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范文1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现状;保护;措施

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增大了城市的环境的压力。因此人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方面,不要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危害到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1 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

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水资源污染与空气污染逐渐的增加,工厂排出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造成了空气的污染,从而导致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工厂排放的污水,流到河中,直接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导致河内的鱼虾、水植物大量的死亡,人们在饮用了受污染的水后,身体健康受到危害,容易产生疾病。

森林的破坏和减少,直接影响了空气的湿度,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容易引发自然灾害,如沙尘暴、泥石流、洪涝等等。人口的不断增加,衣、食、住、行成为了人们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自己的私欲需要,大量的砍伐树木,使得森林数量和面积不断减少,各种自然灾害也就随之而来。近几年连续的发生自然灾害,这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积少成多的体现,是地球对人类的惩罚,已经对人们有警醒作用,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地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环境,还为我们提供了有用的资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与集中,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也就越来越多了。垃圾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而且还污染土地,垃圾长时间的堆放会产生有毒和有害的物质,会污染到空气和水源,会对我们的人体和生活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因为垃圾堆放的时间长了以后,会产生有害气体,发散到空气中去,从而污染环境空气;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会下渗入土壤中,从而污染水资源;垃圾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会引发人体疾病。垃圾堆放的时间长了以后,会招引蚊子、苍蝇、老鼠等有害动物,它们是传播疾病的源泉,会使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生活垃圾。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私家车逐渐进入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私家车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不断的增加,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不断地恶化。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科技产物也不断增加,而随着高科技产物的增加,石油的用量也随之加大,导致了石油资源减少,如航空业的发展,铁路业的兴起等等。

2 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1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加大宣传

在过年过节或有重大喜事的时候,我国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烟花爆竹的品种、花样不断的增加。这些烟花爆竹在给节日和各种庆典活动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安全威胁,尤其是多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人们燃放烟花爆竹的管理措施实施的不严格和不完善,使得全国各地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燃放烟花爆竹很容易引起火灾,对人们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危害。燃放烟花爆竹的另一个重要弊端就是污染环境,在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火药气体和碎纸片,对空气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我们要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甚至不燃放烟花爆竹。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的意识的提高,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也随之下降,但是有的地方如农村等地,还在延续这个传统,所以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或法律法规,来控制和制止大量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宣传部门也可以加强农村宣传力度,对人们讲解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让人们深刻意识到自己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是不对的,它不仅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人体和财产的安全也会照成危害。

2.2增加造林面积

人口的增加,导致了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少,从而造成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如沙尘暴、泥石流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空气湿度下降、全球变暖等,为了防止和预防这些自然灾害,我们就要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众所周知,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阻挡或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减少空气的污染;植物还可以美化环境,让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让人们的心情更加开朗,心胸更加的阔达。林木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很多的宝贵资源。

2.3保护好人类自然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进入了现代化社会的脚步也逐渐加快,现代高科技建筑和信息化的建筑也逐渐增加,有很多都是替代了传统的建筑,使得古时遗留下来的建筑物逐渐减少。自然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所以,保护好自然与文化遗产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国家在建设和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把自然与文化遗产放在首要的位置。

2.4加强工厂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处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壮大,工厂在作业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均会污染环境。所以处理好工厂排放的废水与废气也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在排放气体处安放尾气处理装置,在排放废水的地方加置污水处理装置,使流到河中的废水变成干净的淡水,没有污染并对鱼虾类没有危害。同时,应做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尽量避免长期堆存,从而产生次生污染,污染周围环境。

2.5保护生态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去商场购物,很多的商场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回家把买的东西拿出后,把塑料袋随意的扔掉,但是被扔掉的塑料袋并没有马上消失。在我国的多数地区塑料袋都是随处可见的,如果遇到刮风天气,塑料袋会漂浮在空中,随风起舞,它们会降落在树枝上或者河流中并且一直存在,它们是不会消失的,因为塑料袋从生产到处理,整个过程都会造成大量资源的耗费和对地球环境的污染。经研究,每个塑料袋在地下自然分解要用到200年以上,而且会污染周围的土地和水质,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也会被动物当作食物吃掉,导致动物死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尽量乘公交车出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也是越来越多,但是,汽车排放的废气会在空中形成一种微白的薄雾,有时候会带有黄褐色,这种雾会刺激人们的眼睛,会对人的眼睛造成疼痛或流泪,这种雾气积少成多后,会使人们的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也会造成车祸或者飞机坠毁事件。所以,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成为了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结束语:

城市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依据,是城市发展建设,社会进步,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合理的利用和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得到保障,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奎.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期对策初探[L],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范文2

1 引言

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且十分复杂的。它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既有短期影响,也有长期影响;既有局部影响,也有全局影响;既有可逆影响,也有不可逆影响,还有累积影响。客观、全面地认识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趋利避害,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或消除不利影响是水利水电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态度和应尽的社会责任。

2 小水电站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

小水电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及运行期两个阶段。

2.1 水电站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电站施工期内,其拦河坝、引水渠道(包括引水明渠和引水隧洞)、压力前池、压力钢管、发电厂房及变电站、尾水渠等主体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各主体工程施工场地布置、弃渣场设置等破坏地表植被,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其影响范围较广而且较为分散。

(2)施工扰动原地貌,施工场地及主体建筑周边地表松散,加剧区域水土流失,对区域河流、土壤等造成不良影响;弃渣场甚至容易引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3)施工人员进驻,施工设备布置,扰动区域野生生物的生境,同时各种施工及爆破等噪声惊吓,将对区域野生动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其逃离原来的生境。

(4)主辅工程占用土地,改变区域原有土地的用地性质,使得各种土地资源减少。

2.2 水电站运行期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小水电站建成后,拦坝引水或蓄水抬高水位等,改变了河流原有的自然流态,将对水生生物及岸边陆生生物等造成一定影响。主要生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坝后,水体流速变缓,不利于水体自净,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上游来水中大量泥沙将在库区沉积,使得水质变差;同时可能导致水库水温分层,水库底层温度低,有一种经验判别法,水库的平均水深大于10m 时,下层水温不受上层水温影响而保持一定温度,温差可达4~8℃[1]。若坝下放水不采取措施,可能会导致低温水对下游河流生态环境或灌溉区域造成不利影响。

(2)由于坝体阻隔,水文情势变化本文由收集整理,库区水生生态环境将受到一定影响。坝下的上溯鱼类将不再能进入水库河段,除大坝截流前滞留在库区的少量个体外,库区上溯的群体数量将逐渐减少;随着库区的形成,水流速度变缓,水深增加,一些适于水面宽阔,水流深缓及广布性的鱼类如鲤、鲫、鳊亚科的鳊、鲇形目的鲇;鱼旨科的鳜鱼;鱼危科中的绝大部分及鳢科的种类比例将有所增加,并能形成较稳定的种群,成为库区的主要经济鱼类。

(3)库区水位升高,将淹没原河流两岸的部分土地,淹没区内由陆生生态环境向水生生态环境转变,原有陆生植被被淹没,生物量将有所减少;库区原有耕地被淹没后,将影响农业生产。

(4)发电后,坝下将形成不同程度的减水河段,最为明显的是引水电站,拦河坝至发电尾水入河口之间,由于引水发电,该河段流量减小,其河道原有水生生物将受到一定影响;同时,该河段沿岸的生产生活取水将受到一定影响。

3 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1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水电站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破坏植被,扰动地貌引起水土流失。可采取以下生态保护措施:

(1)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尽量减少土地占用面积,不可避免占地的,应尽量考虑占用荒地、坡地等,电站工程所占用的各种土地,必须取得国土、林业等相关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建设。

(2)施工过程中,应搞好各施工场地及道路的排水截流沟渠,避免大量雨水汇集冲刷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周边应做好挡拦工作,坡度较大的地方应修建挡土墙,及时搞好护坡工作。

(3)施工期间,开挖的土石方应尽量回用于施工,减少弃渣量。对确实不能充分利用的土石方应合理设置弃渣场,全部运往弃渣场堆放。弃渣前,修建拦渣坝,先挡后弃;弃渣过程中应分层堆放,层层压实;弃渣完毕后,应平整渣场表层,对其覆土恢复植被或进行复垦。

(4)施工时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并搞好施工设备的减振降噪措施,采取合理的爆破方式,尽量降低施工噪声对区域野生动物产生的影响。

(5)施工结束后,应按照“减免———减缓———补偿”的原则,对各施工场地及主体建筑周边裸露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对确实不可避免的破坏,应按照“破坏多少,恢复多少”,“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在电站附近进行恢复,植被的种类应选择乡土草树种。

3.2 运行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电站运行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库区、减水河段的生态影响。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消除或减缓电站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电站应合理规划,选址应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等,坝抽线、正常蓄水位、装机容量、运行方式等应进行多方案比选,优化开发方案,尤其是坝抽线及正常蓄水位的选择,应将减少淹没耕地数量作为重要指标加以考虑,尽量减少淹没土地数量。确实不可避免要淹没的,应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开垦与所淹没或占用耕地数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应按照规定缴纳开垦费。

(2)对于生产移民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同时,对于就近补偿耕地的生产安置移民,要积极引导他们,科学耕作,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对于无法补偿耕地的移民,应鼓励他们从事其他行业,如外出打工、搞个体商业等,不得在库区进行陡坡开荒耕作,以减少库区水土流失,确保库区水质不受影响。

(3)电站蓄水前应清除库区内的有机物及其它废弃物,蓄水后,应协调相关部门,搞好库区各种废水的处理,确保其达标排放,避免影响库区水质;加强库区农业耕作管理,禁止陡坡耕作,搞好库区及上游沿岸的绿化,尽量减少库区水土流失。

(4)拦河坝合理的设置水生生物洄游通道,保护区域水生生物,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库区水生生物进行补偿保护;或采取经相关部门批准的其他补救措施,如建立鱼类保护区、投放相应鱼苗等。

(5)电站运行期间必须调节发电引水量,确保一定的下泄流量,保证减水河段正常生态用水。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为满足特定服务目标的变量,它是能够在特定水平下满足河流系统诸项功能所需水量的总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电水利建设项河道生态用水、低温用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环办函(2006)11 号”文件印发的《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对引水式电站坝址下泄流量做出明确规定:“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当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m3/s 时取5%用)”。因此,水电工程建成后,必须按照规定,下泄一定的流量,保证下游减水河段的正常生态用水。

(6)坝下放水用于维持河流生态用水、灌溉或其他用水时,应采用从不同深度分层放水最终混合调节到适当温度后进入下游河道或进入灌区,避免低温水对下游河道生态环境或灌区等产生不利影响。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范文3

在传统经济学中,只有厂商和消费者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政府则是超乎众人之上,以追求公众利益为目标,赢得公众对他的信任和支持。但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和厂商、消费者一样,也是理性和私利的“经济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动机、愿望和偏好,同样关心自己在政治活动中的成本和收益,也追求交易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例如,我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一向由政府部门进行组织建设,在决策过程中,由于缺乏市场调节、公众参与,出现类似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如空气污染、水缺乏与水污染、工业危险废物和固体垃圾的增多、“城市热岛效应”、交通拥挤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了广大市民的身心健康,也削弱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甚至为国家安全埋下隐患。要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政府部门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经济学中政府的形象已经大大改变,在市场经济要求利益最大化观念的驱使下,政府官员也转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人”,在保护和治理城市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公众和环保组织等要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在整个环境保护过程中成本最低、利益最大。但是,不同的社会团体有不同的利益偏好。例如,政府偏好社会发展的总体绩效、企业偏好利润、公众偏好个人利益(健康)、环保组织等则偏好社会的环境效益。下面从政府与企业、公众和其他组织(环保组织等)之间的不同利益追求分析如何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

一、政府与企业

工业污染严重危及社会公众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安全,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工业企业作为污染物排放“大户”,自然是城市生态治理的主要对象,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尚不发达,加上企业的主要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工业污染的内在原因;另外,政府追求短期经济增长,追求政绩,往往也忽视企业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是视而不见、偏袒爱护,这是工业污染的外在压力;再加上政府官员任期的功利主义行为、追求局部短期效益、利益受损者的漠视和弱势地位、没有强烈的维权意识,这些都是当前工业污染难以治理的原因。

政府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的“经济人”,在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设环保设施的时候,考虑的是成本和收益。同样,企业作为环境保护的参与方之一,在生产过程中要遵守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环保政策,在使用环保设施的过程中要交纳相关的使用费,企业在整个过程中考虑的同样是利益最大化。

目前,限制工业污染的主要经济措施手段有扩大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扩大税收政策主要是针对污染企业,扩大消费税范围,使污染企业为污染行为“付费”,推行多污染多交税的政策。补贴政策是针对关系到国计民生或政府财政收入的企业,关闭或停产是不可能的,政府针对污染进行专项补贴,建设预防污染的工程技术设施。

二、政府与市民

市民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既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也是环境保护的直接受益者;政府作为人民的公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主要主导者和执行者,政府部门往往为了追求政绩,忽略甚至侵害市民的权利。

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涉及一系列公共物品的建设,比如垃圾处理和城市绿化的建设、维护和经营等。目前,存在政府重复投资建设公共物品或者投资不当的问题,某些公共物品投资数额较大,主要由政府部门牵头,经营过程中出现厂长垄断,缺乏竞争对手,出现亏损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引进竞争机制,采取由公众选择、民主选举、政府提供(政府引导)的方法。

环境保护公共物品的投入使用,市民直接受益,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别是某些完全免费向市民提供的公共物品,公众都有免费使用权,在使用的过程中公众缺乏保护意识,往往在投入使用不久就出现损坏现象。比如,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在通车后的第二天就出现乱贴、乱画现象,影响大桥的美观,同时也说明重庆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低。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政府要有效提供物质性公共物品,同时也要切实保证服务性公共物品(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市民的行动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所以市民要树立城市主人翁的意识,主动积极保护居住环境,自觉宣传推广环保知识。

三、政府与环保组织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范文4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andan city type diversit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is located in Shanxi four province area at the confluence of the Haihe River basin upstream, is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must pass through, the ecological location advantages. Howeve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population growth and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ad to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deteriorating, not only reduces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but also a threat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staine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must develop a long-term,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the ci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ity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evaluation;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984

1、环境质量现状

(一)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邯郸市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为降尘、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其中降尘和总悬浮颗粒物的污染尤为严重,其污染负荷占到了总污染负荷的75%。1996—2000年邯郸市大气环境质量总体污染较为稳定,属中等污染。2000年末,大气环境质量较1995年有较明显的改善。

(二)水环境质量现状

邯郸市生活饮用水源地——羊角铺地下水源地和岳城水库水质清洁,适宜饮用;地表水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氮类化合物污染和有机污染为主要特征;地下水体水质较为稳定,主要为无机型污染,整体上属轻度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物为总硬度、硝酸盐氮和氟化物。

(三)城市声环境状况

邯郸市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污染类型属轻度污染。

(四)自然生态状况

邯郸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市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2000年末,森林覆盖率为19.2%,水土流失面积为2732平方公里,全市每年水土流失量达到了4600万吨;农药、化肥和农膜的使用量大,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体污染现象普遍,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占用耕地现象严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规划建设滞后,自然资源未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管能力薄弱。

2、邯郸市生态功能区划

1、区划原则与依据

依据生态功能分异及景观生态结构一致性原则、主体生态功能突出,局部灵活多样的原则,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等,根据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条件,不同地区的生态适宜性,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和有关远景发展规划,制定邯郸市生态功能区划。

采用主导因素法,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叠加水资源图、工业布局图、城镇及农村人口分布图、交通旅游图、行政区划图等基本图件,结合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行政界线和大的景观类型斑块界线与远景规划,在计算机上提取各区划单元界线,以生态系统基本单元外部界线为准,确定各功能区间的界线。在ARC/INFO中建立拓扑关系,形成区划单元多边形,统计各区划单元中所有生态功能单元的特征,根据区划特征确定每一个区划单元的适宜类型与生态功能。

2、区划方案

根据以上原则和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结合全市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的功能特点、景观组合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及不同地区发展状况,把邯郸市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功能区域(见图1)和11个二级生态功能区域(见图2),4个一级功能区域分别为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生态良好区和城市生态功能区。见附表1-1~1-10。

图1

图2

附表1-1~1-10

3、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

1、岳城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总面积136.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岳城水库、漳河(观台断面以下河段)、清漳河(涉县城以上2公里至刘家庄断面河段)及周围陆域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总面积107.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漳河及支流和相关的陆域保护区。

2、东武仕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总面积为5.6平方公里,包括滏阳河(张庄桥断面至河水厂取水口下游300米河段)及相应的陆域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总面积82平方公里,包括东武仕水库、滏阳河(水库出口至张庄桥断面河段)及相应的陆域保护区。

3、京娘湖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总面积20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

4、羊角铺地下水源地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总面积0.67平方公里,包括水源地所在的羊角铺村行政区。二级保护区总面积37平方公里,包括水源井周围4公里范围。

4、制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原则

一级保护区的保护原则为确保直接取水口卫生安全;二级保护区保护原则为在充分考虑水体自净能力的条件下,确保取用水源的卫生安全。对保护区采取以下保护措施: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停止一切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改变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对已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要结合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认真组织生态重建与恢复,基本遏制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5、制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

1、制定和颁布《邯郸市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和《邯郸市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

2、制定实施计划,落实责任单位,建立监督管理机构和工作程序,尽快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和保护区管理工作。

3、尽快制定城镇和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详细规划。

6、水土流失重点控制区

(一)水土流失重点控制区范围

全市主要水土流失区域面积为2732平方公里,包括磁县、峰峰矿区、涉县、邯郸县和武安市的38个乡镇、266个自然村的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区。

(二)水土流失控制与保护措施

1、在《邯郸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区域水土流失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规划。

2、结合邯郸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坚决关停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采石场和采矿点。

3、对允许运行的企业加强环境管理,要求资源开发的单位或个人根据《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制定水土保持方案,承担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

4、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按照地质灾害危险区—河流和输水渠道附近—居民点附近地区—交通干线两侧的顺序开展工作,首先对尾矿和矿渣场采取固定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和环境污染加剧,逐步开展生态恢复工作。

5、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支持布设鱼鳞坑、水平沟、 修建梯田、建设谷坊坝、拦沙坝等拦沙工程,科学合理兴建塘坝、水池水窑等小型水利工程项目。

6、划定封育区,区内严禁陡坡开荒、毁林开荒及幼林地放牧;加强造林绿化、封山育林育草,坡度大于25°的耕地坚决退耕还林、还草。

7、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提出与进展的改善

目前,邯郸市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再创新高,达到320天,比上年增加9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21,较上年下降4.33%;滏阳河、洺河等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岳城水库和羊角铺水源地稳定达到饮用水质标准。污染减排工作深入开展。2009年共安排限期治理工程和减排项目96项,完成投资16.2亿元。全市电力企业大型机组全部完成脱硫任务,全市安装脱硫设施的烧结机总数达到16个。全市集中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19座,15个县(市、区)垃圾处理场全部完成主体工程,提前一年实现了县县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目标。2009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2.5%和7%。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强势推进。深入开展“拔除烟囱、净化蓝天”活动,对废弃烟囱实行。全年计划拆除208根烟囱,实际拆除219根,完成任务的105%,既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又美化了城乡环境。从2009年7月起,在滏阳河、洺河、漳河、老漳河、留垒河等5条河流21个跨界断面全面推行水质目标考核,对超过断面水质标准的县(市、区)实行生态补偿金扣缴政策,目前已收缴生态补偿金20万元,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奠定了基础。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范文5

关键词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现状分析;策略阐述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102-02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脚步越走越快,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河道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成为了我们不得不给予充分重视的情况,而城市河道与城市环境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给城市的整体美观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环境的破坏更是引起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环境的破坏而逐渐下降,城市居民由于环境的因素而患病的几率正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对于城市河道生态的治理以及城市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不仅仅是有关部门工作成绩的问题,同时也是决定着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质量的社会性问题,作为这方面的工作者,我们应该首先给予这项工作以充分的重视,同时在工作中积极总结既往的工作经验,对城市河道生态环境以及城市环境的现状做出客观的分析,并作出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和保护措施,为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1 当前我国城市河道生态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现状主要为水体污染严重和河道淤积、生态环境失衡,由于我国多数地区处于丘陵地带,这些地区的河流往往比较浅,河道相对于平原地区具有顺直和流量小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地区的河道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容易遭到破坏。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在发展之余城市河道的保护工作又很不到位,这就导致这些丘陵地带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活和生产的污水排入到城市河道之中,而污水的处理又处于监管疏松的状态,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讲解能力远远低于污水排入的速度,这就导致城市河道的生态系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另外由于这些丘陵地带的河道往往比较浅,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人工简称的水利设施以及人工开辟的河道等等都对天然河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导致天然河道出现淤积的现象,而淤积现象的产生必然会破坏天然河道内原有的生态平衡,而治理措施的不到位就会导致城市河道的生态系统处于不断恶化的循环之中。

2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

2.1提高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效率

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污水排入是导致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方式,而对于排入河道污水的监测疏松是导致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最主要现象,因此为了有效的治理和保护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污水处理效率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途径。在污水排入城市河道之前要对污水中的富营养话成分进行讲解,减少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由此而产生的富营养化现象。在进行降解的时候要对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建立氧化池或者是化粪池,并对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严格的水质监测,当污水水质达到标准之后再进行排放,这样河道的生态系统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其自我修复的能力也会逐渐的恢复,河道水体就会逐渐恢复其自我净化的能力。

2.2污水分流,降低河道生态压力

对于污染已经较为严重的河道,应该在对水质进行严格的处理和监测之外再进行污水的导流处理,而在导流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分析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避免由于污染河道的导流施工而对周边的农田和河道造成污染。合理的规划导流方案,对河道的水容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在导流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的其他的河道进行严格的水质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个导流施工段的长度,选择水质情况相类似或者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进行导入,不得随意将污染河道导入到周边水质情况良好的河道或者是农田和水塘。

2.3加强河道底泥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在对河道进行疏通的过程中必然要对河道的底泥进行疏通挖掘,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底泥,而这些底泥尤其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其重金属含量会比较高,这些污染严重的底泥将会对周边的农田和浅层的地下水造成二次的污染,因此对于疏通河道而挖掘出的河道底泥要经过严格的处理之后再行堆放,在堆放位置确定之时也要对堆放地点的环境要求进行充分的考虑,避免由此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另外也要对废弃底泥堆放地点的周边环境做好截水和排水的工作,并在堆放点的周边采用植被覆盖的保护措施,对废弃底泥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的降解。

3 河道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3.1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固体废弃物是河道生态环境破坏的的主要危害之一,因此在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之时要加强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力度,要对排入到城市河道的固体废弃物进行集中的收集和处理,减少由于固体废弃物而造成的河道水土的流食以及植被的破坏。

3.2生态化设计河道断面以及护坡

在河道的断面设计的时候,要尽量的降低其对于河道整体环境的影响,采用生态化的设计方案,注意与河道原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而在长期化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将全部的河道断面进行统一的生态化标准处理,减少河道中拦河筑坝的施工,降低河道的水位,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3.3合理设置植被缓冲带

在河道两侧要合理的设置植被缓冲带,利用植被的作用来有效的降解排入河道的污水富营养化成分,并且利用植被缓冲带来有效的拦截进入河道的污染物。而这种植被缓冲带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城市河道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可以用于农村灌溉沟渠的保护,放缓地表径流的流量和流速,提高土壤的渗透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径流中污染物含量,对其中能够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机物进行有效的降解,提高水体整体质量。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范文6

 

1.引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城市环境面临着日益恶化的问题。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生态园林,顾名思义,就是以生态学的基本理念为基础,建设的多结构、多层次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该系统中,能够实现不同种类生物的共存。因此,在城市环境保护中,应该对生态园林建设的力度进行加强,并辅之以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必须坚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原则,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进行重点的思考与解决。

 

2.2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期间,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保障人们根本利益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人们参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切实地提高,从而更好的结合人们的需求,构建一个空气清新、适合居住的城市生活环境。

 

2.3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气候与地理条件也不尽相同。各地不同的地形与气候就决定了植物品种的分布,所以,一定要坚持适地适栽,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与该地地形、自然环境、气候等条件相符合的植物,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要对乡土植物的应用力度进行加强,实现生物的多样性。

 

3.城市环境保护中生态园林的应用机制体现

 

3.1环境机制

 

第一,对以生态园林城市为基础的城市生态绿地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与编制,实现城乡结合的生态网络系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就是在城市绿地规划的过程中融入生态规划的思想。该方式不仅对于城市环境问题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实现城市开敞空间管制的最佳理论与方法。其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公园、景观绿地、农田防护林、郊区森林以及多种形式的绿地等,对于城市绿地系统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进而为城乡一体化多类型、多效益、多功能绿地的构筑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以“节约型园林绿化”为标准,对建设指标的内涵进行不断的丰富。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所谓“节约型园林”,其对于资源的消耗是非常有限的,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以及运营等环节中,要坚持资源的优化配置、循环经济等原则,对各种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约,并在各环节中,对资源的利用率进行提高,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不必要消耗,用最少的资金与资源实现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2)对生态环境有改善作用的“节约型园林”,就是在城市园林绿地的基础上,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进行完善,提升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3)人与自然和谐的“节约型园林”,顾名思义,就是在园林绿地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人们在“自然”方面的理解与认识进行不断地加深,调动人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2技术机制

 

第一,城市基础设施中生态技术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态技术的应用是对生态城市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例如,物质循环与再利用、节能减排技术以及科技管理。具体来说,物质循环与再利用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城市垃圾的处理、建筑废弃物的处理、雨洪利用、绿色废物处理系统四个方面。在循环经济以及生态型城市建设中,建议应该采用生活排污源分离资源化利用系统技术作为其重要的技术支撑。而节能减排技术主要是包括水源热泵技术、新能源的利用、清洁能源型交通方式、生态节能建筑等几个方面。

 

第二,“生态规划”中城市安全的应用。安全至上,是每个行业最为基本的要求。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以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对应急避险、地面沉降与地震灾害等预警系统进行建立,并对城市危机管理与灾害应对机制进行不断地完善,加强城市危机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第三,对城市街道绿化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使得城市中机动车的数量也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然而,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就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成为当前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应该以生态学的理论为基础,指导建设城市道路绿地,从而减轻机动车尾气对城市生态环境以及人体造成的损害。

 

3.3辅助机制

 

第一,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建立与完善。在对生态园林城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需要有详细的分工实施体系,并以明确的法律地位、完善的法律条例为基础来进行,从而使得生态园林城市的施工建设能够有章可循,并且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除此之外,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还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建设期间存在与实际不相符合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第二,不断推进生态与城市的一体化建设。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融入生态建设的目标,通过对城市建设统筹安排与科学的规划,实现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污染的过程中,为了使各项目标成为现实,就要对公共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利用进行大力发展。举例来说,库里蒂巴是巴西一座著名的生态城市,其在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在已有的交通走廊中,结合了高密度混合土地的利用,再加上公共汽车快速交通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中将近2/3的市民每天都会使用公共汽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

 

第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大力宣传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使广大群众更加了解生态园林城市的理念,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与参与性。通过宣传与教育,对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提高,在规划方案的确定、实际的建设过程、后续的监督监控等各个环节中,都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使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到其中。例如,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就创立了“社会驱动”程序,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维护等各个环节中,均有社区居民的参与。此外,为了对人们的绿化意识进行提高,还可以开展居民阳台、庭院或者是室内的绿化活动。

 

4.结语

 

总之,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将美学与生态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建设。在对园林进行设计的期间,要注意多个专业领域的有机结合,促进园林的发展。以生态园林为主要手段进行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城市中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