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范文1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成因分析 防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有来自行业间竞争产生的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项目投资风险等各种风险。现阶段,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资金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至关重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将来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主要是指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二是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是指由于负债融资而使企业偿还债务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
根据企业在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其实已囊括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大部分风险,跟企业整体的风险概念没有多少差异。而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则能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来归纳和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使之从错综复杂的整体风险中分类出来,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和鲜明性,有利于准确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科学地进行财务融资决策,使财务风险具体化和可控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 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是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根本的原因。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负债融资而产生的,对企业来讲,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会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而安排欠妥,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企业资金成本较高,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导致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恶化。如果付息偿债后的资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将会加大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财务危机增加。所以,企业负债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本质的原因。
(二)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
企业筹措到资金后,必须要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债付息。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到期偿债,并不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有多少资产能得到变现;并不只看企业是否盈利,而是看企业拥有多少现金流量。企业如无足够的现金或资产难以变现,则直接会促使财务风险由潜在转为现实。
(三)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保守结构型和风险结构型。保守结构型是指企业根本不负债,或负债比例很小,此种类型的企业通常不存在财务风险或财务风险很小,但暴露出企业资本策略过于保守,畏缩不前,对企业前途存在着信心不足等缺点。风险结构型是指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过大、比率过重,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过大或产权比率异常,此种类型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确保财务结构平衡。
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二) 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风险的前提。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体系,做到从决策、实施到考核评价得到有效全面的监控;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员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追究制,强化责任落实,提高防范能力。
(三)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情况。
全面预算制度是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由于预算涉及企业现金收支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以它对风险可以产生一种系统性的控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工作别重要的环节。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高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实施企业全面预算制度,加强资金流量分析,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是控制和应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在筹资方式上应采取多种形式,合理采取发行企业长期债券、长期贷款、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上市融资等形式,优化资本结构,以达到优化企业负债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侯婉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J].知识经济,2008.
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范文2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 识别 对策
一、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一)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内涵
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总风险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活动存在于企业财务各方面,属于各种风险管理因素在企业财务状况下的集中体现。
(二)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
1、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
一般而言,负债经营是基于定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基础之上,倘若企业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够在规定期限内达到预期收益,从而企业就会面临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这样不仅会加大企业资金紧张,还会影响到公司的信誉。
2、再筹资风险
若负债经营加大了企业的负债比率,从而就会降低债权人债权保证程度,大大限制了企业其他筹集资金的渠道。
3、利率变动风险
企业在负债过程中,会受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这样就会影响到贷款利率,若贷款利率增加就会直接加大企业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预期收益。
二、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识别
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各方面,因此,企业管理人掌握一定的财务风险识别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通常,比较常见的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识别的方法有:
(一)财务报表识别法
财务报表识别法是将财务报表作为基础,通过企业的变现能力比率、负债比率等指标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根据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相关数据来评定出企业的财务指标,从而就能够对企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进行科学地风险评估,这样就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存在的潜在风险。
如今,财务报表识别法是企业识别财务风险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进行识别过程中,不仅要进行静态分析(例如比例分析、比率分析等),还应该进行动态分析(例如趋势分析、比较分析等)。此外,从企业的具体业务来分析,将企业客户财务报表纳入到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中也是很有必要的。从而就要求企业综合利用和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科学评估企业经营风险,以便及时了解到存在的风险,及时了解潜在的财务风险,从而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经验总结识别法
一般而言,在评定企业每一项财务风险,与企业过去财务管理活动中所遇到的风险进行对比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还需要企业定期与员工开展交流沟通,积极征求他们关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见和措施,将征集到的意见进行集中整理,从成因、特征、影响等因素总结出可参考和借鉴的经验,为企业科学识别财务风险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众所周知,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完全消除财务风险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只有最大限度地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如何有效地防范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一般而言,内控制度包含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人事行政制度、内审制度以及采购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往往受企业的性质、规模等因素影响。通过完善企业内控制度有效地防范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确定科学且合理的资本结构,加大对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总而就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的风险。除此以外,通过内控制度来有效地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还可以合理制定出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比例,促进资本结构优化。企业内部实行相对保守的财务策略,保持企业长短期负债的比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及时获知企业各项费用的使用状况,同时也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二)综合管理投资活动
加强对企业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也是有效避免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财务问题。长期投资就是通过投资组合使得存在的收益不确定因素相互抵消,从而就有效地降低了投资风险。同时企业还可以实行重大投资决策审议决定责任制度,认真落实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等环节控制。对于短期投资可以通过存货项目的分析,制定出科学的信用政策,促进存货转化为现金的速度,切实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除此以外,选择合适的长、短期投资数量结合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优势。
(三)转移企业财务风险
这种对策主要是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很难规避甚至无法规避的风险,企业要回避这种风险,往往就会承担较高的成本。所以将财务风险进行转移是一项比较理想的选择。首先,利于分散风险。具体来讲,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选择与其他企业共同参与的方式,立足于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这样就可以防止企业因单独投资而承担过高的财务风险;其次,投资保险。即企业针对某一类风险而向保险公司进行投保。对于面临的突发事件,企业可以根据面临的风险获得收益,从而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三、对冲。通常对冲是指企业将市场风险进行出售或者通过过去一种能够在过去一个时间段内可转移的市场金融工具,倘若企业利用期货对冲交易所具有的套期保值功能,锁定和转移产品销售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等。
参考文献:
[1]胡姝婕,刘浩.浅谈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顾坚.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
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成因及防范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第一、支付风险。主要来自部门预算改革的制度性缺陷。第二、核算风险。由于部分财务人员素质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其运用新的会计政策,采用新的会计核算方法的时候就可能出现误差,就导致会计核算质量下降。第三、管理风险。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等关系体系制度不完善,给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第四、投资风险。事业单位的投资包括对内和对外投资。由于事业单位目前“囊中羞涩”,其对外的现象“绝种”;在对内投资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过分购置实验设备及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过大,大大超过事业单位的资金承受能力,从而造成其内部资金周转困难。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监督力度不够,监督部门的风险意识不强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流于形式,致使许多本不该发生的财务问题给社会造成损失,对事业单位资金支出的审计也没有一套严谨详细的审核程序,使投机者有机可乘。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事业费使用和开支上仍存着管理薄弱、检查监督不到位的一面。有的地方花钱不问渠道和来源,不量力而行,一旦资金出现缺口就东拉西扯,挪用其他经费,影响其他事业所需资金。造成以上的“腐败现象”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不强是分不开的,所以,应该加强对资金支出的监督力度,加强财务监督的风险防范。
(二)监督体制不健全,监督松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事业单位监督工作的外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不能较好的适应市场化外部环境变化。体制的不健全和对监督不重视,是造成事业单位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和被挤占挪用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的监督是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环节。
(三)财务集中核算监督容易脱节
实行会计财务集中核算后,大部分报账制单位,都依赖于会计核算为中心的财务监督管理,导致会计的决策者和执行者相分离,失去管理与监督。实践证明,会计财务核算职能仅起到单位记账的作用,拉大了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的距离,财会人员整天“沉迷”于记账报账的业务,对单位的经济活动不是很了解,对支出的真实性把握也不是很准,致使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相分离。
(四)缺乏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由于我国目前仅有的《预算法》对财务支出进行一系列的规定,其他适应新体制的制度还没有制定,这样就造成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没有有效的规章制度依据。在管理体制上,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管理方法不先进,经费不够、经费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预算缺乏刚性,从而给财政资金的有效运行带了“隐性”风险。
三、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完善财务监督体系,提升监督执行力
作为财务监督的具体执行来说,光有法规做依靠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微观层面的监督办法和措施加以实施。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财务监督的任务就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首先、加强审计部门的监督。在审计监督中要认真分析腐败行为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分清其起源和目的。审计部门是实施监督事业单位资金合理使用的主要力量。各级审计部门应按照审计工作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经费的专款专用,落实到位。其次、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事业单位要围绕保障知情权、保障民,鼓励参与监督等方面建立起有效制度,依法保障群众监督渠道的畅通,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二)理顺财务监督程序,明确监督的目标
财务监督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因此要实现有效地财务监督必须理顺监督程序,搞好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实施全方位监督。首先、严格资金掌控,确保内控有效。对事业单位资金支出要层层把关,确保各项资金的支出落到实处。其次、严密审计掌控,确保支出有据。由于民政支出的无偿性、分配的灵活性和适用对象的广泛性,可能导致事业单位经费的分配、管理、使用等环节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资金支出的审计,保证每一项支出都“有凭有据”。最后、严格各级职责,确保指令统一。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部门之间不仅要加强横向联系,还要保持体系内上下级的纵向监督,使每一项事业任务的执行都言而有据、行而有果,确保横向、纵向的指令统一。
(三)建立、健全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预测
随着我国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进步,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评价、预警系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问题予以规范化,并作出具体的评价。同时,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在预算的编制、执行等环节要严格至于“掌握之中”,完善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预测预算刚性,把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尽可能控制在最低。
参考文献:
[1]王美香,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时代经贸,2007年9月
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范文4
(一)外部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
1、环境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不比其它企业,因其总在高空和户外工作,又具有体积大、不易移动等特点,这就导致了建筑施工企业会受到地形、温差、气候等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更有甚者,会遭受地震、洪涝、雨雪等自然灾害的危害,这极大的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和人员伤亡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业还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比如,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成功实施,就要与运输、环保、水电等部门做好沟通,如果协调失败无疑会给企业增加财务损失。
2、市场风险
前几年在我国大力发展基本建设的市场环境下,建筑施工行业好进入、产品回报高,造成许多投资创业人员的挤入。各建筑企业竞相恶性投标,投标施工企业良莠不齐,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二)内部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
1、合同风险
在我国市场机制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得到一块好的地皮,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会被迫签下“不平等条约”。面对其中的霸王条款,即使心有不甘,却也无计可施,这就会大大的增加企业的财务支出。
2、非规范经营造成的财务风险
部分项目部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水平差,或者急于赶进度,或是只注意眼前利益,不能按照施工流程作业,不留意做工地环境变化影响,不按照安全规范作业造成经济损失,纠纷引起或有赔偿等事项都最终会引起财务风险,很可能造成现实的不必要的财务损失。
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做好财务控制的基础工作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中,做好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是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基础性措施。首先是对资金的预算,在施工之前,应该做好对资金流向的确认工作,使资金的支出与建筑的进度相协调;其次对合同的投标保证、履约金等应该再三确认,最好是以非现金支付的方式支付;然后要加强对成本的控制,有了更低的成本,才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这也是减少财务风险的一种好方式。最后一点是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一旦出现险情可以部分转化风险。
(二)构建和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控体系
一个企业的运行和最终目的都是围绕资金,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层能够建立并完善企业对风险的管控体系,尽量减少企业的财务损失。具体包括:第一要求企业建立一系列的风险管控规划。比如,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如何做才能尽可能的减少损失。第二要求企业能够优化内部的管理监督结构。建筑企业在施工时,如果缺少对工程的监督很可能会导致工程推倒重建,这对企业来说会损失一大笔资金,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重点加强对关键控制环节的管理
一个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和企业的资金去向有关,更是和企业的各个环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一个企业若想减少财务的损失,要对企业的各个环节做好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对主要风险做好可控和应对。比如,投标环节的控制、投资环节的考量、收款环节的管控、意外风险的预警等等。这些环节的重视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莫大的好处。
三、结束语
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范文5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防,运营
从各大企业的发展轨迹中我们不难看出,运行发展良好的企业往往在认识和如何预防财务风险方面有着严密的措施,而发展不好,甚至走向倒闭的企业,像拥有150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就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做到预防财务风险,就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下倒闭了,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导火索。
一、财务风险概述
1.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在公司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如果存在像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等财务问题就很有可能导致公司预期收益下降,丧失偿债能力等一系列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丧失偿债能力。企业在负债经营的情况下,都是以按期付息、到期还本为前提的,如果企业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或者不能取得预期的收益,企业就必将要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轻则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企业信誉,重则就可能直接导致企业倒闭。二是利率增长风险。企业在负债经营期问,由于外部的一些原因导致银行贷款利率增长,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运营资金成本的增加,降低了企业运营的预期收益。三是再筹资金风险,企业负债比率的加大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负债筹资的能力。
2.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经济主体自身的复杂性再加上经济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必将导致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也是非常负债的。除了企业自身可能存在的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缺乏有力的监督体系这一些主要的内因以外,像国际的总体经济环境、供求关系的变化、不稳定的市场价格、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外部环境也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企业自身财务结构不合理,财务关系不明。这是导致产生财务风险的最主要的原因。企业在整个的管理和运行过程中,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和企业之间如果存在利益分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监督不到位、权利和责任混乱的情况,就会造成企业整个的财务混乱,导致企业资金的使用率降低,更有可能造成资金的严重流失,企业资金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由于是内部决策层出现的问题,使得整个企业均处在这种财务风险之中,一旦危机产生,一般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财务决策失误。这是导致产生财务风险的最为直接的原因。如果企业决策层在做出财务决策的时候,无法掌握充分的真实的信息,没有做到根据市场整体环境的情况做出客观的判断,就很有可能使得企业决策者在做出财务决策的时候带有明显的主观性,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还有就是,如果决策者做出了无法预期运行环境的财务决策,就很有可能导致投资项目无法得到预期的投资收益,使企业资金链断裂,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
(3)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不强。企业财务运行的直接参与者就是企业的财务人员,作为财务专业人员,如果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对于财务风险的意识不强,就很难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发现决策者没有发现的财务风险,而企业需要财务专业人才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财务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在企业决策层做出财务决策的时候给予专业性的建议,以帮助企业尽量规避掉这些财务风险。企业财务人员如果在这方面存在问题的话,对于企业来说就缺少了一道保护企业健康发展的屏障,很有可能使得企业处于严重的财务风险之中而不自知。
(4)外部宏观环境复杂。企业发展是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的,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变动,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整个市场的不稳定性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而这些不稳定因素是存在于企业外部的,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所以一且企业无法做到防微杜渐,预先对这些不稳定因素做出有效的财务预防措施,就很有可能出现外部环境一变动企业就毫无招架之力。外部环境的这些不稳定因素也是企业需要重点面对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怎样预防财务风险
1.怎样正确认识财务风险
想要及时有效地预防财务风险,首先第一点要做到的就是正确地认识财务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获取资金收益,而财务风险则是伴随着收益一并存在的客观现象,是不确定和无法准确预测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就使得企业的运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经营过程中要面对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一般情况下,收益和风险的大小都是成正比的。收益越大,相对来说企业所要面对的风险也越大,投资失败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企业经营者不能一味的盲目追求资金收益而完全不顾及财务风险,也不能因为惧怕财务风险而在企业经营中畏首侵尾,这两种极端都是不可取的。由于不想冒风险而采取保守的经营策略,并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和安全。企业经营者如果只想着保持现状,采取消极保守的发展策略,那么这种做法本身就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在现今的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不积极进取,得到的结果必然就是被市场所淘汰。所以企业经营者必须调整好自身的观念和想法,理智而机智地应对财务风险。
2.调整企业财务结构,明确财务关系,加强财务监管
财务运行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核心部分,企业经营者在思想上就要高度重视财务工作,要由几名企业高层共同组成日常财务工作的领导小组。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财务运行关系,协调好各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财务运行情况,从整体上调整好企业的财务结构,要形成一个能及时做出反应的企业财务机制。同时也要做好企业财务的监督体系,以便决策者能够及时有效的掌握企业整个的财务运行情况,不至于在出现重大的财务风险的时候,企业决策者还浑然不自知。合理的企业财务结构,明确的企业财务关系,严密的企业财务监管体系,就能保证企业在基本的运营过程中不会由于自身的缺陷而导致重大财务危机的产生。
3.引进专业人才,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由于财务工作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专业的财务人员也成为了各大企业争相招聘的人才。专业的财务人员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处理好日常的财务工作,而且能够在企业决策者在做出财务决策的时候提供专业性的建议,先于决策者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所隐藏着的财务风险,并提早做出应对措施。所以,引进财务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是预防企业财务风险一个有效的方法。企业还应该重视加强企业整体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只有整体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才能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尽量地规避掉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的运营安全。
4.提高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
大企业在做出财务决策的时候可能会有企业高层甚至是董事会的共同参与决策,这种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决策风险,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虽然人多的时候意见比较难以统一,但是多数的意见也可以最大可能的避免财务风险。反而小企业在做出财务决策的时候,往往就由企业经营者一人或者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直接决定了,这种家长式的决策模式往往就很容易让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之中,毕竟少数人的意见有时候会产出偏离和误导。所以要尽量地做到对决策层进行科学化的提升,以防止由于决策者的错误决策而直接导致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之中。
5.时刻关注经营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都是瞬息万变的,企业经营者要在企业中设置专门的信息搜集分析部门,以时刻关注国家的法律法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分析出有利和有害的信息,帮助企业能够及时地掌握环境动态,对由外部环境产生不可控制的财务风险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融入到了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中国企业整个的发展环境和运行情况都变得越来越复杂,所要面临的发展风险也越来越多,而财务风险则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为严重,直接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一个问题。这需要广大财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友棠:财务预警警兆识别系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06):98
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范文6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表现形式;控制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在市场经济下,我国高等教育也正在经历着深层次的改革。高校财务在享有越来越多的独立和自我管理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起自身的财务风险。高校近年来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呈现多样化,数额也在快速增长,支出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一些高校在新校区的建设中投入巨大,少则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这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高校也必然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高等学校所经历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速度和激烈的竞争强度,一方面给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深层的影响,引起了高等学校财务运行状况的剧烈波动,使得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局面;另一方面在这种形势,高等学校的决策管理层,为保证学校在高速发展和重组、整合中取得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纷纷决定投入巨资改善和增加办学条件,由此造成高等学校资金供给的巨大缺口,出现了很多学校举债办学的现象,这就导致高等学校财务运行风险增加,财务危机突现。如何规避与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减少财务损失,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地发展,已成为各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这也是当前财务管理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这就是广义风险的概念。高校财务风险实质上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一般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因资金运动面临的风险,具体说来,是指高校在筹集、使用、管理资金时因为难以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使得高校的实际财务成果和预计相背离,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作为非盈利机构,高校财务风险和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同。高校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开办的,它没有社会生产职能,主要从事非盈利性的业务活动。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债务风险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使公办高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迫使高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高校运用贷款方式筹集办学与建设资金,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筹资渠道,缓解了高校资金不足的困难。目前,许多高校盲目投资,贷款规模过大,负债结构不合理,对贷款项目没有进行科学地控制与论证,高校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存在明显的债务风险。
2.投资风险
高校投资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高校的投资项目的实际收于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致使高校遭受资金浪费与资产流失等财产损失的风险。投资可使高校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但是,我们也看到,资金的运作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的变化,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高校的资金运作活动充满了风险。
3.财务管理风险
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高校的管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由财务风险的产生发展过程来看,在财务管理环节往往容易产生并暴发财务风险。高校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内部牵制机制不健全,会计工作秩序混乱,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文件,通过建立和强化经济责任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使高校的管理者承担起财务安全与风险控制的责任。同时,高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倡科学管理,把风险平衡机制引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把风险观念融入管理制度之中,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确保稳健发展,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
2.硬化高校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是财务工作的指挥棒,硬化高校预算约束是有效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的必备条件。高校各项经费收支应严格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预算不准确、内容不全面,预算没有客观反映高校的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与发展方向。高校应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合理控制支出,避免收不抵支的财务风险现象的发生,全面、系统、有效地分析高校财力资源的配置情况,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使预算成为事业发展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3.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高校的财务风险由初步萌芽到程度恶化,通常会经历了一个逐渐积累和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不断变化上。通过建立专门的指标体系和预警机制,了解自身内部财务运行中隐藏的问题,对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财务预警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经营管理的指示灯,为高校的财务风险提供了有效的预警信号,有利于各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为防范风险提供了重要参考。
4.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
规范高校的财务行为、确保高校的财务安全与稳定,离不开严格的财务监督制度。政府应合理规划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高校的布局结构,根据规划来引导、监督、控制各高校建设规模,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建立严格的高校问责制,促使高校领导者树立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完善监督监控机制,实现高校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李梅.高校动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事业财会,2007(05).
[2]刘英姿.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福建:厦门大学,2007.
[3]刘艳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研究[J].事业会计,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