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炭企业规模划分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炭企业规模划分标准范文1
2008年9月2日,山西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就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有关事宜作出整体安排。《意见》明确提出全省煤炭资源整合目标,通过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形成大型煤矿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通过科学整合,合理布局,关小建大,扩大单井规模,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提升煤矿整体开发水平。到2010年底,省内煤矿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个数控制在1500座以内。在全省形成2~3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5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使大集团控股经营的煤炭产量达到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
2009年3月25日,在山西省召开煤炭工作会议上,出台了更为严厉的整合方案。按照会议提出的《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安排意见》,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个数控制在1000座,也就是比原来确定的目标又减少了500座。新《意见》要求,整合重组以后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2009年4月15日,为加快整合步伐,山西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加大对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力度。《意见》明确了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责任。省人民政府成立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组,各市、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加强本地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组织领导,负责组织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
在2009年9月23日召开的山西省政府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座谈会上,山西省进一步敲定了推进“时间表”:兼并主体与被兼并方、控股企业与被控股方、收购单位与被收购方都要在9月底全部完成正式协议签订,10月底基本完成主体企业到位和证照过户换发工作,11月份全部通过验收。
经过一年多时间,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成就备受瞩目。截至2010年11月,签约率、主体到位率和换证率基本达到100%,整合的第一步已经完成;该复产的复产,该关闭的关闭,该扩建的扩建,达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整合的第二步正在进行;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整合后的煤矿均建成高产高效高标准的现代化矿井,使山西煤炭产业走上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从煤炭大省迈向煤炭强省,整合的第三步值得期待。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进展情况一览
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流程图
山西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主要措施办法
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兼并重组整合。一是直接转让,基本方式是大矿兼并小矿。事实上,兼并主体并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而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股权多元化的企业主体,国家和个人都是这些兼并主体企业的股东。另一种途径是参股入股。事实上,小矿主并未退出,只不过是转换了身份,由原来的老板变成了股东。所以说,这次兼并原则是“大进小退”、“优进劣退”。通过此次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原来的老板变成了现在的股东、小煤矿变成了大煤矿、煤矿企业变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重组整合后,全省1000多处煤矿中,国有控股大集团办矿550多处,地方国有控股办矿近280处,非国有办矿近190处,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矿格局,企业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并没有将民营企业排除在外,相反,政府希望看到民营企业通过此次整合发展壮大。此番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抓手,以循环经济为目标,用“加、减、乘、除”等方式,全面实施煤炭产业改造升级。
山西煤炭重组打出“加减乘除组合拳”
科学合理、成片推进、产能置换、优化布局。按照总量适度、优化布局、产能置换、关小上大、提升水平的原则,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应以省煤炭局与各市对接完成的兼并重组整合规划为基础,并结合本行政区域内煤炭资源赋存情况、矿井开发现状,在确保不突破保留矿井数量,以及基本控制在兼并重组整合前核定和批准产能内的前提下,明确保留矿井数量、名单、井型规模及矿井布局;明确关闭矿井数量、名单及关闭期限;明确符合条件的兼并重组整合主体。地方骨干矿井作为主体的应在成片重组整合关闭一批、产能置换改造一批后,达到国家即将出台的晋陕蒙一类产煤地区开办煤矿企业准入标准。在保证上述条件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尽快科学合理、成片推进。
严格标准,提高准入水平,科学合理确定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主体。大力支持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晋城无烟煤集团和中煤平朔公司(含中煤进出口公司)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作为主体,兼并重组中小煤矿、控股办大矿,建立煤炭旗舰企业,实现规模经营。 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省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等省属煤炭生产、经营企业也可作为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地方中小煤矿,建立煤源基地。地方骨干煤炭企业已具备300万吨/年生产规模,且至少有一个120万吨/年机械化开采矿井的,可以作为煤矿兼并重组整合主体;其他地方骨干煤炭企业(矿井)作为兼并重组整合主体的,原则上应有一个生产规模在90万吨/年以上矿井作为支撑。在因地制宜、成片重组整合关闭一批、产能置换改造一批后,完成下达的保留矿井数,提高单井水平,达到国家即将出台的晋陕蒙一类产煤地区开办煤矿企业准入标准的有关规定。即:甲级标准:企业煤炭生产规模不低于1000万吨/年,所属煤矿至少有一个规模不低于180万吨/年;乙级标准:企业煤炭生产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年,所属煤矿至少有一个规模不低于120万吨/年。否则不予批准,其煤矿和资源由其他整合主体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整合。
山西煤炭兼并重组途径模式
对煤老板给予利益补偿 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鼓励类投资领域
为明确划分资源和资产,既保护煤炭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又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2008年9月,山西省政府《关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所涉及资源价款处置办法》,对已经缴纳的资源价款,在被兼并重组时应予退还。在《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实施前按规定缴纳价款的煤矿,按原价款标准的100%给予经济补偿;实施后缴纳资源价款的,按原价款标准的50%给予经济补偿,充分考虑了对采矿权人矿权资金占用成本的补偿。
为了引导和支持山西民间资本进入鼓励类投资领域,2009年,山西省政府出台了产业促进政策,通过转让特许经营权或合作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全面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山西省发改委将会同省经信委、省商务厅开设网上“民间投资平台”,定期召开投资项目推介洽谈会,引导和服务民间资本进入鼓励类投资领域。2010年,山西引导民间资本全面进入交通、环保、公用事业和文体、卫生、教育等领域。
煤炭企业规模划分标准范文2
1战略成本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1.1战略成本管理的含义
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自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决策和评价企业战略,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关注成本空间、过程、业绩,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中,通过对企业行为环境、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将企业自身的管理同供应商和客户管理连成一体,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1.2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
(1)企业价值链分析。价值链是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所进行的一系列价值活动的集合。企业的价值活动包括釆购、生产、储运、营销和计划、财务、人事、研发、设计等,前者是创造价值的基本活动,后者是辅助活动。各环节连接成企业的价值链条,企业价值链分析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2)战略定位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就是要求通过战略环境分析,确定应采取的战略,从而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建立企业战略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战略。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将体现为在同等的成本下提供更多的价值或在较低成本下提供同等的价值。企业在市场战略定位上可以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中战略。
(3)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指引起产品成本改变的原因。每个创造价值活动都具有相应的成本动因,它用来解释创造价值活动的成本。战略成本动因可以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执行性成本动因。
2战略成本管理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2.1价值链分析
2.1.1内部价值链分析
(1)过程价值链。从生产过程来看,可以将煤矿的价值链划分为采区设计、开拓掘进、准备过程、机电维检、回采过程、排洒通风及配套保障等,并将各作业划分为增值与不增值两种。对于不增值作业,可通过减少或消除该作业来降低生产成本。例如设计人员对采区进行设计时,根据地质条件,尽可能使回采工作面的长度增加,以此减少搬家次数,节约经费;准确测算所用材料,可在后续生产中避免材料的超支或浪费现象,设计工作就为增值作业。
(2)辅助活动价值链。如各辅助单位及机关科室的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库存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此类作业要看其增值与否进行减少、改进或消除,进而从源头上对成本进行控制。如某矿曾出现因批料手续繁杂导致生产单位急需的材料无法入井,致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那么此种批料作业就属于不增值作业,需进行改进。
2.1.2行业价值链分析
(1)供应商的价值链分析。煤炭企业的管理属于集权管理体制,为实现煤炭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煤业集团将其下属煤矿的采购权和销售权集中控制在自己手中,使各下属煤矿成为集团的成本中心。因此要分析供应商价值链需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①内部供应商价值链。指集团下属各煤矿与集团配货中心的关系。尽管下属煤矿仅是一个成本中心,生产经营与一般的企业有所不同,但也可模拟成一个具有供、产、运输(销)基本活动的完整的企业。集团公司向下属煤矿下达生产任务和成本目标,煤矿可依此制定计划,将任务下派到生产区队,由区队根据生产计划确定所需材料上报到矿,再由矿物管中心向集团配货中心进行购买,组织生产后再将原煤经运销部门到销售价值链。在此行业价值链中,上游的供应商相当于集团内部的配货中心。②外部供应商价值链。指煤业集团同集团外供应商的关系。企业应及时向供应商提供需求信息,使供应商能在恰当时机提供适当数量的材料,避免供应数量太多或太少而造成的存货成本增加或停工、怠工。对于内部供应链,集团公司应注意对内部转让价值的合理制定,使集团的整体利益得到保证。
(2)客户价值链分析。煤炭企业客户价值链分析不能单纯以提髙产品质量来进行衡量。不同的矿区有不同的地质条件,煤炭企业要依据自己现有的资源条件,对所采原煤成分进行准确分析后,寻找相应的客户,并制定相应的客户关系管理制度。另外,煤炭企业还可利用其自然资源条件,通过采取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原煤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的煤种优势,促进资源转换价值增加,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3)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煤炭企业面临国内外同行业间的技术、环保、产权、效益以及职工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竞争。企业要通过对国内外竞争对手实力、成本状况、市场份额的客观分析比较,制定自身竞争优势的战略。如对地质条件不同,原煤含量不同但实力相等的企业,可以采取适当差异化战略,或目标集中战略,开辟或占领某一消费领域;若本企业比同类企业拥有更多的煤种资源,就可制定多元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原煤深加工、产业链延伸的优势。
2.2战略成本定位分析
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企业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负有责任。煤炭企业应根据价值链的分析结果,通过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减少或消除不增值作业,重构部分作业,优化企业生产过程,实现流程再造、降低企业的整体成本水平的战略。如淮北矿业集团利用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石灰岩资源,确立了“做精做强做大煤炭主业,调整巩固发展非煤产业”的发展战略,按照“大投入、大开发、大跨越”的思路,形成煤一焦一化一电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立足煤炭、延伸煤炭、超越煤炭的发展道路。
2.3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1)采购成本动因分析。以往煤炭企业采购,影响最终采购成本的是价格因素。但在战略成本管理中采购成本动因还包括数量动因、质量动因、交货及时性动因、创利动因等。在材料购买和成本分配中不能单纯以价格或数量为主要衡量标准,还要看其材料在使用中的创利能力。若价格略髙的特殊零件的使用可以使其最终产品的售价增长额超过采购成本增加额,那么就应提髙对特殊零件的采购。如煤矿支护材料的采购尽可能采购那些成本略髙、重复使用率髙的支护材料,通过修复使用来降低成本。
(2)销售成本动因分析。煤矿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是将销售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列入损益表,无法区分每种产品的不同获利能力,无法对客户进行有效管理,无法进行最有利的客户组合。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可将销售成本动因划分为定单、是否预定、批量大小等。对于无预定、批量小的客户,应承担较高的销售成本。反之则降低其承担的销售费用。另外,通过销售动因分析,找出获利髙的“精品”客户,努力提髙对其的服务水平,增加客户的满意程度,通过增加获利率髙的客户所占的比重来提髙企业的战略地位。
(3)作业成本动因分析。煤炭企业作业可划分为采煤、掘进、运搬、提升、通防、巷修、排水、机电、供应和管理等,煤炭企业的作业成本动因包括产量、进尺量、机器小时、人为动因等。通过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可增加价值的作业,也要尽可能减少完成每一作业的资源消耗。如煤炭企业专派人员对所购材料进行检验的工作,是不增值作业。根据动因分析,只要保证髙质量的供货渠道,与信誉好的供货商建立合作关系,就可去除质检作业而使成本降低。
煤炭企业规模划分标准范文3
关键词:煤炭贸易企业;营销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 X952 文献标识码: A
1 当前经济环境下煤炭贸易企业营销策略的分析
1.1 当前的经济形势及煤炭现状
今年年初以来,国内煤炭市场陷入了多事之秋。受国内经济加速放缓、风险上扬等问题,面临增速下行、通胀上行与经济转型等短期与长期问题叠加的多重压力,对煤炭的需求也因经济增速放缓而降低。此外,产品滞销,开工率下降,继而减少煤炭消费。这磁在外煤与内需不足的双重夹击下,惨淡的销售形势,导致煤炭贸易商面临生存危机。业内甚至有人惊呼“煤炭的黄金十年,将一去不复返!以前煤炭是“皇帝女不愁嫁”,而现在看国内各大港口煤炭的存储量便知形势严峻。
今年下半年煤炭逐渐趋暖,但由于采购价格的不断攀升,而煤炭的主要用户电力、钢铁、铝业、纸业等并没有随采购价格攀升而按相同比例调整供货商的进货价格,有些反而有小幅下滑,这造成了贸易商经营压力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有的属于亏损经营,煤炭贸易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在下滑。随着煤炭市场的动荡,经营煤炭也越来越艰难了。所以煤炭贸易商如何在“夹逢”中生存?除了提供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占领份额,做好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运输成本),还要另辟蹊径,制定适合企业本身的营销策略,提高经济效益。
1.2 煤炭贸易企业营销策略正确发展方向
1.2.1 基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式,煤炭贸易企业应当认清现状,转变观念,将可持续发展营销策略提上议程;把以市场为导向产品生产策略落到实处。在经营观念上,需要增强品牌意识,制定品牌战略,以高质量的产品和良好的企业信誉立足市场。此外,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积极开展职工的营销技巧培训工作,为职工树立营销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使其能高效科学的开展营销工作。同时,企业设立专门的营销组织,负责对员工营销技能培训和高质量产品生产的监管。通过高效科学的营销策略制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协调企业利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经济发展。
1.2.2 实施跨集团方案开展区域销售。所谓跨集团营销是指在区域政府的统一管辖下,各煤炭贸易企业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在整个区域内战略性、统一性、公共性的合作下一起进步,从而提升区域内企业群的综合竞争力。区域营销观念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催生的新观念,是以跨集团的方式完成对其产品的整合宣传,使营销活动能够贯穿活动的始终。它突破了传统煤炭营销中单一的资源供求关系,转而以跨集团的方式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实现强强联手,实现多元化合作。这样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带来了更雄厚的资金储备量和先进的管理方法。
2 制定符合当前经济形势的营销策略
2.1 制定科学高效的企业营销策略
2.1.1 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为重点,在符合煤炭贸易企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长远、有效的发展策略。增强品牌意识和市场观念,在产品生产上应当加大对高科技的运用的力度,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优质产品,以质量求生存。
2.1.2 调整煤炭销售策略。根据煤炭属于稀缺不可再生资源的特点以及需求随季节变化的特性,适时的调整销售策略。对市场需求动向要有灵敏的嗅觉,牢牢的抓住市场机遇,根据国际市场能源需求,适时的调整煤炭存储量,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煤炭销售策略。
2.1.3 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煤炭贸易企业应逐渐向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过渡,慢慢转变传统的以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做到从根本上节约煤炭资源,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使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监管下规模化运作。与此同时,从整体上提高煤炭产品营销的战略高度,以科学的产品营销策略,绿色环保的高质量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使煤炭贸易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2.2 建立完善的营销组织
2.2.1 制定高效的营销策略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营销组织。营销组织中配备的营销队伍要能达到岗位的需求。在这个营销组织中,分工必须明确,总部和下级的权责必须划分清楚,从而保证营销策略高效的执行。此外,对推销人员大额的筛选和培训必须严格。筛选的标准是推销人员要能够很快与需求方建立各个方面的联系,并能较好的保持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对其业绩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推销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竞争策略、企业的主要产品及生产过程、消费者心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
2.2.2 将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充分利用起来。通过营销队伍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大力向外宣传企业在生态保护中的功绩,树立企业良好地环境卫士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渲染企业为社会带来的环境效益,使大众认识到企业的社会价值所在,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2.2.3 推行全员营销理念。若想让营销策略得以顺利地执行,必须建立与企业营销战略一体化的人力资源体系,以全员营销观念的推行带动营销策略执行工作的全员参与,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进度。
2.3 煤炭贸易企业的营销策略
2.3.1 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做强产品。煤炭贸易企业能够跳出过去传统的一买一卖的煤炭贸易模式,将当下非常成熟的煤炭业务为中心渐渐向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延伸。煤炭贸易企业能够借助自身的资金优势,对煤炭生产企业进行具有实质性的控制,根据相关需求指标进行生产,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还能够有效保证煤炭生产企业的煤炭质量,通过这个方式能够打通上游产业链。煤炭贸易企业还能够向下游产业链延伸,通过长期经营煤炭产品,对煤炭生产企业有着一定的了解,这样能够经营煤炭的相关附属产品,由于煤炭产能的长时间过剩,价格受到上下游打压,独立的煤炭产品处于逐渐亏损的状态,因此,经营煤炭的附属产品能够为煤炭贸易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
2.3.2 易货贸易,做大企业规模。从产业整合角度来看,煤炭贸易企业的发展轨迹首先就是将煤炭贸易做到专业化,积累一定的资金成本,获取一定的资金、人才以及操作实业的经验以后,就会面临很多不同的选择,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煤炭贸易企业来说,积累原始资金相对比较困难,因为煤炭作为一个中间产品并且与上下游之间的交易非常密切,由此能够产生易货贸易,这是煤炭贸易企业业内的主要模式与做法。以某煤炭贸易企业为例,他们从国外进口优质的煤炭,将这些煤炭卖给国内的煤炭生产企业,用进口煤炭与自产煤炭配成符合下游用煤企业所需要的产品指标,或者从国内煤炭生产企业那里购得其它品种煤炭(如焦炭),然后将这些煤炭进行出口,这样做使煤炭贸易企业在进行煤炭购买时出现的资金压力,能够为其进行资金运作创造相应的时间,如果煤炭贸易企业的规模逐渐做大,那么煤炭生产企业就能够成为煤炭贸易企业的加工车间。
3 结束语
就国内贸易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煤炭能源的重要地位短期内不可改变,煤炭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发展。因而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协调好企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是企业未来发展策略中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整合政策不断深入,煤炭产业规模化生产、洁净循环、跨集团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逐渐清晰起来。未来,煤炭贸易企业生产链条化、兼并重组区域化、产品绿色环保化、生产技术高效化成为煤炭贸易企业适应复杂多变经济环境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煤炭企业规模划分标准范文4
关键词:基建财务核算;基本建设财务模式;企业财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42-02
河南国有煤炭企业经过改制后,已转变为股份制企业,再加上近几年不断的重组、兼并后企业规模呈加速发展趋势,基建项目也涵盖许多的行业。在现有基建财务核算过程中,发现基建财务核算出现二种模式,一是按基本建设财务模式、二是按企业财务模式。经过对企业财务制度与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对比,二者之间最关键的差别在投资主体不同,实行怎样的财务核算模式,提出个人的不同看法。
一、核算方法根据投资主体进行选择
根据财政部财建〔2002〕394号文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第二条规定适用于国有建设单位和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非国有建设单位,包括当年安排基本建设投资、当年虽未安排投资但有在建工程、有停缓建项目和资产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项目的建设单位。其他建设单位可参照执行。实行基本建设财务和企业财务并轨的单位,不执行本规定。
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除国家专项基建安排实施基建财务,绝大部分企业现在的基建财务和企业财务已经并轨,第四条各级财政部门是主管基本建设财务的职能部门,对基本建设的财务活动实施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因此在企业投资项目,都有企业申报项目,由国资委、经贸委审批后建设,资金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除国家财政拨款项目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外,其他投资基建项目应实行企业财务制度核算,其优点:
第一、企业会计制度核算能满足基本建设内容的需要。
第二、保持财务核算的连续性要优于基本建设财务核算。
第三、可以结合财务制度与基建财务制度在控制方面有互补作用,更便利财务核算,如对借款利息资本化、在建项目达到生产状态的条件和财务收支审核的制度等等。
二、财务核算会计科目的设置内容
在设置会计科目时,首先要仔细看清项目预算的构成,为设置会计科目打下坚实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土建、建安、设备、材料划分4大类,在4大类中再按照企业固定资产类别再进行详细设置,将这4大类设置为项目核算,对应不同的施工单位和供应商设置备查账。
三、工程项目的核算
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对象按照工程项目的单项工程,对发生的各项费用,可以辨认的工程费用或支出直接计入所属工程项目,对于难以辨认的费用或支出以具体设备、设施及用途归集,划清有关费用的界限,正确计算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到具体工程成本,按成本项目核算。核算方法为:前期工程所发生的成本支出先按性质归集,待分配确定后,按分配标准分别计入在建工程的分配对象中。分配标准:按照主要建筑安装工程的价值进行分配待摊费用、开办费、其他支出等工程成本。所设成本项目包括:建筑安装工程、不需要安装工程、配套工程、待摊费用、开办费、其他支出。工程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支出先通过“开办费”科目归集,待工程项目完工后按工程造价的比例摊入各项工程成本。
四、工程款项支付控制
必需支付的各项工程款包括前期的预付款、施工当中的进度款和完工的质保金等,都要严格按照双方所签订的合法合同认真执行。
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一般会要求建设单位支付一定的前期预付款,而建设单位为保障工程按时开工,要求施工单位对所支付的预付款和合同进行履约保函,约束和促使施工单位能够认真履行合同约定。
工程建设中所支付的工程进度款首先审查所付的每一笔款项是否已列入批准的计划项目内,是否符合集团公司工程招投标,付款手续是否齐全,收款单位的账户是不是已签合同的法人单位的基本银行结算账户,收据或发票的出票人是否正确,加盖的印章是不是合同签约单位的财务专用章。
对容易出差错的款项,如材料的价差款、水电费以及包含在工程造价中而由建设方垫付的费用,会计人员必须与工程造价人员一起进行审计核算,对一个项目由多个工程审计人员审计的情况,要检查各分项项目是否重结或漏结。
五、涉及基建项目的税金
基建期间涉及的税金有印花税、营业税、增值税、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进入在建工程科目。
印花税主要有企业设立登记的营业执照、签订合同、会计账薄应交纳的税金。
营业税有施工单位建设的建安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只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完工进度提供实际交纳当地税务部门的完税单据。
增值税是建设单位在试运转期间按销售收入比例应交的税金。
六、试运行期间的财务核算
试运行期间建设单位处于半基建半生产状态,重点是如何划分基建支出和试生产支出的界线。
划分的原则是:
1、能直接确认为生产服务的各项支出直接进入试生产成本支出。
2、不能直接确认的支出如工资、电力,材料等可按照概算的定员、定额和运行时间进行分配。
试运转期间的收入、支出和税金通过相关科目对冲后转入在建工程。
七、基建竣工时间的确认
按照财建(2002)394号第三十条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建成,工业项目经负荷试车考核(引进国外设备项目合同规定试车考核期满)或试运行期能够正常生产合格产品,非工业项目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正常使用时,应及时组织验收,移交生产或使用。凡已超过批准的试运行期,并已符合验收条件但未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的建设项目,视同项目已正式投产,其费用不得从基建投资中支付,所实现的收入作为生产经营收入,不再作为基建收入。试运行期一经确定,各建设单位应严格按规定执行,不得擅自缩短或延长。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第一条规定,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
基建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对在建项目可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定义相一致的,因此可按照执行。
八、试运转向生产移交年度所计提折旧所得税汇算方法
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条的规定,建设单位交来完工的固定资产,根据建设单位交付使用的财产清册中所确定的价值计价;自制、自建的固定资产,在竣工使用时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价。可见,作为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前提是工程必须办理了竣工结算程序。也就是说,税法上对固定资产计税是以工程的竣工结算为标志,已投入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计提的折旧是不允许税前列支的。这一规定与会计准则是有差异的,因为会计准则并没有将预定可使用状态等同于工程的竣工结算,有可能存在已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结算的固定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