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工艺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工艺课程

传统工艺课程范文1

【关键词】 口译工作坊;教学模式;课程模式

一、背景简述

2007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设置翻译硕士专业(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简称为MTI),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截至2013年1月,全国已有158所院校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翻译专业学位的开设和相关教学经验的积累使得国内相关院校与机构对其课程设置不断地进行思考与调整,以培养更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高水平翻译人才。

2009年,古琦慧总结出现有国内口译课程的三种模式:1.强调语言能力的口译课程模式;2.强调口译技能技巧的口译课程模式;3.强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口译课程模式(古琦慧,2009:33)。

在传统的口译教学中,第一、第二种模式比较常见,第三种模式常常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在口译教学中,这三种模式不可只取其一,必须三者结合。在这三种模式中,第一种是基础,主要形式为听力、口语训练。学生必须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双语转换能力之后才能更顺利地进行口译学习;第二种模式是能力夯实,主要形式为口译技能训练。口译技能技巧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口译能力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第三种模式是口译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势(古琦慧,2009:34),是口译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即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口译员,这些综合素质包括公共演讲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而口译工作坊课程是第三种课程模式下的一个典例。

二、口译工作坊简述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在教育领域,workshop(工作坊)指人们对一特定的主题进行知识和经验交流的讨论或实践。在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2001)中,其作者Edwin Gentzler提到,翻译工作坊(Translation Workshop)是译员进行翻译创造性活动的固定场所;1964年Paul Engle在爱荷华州立大学建立了美国的第一个翻译工作坊(Gentzler,2001:5)。与传统的口译训练课程不同,口译工作坊更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全面考察学生的口译技能和综合素质,受到高校的青睐。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大学开始开设翻译工作坊课程,如美国的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德国的Dwisbu大学,国内的四川大学、外交学院等高校。下面以四川大学口译工作坊课程为例进行分析。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09年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现设有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两个专业。其开设的“英汉口译”课获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为英语口译方向的研究生高年级学生开设了口译工作坊选修课程,旨在补充传统口译课程的不足,全面培养学生口译员的综合素质。

三、四川大学口译工作坊

四川大学口译工作坊课程的面对对象主要是口译研究生高年级学生,如三年制的口译专业可选择在研究生二年级开设,两年制的口译专业可在研二上学期开设。因为经过了一两年的基础培训和口译技能培训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双语转换能力和口译技能,此时则更适合进行口译综合能力的训练。

(一)工作坊形式

口译工作坊采取模拟现场口译的形式,由工作坊教师邀请一名嘉宾在课上进行主旨发言,学生轮流站在发言人旁进行现场口译,时长为一次课(两小节),口译过程用DV录下。发言结束后嘉宾和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总体点评,学生课下根据DV录像进行自我剖析,下周课上轮流进行自我评述和学生互评(一次课)。

(二)人员

口译教师一名;口译方向二年级学生15名;发言嘉宾一至两名。

(三)地点

配备有多媒体设备和活动式桌椅的教室。

(四)流程

1.嘉宾选择

教师选择了川大本校和本学院的7位师生作为口译工作坊的发言人,其中包括四川大学外事办老师、外国语学院外籍教师和演讲比赛获奖学生等。

2.发言材料选择

由发言嘉宾自主选择发言材料,主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

3.译前准备

教师确定发言嘉宾后,提前三天将发言嘉宾的主题告知学生,如发言人提供PPT等背景材料也转发给学生,将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译前准备。学生熟悉工作坊形式后可挑选一两次进行现场告知主题形式,考验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日常积累。

4.现场口译

口译工作坊开始,由嘉宾先自我介绍并简述今日发言主题。发言开始,每位学生自带口译笔记本和笔,轮流站在发言人身旁进行交替传译。发言人根据一定的发言时长和内容进行停顿,停顿后学生开始进行口译。按照座位号,下一位同学进行准备。发言进行时,其他同学也进行口译训练(即记笔记和翻译),但是不可出声,以免影响正在做口译的同学。

5.译后点评

每次发言结束后,嘉宾和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简短的总体点评,指出较为明显的错误点等等。

6.学生自我评述与互评

课后教师将本次DV录像和发言人稿件发给学生,学生根据DV录像对自己的翻译部分进行文本转录,并做自我剖析,用文本形式总结自己口译中的优缺点(包括漏译、误译情况和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和感受),向教师提交自己的转录文本、口译笔记扫描图片以及口译自评总结,并在下周课上轮流进行自我评述;每位同学自评结束后,由现场学生从该同学的口译质量、仪表等方面再进行评议,最后口译教师对该学生表现进行进一步总结性点评,并根据学生的口译现场表现和自评情况进行打分。

(五)选材

根据一学期的口译工作坊课程,笔者对其发言主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如下表:从该表可以看出,本学期口译工作坊发言题材较为广泛,主要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发言人背景较为多样化,包括英、美、澳籍外教和中文发言师生。

(六)口译工作坊对传统口译课程的补充作用

一学期的口译工作坊课程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配合和良好反馈。大多数学生认为,口译工作坊课程对自己的口译学习和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很好地补充了传统口译课程的缺憾,主要表现在:

(1)模拟现场口译情境

传统的口译课程,如交替传译、商务口译等,大多在语音实验室进行,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须佩戴耳机,对显示屏或耳机中播放的视频、音频材料进行口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口译的“现场感”和紧张感,脱离现场口译的实际情境,单一的实验室口译训练不利于学生口译实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口译工作坊初期,班上半数平常在语音实验室口译表现不错的同学在进行现场口译时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些仪态、表述方面的问题。而口译工作坊通过模拟现场口译情境,很好地补充了传统口译课程这方面的缺憾。

(2)考察培养公共演讲能力

在语音实验室中进行口译训练时,学生的口译译文通过麦克风传输,通常听不到或注意不到自己的译文质量,只能通过班上同学或老师的反馈和点评中进行了解。而在口译工作坊中,学生必须站在发言人身旁,面对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口译,并且有DV进行录像。此时对译员的评估标准就不仅仅涉及单纯的译文质量,还有公共演讲能力,包括表达能力、仪态等。如在第一次的口译工作坊中,很多同学的站姿不严肃;有些同学虽然译文流利、完整度高,但是翻译时语气低沉、豪无生气,与发言人的澎湃激情大相径庭,极大地影响了潜在信息的传达。经历了一学期的训练后,绝大多数同学在口译中的公共演讲意识提高,公共演讲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3)考察培养应变能力

在实战口译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就要求口译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较强的应变能力,这是传统口译教学无法做到的。如在本学期关于G20的工作坊中,出现了一系列专有名词,有些学生在讲台上进行口译时出现听力或理解困难时,可以临时借助发言人PPT上的内容帮助进行理解;当PPT内容也毫无帮助时,学生译员可以向发言人提出请求,让发言人重复或解释之前说过的内容或难点。良好的应变能力可以帮助口译员积极应对口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是口译员较强综合素质的体现。

除了以上的优点外,学生还对本学期的口译工作坊课程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如全班分成学习小组,在译前准备和译后评估过程中相互交流借鉴;扩大、增加工作坊发言材料的领域,如环保、旅游、体育等领域;选择具有口音的发言人,提高学生对不同口音的适应能力等。

四、结语

口译工作坊的课程形式强调口译现场的模拟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营造自主学习、自主评估的学习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训练培养学生口译员的综合素质,是值得探讨和推广的口译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2007]11号文“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2007

[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p2036

[3]Edwin Gentzler.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2nd Edition)[M].Trowbridge: Cromwell Press,2001:5

[4]古琦慧.口译课程模式的开发及应用―以培养译员能力为中心的模式[J].外语界,2009(2):3339

[5]文军,穆雷.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教学,2009(7):9295

[6]曾丽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3(2):7072

传统工艺课程范文2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传统技艺;传承

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留下了无数让国人引以为荣的传统技艺。今天,在我们对古代能工巧匠精湛技艺感到惊叹的同时,一个沉重的现实问题使我们感到忧虑。当前,从事传统技艺的人数量很少,掌握这些技能的人都已年近古稀,传统工业面临着后继无人,即将失传的困境。结合国情作者认为,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必须考虑我国传统工艺的继承问题,这对我国的传统工艺发展意义重大,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

传统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由于诸多原因,许多传统技艺正濒临消亡。上海文广局的调查显示:能够演唱南汇锣鼓书、青浦田山歌和能够掌握松江顾绣技艺的民间老艺人大多年迈体弱。在2004年的普查过程中,南汇区就有四名锣鼓书老艺人相继去世。这种青黄不接的情况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第一,这些技艺难度高,年轻人望而却步。古老的松江顾绣,被誉为鲁绣、苏绣、湘绣的渊源,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著称于世。刺绣时,以针,以线为墨,画绣不分,要求绣工会看画、懂画理、认得画家笔势,难度很高。现已退休的顾绣传人朱庆华告诉记者,刺绣时,要先将蚕丝撇成二十四份,然后用12号小针穿上已经剖成1/24的蚕丝,耗时几个月甚至几年完成一件作品。她年轻时视力很好,现在已经带上了三百度的老花镜,平均每日工作八小时。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令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被誉为“中华一绝”的福建漳州木偶,以樟木为材料,经过开坯、定型、细雕、裱纸、磨光、刷泥、补泥、上粉、开脸、盖蜡等十道工序制作而成。漳州木偶传人徐强告诉记者,刻木偶要注重五形三骨,其最高境界是达到人物的性格表情惟妙惟肖,让人觉得美、飘。在雕刻的过程中,手心往往沁满了汗水,这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很多年轻人难以承受。第二,收入较低,传统技艺难以相传。老一辈艺人对自己的艺术作品怀有钟爱之心。当看到自己雕刻出来的木偶神情生动、线条流畅时,当自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的表演博得观众掌声喝彩时,就已感到莫大的满足。然而,这种伴随着清贫生活的精神富足,对在物质充裕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说,很难获得共鸣。由此可见,保护、传承传统技艺已经十分紧迫。

职业教育与传统技艺传承的关系

教育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态,其功能之一就是促进技艺的传承、发展。传统技艺作为一门技艺、一个行业,自古以来一直通过学徒制得到传承、发展。多年以来我们强调职业教育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中、高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发展。这里所强调的服务主要指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但是,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还应该为传承民族传统技艺服务。在今天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保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特性,已经成为国际上的共识。技艺的传承需要教育,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使其应当也应该承担起这项责任。反过来,传统技艺的传承也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的民族技艺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潜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的传统技艺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设置传统技艺课程的现实意义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设置传统工艺课程,不仅能够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河北省衡水市的内画鼻烟壶、武强年画自古就名闻天下,为了发展这两项传统工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这两个地方就在职业教育中心开设了内画鼻烟壶和年画制作课程,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经过2~3年的学习、实践,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传统工艺的制作技巧。现在,衡水市的内画鼻烟壶畅销国内外,已经成为一个产业,武强年画也在当地得到了大力发展。另外,我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技艺,通过专门的学习,传承、发展本地的特色工艺,可以提高当地的人文素养,促进劳动力转移,并为发展当地的特色旅游做出贡献。如西藏农牧区青年通过当地的职业学校,学习到了制作唐卡、藏毯和银饰等传统手工艺品的技艺。西藏传统工艺在农牧区的职业教育课堂上得到了传承,不仅培养了传统工艺的接班人,还拓宽了农牧区群众的就业渠道,不少青年通过职业学校的培训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设置传统技艺课程,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新课题。

设置传统工艺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设置传统工艺课程,扶持、传承传统工艺,需要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是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市场法则对有关资源进行配制和利用,培养具有主体性特征的人,从而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一种活动。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具有优势的经济运行机制,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市场经济表现出的盲目性,容易导致教育部门急功近利、盲目发展。教育为市场经济服务是正确的,但教育的发展不能以市场为主导,要有相对的独立性。政府不能只看到市场经济发展对教育作出的贡献,更应看到教育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央和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保护传统技艺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注意传统技艺和当地经济的结合,注意传统技艺传承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相结合,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在职业教育中设置传统技艺课程给予政策倾斜,资金支持。

其次,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实施传统工艺教育,需要解决师资问题。良好的师资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要发展传统技艺就必须解决师资问题,必须依靠这些掌握传统技艺的老艺人。由于掌握传统技艺的人员分散在民间,秉承着独门秘籍不轻易传人的古训,因而寻找、挖掘传统艺人、转变其观念就成为当务之急。这些老艺人虽然经验丰富,但都已年近古稀,文化水平低,教学方法仍然依据古法,很难适应教学的需要。因而,要想使他们能够将技艺讲出来,并且能够使人听得懂,就必须对其进行相关培训,使他们将自己掌握的传统技艺形成文字,最终成为“手艺师傅”。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再次,传统教学模式、方法需要改进。自古以来传统技艺都是依靠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得以传承,当前,要发展传统技艺继续依靠老办法是行不通的,需要在继承传统传授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传授模式。笔者认为,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艺友制”方法非常适用,即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师生,又是朋友,教学形式不拘泥于课堂,大家像朋友一样相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形式要求学生数量不能过多,一个教师所带学生不超过10人,否则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改进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具有重复、再现的功能,利用录像、录音的方法采集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提供给学生作为教学参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给学生再创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最后,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发展传统技艺,不要求全、求大、求统一模式。传统技艺的发展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各地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传统技艺课程,课程的开设要联系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文环境,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办学形式应该多样化。另外,政府也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改革,鼓励传统艺人办学,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地发展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展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应重视的问题,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现状而言,探讨、摸索传统技艺的继承、发展,赋予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应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金土.多样性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属性[J].职教论坛,2001,(9).

[2]施光明.技术与人文——对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3,(9).

[3]南海.论“职教系的‘九大属性’”[J].职教论坛,2004,(5).

[4]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陈至立.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1).

传统工艺课程范文3

一、我国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度发展低迷的工艺美术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恢复和发展起来了。随着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便成了工艺美术的时代课题。过去那种致力于观赏性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状况显然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和时代要求。与人民生活需要直接关联的室内环境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包装设计和日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等现代工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工艺美术事业的主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部分职业学校教育还没有真正完成从培养以设计为主的专业人才的教育向培养以制作为主的操作人员的教育的转变,依然是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导。再加上受国外现代教育观念和理念的影响,有些职业学校盲目引进外来文化作为支撑,没有和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这造成学生虽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新理念,却不具有较强的技能而很难适应目前市场需求。而部分中等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已从原来的完成型教育转变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成为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础教育。近年来,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均有所下降,而且参差不齐。生源现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应该将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培养掌握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技能、现代技术并具有时念的多技能型人才。

二、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应该着重抓好的几个问题

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僵化死板的固有模式,请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传艺,让学生走进民间工艺美术作坊学艺,走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工艺美术积聚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和卓越的工艺技术,凝聚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心血,从而处于显著的地位……安定、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展现人的本能力量,有利于制作者与制造物的情感沟通,那么人情味和亲和感自然地融入到制作过程和制造物之中。”“父传子子子相传、师传徒徒徒相传”的传统工艺传承方式使得学校教育很难做到对传统工艺美术精湛技艺的发扬传承,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学习,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了解而不能深入探究。这就使得我们应该对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重新进行定位,改变过去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中过分强调以软件技术替代技能的局限性。

首先,我们结合各地特色和民间工艺美术资源,请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传艺。例如,在陕西我们可以请陕北民间剪纸大师高凤莲进校园传艺,让学生学习陕北剪纸技艺,了解北方黄土地文化的质朴、粗犷。此外,户县农民画、耀州窑陶瓷、宝鸡凤翔泥塑等更是我国民间工艺的瑰宝,我们可以请它们的传承人进入校园,为我们的工艺美术教育注入真正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引入学院传承发展。如,苏州桃花坞木版雕刻艺术研究会就进驻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并设置了专门的工作室和桃花坞木版画展馆,与学院的木版画工艺课程紧密结合,使得面临衰落甚至消亡的传统桃花坞木版画在这里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

其次,每个学院的设备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有的往往还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选择校外的资源——“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作坊”作为基地,让学生直接走进民间工艺美术作坊学习,去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学习实用的技艺。同时,这也给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作坊带来了另一个发展的机遇——有了新的传承人,改变了传统文化传承观念,开始普及化发展。如,笔者所在学院的陶艺课程就选择在陕西富平陶艺村作坊进行实践学习。富平陶艺村是国内首家国际陶艺协会(IAC)会员单位、陕西省文化产业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现已建成2万平方米的7个国家馆及国际陶艺文献中心,展出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260位陶艺世家的3000余件(套)陶艺作品。在这里,学生受到了当地浓厚的传统陶艺文化感染,领略了国际陶艺作品与文化的艺术魅力,其相关文化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同时,这对教师也是一个提高,教师的教学才能在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文化、技艺在这种相互碰撞中得到了升华。在我国,这样的作坊很多,而且各地的民间工艺作坊都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如乌镇林家铺子蓝印花布、贵州蜡染、陕西凤翔泥塑与木版画、户县农民画、陕北剪纸与布堆画、绥德石雕工艺等。同样是陶瓷,耀州窑工艺文化、景德镇瓷器工艺文化、定窑的瓷器文化等都各具特色。同样是漆艺,“北京以雕漆、镶嵌、刻漆、雕填为特色,以仿古家具为主;福州以脱胎漆塑、彩绘为特色,以瓶、盘、杯、盒等小型器物为主;扬州以平磨螺钿、镶嵌为特色,多为家具、屏风;山西平遥、新绛分别以‘堆古罩漆’、云雕为特色,以家具为主;四川成都以雕填、重庆以研磨莳绘为特色,产品多为小型器物;甘肃的天水、天津、陕西等地的漆器与北京的大同小异;上海、苏州的漆器与扬州的也无二致;还有贵州大方的漆器,以皮胎著称;安徽屯溪的漆器,以菠萝漆见长;中国少数民族的漆器,如彝族的食器、酒具和藏族的食器等,风格粗犷,富有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水平,和楚汉漆器一样,对发展中国现代漆器颇有启示”。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着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知识,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功用价值,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绚烂多彩的外在形式和深远厚重的文化内涵,彰显着我国各地特色。日本著名的民间工艺研究家柳宗悦从民间工艺与人的生活质量的关系中得出结论,即“美的物品必然形成美的生活,必然培养美的情操”。他说:“工艺文化有可能是被丢掉的正统文化。原因就是离开了工艺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只有工艺的存在,我们才能生活。从早到晚,或工作或休息。我们身着衣物而感到温暖,依靠成套的器物来安排饮食,备置家具、器皿来丰富生活。因此,如果工艺文化不繁荣,整个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文化。传统工艺因传统的造型语言和手工性质,能唤起我们对其无比的亲切感,这是现代工业的理性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应密切结合地方特色,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与工艺技术。

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必须将传统文化和工艺的传承与现代技术和观念的时代性紧密结合。这也正是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适应我国行业发展现状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快餐文化等普遍流行,更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及现代人对本土文化和工艺美术的漠视,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许多工艺美术品种正濒临‘人亡艺绝’的失传境地,这造成了工艺文化链的断裂。那是因为虽然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具有东方文化所蕴含的含蓄、淡雅、空灵的美学趣味,但在工艺技术方面却不能适应目前工业科技高速发展时代的生产。”但是现代人们对于工艺美术生活物品、产品,不只需求其功能的实用性,而是越来越注重其情感因素,喜欢亲近大自然、返璞归真、具有个性的产品。“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的发展应采取传承与适度开发相结合的策略,即在保留传统工艺美术审美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延伸性开发,使产品为普通民众喜爱,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和工艺,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现代技术和观念的时代性,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职业教育的具体教学永远不能离开实践与市场需求,特别是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应该以手工艺技能为基础,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市场的需求,在教学中应时刻贯穿“探究、合作、自主”的教育理念。“项目教学法”、“主题教学法”是值得我们在课程教学中推广和实施的两种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虽源于美国并盛行于西方国家,但它同样适用于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工艺美术类专业课程已经有16年之久,过去强调学生造型基础的重要性,开设课时也比较多,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以理论为基础,以致学生没有多少机会可以与社会实际联系。我校培养的人才在知识和技能上都不能很快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大力发展以及社会市场对大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项目教学法成为很实用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例如,在2007~2008学年的第二学期中,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装饰雕塑专业翻制工艺课程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教师根据学校雕塑项目要求确定内容,师生共同完成了“求索”和“激扬”两个雕塑项目的制作。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体会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是整个项目的实施者和运行者,自主性很强;教师是项目教学的指导者和管理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合作者,其角色发生了转换和变化。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确立了合作、创新的职业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实现了“探究、合作、自主”的教育理念以及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的指导思想。

传统工艺课程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工艺;教育

民间工艺是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中提炼出来的、自发制作的具有朴素审美意义的艺术,经过祖祖辈辈的传承创新,大部分成为了非物质文化,国家与社会也给予了非物质文化高度的重视。

一、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民间工艺体现着民众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制作民间工艺的过程其实也是享受喜悦和欢乐的过程。比如像中国结,它是由一根绳子通过穿梭、缠绕方式最终完成精美图案,象征着吉祥、幸福、平和,传递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代表的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态度,幼儿通过对民间工艺的学习,可以感受到这种生活精神和态度,从而培养起乐观开朗的性格。

2.有助于锻炼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民间工艺凝聚了广大劳动民众的智慧,体现了民众的慧心巧工,民众用的自己的慧心和巧手将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材料制作成了各种奇思妙趣的艺术品,将无穷的想象力用工艺的形式表现出来,突破思维限制,既大胆又不乏创新,这种工艺制造思维所具有的浪漫主义色彩刚好与幼儿不受束缚、爱好想象与幻想的天性相符合,给了幼儿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心灵手巧”这个成语体现了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心灵巧才能给制作带来奇思妙想,手巧才能将妙想付诸实践,而且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还能不断刺激大脑神经,进一步增强大脑的灵活性,这就是幼儿学习民间工艺制作所能起到的锻炼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意义。

3.有助于提高幼儿审美能力。民间工艺的装饰体现着节奏、对称、秩序与空间美,比如陶艺品的回纹和如意纹、民间剪纸图案的对称美等等,而且色彩的对比和协调使用、搭配组合更是体现着视觉美感。在造型上,民间艺术处处体现着概括、简练、古拙的特点,充满自然生动的情趣。审美,就是生命主体对本体之美的把握,幼儿在欣赏和创作这些艺术品的同时,能够茶才能产生一种审美愉悦之感

二、幼儿教育融入民间工艺课程的策略

1.发掘适合幼儿学习的民间工艺。我国的民间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并非所有的民间工艺都适合融入到幼儿园的教学课程中来,而是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来进行甄选。在选择民间工艺时,幼儿园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选择可操作性强,且具有趣味性的,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选择文化底蕴丰富、文化价值深厚的,以帮助幼儿提高认知能力;符合当地风俗习惯,能够就地取材,方便工艺课程所需资料和材料的搜集整理;操作起来安全可靠,不会对幼儿存在安全隐患。根据现有的教育经验,笔者认为泥塑、剪纸、草藤编织等民间工艺是比较适合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的,为了确保安全性和增强可操作性,老师可以适当的进行创新,或是代替一些工艺素材,比如草藤可能会扎到手,则可改用彩带,剪纸时剪刀容易割破手,则需要老师在一旁辅助完成,此外,民间工艺的选择不可过于简单,也不可过于复杂,以能有效协调幼儿参与兴趣、起到教育效果为准。

2.营造良好的民间工艺教学氛围。不少幼儿老师认为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低、动手能力差,在开展民间艺术教学活动时觉得幼儿难以独立完成,因此,有时免不了出现总是老师在操作,幼儿只有在一旁观看的份,长期这样,只会让幼儿产生依赖心理,不愿意动手或是不会操作,使得民间工艺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针对这种现象,作为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创设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良好活动范围,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大胆动手去操作。具体而言,创设良好的教学活动氛围,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老师要以平等、友好的身份去跟幼儿做朋友,而不能以师威来要求和控制幼儿;要控制好授课时间,给予幼儿足够的探索和操作时间;在制作民间工艺时,老师要在一旁留心观察和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要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幼儿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不能直接取代幼儿帮幼儿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逐渐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以游戏方式组织民间工艺教学活动。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以游戏的方式来组织民间工艺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从而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和感受民间工艺。比如,在教学剪纸这项民间工艺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过新年,贴剪纸”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让小朋友自行讨论春节要贴什么样的剪纸,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更加的专心、专注;在学习制作陶艺时,由于不可能带孩子到真实的窑洞烧制陶艺品,因此可以用游戏模拟方法,搭建一个虚拟的窑洞模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陶艺制作的全过程。幼儿在完成民间工艺品的制作之后,老师要用艺术化的评价形式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肯定评价,让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并鼓励幼儿向其他小朋友表达介绍自己作品的构想、制作方法,这样既能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还能培养幼儿的分享精神和集体互助意识。民间工艺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作息等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融入民间工艺课程,可以让幼儿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生活化体验中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作者:王婷 单位:昆山市开发区蓬欣幼儿园

传统工艺课程范文5

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强调设计理念在教学中的创新,通过工作室项目课题的深入设计,引导学生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创作作品,并且积极建立与业界交流的环境条件,走出去,引进来,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信和鼓励。我院大一学生的基础课程作品就曾代表学校参加2006年上海国际设计节,获得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学院接待国内外专家领导的参观访问活动中,学生珠宝首饰教学作品也都受到大师及国际(来访单位)好评。

二、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方式及理念,即不定期引进国外师资,带给学生国际上最先进的行业动态,流行趋势及艺术设计思维下的创作方式;同时充分运用国内地区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参与教学。2008年5月9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工艺美术旅游纪念品专业两个年级78名学生,向在上海地区工艺美术领域成就卓著,技艺精湛,享有盛誉的23位“工艺美术大师”、10间“大师工作室”的领衔大师们拜师学艺,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艺术类高校专业教学创新模式多元化的进程。

三、与行业和企业紧密合作,参与企业具体生产实践项目,邀请具有产业运作实践经验的行业知名人士作讲座教学,使学生的创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从而增强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竞争力。2008年5月,上海珠宝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品牌“老凤祥”首饰研究所所长陆小春受邀来我院专程为学生作首饰设计与商业的专题讲座,同行的两位工艺美术大师陆莲莲等还带来了他们自己的创作作品与学生现场交流。陆莲莲大师已经被我院聘为客座教授,将长期在我院从事教学交流。

传统工艺课程范文6

关键词:成人高校;传统胶片;摄影;课程

一、前言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成人高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所以,如何才能让成人高等教育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培养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已然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注意的课题。

二、摄影与胶片摄影发展在高校中的概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胶片相机的黄金时代。胶片摄影作为摄影术的开山鼻祖,在整个摄影的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基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因此,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逐渐提高,摄影行业获得高速发展,同时摄影行业从业人员规模也迅速扩大。改革开放后中国摄影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高等院校均开设了摄影相关课程。摄影课程已成为当前高校艺术专业中的必修课程。摄影是一门创作视觉图像的艺术,是视觉艺术在新时代技术背景下的特殊表现[1]。摄影运用独特的视觉语言,感知艺术形象,进而表达作者的审美情感、理想,可以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相机属于科技发展产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操作会越来越简便。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让摄影近乎零成本,图像制作以及处理也变得更为轻松。所以,摄影传统教学从学生摄影艺术的学习以及创作上来说,对于艺术专业开设的摄影课程也具有积极的意义[2]。

三、胶片摄影在未来艺术摄影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数码相机就已经面世。2000年开始,数码相机的发展变得更为快速。在数码相机大行其道、胶片渐渐淡出市场,更高分辨率的数码设备频频出现的时代,仍有大量摄影师坚持使用胶片创作。作为新媒介,数码相机虽然以替代胶片的姿态飞速发展,但尚不够成熟和完善。就目前情况看数码相机还不足以完全替代胶片摄影,胶片和数码会并行发展,成为两种不同的表现媒介。时代在发展,数码影像取代胶片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依旧有很多人执着地眷恋胶片。数码摄影便捷进步,但在最初追求的却是胶片的视觉感受。使用胶片拍摄的摄影师,拍摄会有庄严感。传统胶片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应该是比较高端和独立的,一般应用领域在120中画幅相机、大画幅相机拍摄等领域。高端数字摄影往往需要使用尺寸更大的成像传感器COMS,成像效果固然理想,但动辄数十万元的价格显然不是普通人可以接受的。

四、成人高等摄影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专业课程,轻视基础课程。积极突出专业特点,多开展专业课程,让学生达到专业要求,从而更快地在社会上适应职业需求,此观念在成人高等摄影教育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此观念的指导下,需要以设置的摄影专业学科为主,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然而,如只看重专业课程,轻视传统工艺课程教育,较难适应目前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进而造成学生适应能力差[3]。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影像艺术家荣荣就曾表示,摄影历史上的传统工艺是摄影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数码摄影发展得多快,还是应该从基础学起,才能对摄影这个学科、才能对这种创作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目前成人高校也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包括胶片摄影在内的传统工艺、传统器材近年来逐渐融入课堂中,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学生由此也加深了对摄影发展史、器材史及胶片工艺的了解,为将来熟练地使用胶片相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注重理论课程,轻视实践课程。成人高等教育摄影课程设置中,可借鉴普通高等教育相同学科、层次的课程设置内容,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能力的教师和专业器材。但相当一部分成人教育摄影专业均缺乏这样的硬件条件,非常容易出现重视理论课程、轻视实践课程,导致实际教学困难,教学效果难以让人满意。(三)注重基础课程,轻视创新课程为顺应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学校中的课程设置也应不断的改革,来顺应社会需求。基于传统摄影课程设置上的惯性,存在基础摄影课程较多,创新课程少的问题,在成人高校摄影教育课程中设立该课程较少。

五、摄影文化时代高校摄影教学

(一)更新教学观念。读图时代的来临,影像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同时人们对图片的需求量也在扩大,摄影逐渐从原来的技术工具转变为一种视觉文化,这对今后摄影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因此,只有改变教学思维,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以及完善自己,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让“以人为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良性循环[4]。(二)课程设置创新。在设置成人高校摄影课程上,需要以培养摄影专业人才为目标,让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摄影理论相关的课程。然而,根据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反馈来看,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摄影专业课程设置缺少实用性以及相关领域的配合,工作中实用价值不明显。我校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传统胶片拍摄课程。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目标,以便让摄影专业学生在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六、学生学习胶片摄影的重要性

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更加轻松随意,而拍摄胶片使用的每张底片都是成本消耗,胶片相机不仅外观精美,做工扎实,机械感十足,机械快门的清脆,金属光泽的质感,岁月给相机留下的斑驳印记则更像是一个温暖的故事。简直就是精美的工艺品。由于胶片无法像数码照片那样便于交流,胶片的魅力无法得以发挥。当照片被扫描仪扫入电脑,展现在专业显示器上的时候,胶片细腻的过渡,丰富的层次,多样的色彩,更加厚重的质感就完全显现出来。(一)有助于激发学生艺术创新潜能。摄影教学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当学生理解照片中需要表现什么以后,可丰富其创作手段,表现语汇也会变得更为充实。通过传统胶片摄影学习后,学生会对摄影的历史进程有全新的认识,从而创作出更多的摄影艺术作品。传统胶片摄影可以让摄影专业的学生更直接接触到传统视觉艺术。(二)可正确认识与处理技巧和艺术的关系。数码技术的不断应用,数字图像便于输入到电脑当中进行图像存储修润,为数码摄影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由于传统胶片的底片是卤化银颗粒的堆积,影像的过渡层次更加丰富,影像的工艺美感更加独特。学生学习传统胶片在拍摄中需要认真测量光线、计算光比、严格控制冲洗和暗房加工放大等流程,具有强烈的仪式感。以黑白摄影为例,黑白照片更加单纯、含蓄而富有想象空间,去除色彩的细节,光影魅力达到极致,画面表现抽象,在现代视觉传播中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学习,学生更加喜爱使用黑白影像来表达个人的艺术思想。(三)帮助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摄影其实不是技术的结果,而是审美的结果。摄影课程是动手实践能力非常强的专业,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拍摄技巧与方法,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实验操作。懂得如何掌握光学成像、景深、曝光、冲洗放大等操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胶片摄影针对学习摄影整个过程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可在教学中发挥较为重要的基础作用,对学生了解摄影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毅.论艺术类高校摄影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大观(论坛),2020,(11):147-148.

[2]孙湛,陈雪影.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品摄影与包装设计“联动性”教学改革探析[J].美与时代(上),2020,(11):125-127.

[3]严昊.大数据背景下摄影专业学习现状研究[J].记者摇篮,2020,(0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