12,38(6):250-251

工程造价发展史范文2

【关键词】造价管理;发展趋势;管理水平

1.工程造价管理在国际上的发展

工程造价的管理最初的最初的出现可以追溯到 16 世纪,这个时间在英国出现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分工的细化,这种项目专业管理细化的需求诞生了工料测量师(Quantity Surveyor一 QS)——这一从事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的专门职业。19 世纪初,以英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尝试着在工程建设中逐步推行招投标承包制,而招投标承包制要求处于主要地位的工料测量师在工程项目设计后和开工前进行工料的测量和估价,同时也要根据设计出的图纸计算出项目的实物工程量,汇编后即得到工程量清单。这就是工程预算诞生的标志。至此,工程造价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1868年,英国在皇家批准下,成立了“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作为最大分会之一的工料测量师分会,它的成立,是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诞生的标志,同时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成立之初,工料测量师的主要工作只是在开工前预测项目所需要的投资额,而对于在设计阶段项目所需的投资额还无法进行准确的预算。这种造价管理方式使得工程实际造价成本过高,投资额不足,从而不能按设计阶段预定目标完成工程。为提高投资的效益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到了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造价工作开始把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考虑在造价管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又把技术经济综合地运用到造价管理中,于是工程造价管理逐渐开始向重视投资效益评估和重视工程项目经济与财务分析等方向发展,“投资计划和控制制度”就在英国、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应运而生了,这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工程造价管理在理论、方法论与实践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各国造价工程师协会先后都逐渐开始了自己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认证等一系列工作。这些工作都大大推动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世界各国对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综合阶段。以英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为主,在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促进下提出了“Life cycle Costing 一 LCC” 即“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工程项目投资评估与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论。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当时也为这一先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完善而付出了许多的努力。随后,以美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为主,提出了“全面造价管理(Total Cost Management 一 TCM)”,这一概念和理论涉及工程项目战略资产管理和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为推动全面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发展,还在这一方面开展了很多的研究和探讨,也在全面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立和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2.工程造价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建国后,我国现代工程造价管理开始起步并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与发展,在全面引进苏联的造价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并先后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关于编制工业与民用建设预算的若干规定》、《基本建设工程设计与预算文件审核批准暂行办法》等等。这些法规文件的内容基本确定了概预算在工程建设中所处于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另外,这些文件也明确规定了在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的不同的时间段内也必须编制各种概算或预算;这些文件还对工程建设预算制定的编制原则、概预算文件的内容、编制方法和审批办法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工程建设制定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审批、管理等。从1958年到1967年,工程概预算定额管理逐渐被削弱,甚至最后遭到严重破坏,最终造成了造价设计无概算、工程施工无预算、工程竣工无决算现象。

改革开放后,随着不断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造价管理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先是1977年重建了国家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接着1983年成立了国家基本建设标准定额局,后来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随后在1988年将国家基本建设标准定额局从国家计委划归到了国家建设部,成立了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在此阶段,国家颁布了大量的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工程造价概预算定额、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和工程项目财务与经济评价的方法、参数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自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后,我国在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实践都大大加快了步伐。国内的许多高校和学术科研机构开始逐渐介绍、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理论与方法等也开始了全面的变革。传统的“量、价统一”的工程造价概预算定额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涌现了很多优秀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他们先后提出了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论。至此,我国的工程建设期的造价管理也逐渐发展成熟,这意味着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同国际管理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3.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工程造价管理从不同的角度看,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是不一样的,工程造价管理有着不同的含义。结合特点,根据工程造价的含义就有了两种不同的解释,这两种含义准确的涵盖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从投资人或业主角度定义,工程造价管理就是投资人或业主对建设项目投入资金的管理。就是指预期要支出,或是实际已经支出的为进行某工程建设所投入的全部固定资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投资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由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所支出的全部费用形成的,这所有的费用开支就构成了工程造价。就是说从投资者这一角度出发,工程造价其实就是工程投资费用,从这一层含义上来说,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其实就是建设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对投资来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要从决策阶段开始。

第二种:这种含义是从承包商、供应商、勘察设计市场等项目的供给主体的角度来说,从这种含义来说,工程造价指的是建设工程的承发包价格。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学术委员会把这种含义的造价定义为: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者实际使用在土地,材料和设备,技术、劳务及承发包市场等,交易中形成的建安工程造价与其它用于建设的价格。从这个角度定义的工程造价是工程项目作为其交易对象,通过招投标这一程序,最终由市场形成的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其实就是完成一项建设工程所需花费(预期花费与实际花费)的费用总和。它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和其他费用等。其中绝大多数是以价格为基础构成的。

【参考文献】

工程造价发展史范文3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投资项目正在不断地扩大。如此巨大的投资规模,在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需要适应宏观经济自身发展的要求和遵守经济发展的规律。“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建设投资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计划性,消除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使建设项目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逐步深化的进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如何使造价良性地为经济服务,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热点问题。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途径,离不开科学的管理、雄厚的技术力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优良的技术装备等优势,通过不断创新而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发展。作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工程造价管理,应从系统工程的原理出发,运用主动控制和动态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以期实现降低成本,获得更大效益的目标,它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配合,共同努力完成。

一、与国际接轨,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的价格机制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程造价管理在不断的完善,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一)国外工程项目的造价发展概况

国际上,工程项目的造价通常是建立在对项目结构分解和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分析上。通过项目结构分解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详细的描述,结合这些活动的进度安排确定各项活动的所需资源(人工、各种材料、生产或功能设施、施工设备),将其最低级别项目单元的估算成本通过汇总来确定工程项目的总造价。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主要有三种模式:以英国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工料测量体系,以美国为代表的造价工程管理体系及以日本为代表的工程积算制度。

(二)我国工程项目的造价发展概况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无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设计图计算出的工程量来确定工程造价。当时计算工程量没有统一的规则,只是有估价员根据企业的累积资料和本人的工作经验,结合市场行情进行工程报价,经过和业主治商,达成最终工程造价。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是有政府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基本属于政府决定造价。这一阶段延续的时间最长,并且影响最为深远。当时的工程计价基本上是在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工程造价的确定主要是按设计图及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并套用统一的预算定额与单价,计算出工程直接费,再按规定计算间接费及有关费用,最终确定工程的概算造价或预算造价,并在竣工后编制决算,经审核后的决算即为工程的最终造价。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这段时间造价管理沿袭了以前的造价管理方法,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部对传统的预算定额计价模式提出了“控制量,放开价,引入竞争”的基本改革思路。各地在编制新预算定额的基础上,明确规定预算定额单价中的材料、人工、机械价格作为编制期的基期价,并定期当月市场价格信息进行动态指导,在规定的幅度内予以调整,同时在引入竞争机制方面做了新的尝试。第四阶段,2003年3月有关部门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2008年做了相应调整),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在建设施工招投标时招标人依据工程施工图纸、招标文件要求,以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统一的施工项目划分规定,为投标人提供实物工程量项目和技术性措施项目的数量清单;投标人在国家定额指导下、在企业内部定额的要求下,结合工程情况、市场竞争情况和本企业实力,并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自主填报清单开列项目中包括的工程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和税金在内的综合单价与合计汇总价,并以所报综合单价作为竣工结算调整价的一种计价模式。

(三)我国市场形势下对工程造价的要求

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可以看出,工程造价管理顺应着市场经济而发展。根据市场现状以及国际化合作的发展趋势,我国还需要积极培育和规范金融市场和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逐步实现由市场形成要素市场,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关键。“通过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和物价监督,规范流通秩序,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反对不正当竞争,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发展和规范市场中介组织,组织严格资源认证,发挥好服务、沟通、公正、监督作用”。只有不断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才能使工程造价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工程造价发展史范文4

关键词:高校造价实施发展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univers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cost,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now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university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college cost implement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项目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合同签定、工程施工、竣工结算等全过程,对于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和建设管理水平及确保有关各方的经济权益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许多高校为扩大办学规模而新征了土地,建立了新校区。新校区的规划与建设,老校区的维修和改造,使高校基本建设的规模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各高校每年的基建投资额都是几千万甚至上亿元。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如何合理体现投资效益,使学校的每一分投入都真实地反映到工程项目上,是各高校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而对基建项目的造价管理和控制,(建筑项目三大控制之一)是基本建设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关系到每一个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实现。全过程审计的内容包括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勘察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结算、财务决算等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应以促进控制工程造价和规范工程管理为重点,将技术经济审查、审计控制和审计评价相结合,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对审计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工程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应认真组织落实。提出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应充分认识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工作在规范建设工程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认真组织实施。该意见为我们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实施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了保证投资效益的实现,有效的实施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高校现有审计资源和技术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搞好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和控制,是每一个审计人员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高校审计部门面临的新领域。一直以来各高校的工程造价管理涉及面狭窄,大部分仅局限于开展竣工结算审核工作,甚少有综合能动地进行全过程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更谈不上提供优化方案咨询服务。因造价管理人员只能参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某一段工作,造价管理缺乏连续性,这也是无法遏止工程造价“三超”现象的一个因素。 与国外相比,境外造价管理一般拥有强大的工程造价与工程管理系统软件支持,依靠先进的IT技术手段为委托方提供以工程造价为龙头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咨询服务,包括项目投资估算、协助或招投标、工程合同管理、支付与索赔管理等内容。能为委托方提供详尽的工程进展以及支付资料,能提出分析意见和控制措施,从而协助业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投资进行监控并最终实现投资目标。

现阶段各高校都陆续在推行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就是在逐步推行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只不过各高校的委托范围一般还停留在设计完成后的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的服务。虽然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和管理,但比起以往审计工作仅仅是对竣工结算进行审计,还是进了一大步。说明各高校的审计部门已经认识到了以往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局限性,以往开展的基建项目的审计都是事后的某一方面的静态审计,所起的作用不够全面,不够大。而开展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则能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起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更能达到从根本上管理和控制造价的目的。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工作从事后的控制向事前、事中控制的转变,也将开辟工程审计工作的新天地。让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对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将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也将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发展方向。

一.重视造价管理的源头――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这一阶段耗资仅占总投资额的0.5%~3%,但项目的各项技术与经济决策,对建设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起点和重点阶段。此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第一,有些项目在申请立项时,为了使项目尽快通过批准,忽视投资估算的严肃性和科学、合理性,有意压减工程投资,造成预留资金缺口。第二,为投资估算所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够,所用数据资料不足以反应实际情况,误差较大。第三,工程项目范围不清,后期随意增加工程内容。(维修改造工程中较易发生)一些维修改造工程,在做计划时,对已有房屋建筑的现况了解不够,对将要改造的使用目的不明确,致使工程边做边改,为满足使用要求不断扩大工程范围,最终造成工程结算价严重超投资计划。例如我们在审计某维修改造工程时发现,该工程合同价36万,工程完工后送审金额69万,审计后结算价59.7万,变更增加了23.7万,使结算价超了近一倍。究其原因是前期管理上对工程范围的不明确,原定施工内容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类似情况在各高校较为普遍。在决策阶段,基本建设造价管理的重点:一是认真、科学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拟建项目通过技术、经济评价,进行方案比选。二是进行市场调查,掌握较为详细、充足的数据资料,编制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使其在项目建设中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三是周密地做好工程范围计划的编制,并做好范围的核实工作。

二.发挥造价控制的龙头作用――设计阶段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当施工图付诸于施工时,也就决定了工程的性质和工程造价的基础。一个工程在造价上是否合理,是浪费还是节约,在设计阶段大体也已定型。资料显示,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1%以下,而正是这极小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却占75%以上。如果在此阶段介入造价管理,排除不利因素,在建设投资控制中,将起到未雨绸缪,达到花小钱办大事、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严格合同管理,强调过程控制――施工阶段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实际上就是履行合同的过程。合同一经签定也就确立了工程实施和管理的主要目标,所以它是合同双方在工程中进行各种经济和管理活动的主要依据。高校基本建设的造价管理应该是建立在合同上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任何脱离了合同的管理都将是失败的。

四.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实践与经验

我校的两栋教学楼建筑工程就实行了跟踪审计,经招标,学校将该两栋工程的全过程造价跟踪管理与控制任务分别委托了两个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跟踪审计工作从工程的前期招投标时开始启动,直到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推行全过程跟踪造价控制的建设项目在工程管理及造价控制上确实有了很大进步。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由事后控制向全过程造价控制将会是以后的发展趋势,将使建设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更加规范化,所以许多高校已将跟踪造价控制在各新建工程中陆续铺开,在建筑工程中推行全过程造价控制将是大势所趋。

工程造价发展史范文5

【关键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建设项目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各方投资的增加促使铁路建设到达发展高峰。随着铁路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造价管理非常重要。针对当前铁路造价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手段给予解决,才能保证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1、超概算项目数量多,而且超概算的幅度非常高,因此导致投资计划严重失控,设计深度明显不够。加之建设单位和审查单位对具体的工程项目情况不甚了解,缺乏与各专业的沟通,因此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工程本身有一定的影响。

概预算编制精度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足,导致概预算问题屡见不鲜。当前国内铁路概预算编制过程当中,多采用的是部颁概预算定额方式,根据定额编制,其中工程量主要是由设计者提供。而实践中概预算编制人员与专业设计人员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导致技术与经济难以有效结合,有些工程概预算编制人员难以有效掌握设计意图、工艺,设计人员则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难以有效把握技术经济比选,两种情况均对概预算编制精度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2、招投标过程中的标底控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标底难以客观反映实际造价。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标底通常以设计单位的概算作为依据,如果设计单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设计深度不足、概算编制精度失准,就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实际造价水平。

3、缺少一整套铁路工程造价制约激励机制

制约激励机制建设是做好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制约激励机制作用下,才能够真正的发挥铁路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将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做的更好更出色。但是,很多的铁路工程施工企业在铁路工程造价管理上缺少相应的制约激励机制,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甚至出现由于铁路工程造价技术人员与设计工程师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相理解,严重影响了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缺少制约激励机制,各专业人员分工不细致,权、责、利区分不明晰,导致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抓的不够严谨,很容易在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

三、加强铁路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措施

1、建设前期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对于铁路工程而言,前期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内容在于建设项目的选定,设计方案的选择以及初步确定工程规模标准,并对投资规模进行有效的评估,编制项目建议书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期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对铁路工程项目建设造价管理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该铁路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应当在思想上加强重视。

2、加强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铁路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造价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当前一些大型的铁路建设项目走向与建设投资规模确定以后,是否能够有效地控制该工程项目的投资主要依赖于设计人员。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内容,主要涉及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等阶段。

3、加强铁路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对于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而言,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施工阶段是整个铁路工程项目的主要实施阶段,该阶段的投资是否能够有效地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关系着整个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能否实现。基于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通过工程招投标选拔,将施工招标价格严格控制在批复的总概算内,施工过程由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控制,以此来保证铁路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该阶段造价控制集中表现在施工组织优化、合同管理加强等方面。

4、加强铁路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控制

对于铁路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而言,初验阶段是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准备阶段,建设单位上报施工现场的初验申请,据批复组织现场初验。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实际上是该铁路工程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对有效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完成以后,应当第一时间移交,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建筑项目费用的大量消耗。同时,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对全部资产和物资,根据初验报告之要求,上报竣工决算,并对整个项目概预算执行状况进行审核,报请主管部门进行最终审查。

四、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1、铁路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发展的硬件条件

(1)对施工方案的分析,主要是根据施工方案,体现在铁路工程造价时的可行性、合理性、经济性。一个完整的项目预算造价,不但要对施工图纸上的工程数量分析,还应考虑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其他工程量,如临时占地、电讯线路、临时电力、临时便道等这些与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措施相关的工程。要求设计人员在施工时,对施工线路进行分析与熟悉,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相应的施工设备,如挖土机、铲土机、推土机、自卸汽车,在不同的工期,有利的进行配套选用及配合交接,能有效的控制工期,避免因安排的时间与预算的偏差造成工程的延期,实现时效性与高速性。

(2)积极对项目相关资料的搜集与调查,对工程造价与铁路勘察是同步进行的,对项目的相关资料的搜集应采取积极态度,同时应对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外业进行一个尽其完整的调查。如:征用土地的调查、外购筑路材料的来源及其供应价格的咨询、外购材料采用的运输方式及运输距离的参考、拆迁房屋及建筑物的考查等一系列对施工会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一个具体的调查与准确的分析,实现其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准确性、科学性。

(3)提高造价工程师的素质,才能确保工程管理的工作质量。必须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专业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拓宽个人的知识面、要尽能力的掌握多种职业技能,强化工程造价管理培训院校的资格认定和建设,加强从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的法制学习,提高其法律意识,依法管理、依法执业。注重造价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及业务培训工作,促进其继续教育,拓展知识结构,积累全方位的知识与经验,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完成合理的确定并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使他们成为敬业、进取、廉洁、务实、公正的新时代造价事业的主人,主导铁路工程的造价管理体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使铁路项目工程造价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2、铁路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发展的软件条件

(1)在工程建设前期,要以工程定额和计价标准为基础,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要适用于铁路建设工程的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的工程投资,建立一套能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及有效控制好工程投资的体系。以可行性研究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为计价依据,充分发挥其的作用,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动态及限额的设计。

(2)在工程交易期,应制订与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相适应的配套措施,铁路工程造价信息系统,通过综合指数的分析,以工程量清单报价规范为核心,推行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双轨”并行,建立一套科学的工程交易体系,及内容丰富的工程造价资料数据库,实现投资决策和工程结算计价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形成造价的格局。

(3)在工程实施期,以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及参与市场交易为目标,建立以企业定额为依据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实行全面成本控制管理、合同管理。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首先熟悉合同,全面履行合同,做好工程造价有效控制,避免产生现场签证、材料代用或设计变更等现象。在工程造价的计价时,对人工、材料、机械等项目成本的控制管理,也可以科学合理地控制到合同中,达到精确求准。根据对不同区域、不同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增强企业在工程造价资料上的积累,并为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需要工程项目投资和建设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促进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工程造价发展史范文6

【关键词】工程造价 管理 现状 历史 改革

一、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沿革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政府的计划模式。建设产品价格通过计划分配建设工程任务而形成的计划价格,概预算定额基价是量价合一的价格。1984年,建设工程招标制开始施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开始突破传统模式,但形势虽变,内容实质照旧。概预算定额的法定地位没有改变。90年代初,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思路,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改革也迟迟不见成效。9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筑法》,《价格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相继出台,跌体系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部分材料价格渐渐开放,工程结算时的材料价格调整已经允许,但仍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2001年初,国家宣布年内有建筑施工企业将逐渐改制,面向市场,全国大多数省市的定额管理模式将出现历史性的改变,量价分离,单项报价提上日程,是材料价格有望走向市场化,定额的法制性地位也将降低,变为指导性。

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一)工程造价与市场脱节,带着明显的“计划”痕迹

首先,国家编定的统一定额过程长,更新慢,变化小。其次,除了有关部门制定了统一的定额外,各省级的行政单位往往也以此为根据定本省的定额。而即便如此这些规定的计价资料往往是以大城市的价格水平为依据编制,其他地区的市场价格难以得到反映。事实上市场的供求变化和价格水平是瞬息万变的,尽管市场具有流动性,各地区的差异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定额的时滞性和盲目统一性必然导致工程造价难以灵敏的反应市场变化。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就更无从谈起了。

(二)工程造价不能反映竞争机制的要求

市场经济范围内,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自由竞争市场体系。建筑领域内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而竞争的核心必然是价格。但事实上现行的工程造价计算方式有碍公平竞争局面的形成。例如:定额中度量的过于精细,试图“绝对精细”地反应出建设项目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因而形成的价格缺乏弹性。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中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都严格区分,使竞争性费用无法从造价中分离出来。不利于施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竞争体制的形成。又如:目前的定价方式中,某些费用的取费标准按企业所有制性质或行政级别加以区分,人为地添加了企业竞争中的不平等因素。

(三)工程招标投标中限制

采用最低价中标法目前全国各地先后建立的有形建筑市场,将政府投资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都纳入其中进行集体统一管理,统一招标投标的程序和手续,明确招标投标方式,审定各项工程评定主要方法,二次报价法,议标法,直接发包法。但有一共同点既招标确立标底,报价受国家决定额标准的限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中标者。而理论上最优,实际中可行的最低价中标法在我国尚处于尝试阶段,未能全面推广应用。因而在招标投标中,投资成本偏高,滋生腐败和暗箱操作,操作过程人为复杂化,招标各环节的交易成本无法降低,同时还使施工企业安于现状,不图进取。

(四)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总体素质亟待提高

在际上,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被认为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我国从事工程造价的工作人员有八十多万,大部分人的主要工作是套定额。甚至在今天的高等教育中,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仍是如何使用定额,如何套单价等等。因此大部分人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理论与实务知之甚少。在建筑企业甚至就行这样的话语“赚钱不赚钱,全靠预算员”,由此可见建筑市场中暗箱操作,不正当竞争,层层转包工程,偷工减料的混乱局面也就在所难免。

三、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1)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资本市场,在我国的外资和跨国工程项目不断增多,这些工程项目大都需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等方式运作。同时,我国政府和企业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的全面融合,使得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势。境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均占有一定优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拼搏中求发展,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

(2)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我国工程造价领域的信息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伴随着定额管理,推广应用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开始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全国性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近年来,尽管全国各地及各专业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逐步建立了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也大多拥有专业的计算机系统和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但仍停留在工程量计算、汇总及工程造价的初步统计分析阶段。从整个工程造价行业看,还未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编码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层面看,工程造价管理的数据库、知识库尚未建立和完善。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程造价管理已大量运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网络化、虚拟化。特别是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推动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