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教育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与教育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与教育的关系

艺术与教育的关系范文1

1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关系

对于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而言,艺术教育主要是在创建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学习有关民间艺术的众多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具有的艺术能力、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喜爱,帮助学会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多种文化自然综合的环境是艺术学习最佳优良的环境,利用不同形式的综合使得对于艺术的学习变得更加的附有生命力。要学生更多的参与民间的一些节日活动和庆典,民间艺术活动中含有很多艺术教育的素材。民间艺术可以说是文化的载体,民间艺术承载着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历史进程。现代艺术教育是帮助民间艺术进行传承的有效途径,以往民间艺术传承主要通过师徒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子承父业的形式进行传承。很多民间艺术的创作人员都是没有经过很长时间文化教育的农民群众,他们本身具有的经验不能够应用文字表述进行传达,对于民间艺术技能传授的方式就是应用“口头”讲述,将自身丰富的经验授予艺术传承者。现代学校的艺术教学系统是非常完善,并且具有科学化、现代化特点的,将学校对于学生的艺术教学与民间文化进行良好的融合,教师可以依据自身对于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知,选择对于学生民间艺术培养的切入点,当然需要尽可能的选择本区域存在的民间艺术,要取其民间艺术中的精华部分,并且将其写入学校艺术教学的课本中去,学会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这样不仅仅使得学生可以对本区域的文化有着更多的了解,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有着更多的热爱,同时对于传承民间艺术,弘扬区域文化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还能够丰富学校艺术教学内容。

2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经典的民间艺术尽心深入研究,可以了解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过程。继承和弘扬民间意识,是人类在如今时展民族文化,使得民族精神受到强烈的鼓舞,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并且使得区域文化快速形成的关键。很多的民间文化正在被划为非物质遗产中,遗产两个字同样也表明了民间艺术传承面临的危机。在新时期很多的青年人员对于民间艺术文化并没有太多的重视,一些人认为民间艺术文化太过于低俗登不上大雅之堂,也有一些人认为学习和传承民间艺术文化并不与自身的发展有太大的联系,这些错误的思想误区最终导致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很多的民间艺术文化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无人问津,不仅消失了很多民间艺术文化,同时也有着一些民间艺术文化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对于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得民间艺术文化可以传承发展下去,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学校艺术教学需要承担起的责任。将民间艺术教育与学校艺术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要学生能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同区域、不同时代具有的民间艺术作品,能够表达人类在不同区域、不同时代具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要学生能够对生活区域的文化进行保护,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学校艺术教育是培养民间艺术传承人员和热爱人员的主要路径,也是对于民间艺术进行传承的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艺术教育必须要明确自身需要肩负的重大义务和责任。

3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是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发展途径

在上文中也提到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民间艺术中蕴含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的保护不是侧重于对于文化进行变革,而是需要最大限度的保存民间文化的原始性。但是也需要了解到,时代是不断发展的,艺术形式如果想要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的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须要不断地突破自我,使得自身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的去满足现代人们对于艺术文化的需求。学校需要在艺术教育中对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将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与现代艺术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形成最佳的艺术文化传播环境,为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民间艺术的传承者走入教学课堂,使得学校的艺术教育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特点,使得民间艺术人可以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民间艺术文化的精髓。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增强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的关注度,对生活区域存在的民间艺术文化进行调查,不断的找寻具有价值的民间艺术资源。以学生的实际调查为基础,找寻一些经典的民间艺术文化作品,并且与相关人员讨论其具有的内涵,将民间艺术文化与区域文化相联系,加深学生对于区域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4结语

艺术与教育的关系范文2

论文摘要:民间艺术是根植于民间,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它既蕴藏着整个民族文化精神,同时又历经了时间的洗礼,显示出强大的无可替代的生命活力。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教育相融合,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能广泛吸收优秀现代的艺术的营养,通过规范的艺术教育途径,使其不断得到发展,创造出更高级的艺术形式。 

文化变迁,是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任何一个民族都在不断的发展并变化着,它所体现的民族特征的文化特点也会随之变化。文化变迁无关个人情感,而是一个不以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作为文化艺术中的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也是世代人民所创造、所传播并表现他们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同时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涵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着质朴的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需要我们珍爱、继承和发扬。 

谈到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就说明它有可发展的艺术价值,那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什么是民间艺术,同时它有什么可发展的艺术价值。提起民间艺术我们都会很自然的联想到一些与之相关的概念,如农民、乡土文化、祭祀;具有清新、质朴、稚拙特色的劳动群众创造的艺术作品等内容。例如:装饰建筑物的图案、彩绘、木石雕刻、、陶瓷器皿、竹木器皿;、印染花纹、刺绣、剪纸、织锦、年画、泥塑、皮影、木偶、花灯、风筝、版画等。也可以说民间美术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俗美术。民间艺术根植于民间,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它既蕴藏着整个民族文化精神,同时又历经了时间的洗礼,显示出强大的无可替代的生命活力。民间艺术所存在的艺术价值。实际上不但是“审美”意义上的艺术,更是“实用”意义上的艺术,所以它不应被时代所取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下去。下面是我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艺术教育关系的几方面阐述。 

一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民间艺术与艺术教育关系中,艺术教育更强调在可生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学习民间艺术所提升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民间艺术崇扬美善,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和道德感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    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民间的节日、庆典、联欢等活动,这些民间艺术活动都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民间艺术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而艺术教育是这些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前民间艺术的传承是通过师徒、父子关系口口相传的传授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而学校的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系统,通过学校艺术教育与民间文化的连接,艺术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民间艺术研究成果,根据培养重点,有侧重的选择本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编写校本课程,进行系统教授。 这样可以增进学生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加强热爱家乡的意识,对发扬地区文化,传播民间艺术有不可小视的价值。所以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学校艺术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高校的艺术教育当中,江苏大学较早的在民间艺术方面有所研究,在2002年,江苏大学成立了民间美术研究所,该研究所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研究中国民间美术为宗旨,致力于民间美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将民间美术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绝活技艺融入到教学之中,并以此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各高校在教学中对民间美术保护和发展的认识会较好一些,但也有待于我们重新正确的认识民间艺术的传承在学校艺术术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与价值。 

二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优秀的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踪迹。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现代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许多的民间艺术都在逐渐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所谓“遗产”也正说明了这些艺术文化的传承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的年青人对民族民间文化有所忽视,普遍认为在改革开放推进现代科技社会进程中.我们丢失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被冷落,由于后继无人,已面临失传消失的危险。 

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学校艺术教育把民间艺术对现代年青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学校艺术教育中介绍民间美术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品反映出人类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信念及观察世界的特殊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保护与继承本土特色文化的同时提高认识多元文化的意识。同时,学校的艺术教育也是培养一批民间艺术爱好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继承和弘扬优秀民间艺术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高校更有责任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担负起这一重任。 

三 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是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发展途径 

民间艺术做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一,它保持着物质与精神未分化之前的原始状态,包含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并不是要建立在丢失与变异的基础之上,而是要最高限度地保护其原有的面貌。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艺术既要生存,也要有所突破和发展,从而去适应人们不断发展的精神和审美的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在艺术教育中挖掘整理,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体制相结合生成更佳传播形式,使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命从而得以新发展,在这方面,高校可以利用艺术教育课程的开放性.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间化等地方局限性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普遍不被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纳,基本靠口传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繁衍发展到的今天,大量的民间艺术珍稀资源,依然为少数民间艺人所掌握,往往难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因而,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传授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艺术形式的精髓。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开展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调查,挖掘可开发的民间艺术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与民间艺人或民俗专家讨论它们的艺术内涵;学习创作具有符号性的作品,并将这种艺术与该地区的现代文化联系起来,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深入了解。 

民间的文艺活动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最大平台,一般都由群众自发组织、演出的节目,开展的活动,基本为当地有代表性且为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基本包含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地方戏曲、当地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研究这一地区民间艺术的最佳时机和最大平台。对于艺术教育工作的展开应充分利用到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对民间传统文化进全面的了解,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形成对某一艺术表现形式的改进和创作见解,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文化生活的有机融合。 

所以,民间艺术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做出顺应潮流的改变,在学校艺术教育中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民族形式,继承一切优秀艺术的传统,在不改变其原有面貌的同时,将其精华列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在继承的前提下去发展,去革新。同时,也要坚持民间艺术的开放性,积极应对文化变迁,努力加深同现代艺术教育的融合,广泛吸收优秀艺术的营养,使其不断得到发展,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恩寰,民间艺术教育 人民出版社, 2008 

艺术与教育的关系范文3

论文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对其进行科学测评与理性分析,从而总结出高职艺术生心理行为特征与家庭教育方式的关系,为培养具有较高人格修养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提供保证,为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及文化艺术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推动高职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艺术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受艺术专业特点影响,他们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此关注很少,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艺术高职生需要真正地被认识、理解和尊重,从而找到更加适合其身心和谐成长的教育方式,使其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艺术人才。

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家庭,个体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化目标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而自尊是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应对能力是个体社会适应性和社会技能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家庭教育方式对个体的自尊发展和应对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个体自尊的总体水平,而且影响着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外研究者从家庭系统内外的诸多因素,较全面地探究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自尊,国外学者提出了本质论,认为自尊是人们在应对生活基本挑战时的自信体验和坚信自己拥有幸福生活权力的意志。国内学者认为自尊即自我价值感。对于应对能力,研究者认为个体的应对水平不同,相应的应激反应水平则不同,从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同。

高职艺术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是其步入社会的准备,良好的自尊水平和出色的应对能力是其顺利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众所周知,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子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方式与高职艺术生心理行为方式的关系如何,家庭教育方式对艺术生心理行为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高职艺术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具有哪些复杂性与特殊性,这是本研究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已有的调查结果中,普通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相当程度的假性自尊,高职艺术生群体虽具有特殊性,但也不乏假性自尊的存在。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艺术者具有多重人格气质和倾向,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是相互矛盾的各种自然倾向的综合。作为高职艺术院校大学生,他们正是由于多重人格倾向的丰富多彩,才使灵感永不枯竭、常变常新。这种多重人格特征因素对于高职艺术生的应对能力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高职艺术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必然会对其心理行为特征产生影响。

本研究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6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高职艺术生的心理行为特征与家庭教育方式的关系,从而进行应用对策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提出科学的建议,为高校学生管理部门、文化艺术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合教育方式预测应付方式的复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在教育方式、自尊和应付方式三者之间,自尊起中介作用,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可以通过自尊对艺术生成熟型应付方式产生影响,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拒绝否认亦可以通过自尊来影响艺术生不成熟应付方式的应用。因此,改善艺术类大学生父母教育观念,增加积极教育方式的使用,有利于真正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从而促进其良好应付能力的形成,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我国文化艺术发展提供强大的、高素质的、“德艺双馨”的后备人才。

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艺术生的自尊水平虽然较高,但一定程度上存在假性自尊问题,艺术生面对问题时应付方式是灵活的,但在应付方式的选择中与他们的多重人格有关。由此可见,对于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艺术生的自尊水平真正的提高,应付能力真正成熟起来。因此,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一、家庭教育方面

艺术生的家庭条件往往比较优越,家长为子女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工作繁忙,缺乏与子女的日常交流沟通。而学艺术的孩子,由于长期从事表演活动,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表演性的人格特点。总是力求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对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挫折避而不谈,使得一些心理问题不易被发现。因此家长应加强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学会接纳子女不同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对错误的认识和行为给予耐心地引导,并以善意和令人舒心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对子女进行约束的同时,让子女有表现自我的自由,培养子女善于协商的处事态度;在家庭中让子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使其充分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正面支持,从而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可程度,认为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自己有价值,这样他们即使遭遇失败也会充满自信,从而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形成较高的自尊水平和较强的应付能力。

二、学校教育方面

(一)建立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的重要功能是帮助学生找到解除烦恼的金钥匙,使其心态保持平稳。要想做好艺术生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换”,要获得学生的充分信任,让他们愿意向你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沟通。其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找出有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的辅导和监护。最后,每天用固定的时间,采取多样的交流方式,如: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电话,借助互联网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等,为不愿面对面交流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在艺术院校开展心理活动课

艺术生天性活泼好动,理论化的心理教育课程往往不能够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因此具有实际训练操作性质的心理活动课是在艺术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发泄愤怒、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的心理调节手段,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心理教育素质

由于艺术院校多是采取“一对一”专门授课或是小班上课的专业授课模式,所以艺术院校大学生往往与专业教师的关系非常密切,专业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艺术院校中专业教师的素质水平对艺术生的影响非常大。作为专业教师,首先要树立积极的学生观,相信自己的学生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其次要尊重和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还要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以良好的人格来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

(四)创建具有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

每一所艺术院校的成长都会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成就,而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因此,在艺术院校有必要开展“校训”“校歌”“校史”教育。通过对学校名师、名学生的真实事迹的宣传, 突出追求“真、善、美”的艺术精神和学校精神,净化学生的灵魂,在学生中形成追求高尚道德品质和艺术真谛的风尚,使艺术生在校园中充分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从而很好地传承优秀的艺术文化。

三、社会教育作用

艺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食粮。自古以来,艺术就具有社会教化功能。孔于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巴尔扎克说“艺术乃德行的宝库”。艺术可以陶冶性情、涵养人格、建没道德风尚。在当今社会的艺术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由于利益驱动的影响,那些被大众所推崇的艺术家们,往往一首歌出场费要10万元、一幅画售价在20万元、一笔设计业务要50万元……,这些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强烈地刺激着艺术类学生的神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艺术大学生的金钱观、物欲观被进行了不正确的强化。因此,净化艺术市场,发扬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精神,为艺术大学生步入社会,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是全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谈文娟.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信水平、应对方式的相关

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

[2]李丽,陈庆良,洪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父母教养方式相关

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20(4).

艺术与教育的关系范文4

论文摘要:文章从艺术教育价值观谈起,剖析了社会环境中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原因,列举了相关的成功经验;进而联系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艺术教研室(简称我校,下文同)的艺术教育状况,探讨了取得的成就和获得的经验,并指出了尚待努力的方面。 

 

一、外部环境中的艺术教育观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认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以《音乐·艺术·人生》为题的讲座,先后在全国的高校开设近40余场,聆听讲座的师生遍及几百所高校,约10万人。他在讲座中列举了李四光、钱学森、杨振宁、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丰富生动的事例,说明音乐对于激发人的创造灵感,创新思维,提高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岚清提倡青年要培养欣赏经典音乐的能力。他说好的音乐不但给人带来欢快愉悦,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能激励人们去追求自身的高尚,培养广阔的胸襟。2000年李岚清访问爱尔兰,在参观他们的理工大学时,李岚清发现大学有一个专门的音乐中心,主要任务就是在大学里传播音乐,形成音乐氛围,因为良好的音乐修养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开发。由此,笔者想到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方式,哈佛的教育者反对“死读书,苦读书”,强调“全面发展”。 1993年起哈佛大学开始了一年一度,规模巨大的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上演200多场的文艺节目——有音乐类的合唱、通俗音乐、摇滚乐、民族音乐、鼓乐等;还有舞蹈类的芭蕾、伦巴、爵士舞、现代舞以及戏剧等。演员全都是哈佛大学的师生。除此之外,还有雕塑、陶瓷、图片、文学作品展示。这些形成了哈佛大学特有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哈佛强调的是艺术在生活和教育中的重要性,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目的是通过师生的亲身感受,从而激发师生的审美需求,提高审美趣味、品位。 

二、我校的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感到,作为国家的重点中专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近几年我校的艺术教育在领导的重视下,确有起色。比如,2002级西藏舞蹈班的成功充分证明,我校在艺术教育工作中做出了贡献。除此之外,学艺活动的开展,各类艺术团队的建立以及在市区镇频频获奖,使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观念上有了新的突破。近年来,我校顺利获得“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称号,也获得了市级、国家级重大奖项。在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以及对艺术美的感受过程中,我们做了许多的探索和努力。我们深知,学生只有切身体验与参与,才能更进一步地了解艺术,才能领略到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我们也深知,艺术教育的价值决不仅仅是要建立几个艺术团队和获得几个奖项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艺术教育这一特殊教育手段,让每一位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完善。 

现在的中专生不是不喜欢美的东西,而是不懂、不会。2005年下半年,我校成立了打击乐队。从这支鼓乐队的成长过程看,我们的学生是好样的,他们细心揣摩,反复锤炼,从看不懂乐谱逐步演变为乐在其中地演绎乐谱。在艺术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尤其是情绪记忆力、形象记忆力和动作记忆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这些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艺术活动不是简单的音符,节奏型的连结。比如在练习鼓乐《滚核桃》时,学生除了学会协作、配合外,还深入了解了相关人文方面的知识。这样在演奏时,学生内心就有了丰富的想象:秋收时的黄土高原上,农民喜摘新鲜核桃,将它置于瓦房顶晾晒,随着演奏的变化,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学生在再创作的过程中,不仅给自己也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听着情趣盎然,饶有风味的演奏,笔者坚信,这些能力的培养让参加演奏的同学终身受益。 

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人人平等,这是我校艺术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为此,我们做了如下的努力:首先我们艺术教师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业务素质,要用自己的教学成果来证明艺术教育带来的影响,从而赢得领导的支持和广大教职工的认同。 

其次,联合工会以及教工团支部,举办各类艺术活动提高教职工的艺术品位和审美层次。教务部门为积极参加学艺活动和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同学加学分,并给予特殊的奖励。如今年五月校艺术节期间,全校师生同跳一支《校园华尔兹》集体舞,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关系更亲密了。 

除此之外,学校的舞蹈团、合唱团、打击乐团、戏剧社等等团队,这些曾获得过市级、国家级大奖的团队,在校园里起着示范作用,使得校园文化更锦上添花。一个学校文化氛围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这个学校的风气。风气正了,才能为学校培养学生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结语 

近些年来,各个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一次笔者参加市里中职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是“走进合唱艺术,提升职业素养”。主讲人讲到一桩真实的事情:某校学生合唱团正在演出,恰巧这天某大公司来招聘员工,当公司老总路过演出现场,被歌声吸引住了:和谐的声部,优美的音色,严谨的分工,整齐的服装,极富朝气的表演,让他们感到,合唱队的表现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企业精神的体现。老总当即拍板:“这些合唱队的学生我都要了”!陪同的校领导介绍说:“他们还有一年才毕业”。不料老总说:“我预定!”这句“我预定”就是给艺术教育最高的评价和肯定。 

上个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兄弟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为《同一首歌》做合唱指挥。那天的万体馆内,一派节日景象。师生们为演出紧张有序地忙碌,全场演出气氛热烈,各类节目精彩纷呈,台上绚丽多姿,台下观众热情高涨,师生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最让笔者感动的是,老师和同学们同台演出,师生同演一个节目,他们同样认真、投入,平等融洽的师生氛围、相互默契的配合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个场面让笔者久久不能平静。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期待着这样的场面。然而相对来看,我们的艺术团队仿佛只为各类比赛而准备,面对的还是少数人。艺术类教学活动与其它学科相比,有时得不到理解,处在夹缝中,诸如排练场所飘忽不定此类的问题影响着师生的积极性。从艺术教育规律来看,无论哪个门类艺术的成长都需稳定、长期的磨练和积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发生质的变化。 

无数的成功事例和经验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智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放眼未来,我们现在努力进行对每个学生的艺术教育,就是对社会文明乃至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做出贡献。笔者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参与到艺术教育活动中来,共同让艺术教育之树常青,开满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叶朗.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是时代的要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2]邢煦寰.艺术掌握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4]刘丽霞,王岗峰.重新认识美育的“独立价值”——当前学校美育状况调查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宣琳.高职生美育实践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1). 

[6]林绿茂.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探索,2005,(2). 

艺术与教育的关系范文5

Abstract: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changed people's production, work, learning, life style and mode of thinking. The current era is the times with highly developed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s a product of this era the computer has been gradually applied to every corner. The us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art design has a very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modern art design education in China, it also leads to the changes in art design education from the design teaching mode, teaching content and design teaching concept.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rt design course teaching, especially its application in the aided design aspect is a problem that is worth discussing.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交互关系

Key words: computer technology;art design;teaching;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86-02

――――――――――――

作者简介:于解放(1977-),男,河南开封人,黄河科技学院,工艺美术师,学士,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

0 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当今的时代是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极度发达的时代,计算机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已经逐渐运用到每个角落。尤其是对于艺术设计的领域来说,计算机应用就更显得重要了。现在很多的专业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之中,注重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1 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设计领域的必要性

在创作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和传统艺术技法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计算机技术是其表现的手法,要比传统的手绘等方法来得快而且精、美。计算机平面设计是一种艺术,同样,艺术就需要创造力。所以,只有了解一定的电脑设计软件的操作,熟练的掌握其创作技巧,才能地进行更好的平面设计。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也同样是个信息的时代,每天都会有很多的信息甚至泛滥的广告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大量的烂广告也使我们的大脑逐渐变得麻木……所以,人们现在十分希望看到不缺乏艺术欣赏价值的平面设计,来缓冲一下紧张的大脑神经。平面设计艺术不同于纯艺术,主要是通过画面色彩、画面构图、画面编排等形式来取悦广大受众,然而这些效果却可以用计算机来很好的实现。用计算机取代传统的技法,将会取得更棒的效果,如Photoshop里的多种图像效果是很多传统技法无法企及的。

2 计算机技术对我国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影响

我们知道,计算机中的多媒体教学是集声、像、图于一体的一种具有听觉、视觉冲击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深的印象。如教学中讲解Photoshop里的“通道”中,以往都是首先在课堂里讲解“通道”的大概作用,然后再讲其使用方法,在黑板上不厌其烦地画,再利用路径工具对需要绘制的图形进行相关的调整和修改。第二天再上机,在实际操作前会将上节课的内容重讲一遍,但学生很有可能理解的依然模棱两可,对其的使用方法也很有可能没有完全的掌握。这样,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但如果运用多媒体,就可以通过其进行演示和讲解。把声、像、图融于一体,再让学生跟着做一边。既方便了学生们的学习,又能让学生在较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教学的内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比如,在分析脉动包装时,利用多媒体将会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装饰字“脉动”为立体字,在四周的水花映衬下显眼且醒目;整体色调偏蓝,突出了产品的自身特色。整个包装包括瓶身用蓝色作为基调,给人一种清澈凉爽的感觉,极具生命活力,将水花图形融入到蓝色的画面中,充满活力的“脉动”在蓝色基调中脱颖而出,打破了普通的常规版面,使版面变得更加活跃。通过这一多媒体的演示和分析,将使学生更好地明白其中设计的内涵。

3 计算机技术对教学形式和方式的改变

与普通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②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③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④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⑤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⑥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⑦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⑧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4 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是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在为我们的追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之时,也为我们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着高端软件的冲击和现有软件的不断升级,如何在林林总总的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中选择适合多层次教学的专业图形设计软件成为当前设计教学中新的课题。我们不能因为惯性把学生仅仅局限于低端或中端的范畴而错过了与世界高端技术接轨的时机。让学生掌握太多的计算机图形软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让学生在掌握了一般通用软件的同时至少也掌握一种高端软件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提高计算机图形辅助教学层次所必需的。

其次,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提高。目前,部分专业设计教师不会使用专业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仍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由于设计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对于软件的掌握变得愈来愈困难,这个问题便显得愈来愈突出。计算机图形辅助教学专职教师与专业设计教师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设计教学的脱节。事实上,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超越了纯辅助或纯制作的范畴,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对于一些专业教师来说,他们一点也不缺少艺术的素养,专业的理论和经验,他们所缺少的不过是掌握专业设计软件所需要的一段时间和过程,突破了这一瓶颈,他们无疑将会提高艺术设计课堂教学水平,更能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日常生活和中人们使用计算机技术学习知识,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我们工作,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得丰厚的利润,也可以从计算机技术中品味娱乐。计算机技术早已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不断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前进步伐。我们必须开始着手对于计算机设计软件自身价值的开发和研究,拓展设计教育方向的总体性视野,弥补在专业设置方面的空白,促使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课程教育水平上得到整体上的提高,使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莉,张苗,王莉.《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新模式的探索,郑州工程学院计算中心.

[2]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谭浩强.迎接计算机普及的第三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翟志强.Maya4动画特效制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宋雪岩.3DS MAX 4.0 高级造型技巧与实用产品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艺术与教育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艺术 宗教 宗教思想 艺术观念

宗教和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文明现象,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宗教和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同一性,两者相互影响。

    一、艺术与宗教的同一性

    艺术与宗教之间存在着许多同一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从艺术起源看,原始宗教是艺术起源的源泉

    宗教与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太古人的太古生活时期。大部分艺术诸如音乐、舞蹈、雕塑、绘画、陶器等都是从这一时期的仪式和物体中发展而来的,这些仪式和物体最初被设计主要用于表现神秘的神性控制,庆祝各种宗教节目以及显示强烈情绪本身的需要,或因战争能力而表现出的兴奋与狂喜,所有这些都是原始宗教的活动。舞蹈和音乐是原始人宗教情感的重要形式,它们是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据我国著名的东方美学大师、艺术考古学家常任侠先生考证,舞与巫原同一字。中国古代的许多文献里也大量记载了原始歌舞的场景,如《尚书,益筱》中有“击石扮石,百兽率舞”。《周官,司巫》有“若国大旱,则师巫舞零”等。可见,原始歌舞和巫术仪式紧密相关。这在今天一些少数民族重大节日中也有反映。

    雕塑、绘画和彩陶等是造型艺术发展较早的艺术样式,考古发现这些早期的艺术式样,无论是我国现有的最早期岩画,还是欧洲发现的大量史前洞穴壁画,都具有某种神秘的巫术目的。如尼日利亚头雕、拉斯科洞穴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青海陶盆、广西花山岩壁画等等,这些人类早期的造型艺术作品大多是出于巫术目的或带有宗教色彩而创作的。

    (二)宗教和艺术都采用想象和幻想的反映方式

   想象和幻想是艺术思维的重要特点。想象和幻想不仅在艺术体验、艺术思维、艺术传达等艺术创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艺术作品和艺术接受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没有想象和幻想就没有艺术,不仅孙语空、猪八戒这样的虚构艺术形象要靠想象和幻想来塑造,就是所谓写实艺术形象的塑造也需要想象力,如阿Q、方鸿渐等。

    宗教思维方式也充满了想象和幻想,马克思曾指出:“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幻想的现实性”。宗教的意义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幻想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并在意义中加以生动的描绘和表现。所有的宗教崇拜对象都是幻想虚构出来的各种实体,对神和上帝的认识是幻想的产物,离开了幻想和想象就不可能有宗教的存在和发展。

    (三)宗教和艺术都带有情感特点

    情感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它不仅构成艺术表现的内涵,而且从头到尾伴随着艺术的全部活动。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宗教同样也需要情感,宗教情感是宗教信仰产生的动力,宗教信仰是人们对信仰的对象的情感态度的结果。马克思认为:“宗教是被压迫的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情感和艺术情感都比较注重人的情感,人类的生与死、善与恶、灵与肉等问题都成为宗教和艺术共同探讨和表现的主题。艺术情感和宗教情感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心理的需求和精神寄托。

    (四)宗教和艺术都是通过形象来表达自身

    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性之一,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意志。普列汉诺夫指出“艺术既是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特点。”各种具体艺术门类,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需要通过语言的中介,经过读者的联想与想象才能得以实现。音乐虽可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听觉,但其创造的形象却不够明晰,不够确定,仍需要声音的中介,才能引起听众的联想与想象。绘画、雕刻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视觉形象,在空间中有着确定的形象,则是完全明晰的,可以直接为欣赏者的眼睛所把握。

以直观、生动的形象进行宣扬,是宗教的一个重要手段。比知在教堂里使尸绘画和雕塑的诸多形象来说明宗教真理和增强宗教氛围,就是一个例证。拜占庭神学家大格列高利曾说过:“在教堂里使用绘画和雕塑的诸多形象,为的是让那些不识字的人们朝壁上看,至少可以读到他们书上无法读懂的内容。”宗教的形象性,能将宗教教义、宗教人物、宗教故事等融为一身,从而使宗教成为一种特有的宗教艺术。

    二、艺术对宗教的影响

    (一)艺术影响宗教首先表现在参与宗教活动

    早在艺术诞生的初期,原始的歌舞、表演、绘画、雕塑等,在当时更多是一种巫术或宗教活动。远古的图腾歌舞本身就是一种狂热的巫术礼仪活动,只是到了后来,这种图腾歌舞才衍变分化为歌、舞、诗、乐、绘画、戏剧等等。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艺术仍然参与宗教活动,从音乐来看,有用于各种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的宗教歌曲和宗教音乐。如道教的斋酸乐、佛教的唱经乐等。

    (二)艺术对宗教的影响也表现在艺术能够强化宗教氛围,使宗教富有感染力

    在这方面,建筑艺术尤其明显。因为杰出的建筑艺术的风采和独特的结构更能强化宗教氛围,更能使宗教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引起普通人的兴趣,所以教堂利用艺术家,包括建筑师、室内装饰家、音乐家、仪式制定者的工作强化宗教氛围,引起任何进入教堂的人的注意。如哥特式教堂。

    从外观看,它那高耸的尖塔直刺青天使人敬畏,阴冷的墙面和框架式结构使人震惊。教堂内部狭长窄高的空间,以及一排排瘦长的柱子形成一种腾空而上的动感,使人产生超脱尘世能向天国接近的幻觉。置身其中,宗教的氛围无处不在。

  在音乐方面,无论东西方宗教都利用它来宣染庄严神秘的宗教气氛和激发信徒的宗教感情。佛教诵经有鲜明的音乐性,作法事要击乐。基督教有唱诗班,有弥撒曲、安魂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