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我院2005级学生总数760人,其中男48人,女712人;均为高中毕业生。2007级学生总数972人,其中男72人,女900人;均为高中毕业生。

1.2研究方法

我院2005级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传统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制定的,基础知识中专业基础知识占的比重过大,而有关劳动卫生、职业病和社会医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其他与护理密切相关的知识较少;护理专业知识中有关临床护理的知识仍按临床分科进行划分,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和精神护理方面的知识不足。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具有“强化人文、突出护理、着重能力、体现整体”的现代护理理念,符合职业教育特点。课程设置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关注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职业资格考试、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国际交流的能力,为护理行业提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变化的实用性人才。

1.3评价指标

从用人单位的评价、就业层次、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英语水平、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2结果

2005级学生就业单位评价为较好;就业层次:二级医院占45%,三级及以上医院,占43%;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89%;英语3级通过率63%;学生满意度为71%。2007级学生就业单位评价为好;就业层次:二级医院占32%,三级及以上医院占63%;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95%;英语3级通过率78%;学生满意度为91%。

3讨论

通过对2005级与2007级护理专业毕业生收集资料整理,对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进行专业调研,确定改革方向

3.1.1岗位人才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文献检索等对聊城市、山东省、全国以及国际的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2,3],结果表明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形势较好,特别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先进护理理念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更是紧缺。

3.1.2护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医护教育课程体系较为相近,培养的临床护士从而常常忽略了护理岗位应关注的主要内容。临床上护士大都偏重执行医嘱,而忽视了运用护理专业知识主动为病人提供帮助、解除痛苦的意识,造成护理工作定位不准。而且护理教育模式陈旧。高等护理教育与护理临床工作过程之间存在着许多脱节的情况。国际先进的护理人才培养经验表明,护理人才的培养,不但包括护理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职业兴趣、态度、技能等的养成,而后者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环境的支撑,即护士职业态度熏陶、护理操作技术训练、护理人文情怀养成,除了人的主观因素外,还需要客观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为护生的专业学习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机构和建立动态的、连续的护理临床教学机制。

3.2根据岗位确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确定专业核心课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变为学习任务,模拟临床情景进行教学,构建基于护理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探索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已构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3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打破了传统“三段式”课程体系和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框架,采取课程精简、融合、重组等多种形式,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了新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渐进型”课程体系。贯彻行动导向原则,使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体验中形成职业追求的内驱力,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即母婴、儿童、成人、老年等时期)建立了符合认知规律的“渐进型”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四大模块。如我们开发的“某疾病病人的护理”项目教学,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护理过程的学习机会。教师是主持人、是导演、是教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病案项目及仿真护理环境。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以护士的角色、按照“学习目标工作任务学习资源相关知识与技能工作计划实施评价反馈任务拓展”的护理工作流程组织实施。在校内护理实训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使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3.4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提高培养质量,学校医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1年级学生利用学校的仿真实训室感受临床护理情景;2年级学生到医院学习专业课,由医院的专家教授来上课和管理;3年级学生在临床医院顶岗实习1年,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学校专业教师进入医院,参与教学、管理和临床实践,以临床带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学校聘请护理专家共同制订实践教学内容和计划,充分利用医院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授课质量。正确定位专业教师和医院护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明确职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性。

3.5专业方向选择,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2

关键词:素质要求;“T”型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可行性

高职护理教育是为医疗卫生保健第一线培养实用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专门教育,因此,护理教育必须研究卫生发展趋势,明确市场、根据社会和实际需要,合理规划课程模式,引向纵深发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

1. 现代护士素质要求

1.1 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必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要有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力,善于应变,灵活敏捷。要有强烈的进取心,不断求取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1.2 护士的形象要求:护士要有端庄、稳重的仪容,训练有素的举止。现代护理专家说:“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护士的完美形象不仅体现在护理操作中,而应贯穿于整个护理角色中。

1.3 改善服务态度,创造温馨的沟通环境:护士的微笑是美的象征,是爱心的体现。在微笑中为患者创造出一种愉悦的、安全的、可信赖的氛围。掌握沟通技巧,了解患者内心深处的需求,给予对症施治。

1.4 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护士应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能,有较高的独立操作能力。护士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1.5 学会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服务对象、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要做到数据准确,资料真实客观,及时完整地记录患者的病情,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 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当前一方面护理人才紧缺,另一方面现有护理人才知识面不适应现代护理,同时,当前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2.1 我国护理人才紧缺,有待加速培育:有数据统计,我国护士严重紧缺,目前每千人口护士人数仅为一名,在全世界的排名为倒数第三,远远达不到每千人口两名护士的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2.2传统的护理教育不适应现代需要,护理教育有待更新:过去人们总认为:护士不过是打针、发药、给医生当下手,这种看法既不科学又不全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珍惜生命、珍惜健康的现代人需要能呵护身心,象亲人般的关心、信赖,集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的现代护士。因而,新的护理教育模式必须产生。

3. 护理专业“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概念:“T”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继续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护理专业“T”型人才培养模式,还结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和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关于“职业院校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并联系多年来的办学实践,构建成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课程体系优化最重要:要形成比例合理的“T”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体系,就要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有护理一线的高水平和护士长乃至护理专家参与。因为T型模式要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他们能及时吸收护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

4. “T”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4.1 现代护士必将是“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物:“T”型人才培养模式恰恰就体现了这些内涵。“T”型中的横向拓展就是培养护理学生综合素质的知识水平;“T”型中的纵向深入就是培养其专业技能水准。所以,当代护士必将在“T”型模式下产生。

4.2 技能型紧缺人才离不开“T”型人才培养模式:“T”型模式可以尽快培养出技能型紧缺人才,同时,要培养出技能型紧缺人才就必须运用“T”型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

就护理人才而言,既要与患者、患者亲友沟通,又要与医生配合,综合素质很重要,同时又要进行专业护理,业务能力显得更重要,二者都不可忽视,惟有运用“T”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造就合格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泓.护理面对WTO的思考[J].护理研究,2002,16(12):713.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3

1近三年毕业生数及抽样调查情况

我系2007年毕业生636人,2008年毕业生639人,2009年毕业生617人,共计1892人。本次抽样调查47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5%。

2调查范围、方式

本次调查范围是在黔东南州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的近三年护理专业毕业生。调查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的方式进行。

3调查的医院

就业单位涉及黔东南州内医疗卫生的三级、二级医院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私立医院,基本与目前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相符,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4调查数据统计

4.1对调查表单项选择内容的统计

经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我系毕业生在职业道德的表现、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胜任工作能力、专业优势、医疗市场的预期需求、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同事病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等多方面均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但学生在开拓创新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今后在人才培养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4.2对调查表多项选择内容主要方面的统计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系毕业生在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心理素质、组织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知识与技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面相对较窄、开拓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阅读简历比较关注毕业学校和专业,面试时最为重视的是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在招聘员工时最关注专业知识和毕业院校。

5调查分析

5.1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我系毕业生在职业道德的表现、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胜任工作能力、专业优势、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同事病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等多方面均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综合满意率达91%。

5.2我系毕业生在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心理素质、组织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知识与技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面相对较窄、开拓创新能力欠缺,在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加强相关课程的开设,提高人才培养规格。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 创新型学校;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R19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a)-0128-03

Innov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 for nurs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ve school

DENG Yi-zhi

Changsha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 410100,China

[Abstract] Innovative school should have strong innovative ability in teaching,reasonable structure of innovative talents,advanced talents training mode,a good campus management environment and create innovative school,the key is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therefore, carrying out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the creation of innovative school background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in our school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①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idea,setting up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comprehensive"education,innovation education,implementation practice ability;②the innovatio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concept,reflecting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concept of professional market,the ability of intelligent and talents specialization;③the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increasing course conformity dynamics,embodying implemen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strengthening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courses,projecting the features of individuation,speci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④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develop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of happy teaching,PBL teaching and project driven teaching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⑤improve innovation of practice ability,perfecting practice system,optimizing 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strengthening the nursing skills competition;⑥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practicing the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diversified forms of examination,assessment content being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nurse licensing examination.

[Key words] Innovative school;Nurs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alents training mode;Innovation

十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决定因素就是人才问题,而高级护理人才目前被国家列为四大紧缺型人才之一[1]。本院为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摇篮,积极构建“创新教学、创新学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创建创新型学校。创新型学校应有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结构合理;有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和管理中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良好的校园管理环境,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而创建创新型学校,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因此,在创建创新型学校背景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期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为创新型国家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近年来,许多院校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创新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专业化方向不明显,目前的培养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护理行业对多样化人才的现实需求,影响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2];护理教育国际化理念缺乏;职业教育培养特色不够突出;人文素质教育不够重视;重理论、轻实践依然明显等,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 号)、《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湖南省、长沙市十二五发展规划》、《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创新为本位、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培养方向多样化、育人过程人性化、教学内容岗位化、护理教育国际化为专业特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为区域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为目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 创新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开展创新:

2.1教育观念的创新

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先导作用,应从以下5方面转变教育观念。

2.1.1 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强调教育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发展,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性。

2.1.2 树立“全面”教育观念 教会学生岗位所需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认知、做人、做事,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职业教育的素质性。

2.1.3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个性品质的培养和责任意识,强调个性发展,促进其特长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创造可以按照自我特点和意愿设计发展方向的愉悦学习环境,使其自主选择课程和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的创新性。

2.1.4 树立重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 据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和专业化倾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岗位所需求的知识、能力,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2.1.5 树立护理教育国际化的教育观念 护理教育国际化是护理教育三大发展趋势之一。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护理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与国际接轨,适应护理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形成护理人才培养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特色,体现职业教育的国际性。

2.2 创新人才培养观,确立培养目标

2.2.1 人才培养观 人才培养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人为本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个人和职业的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观,根据护理专业发展专业化趋势,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特色化人才;体现能力本位观,将整体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形成整合能力,体现能力的智能化,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更重视对专业的发展和创新。

2.2.2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护理理论和技能、涉外护理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毕业后能在城乡医院、社区、预防保健机构、养老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紧缺人才,也为发达国家输送护理紧缺人才[3]。

2.3 课程体系的创新

2.3.1 加大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 教学内容要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以应用为主。整合的原则是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基础课注重“基础性”与“应用性”,专业课要突出“针对性”。增加新型研讨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现代化程度。精炼教学内容,删减重复的内容。重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平时教学的融合,教学计划要增加“柔性”,减少“刚性”,丰富课程资源,提高专业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2.3.2 体现实践与理论并重 理论与实践比例达1∶1以上,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其次,课程设置体现能力整合观。课程设置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逐步与国际护理教育课程体系接轨。

2.3.3 突出个性化学习 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模块,选修课模块的设置体现全局性、适应性、精练性、可行性。给予学生自主确立目标发展方向、自主学习、独立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学生可根据个人特长、能力、兴趣、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时间,让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培养和发展。

2.3.4 增加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类课程 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是21世纪护理学发展的需要。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培养科学与人文精神交融,善于与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护理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各院校增设的人文课程主要有护理礼仪、护理教育、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美学、护理与法学、护理管理学、人际沟通等。通过将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做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统一。

2.3.5 突出国际化培养特色 将国际公认的外国护士结业委员会资格认证标准引进并融入课程设置中,作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为学生创造直接参与国际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护理教育及培养环境,以迅速实现本校的护理教育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4],提升本校护理教育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

2.3.6 专业化方向的设置 除开设内外、妇、儿、急救等专业课程以外,还可开展护理专业方向培训,如ICU护理、康复护理、母婴护理、新生儿护理、老年护理、透析护理、社区护理、肿瘤护理、手术室护理、美容技术、涉外护理等。

2.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科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快乐教学、PBL教学、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从而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强调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辅导教学的重要性。

2.5 提高实践能力的创新

2.5.1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包括综合实习、社会实践、课内试验、课间见习、教学实习、实习前强化训练、毕业实习等,院内开设护理技能操作流程,设置护理实践教学中心,设置专门的护理技能训练室,模拟病房、模拟ICU病房、模拟手术室、形体训练室等。

2.5.2 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开放实验室 创造一个宽松的实验教学环境,让学生能进行自己喜爱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研学的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和相关社团活动等,为学生创造自主研学的机会并能够获得达到毕业要求的相应学分。

2.5.3 健全实践教学制度 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手册》《护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方式》《学生实习管理方法》《实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严格的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活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5]。

2.6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创新

2.6.1 实行教、考分离 考试命题突破从学科到学科的观念,改革考试题目是教学大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和简单重现。考试命题向记忆、理解、应用和综合分析转变,把大纲所规定的核心知识综合起来灵活运用,以测试能力为主,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改革以笔试理论考试为主的方式,实行教、考分离。

2.6.2 考核形式多样化 对学生考核采取“口试与笔试结合、理论考试和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常规考试和学期抽考相结合”的方式及采取“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阶段、多层次对学生进行考核。

2.6.3 考核内容与国家护士执业考试接轨 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是最易引起医院重视的证书[6],为让学生顺利通过,根据国家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应随时更新试题库、充实题库内容,加强考试考核组织的管理,保证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质量。

创新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人才培养的终身教育、全面教育,终身发展、个性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性、职业性、素质性、创新性、国际性。课程设置突出了选修模块、个性化模块,人文社科类模块,首次将护理操作大赛内容单独列入模块中,满足不同的学生需求。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加多样化,并在学校首次开展快乐教学法,在愉悦中促学习,在学习中促发展,更加凸显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实践与理论并重,突出对学生创业能力、自主研学能力的培养[7-8]。

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了预期效果,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得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能力、自主研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个性化得到发展,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建萍,陈丽莲,牛建华,等.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09,6(4):171-173.

[2] 王宁,邢爱红.三年制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3):71-73.

[3] 罗玉清.“三突出一提高”培养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1,(5):167-169.

[4] 张连辉.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护理研究,2012,26(10):929-930.

[5] 皋玉蒂.国际视野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1):9-11.

[6] 饶和平,徐旭红,吴忠勤,等.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30):2743-2744.

[7] 林永富,荣,颜晓星,等.构建护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3):5-7.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4年12月参加我院护理骨干系统培训的62名护士,均为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1人。年龄24~33岁,职称:主管护师12人,护师50人;学历:本科47人,大专15人。两组在年龄、学历、职称、工作能力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31名护士按照院内培训计划实施。干预组31名护士则在实施院内培训计划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培训模式上的探索和改进。1.2.1SWOT分析法(1)内部优势(S):工作主动性强,刻苦好学;中医基础较好,均经过医院100学时中医药知识及技能的系统培训;本科毕业占75%以上,思维活跃,具有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能较好地理解和互动交流;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工作计划性强,示范小组开展总结汇报准备充分,课件的制作效果反响良好。(2)内部劣势(W):对中医护理方案的理解程度不同,临床应用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尚不统一,示范教学未做到专人专项;带教安排分层不清晰,缺乏系统的科研学习方法,观察数据收集不完整;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自身工作压力大,部分带教老师经验不足,互动较少。(3)外部机会(O):①政策层面:十二五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中医护理事业的文件,《中医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11-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2013版)》等,加大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力度,突出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和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进一步强调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作用。②医院发展层面:新住院综合楼的投入使用,开放床位扩增,业务范畴不断拓展;医院重视护理工作,护理部、科室重视对骨干护士职业发展的管理,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外出进修、学习、院内轮转等培训机会;分阶段有序进行护理岗位培训,使得骨干护士在不同阶段满足不同的发展需求;为骨干护士提供实践护理管理的机会,例如院内公开竞聘护士长、责任总护士岗位管理等制度的建立。③患者对中医护理的需求: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6-7]。它具有简、便、验、廉、副作用少等特点,其理论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需求,养生保健优势也迎合了人们不断提高的健康观念。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开展,辨证施膳、情志护理、八段锦、太极拳等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中医疗效愈加显著,患者对中医护理的重视不断增加,需求也越来越明显。④中医护理学科发展迅速:中医护理学科理论体系不断建立;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对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梳理及应用,形成标准的中医护理模式;中医护理教育不断完善,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完整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中医护理学术活动蓬勃发展,2013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加入国际护士会,全面促进中医护理对外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医护理走向世界[8]。(4)外部威胁(T):中医专科发展晚,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提出“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医药学得到长足发展;中医护理学内涵模糊,学科界限不清,各级管理人员对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临床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受限;中医医院护理队伍中目前仍以西医院校毕业生为主,对中医护理知识掌握不到位。(5)排列因素,构建SWOT矩阵,结果见表1。

1.2.2根据SWOT分析结果制定培训对策(1)成立中医护理骨干培训管理小组,每年遴选培训专家库,参培护士可以自行选择带教老师。建立导师制管理考核方法,采取“师带徒”中医传承教学模式,实行专人专教,积极开展中医护理经验筛选、梳理与传承。(2)重点围绕开展中医护理方案和特色技术的疑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研究,组建兴趣学习小组,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开办“杏园护理讲堂”,对中医护理质量管理、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特色技术等知识和技能开展培训,参培人员定期面向全院进行汇报交流。(3)竞聘选拔中医护理专项操作示范教员,修订完善中医护理操作标准,统一录制视频。建立示范员管理考核制度,要求示范员必须在科内担任教学工作,在院内各病区开展中医护理操作示范工作,形成中医护理技术推广模式。(4)制作中医护理骨干培训专用手册,落实每次培训的细节,做到参训签到、记录、强化练习、考核一体化,将培训过程及结果与个人绩效考核相结合。利用学会平台及信息化技术手段,创建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交流群,中医护理专科建设交流群、专科小组交流群等网络交流系统,方便学员学习交流,资源共享。(5)培养护士的临床科研一体化思维,通过对中医护理方案严谨的设计、培训、实施、评价、总结、反馈、再培训实施的每个环节,将方案的临床应用转换成共同参与的方案改进,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规范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实施,建立信息化质量管理系统,完善中医护理效果评价体系[9]。

2结果

两组中医护理骨干护士的培训效果从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掌握情况,护士对中医药知识及护理技能水平得分,护士自我认同感得分,以上3项对比结果见表2~表4。

3讨论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范文6

2009年起,学校每年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行业实践,重点调研用人单位专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由护理专家、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学校骨干教师等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不断修订完善,逐步形成适应新疆区域特点的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我校深化与医院的合作,重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三统一、两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指导思想,“三统一”指教学环境与医院环境统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护理工作任务统一、专业教师与护理专家及技术能手统一;“两贯穿”指将人文素质培养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2“3+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2.1新模式基本内涵

我校2009年以前沿用“2+1”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第1年~第2年学生在校完成相关课程学习,第3年临床实习。该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培养的特点,但实习过度集中于后期,前期也未安排临床见习,学校专职教师与临床护士缺乏有效沟通,致使教学与护理岗位实际存在差距。新《护士条例》实施后,允许应届毕业生当年参加全国护士资格考试,而“2+1”模式第5学期~第6学期学生正在医院实习,无法集中进行考前系统培训,同时学生也不够重视,导致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针对“2+1”模式局限性,根据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要求,我校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遵循“三统一、两贯穿”指导思想,以全国护士资格考试导向,构建并应用“3+2+1”人才培养模式,即第1学期~第3学期学生在校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并将护士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安排寒暑假临床见习;第4学期~第5学期临床实习;第6学期返校培训并参加全国护士资格考试。从学校—医院—学校、理论—实践—理论,不断总结、凝练和提升,使学生获得相应岗位职业能力和素养,并提高双证(毕业证及护士执业资格证)获取率。

2.2根据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2.2.1护理专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调查分析对昌吉地区4家医院12位护理专家和我校5位护理专业课程负责人调查,结合岗位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以下典型就业岗位。2.2.2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就业岗位调研情况,结合学生特点,确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在各级各类医疗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从事护理、预防保健、康复锻炼、健康教育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

2.3重构课程体系

为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对护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原则是医学基础课开设不必追求其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够用”为度[5]。现代护理模式下护士除具备丰富的生物医学科学知识,还应有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6]。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习者应享有选择学习内容及自主学习机会,要确定好必修和选修课比例[7]。因此,重构课程体系设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及实习五大模块,其中选修模块包括拓展①~③共10门课程为校内选修课,每门选修课计1学分,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需修满选修课10学分方准予毕业。

2.4校企共同打造“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

引聘与培养相结合,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学团队。聘请护理专家为兼职专业带头人,全面参与护理专业建设,聘请护理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行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结对子,进行课程开发、参与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学生校内外实训,完成教学任务;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进行1个月~2个月行业实践,学习新业务、新技术,了解专业最新动态;到其他中高职院校学习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和理念,提高专业素养;配合专业带头人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编写具有行业地域特点的特色教材,如课题组编写《护理岗位核心能力实训》,2011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立项为新疆中职教育地方特色教材,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优质课程建设,与行业紧密对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5建立校企双重管理的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以全过程成绩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包括对各个实习点医院进行检查,强调规章制度,解决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医院也全方位参与学生管理,建立学生个人考核档案,每个科室实习完毕均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更重视实习期间的表现,各按50%权重计入实成绩,作为就业录用的主要依据。由于建立学校和医院共同管理学生的保障体系,因此实现了学生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

3“3+2+1”人才培养模式效

3.1加强了校企合作深度

“3+2+1”模式密切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学生通过企业见习及顶岗实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实践,也感受到真实工作环境与企业文化,获得相应岗位职业能力;顶岗实习使学生和企业相互了解,更好地促进就业。由于新模式下学校和企业紧密对接,深度融合,使资源发挥最大和最优化作用,达到人才共同培养目的。

3.2提高学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