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综合素质个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一综合素质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一综合素质个人总结

大一综合素质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戏剧实践 语言能力 综合素质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201510435051);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课程建设项目(XJP2013044);2014年山东省教育厅项目:英语会话中的反馈语研究(3z3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18-02

1.引言

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戏剧是对人类历史、情感、道德和思想的深层探索和演绎,戏剧的丰富与深邃能够锻炼我们的理性思维、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激发我们的情感和想象、鼓励我们的创作和梦想、建立我们的自信心。托尔斯泰(1958)提出戏剧教育是“全人教育”, 戏剧教育包括专业戏剧教育和非专业戏剧教育,本文探讨的是非专业戏剧教育,采用戏剧与其他学科课程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综合素质和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通识教育。基于通识教育的戏剧教育和研究在英、美、法等国家受到普遍重视,并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如美国在高等教育阶段,有三分之一的学校设有专门的戏剧系,而在没有开设戏剧系的高校中也开设了关于戏剧欣赏和实践的方面的课程。通过角色扮演和即兴表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创造力。

对于戏剧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层出不穷,英国教育家Brain Cox(1991)认为戏剧教学有助于实现英语语言和文学的教学目的,Wagner(1998)在总结了大量有关研究后发现,戏剧表演的经历能够对语言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我国,戏剧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专业戏剧人才为主,对其作用的研究也主要是针对戏剧专业学生开展的,忽略了作为通识教育的戏剧学习的作用,对非戏剧专业学习戏剧的研究很少,陈漪(2006)在她的非专业戏剧教育及其育人价值总结了非专业戏剧教的优势。她提到戏剧教育丰富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灵。李桂秀(2008)和翁钦露(2010年)在英语课堂戏剧活动都提供了案例研究。可以说,对以掌握外语运用为主要目的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戏剧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将对英语学习戏剧对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影响开展研究。

2.研究方法

2.1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戏剧育人的理论为指导,以英语戏剧活动为媒介,旨在研究两个主要问题:一)戏剧活动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有影响吗? 二)戏剧活动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帮助吗?

2.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4名大三年级学生,16名大二年级学生和18名大一学生。38名剧社成员被命名为A组,即实验组,从大二和大一挑选出的16和18名没有参与剧社的同学组成B组,作为对照组。为保证研究可信度,对照组学生与实验组学生成绩相当。

2.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日志收集和分析,来反映参与者的主观感受。个人日志记录成员每周自己的感受和反馈,从中我们可以分析活动对每个成员产生的影响,并分析每一个活动的合理性。结合SPSS软件来统计分析成绩单,以得到科学性的印证。

2.4研究步骤

由于目前我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在四年中都不提供戏剧课程,只有几个语言实习的学分,学生不能在上课时间学习戏剧。与戏剧接触之匮乏,不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戏剧的魅力。因此我们成立了兴趣社团,每周组织至少两小时的戏剧实践。

学生是戏剧社的领导者,负责招募及各类管理。指导老师发挥相对较小的作用,帮助把握社团的工作方向。由于戏剧社中没有很多人在戏剧方面有经验,所以本研究将英语戏剧实践活动分为反思性观摩、个人理解的发展、活跃排练和现场经验收获四个阶段,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周期,并把周期的起点设置在“反思观察”。

阶段一:反思性观摩

在第一阶段的活动包括阅读和戏剧的学习。剧目有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美女与野兽等。每个星期,学生聚集在多媒体教室观摩的音频或视频。观摩后,成员在随后的研讨会反映他们的想法,在剧本,表演和对戏剧的想法上交换他们的理解。

阶段二:个人理解的发展

本阶段在讨论会后进行。成员回想讨论会的内容并反思他们同意和不同意的观点,思考演戏内容的增减,从而进一步提高排练的质量。在此期间,学生将信息内化,这锻炼了个人将不同的概念转变为自己的理解并加以应用的能力。

阶段三:活跃排练

在此期间,学生自发组织排练,并将之前的理论付诸实践,在彩排期间检验之前想法的谬误,从而获得更多亲身经验。本阶段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有良好氛围的有机整体,他们一起训练并且互相检查彼此的进步。

阶段四:现场经验收获

这是历时最短,但收获最多的经历,因为这是把社员领向舞台表演的时间。通过舞台表演,他们获得第一手的独特体验。每次演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次的表演都倾注了先前积累的经验。

本周期继续时,另一个周期又从“反思性观摩”开始。每一轮结束后,学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2.5数据收集和分析

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并在一年半内对学生中进行两次问卷调查。第一份问卷发放给51位报名参加花火剧社的学生,另一个问卷一年后发放给30位还留在剧社中的成员。

每个星期,社员在个人日志中记录他们的想法。每个月日志将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收集分析。总共有228篇日志(192篇定期日志和32篇年度总结),日志体现了剧社成员的感想。

3.结果和讨论

3.1问卷调查分析

出自中国的教育体系的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多是填鸭式和针对考试的训练。艺术和戏剧之类的表演娱乐活动在求学生活中占很小比例。因此,第一次问卷调查社团成员对活动的预期和个人情况结果显示,很少成员在表演和戏剧任何经验,只有一个学生承认对戏剧有一定经验。高达80.39%的受访者曾经扮演被动的角色。虽然缺乏经验,所有成员都对这项新的活动有积极的看法,认为戏剧活动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并能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他们认为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根据前测的结果我们预期,以戏剧社团为平台,学生将更主动的学习和表达自己。

戏剧活动开展一年半后,我们开展了第二次问卷调查,听取社团成员对活动的总结性意见。从统计结果看,每一个成员都表明了在英语学习兴趣、口语、听力、写作水平的提高,其中65.38%的成员认为,最显著的进步是口语水平的提高。通过一年的活动,84.62%的成员提高了对戏剧的兴趣人,比之前增长64%。

但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发现,写作的进步没那么显著, 38.46%的人不确定他们写作能力是否提高,另有11.54%的人感觉写作能力进步迟缓。由于第一年的活动更注重观察,阅读剧本,排练和表演,因此他们觉得口语能力进步最显著,第一年的活动由于忽视了可能提高写作能力的剧本改编等互动,因此此方面的提高不明显。然而,写作技巧是学生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中国学生最缺乏的能力。这些数字为下一步的活动计划提供更多证据。

戏剧实践活动中有五到十人为一组的小组互动,需要团队协作,成员互相学习和成长,因此93%成员认为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创意和沟通能力的提高排在第二位(均为71%)。46%的成员认为自信心和审美有所提高,有四分之一的成员感受到领导能力的锻炼。

数据还表明戏剧活动对性格的影响,最显著的是同理心和接受度的提高。通过阅读剧本他们更多地了解各种各样人的个性,从而变得更加宽容和同情,越来越意识到尊重他人。责任心和注意力提高居第二和第三位。当执行任务时,同一小组的各个成员自愿承担各自工作,并彼此学习。曾经被动地接受任务的成员增加了自信,在任务和挑战面前变得更主动。

3.2个人日志分析

通过对成员日志的分析发现,收获大的方面包括英语口语、对戏剧和英语的兴趣、合作能力、自信心和跨文化的理解能力的提高。所有成员都感受到了英语口语的改进,包括英语口语的语调和流畅性。有五人提出口语能力的提高是因为他们对本土化的表达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位成员提到“我们首先一遍一遍的读剧本,以熟悉我们的台词。排练的时候,每次我发音错误或不标准,都会有小组成员指正,我会改正,直到彼此都满意。这样一直重复准确的发音,提高了我的口语能力。”

3.3发现

问卷和个人日志的分析表明,学生认为,戏剧实践活动具有挑战性和教育意义,学生除了学到戏剧和英语知识外,提高了英语水平,更能提高机会思考和反思。

数据分析表明,英语戏剧活动对英语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相关性。当然影响学生英语成绩的因素有很多,需要更多的数据来分析,比如通过给每个人在社团评分来评估他们的表现,然后比较社团评分和自己每学期的官方成绩,看看是否有存在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没能详尽研究,有待提高。

4.结论

戏剧活动创建了一个以语言学习者为积极参与者的社会角色和关系的世界,维持学生之间使用目标语的交流互动。 由于是在特定语境中,因此所产生的语言是流畅的、有目的的和有创造力的。学生自由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锻炼思维和反思的能力,发展自己的理解。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评估收益,了解自己的收获与错误,主动改正错误,达到知识内化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同时,戏剧活动中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主动承担责任的机会,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把理论学习应用于戏剧活动的学习模式,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Dewey,J.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New York: Kappa Delta Pi.

[2]Kolb, D. A., Boyatzis, R. E., &Mainemelis, C. (2001).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Previous research and new directions. [J] Perspectives on thinking, learning, and cognitive styles, 1, 227-247.

[3]Kolb, D. A., Kolb, A. Y.(2007)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A Dynamic, Holistic Approach to Management Learning, [M]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4]Lewin, K. (1951).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s. [J] New York: Harper & Row.

[5]Piaget,J. (1970). Genetic Epistemology.[J]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6]Stinson, M., & Winston, J. (2011). Drama educ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growing field of practice and research.[J] Research in Drama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Applied Theatre and Performance, 16(4), 479-488.

[7]李桂秀. 短剧表演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10:40-42.

[8]翁钦露. 论戏剧编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

[9]陈漪.非专业戏剧教育及其育人价值[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02:113-117.

作者简介:

大一综合素质个人总结范文2

演唱与伴奏在舞台实践中本是一个整体。“唱与和”是同时展现的,缺少了任何一个部分,均是不完整的。双方在平时练习时,需要在歌曲伴奏方式、演唱方式、舞台效果等方面不断地磨合,最终达成两人的共识。钢琴伴奏首先要熟悉歌曲的表现意图,表现内容和演唱者的演唱风格。钢琴伴奏最好是有着丰富的伴奏经验,在练习中应紧密结合演唱者自身的演唱特色,选用适当的音色、音乐织体为其伴奏。我们运用钢琴伴奏较多的还是专业性较强的作品。如美声唱法歌曲、民族唱法歌曲。一般情况下,短小篇幅的作品具有精炼的特质,二段体、三段体较为常见。往往在短暂的时间里,给观众带来小巧精致和灵动的感觉。如《包楞调》《、问》《、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槐花几时开》《、南泥湾》等,作品大一点的歌曲往往从叙事开始,逐渐展开到,最后把作品推向升华。如《黄河渔娘》、《不能尽孝愧对娘》、《孟姜女》、《风萧瑟》、《黄河怨》等。这些经典歌曲往往在舞台上经久不衰。小型歌曲在配合上因短小精悍,钢琴伴奏不会十分复杂,在理解和配合中较为容易。这些小型歌曲在配合中,钢琴伴奏方面主要是在前奏中把握乐曲整体的风格,速度、曲调、音乐尽量精炼。和声处理中也要考虑乐曲主要表现的内容与乐曲特色,尽量在主题句用精准的音乐就抓住人们心灵,不易用复杂的音型和乐句为之编配伴奏。配合中,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双方要及时的商定,不要拖沓。这样在配合的进程中,双方很快就能把作品的合作价值提升。在篇幅稍微大一点歌曲,不管是对祖国、家乡、亲人的依恋和热爱之情还是叙事、饱含赞美之情的歌曲。无论在音乐处理和歌曲演唱中的情感把握方面,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传递着深深的感情,如歌曲《不能尽孝愧对娘》的前奏部分中,钢琴伴奏在这时为了渲染气氛,应把握作词作曲的真切情感,双手采用震音和大幅度琶音的形式,把乐曲的气势推向。演唱者在钢琴伴奏音乐气氛的推动下,酝酿好情绪,使声音与情感统一,在乐句开始时自然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配合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在基本的节奏、乐句、音符、情感表达上简单的应和。还有对乐曲曲式结构、对音乐的理解层面、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搭配。时间和效率往往是歌曲演唱者和钢琴伴奏配合工作的支撑点。配合是综合能力的展现,也是彼此文化、音乐、素质等综合水平的体现。配合是需要默契为前提的,需要耐心磨合的。

二、临场发挥的重要性

舞台艺术实践中,临场发挥是展现艺术水准、心理素质、舞台实践经验的综合体现。临场发挥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表演实践的成功与失败。对于歌曲演唱者和钢琴伴奏是在双方配合的基础上,在熟悉和充分把握作品的基础上,在舞台上表现作品的时刻。一般情况下,有着丰富经验的表演者在临场发挥中常常能正常或超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没有任何一个演唱者可以完全保证自己在舞台实践中发挥正常。因为实践的时间、场地、音响、听众、舞台配合、个人状态等许多因素的不同,也会给表演者思想和精神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作为表演者的歌曲演唱者和钢琴伴奏,每一次的发挥都不尽相同,这就是临场发挥。临场发挥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舞台实践者的状态和心态。良好的状态和心态,是需要自我调整的。在每一场舞台实践之后,我们需要的是好好回味和总结、思考。更多的方法和经验对于应对舞台现场所发生的实际情况是非常有效果的。舞台实践前夕,我们可以用意识和回忆的方法,放松身心,逐渐使自己融入所要表达的音乐中。还可以用深呼吸调整气息、用跳跃的方式放松身心。对于演唱者在舞台实践中,临时与音乐配合不上,忘词、跑调等一些现象我们不能完全避免。但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可以将失误率降到最低,或者说找到一点补救的措施。譬如当演唱者与钢琴伴奏配合不上时,钢琴伴奏充当映衬的角色,就要找到节奏和音符上能够应和演唱者的内容。遇到忘词的演唱者需要钢琴伴奏辗转一下音乐,让音乐回到开始时或能够衔接的音乐部分,音乐不能停顿下来。如遇到有跑掉的演唱者,钢琴伴奏亦可根据演唱者的调式,编配适宜的和声和节奏型积极和主动的配合演唱者。临场发挥不仅是思维与状态在头脑中飞速运转的表现,同时也需要从容地沉浸在表演之中。

三、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一综合素质个人总结范文3

1、一个班级的各位同学就像长短不一的手指,单个的作用是很微小的,但紧握在一起,拳头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为此,我班特开展以“真我的风采”为主题的特色团日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我们的目的是让全班所有同学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才艺和才能展现出来,以此来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我们这个团体更具有凝聚力、向心力——“鹰一样的做人,狼一样的集体”。

2、本班同学与来宾进行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在学生会“就职”的同学,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他们了解“民意”,以便在学生会工作中找到更好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其在另一个舞台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为院系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出我班的一份力量。

二、活动主题:真我的风采

三、活动时间:XX年11月7日晚19:40——21:20

四、活动地点:综合实训楼b区304

五、活动策划:高分子07-3-3团支部

六、特邀嘉宾:“青马班”全体同学,化学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主席团同学,高

分子大一各班班长及团支书

七、活动总结:

化学工程系高分子07级3-3班特色团日活动经过近半个月的精心准备下,终于在XX年11月07日(周五)晚上19:40在学院综合实训楼b区304落下帷幕。此次特色团日活动凝聚了本班四十七位同学的智慧和努力,得到了兄弟班级、特邀嘉宾们的一致好评。现就结合本次特色团日活动相关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本次活动能顺利进行离不开班上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离不开高分子07级3-3班全体班委的精心筹备,兄弟班级的不懈支持,离不开活动筹备同学的辛勤工作,更离不开化学工程系团总支的支持与鼓励。

在活动筹备阶段,负责活动筹备的班委同学在没有较大型班级活动筹备经验的情况下勇于创新,善于总结自我,能深层次的发掘本班人力资源,使本次活动的各项工作较顺利的开展。但是,在其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增强工作预见性,充分协调时间与人力资源

在此次特色团日活动中,因为准备的不充分和经验的缺乏使工作的预见性没有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活动现实情况复杂,活动场地布置工作艰巨,对工作人员的组织工作困难等都没有事先预见到,这既是工作的漏洞也是我们以后需要加强注意的方面。

(2) 应更加关注活动细节,部门协调能力应得到提高

根据本次活动的组织筹备与活动的开展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上分析,本次活动在整体上是好的。虽将任务分成了若干版块,但是未将任务落实到人,致使有的同学工作相对繁杂。针对此问题,我们需要在日后注意将具体目标确定,任务设置明确,以此减轻工作人员的精神压力与工作强度。

活动过程中主持人所出现的各类问题直接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其不容忽视。这可能是活动策划人与主持人的交流不够,也可能是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还应增强。结合此类问题,我们应该在与主持人的交流和对其进行活动讲解的程度上加大力度,但也应该更加严格的选拔主持人,结合相应活动的形式安排最适合的主持人。

(二)、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增强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次特色团日活动,同学们的自主创新充满了活动全程,体现了我班同学创新意识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本次活动创意较新,场地布置效果极好,后期反响极好。是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也是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结果。

(三)、鹰一样的做人,狼一样的集体

—— 班上一同学的感言

“在此之前,我们从未记起那些美好的画面,只因从未忘记;在此之后,我们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那些美好的画面,只因刻骨铭心”,这是我们班上一位同学在活动结束后的一席话。

纵观此次活动的整个流程,在活动的场地到处都弥漫着快乐的味道,在刘德华的那首熟悉的《真我的风采》歌声中,本班的主人——全体同学,带领着嘉宾欣赏墙壁上的风采照片,上面记录着本班每位同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整个活动过程都是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在嘉宾随意参观完后,我们班上的同学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展现我班的风采,以“浪漫樱花”为开场舞,拉开了此次特色团日活动的帷幕。虽说跳得不是怎么的好,但我班同学勇于以他们的方式表达对来宾的热忱欢迎,从集体到个人,唱歌、跳舞在带动现场气氛的同时,更展示了我们年青人的青春、活力和魅力。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使此次活动的意境更显优美。所以,就有了才艺大荟萃,现场书法,手工艺品展示等等。这些都从另一方面表现出本班同学的风采,在一定意义上给大一的学弟学妹作了很好的学习示范作用。

宁静的场面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在与来宾互动环节,把气氛拉得是一浪高过一浪,歌曲pk,互动小游戏,交谊舞······使得主人与来宾之间有了又一次深刻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了主客一家的氛围。我们不紧展现了本班的风采,也使我系各班之间的班团干有了很好到了解,加深了友谊,更是很好的展现了我系的风采。

最让我们难忘的是最后一个环节,“幸福由你签”,来宾和班上的同学先后在红布上写下了对本班的寄语。

我们用生活演绎并诠释了“鹰一样的做人,狼一样的集体”,本班每位同学都用青春、激情、才智为自己的生命路途增添风景,为班集体做奉献,在竞争中、合作中成长。就像这句台词“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而非人乔丹更有“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决不能接受放弃”的誓言。年青没有什么不可能,我们的风采无懈可击!

八、小结

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实践的证明,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是激励这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当中去。苏霍母林斯基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这种力量就是班级的凝聚力。而大学,这个由来自五湖四海同学组成的特殊班集体,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尤其需要班级每个成员不懈的努力。

大一综合素质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美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发展潜力素质;专业素质

一、课题探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流通的增强,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愈加开阔。旅游在国内甚至国际变得越来越火热,在旅游人群这一个庞大的集体当中,大学生无疑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上获取知识,因其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而且时间相对较充裕,并且充满了冒险精神和探究能力,这些因素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外出旅游。

我们选择研究的对象为美术类大学生。经过调查和访问,发现很多大学生在出游的过程中只是纯粹的游玩,并没有注重更深层次的意义,忽略了旅行对自身素质有更大的影响。随着大学生旅游人数的增加,但是探寻旅游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的课题讨论较少,我们选择了该课题,希望可以为美术类的学生建立一种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旅游模式――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从中去探索专业的知识和领域。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这次课题,我们进行了两次调查。

(一)第一次问卷

第一次是基础问卷,针对美术类大学生以不记名填写问卷并回收。其中包括纸质问卷300份,网络问卷200份。范围涉及到四个年级,三个大类专业(绘画、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共500余名美术类学生,共计500份问卷。回收问卷488份,回收率为976%。其中10份发生填写错误和问卷不完整,有效问卷为478份,有效回收率为956%。

数据显示有6792%的美术类大学生喜欢旅游,依据第一次调查表显示,美术类大学生旅游趋势呈上升状态,以及旅游对美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影响。

(二)第二次调查

根据以上的了解,小组做了第二次调查。第二次的调查为深入调查,以走访调查的形式,走访对象是热爱旅游的学生中专业较好或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我们一共走访80余人,其中绘画类的大学生20人,艺术设计类大学生40余人,数字媒体类大学生20余人。我们根据以上走访结果的探究,总结出一些观点――艺术类大学生在旅行中如何更好结合自身专业对旅游资源更好的利用,我们给予以下几点意见。

三、旅游对美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的探索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当代的教育是素质化的教育,而素质教育更偏向于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也可以说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不仅要有丰富的人文修养,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很好的掌握,其中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综上所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身心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发展潜力素质。①

(一)旅游对身心素质的提升

身心素质,顾名思义,也就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总合。当代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是自身进步与发展的前提。身心素质是保障身心健康最不能忽视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即将面对一个复杂和充满竞争的社会,面对种种问题,总会有许多烦恼和苦痛。这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钟爱旅行,据我们的调查统计359%的美术类大学生非常喜欢旅游;4188%的学生喜欢;188%的学生认为一般;有342%不喜欢旅游。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旅游,传统的随团旅行已经淡出大学生的视线,他们更热衷于一种自主随意的旅行方式。没有了旅行团周到的服务和安排,只有靠自己去计划和支配,无疑对心理和身体都是极大的考验。所以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是自助出行的前提,也是发挥出旅游最大乐趣的保障。

(二)旅游对道德素质的提升

道德素质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而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影射出当今社会道德素质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保证。大学生的道德素质问题不容忽视,而如何去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脚踏实地,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引导自身发展,成了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而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道德素质对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走访中,76%的学生在旅行中有过帮助过他人的经历,而83%的学生曾经受到过别人的帮助。而这些受访的学生中,98%的人都表示,只要别人有需要,就一定会尽力提供帮助。这些学生中,865%的人强调了环境问题,比如随身携带垃圾袋,不乱丢垃圾,不乱刻乱画之类的道德素质问题。

(三)旅游对发展潜力素质的提升

发展潜力素质是人们隐含在自身中潜在的能力,每个人的发展潜力都是无法估计的。发展潜力素质包括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作为美术类学生,无论是设计类专业还是绘画类专业甚至教育类专业,良好的沟通能力都是工作学习的前提。与他人沟通,通过自身素质和认知能力去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在社会中总会遇到一些个人问题,而有些是自身所遇到过的有些则是没有遇到过的。学会拥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更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在767%受访的学生中觉得“旅行”十分有效的促进其挖掘自身潜力。934%的学生表示在旅游中对自身提升较多的是交流能力。这要求我们在旅行的过程中多开口,多说,多与他人交流。旅行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与他人交流就像进入了一个他人的世界,学会交流和沟通也会对自己的交流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旅行中所看到的新鲜事物也会启发着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艺术就是在不断的创新和改变中形成的,当自身开阔眼界,学会走出去,拥有了创新的思维和新的灵感,就会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特殊性。

当处于旅途中,很多事情需要自身去考虑并且计划,学会思考和分析,形成一种分析的能力,并且将这种思考方式延续下去,就会逐渐培养良好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能力。

(四)旅游对人文素质的提升

《辞海》这样解释: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人文素质则是建立众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及外在特征。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局限,而是要求更加全面的素质。人文素质对艺术的创新有帮的提高,而创新则是艺术的重要灵魂。

在旅游前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媒介了解出游地点的文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史学知识、艺术学知识等,以加强自身对该旅游地点的了解和深入。调查的对象中,有631%的人在出行旅游时会对一个地方的人文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这些文化知识的了解是他们出行前的必要准备。我们在旅行时应该多加强人文知识,如当地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并让这些人文知识穿插在我们的旅行中。这些人文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确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并且了解当地的风俗以一个更理性的方式去旅游。

(五)旅游对专业素质的提升

专业素质首先是指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知识掌握状况.其次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再次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②在大学的学习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尤为重要。而作为美术类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是必须的。进行作品的创作,对自然对象的探究息息相关,自然中诸多的形态与色彩的法则给予了我们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基础。大自然是最纯粹的艺术家,它包罗万象,在无形之中形成了艺术表现的法则和规律。如果很好的掌握了这些法则、规律,就能更好的对艺术进行创作。

作为美术类的学生,首先,在平时就要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理论上扎实的基底还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其次,在旅行中,要不断注意和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要有计划、有目标地行走。作为美术类的学生,本身就应该培养对事物观察的敏感性。所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身专业素质才能逐渐得到提高。

根据访问和调查的结果显示,我们发现专业较好的学生,他们在旅行中往往会将旅行中所看到的景色与专业融合,并极具心思地去探究。绘画专业的学生比较侧重于关注一些富有强烈人文思想的景观和自然景观。所以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会赋予作品更多的人文思想,这是成为一部优秀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旅行或者采风能为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分别划分了很多方向,如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动画设计等。和绘画类专业相比较,设计更趋于理性,由此看来,对作品的严谨和考究,是优秀设计作品诞生的重要条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旅行中,优秀的建筑和园林设计往往更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比较倾向于去感知当地特色性的东西,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具创意和新意。从而不难看出,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灵感也大多都来自于感知之后的提取。

在社会化的今天,网络以及媒体的发展,数字媒体类的设计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崛起,数字媒体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旅行中更多的是去关注一些交互类的设计,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也会有不同的媒体传播,在旅行中去观察这些方面,成为他们的设计灵感的途径之一。

四、结论

经过以上调查和分析发现,旅游是会对美术类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影响的,影响的方面包括人文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发展潜力素质和专业素质。而这些影响是潜在旅游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只有我们发现他们,重视他们,运用他们才会对我们的自身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我们在这篇文章中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的形式,对提升综合素质的模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更多的美术类大学生在走出去看世界的同时,丰富自我,提升综合素质。(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九批科研创新项目

注释

① 蓝琳:《“卓越计划”视域中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索》,绥化学院学报,2012期号4期。

② 李品玉:《大学生该如何塑造和提升自我人格魅力》,文教资料,2008第17期

参考文献:

[1] 向小壮,李学林.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08.

[3] 吴维娜.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大一综合素质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张力(1956-),男,重庆人,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杨仲卿(1984-),男,山东滕州人,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讲师。(重庆?400030)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改重点项目(1021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4-0054-02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s)是专门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类课程。[1,2]在教师主持下,围绕共同感兴趣的专题,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对新生在掌握知识、开拓视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技能等诸方面进行综合培养与训练。课程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强调师生互动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目的在于帮组学生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转折,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研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涵盖了入学教育、学术方向、探索创新等方面,都是教师们多年教学、科研的经验总结。[3,4]既有经典内容,也有新问题,设计众多领域和交叉学科。有的可能已有答案,但也许并不唯一,还需突破;有的可能尚无答案,需要探索。

为了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将同学们培养成为驾驭未来的优秀人才,重庆大学从2009年起,面向本科新生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各专业根据自身特色设立了面向本专业新生的研讨课。课程旨在推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和基于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2011年重庆大学又推行了校级“新生研讨课”示范课程,打破了各专业新生研讨课的专业限制,面向全校本科新生,采取网络“抢课”的方式取得学习资格。“能源、环境与社会”为校级示范课程之一。

一、课程的设计组织与实施

1.全校性新生研讨课的特点

(1)小班教学便于研究性教学的开展。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5-7]在研讨课上,通过课程的组织,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能源、环境与社会”选课人数32人,采用小班教学便于师生间的互动,为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2)选课学生的覆盖专业范围广,教学过程更加注重通识教育理念的应用。作为全校性新生研讨课,采用网络选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能源、环境与社会”的选课同学来自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7个专业。和各专业开设的研讨课不同,全校性新生研讨课更加注重通识教育理念的应用,注重新生在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

2.课程的设计

“能源、环境与社会”新生研讨课共16个学时,课程从哲学、法律、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多个视角,结合科学与技术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批判性的社会学观点,以认识快速改变着的世界及应对中国高速发展所产生的资源、能源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为出发点,通过生动的例子,介绍能源与环境问题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并通过国内外发展清洁能源的成功案例,结合同学们所熟悉的各种应用条件,共同探讨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技术途径、经济分析和政策支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以科学和人文的精神认识和分析能源问题,理解能源与社会的关系和能源利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的人文社会原因,并能从人文社会的角度分析能源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激发学习创造性的想象力和批判思考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

3.组织及教案的编写

结合笔者在热能专业新生研讨课中的教学实践经验,为了便于全校性研讨课的有效开展,本次研讨课设计为4学时每次,共授课4次。

新生研讨课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对科学知识探索的激情,并启发、训练学生的学术表达方法与能力,注重启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学生愉快学习和自觉学习的氛围。教师从不同的学术视角,与他们分享和探讨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方法。本次新生研讨课在组织教案编写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四个单元,采用“专题报告与讨论”与“专题研讨”相互穿插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其中,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为“专题报告与讨论”;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为“专题研讨”。

大一综合素质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分年级;分层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学生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目标管理,通过让学生明确自身预期目标,使自觉按照预期目标要求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个人职业理想,虽然主要取决于个人素养、个人能力以及个人选择的能力,但学校教育如何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也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条件。高校应从实际教育出发,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科学开展大学生职业咨询和择业辅导,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职业生涯教育。要抓住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学业阶段特点,开展分年级、分层次的职业生涯教育。

一、大一年级职业生涯试探期

大一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是要初步建立职业生涯理念,了解掌握成功的职业生涯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要求。

大一新生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觉得时间还早,很容易就形成了慢慢混日子的想法和习惯,开始放任自己,没有任何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因此职业生涯规划从低年级就要着手实施,根据大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推进教育,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通过举办院系各年级之间的交流会,引导大一学生多向高年级学长咨询交流,了解校园生活和职业生涯的选择途径。也可以根据院系实际,多组织新生到实习基地、单位或公司参观学习,让学生实地感受和切身体验。

二、大二年级职业生涯定向期

大二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是要初步建立其职业生涯目标,增加对自我的认识,提高自我基本素质。

引导学生多参加丰富的校园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他们与人相处、共同活动的合作意识,增进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的社会心理素质:积极乐观的心态、团队协作的精神、创新性的见识和独立的思考等。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完成社会化的初步训练,促进其形成基本的社会意识,掌握基础性的社会技能,加速大学生社会化能力。也可以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进行兼职尝试,找寻契合自身兴趣的兼职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对职业感性认识,提高自身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便于对职业生涯目标更切实的调整。

三、大三年级职业生涯冲刺期

大三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是要深化职业生涯理念,深入了解社会,调整完善自我职业生涯设计。

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探索,大三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初步想法。辅导员应适时引导学生分析自身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技能特长以及所学的专业知识,正确评价在组织协调、思想心理等方面的能力素质,清醒认识所面临的社会就业形势,准确把握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和数量,结合自身所追求的职业理想,慎重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可以主动参加一些求职技能培训,接受体验式生涯辅导。邀请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来做关于求职技能的专题讲座,学习制作个人简历、求职信,了解面试流程和面试技巧,学习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等。从体验式学习思路出发,建立一个以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为主体的注重体验的学习环境,进行职业生涯的管理和设计、模拟面试、团队合作、演讲实践、人际沟通体验,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总结和反思。

四、大四年级职业生涯分化期

大四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是要强化职业生涯理念,掌握求职的各种技能,学会收集、分析和使用各种就业信息。

高校要利用专业课程安排,设计大学生专业实习,再次检验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要求的能力。针对学生在实习和求职前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讲座、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视频光盘学习,与学生一起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宣传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就业政策,从思想上改进学生的就业观,要求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合理确定心理期望,防止理想与社会实际的脱节,积极倡导毕业生践行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模式。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还应该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辅导教育。部分学生存在家庭就业困难、性格内向、外貌缺陷(口吃、行走不便)等情况,辅导员要专门为其“开小灶”重点教育,鼓励其参加一些举办的情景模式、体验性的团体游戏,以及户外的素质拓展项目培训班等,在活动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和主观幸福感,进而也提升其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年级特点进行系统性的教育,开展工作中注重大一年级以适应性教育为主,大二年级以职业道德与技能教育为主,大三年级以求职心理和法制教育为主,大四年级以风险意识和反馈评估教育为主,各项针对性实际措施贯穿年级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就业技能和合格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