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益活动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公益活动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公益活动的意义

网络公益活动的意义范文1

大学生是青年公益事业的主力军,医学生属于大学生团体,具有参与慈善事业的先天优势,同时,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医学技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在本次调查中,课题组着重调查医学生参与公益的方式、途径,参与初衷及体会,探讨现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数据支撑为始发点,为公益活动开展的理论策略提供方向。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川北医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调查大一学生210名,大二学生223名,大三学生39名,大四学生样本量太小,不计入比较,共计483名。

2.研究及统计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共设计22个问题,最后一题为开放性问题。问卷在参照国内同类研究资料基础上,结合医学生特点,并经多番修改完成。按年级随机发放,问卷皆由课题组成员面对面交谈填写完成。后期进行整理工作,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472份。后期问卷经统一编码后,经专业人员审核,使用Excel2007录入数据,SPSS13.0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1.一般情况

共472名同学参与本次调查,大三样本数虽少,但仍具有代表性。其中,男生179名,女生293名,符合医学院校女生多男生少的现状。在影响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因素中,经统计,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对参与公益活动的频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其他研究中,将是否参加过公益行为作为因变量,将"年级、性别、家庭居住、对个人的意义等作为自变量,采用前进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可能是影响参与率的因素[1]。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9%的同学一学期参与一次公益活动,一学期四次或以上仅占8%,而12%的同学从未参与,医学生参与公益率达88%(图1),高于同类研究中非医学专业公益平均参与率。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参与初衷与体会

将“参与活动的原因、参加活动的收获、收到的激励”这三个问题作为一组关联题。参与的初衷总结为“乐人乐己、现实需要、朋友影响、无特殊考虑”四个方面。其中,“乐人乐己”与“现实需要”分别占38.5%和34.5%,而“朋友影响”和“无特殊考虑”占总体的12.6%和14.3%。对照“收获”一题,“乐人乐己,现实需要”组的活动收获率普遍高于初衷为后两组的同学,集中在实现人生价值、丰富简历与实践经扩大交际面三个方面,占到了68.5%。而“难得的情感体验、激发爱心、了解社会现状”等偏情感方面的收获,仅占31%左右。这说明公益活动偏向于对学生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其公益精神的培养[2]。另有文献表明,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对公益活动满意度较高,大二次之,大三最低[3]。本研究并未进行年级与活动满意度的交叉分析。另外,在问及公益活动对象的反应时,68.2%的活动对象表示解决了实际问题,31.8%表示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其中1.6%的人表示打扰了正常生活。这说明活动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3.参与公益活动的趣向

当调查了医学生对哪一类公益活动感兴趣时,结果如图2所示。整体结果较分散,选择医疗的人数最多,达20%,符合医学生专业特点。其次是教育、环保、扶贫、助残类。这五类合计占总数81%,而特殊人群的帮扶(如艾滋病等)的选择率只有4%,作为医学生,应该对特殊人群有更深的理解与爱护,面对如此低的选择率,值得深思。

4.参与公益活动的途径

在参与途径方面,通过学校社团组织参与公益占到49%,其次是社会公益组织占22%,而在网络与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参与率仅10%,尚有很大发展空间,可以借助新媒体增加参与的渠道同时扩大公益活动影响力。

5.参与的阻碍因素

当调查对于公益的态度,91.2%的同学持积极态度,尽管现在社会上公益受到质疑和猜忌,仍愿意参与公益活动。统计结果显示,阻碍医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因素中,时间与经济因素占62%,时间与经济非一时能解决的问题,而占16%的参与途径少和14%的社会因素却是可以通过政府和学校等多方努力改进的。

三、意见与建议

大学公益文化建设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开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亟需解决,大学公益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性还未能充分体现,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管理和引导作用[4]。而医学生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更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公益责任。政府应该努力培养专业机构,使公益机构更加专业、规范化;社会慈善机构公开账目,增加透明度和监管力度,共同构建一个公信力良好的公益环境;最重要且可行的是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1.学校多开展医疗类活动

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具有指导、组织、规范学生公益活动的责任。根据医学生的兴趣导向,医学院校可以多开展与医疗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奉献爱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特殊人群(如艾滋病等)的公益活动中,医学生更应该比其他专业学生有更高的积极性,挑起医学生的责任。学校要加强宣传,使同学正确认识疾病,进而关爱特殊人群。

2.学校增加参与公益的途径

学校社团组织的活动是学生参与最广的途径,而微博微信等在学生中使用率极高的网络工具却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如若不能将学生目光从电脑手机上移开,就将其变成宣传活动的好工具。运用得当,会使参与公益活动更方便快捷。

3.学校适当增加社会、师资、财物支持

网络公益活动的意义范文2

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涉及的领域特别广,有家庭的、环保的、保护野生动物的、艾滋病的等等。从各方各面开始教育人们,人们从广告的画面情节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后再以广告所传递的价值观评价自己,自我教育与认识,从而先知错在行动一改。我印象较深刻的是保护野生动物的,以女儿的视角看父母长辈们因为喜欢动物制作品而讲述的我们一家人都是杀手的故事,以每一件物品联系每一种动物,画面让人震动,从而会联想到自己生活的点滴,与此相比而言,比起以往的广告,说每天有多少动物死之来得更生动也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这样的教育意义来得更好更快。更有意识的是,在过年春节前期,中央电视台还推出了“童谣”式的中国传统节日歌的公益广告,“小孩小孩,你别馋,过完腊八就是年……这是我们的节日哦”欢快的台词中,对节目的道出比让孩子们看书读书来得快,并且也记得快,而我国传统的节日更应该固记于心。以及将感动人物、人民基层的榜样、平凡人的不平凡用片段的形式表现,即《真诚沟通》板块的播出。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回家”那个片段,过年人们以各种方式回家,更有骑摩托的,虽难但他们笑得开心,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过年就是团圆,这是文化的传承,用广告、公益广告的方式。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以推广有利于社会的公益观念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在公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公益广告通过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影响公众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公益广告中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经过合理开发、利用后产生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人们认知、产生情感,对公益广告、精神文明、价值观念、和谐社会的向往,促使了很多行动产生,也推出了许多人物。而且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先不谈是先有了公益活动还是先有公益广告,或是感动人物。在笔者看来,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公益活动、感动人物都是在实现一种行动,而这种行动是符合公益广告中所传递的思想与价值观念的。人们在公益广告的影响与带动下,认同价值观念并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是感动人物出现与存在的原因,是他们的言行让他们感动中国,然而也是靠公益广告、靠电视传媒将这些人、事、公益活动播出,也加大了对价值观的传播与影响,这个过程无限循环,使公民得到教育,是教育得到效果,成为行为。这就是所谓正能量聚集的原因。公益广告将价值挂念加深加深再加深,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行动,而这些行动记录的传播、影响又产生循环,推动价值观念的统一,使更多的人付出行动,而这种思想教育不是个体的、某个团体、单位的、而是社会的,或者是国民的教育。而我国一直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在各个部门、各方面展开,也是一种全民的,但方式是分开的,但是公益力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体的、共同的、普世的,是整个社会的,它的效果与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正能量,感动人物的出现,是由于从其中提现的精神与价值观得到社会的认同,而公益活动则是将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念经过创造得出的成果。然而,公益广告的多样化、具体化、形象化、深入化、创新化正是精神生产的过程,也是产物,而它传的价值观、精神,包括公益活动的意义、精神、正能量、感动人物、平民英雄的产生,也是精神的产生。不仅教育国民,而且使得国民精神水平提高,并且国民思想与素质也在提高。这就是能看到并感受到的公益广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力量。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过程,公益广告、力量传递一种价值观,影响人们,当人们共同关注与参与时形成一种舆论,舆论推动着共同价值观,准则的形式,推动着社会发展,推动思政工作的进步发展,甚至成果,如此循环,是一个优化整合社会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没有文件、指导精神的套语枯燥,没有书本的理论、背诵,公益力量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融于生活中,这种社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需要学习并掌握特定社会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完成从自然的人向社会的人的转变过程。

个体学习社会规范时,个体要内化社会思想观念体系和价值评价体系,并转化为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良好行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效果是优于以往的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后,不得不提及的一点是,在此过程中,由于言论自由、网络等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人们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其中,也会有错误思想出现不利于思想教育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全方位地全面地进行,各种方式齐力教育,这样才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以及建设。

作者:刘波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伊敏河分公司

网络公益活动的意义范文3

但究其本质,这是一次实打实的公益活动,最少也是一次带有公益目的的全民秀,在互联网迅速发展,以至于各行各业都必须去和网络融合之际,我们也看到,原本一直低调,专门行善的公益活动,公益组织,也有必要通过互联网的帮助来扩大声势了。

冰桶挑战的病毒式传播模式是不是公益活动的首选项

答案显然是“不是”,很多人质疑冰桶挑战活动如此广泛的传播范围和极快的速度之下,人们往往会忘记其最原始的意义,转而会把它当作是一场秀,一场全民狂欢。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尽然,在诸多的参与者中,的的确确有不少人是感觉到好玩,然后可以和好友互动,有不少人可能确实对于活动的初始意义了解的不是那么透彻,就算了解也只是知道大概,关注的点也不在此,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如此广泛的传播范围,确实是使得ALS组织收获了大笔善款,渐冻人这种罕见病群体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目的上来说是达到了。

但其实仔细分析这次事件的传播过程,我们能发现,这一切确实是有很多种因素组合在一起才造成的,而要想再一次复制这种模式获取成功,也许只能靠运气。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其实早在8月份之前就已经有3000人完成了挑战,而在8月的15号左右,整个活动的参与人数才有了指数级的增长,首先这个活动的形式是1:3传播,就是一个人参与完活动后可以点名三位好友,并且带有少许的强制参与性,这也就导致传播的速度和人参与的意愿要比其他形式的活动强。另外由于大量的体育界和娱乐圈的明星的加入是的人们对此事的关注度大增,许多围观人士也自发的加入了自娱自乐的大军之中,无形之中就参与了事件的传播,最终形成病毒营销。

由于泼冰水这种形式成本低廉并且不会对人造成任何影响,既能秀还能与好友互动,竟然还带点公益性质,又得益于现今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冰桶挑战就这么火了。

但是其实我们回想一下,前几年的情况,几乎每一年都会出现一个病毒传播事件出现,而传播路径都是由英美国家向其他国家扩散,比如2011年的集体翻唱Call Me Maybe,2012年的鸟叔Gangnam Style,2013年的Harlem Shake哈林摇,熟悉美国互联网和乐坛的朋友一定明白,上述几个事件的传播形式和这次的冰桶挑战几乎如出一辙,只不过是今年可能还没有神曲出现,于是大家的激情就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释放。从传播过程的角度来分析,冰桶挑战和前些年的例子没有任何区别。显然如果指望这种一年一次的狂欢来做公益的话这并不是一个很合适的选择。

狂欢式的活动来去匆匆,而公益追求持续关注

国外媒体曾经有过关于传播人数的分析,由于冰桶挑战是1对3传播,因此假设第一天的传播人数是1,如此累计下去,在第21天和第22天之间,这个参与的总人数就会超过全球的人口数,这也就说明,这个活动最多只有21天的存活时间,当然图片是一种极限的统计方法,在考虑到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和消退的极快速度,这种传播模式的寿命注定不会太长,等过一段时间后,人么也许已经淡忘,也许还记得曾经被人或自己泼过自己冰水,但是至于那个想要让人们关注的渐冻人罕见病,又有谁能记得呢。

这就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对于公益活动来说,追求的是长远的持续的关注,这种短时间大数量的关注固然好,但是时间一长就又像回到过去一样,不论这次事件营销的发起者是不是相关的公益组织,我们可以说是好事,但是太需要运气,也太短暂。

国内外皆在尝试,公益发力移动端

其实在这次全民狂欢事件之前,很多公益组织一直在尝试通过互联网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多数渠道还是社交网站,Facebook,Twitter,国内的话比如新浪微博上的微公益和各大公益组织的认证微博。效果不能说差,一直是不温不火,人们的参与度一直不是特别强。

而现在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即将称霸天下的时代,在移动端的尝试也一直在进行,形式也比较多种多样。比如有一款叫作Power Sleep的闹钟APP,虽然看起来只是个闹钟应用,但是Power Sleep正在帮助很多科学家进行着对抗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简单来讲,而当手机在充电状态并连接WiFi时,开启Power Sleep就可以通过后台运行的方式计算蛋白质序列,然后通过网络将得出的数据发送给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们,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开展关于癌症以及其他疾病的研究。虽说一台手机的计算能力对于人类庞大的蛋白质序列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当全球几十亿台手机连接在一起,它们的运算能力足可媲美超级计算机,帮助科研人员大大提升研究效率。而对于普通的使用者来说,更赞的地方是,在美梦之中,就为改变世界尽了一份力。

再比如国外一款叫作Charity Miles的APP,它的设计原则是当你跑步或者骑自行车时,你运动的里程数就会按一定比例转换成金钱,而这些钱你得不到,全部会捐献给几个慈善组织,相当于锻炼自己身体的同时不仅收获了健康还献了份爱心,帮助了别人。吃饭、睡觉和运动对于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当你能够通过这些事顺便做一些公益时,如此美妙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网络公益活动的意义范文4

倡导社会责任媒体传播公益风尚

2009年10月,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的第16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黑龙江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三合了“汇聚中国力量共舞公益风尚”为主题的电视公益广告大赛和中国电视公益广告联播平台的信息,引起了业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也为三台赢得了各界的赞誉。

作为现代的媒体来说,面对时代变迁大众价值观改变的新社会环境,肩负起不仅仅是媒体宣传报道的职能更多的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媒体的社会责任体现在与时俱进地引导大众建立积极向上、健康的社会道德意识,宣扬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鞭挞社会不良风气与现象,在全社会形成和谐向上的良好风貌。也正是基于此,在三省电视台共同的社会责任意识下,公益广告宣传成为三台履行社会责任和倡导社会风范的宣传主旋律。借此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公益风尚,建立积极向上的公益道德风范。

媒体联动助力公益实效传播

如果说三省公益联播平台只是一个传播的载体,那么,公益广告无疑将是这个平台的主角。展播的公益广告来源于面向社会征集的公益广告作品。在征集的公益广告作品中挑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公益广告作品,通过三省电视公益联播平台和网络、杂志等多种媒体形式对大众进行深度宣传。媒体宣传的重点是传播公益广告中所倡导的社会道德风范和公益理念。为做到社会道德风范和公益理念的实效传播,在结合媒体宣传的同时,还将开展主题公益活动,促进大众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实现公益实效传播。

2010年1月,大赛组委会与国内的门户网站搜狐、国内视频网站优酷确定了战略合作关系,依托强大的网络资源平台与用户群,辅助电视宣传,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力。对于电视媒体宣传来说,网络是媒体宣传形式很好的补充,可以广泛地传递公益广告倡导的公益理念与社会道德风范,彰显媒体价值。

大赛报名炙热作品征集火爆

2010年2月,伴随一则“鼓舞”的公益广告征集的电视广告在三台的播出,标志着首届中国电视“金鸽奖”公益广告大赛全面启动。

网络公益活动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公益素养;现状;培养

高校工作其中的一项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公益素养,这对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不断涌现,各大公益活动都有大学生的参与,这对他们个人和社会而言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大学生投身公益在提升他们的公益素养的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现代文明的发展,社会和学校为大学生参与公共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鼓励他们投身公益,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大学生志愿者永远活跃在公益的第一线。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但是,我们同样也要看到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学生公益素养普遍不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大学生公益素养的现状及其培养进行探究。

一、公益素养概述

(一)公益素养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

目前,学术界对公益素养没有进行明确的解释。但是,从公益活动中不难看出,公益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掌握公益知识;二是熟知公益过程和方法;三是公益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概括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得出,公益素养是指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而不断地拓展公益知识并从中获取正确的公益价值观,进而在公益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能力和品格。

(二)大学生公益素养

大学生公益素养则是大学生在公益活动中通过对公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具体的实践探索出的正确的公益价值观,它的具体表现为公益活动中的能力和品格。一个真正具备公益素养的大学生,就应该具备形成正确的公益认识、热切的公益情感、端正的公益行为、过硬的公益能力和坚定的公益意志这五个公益素养中的基本要求。这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公益活动中培养公益能力和公益品格,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公益素养。

(三)大学生公益实践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由大学生发起或参与,以利他为内容,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指向的一种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是服务社群的一种方式,也是大学生观察和研究社会的途径。经由这一渠道,有利于大学生把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服务之中,拓展了青年大学生的视野,也为社会公益事业带来了新的动力。

(四)大学生公益实践的属性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具有自愿性、社会性、利他性、学习性以及多方联动性等多重属性,体现了青年学子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其中的自愿性指的是大学生自愿参与公益活动的举动,也就是说参与公益活动要以学生的自愿为前提;社会性是指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是在社会领域践行,其活动平台是在社会,服务对象的指向也应具有社会方面的特征;而利他性是强调公益活动不以私利为目的,而是以更多人的公共好处为目标;最后的学习性则是在说大学生在公益活动中,把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现实中加以应用,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

二、大学生公益素养的现状

(一)对公益知识知之甚少

根据调查显示,只有少部分的大学生了解当下新提出的“新公益”的理念,有一大部分大学生对这个概念知之甚少,甚至还有一无所知的。还有,他们对公益知识的了解大部分来源于学校的公益信息活动网站。开展公益活动也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组织的捐赠衣物,无偿献血等活动,通过其他途径参与的很少。此外,大学生也几乎不了解与公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大学生公益知识的掌握不全面,更有的大学生认为所谓的公益是要以牺牲学习时间为代价的,因此,他们就减少花在这些课外活动上的时间。这就导致了他们对公益活动完全提不起兴趣。

(二)缺乏公益情感、公益意志不坚定

大学生的公益情感反映的是大学生对公益的心理体验,公益情感影响着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看法还有他们参加公益活动时的兴趣。它常常表现为“爱公益”“恨公益”“冷公益”等行为。“酃益”是指热衷于公益,认为公益行为可以帮助他人并为社会做贡献,这是积极的公益情感;“恨公益”是指完全否定公益的作用,认为公益行为不但费事费力,而且还有损个人的利益,从而表现出拒绝参加公益的行为,这是一种自私的公益情感。“冷公益”主要是指对公益采取漠视的态度,觉得公益是有钱人和有关公益机构的事,认为公益与个人无关,觉得参不参加公益无所谓。在公益活动中常常采取懈怠的态度,即使偶尔参加也跟随大流,毫无自觉性可言。 就大学生的公益意志而言,他们刚开始报名参加公益活动只是为了图新鲜,但是报了名后发现,自己没有多少时间参与,参与公益活动既费时又费力,得不到什么利益上的回报,所以半途而废的志愿者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公益意志不坚定,也是没有办法完成公益活动的。

(三)公益能力弱、公益行为出现偏差

大部分公益活动都是以公益团体的形式参加的,但是,大部分志愿者指出,团体活动时,团队协作能力存在明显的欠缺。这就造成了公益能力明显不高。此外,学生在进行公益行为的选择时,主要都是以捐赠、献血、助教、爱老等作为活动内容。但是,由于这些活动在完成时受大学生自身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影响,因此,在完成公益活动时缺乏一定的行为自主性,真正实施起来是会造成行为偏差的。公益行为是公益素养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公益实践的能力上。所以,公益行为的偏差或公益能力的不足都是造成大学生公益素养不高的主要原因。

三、大学生公益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加大对公益知识的宣传,让大学生对公益知识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要让大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并对公益培养一定的公益能力和品格,这必须以学生对公益知识的认知为前提。如果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公益,那又何来的参与公益呢?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公益认知是基础。这就要求社会和高校注重对公益知识的宣传,丰富公益知识的宣传渠道,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书籍、杂志、网络等对公益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培养大学生的公益情感,帮助他们坚定公益意志

列宁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这说明公益情感在公益认识向公益行为的转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公益情感反过来也可以促进人们公益认知的发展,从而帮助大学生产生自觉的公益行为。因此,应该帮助大学生培养“热衷于公益”“爱公益”这样积极的情感,让他们在公益活动中积极参与,把公益行为当做是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有意义的活动,从而积极投身到公益活动中。从培养坚定的公益意志来说,应该帮助大学生培养坚定的公益意志,让他们明白做事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保持自己的热情,遇事不退缩。这些都是可贵的公益意志。增强这些意志品质有益于养成坚定的公益意志。

(三)培养大学生公益能力

从大学生公益素养的现状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公益能力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团队合作能力弱、协调能力不足、办事效率低等方面。学校或学生自己在培养公益能力的时候就可以从这些欠缺的方面着手。所以应该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组织能力,积极动员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向正式的公益机构学习,不断提高大学是公益活动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学校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应该增加与公益素质有关的内容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发展人的素质的一种社会活动,所以通过学校素质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公益素质是切实可行的。所以,应该通过对学生公益素养的培养,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肩负起以后回馈社会的责任感。今天的大学生在未来会走向社会的各行各业。因此,在校期间就应该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公益的种子,是未来这颗种子以后能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学校增加公益素质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大学生提高公益认识、增强公益情感、坚定公益意志,更好地践行公益行为,从而服务社会。这不但使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公益素质。

四、结语

大学生作为未来公益事I的主力军,对未来的公益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大学生公益素养的培养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良好的公益素养能帮助他们在公益事业中更好地发挥自己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学生的公益素质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可以带动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促进构建和谐校园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钟一彪.《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探讨》《当代青年研究》2013年第1期.

[2]钟一彪.《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网络公益活动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品质 品牌 创新 持续

2002年12月2日,中国大陆第一个类型化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诞生,开启了中国广播类型化运营的全新时代,在中国广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十年来,高品质的音乐节目、多元化的品牌活动,让音乐之声羽翼丰满,展翅翱翔,成为全球华语流行音乐最具领先性的指标电台。

十年间,音乐之声对于节目精雕细刻的态度从未懈怠,逐年细化节目的运行模式,使之以科学的流程运转并同时兼顾艺术性与音乐性。根据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节目风格与方向,不断策划创新推出新栏目、新内容。十年的精心打磨使得音乐之声成为同类电台竞相模仿的对象,被业界认定为流行音乐的风向标。

音乐之声在十年的探索中形成了“音乐创造品质,活动塑造形象”的运作模式,每年都有几十场品牌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彰显了国家级媒体的号召力。2008年以来更是以平均9天一场地面活动的频率在品牌营销方面创出了自己的特色与规模,形成“中国TOP排行榜”、“我要上学”大型公益活动、“全球流行音乐金榜”三大年度重点品牌活动架构。

一、品质节目催生品牌活动

《中国TOP排行榜》的前身《中国流行歌曲榜》是中国大陆最早的流行音乐排行榜类节目之一,在华语音乐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中国音乐广播的旗帜栏目,是乐迷、市场、音乐人共同认可的权威音乐平台,在号召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等各个方面都名列前茅。而一年一度的年度颁奖典礼也是目前唯一由国家级媒体举办的年度权威音乐颁奖晚会,所颁发的各大奖项更是获批准的流行音乐国家级奖项。

运用国家级媒体全国覆盖的优势,围绕着拥有十几年名牌效应的节目,音乐之声采用立体宣传的方式,每一年都会举行《中国TOP排行榜》年度评选系列活动,包括近二十场的落地拉票会、网络演唱会、金曲会、年度颁奖典礼等活动。活动以系列形式出现,贯穿各年度颁奖典礼主题,足迹遍布全国大部分一线城市。

1.落地拉票会。《中国TOP排行榜》年度评选的奖项分为由专家评审评选的“最佳类”以及由歌迷投票评选的“最受欢迎类”,因此落地拉票会对于“最受欢迎类”奖项的评选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拉票会一般选取各个站点城市商业繁华区,用小型现场演唱会的方式拉近音乐与受众的距离,将节目直接办到受众的现实生活中。艺人则通过拉票活动推广自己的作品,为入选年度评选拉票。每年十几个城市的落地拉票会最大程度地现场推广了音乐之声和《中国TOP排行榜》,对音乐之声形象推广、艺人人气聚集、歌迷享受音乐等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2.网络演唱会。配合各地路演,《中国TOP排行榜》年度评选系列活动每年还会举办2至3场网络演唱会,运用数字媒体的巨大影响力,扩大活动的宣传力度,同时也兼顾了落地路演所无法达到地区歌迷的需求。网络演唱会配置较高,以小型演唱会的形式表现,是年度颁奖典礼的缩小版。与路演大众化的风格不同,网络演唱会的重点是音乐品质的展现。

3.金曲会。金曲会是《中国TOP排行榜》年度评选系列活动即将进入收官阶段的一次盛大会,公布获得“年度金曲”奖项的获奖名单。获奖艺人的代表不仅出席会,还带来特别表演——获奖金曲串烧。全新编曲、演唱的串烧一向是金曲会最值得期待也是最具创意的环节,也成为了金曲会的标志性内容。

4.年度颁奖典礼。《中国TOP排行榜》年度评选系列活动的终点是每年4月举行的年度颁奖典礼。颁奖典礼集结了年度数百位获奖艺人,对全年乐坛各个类别进行表彰和总结。豪华的演出阵容、权威的奖项揭晓、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使得《中国TOP排行榜》系列活动成为华语流行乐坛不可或缺的年度巡礼,也成为中央电台音乐广播宣传的标志性活动。

二、爱心公益点亮品牌活动

“我要上学”大型公益活动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于2003年发起的。近年来这项活动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强强联手,已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由媒体组织的年度大型慈善活动。该活动以其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辐射力,为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十年的持续爱心汇聚,目前“我要上学”活动覆盖了北京、河北、河南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国捐建资助了60多个春蕾小学和春蕾班;4000万元的善款,累计资助贫困地区儿童超过3万名。

1.年度爱心主题。“我要上学”活动是成体系的全方位运营模式,每年都设有年度主题,希望藉由最具新意的内容唤起爱心人士对本活动的关注。2003年的“我想继续上学”、2004年的“百万爱心召集行动”、2005年的“微笑行动”、2006年的“爱心向前走”、2007年的“Do Re Mi Fa Sol”、2008年的“橙色希望在行动”、2009年“爱的5003工程”、2010年以来的“我要上学1200助学行动”等都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卓有成效地竖立起了关心贫困地区少年儿童成长的公益爱心旗帜。

2.贫困地区探访。每一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助学者代表和社会形象积极健康的艺人以及各大媒体组成的探访队伍深入贫困地区,走到助学孩子的身边“真情面对面”,真实体验贫困山区生活,为他们带去慰问和关爱。并通过对参与者亲身体会的报道,让公益活动的正能量最大限度地以真实生动的方式传达给更多的受众。

3.爱心路演。爱心路演是“我要上学”活动在全国传递爱心的重要方式,每年在全国数十个城市举行。被邀艺人除现场表演节目外,还会义卖一些自己的珍藏品以及每一年“我要上学”活动的纪念品。借由艺人的社会影响力号召更多的受众加入到爱心行列中。

4.爱心主题歌。为了更加广泛地动员和号召全社会力量加入公益活动,音乐之声以音乐为纽带,以歌声为号角,每年都邀请著名音乐人为活动创作专门的主题歌。2005年的《让爱随音乐起飞》、2006年李宗盛作词作曲的《娃娃》、2007年黄韵玲创作的《Do Re Mi Fa Sol》、2008年凡人组合创作的《用爱点亮希望》、2009年李伟菘、易家扬创作的《暮光操场》、2010年由羽泉组合创作的《大手小手》、2011年萧煌奇创作的《为你加油》、2012年潘玮柏创作的《爱×爱》,一首首爱心主题歌不仅宣传方式深具音乐之声特色,同时也极为有效地扩大了“我要上学”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5.慈善高尔夫赛与爱心演唱会。“我要上学”活动每年还举办2~3场慈善杯高尔夫球赛,举行爱心义卖活动,邀请各界社会名流及爱心人士为公益事业献上一份爱心。而一场特别的“爱心演唱会”则会为当年的“我要上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2009年5月,全国妇联授予音乐之声“中国儿童慈善奖”,音乐之声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媒体。

三、创新多元丰富品牌活动

在拥有了《中国TOP排行榜》以及“我要上学”大型公益活动等知名品牌之后,音乐之声紧跟时代潮流,根据自身特色,不断创新品牌活动。

1.全球流行音乐金榜。2009年11月,音乐之声立足国际视野,在北京发起成立了全球华语广播电台及流行音乐电台自愿加入的合作组织——“全球流行音乐金榜”,致力于整合各方资源与优势,创建全球流行音乐的最大平台,共同推动华人音乐的成长与发展。“全球流行音乐金榜”集结了全球10多家优秀华语电台,覆盖全球近14亿华人听众。从2010年1月3日起,音乐之声推出《全球流行音乐金榜》节目,与会员台互换资源,播出美、英、韩等国最新流行歌曲榜曲目,及时介绍全球流行音乐的最新动向,特别是以2011年4月音乐之声在台北小巨蛋剧场成功主办首届全球流行音乐颁奖典礼为标志,音乐之声再次打造了又一流行乐坛盛事,有力推动了华语音乐发展,迅速成为最具价值的华语流行音乐新指标。

2.校园行活动。针对音乐之声收听人群较为年轻的特色,音乐之声每年组织数十场走进校园的系列演唱会“音乐之声校园行”。音乐之声主持人带领艺人走进大学校园,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面对面的互动拉近了听众与广播的距离,对培养音乐之声收听群体,推广音乐之声品牌形象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近年来也成为深受学生听众热爱的品牌活动。

3.音乐狂欢节。音乐狂欢节是针对每年夏季设计的季节性活动。夏季是户外活动最佳时间,因此狂欢节选取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以小型户外演唱会的方式举办。用音乐的方式“走转改”,将音乐真正送到受众的身边。

除了上述新的品牌活动之外,音乐之声近年来还尝试了中型户外演唱会形式的《最爱音乐汇》,以专门推广新人新作为主题的《音乐星势力》等不同形式和主题的活动。目前这些活动正在磨合成熟中。

四、品牌活动推动产业链良性运转

与音乐之声高品质的广播节目和深具品牌意义的推广活动齐头并进的,还有音乐之声相关产业的发展。节目与活动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刺激了音乐之声产业链的良性运转。蒙牛酸酸乳、联想电脑、康师傅、中国移动等大品牌纷纷与音乐之声展开合作,以节目冠名、节目赞助、活动赞助等形式进行品牌联合,在合作营销领域展开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