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公益活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盲人公益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盲人公益活动范文1

名人做公益是一件非常让人振奋,能够为整个社会增添温暖、增添正能量的好事,在这其中,电台电视台主持人的公益活动更是有着特殊的示范意义。众所周知,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代言人,节目的风格、精华乃至倾向都要通过主持人的表现来完成。因此,不管一个电台节目或电视台节目的风格是怎样的,不管主持人主持节目时是严肃的还是活泼的,甚至有时出于节目的内容需要插科打诨的,但其在公众当中的形象都是正面的、有担当的,他们的言行对于公众和舆论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主持人做公益活动所产生的示范意义相比其他行业的名人做公益来说,可能要更大一些。

这些年来,主持人做公益越来越普遍,据笔者所知,目前北京的电台电视台主持人大多都做过公益。比较多的是由电台、电视台组织的公益活动,参加者往往都是在听众和观众中有广泛影响的主持人,这样的公益活动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需要,会经常进行,我们也常能从媒体上获知相关的消息。除了参加这些由台里组织的公益活动之外,还有一些主持人根据各自的所长以及某种机缘在默默地做着公益活动,而且坚持数年如一日。他们不事张扬,不愿作秀,做公益活动就是要给需要帮助的人以实际的帮助。其常年低调,反而获得公众的好评。比如说,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主持人吴冰,定期去养老机构和老人们唠家常,帮助他们排演节目,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在养老院生活的老年朋友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受到老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再比如说,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天旭因为主持一次活动而得知河北唐山有一位大姐以一己之力开办了专门收养身体有缺陷的孩子的爱心小院,于是便伸出援手,和志同道合者一起来到这家爱心小院,根据弦子们成长的实际需要,为他们带来书本、桌椅板凳以及其他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为这些弦子们解了燃眉之急。后来,天旭还邀请其中一些孩子来北京参加彩色跑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带领这些孩子参观国家大剧院、北京电视台等地方,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今年以来,天旭又前往新疆和田,帮助那里的小学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其他的,还有的主持人常年帮助盲人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有的主持人带着专家前往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他们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这个名单还有很多,这些默默做公益的主持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便是少说多做,力争给被帮助者以实实在在的帮助。事实上,正因为他们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都见到了实效。所以我们说,主持人做公益,有示范作用,更有实际效果。而进一步的情况是,因为有了实际效果,一方面促使这些主持人更加用心用力地去做公益,因为他们感到了一种责任,也有了成就感;另一方面,在各种新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主持人做公益的情形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被公众所知悉,看到这些主持人是在真心实意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事情并且收到了实效,这又反过来对公众产生积极的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如此看来,主持人做公益的示范作用更大了,这真的是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从主持人做公益有示范有实效这个话题,笔者进一步联想到,其他行业的名人也有不少热衷于做公益活动,也都有一定的实际效果,受到社会的正面鼓励和好评。同时,笔者也听到一种声音,说有的名人尤其是娱乐明星做公益其实是在作秀,并非真的去做公益。在此,笔者倒是觉得我们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不管是何方名人,只要他们在公众面前有了做公益活动的举动,哪怕后续没有进一步的跟进,而是利用他们的影响力起到了相当的示范作用就是好的,就应该予以积极的鼓励。当今时代,我们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很多,需要为他们做的事很多。相对而言,名人们做公益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只要大家怀有一颗真诚之心而不是出于商业目的做公益,就会被社会所肯定,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是正面、健康的。

盲人公益活动范文2

这些盲人朋友们从音乐基础知识开始,从白丁起步,学会触摸黑白琴键,协调双手动作,用耳朵辨别音高,将倾听到的旋律、节拍一一记在心上,变成从自己指尖流出的声音,一点点、一句句,连成一首完整的小小乐曲,用心灵的感应再到同步合拉整齐,这其中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经历了五个春夏秋冬的坚持,卓有成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其中有的学员能在黑键较多的降E调上应对自如,有的能演奏简单的复调,有的能为小型的歌曲即兴伴奏并能自拉自唱。其中一位叫黎小妹的学员,她不但学会拉琴,居然能把美声歌曲唱得精彩动人,在班集体伴奏下,这个节目很受观众欢迎。盲人陈国月生活无着,常年靠在处拉手风琴卖艺为生,偶遇任士荣老师,到班里学习后练会了不少曲子,还学会了抖风箱等技巧,琴拉得像模像样,来听他拉琴的路人多了起来,给他的钱也多了,还得到过一些赞助,自己生活能够自理,有时还能协助老师辅导初级班的学员练琴。班里的刘和平,在双目失明后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了,一度心如死灰。自打进了盲人班,心情豁然开朗,每天坚持练琴八个小时,琴艺突飞猛进,并能一口气演奏多首乐曲。他从琴声中享受到了乐趣,坚强地面对残疾,走出轻生的阴影,不但有重生之感,还活得很精彩。曾是专业服装师因病致盲的李立宪,曾因对生活绝望而离家出走,独自跑到边远郊区躲了起来,在一次去医院的路上听到了手风琴,加入了这个盲人手风琴班,学会了拉手风琴,连音、跳音、左右手配合都掌握得很好,还多次走上舞台表演,又感到生活还是那么丰富多彩,很有奔头。是手风琴给他打开了一扇窗,手风琴点燃了他内心的激情,他常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声,为表达对任老师的感激之情,他还编写了一首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拉起快乐的手风琴》,这支歌现在已成为盲人手风琴班的班歌被一直传唱着。

来自不同居住地的20位盲人朋友,几年来身背心爱的手风琴,靠着拐杖摸索着,风里来雨里去,艰难地行进在马路上、公交站旁。与此同时,和这个班同步学习的还有另一个明眼人的成人手风琴班,他们是在学琴的同时专为盲人班免费服务的自愿者,尽心尽力地照顾着盲人朋友。心地善良的任老师见热爱手风琴的盲人朋友生活困难可怜,对这两个班一律不收费,一直义务教学至今,每次上完课都不顾高龄,总是亲自扶送他们上车离去。

盲人公益活动范文3

“连接艺术与社会的盲文:李秀勤雕塑二十年”在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布展期间,李秀勤问我,在博览馆户外用玻璃钢放大的一只只蚂蚁是怎么回事,我只知道从去年5月份在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做“上海早期抽象:艺术史的再研究”的时候就看到了,当李秀勤问起这些雕塑的时候,我才突然想起了这次李秀勤的雕塑展可以用来纠正对公共艺术的错误理解,那些蚂蚁雕塑尽管遭到李秀勤的反对,但它们却是美术学院的公共艺术项目的产物,这么多五花八门的蚂蚁,被彩绘成妖精似的,它们翻着白眼,翘着须须,弯曲着僵硬的腰部,长时间地放在这个地方,犹如一个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家伙。与李秀勤的雕塑展正好形成了一个什么是公共艺术,什么是用公共艺术的名称做的反公共艺术。

在不懂公共艺术的学院中,这些人容易将作品从室内拿到户外去一放,就认为这是公共艺术了。蚂蚁雕塑被称为公共艺术的项目就来源于这样的对公共艺术的理解,但公共艺术首先不是放在户外,而是靠艺术作品中有多少内含的公共理性来认定的,只有当艺术家将自己的创作连接着社会话题并加以讨论的时候,才有公共艺术的开始,所以社会的公共性,艺术的公共性和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这三个命题是连在一起的,没有前面的公共性作为前提,也就是没有后面的艺术的公共性,更没有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像李秀勤的雕塑用盲文作为媒体,用雕塑语言来对盲人这一人群进行互动,哪怕是放在展厅内,也属于公共艺术。而像李秀勤在展览开幕式的行为《触像:给平等一个机会》更是一件公共艺术,李秀勤与盲人许马正在展厅中进行互动雕塑的行为可以牵动我们很多心绪,李秀勤将自己的眼睛闭上,与盲人许马正相互触摸对方的头骨和脸型,然后各自用雕塑泥捏成对方的头像,行为用了近半个小时,感动了在场的观众。

同样是宝山,两个展览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一个是一群蚂蚁雕塑,我称它为“白蚂蚁的化装舞会”,这个项目像白蚂蚁那样用公共艺术的名义破坏公共事业。另一组是李秀勤的《连接艺术与社会的盲文:李秀勤雕塑二十年》的展览,它于2014年1月8日开幕,展期三个半月。

回顾李秀勤的盲文雕塑系列作品,对如何理解公共艺术显得特别的重要,1993年李秀勤创作“凹凸系列”盲文作品之后,她不断地用盲文来变幻雕塑的语言和空间关系,并转换各种各样的材料,如用盲文纸、青铜、石头、钢筋等,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凹凸”就是一些盲文的放大。同时,李秀勤的盲文作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加入了与现场的互动性。这些作品取之于盲文,也连接着盲人儿童的触觉。在1993年的个展“触觉凹凸”展览上,李秀勤邀请了一些盲人儿童,让他们从触摸被雕塑后的盲文中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当年的儿童,现在已长大成人,李秀勤最近又找到参与她1993年展览时的10个盲人中的9个(其中一个已自杀去世),艺术成为了激活这部分人群的潜能的一个方式。而这次展览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李秀勤对当年盲人的图片记录和最近她寻找、采访这些盲人的图片和视频,盲人自己参与制作的雕塑作品展示;二是李秀勤1993年的“触觉凹凸”展览回顾;三是在一楼最大的展厅展示她最新创作的雕塑作品和大型装置作品。四是在博览馆户外草坪上,她用盲文的“生”做成的雕塑永久放在了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的户外草坪上,将其雕塑所特有的语境一直在这个地方呈现。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作品通向李秀勤艺术历程中的所有的思考及其由这些思考形成的物质,即凝固后的雕塑。而本次展览既是一个雕塑家的二十年盲文系列的集中展示,同时也是一次公益活动。展览期间还举办了“艺术与社会:理论的再建构”论坛。李秀勤的雕塑和展览也实现了用视觉、触觉和社会行为建筑了一个跨学科的空间。

盲人公益活动范文4

每周三上午,德国驻华大使馆门前的空地上总是聚集一群不同国籍的妈妈和她们的中国孩子。“公益要求的不仅仅是时间,还要付出许多精力,当然也要花些钱的”,德国一北京圣诞慈善集市的负责人贝尔吉特・鲍尔・格里裘莉女士向我吐露心声。这位来自斯图加特的年轻女士随丈夫到中国工作,并于一年前接手了这一公益组织。德国一北京圣诞慈善集市是八年前由一群德国妈妈组成的公益小组,几年以来一直自发进行慈善募捐和义卖等活动,而格里裘莉女士的加入带来了更多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的基金会模式。

这一组织拥有200多名名誉会员,其中有80位活跃成员组成不同的项目小组。格里裘莉女士说:“我们选择大使馆作为活动地点不是没有理由的,这样使我们感觉到自己身为德国公益大使,有责任将我们早些年就已经成型的慈善和助人的观念介绍到中国,也能确确实实地帮助到一些需要帮助的入。”这些德国妈妈们一般利用德国大使馆每年传统的圣诞集市慈善义卖活动,募集基金和搭建平台,在接下来的一年内选择合适的项目,所有义卖善款都将捐赠给中国民间慈善机构,进行跟踪指导和援助,并有效地开展公益活动。

爱心可以改变未来

2008年底,有一次我跟朋友去西直门附近的奇遇花园咖啡馆小坐,发现这里正在举行几个NGO组织的慈善义卖,其中一张贺卡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有三支小小的蜡烛,用德语歪歪扭扭写着“圣诞快乐”。我问朋友这难道是从德国带过来的吗,反面印着几行小字说明了它的身份,这就是德国妈妈们资助的一家专门救助弱智儿童的慈善机构――“北京慧灵弱智人士社区服务机构”(简称慧灵学校)。作为一家主要为16岁以上的智障青年人和成年人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慧灵学校通过社区化服务来培养智障学员的生活能力。在这里,每天都会有一两名外国义工前来和这些智障青年一起活动。交往,为他们进行心理治疗。

后来格里裘莉女士证实,2008年圣诞集市之后,负责这个项目的德国妈妈们又捐赠了8万元给三个慧灵阳光家庭。每个家庭由一个家庭妈妈、家庭助理和6名学员组成。德国妈妈们还经常去探望这些家庭,参加到辅导智障人士创作绘画作品的活动中来。通过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和艺术创作,德国妈妈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们将自己的艺术创作理念变通成智障人士喜欢的方式,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且避免约束了他们的想象,随着他们自己的感觉任意发挥。经过长期积累,很多学员从绘画中感觉到了自信和快乐,也体会到了成功和尊重。艺术的介入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他们的品牌“三原色”已经吸引到了许多富有爱心的企业,印到环保布包和其他商品上。

在德国已经成为传统的NGO组织,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中国人似乎更习惯于邻居之间的帮助,常言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在工作中,格里裘莉女士发现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城市的贫苦人群中,许多中国妈妈在辛苦维持自家生计的同时,还无私地帮助邻居家比她们更穷的人,这种付出让她们甚为感动。德国妈妈们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为她们分担一些生活的重担,零散的力量聚集起来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如果他们能够公平地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我想就是对我们的回报”,格里裘莉女士脸上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事业的开端总是充满艰辛

在生活中总有些平凡的故事让人感动,“星雨”儿童康健中心肯定要算其中一个。“星雨”这个名字来自于一部著名的好莱坞电影《雨人》,它讲述的就是一个自闭症患者的人生,而“星雨”就是在一位自闭症患儿母亲的不懈努力下成立的。当时在全中国几乎找不到为自闭症儿童专门开设的学校或有资格的教师,这位母亲萌生了创建一个专为这类孩子服务的非盈利性组织,进行教师培训等活动,让社会对自闭症儿童们多一份关注。“星雨”儿童康健中心于1993年成立至今,已经帮助了两千多个孩子,现在不仅在上海、温州等许多城市有个分支,更是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热心的志愿者们,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用心去接近和帮助这些孩子们。

另外一个极为成功的例子是已经引起国外媒体注意的中国公益组织――北京红丹丹感恩艺术团,他们的宗旨是将盲人培养成为广播播音员,此外还有一个盲人合唱团和艺术团,定期参加一些公开演出,主席也曾经看过他们的演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红丹丹并非一帆风顺,刚成立时,残联有些工作人员曾批评他们“使全体盲人蒙羞”。他们不放弃的精神逐渐赢得世人关注,特别是与著名话剧导演林兆华合作的话剧《盲人》,真实的演出和真挚的情感征服了无数的观众。

北京红丹丹感恩艺术团与圣诞慈善集市也是结缘已久,他们的“心目语言图书室”项目就得到了德国妈妈们的大力支持。2008年圣诞节,应大使之邀,红丹丹的成员们来到了圣诞集市,用自己的歌声为在京的各国友人送上圣诞节的美好祝福,先后演唱了《平安夜》、《欢乐颂》与奥运歌曲《我和你》。大使施明贤先生还对红丹丹的“心目看世界一广播电影项目”获得2008年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项目表示祝贺。

“这些都是已经成功的故事”,格里裘莉女士告诉我:“还有许多尚未引起人们关注的小项目,我们经过考察也会尽力帮助他们。令人感动的是,哪怕我们每年只能资助这些小项目三万元,他们也会报以由衷的感谢。”不管是汶川地震之后的灾区熏建还是监狱服刑人员的子女照顾,这群洋妈妈们关心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就像面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圣诞集市的运营模式

当问到这个组织如何筹集资金时,回答是每年一次、完全依靠在北京已经小有名气的圣诞集市。“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地道德国风情的圣诞集市,这样能吸引北京甚至天津的商户包着大巴车前来参与,人们可以喝到德国特有的热红酒,购买德国产品,同时也为我们的慈善事业奉献爱心。”

圣诞集市的负责人解释说:“尤其是许多在华的德国企业并不熟悉中国的募捐形式和对口组织,相比之下他们更相信这一群德国妈妈,或许其中就有他的妻子或朋友,所以借圣诞节的机会往往会捐出一大笔钱来。通过使馆经济处和德国工商总会的帮助,更多的德国企业了解到了这些妈妈们的努力。短短一个白天的收获就可以维持一年内多个项目的同时开展,实在是不可思议!

盲人公益活动范文5

2009 年12 月1 日,联想集团在北京总部举行了“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训练营开营仪式,迎接从全国选的28 支创业团队代表。开营仪式上,入围的28 支创业团队代表分别领取了1 万元创业种子基金和一想ideapad Y450 笔记本电脑。这些创业团队,大多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是从全国10,469 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们的创业计划富有创新性和公益性,涉及环保、教育、缩小数字鸿沟、特殊群体关爱、公益服务支持等领域。截至12月21 日,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团和网友根据团队在创业实践中的表现,已经评选出14 支决赛入围团队。而到12 月底,10 支创业团队最终胜出,赢取联想集团资助的10 万元创业资金。

巧思+ 行动

2009年对于广大应届毕业生而言异常艰难。毕业生人数超过了600万,达到历史新高;而且又有金融危机雪上加霜,让更多的大学生和社会青年面对就业这个严峻的问题。联想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IT企业,希望通过公益活动挖掘一批具有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利用“巧思+行动”的力量,把可持续发展的创业活动与公益进行完美结合,为社会贡献力量。

作为全球企业公民,联想致力于成为IT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者,行业趋势的探索者,美好生活的诠释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联想的社会责任实践也在不断地创新。大学生等青年是联想一直以来非常关注的群体,因此,联想在教育部学生司和多家公益组织的支持下,在2009年10月份启动了“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鼓励青年学生拓宽视野,把自己的爱心和创新想法付诸实践,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开创自己的精彩未来。

多年前,联想就制定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并关注缩小数字鸿沟、环保、教育、扶贫赈灾四大公益领域,不遗余力地通过创新的方式去履行社会责任。2007年,联想启动了“联想公益创投计划”,把“公益创投”这种创新的公益模式率先引入中国,开创了中国公益事业的一个先河。两年来,联想通过两期公益创投计划,提供公益专家资源、创业资金、宣传公益组织品牌等方式,已经支持了近30家公益组织,帮助他们发展壮大。

爱心的扩散效应

“公益创业”可谓当时一个绝佳创意,但创意的落地在于比赛,以及吸引目标受众的关注和积极参与。如何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最大范围地引起他们的关注,征集到切实可行的“公益创业计划”,并通过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联想品牌设身处地为用户群体着想和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公益企业形象,这是活动在推广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去年4月的世界公关大会“年轻人和品牌 与下一代沟通”论坛上,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吴宜蓁指出,品牌与年轻人沟通的关键,一是参与式行销,二是善用网络媒体。参与式行销让每个人参加,通过参与来培养注意力与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记忆提升产品和品牌的好感度,然后产生购买行动。联想的此次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在参与性设计上可谓做到了极致;而网络作为现在年轻人多重依赖的主流媒体,只有它能通过年轻人的语言跟沟通方式与他们产生共鸣。

联想深谙与年轻活动群体的沟通之道,携手腾讯发起了为期两个月的“飚爱心 创未来”主题活动推广。此次活动的目标受众与腾讯网用户群体大量相吻合,考虑到需要在短期内实现传播的爆发和高频次的网友互动,并吸引用户长时间的关注这三大目标,联想首次引入以Minisite(活动主页)传播为中心,IM为爆发点带动QQ空间SNS效应的“无尺度网络营销”,最大化整合腾讯平台网络。

如果网络每个节点的连接数与此节点产生新连接的信息爆炸点成增函数关系,这个网络就叫无尺度网络。腾讯每个平台之间的相互链接就有“无尺度网络”的特点。在无尺度的网络营销中,营销的核心既不是完全覆盖用户的市场细分理论,也不是覆盖20%用户以获取80%收益的帕累托定律,而是找到影响力最大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传播链吸引最广泛的社会参与。

活动“无尺度推广”效应马上赢得年轻人的强烈反响。“当时筹备这个大赛时觉得能收到超过500份计划书活动就算成功了,可是年轻人的热情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公益创业大赛的报名网站凌晨两点上线,当天上午九点半的时候就已经收到了500多份参赛作品――要知道按我们的报名程序是需要严格填写五六千字的材料的,这些孩子们的激情真的让我们很感动。”联想品牌总监陈丹青回忆道。

腾讯网数据显示,“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自2009年10月份启动以来,已经在全国42所高校举行了校园宣讲活动,超过20,000名在校大学生深入了解了公益创业的理念。在一个月的报名期内,联想通过互联网收到了来自全国的10,469份公益创业计划书。

有公益 有未来

早在2007年底,联想就设立了企业社会责任总监,联想的企业社会责任也开始纳入集团的整体战略。陈绍鹏亲自参与到联想CSR战略的制定:“我们在做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梳理的时候就确定了几点:第一,公益应该是让人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说捐钱扶贫就让人觉得是特苦特难;第二是应该用创新和创造性的方法去做公益,尤其是通过公益创投的方式给一些公益组织助力;第三是企业要想长期持续地做CSR,必须要与业务方向一致,否则就是无源之水。”

在腾讯活动网站的“计划Show”中,由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和辽宁大学创业者协会共同发起,旨在推广中国导盲犬事业的公益项目,致力于培训专业的导盲犬以帮助中国基数众多的盲人。他们计划与联想合作推出导盲犬小Q系列机型,该电脑销售的一部分利润将捐赠给导盲犬事业,实现公益事业与商业的正向互动。

盲人公益活动范文6

关注眼睛发出的危险信号

很多老年患者之所以未能及时发现自己罹患的眼病,主要是因为眼底病大都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不痛不痒。要早期发现眼底病,必须关注眼睛发出的“信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典型的由全身疾病引起的眼底病变。据统计,糖尿病病程10~14年者,眼底病变的概率为26%;病程20~30年者,眼底病变的概率骤升至9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飘动、视野缺损等。病变累及黄斑区时,患者还会有视物变形(看东西歪歪扭扭)的症状。这些症状是由眼底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及黄斑水肿、视神经病变等原因引起。若患者出现眼痛、眼胀、头痛等症状,则提示可能已经发生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将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视网膜脱离常见于高度近视、眼外伤及眼底病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时,患者会突然感到眼前飞蚊增多、有黑影遮挡,还会因为视网膜受牵拉而出现闪光感。值得关注的是,视网膜脱离后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将导致视力丧失,甚至眼球萎缩。

积极治疗,即使晚期也不轻言放弃

手术微创化是现代临床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眼底病的治疗也体现了较强的微创意识。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眼底病治疗的微创手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手术对患眼眼内结构的损伤,恢复患眼视功能,适用于治疗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浑浊、黄斑前膜、黄斑裂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随着微创玻璃体切割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手术工具的直径从最初的0.89毫米发展到如今的0.4毫米,创口小,术后无须进行伤口缝合,确保术后视觉的高质量。

随着激光光凝技术和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及抗新生血管药物的应用,即使是晚期眼底病,如增殖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出现了新生血管,也可通过及时监测,定期复查,反复有针对性地去除,获得良好疗效。

定期眼科检查不可少

由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罹患各种眼病的概率大大增加,故无论是否罹患眼疾,均应每半年进行一次检眼底检查。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吸烟者,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者,定期进行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等检查,能帮助医生实时了解眼底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眼底问题,及时干预。一旦出现上述眼底病症状,更不宜拖延,应及时去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简介

张淳

上海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学科首席专家、医学博士、院长。擅长疑难眼底疾病的精确诊疗及激光手术治疗,复杂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的手术治疗及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联合性手术,以及青光眼、黄斑变性等复杂眼底手术。参与编写《黄斑部疾病手术学》《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学》《荧光血管造影手册》《中西医结合眼科急诊学》等多部眼科学专著,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项,在国内外著名眼科专业杂志16篇。

专家门诊: 周三、周四上午

上海爱尔眼科医院青白眼底病学科

上海爱尔眼科医院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也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点亮心愿”白内障手术定点医院、上海市退管会“爱心成就光明”白内障项目指定医院。医院积极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儿童白内障关爱项目,在全方位开展综合眼科诊疗服务的同时,更注重防盲、治盲的社会公益活动。2010年,上海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专科被评为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优势专科。

为帮助更多眼底病患者重见光明,张博士特意为本刊读者预留了30个免费专家号,有需要的读者请致电咨询我刊健康热线(021-64848006),或登录我刊微信平台,进行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