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梯队人才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梯队人才培养方案范文1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中国现有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制以及训练理念,分析现行校园足球和俱乐部梯队体制背景下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发展状况,试图寻求合适的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与后备人才培养方案,为教练员从事的青少年足球培训工作提出新的见解。
关键词校园足球俱乐部梯队足球后备人才
一、校园足球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现行的校园足球体制专业性不强,专业的足球师资力量匮乏,在足球运动普程度较高地区能够基本保障专业足球教练员驻扎学校,但在足球运动开展欠发达甚至偏远地区,不仅师资力量难以保障,连基本的场地、器材也难以达标,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等多种因素导致校园足球无法做到真正普及开展。
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应当是从小学、中学、大学,乃至职业队超级联赛时期,都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联赛制度,上学的期间逐级培养个人能力,进行相应等级的比赛积累,升学进入更高一级的竞争中。但从长期发展的层面上讲,我国现行的校园足球体制和职业足球衔接力度不够,球员在考试升学或踢职业队二者间依然无法平衡。
二、俱乐部梯队培养模式现状
该模式主要以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建设、足球学校和各类业余俱乐部为主。职业俱乐部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考虑,加大梯队的建设力度。一般由三级梯队、预备队、一线队组成,三级梯队主要是为预备队和一线队储备选拔人才,预备队和一线队为联赛做准备,通过层层向上的选拔形成良性竞争。有资料显示,中国注册参加足球运动的青少年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足球人口基数也在不断下降,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的后备人才储备陷入保量不保质的窘境,一些俱乐部采取降低标准的选拔措施,造成了青少年球员质量的下滑。
职业队在青少年的训练中过于强调体能训练和个人技术练习,缺少对抗和比赛,使得球员对训练缺少热情。另一方面,在职业联赛政策放开后,随着外教和外援的大量涌入,随之进入的是一些更为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俱乐部的梯队培养有了更为直观的目标,能够与世界先进的足球理念接轨。
三、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足球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国家大力推崇校园足球的普及和开展,但是政策落地实行的具体效果并不明显,依然存在着依靠体育老师教足球课的现状,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足球教练员来从事校园足球的工作,足球教学的专业性和系统程度有待加强。
(二)俱乐部梯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俱乐部梯队培养体系无法达到学业与职业竞技体育间的平衡,球员的自主选择权太少,从小进入各级梯队训练的球员在竞技水平达到瓶颈后选择退役,既无球可踢,又无学可上,导致球员的就业和发展道路越走越窄,违背了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初衷,也对足球人才的储备和培养造成浪费。
四、结论
(一)校园足球发展不够专业化
在当前中国普及开展校园足球的大背景下,教练员资历参差不齐,有一些并不具备足球专业执教能力的体育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后立即上岗,进行校园足球的培训工作,教练员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对其评价和考核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学校为了应付检查敷衍了事,开展一些无意义的足球活动,使部分青少年失去了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园足球的发展。
(二)俱乐部梯队人才培养模式太过单一
多稻憷植刻荻硬扇》獗昭盗返姆绞浇行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大多数球员放弃学业和社会人际关系的提高,投身到职业化和系统化的训练中,但最后能够走上职业足球道路很少,大批适龄的球员到达职业瓶颈后选择退役,从事足球教练、裁判员等相关职业,或继续上学深造。由于其自小在职业队进行足球专业训练,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较低,其退役后所能从事的行业局限性太大。
(三)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不够完善
在当前训练背景下,合理完善的竞赛机制显得极为重要,练赛集合的训练模对训练效果起着推动性作用。对于现行的校园足球联赛来说,大中城市或足球运动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组织的比赛场次基本可以满足校园足球发展的需要,但地市级、县区级能够组织的比赛太少。其次在于比赛的质量无法保障,参赛队的水平参差不齐,强队和弱队之间没有可比性。
五、建议
(一)校园足球的发展应该采取更为专业化的模式
对于现有校园足球教练员,通过举办各级各类教练员培训,使其水平不断提高;有足球专业的高校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高质量的现代化足球专业人才,从事基层教练员的工作;一些足球运动普及程度较高,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和足球培训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整个地区的训练外包服务促进本地区的校园足球发展。
(二)俱乐部梯队应与校园足球高度衔接并行发展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职业俱乐部应该与校园足球一起肩负起优秀人才选拔的重任,在运动员的选拔、竞技训练、运动竞赛、文化教育、退役就业、人才储备长短期规划等方面不断磨合,为运动员打造多层次的培养体系。
(三)放开体育产业市场,完善竞赛机制
政府应该放开体育产业市场,欢迎民间资本对于青少年足球赛事的投入,举办各级各类有水平、有规模的比赛,同时增强对运动员年龄的把控程度,以比赛来促进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和后备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黄志浩.日韩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安徽体育科技.2016(1).
[2] 袁军.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R].杭州.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5.
梯队人才培养方案范文2
关键词:医院 人才梯队 建设
伴随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是医院发展的动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各医院保持竞争力的有利资本,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素。在一定意义上,人才队伍建设决定着医院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决定着医院的整体实力和医疗特色。而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不能是短期的、片面的、一蹴而就的,而必须是长期的、连续的、继承并发展的,人才的储备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人才梯队建设逐步成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根本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医院发展的兴衰成败。
一、人才梯队建设的内涵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梯队建设,就是未雨绸缪地培养人才的接班人,使各层次各水平都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在需要时及时进行补充和顶替,保持并提升现有水平。人才梯队建设能够引导医院从内部发现人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同时激发人才的创造精神,形成继任者的人才源泉,为实践医院的愿景和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为医院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医院人才梯队建设的特殊性
医疗卫生行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医学人才梯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和继承性的特点。
1.长期性。医疗卫生行业关乎生命健康安全,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专业院校毕业后的专业人才,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的积累,才能最终成长为胜任本职工作的人才,这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
2.复杂性。人的个体差异,病原体的不断变异,使病情复杂多变,机械的运用书本的知识很难应对,医疗技术人员必须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创新发展,不断探索,研究,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诊疗方案,医学诊断、治疗都十分复杂。
3.专业性。医学知识需要正规院校的学习,医学技能需要临床实践的总结积累,诊疗方法需要临床病例的验证,医学是极其专业的领域,医院人才梯队的每个人都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
4.继承性。医学知识有理论上的传承,更有实践中的传承,要提高技术水平和医院实力,人才梯队中的每个人之间都应该具备传承意识,一方面努力学习钻研、创新突破,另一方面要毫无保留将先进的诊疗经验和研究成果传授给下一层次,使先进的诊疗技术得到传承发展。
三、医院人才梯队建设的意义
1.岗位接替补充。通过梯队建设合理的挖掘、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使医院人才结构形成阶梯式模式,即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又有年富力强的骨干,也有潜力无限的年轻医生。当医院内的某个岗位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空缺时,保证有合适的人选接替这个岗位,不会出现无人可用,人才断层现象。
2.技术传承发展。专家、教授讲解传授、技术骨干继承探索,青年医师学习提高,各层次人才在梯队中的协作配合,使医学技术得到传承发展,接班人能够具备前任的素质和能力,甚至超越前任,使医院的技术水平不因个人原因而受到影响,还能有所发展和推进。
3.个人激励奋进。梯队建设使医院形成良性的培养、重用人才的良性机制,医院各岗位人才对自己的岗位规划,发展前景有比较清晰的认识,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预见自己的未来发展,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人才梯队建设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即从被动地依据工作岗位需要选拔人才,向主动地依据战略发展需要选拔人才转变;从出现缺口再来应急的低层次人才运作,向重视内部选拔关键人才,外部引进储备战略型人才转变;从满足医院当前工作需要,向满足医院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高层次人才转变;从几个部门、少数人才的培养,向各个层次、各个序列的人才培养转变。
四、医院人才梯队建设的措施
1.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人才梯队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根据医院的战略需求进行长远的战略思考和规划。分析医院现有人才队伍状况,明确关系医院发展进步的关键技术、项目和重要岗位,根据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和现有人才状况,提出人才培养层次和数量。通过考察技术水平,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和培养潜质,确定人才梯队建设的培养对象。每个重点学科和关键岗位都要有2至3名后备人选。
2.根据梯队人才层次结构重点培养。大力支持培养学科带头人,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从人、财、物上全力支持,提供一流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条件,为他们充分施展才华打造平台,推动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发展。为高层次人才创造提高发展机会,支持他们到国内外更高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进修学习,对科研项目取得突破的人员给以重奖。
业务骨干是高层次人才的储备力量,要积极创造各种学习进修交流等自我提升的机会,在工作中给他们搭台阶,给任务,压担子,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突破传统框架,对表现业绩突出的大胆使用,提拔任用,破格重用,促使他们早日成长为医院的领军人物。
中青年医务人员是医院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专家人才的后备来源,主要是基础和素质的培养,大胆培养和启用青年人才,挖掘潜力,培养潜质,发挥潜能,给有激情、善于学习的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激励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成长,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3.注重建立传帮带机制。强化不同层次人员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的意识。通过延聘、返聘等方式,充分发挥院内老专家传帮带的作用,依靠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梯队建设献策出力:通过授课、研讨、交流等形式发挥业务骨干传帮带作用,努力把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成为一流人才,使其成为科室和医院的骨干。建立机制,强化责任,将传帮带工作效果纳入考核,对意识不强,工作不力的,效果不好的人员给以责罚。确保中高层专家人才在传帮带时不保留,不保守,能够倾其所有,全力扶持。
4.立足岗位加大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从政策、财力和时间上对继续教育给予大力支持,组织不同规模、范围、层次的学术讲座,论坛,培训,请老专家、外聘专家授课,鼓励科室内的小讲课和业务学习,坚持疑难病例讨论、技术交流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发挥院内岗位培养作用,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新分配来院的临床、医技人员根据学历情况进行不同时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5.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人才梯队的培养建设要舍得花本钱,对发展潜质强的培养对象,可送到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科研机构进修、学习和深造,获得更多的科技前沿新信息、新技术、新思路。出台优惠政策,尽量为优秀人才提供优厚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在住房、科研经费上给予保证,在行政上重用,在职称上高聘,对业绩突出的大胆提拔任用。
6.多形式多渠道广纳贤才。确立人才引进的原则,拓展人才发展通道。依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到医学院校、社会招纳贤才,通过医院培养、公开招聘等方式,建立横向、纵向、网络状人才发展路径,对优势学科及医院重点科室在人才培养引进上给予重点支持。
梯队人才培养方案范文3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渐将关注点由专业建设转向学科建设,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高职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办学思想不明确,办学理念严重滞后,以生源扩张为招生目的,片面追求办学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其次是学科梯队建设滞后,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此外,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为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功能所进行的有益探索,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是由于校企双方的价值取向不同,不能很好地将教学和生产相结合;如果只重视生产,不重视教学,忽视培养人才,学校的实训目的难以圆满达成;如果强调教学,忽视企业生产,则企业就会失去合作动力。
二高职院校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对策
1.明确办学方向,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办学理念和特色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源萎缩是许多高职院校面临的突出问题,面对教育供求市场的自主选择,如果学科没有特色和社会影响力,其发展将难以为继。学科特色是最重要、最具直接影响的,只有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融合地方经济特点办出特色,才有竞争力,才能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中起到创新和主干作用,学校才能成为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开发基地,否则学校会陷入生存危机。
2.优化结构,改善管理,做强学科梯队
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知识更新与补充,对于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应注重提升其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还要特别注重在学科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学科建设的重点,坚持按照“按需引才、严格把关”的原则培养和引进人才,完善分配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切实做到“一流人才创一流业绩、享一流待遇”,建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优秀学科团队。学校也可从企业聘请行业资深专家作为兼职带头人,承担学科建设规划、方案设计、教师培养等工作。
3.创新思路,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可联合先进、骨干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用于生产、创造利润,同时以生产环境培训学生;将应用开发类的企业难题和生产实例融入教学,让学生参与项目的研发,企业将研究成果用于生产;依托实训基地开展课程教学,按照企业化要求对学生进行培训和考核,企业通过考核引进人才。在实训基地或研发中心内,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技能应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企业通过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和实训平台建设等过程,获得“订单型”员工。
三结束语
梯队人才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优秀人才 电力企业 绩效考核 队伍建设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电力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技术和设备的更新进入一个全新换代时刻,人才需求方面的问题到了一个瓶颈期。一方面我们迫切需求一个结构合理、具备优良素质的团队保障公司走向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在培养人才方面受到政策制约,急需设计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开发机制来建设人才队伍。解决企业内部的人才需求问题,引进精良的管理概念,为企业的人才开发提供切实的理论指导,完善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顺利实施。
企业应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的基础上合理选拔人才,研制一套统一的人才衡量标准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电力企业各方面人才梯队式集合建设,为开发和管理人才提供有力依据,还能为国家输送更高层级的专家人才。
二、电力企业人才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落后的薪酬制度
目前电力系统的薪酬制度在引进优秀毕业生上已经失去了和其他企业的竞争能力。周边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优惠条件远远高于电力企业,再加上新生试岗待遇普遍低下,造成企业内部高精尖的人才奇缺。
2.有特长专业人员严重流失
企业如果在人才开发和使用上没有一个好的政策和制度,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没有相关的制约政策,也就无法合理规范地对人才开发计划进行操作,这就会造成有特长人员的流失。
3.减人增效负面效应
人事政策的制定在短时间内实现人力资源目标,却缺乏长远考虑。一边是大龄技术人员离岗,另一边高级技工人员被退养,技术专业人才缺少后,造成企业人才梯队出现失衡局面。
4.缺乏对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型人才的选拔激励制度
缺乏激励制度就会造成人才埋没或者流失。政策性的选拔制度很少,弊端造成人才不足。
三、电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方案设计
1.人才开发战略原则及对策
第一,大力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增加人才数量和质量。第二,在企业内部开展培训计划,对现有的人才进行内部挖掘工作,对有潜力的人才进行灵活多样的培训。第三,增加企业的人才激励有效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第四,引进各方面的适用人才,促进人才梯队多层化和全面性,并建立人才队伍建设的流水线制度,实现人才管理动态机制。
2.优秀人才队伍建设方案
(1)绩效考核设计的基础和依据
在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做到:目标明确,满足企业战略性发展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统一标准,把人才考核标准列为人力资源统一考核规划;适应当前需要,此所谓动态性原则,只有立足企业当前需要,才能逐步提高人才质量;平衡原则,在评选标准中,要注意整合局部,放眼未来;发展原则,有科学预见性,不能盲目制定绩效标准。
(2)绩效考核方案内容
第一,工作绩效考核。按照一定标准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综合检查,并参考工作成果和工作态度进行评定。不同岗位考核标准不同,对职责的要求也大有不同。在考核标准上遵循抓重点、不空泛、看量化、看关键的考核指标原则。对优秀人才则要根据具体指标确定考核内容:A.根据业绩指标确定是否达到年度业绩指标,具体可查询财务、业务、安全等等方面,指标量制可根据本部门的关键业绩;B.根据工作态度上确定其对岗位是否尽责 (工作态度指标复同普工)。
第二,优秀人才考核。建议使用全方位反馈评价(也叫360度反馈评价法),采用两种问卷形式,给予评价者5分或者7分等级的等量表。电力企业可采用的内容有:A.工作履行职责和实际业绩方面:考核年度内的工作任务履行情况,如在自己负责的专业内,关于科研成果、重大技术难题应对、及内外指导专业工作的实施情况或者开展相关专业进展等等。B.创新能力指数:专业技术领域,是否对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做了跟踪研究,是否对发展趋势有自己的理解,是否掌握动态情况,等等相关内容做出有效建议并取得一定成效。C.专业技术领域范围内的情况、技术研讨学术类活动。D.兼职培训师,帮助企业制定完成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并取得一定进展。E.职业道德和政治素养,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等等情况,包括社会责任方面。
相关考核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设计人才信息库,并设置考核问卷,附考核量表后以定期开展的形式实施。
四、保障措施
制定好相关绩效考核内容还是不够的,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宣传动员,以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的方式推行本方案,管理人员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层层筛选,步步落实,最后落实审批和评选工作,把人才培养和绩效考评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梯队人才培养方案范文5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在学校艺术学为主体,文学、工学相关专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学科布局下,依托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手工艺研究基地”、设计学山东省“十二五”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等平台进行专业建设。工艺美术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艺美术人才为目标与工作核心。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艺美术人才,离不开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和国内外交流与展览等方面的建设。工艺美术专业应该抓住契机发展成为山东省具有示范引领性的特色专业。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建设“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政府、生产、学校、科研院所和实践应用五个主体的系统合作。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手工技艺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地方政府汇集了大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企业是生产的第一线;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实践应用则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政、产、学、研、用的合作,实现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多向介入、优势互补、有效利用实验室,积极联合企业,成立联合开发设计机构,创立高校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是实现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对国内外同类艺术院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调研,及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意见访谈,围绕设计艺术与文化、设计思维与方法、设计工艺与技术、设计经济与管理等四个知识领域构建课程体系。拟定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基本结构框架。经过三年的建设打造纤维、染织、金工、漆艺、陶瓷、玻璃、首饰7个专业核心课程群,形成具有工艺美术专业特色的精品课程,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形成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材料与技艺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善的课程体系。
3.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强调学生的个性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个性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主导、专业实践教师和技工为辅助的合作式教学模式。
4.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建设一支教学理念先进、梯队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学团队是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通过对现有教师梯队的结构分析以及对国内外同类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考察,制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完成教师梯队结构的合理调整。形成由专业带头人指导带动、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鼓励其他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培养专业方向带头人到国内外同类院校学习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积极探讨工艺美术专业发展方向,制定本专业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指导骨干教师进行实践教学。通过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调研与交流,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素质教师,培养实践教学能手来提升工艺美术专业教师团队整体的实践教学能力。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艺美术专业特点和不同工艺需求选聘校外兼职教师,组建兼职教师专家库。通过聘请工艺美术大师或民间艺人,传授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使民间文化深人工艺美术专业教育,通过聘请专业技师教授专业技法,使学生掌握现代工艺美术制作技能;通过聘请校外有一定专业影响力的知名教授,引领学生了解专业动向,把握专业发展规律,合理规划学习方向;通过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更新、行业状态等。总之,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使实验室教学层次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样、氛围更加活跃。
实践教师队伍建设还应加强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实践教师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专业实践教师需要完成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能够辅助专职教师承担技能性教学并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通过培养现有专业实践教师和引进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师完善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5.校内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工艺美术专业的重要教学与实训场所。在教学过程中,除部分理论课程和一年级基础课程之外,专业课程皆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室教学课程达到课程总量的70%以上。实验室建设对于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包括纤维、染织、金工、漆艺、玻璃、陶瓷、首饰7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手工文化与技艺。实验室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工艺美术专业的基本技能与文化素养。
实验室建设内容包括:第一,优化实验室空间;第二,完善实验室设备的合理配置、更新与维护,第三,完善师资配置;第四,建设实验室文化;第五,建设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前二者包含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后三点包含了实验室的软件建设,缺一不可。
6.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弥补了校内实验室教学条件的不足,是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①积极拓展企业实训基地。通过拓展企业实训基地,增加学生企业实习实训机会,了解行业信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随着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深化,签订企业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制定学生企业实训的管理制度、教师服务企业的管理制度、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制度等,构建企业实训的长效机制。
②博物馆教学是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博物馆教学实训基地建设要结合教学内容,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博物馆教学实训基地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历史背景与文化脉络并对所学课程内容有一个相对深刻的理解,有力地促进实践教学的进行。努力寻求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画廊的合作,健全博物馆实训制度,保障博物馆教学的常态化。
③民间手工艺是工艺美术专业的重要方面。通过民间手工艺制作工坊的实训,使学生深入了解手工艺品类的历史渊源、传承谱系、工艺流程、审美特征、功能特征以及这些传统手工艺与传统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民间手工艺制作工坊、民俗村落的多方考察,建设与本专业相关的民间手工艺制作工坊的资源库,制定手工艺制作工坊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通过举办手工艺制作工坊实训的成果展示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播。
④通过对艺术家工作室的考察与访谈,与艺术家工作室签订合作协议,并制定出艺术家工作室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和学生进人艺术家工作室实训的实施办法。建设艺术家工作室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把握艺术创作的方向。艺术家工作室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⑤工艺美术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与行业协会共同培养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机制。工艺美术专业在现有基础上需要继续加强与玻璃专业委员会、漆艺专业委员会、纤维专业委员会的深度合作,发展与山东省陶瓷行业协会、金属工艺专业委员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首饰分会等多个行业协会的合作。
7.国内外交流
通过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在交互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加强国内外相关专业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参与校际活动,增强学生对外交流与沟通能力。加强校际师生互访,在教学、科研等层面开展交流。深人开展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积极申办交换培养合作项目与国际合作项目、进行校际专家互聘、开展主题互动教学以及相关学术论题研讨等活动。在校际互动过程中,互通有无,有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8.展览与比赛
搜集国内外相关专业展览与比赛的信息资料,畅通信息渠道。鼓励师生积极策划或参加专业展览与比赛,并制定相关展览与比赛的奖励办法与方案。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从河姆渡走来”国际现代漆艺展、“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中国国际创意设计展览、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都是与工艺美术专业切实相关的展览活动。另外策划、发起、组织、承办专业展览与比赛活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展览比赛活动的层次,逐渐扩大展览与比赛规格,加大比赛奖励力度。积累活动经验,完善展览与比赛活动细则,认真规划每次展览与比赛的活动方案,#展览与比赛活动常规化。
9.结语
梯队人才培养方案范文6
一、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体系主线
酒店专业课程体系再造设计的主线是职业生涯发展。依据在于:首先,课程体系服从并服务于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扼要说来,是培养职业新军、造就职业人才梯队和经营管理后备队。概要地说,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与职业素养,能适应现代酒店和高端服务业一线岗位需要,并具有一定经营管理基础和本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及其进入国际酒店业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简要地说,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要培养的是:职业新军+熟练员工+技术能手+经营管理者后备队的梯队。
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要以此定位、以此为重。就是要以酒店行业的要求为逻辑起点、为基本内涵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而不是以学科分类来设置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显示明确的区分度、成才的梯度,切实满足酒店行业对于用工与人才的需求层次。其次,课程体系要遵循教育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教育过程,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规律的表现。酒店专业课程的改革也应当循此递进阶梯。再次,课程体系要汲取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模式、还有澳大利亚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通相接的做法等,都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方法。应当借鉴国外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水平。最后,特别要指出的是,职业生涯发展作为课程体系主线的合理性也在于其普遍性。也就是说,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作为共性其适用于并可贯穿于各个专业课程。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职业能力的递进提升,这条主线是本质使然、逻辑必然。
2.课程体系主体
在以培养“酒店新手熟练员工技术能手经营管理者后备队”的梯队思路主导下,再造的酒店专业课程体系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每一阶段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为:①初步感知:酒店入门课程包,酒店参观,养成训练;②初级训练:体能训练,基础性多项技能包;③中级学习:专业课程包,拓展知识课程包;④岗位适应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专业技能竞赛,职业技术等级考试;⑤晋级训导:经营管理课程包,中观讲座系列(限选),宏观讲座系列(自选);⑥岗位实习———调研报告:实战初步、管理能力与潜力表现;其一,这一设计,从总框架来说,架构的梯级体现由低到高的进阶;体现了培养目标的递进关系与层次。任何管理者的成长都是从不懂到懂、先会做再会管、从会做到会管的过程。这个课程体系就是按照这样的发展来训练引导学生的。从另一角度看,这个课程体系的设计真正符合社会实际,贴合行业的需求。
培养人才是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追求的目标;但是,无论哪一个学校,其培养的学生总是有差异的,成为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总是占一定比例的。尊重这一客观事实,课程体系与教育过程中的分层学习训练就十分必要。既有利于社会、有利于行业、有利于学校,也有益于学生。其二,这一设计,每一阶段的转换体现学训结合、工学交替。打开视野、借鉴国际经验很有必要。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的“双元制”意义深远,广受赞誉。“双元制”模式的偏重实践、双轨并进,切实地使理论联系了实际,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和就业导向。英国职业教育的“三明治”模式生动地表达了工学交替的培养过程与教学方式。这两种模式的共性在于,都强调职业环境中的实践与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关键能力的养成。酒店行业并非抽象的纯理性的领域,其工作特征除了强调具体操作性基础上的动手能力之外,还特别注重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人交往,不仅需要知识智力,还需要有较高情商;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学识技能,还需要毅力耐力。达到这些要求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训练,需要在实境中训练、在情景中熏陶。因此,学训结合、工学交替至关重要。著名酒店学校瑞士洛桑旅馆学校也是以半年学习、半年实习的工学交替的模式成为酒店专业学校的标杆。其三,这一设计,围绕着阶段目标与阶段水平要求来设置各个阶段教育训练内容的课程包。从每阶段的教育训练内容来说,此体系则是围绕着阶段目标与阶段的水平要求,来设置课程包,形成每一阶段的教学模块及其组合。并且,每一梯级的课程包内的教学模块及组合对于这个阶段而言具有必要性、不可替代性!同时,又凸显关键能力与关键环节。例如,最初级的阶段、“初步感知”阶段,以相似相通于酒店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酒店入门课程包、酒店参观、养成训练”,来进行第一个阶段的学习。其中,“酒店入门课程包”中的各个模块的基本内容也是依照酒店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相应单元与要求来设置,并在一定程度上延伸的。具体地说,如,酒店业介绍、礼仪(初级)、安全消防(初级)、卫生常识,等等。
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再造设计的创新及特色
本文所述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基于原课程体系基础上的拆分、改造、再造、理顺、复位与增添。具体说明如下:
1.拆分
设计的突破在于,对现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专业课程(餐饮、前厅等)进行拆分;哪怕是进行了项目课程改造后的专业课程(如餐饮、前厅等)。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要培养的是:职业新军+熟练员工+技术能手+经营管理者后备队的梯队。因此,课程设计尤其是各专业课程设计要按照这样的梯度基本均衡、相同进度、相互呼应、齐头并进。应当以酒店行业的要求为逻辑起点、为基本内涵设置,设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尤其是专业课程体系),而不是以习惯思维的学科分类来设置课程。这样,才是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才能真正强化职业教育为行业服务的功能。也就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将显示明确的培养梯度、成才的梯度。具体到课程尤其是每一门专业课程,就应当据此逻辑拆分为不同要求、不同水平级的业务内容模块。例如餐饮课程,一个新员工最初安排跑菜,就必须先有礼仪、卫生、安全、托盘的基本训练与基本能力,而餐厅管理与经营暂不要求,在餐饮课程序列中首先的模块就应当是初级要求。
2.改造
根据行业需求和培养梯度,改造某些现有的课程。其一,整合原有课程设置中交叉重叠的内容。如,服务心理学与沟通技巧、形体与礼仪。这些课程有些内容相似相近,难免交叉重叠。打破“学科本体”的思维,不受学科体系的限制,也就是说,不需要按照学科体系从头到尾地讲一门课,而是根据不同梯级的培养要求,抽取剪裁其中必要的内容,构成相应的培养梯度的模块来进行教学。这样才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有用实用原则,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其二,强化一些被忽视的内容和补充缺损的内容。如,安全救护与卫生标准。关于安全与法律类课程,酒店管理专业问卷调查统计表中有不少名称。根据所了解的同行院校的情况来看,实际上开课较多的是旅游法规、食品安全与卫生;有的甚至从未开设酒店安全课程;紧急救护也是罕见。对于酒店业,有个最为基本的常识,就是新员工的入店/入职培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安全培训,并且要操作演练。
3.再造
拾遗补缺、改造强化是再造课程体系的内容之一。再造原来课程设置中缺损或曲解的内容。如,酒店概论。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入门的教材林林总总。已有教材大多都是两种书名:《酒店概论》或《酒店管理概论》,两种体系:管理原理加酒店业务的“双拼”或者酒店业务与管理的“拼盘”。无论是教材名称还是教材体系与内容都偏离了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应当调整或者再造,真正地全景式可感知地介绍酒店,激发学习兴趣与从业热情,将学生接引到酒店行业(基于对酒店入门教材现状的审视与思考、课程定位与名称、课程视角与切入点、课程架构和主体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另见专题文章);这才契合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理念,真正推动酒店专业建设。
4.理顺
理顺现有专业课程与相关课程的逻辑关系,摆正权重、贯通整合、相通相融。例如,项目课程改革中有的课程是以职业阶段阶梯作为课程模块主线的,以从服务到管理经营为线路展开;也有以业务内容划分模块的。对于前者,已部分截取了管理营销的内容;对于后者,这些内容几无涉及。再如,关于管理学的就有“管理学概论”、“管理经典导读”、“酒店管理基础能力”等不同的课程名称,由这些名称推断其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放到课程体系中思考,其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及其权重就有必要调整。理顺课程体系的内部关系、摆正权重与拆分专业课程是改革课程体系的难点;也是真正打破“学科本位”的重锤;同时,还是传承既往成果、弘扬教改理念、探索创新再造的关键。
5.复位
根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个递进的目标体系中高级目标是“经营管理者后备队”。这是一个符合实际的提法;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终点。不能指望,在校两年就把一个刚进门的职业新人培养成为酒店的管理者(有的甚至拔高到中高层管理者),管理者从来都不是速成的。MBA入学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入学者管理岗位及管理经历的要求,应当真正认识其中深远的内涵、意义。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体系中某些课程的设置与否及其深浅。复位的调整并不意味不需要“管理”的学习培训,诸多专业课程里的管理内容、特别是业务与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训练以及基层管理者的督导培训都是很有必要、很有价值的。
6.增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