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的心里咨询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范文1
关键词:核心力量;科学训练;身体恢复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75-01
1.浅析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
1.1 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内容。对于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而言,力量充足是保证其竞技状态的基础,但是部分青少年选手在这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不足,如肌肉力量小,训练或者是竞技过程容易产生疲劳感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对选手自行车系统训练的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必须进行力量训练,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即爆发力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以及腰背肌训练等,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当保证整个力量训练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2 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注意问题。首先,青少年处于生长重要时期,其骨骼韧带、肌腱器官等生长相对比较缓慢,因此切不可长期时期高负荷的训练手段,以免给运动带来负面的影响。其次,在对青少年进行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应当保障整个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丰富性,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肌肉群,同时还可以使一些小肌肉群得到合理的训练。最后自行车运动员日常训练过程中消耗大、训练强度大,因此必须保证其膳食的科学性和营养行,膳食应当尽可能的丰富,其中蛋白质和脂肪的配比应当合理,同时也可以满足运动员每天的消耗所需,对提高训练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自行车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控制。在自行车运动员骑行的过程中,由于对骑行速度的要求,通常情况下运动员的身体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摆动,通过核心肌群及其周围肌群的联动发力加快速度,但是同时这种大幅度的动作将会很大的影响运动员身体的平衡,这就对自行车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自行车运动核心力量的躯干和髋部力量,对于人体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在大幅度运动的过程中,强健的躯干和髋部将会大大提高人体的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躯干和髋部处于人体肌肉群的中心协调肌群,可以将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有效协调,降低身体重心,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和稳定性。
2.2 核心力量的训练是保障运动员身体的重点。自行车运动员由于在骑行的过程中身体的摆动幅度较大,因此对于身体的膝关节,腰部等部位有着较大的损耗。而核心力量的训练对于这些身体部位的保护和强化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躯干和髋部在身体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四肢的协调有着较好的调节作用,可以帮助运动员进行身体的调节和恢复。不仅如此,由于骑行对于身体的消耗较大,随着骑行时间的增长,运动员的体力会出现过度消耗等现象,因此骑行的动作等将会出现不规范等情况的发生,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部位造成极大的损害,而核心力量的训练无疑会给运动员的体力带来较大的提升,增强自行车运动员的耐力,而且运动员也可以更好的通过核心力量的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提高在骑行过程中身体的调节能力和恢复能力,更好的保障运动员的身体,也有利于骑行成绩的提高。
2.3 核心力量的训练有利于延迟自行车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自行车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在众多的体育运动中是比较短的,这主要是由于骑行运动对于身体体能的过度消耗和身体器官的过度磨损造成的,这就造成了骑行运动员在短暂的职业生涯中过度的消耗身体,但是核心力量的训练对于骑行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有着较好的改变,骑行运动员可以很好的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提高身体器官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也有利于体能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骑行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延长和身体的恢复。核心力量是运动员训练中最关键的训练环节,核心力量训练的成果好坏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和训练成绩以及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因此核心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如何提高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质量
对于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而言,科学、合理、完善的力量训练计划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运动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对运动员训练效果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抓起。首先,重视青少年柔韧性的发展。核心力量的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力量训练过程中也不可忽视柔韧性及灵敏性的培养,尤其是注意加强运动员腰腹部和肩带肌肉力量的训练,以避免肌肉局部僵化现象的出现,增强运动员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发挥,为在竞技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不同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当注意训练的个体性,保证制定的训练计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切实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另外力量训练是一个长期工程,切不可急于求成进行短时间高负荷训练,避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最后在为运动员制定膳食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对其生理特点和运动要求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安排营养搭配计划,保证满足运动员消耗。另外还应当注重膳食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维生素及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对于运动员而言,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一方面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另一方面对提高肌肉力量也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4.结论
随着体育领域的蓬勃发展,对于各项运动的研究和了解都在不断深入,核心力量也已经开始逐渐的普及。自行车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对于运动员本身和骑行的影响更是显著,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在核心力量的训练方面由于各方面因素还略有不足,因此运动员自身和教练都要加强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视程度,保障训练效果,才能够更好的推动自行运动的发展和运动员自身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付常喜.悬吊训练对男子网球运动员平衡能力和躯干核心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05)
[2] 李国敏.超等长训练在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l5,(2)
[3] 康瑞鑫.对篮球体能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趋势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5(05)
[4] 吴越.浅谈功能型训练在青少年训练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5(16)
[5] 孙文涛.浅谈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J].科技展望,2015(14)
[6] 吴佳伟.浅谈篮球青少年训练中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研究[J].品牌,2015(05)
[7] 何峰.浅谈青少年帆板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J].科技展望,2015(04)
[8] 李斌.浅析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2015(15)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范文2
长期致力于青少年心理研究的咨询师黄心怡近日在台湾《健康》杂志上指出,常常在半小时的沟通里,至少有25分钟都是父母在讲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其实,青少年的鼻子很灵,他一看到你的表情就已经知道你要讲什么,但他们不想听,就用“放空”敷衍,把你的话当耳边风。
那么,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孩子与青少年的不讲话疗法》作者、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马莎・史翠斯博士指出,沟通不该做的8件事和该做的8件事,家长们不妨试试看。
父母不该做的8件事:
1.和青少年在早上讲话,尤其是当他在想今天其他的活动时或是没睡醒时。
2.直视他的眼睛。
3.禁止青少年摔门、哭泣,或说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继续谈。
4.问一般的问题,如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5.话题集中在琐事上。
6.当他在讲困扰时,开他的玩笑。
7.追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8.对某些事情反复说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父母应该做的8件事:
1.青少年在晚上比较爱讲话,可选择晚上交流。
2.并肩坐着取代面对面。当孩子不觉得你在盯着他时,比较容易打开心房。
3.在活动空当和他们谈。青少年喜欢在打球、坐车、吃东西时,和别人分享他的感觉。
4.让他们发泄。训练自己倾听他们情绪性的字眼,如我很烦等。
5.问特定问题时可以用正面的态度。如“你的老师怎么说你这次的成绩的?”
6.谈大范围的话题,如电视节目、运动、音乐,甚至政治。但话题内容应该正面,有助于了解彼此。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范文3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工作;有效途径
现代社会心理健康已经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名词,它已经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更是不容忽视。2014年8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在国际青年日的致辞中提到:青年时期是充满重大变化的时期,从童年走向成年的旅程可能会十分复杂,常常引发许多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本次国际青年日的主题是“青年与精神健康”,口号是“精神健康事关重大”。可以看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领域,这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水平和进步程度。为了更好的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追根溯源地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一百万人死于自杀。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的人数约为200万。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5位死因,是15~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王声涛)。纵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一)家庭
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多来自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及家庭教育失当的家庭,长时间的家庭亲情缺失导致青少年心理上的无助感和自卑感,这些孩子心理相对较敏感,承受能力较差,自尊心强,处理事情的方式较为极端,容易从悲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他们感到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排在前五位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成员死亡、家庭成员患急重病、父母关系紧张和邻里关系不好。
(二)学习
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一是恐惧,二是厌学。目前虽然都在谈减负,但学生的课业任务仍旧繁重,竞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对中小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升学和前途,激烈的竞争给他们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盲目追求升学率,使得他们的心理素质包括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
(三)社交
青少年对友谊的珍视和渴求以及情感丰富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别注重感情的交流。但是,现在的青少年缺乏换位思考和共情,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导致产生友谊的对象不稳定,友谊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造成社交往来的挫败感。社交方面让他们感到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排在前几位的有被人误会、受人议论、当众丢面子与好友发生纠纷等。
(四)社会环境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当代青少年,还面对成人社会为他们设定的价值取向: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赚不到大钱无法享受生活枉为人生。这种模式导致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的盲目性,并没有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再加上社会激烈的竞争,等到真正走向社会的时候又不知何去何从。另外,青少年受到急功近利社会急躁情绪的感染,影视作品追求享乐、崇尚暴力的不当宣传等社会风气更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五)学校、社会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心理课程的教育在一个人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未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由于学校师资缺乏,一些学校没有专门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被混同于一般的品行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加之社会心理咨询的不健全、社会支持度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不知该向哪里倾诉。
二、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开展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润物细无声”———契合课堂45分钟
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的阶段,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上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面对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作为学生成长期的“关键伴侣”教师,除了承担着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的重任,还是学生心理上的支柱。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当的摒弃传统“填鸭式”的封闭教育,转而进行共情式的开放教育,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和引导,让学生感受教师给予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从被动约束转变为自我约束,被动管理转变为自我管理,被动学习转变为自我学习。例如在《语文》课本史铁生所写的《合欢树》一文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适当加入“我眼中母亲”的大讨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诉说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朴实平常的话语、一桌倾注亲情的饭菜,彼此分享母亲操劳背后那份浓浓的母爱,利用一点课堂时间让每位学生给母亲发一条“妈妈,我爱你,您辛苦了”的短信,感悟感恩教育,让学生逾越“爱要大声说出来”的鸿沟,拉近自己与母亲、与家人、与朋友、与教师、与社会的距离。
(二)“净化心灵”——课余时间
课余时间是教师走进学生的最好机会,教师脱去威严,脱去权威,拉近距离,走下三尺讲台,走进学生的心里,同学生共呼吸,感受学生内心的纯净。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会经常去学生的宿舍,而这个时候是学生们最高兴的时刻,学生会挽留教师一起聊天,一起分享快乐和悲伤,她们会把教师当作自己同学、朋友,甚至亲人。当学生对你信任的时候,也是她们敞开心扉的时候,也是心理健康走进学生内心深处的时候。面对青春期的许多困惑,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学会自我暴露。例如女生会很关注自己体重,那么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在青春期面对体重飞涨时的困惑,引导学生通过适当锻炼、科学的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情去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学生跟教师的交流,及时发现青少年在心理上的“症状”,“对症下药”开出“心理处方”,用我们“爱”的药剂去“治愈”青少年心理的创伤。
(三)“爱的力量”———让家庭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坚实后盾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首要的作用。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青春期的青少年经常反抗的是父母,最需要对他们理解和指导的也是父母。父母面对这一时期的孩子,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正确的面对孩子逆反期的这一客观事实,用爱感化孩子,理解孩子心理上、自我意识上的成人感,正视孩子独立自主的需求。学校应指导家长在面对孩子时应遵循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原则,正视、重视孩子成长的需要,理解他们,尽心尽责地完成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母亲和父亲的责任。
(四)“搭建平台”———社会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氛围
青少年不是游离的个体,他们最终要融入社会的团体里。社会环境影响着青少年方方面面的成长。例如,学生看到现在就业难的现状,对自己未来就业渺茫,不知道自己毕业后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会过怎么的生活,自己也没有目标,因此学生可能会先从思想上忽视学习,进而影响对生活的进取。面对类似的社会问题,舆论媒体的正确引导、社会团体的融入、政策法规的保障尤为重要。例如,校企合作就是转变理念、深化教育、拓宽渠道、解决就业的最好范例;学校可尝试与社区结合,通过社区开展所在辖区的用人单位进学校进行招聘,或者通过社区平台,学校将社区收集的招聘信息定期给求职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招聘的工作动态,确保青少年“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关乎到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兴旺,这也是一项从家庭到学校、社区到社会等多方面配合的系统教育工程。我们应该真诚而又细心的关注、了解、理解、帮助他们进行选择,引导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良好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李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提高的途径与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7).
[3]顾东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范文4
【关键词】 PYD;问题学生;语文教师;教育;情绪;心理健康
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
PYD,全称为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中文是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它整合了积极心理学、品格教育、情感教育等多种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有着很大的不同,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如主观幸福感、美德等的研究,而不是把重心放在消极因素如病理心理等的探讨。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积极地情感体验,二是积极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1]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Seligman.M1998)认为,“传统的消极的心理学确实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实践也证明了我们不能靠对问题的修补来为人类谋取幸福,心理学必须转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通过大力提倡积极心理学来谋取人类幸福”。[2]当我们把目标对准对象的时候,解决问题就会相对于简单些,根据一系列的研究,2004年的时候,勒纳等的学者总结PYD发展的有效经验提出了5个C目标,当有效地实行5个C的目标并完善了PYD的评价体系,就会进一步推动PYD的发展。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表现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增强,青少年心理变化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当然影响青少年心理变化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外在社会的压力,家庭等因素都列在原因之内。帕金斯曾形象地把家庭比作“制造人格的工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认为,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幼年期形成的。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吧![3]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会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可是随着年龄的成长,孩子要进入学校培养阶段,这时候孩子性格等塑造大部分时间来自于学校的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校的环境,教学体制以及教师和同学都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最为广泛流行的一个词应该是“抑郁”,走在校园中,感受身边的同学很多人都像有心事,张口闭口都是我心情不好,我孤独,我抑郁。抑郁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罩住本该充满激情的心灵。这样的青少年,其生活消极、暗淡,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往往还特别的敏感,怀疑身边的同学,对身边人的一举一动非常的在意。我身边就发生过类似的例子:
有一天我的课堂上,下课前两分钟,一个男孩在下面躁动不安,我问其原因,他说:“下课吧,我要去厕所”。我批准他可以去,可是我的课还没结束,此时班级其他学生跟着我一起继续看题,这时这位同学突然间摔了书本,推门出去,我当时很紧张。
后来得知他经常这样子,是想用这样的方式引起同学的注意。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并且以前家里有过暴力行为,所以孩子现在的性格有缺失。我还了解到这两个班级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多,很多学生都是问题学生,所以对于他们的管教方式一定要精心,否则就会踩到雷区,我想大家看到这样的情况也会很痛心,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这些教育者在面对这样的学生时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PYD对我语文教师工作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重在预防,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与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或者对于即将要成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来说,扛起这个改善问题学生心理的任务是责无旁贷的。从PYD的理论中我们知道我们要从积极地角度评价青少年的发展,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比预防青少年危险性活动的做法更加的有效。
一个语文老师在讲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讲文本的工具性,更要讲出文本的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语文课程应达到的标准。课堂上,语文老师应该多用实际例子分析课文,对于学生的回答问题要采用鼓励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可以把一些错误情绪的表现以例子的形式穿插在文本讲解中,并请同学进行点评其合理性,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教师可以给予引导,让学生把所学到的道理运用到自己的身上,在笔者看来语文教师是最容易走进学生心里的老师,因此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也会最大。
都说语文教师是一个多面体,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还要育人,要让学生在智能发展的同时,德育也有很好的发展,一个人可以知识贫乏但不能道德丧失,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贯穿着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些学生可能是在学习上不如其他同学,但是不能完全把这些孩子否定为差生,所以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发挥引导作用,不让学生因为差生的标签而产生自卑等心理。我们不要轻易地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而是应该多多鼓励他们,使之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近年来,PYD思潮在中国逐渐得到重视,我国一直在强调发挥社区的积极教育作用,但落实到实践中往往有名无实。引进国外已有成熟的PYD课程,对促进青少年与社区的互动等具有重大启示。我国当下青少年发展理论仍在走分化的道路,针对青少年发展的心理咨询、品格教育等理论还是较少,同时因为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不愿意或者不承认自己的心理有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咨询方面的问题。各科目单独研究是独立的,但是不同学科的专家能跨越理论之间的分歧,形成整体的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理论框架就是综合的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体系的建立不是一瞬间能完成的,这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PYD思潮告诉我们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因病下药,而是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意识,当然这仅仅靠学校的教师来完成是很困难的,必须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让学生有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刘香东.美国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刍议.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210097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范文5
关键词:青少年;单亲家庭;心理问题;成因;疏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100-01
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由于家庭成员残缺,与其他青少年家庭情况不同,使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双亲家庭青少年相比,单亲家庭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异常的行为与表现。这一现象的不断发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
一、单亲家庭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在同龄人中更容易出现问题。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得部分青少年长期处于单亲家庭的阴影下,长时间压抑自己,造成心情低落,面对生活十分消极。并且不喜欢与人沟通,心里的问题无处倾诉,身边没有朋友,使得青少年产生抑郁消极、悲天悯人的心理问题。部分单亲家庭的父母为了弥补孩子,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长时间加班工作,没有多余的时间陪伴孩子,于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满,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对社会生活不满。部分单亲家庭的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愧疚,过分溺爱孩子,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产生任性、行为散漫、易暴易怒的问题。
二、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
1. 家庭方面的相关做法
(1)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子女的榜样。在单亲家庭中,父母的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的形成。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单亲家庭的父母要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2)家长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单亲家庭的子女的心理状态与双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状态不同,因此单亲家庭的子女在选择教育方式的时候要谨慎。在家庭中,家长要尽量给孩子营造幸福温暖的和谐氛围,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要注意孩子敏感的心理特点,学会与孩子交朋友。家长要鼓励孩子,让孩子不为自己的身份而自卑,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与正确的生活态度。
2. 学校方面的相关做法
(1)学校应积极开展集体活动。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无法融入班级生活中,无法完全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并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心情压抑、郁闷甚至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校园集体活动,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单亲家庭的学生可以体会到校园生活的温暖,在校园生活中体现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单亲家庭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结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可以在校园集体活动中团结同学,增进友谊,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建立心理教育机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不仅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更是为了让青少年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校要积极地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任课教师要及时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疏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与品德,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 社会方面的相关做法
其一,对单亲家庭要有正确的认识。社会是青少年生活成长的大集体,社会有责任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部分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有关机构可以组织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参加一些类似关爱敬老院的活动,让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多和人接触,让青少年发现社会中美好和善良的一面,积极地融入社会。其二,社会应当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社会应该重视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的心理辅导机构或者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热线,让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可以得到最好的解决。同时,政府部门也要提高对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注,定期检查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为单亲家庭子女提供社会最坚强的后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单亲家庭子女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学校、社会都应该重视并且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唐先勇,刘贵萍.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家庭教育对策[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06).
[2]孙会迎.单亲家庭青少年的道德人格问题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9.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范文6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思想政治教学;人格培养;培养途径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正是少年向青少年过渡时期,也正是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时期,在这个过渡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也在不断的有所变化。中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建设中还需要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国家建设当中去。青少年是未来我们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青少年是否具备良好的、健全的人格直接关乎着是否能够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更关乎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建设是否顺利、国家是否能够富强。新课程的提出,要求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教学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它也是青少年接受人格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呢?为此,文章做了以下分析和论述,具体如下: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开展人格教育的意义
现今,很多青少年人格扭曲现象非常严重,主要是因为受到社会不良和家庭因素影响,他们逃课、赌博、上网,甚至殴打父母、不尊重老人,还有很多女生竟然为了一点小利益,弄点零花钱,不顾羞辱出去当陪客、等。总而言之,青少年人格扭曲现象很严重。从这一现状来看,作为教育部门要加以重视这个问题。思想政治教学作为中初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想人格的主要途径。青少年正处在成长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处于叛逆阶段,他们性格倔强、思想容易偏移,在教学中若脱离对青少年良好人格培养,他们就会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越陷越深。因此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团结友善、乐于助人、树立崇高理想,这样才会有助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更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国家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未来的人才使用中,不是具有深厚的专业文化技能就能被采用,具有高尚的人格更重要。因此说,初中教育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这就是它的意义。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途径
1、教师要率先垂范。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语言文明,举止端庄,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引领的模范作用。这样才能为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来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人格奠定基础。
2、建立民主型课堂教风。
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如:对扰乱课堂的学生给予有限度的宽容,进行有效的疏导;敢于肯定对老师讲课提出质疑的学生,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敢于在课堂上承认自己的失误等等做法,通过这样的做法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自己的老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3、确立完整的教学观念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满了人格教育的内容,如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等等,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教育者要有渗透人格教育的自觉意识,只有把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内化为学生的人格素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4、构建综合的教学平台
在政治教学中,一是采用教育渗透式,即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采用结合、交叉、辐射方式;二是认知践行式,即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行为养成,强调社会实践,做到考识与考行、导识与导行的结合;三是人格示范式;四是咨询帮助式,也就是人们常采用的心理疏导与咨询。这样才能把人格的塑造与矫正相互结合了起来。
5、培养学生的忠孝胸襟
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应该具有孝敬父母,爱岗敬业,忠于祖国的品质。而这些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里相关内容的教学来进行。如初三第一单元里的《历史的昭示》提到的“民族精神”就是一个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忠孝品质培养的内容。在教学时要理论联系实际,举出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非常注重对自身品质的修养,因为只有自身具备了忠、孝、仁、义的品质,这样才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向积极健康的道路上来。
结束语
总之,从青少年人格扭曲现状来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我们要发挥思想政治教学的独特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向上、乐观、具有崇高理想、胸怀宽广的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健康成长,在老师的庇护和指引下,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赵琳.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心理进行调控的探索[J].才智.2009年05期
[2]林筠山.关于当代研究生心里辅导工作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1年14期
[3]园丁语录[J].中文自修.1999年02期
[4]王萍.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李镇西.呼唤真教育[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1年05期
[6]黄留炎.浅谈青少年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0期
[7]罗玲.论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