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孩子的方法和经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小孩子的方法和经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小孩子的方法和经验

教育小孩子的方法和经验范文1

祖辈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不足还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慈爱有加,“严教”不足。或许由于“隔辈亲”的缘故,祖辈往往对孙辈,万千宠爱,百般惯养,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而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则疏于要求与必要的严格指导,导孩子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2.“隔辈亲”变“隔代惯”。出于“子女辈条件不好,孙辈有所补偿”的心理,祖辈们通常事事依着孩子,处处围着孩子。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常会无原则地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养成了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

3.阻碍“独立”,助长“依赖”。在现实生活中,祖辈家长往往会包办孩子的很多事情,对孩子的一些小错误视而不见。他们不让孩子劳动,从穿衣吃饭到拿书包,都替孩子做,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依赖、懒惰、任性等不良品性。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只知道“自我”,凡事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不愿接受社会和集体的任何纪律约束,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等,而这些性格上的缺陷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4.抱持老观念,妨碍个性发展。许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能限制宝宝的各种探索活动。加上不少老人知识老化,思想相对比较僵化,看待事物比较死板,容易固守尘封,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宝宝,那么,他们落后的教育模式就会影响宝宝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导致宝宝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

5.生活环境封闭单一,不利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祖辈家长活动范围较小,容易导致孩子封闭在小环境中。这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不符,会降低孩子的求知欲,容易使孩子养成内向、不爱活动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显然不利。

隔代教育的应对策略:面对隔代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味采取指责或回避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如何“兴利除弊”、扬长避短,找到能够补其不足,发挥其有利的一面的途径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有了以下思考与探索:

1.两代家长互相沟通,协调一致,合力育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祖辈和父辈一定要在教育孩子的原则问题上达成共识,协调一致,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择善施教。祖辈和父辈对孩子的养育在教育方法、生活习惯等方面分歧不可避免的,出问题要主动沟通,寻求教育的合力,不能各持己见,埋怨责怪,特别不能当着小孩子的面去争执,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成为小“两面派”,要发挥家庭的凝聚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年轻父母不能因为工作忙等借口,逃避教育孩子应负之责。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父母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要协调家中的关系,要和睦相处。

2.两代家长共同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城市中承担照顾孩子重任的祖辈家长大多已经离开工作岗位,他们与外界接触较少,思想观念难免落后,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很难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祖辈家长在把自己的知识和人生经验传递给孩子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接受再教育,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多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的新知识,接受一些新观念,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管理孩子,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年轻家长工作忙,生活压力大,缺少教育子女方面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所以三代人应该共同学习,增进了解,与孩子一同成长。

3.年轻父母应加强责任感,与祖辈一起多用事例法教育孩子。照顾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年轻父母应最大限度地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努力提升自己,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年轻父母要有承担家庭事务、照顾孩子的意识,并努力去做,对待孩子要有耐心,无论多忙,都要尽可能抽出时间多陪孩子,如带孩子出游、与孩子做游戏等,从而加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教育小孩子的方法和经验范文2

一、 案例描述

幼儿表现:峥峥是一名大班幼儿,在班里他几乎不与同伴交流,常常坐活动室的角落里自言自语,玩自己的鞋子,绞动衣服;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爱玩汽车玩具但不与同伴分享;当老师和他说话时,他好像没听见一样,低着头不予回答,偶尔目光交流会露出害怕的眼神;小朋友拉着他的手与他游戏时,他要么用手用力推开,要么不理不睬。经过我仔细的观察,偶尔他也会用小眼睛注视小朋友,看到好玩的游戏时也会笑一笑,但笑容很短暂。

家庭情况:峥峥是早产儿,妈妈的智商有点小问题,怀孕的时候还吃药了,生下峥峥的时候是经过抢救才得以脱离危险的。由于父母离异,峥峥一直由奶奶照看。奶奶是文盲,爷爷和爸爸都外出打工,家务活和农活都由奶奶一人承担,没太多的时间照顾他,农忙的时候就把他一人锁在家里,很少让他与别的小孩子一起玩。长此以往,孩子形成了自闭的心理,依赖奶奶,不与人交流,动手动脑、语言发展能力都发展缓慢。

原因分析:当峥峥能独立行走的时候,没有玩伴;当峥峥看到别人有玩具的时候,家里没能给予他;当他牙牙学语时候,没有同伴,错失了孩子探究周围世界的合理需求,不能为孩子参与探究活动提供条件,压抑了孩子的发展,压抑了孩子与人交往的渴望,导致了峥峥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语言发展缓慢的自闭症幼儿。

二、 教育措施

(一) 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和幼儿平等沟通的重要条件。由于幼儿的向师性,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地位较高,当教师及时伸出友谊之手时,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我主动地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成了他的“大跟班”,峥峥在感到温暖的同时也形成了信任。分析峥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原因,主要是他人的忽略与歧视,让他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失去对他人的信任,产生自卑心理。而他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奶奶相伴,奶奶就像救命稻草一样让他紧抓不放。为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会是帮助峥峥消除自闭心理障碍的好方法。于是,我创造机会,更多地与他进行交流。在幼儿午餐时,我会微笑的请他帮助我,和我一起摆放碗勺;扫地的时候,我会邀请他帮我一起倒垃圾,做完后我会给他一个大拇指或摸摸他的头,以示表扬,让他消除戒备的心理。通过一系列的行动,促进我们间的交流,增强师生情,以此来帮助他用接纳的心态去与同伴交往,接受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二) 把握兴趣点,增强孩子的自信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峥峥喜欢画画而且画得很独特,我抓住他的爱好,每次都鼓励他到全班小朋友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刚开始时他表现得很胆怯,语速缓慢,我和小朋友都耐心地听,错的地方我及时纠正。要求并带领小朋友们给他热烈的掌声,并颁发一朵红花给他。因此,我给了他更多的表扬鼓励,渐渐地在他的脸上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笑容绽放,也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在小朋友中他有了更多的朋友,好多小朋友也主动和他开始交往,这为他创造了良好的语言氛围。

(三) 构建交往平台,让孩子体验幸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设计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体验参与游戏活动的快乐,升华幼儿的情感。在一次玩表演游戏“你是我的好朋友”时,我发现峥峥虽然没有加入游戏,但他站旁边默默地看了很久,看到同伴的笑声,嘴角边偶尔会流露出一丝笑容。从孩子的眼中,我读懂了孩子对游戏的渴望。于是,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拉着他的手一起加入了游戏中,尽管没按照音乐的节奏,但他愉快地跳着,手脚并用玩得很开心。在此之后,我留心观察他的表现,及时邀请他与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渐渐地,峥峥脸上的笑容多了,也变得活泼些了,每每回家时也愿意把一些开心的事说给奶奶听。在园内,我鼓励他为班级、同伴做服务,如送手纸给同伴、帮同桌的幼儿捡油画棒等等。发动交往能力强的幼儿和他一起玩,让他与同伴进行充分的交往和身体接触。在户外活动时,我会拉着他的手与大家一起玩,一起游戏;鼓励全班幼儿主动与他分享图书、玩具,体验同伴间的关爱。不知不觉中,他有了周京和姜剑宇两个好朋友,感受到了集体生活和与他人交往的乐趣。

(四) 家园协作,丰富孩子的生活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陶行知先生指出:“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所谓之生活,未必是生活,就未必是教育。”孩子有丰富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经验,才有话可说,才有话要说。于是,我与峥峥的爸爸进行贤ǎ让他在家附近找个工作,早晚接送孩子,经常与孩子沟通,让他感受亲情、感受关爱。在与家长沟通交流中,家长的育儿经验得到了提高,提出了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峥峥的要求。我们要求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更多的朋友,并彰显他的优点,让大家共同为他的进步感到欣喜骄傲,逐渐消除峥峥的自闭心理。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习得了丰富的语言,养成良好的习惯,获得许多成长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我还为家长提供有氧书籍,提高自身的修养。如与峥峥一起读儿童作品,并让他学说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不断丰富孩子的词汇,拓展孩子的知识经验。

三、 教育效果

教育小孩子的方法和经验范文3

一、我国西部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

(一)幼儿园教师音乐素质较低:首先,教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关注程度不高影响幼儿音乐教育方面素质的发展。不同幼儿园的教师对各个幼儿园音乐活动相关资源等各方面的管理存在差异。其次,我国农村幼儿教师整体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目前大多数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数量较为稀少,由于他们在专业上认识不足,又没有获得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家的亲自指导,导致他们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科学性认识不全面,教学专业度偏低。

(二)音乐教学设备简陋:音乐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音乐课程教学资源配备达不到标准,影响音乐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农村幼儿园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办园条件很差,硬件设施和设备简陋。再加上农村地区有很多幼儿园以营利为目的,不仅不愿意添置音乐活动中使用的教玩具等必需品,也确实没有实力购买先进电教设备的条件,由此制约了多种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幼儿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音乐教材较滞后:目前,市场上幼儿音乐教材版本很多,由此,良莠不齐的音乐教材也借机充斥着整个市场。农村幼儿园也许会选用不正规的音乐教材来授课,但是有许多内容不太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导致无法实现音乐教学对于幼儿的有效促进作用。

(四)教学方法落后影响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对幼儿音乐教学法科学全面的了解比较少,再加上缺乏实践经验,他们认为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就是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幼儿唱几首简单的儿歌、跳几支简单的幼儿舞,和一些简单的音乐技能就算是合格,完成任务了。采用偏向于“小学化”的教学方法,这些呆板的教学方法不仅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还导致幼儿在听到音乐时,不能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没有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开展音乐活动,这不仅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缺少乐趣,而且对幼儿今后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制约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及幼儿音乐素质的提高。

(五)家长对幼儿音乐教育存在认识误区:谈到小孩子的音乐教育,大多数家长认为音乐教育就是在生活中那样能够听歌曲唱歌罢了,对音乐教育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和孩子进行良好的音乐活动。此时,绝大部分家长在幼儿音乐学习中扮演了一个学习条件的提供者角色,为孩子的音乐学习投入大量资金、心急的寻找专业人士指导,却没有意识到自身也在孩子的音乐学习中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

(六)教育主管部门监管不力,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对幼儿教育的管理和研究,尤其是对农村的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管理更是放任自流,没有资金投入,没有政策导向。

二、我国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国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教育领域的教育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教师提高音乐素养:首先,幼儿园教师应该树立全面发展观,重视音乐教育。教师的任务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幼儿园。每位教师的教育思想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过程和管理质量,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片区教师整体的教育观念。其次,建设师资队伍。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明白幼儿教师的责任应该是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孩子原有基础上,促进每一个孩子的音乐能力和身心的和谐发展。在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的同时,要不断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要逐步提高教师的音乐鉴赏水平,要尽量缩小师生间的音乐距离,增强孩子们的向师性,进而使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并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积淀美,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完善音乐基础设施:完善的音乐设施是教师顺利完成音乐教学活动的有力保证。农村幼儿园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措施上的支持和经费投入的逐步增长。还可以在社会上加强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及家长通过捐资、集资等多种形式为农村幼儿园出资出力。

(三)调整现行教材结构和内容:首先,根抓幼儿园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尽量选择内容比较富有艺术性和趣味性音乐教学材料,音乐教材应该结合本土的与非本土的、民族的与其他民族的、国内的与国外的特点。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生活,有利于从幼儿的视角认识自然和社会,展现幼儿的生活。其次,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健康的成长,统筹调配教学资源,增加音乐教育资源。

(四)改进音乐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特别是音乐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意音乐教育过程中的愉悦性和感染性,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孩子们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在愉快而活泼的音乐活动中,交给孩子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并最终促进儿童全面协调发展。其次,教师善用鼓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和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够增强幼儿自信,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孩子高效快速的完成某项活动或要求。最后,适时开展有组织的音乐活动和演艺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感受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发挥音乐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促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的乐园的作用。

(五)提升家长音乐素质: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家长自身修养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和成败,因此,家长所具备的索质对家庭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家长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人生的态度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二是理论、知识方面的水平;三是家长的心理索质。对于音乐教育来说,主要是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家长可以主动寻找提升音乐素质的机会,例如:参加幼儿园组织的音乐宣传知识。

教育小孩子的方法和经验范文4

一、“生活即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体现

“生活是教育的泉源,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陶行知这一句至理名言诠释了“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内涵和作用: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敢想。他认为,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等裹头布层层包缠着。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就要把这些裹头布一块一块地撕下来;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他认为,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就要让他们有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敢问、多问。他认为,中国的习惯是不许小孩子多说话。要允许他们敢于提问题。他们有了言论自由,特别是有了问的自由,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多学。他认为,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仍然不是鸟的家乡,鸟的世界。要把儿童从鸟笼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的土、农、工、商。儿童的空间得到解放,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眼界,发挥内在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有空暇时间消化知识,增长知识。他认为,一般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各种考试又多,“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儿童没有机会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只有解放儿童的时间,儿童才有学习人生的机会。

新课改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社会即学校”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体现

“社会即学校”要求学校要与社会密切联系,扩大学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同时他要求扩大教育的范围、对象和学习内容,把教育推广到全部的社会生活中去,以人民大众广阔的生活环境为教育场所,把教育从封闭的围墙中解放出来,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形成真正的教育。 他强调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将教育建立在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社会是学习创造的大课堂,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活动,为学生拓宽了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道路。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以此来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可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成立科技兴趣小组,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夏令营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都来自学生身边那些真实的生活例子,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做合一”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体现

传统的教育理论往往只是提倡教与学的统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老师只是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教学认知活动,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知识的认知。而陶行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再创造,把“教与学”改造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我们就要怎么学,做事怎么学我们就要怎么教。所以教学做合一的关键是在“做”,教学做合一也是做学教合一,我们要想获得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学会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学理论中的精彩一笔,陶先生认为“做”就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只有采用“做”这样的实践环节才能让“教”与“学”合一。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重要的其指导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新课程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或经历过的,紧密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

教育小孩子的方法和经验范文5

日本:亲子阅读情感化

美由子常常让只有6个月大的女儿坐在自己的膝盖上,听自己朗声读画册。平时好动的女儿每到这时便会顺从地依偎在妈妈怀里,虽然尚不能用语言表达任何感情,但眼光中却充满了渴望。美由子不能肯定孩子究竟听懂了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每次的读书时间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光。让美由子颇感惊讶的是,尽管时间已过去了近30年,但自己幼时读过的好书对于已经属于另一个时代的孩子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早在1960年,日本就有一位儿童读物作家发起了“亲子读书运动”,要求父母每天至少陪孩子看20分钟的书。这项活动已深入家庭,深入人心,成为一个社会再造运动,扭转了日本儿童把漫画当作“主食”的情势,亲子阅读走向多元化和情感化。

在日本,由退休教师组成的“课题图书评选会”以推荐好书,树立家庭读书风气为主旨,制定图书选择标准,出版刊物,并定期举办用读后感绘画的比赛、用读后感做明信片来邮寄的比赛等,推动了日本儿童读物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儿童阅读质量的提高,从而使家庭中的早期阅读“有好书可选,有感想可发”。

日本的图书馆都有儿童阅览室,所有的书都是开架借阅。很多日本妈妈领着大孩子,抱着小孩子在那里看书,孩子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看。阅览室还有游戏区,准备了积木和毛绒玩具,孩子们看书累了就可以到游戏区去玩一阵。为了方便带小孩的妈妈,游戏区的边上还准备了婴儿床。在游戏区旁边就是卫生间,有为孩子们专门配备的卫生设备。孩子们在这里看书,又开心又方便。

日本妈妈还喜欢为孩子自制图书,她们怀着深沉的母爱,或写、或编、或画。内容或取自民间传说和经典名著,或完全来自家庭生活小故事。这些图书有的是妈妈和孩子一起制作的,有的是全家集体制作的。这种贴近孩子实际生活的图书,比起一般的儿童读物来,更能深入孩子的心田。一些妇女团体和社区还创办了自编图书俱乐部,参加者多为年龄在30岁上下,孩子尚在学龄前的们。她们通常每周举行一次聚会,或交流心得、经验,或展出自己的作品,气氛融洽热烈。自制图书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加强了孩子和家长间的交流,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一致欢迎。

芬兰:培养儿童阅读习惯

学生假期多,入学晚,上课课时少和没有补习的北欧国家芬兰,2000年和2003年连续两次在国际学生能力评比中蝉联冠军,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名列第一,自然科学、数理能力也同样名列第一。在成功的学业背后,芬兰的家庭阅读教育功不可没。芬兰教育部的报告指出,芬兰家庭非常注重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会在家读故事、念报、讲童话给孩子听,让孩子在家庭教育里种下喜欢阅读的种子。而且阅读已经成为了芬兰家庭的休闲方式之一。

芬兰的家长通常这样做:

1 每天保证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阅读或和孩子一起阅读。

2 不强迫孩子阅读,也不强迫孩子接受父母为他读故事。如果孩子不喜欢就要停下来,或让孩子换一个故事。

3 尝试着和孩子“玩”故事,比如共同表演故事情节,一起讨论不同的故事结局,轮流创编简单的故事,这会使阅读充满乐趣。

4 为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架,使孩子看书时随手可及,便于孩子养成及时整理书架的好习惯。

5 只要孩子感兴趣,,在外面看到任何文字或图案都可以引导孩子“读读看”,也可以利用电脑使孩子关注文字和符号。

6 有时间带孩子去书店,给他买书,把书当礼物送给他。去图书馆,让他了解如何查阅资料。

7 自己读了一些好的书,就讲给孩子听,如果孩子感兴趣,就把书放到孩子能够拿到的地方,让他自己读完。

芬兰家长还利用多种社会资源。扩大孩子的视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芬兰全国有1000多个图书馆,人均占有图书馆的比例居世界首位。芬兰全国建有完善的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图书馆为所有人免费提供借阅服务。家长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参加各种活动,如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幼儿故事时间、故事表演活动,也可以教孩子借书、还书。

芬兰的博物馆也为家庭教育提供着各种服务,目前芬兰境内约有300多座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提供的服务内容丰富多彩。18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入场参观、学习。博物馆也常为儿童、青少年举办各种学习、游戏活动,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参加。在博物馆里有许多父母推着娃娃车去参观呢,这些孩子还在襁褓中或正在学步时,就已经开始走进阅读世界了。

英国:阅读兴趣从零培养

英国2005年启动的“阅读起跑线”计划将免费为每个儿童提供市值60英镑的资料,这些资料分装在不同款式的帆布包里,根据儿童成长的实际需要,分年龄段以不同的方式分发。同时,图书馆还开展各种亲子互动的阅读活动,帮助家长掌握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家长与他们的孩子一起分享图书、故事和儿歌。“阅读起跑线”计划为家长提供各种与儿童分享阅读乐趣的指导资料,这些指导资料一方面使家长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在该计划的指导下,家长和孩子经常参加“儿歌时间”和“蹒跚起步来看书”等活动。

“儿歌时间”是为初生婴儿到初学走路的儿童和家长设计的亲子互动活动,内容包括童谣、儿歌和律动,还有游戏、新奇小说和玩具分享等环节。儿歌简单、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节奏和动作,还可以利用各种道具丰富和加强效果。儿童可以通过声音和动作的模仿,练习发声,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节奏的概念以及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家长和孩子学会后,大都将其作为家庭娱乐项目,为生活增添乐趣。

教育小孩子的方法和经验范文6

一、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做

受传统管理观念约束,学生常常在班主任的强制管理下发展,这样的班级管理结果是:教师整天忙的焦头烂额,学生却仍然继续犯错。杜威曾说:“给儿童以自由,使他们在力所能及和别人所允许的范围内,去发现什么事他能做,什么事他不能做,这样他就不至于枉费时间去做那些不可能的事情,而把精力集中于能做的事情了。儿童的体力和好奇心能够被引导到积极的道路上去,教师将发现,学生的自发性、活泼性,有助于教学,而不像在强迫制度下那样成为要被抑制的东西。”所以,教师们应改变一下管理方式,放下架子,用温和的态度跟学生心平气和的讨论,以了解学生的想法。把班级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让学生学会自我负责,自我约束。

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例如在学生到校的第一天,就让学生自己去领书、发书。不同的年级,班主任可以给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目标范围,如给四年级孩子定的做事范围是: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每天的书包自己整理,中饭用过以后自己能主动把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自己排座、自己排队、自己选班委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经过锻炼后,平时的很多活动比如班会、团支部会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主持。

二、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成为助手

班主任常常觉得班干部、好学生才能帮自己做工作,其实并不是只有学习好的同学才有资格当班干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而那些淘气的、学习差的学生就不是助手甚至是管理班级的障碍。其实,坚信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是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个学生的助手。传统的班级管理都偏向部分学生,使得大部分学生处于受支配的地位,班委协助班主任的管理,其他学生的能力发展、意识的接受都存在片面性。

也许他就是一个劳动形象天使,也许他就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天使。这就要求教师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有的学生善于管理,那就鼓励他积极参加班干部的竞选;有的孩子勤劳诚实,那就寻找机会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如果有的学生各方面都表现出色,那就把“三好学生”奖颁给他……教师必须坚信: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和管理,毕竟是孩子,其内心世界一定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打动每一位学生

很多班主任认为,小孩子没有自尊的意识,所以常常在班上点名批评,或公开指责犯错误的学生,从而在有形、无形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比如,在处理一些隐私和偷窃案件时,老师要为学生保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这就需要教师们通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谈话来处理。首先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要求,解除学生的顾虑,让他们说出心里话,并且给予学生温暖和改正错误的勇气,然后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用真情和关心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管理和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