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健康宣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护理健康宣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护理健康宣教

康复护理健康宣教范文1

成都363医院肝胆胰外科四川省成都市610041

【摘 要】由于肝切除对患者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宣教对患者又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喜爱健康宣教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护理的重要性,希望我们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对肝切除患者做好积极的健康宣教,已达到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 健康宣教;腹腔镜肝切除术;护理;重要性

1腹腔镜肝切除术

腹腔镜肝切除术就是利用微创的方法,在体内进行肝的切除。虽然腹腔镜切除术是微创的手段,对伤口的损伤不大。但是由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肝叶切除后,肝功能会受到损伤,有可能会导致血氨增高、肝昏迷、精神异常的情况的发生。也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肝功能不全、腹腔感染、消化道出血、胆痿等情况。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还会对身体产生直接的影响,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进而引起身体其他方面的不适。

2健康宣教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护理的重要性

健康宣教就是心理护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却又超前于心理护理的一种方法,因为有效的健康宣教不仅可以告知病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还能告知病人如何对疾病正确的预防。健康宣教实质是贯穿于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整个过程。它作为心理护理手段的优越性就体现在他是防病于初始,断患于未燃。于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肝脏在身体中的特殊位置和重要性,所以对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健康宣传路径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护理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患者心态的好坏对其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需要做肝切除的患者来说,首先在心理上就存在对手术的恐惧,对未来的未知,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健康宣教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护士可以告知患者对这个病有个正确的认识,并告诉患者以后应该怎样对待这个病。他可以很好的建立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该在入院宣教时就应该积极协助患者调整好良好的心态,尽快适应周边的环境,为后期的手术和护理做好基础,同时也应该在患者心里留下良好的影响,以便后期的工作能更好的展开。

健康宣教是医院维护病人健康的重要手段,健康宣教可以预防疾病。术业有专攻,专业化的健康宣教可以告知人们其一无所知的疾病常识,可以扭转人们其一相情愿的错误认知,可以清晰人们其一知半解的事实真理。结合我的日常工作所历,分析一下健康宣教可以在这些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健康宣教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帮助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健康宣教的重要意义在于预防疾病的病发,通过宣教的健康保健知识的有效传播,人们可以借此改变原来本身不自知的错误生活习惯,减少普通疾病的发生和入院次数,这个意义上说,健康宣教是缓解和节约医疗资源的根本方法。对于病人以及医院来说,健康宣教都是一种有益的方式。

3健康宣教对护士的基本要求

首先参加护理的护士应该具备健康宣传的能力。积极对患者展开健康宣传,在健康观和现代护理的指导下对患者健康宣传,护士自身也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专业能力的要求。还要多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多掌握一些和患者交流的技巧,以便为不同患者提供与其相对应的健康宣传。

其次,要加强护理工作中的预防的作用,由于术后护理是直接和患者接触的最多的医护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以及家属的感受,以方便开展自己的工作。再次,要学会察言观色,健康宣传要因人而异,自己观察和了解每一个患者,由于患者的性别、职业、年龄以及家庭的不同,应该对每个患者做到深入的了解,也包括生活习惯和内心的了解,对每个患者使用不同的宣传技巧,要知道什么患者改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和口吻都是尤为重要的。要本着一切为患者着想。

最后,注意严亲切与严肃性的统一。既要有一定的严肃性,同时也要让患者及其家属家属感到亲切。尽可能不用生硬的语言,切忌消极性、伤害性语言。对一些言行不轨的人,应严肃对待,以维护护理工作的严肃性。

4总结

健康宣教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护理过程中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健康宣教对患者所起的作用于护理人员有着重要的关系,护理人员的资质和责任心都直接影响了健康宣教的效果,所以作为护理人员不仅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要提高在交流技巧上面的能力。现在的医院培养的都是现代化的护理人员,只有我们护理人员不断的进步才是最患者最大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雷芳,袁亚梅.临床路径式健康宣教在高龄患者宣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31,:2902-2903.

康复护理健康宣教范文2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护理干预与康复治疗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我院康复医学科和神经内三科按照康复原理,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情况,为早期脑卒中患者制订康复护理计划,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选自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中医康复医学科与神经内三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诊断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

首次发病的急性期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均存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具有一定的肢体功能障碍。用随机抽样法分为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3例,护理干预组:男34例,女29例,平均年龄(49.5±3.6);其中脑梗死32例,脑出血31例。对照组:男33例,女例30例;年龄(53.3±3.2),脑梗死34例,脑出血29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疾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控制血压、降颅压、抗凝溶栓、神经营养及细胞活化剂)。对照组采用一般的临床护理,干预组有专业培训护士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健康宣教指导及音乐治疗。

1.2.1 心理干预 脑卒中发病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难以接受。易产生消极、悲观、烦躁的负面情绪,日常生活过分依赖他人,强化患者角色,对治疗缺乏信心。针对这种心理状态,责任护士要善于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给患者讲解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特点,抓住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3个月内速度最快,早期建立康复计划,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健康宣教 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可采用发放宣教小册子或集体看康复录像带的形式,还可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的宣教。康复护理从人力、物力角度出发均不宜采用一般临床护理中的“替代护理”模式,而应该更侧重于“自我护理”模式。责任护士在给患者康复训练时听一些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激发患者对康复训练的兴趣,使患者在愉悦环境中用心的做好每一次的训练。

1.2.3 规范的康复训练

1.2.3.1 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 急性期症状明显时患者必须卧床休息,肢体应处于正确的、良好的姿势和,防止患肢挛缩、关节脱位和变形。上肢采用敬礼位,下肢稍屈膝、屈髋、踝关节至中立位,足部用功能垫使足与床围成直角为功能位,以防足下垂或内翻。

1.2.3.2 减少患肢肢体受压 在病情许可时,为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为患者2 h翻身一次,翻身时宜采用健侧位与平卧位交替的方法,减少患侧卧位,预防患肢肢体受压。

1.2.3.3 肢体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 急性期当患者病情稳定,即可早期进行肌肉近端至远端的按摩给予患肢感觉刺激,手法采用揉、搓、捏、拿、推,以预防肌肉萎缩。被动运动包括上肢关节的屈、伸、内旋、外展,下肢的内收、屈髋、屈膝、伸髋、伸膝及骨盆旋转等运动。可进行被动运动1~2次/d,每次20~30 min,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Babath握手、床上桥式运动、床上移行和床上左右翻身,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训练患者自主翻身,并指导患者床上坐位、跪位平衡训练,并逐步进行站立平衡,行走训练等。

1.2.3.4 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指导与训练 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加强病残肢技能训练,尤其是肢体移动能力训练尤为重要[2]。指导患者及家属协助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借助支具学会翻身、起床、从床移到轮椅、从轮椅移至厕所。以及训练患者利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穿脱衣服,刷牙、洗脸、使用餐具等,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

1.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见表1

表1

Brunnstrom6级运动功能比较(n=126)

组别例数时间

上肢下肢

ⅠⅡⅢⅣⅤⅥⅠⅡⅢⅣⅤⅥ

干预组63

治疗前20271060023278500

治疗后415211760418191570

对照组63

治疗前212710500222512400

治疗后142617420172317510

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用Brunnstrom 分级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无明显差异性,干预后2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有资料表明认为脑卒中患者90%脑神经恢复出现在发病后3个月内,早期在神经功能恢复高峰期给与强化康复训练,可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塑。提高生活基本自理能力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3],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干预,能使患者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方面达到全面康复,有助于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刘凤娥. 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108.

康复护理健康宣教范文3

【关键词】 康复护理;康复护士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达到躯体的、精神的、社会的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的目的,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进行的除基础护理以外的功能促进护理。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和重返社会[1]。康复护理只有十余年的历史,是为了适应康复治疗的需要,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对康复护理的研究着重在骨科、神经科、心脏、老年病等临床专科患者康复的工作中。

1 基本情况

我院康复医学科从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聘请的护理人员15名,均为女性。年龄35岁1人,平均年龄26.8岁;工龄5年及5年以下9人,6~10年3人,11~20年2人,>20年1人,平均工龄6年;学历:本科2人,大专5人,中专8人;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护士8人。所有人员均无接受正规的康复护理课程教育,无专业的康复护理知识,其中仅3名护理人员曾外出进修学习。

2 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

2.1 康复护士基础医疗水平偏低 15名护理人员中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居多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

2.2 缺乏系统的专业的康复护理知识及技能 15名护理人员均未接受系统的康复知识培训,对康复医学认识不深,存在着康复护理知识少,技能缺等问题,完全胜任和承担康复护理工作十分困难。

2.3 临床其他科室的护士对康复护理理解认识不深 康复护士面对外界的不解及自身信心不足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

3 康复护理与一般护理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康复医疗是一个新的医学领域,康复对象是各种功能残障者,因此,对从事康复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基础医学水平,还要学会康复护理的技术与技巧。

3.1 共同点

3.1.1 基础护理 康复护理首先应完成生活护理和有关基础医疗措施,即完成基础护理的内容。

3.1.2 执行医嘱 准确执行康复医嘱,这是完成康复医疗计划的保证。

3.1.3 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和残疾的动态变化以及康复医疗的效果,并及时向康复医生反映真实情况。

3.2 区别点

3.2.1 护理对象 康复医疗主要对象是残疾者和慢性患者,他们存在着各种动能障碍,给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并带来了诸多的困难。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多方面服务,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论其残疾程度如何,均应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歧视或厌恶。

3.2.2 护理目的 康复护理首先要完成与一般护理相同的目的,即,使患者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此外还要预防残疾的进展,减轻残疾的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使患者早日走向社会。

3.2.3 护理内容:除一般护理内容之外,尚有:

3.2.3.1 观察患者的残疾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认真做好记录,向有关人员报告。康复训练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理疗、针灸、运动、按摩或推拿等。护士要与各有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洞察和了解情况,提供信息,在综合治疗过程中起到协调作用。

3.2.3.2 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如偏瘫患者应预防挛缩畸形的发生[2]。因为挛缩可阻碍康复计划的进展。在护理时,要矫正患者姿势,亦可利用力学辅助器等。

3.2.3.3 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训练技术,配合康复医师及其他康复技术人员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性质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3]。使训练在病房中不断地继续进行,让患者随时随地恢复功能,受到更大的裨益。

3.2.3.4 训练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指患者自己参与到活动中,并在其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更完善、更理想地达到护理目标。康复护理的原则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训练患者进行自理,即“自我护理”。对残疾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以便适应新生活,重返社会[4]。

3.2.3.5 帮助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有其特殊、复杂的心理活动,甚至会产生精神、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康复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同情患者,时刻掌握康复对象的心理动态,及时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不允许有任何讥笑和讽刺的言行[5]。

4 建议与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康复服务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康复护理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因此对康复护士必须通过专业培训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怎样培训优秀的康复护士是我们今后需要探索的课题。首先看看康复护士培训四要素[6]:

4.1 专业培训是重点

康复护理是一门新的护理专业,康复护理源于一般护理但无论从护理对象、内容、方式都具有它的专业特点,如康复护理对象是因疾病和损伤而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者,护理的内容多为患者的功能恢复,护理方式主要是“自护方式”。加强专业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康复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请康复专家来讲学授课;组织康复护士去外院参观学习及交流;鼓励和组织康复护士有计划的进行理论及技术学习;工作中遇到典型病例及时进行案例分析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使康复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术得到提高,以适应康复护理专业的需要和满足患者需求。

4.2 功能康复是目的

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伤残者恢复某些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当然也不可忽视他们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康复。心理康复非常重要,不少残病者因伤残缺陷而产生悲观失望和轻生念头,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康复护士在工作中要关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发生原因,从而根据患者的文化修养,家庭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康复教育计划。要反复认真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康复知识和训练计划以及措施和预期效果等,使患者逐步打消顾虑振奋精神,树立克服困难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康复护士更重要的是辅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从日常生活的简单训练做起如:梳头、洗脸、穿衣。这些看似简单但十分重要的训练必须由康复护士手把手一遍遍反复多次进行。训练中要准确把握尺度,不包办替代,不放任自流。

4.3 基础护理是依托

需要接受康复护理的人多数是伤残者,大多需卧床或活动受限制,生活自理能力差。他们中许多人在院期间需要依靠护士的帮助,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基础护理,尤其是生活照料部分,还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康复患者要注意安全护理,防止发生坠床、烫伤,这些均需要加强基础护理的落实,如果我们不把患者安全放在首位就谈不上患者康复,所以基础护理是康复护理的依托和保障。

4.4 健康教育是方向

把康复护理知识教给患者及家属,把康复护理的技能传授给患者及家属,这是我们做好康复护理的方向和宗旨。康复护士有责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宣教和健康指导,康复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宣教能力,有较丰富的知识,专业技术娴熟。要着重培训康复护士的交流技巧,要通过交流让患者信任护士,使护士较准确的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感受。要定期进行宣教教会患者和家属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术,尤其要讲述和教会其自护知识和技术,使患者出院后能继续训练,加快机体功能恢复,从而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士面对的都是功能障碍者,他们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较为脆弱。作为健康的守护者,除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得技术,还应有健康的体魄、整洁的仪表、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言语修养。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唤起患者乐观饱满的情绪,增加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美好语言不但能使患者听了心情愉快,而且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护士的亲切语言,有利于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的康复。

康复护理的前景是光明的,前进的道路还有待我们所有护理工作者共同努力铺设。

参 考 文 献

[1]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

[2]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

[3]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

[4]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

康复护理健康宣教范文4

康复护理首先要完成与一般护理相同的目的,即使患者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此外还要预防残疾,减轻残疾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康复护理除一般护理内容以外还有:

1.1综合性的康复治疗观察患者的残疾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向相关人员报告。康复治疗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物理治疗、针灸、运动疗法、作业治疗、按摩推拿等[1]。护士要与各有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洞察和了解情况,提供信息,在综合治疗过程中起到协调作用,以便使整个康复过程得到统一。

1.2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如偏瘫患者应预防挛缩畸形的发生,因为挛缩可阻碍康复计划的进展。所以在护理时,要矫正患者姿势,也可指导利用器械辅助矫正等。

1.3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康复治疗、训练技术配合康复医师及治疗师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例如偏瘫、言语障碍者,除言语治疗师集中训练外,护理人员应该利用每一个机会与患者交谈,使言语训练能随时随地的进行,使患者的功能更快得到改善。

1.4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康复护理的原则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训练患者进行自理,即“自我护理”。对残疾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以便适应新的生活,重返社会。

1.5心理护理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有其特殊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甚至精神、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康复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同情患者,时刻掌握康复对象的心理动态,及时地、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1.6病房管理康复病房不但是治疗疾病的场所,也是进行某些功能训练的地方。对设施和环境的要求与一般病房要有所区别,以便康复患者能在这个环境里使其功能得到尽快的恢复。

2规范护理管理体系

2.1管理体系及康复指导康复医学科的护理管理是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在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科室设医生组、治疗组、护理组,各组设有负责人,护理组负责人直接对护士长负责。并成立病房康复医疗护理小组,对住院患者实施整体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医疗护理小组由医生、护士和治疗师组成。主治医生或总住院医师担任组长。对新入院患者,主管医生全面体检,进行功能评定和临床处理。治疗师协助主管医生进行功能评定和具体的康复治疗。护士除进行常规入院处置与常规护理外,也应该掌握患者的功能情况,了解康复治疗过程、方法,并负责患者简单的康复治疗、训练指导,以及实施患者的入院及出院等。

2.2学习与评定科室每周四下午组织召开功能评定会议,由主管医生报告病历,介绍病情及目前功能情况,训练目标及措施。每个患者人院后至少有康复治疗前、治疗中期、治疗后三次功能评定。护士汇报护理评价、护理计划及健康宣教内容,大家进行补充讨论,以完善康复治疗护理方案。

3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

3.1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根据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紧张的现状,我们制定出合理细致的护理工作周、日程,对每项常规工作都规定了相应的时间,以便使护理工作既不与医疗工作相碰撞,又能按时完成全天的工作,这样既节省了人员配备,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能力。

3.2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训练和休养环境康复医学科病区,病房的建筑设施,已具备相当优越的环境条件,有中央空调,室温基本保持恒定,病房宽敞明亮,室内的通风、采光都能够达到患者满意的要求。环境只是一个基本条件,服务质量更重要,首先要求保洁员、护理员随时保持病房的整齐、清洁,送餐到床头,开水在室内随时可取。每周全病房更换床单并进行空气消毒l次,平时床单随脏随换。要求每日护士、护理员打开所有的窗户通风,并逐个整理床单位。安静整齐的病房环境也给患者带来了良好的治疗心情。

3.3强调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要求护士礼貌服务,有问必答,只要患者有疑问,就要回答,直到患者满意为止。有一些解释不清的问题,及时请教上级护士或医生。使用文明用语,即使患者或家属有不对之处,也应耐心解释,直至满意为止,绝不允许与患者发生争吵。根据日间病房特点,日间患者基本上是在做物理治疗,病房内基本无人,为避免患者物品丢失,要求病房内无人时将门锁上,护士随进随开。

3.4护士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培养

3.4.1护士素质的培养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表达、沟通能力,有意让护士主持工休会、护理查房、讲课等。引导护士的语言技巧,护士长、上级护士示范讲解、指导帮助。培养护士具有细心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3.4.2业务能力的培养以不同形式开展业务学习,并使其制度化。业务学习是提高护理人员专科业务水平的有效方法。①科室每周定期织织业务学习,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开始中职以上人员授课,以后逐渐扩大到全科所有人员都准备材料,参加讲座,其内容从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康复评估方法、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护理方法和康复医学科常见病的诊断与康复治疗、护理到有关康复医学及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从广度和基本的内容不断向深度发展,一人总结材料全科人受益。②要求护理组长参加科主任查房参加科主任每周一、三、五3次大查房。听取对新住院患者和疑难病例讲述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如何针对不同个体区别对待等。对新病种纵向讲述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康复功能评估方法、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防措施等。及时总结每次查房的内容,并作好记录。坚持不懈地参加查房制度,可以提高专科业务水平,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作出修正和处理、从而提高护理水平,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③每月定期组织全科护理组业务学习,内容、形式不定,同时培养护士自学习惯,护士长、上级护士在每次学习后布置思考题,作为下次提问内容。为使护士能及时准确的评价患者的功能情况,要求护士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等,护士长经常提问或作为季度理论考试内容。

3.5患者的管理与健康宣教

3.5.1患者的管理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遵守病房的规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每个患者的治疗时间都提前安排好,使治疗得以顺利、有序高效地进行。由护士长组织召开每月1次的病休座谈会,内容主要是强调和讲解各种规定和注意事项,同时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并予以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予以及时解决和处理。

3.5.2健康宣教健康教育的内容符合康复特点,要求护士一对一进行宣教,入院和出院前各宣教1次,住院期间每周宣教l次,由责任护士来完成,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种及心理特征,进行口头、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转归。宣教内容包括环境、治疗程序及病区特点等,对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患者有针对性给予讲解,力求达到人人都能“三明白”,即明白自己的医疗费用、明白自己的病情和功能情况、明白自己做过什么检查及目的。3.6严格的护理考核机制在完善了工作程序和各项制度后,由护士长和负责人全面检查督促指导。遵照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控制标准,每周定期对病房护理工作质量、保洁员的工作均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利用周会反馈检查情况,并提出进一步整改措施。

4康复护理管理的效果

康复医学科经过逐步完善和强化护理管理、改进工作方法,使护理工作走向人性化、程序化的运行轨道,工作也变得有条有序,处处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管理模式。科室在加强医疗护理管理的前提下,医疗护理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2]。近年来到康复医学科来住院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床位使用率一直居高不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各种完善的制度与考核机制,可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促进学科的发展[3]。各级护理人员只要按制度、按规程工作,就能使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同时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与护理操作,直接影响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疗、护理质量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前提,加强护理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要给患者做健康宣教,护士必须自己要掌握大量的专科知识。因此,提高护士的康复护理技术水平及基础理论水平是极其重要的。

康复护理健康宣教范文5

[摘要]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第3大原因,是首要的致残因素,其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每年至少有160万脑卒中幸存者需要得到及时的医疗和护理支持。其中护理工作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明显减少病残率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幸存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我国当前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2005年全世界大约有570万脑卒中患者死亡,约6200万脑卒中患者幸存,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顺位首位,农村居于第二位。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3/4存在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因此, 脑卒中后的早期康复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及时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

一、脑卒中的康复护理理论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目标:运用医学手段使残留的、生理的、解剖的受损功能,在生理、精神、心理、认知和社交等方面恢复到最佳的状态。

随着医学治疗水平的提高,卒中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发病率和致残率还是逐年增加。虽然卒中所致功能障碍目前在药物治疗方面无重大突破,但近年康复治疗和护理有所发展。经几十年的实践与发展,其对卒中的疗效已获广泛肯定。康复护理是卒中单元中重要的环节,康复越早介入,其功能恢复越好,这是因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代偿和重建的自然恢复能力,这种自然恢复是由于大脑病变区域水肿消退,血肿的吸收,颅内压的下降和部分坏死区域边缘神经细胞血液循环的改善,自由基的清除,钙超载的纠正等病理损害的消失而完成。

二、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一)心理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不仅生理功能发生了改变,而且会出现多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等,卒中后的抑郁和焦虑是临床上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常见类型。情感障碍严重的患者常不配合药物治疗,从而影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心理康复应贯穿整个康复的始终,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使患者获得精神上的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调动自身的潜能。

对脑梗死患者采取动态系统健康教育,即分别于患者入院时、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不同时期基于病情变化给予动态的健康教育,将各期健康教育内容以多种方式贯穿于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中,反复进行宣教,结果明显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在康复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发挥心理护理在康复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帮助患者矫治心理障碍、克服负性心理,发展患者个人的精神潜能。

(二)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被动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训练。运动功能康复护理干预的原则主要有:尽量鼓励患者做患肢运动功能。被动活动,被动按摩即取仰卧位,原则上是上肢多锻炼伸肌,下肢多锻炼屈肌,先做大关节,后做小关节,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先健侧后患侧,应力求各关节伸要伸直,屈曲要屈得充分,目的是达到生理上活动范围,时间由短而长,循序渐进,不必操之过急。Brunnstrom 康复训练技术是瑞典康复学家Brunnstrom创立的一套治疗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现代康复技术。Brunnstrom康复护理训练能加强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代偿和重组的产生,极大发挥“脑的可塑性”,尤其采用分期的方式,通过系统的、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方法,可抑制和控制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降低异常肌张力引起的肌痉挛,打破异常的运动模式,建立正常运动模式,改善肌群间的相互平衡协调功能,逐渐出现分离的、精细的和可以控制的肢体功能活动。

(三)语言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研究表明,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早期语言疗法是合理并且可行的。有研究脑卒中后三分之一的患者可产生各种语言障碍。康复训练开始时机越早越好,急性期病情允许时,即可在床边进行。在发病早期,即进行主动性的失语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致语言障碍患者恢复;姜鸿等认为,失语恢复最明显的时间为发病后2周内,因此宜在发病早期对患者的语言康复进行护理干预,能加速代偿活动,有助于脑损伤后高级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高珠英等认为,对于运动性失语,康复训练应以语音训练为主。对于感觉性失语,应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完全性失语患者对眼神、表情、语调、手势比较敏感。因此,应以非语言交流训练形式为主,训练以听、理解为主,辅以语音训练。蔡丽娇等报道,音乐疗法对失语症语言能力的恢复和情感支持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且成本低廉,无不良反应,患者乐于接受。

(四)日常生活能力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包括:移动、取物品、使用家庭用具、个人卫生、穿脱衣服、吞咽训练、进食、如厕、言语训练、沟通等,生活基本技能的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时指导患者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及自理活动训练,促进早日康复。对于肢体功能较差又难以恢复患者,可通过日常生活活动的代偿性训练,使其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自理水平。

(五)出院后的康复护理

对于生活能自理者,出院前责任护士应按照计划采用对答方式直接与患者交谈,了解他们所掌握有关疾病知识的情况,仔细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建议将有关病因、诱因、症状、治疗、康复锻炼方法、饮食、救护及并发症的预防、定期复查项目等知识归纳成书面材料供患者及家属阅读。对肢体、语言功能障碍者,进行康复技术和知识宣教,教会正确的训练方法,同时要求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并对复查结果重新制定合乎病情转归的训练计划。

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早已达成共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争议和亟待解决,比如早期限康复开始的最佳时机,具体内容,合理的时间和强度,哪些干预措施是最有效的,有待多中心学科协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8-240.

康复护理健康宣教范文6

【关键词】:膝关节镜;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14-0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关节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因其具有切口小,对患者关节腔损伤小,操作简单,患者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被广大医师和患者家属认可。膝关节镜手术的成功不仅需要临床医师有熟练地操作,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探讨康复护理对膝关节镜手术病人的临床效果,我院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7月-2013年1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25例膝关节镜手术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1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25例膝关节镜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的差异,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3-61岁,平均(45.5±4.6)岁。其中6例为骨性关节炎,4例半月板损伤,2例结核性关节炎。干预组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31-59岁,平均(43.2±3.3)岁。其中7例为骨性关节炎,5例半月板损伤,1例交叉韧带损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即在术后告知患者手术成功,让患者安心接收后续康复治疗,必要时可对患者注射抗生素,避免伤口感染。

1.2.2 干预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

①术前护理:手术前需对患者进行血、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身体检查。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有差别的向患者讲解膝关节镜手术的优点和手术具体操作,让患者消除对手术的恐惧,配合治疗。此外,需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掌握患肢训练的正确方法。由于术前患者肢体疼痛剧烈,腿部活动受限,容易导致膝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因此必要的肢体锻炼可以预防功能退化,促进术后康复。

②术后护理:a由于膝关节损伤在组织学上会较早的出现纤维化,如果在术后4天不及时进行活动,关节活动会出现障碍。而损伤的关节在2周左右会出现结缔组织纤维融合,导致患者丧失关节功能[1]。为此,术后尽早实施功能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b肌力锻炼:在麻醉效果过后,可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踝关节锻炼,防止足部水肿。通常情况下,术后3天左右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强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c膝关节锻炼:手术结束当天,可采用CPM持续被动训练器对患者的患肢进行锻炼,为了防止患者疼痛,可在患者的关节面均匀涂布透明质酸钠,发挥镇痛的效果。术后4天左右可对患者进行压腿训练,在肿胀消退后协助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d对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可在手术后一星期,在患肢不负重的前提下指导其每天进行学步车行走25m左右,40d后进行负重锻炼。e出院指导:患者在出院时需嘱咐其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膝关节,避免受冷受凉,手术前期夜间将下肢抬高。另外,按照在院内的康复训练要求在家继续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当患肢恢复到可以负重时,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下蹲,膝关节内、外旋训练,提高膝关节的活动能力,直至关节疼痛消失,患者可以自由行走为止。另外,为了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可嘱咐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营养的摄入量,提高身体机能。让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康复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t检验, P

2 结果

调查发现,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但干预组住院时间明显短语对照组,且并发症较少,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3 讨论

关节镜技术由于具有切口小,对患者关节腔损伤小,操作简单,患者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疾病的治疗。但是,除了需要精确地手术操作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也是关节镜手术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此外,我院发现,康复护理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可以让患者更好地掌握专业护理的常识,降低关节粘连以及肌肉萎缩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病人的功能恢复,对于病人的术后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