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范文1

关键词:规范性;艺术性;独创性;技巧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文作为一门承载语言艺术教育的学科,教师语言的优秀示范作用和熏陶作用尤显重要,同时,语文的学科特性也对教师的语言艺术有着特殊的规定性。教师教育学生,靠的是“言传身教”。“言传”就是用语言去传授知识、传播思想,开解困惑、陶冶情操、启迪思维。“言传”功能的实现,大多在课堂上。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体现语文的学科要求,也要体现教育的一般规律。上课说说话,很容易,把握好语言艺术,不容易。教学语言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一根导线,语文教师必须下苦功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师充满魅力的语言虽然产生于即兴,但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师要优化语文教学语言,绽放语言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言的规范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地推广并运用普通话,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语言。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似是而非。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得讲究逻辑性,一丝不苟。有条理又不为生硬呆板的教学语言可以使学生高效率地掌握课堂学习任务。

二、语言风格的艺术性

大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力求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要做到以声传情,以形传情,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老师的朗读讲解中。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规范性,讲究用词准确,注重逻辑规律,使得我们的课堂语言有时显得有些僵硬、刻板,所以“寓庄于谐”的教学语言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和提倡。有趣、有幽默感的语言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生硬而带来的疲劳,可以营造轻松的情境,形象的描述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能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声情并茂的朗读讲解能够在给人以美的感受的同时以情感人,从而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有情、有韵、有趣的教学语言总是能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三、教学语言的技巧性

课堂教学语言贯穿了引入、讲解、讨论、总结等多个环节,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体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独具匠心。完整有序的教学语言能够把各个环节巧妙连接,使之条理清楚,环环相扣,所以重视课堂语言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精彩导入,适时点拨。课堂导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语言的导入除了要切题以外,还得从简洁的角度考虑,并且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时的点拨帮助能使学生打开思维的天窗。

其次、巧妙连接。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在课堂交流中,特别是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作用最能体现出来。同时,激励性的简洁评价,“好”,“回答很完整”,“不错”,“真棒”等,也能够让教学过程轻松愉快地进行下去。另外,老师还可以用铺垫性的提问、疏导性的提问等形式来丰富课堂讨论,巧妙连接教学环节。

再次、幽默制胜。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只有以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幽默带到课堂,也就把快乐带进了课堂。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无疑会提高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幽默诙谐,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同时,语文课的教学幽默要注意教育效果,切忌庸俗无聊、低级趣味,不要流于油滑,不要讽刺挖苦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应始终想到是为教学服务,为育人服务。总之要注意幽默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四、教学语言的独创性

课堂语言也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求要有丰富生动的内容,还要溶入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言之有德”。教师在描绘事物上,要形象饱满,生动逼真,让学生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该体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传统的语文观里,课堂教学仅仅是“以课说课,就课论课”,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一大难题。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备课 课堂艺术

新课程改革已推行了多年,但新课程理念在许多学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教师仍在采用“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的教学方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到头来,教师忙得焦头烂额,学生累得苦不堪言,课堂教学却低效化、无效化现象严重。针对这种现状,教师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做好备课

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是C会,那么“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战争,那么“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准备,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前准备既包括教师的准备也包括学生的准备。

教师的准备就是备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同样的课文,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必然不同,所以我们在解读课文的同时也要解读学生。 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梳理出文本的思路与结构,对每堂课、每篇课文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用什么方法才最行之有效?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反馈?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在哪里等情况都作精心的预设准备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在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备课,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自己在课前是认真研读课文,把课文读透嚼烂的,课堂上就能旁征博引,灵感不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激情后,也能积极配合,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反之,如果自己对课文的把握半生不熟,在课堂上恨不能手拿教参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也必定受到限制,这样的课堂谈何精彩。所以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预设,只有把课堂教学时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预设到,教师才不会在课堂教学时出现慌乱的情况。

教师要达成的有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准备是不够的,学生也要准备。学生的准备就是预习即将所学,当然预习什么、如何预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给予充分的指导。学生的预习,教师必须可检测,所以预习的形式可以有口头、书面等形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应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再次调整教学设计。

二、提高课堂的艺术性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

一节课,孩子们的思维应该是愉悦地向着教学目标流动。要使教学达到这一目的,课堂上我们就必须营造出使思维朝着既定目标流动的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学中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某一个性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对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因为文学作品一般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它具有很强的生动性、感染性和思想性,对课文的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学习的欲望、情感、体验和兴趣等心理现象,是配合特定思维有效流动的良好心理环境。一节课能否营造出和谐、科学的心理环境,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孩子们学习的动机源于自身内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常常取决于对需求的满足。

我们在课前对孩子们的需求应做好了解。主要方法有:可通过孩子们的日记了解,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谈心、发邮件等形式了解,也可让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例如讲《羚羊木雕》时,孩子们建议:这篇课文内容不难,只是篇幅太长,不知课文的思路与结构,只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行。于是我采纳了孩子们的意见,只使用了图解的教学方法,就使孩子们轻松愉悦地上好了这堂课,提高了课堂实效,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局面。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以课堂为载体,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互动,使孩子们有效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能力。从语言方面看,语言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工具。我们广大语文老师要真正提高上好每一节课的意识,只要这样才能使教师树立起威信,在学生内心深处建立起信任的基础,让孩子们认为你是最棒的。由于师生情感上做到了有效统一,孩子们都愿意与你亲近,都敬佩与尊重你,都愿意为您争光,您还愁教不好他们吗?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前奏曲和集结号。好的导入能够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它就像一把开启孩子们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力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有利弊,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一定要根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依照教学规律,结合教学重点来设计导入。例如在课堂中,我经常使用“直观教具”导入法,有效激发孩子们去探讨课文。初中阶段的孩子,还偏重于感性认识,他们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身心特点,在课堂上应积极采用直观教具导入。例如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时,我就准备了五个不同的图形进课堂导入新课,这样就极大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孩子们得出答案,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范文3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14-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显得尤为重要。据心理学及教育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能力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及个人人格等方面的良好会对学生学习产生直接作用。语文教师教学艺术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遵循教育原则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学设计多样化。教学行为或者语文教学中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特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如何运用教学艺术手段,有机地融合教学环境、人的情感、人际关系、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一体进行教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无疑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主课题。

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语文教师和语文学科的兴趣,影响着教学效果。它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传达信息,感染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修养。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综合素质的良好发挥能烘托出令人舒适的艺术美,学生们便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文。教师精神饱满,举止优雅,语言严肃又不失幽默,给学生可亲可敬的感觉、含蓄的微笑,都是教师取胜的法宝。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师都有一份沉着应对的自信。教师要努力钻研,创新适宜的教学方法,培养自身的艺术修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共同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一、教师的教学活动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名好的教师一定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既要体现教材的特点,又要融汇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有课文教学、对话教学、语法教学、复习教学等不同课型,在设计教案时,语文教师要掌握要领,根据不同课型教材内容、学生知识结构、年龄跨度等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力求运用恰当、方法灵活。同时,应适时地设计开展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游戏、讨论、竞赛等,以便达到在教与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处在积极主动的动作状态,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教师还应根据教学信息反馈,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

另外一点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教学矛盾。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领会教学机制、熟练实践心理学原理并运用教育学规律,用机智的应变能力,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况巧妙灵活地进行教育、沟通,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教师还要适时应用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能力,善于营造学习气氛,创造特定的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还要富有情感伺机而动,投情入境。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捕捉到学生课堂上的各种反应,具有合理调节教与学的协调能力。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

“善教者必善言”,使用语言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艺术的水平。最有效的教学艺术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信任,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并让学生觉得有所收获并受到肯定。语文课堂应以语言交际占主体,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说,用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语言刺激学生开口,适时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式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地予以恰当的鼓励,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适时应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搞活课堂气氛也是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设计教学形式,多重使用语文文化中的俚语、格言、诗歌等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思考出正确的答案,这种启迪思维可促使学生动脑思考。语文教师对于回答中的错误要耐心地启发和引导,帮助纠正。教学实践中采取错误分析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不能仅以正确回答为中心展开,否则答错的学生就无法知道错在什么地方,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上课就感到无趣了。在学生答错之后,如果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原因,给予人文关怀及理性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随之提高。

二、教师的人格培养

(一)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教师的表情要开朗、轻松、诚恳、自然,对学生耐心,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气量恢弘,宽大为怀。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我情绪,提升人本素质。一个好的教师应力求使学生处于他的控制之下,但是最好的教师首先必须控制自己。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善于控制自我的情绪,要维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现教学目标。肯定他们的长处,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保持教学激情,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就要不计学生过失,吸收他们的合理见解,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每个教师在不懈追求教学艺术过程中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乐教的精神,把教学当作一种艺术性的事业;要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二)教师的育人责任感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范文4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本人总结出多年的电工学教学经验,希望对电工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开课的艺术性

1.故事性开课,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讲到一些概念、原理、公式时,开课前教师可以先引入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或历史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随教师走进课堂。当学生意兴盎然地听故事时,这些概念和公式很容易就记住了。

2.启发式开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或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联想,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时为什么会跳闸?晚上七八点钟日光灯灯光为什么较暗而到深夜灯会较亮呢?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把抽象难懂的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感到学电有用、学电有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开课的常规方法还有许多种,如提问开课、实验开课、悬念开课等,只要在上课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都是成功的开课方法。

二、类比法教学的艺术性

类比法教学可以突出难点。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可以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相似事物作比喻,生动形象地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果我们单纯地讲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跟讲天书一样;但是如果把电流比作水流,电压比作水压,导线比喻成水渠或水管,那么,电阻自然就是水在流动时遇到的阻碍了。这样一来,与电学相关的一系列原理和概念就迎刃而解了。在讲到电阻串、并联的一些原理时就更容易解释了。所以,类比法教学,不但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三、例题讲解的艺术性

例题只讲不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概念和公式讲完之后,课本附有应用例题,对这些例题,教师先讲题意,再问学生解题方法、有几种不同解法,谁自告奋勇到讲台上讲解就给他平时成绩加分,这样就有不少学生举手。从学生举手的比例就可以知道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然后挑几个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来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的纠正和引导。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解错的题目中还可以给学生做作业提个醒,避免同类的错误出现。教师故意“懒”一下,比唱独角戏有效得多。

四、复习课的艺术性

在章节小结或考前复习时,学生往往惰性大且感觉枯燥,那么,可以找出一些比较典型的错题,摘抄到黑板上,让学生改错,看谁发现的错误多,就给谁平时成绩加分,让学生逐个轮番改错,直到完全改对为止。这样不仅增进了课堂互动,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再做点评和归纳总结,始终保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五、演示实验的艺术性

实验前,在黑板上列出实验步骤和所发生的现象,关键环节留出空白,让学生带着悬念去观看实验,带着疑问去寻找现象;实验过程中,教师只作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观察步骤,发现现象;实验后,让学生到黑板上完成空白,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评优劣,给学生鼓励加分,完善整个实验。这样不仅强化了课堂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主动性。

六、课堂管理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手段 兴趣

我国的教育机制在不断地变革,教育成为了中国现在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小学语文更要教好,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对语文的兴趣。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其他学科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良好的语文素养。要想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需要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教学中展现语文的艺术性,让同学们爱上语文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一、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语文兴趣爱好很重要,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不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玩乐。更多的兴趣爱好的激发来自于同学们通过学习语文后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学到东西,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才会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加强兴趣培养,有兴趣才会产生更大的动力,有动力才会好好的去学习。小学生语文的教育不仅对以后他们语文成绩的取得非常关键,而且对于他们的人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现在的教学手段,让同学们去感受课文中的内容,体会与语文中的艺术美。例如我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庭》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出示金华的双龙洞的实景图,让学生身临其境,不由得想进一步了解金华的双龙洞:双龙洞在哪儿呢?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金华的双龙洞看一看、走一走呢?在学生连连的赞叹声中,在学生好奇的追问中,老师再开始新课的教学。这样生动巧妙地导入课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以“实”导学

语文课必须做语文自家的事,以“语文的方式”走“语文的路”。如教学《花钟》时,有位教师采用的是这样的方法。他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进行了改动。

教学片段

(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右,昙花开了………)

师: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

生:“开了”一词用得太多了。

生:“开了、开了”太单调了,有点烦。

生:“什么花开了、什么花开了”,太枯燥乏味,一点儿也不美。

师: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生:“不是”)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

生:写牵牛花用了“吹起”。

生:写蔷薇花用了“绽开”

生:写睡莲花开了是“醒来”..

・・・・・・・

师:请挑选其中一句反复读,并抓住这些关键词想象一下花的样子。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牵牛花真像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儿。

师:(满脸笑容)你也来吹吹看。

(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灿烂地笑)哎呀!吹得还真响呢。

生:“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就是这样(用双手捂着脸,再打开,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

师:(大笑)哇。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

・・・・・・・

师:是啊,正是作者精炼而准确的用词,让我们欣赏到了这么美的花,它们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

老师接着再出示一组花儿开放的时间,让学生试着写。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使学生学会恰当的用词。也更深的感悟到课文中作者的用词的精确。

三、 注重互动,鼓励探究。

好的教学经验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发散同学们的思维,让同学们不断地创新。对于教学工作者要不断的推陈出新让同学们爱上语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才是关键。这就要老师更好的引导和指引。

总之,上好一堂语文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丰富的语文课堂需要的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一定能结出累累的硕果!对于同学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坚持,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希望教学工作者时时处处想着培养同学的创能力,学生创新思维的获得离不开同学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语文课堂的艺术性,提高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更有趣味。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范文6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语言艺术 特点 妙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21-01

在探讨生物课堂教学艺术性语言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对语言艺术进行一些简单的讨论,艺术性语言是具有美感,能给人启迪的语言,将其和生物课程教学进行结合,能够让其承载知识信息,所以还具备了知识性和教育性。生物课堂使用的教学语言必须要能够满足以下的一些特点需求。

1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性语言特点

1.1 科学性

科学性,这是教学中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课堂上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完整。

生物是一门学科,研究的是生物方面的内容,具有科学性,生物教学必然要使用要科学术语,因此科学性的语言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使用的科学性语言应该是能够将教学内容主体以及生物学规律进行很好的阐述,使用语言来对一些生物进行解释和描述,使其更加生动,贴近现实情况。语言准确性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生物教学教师除了能够有扎实的课本知识基础外,还应该能够对新的概念、信息、观念进行了解和学习,不断的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自然的阐述和描绘出来。

1.2 严谨性

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即对具体课本中的概念、生物规律的解释,生物现象的描述,不仅要准确,更重要的是要严谨恰当。比如,“能量”不等同于“能源”、胚囊”不等同于“囊胚”、“脂肪”不等同于“脂质”。二是指对概念的描述要确切、肯定,不能出现“可能”、“也许”、“应该”之类的非确定性词语,避免学生获得的信息无法准确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理解和建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制语的使用,以避免把问题绝对化。

1.3 生动性和趣味性

生动的教学总是能够吸引大家的兴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也是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功底,能够将课本上的抽象内容进行具化的描述,且容易理解。生物课使用的语言生动是必须的,而趣味性需要以科学性和严谨性为基础,不能够将内容进行过大的夸大和篡改,使其故意有趣,和实际偏离,因此这需要教师去多琢磨。

在讲到气体交换时,我们可以将气孔比喻成与外界气体交换的窗户,将气孔的关闭的行为比喻成人类的双手合十。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较容易的理解和接受较为抽象的气体交换行为。这样的例子在生物教学中还有很多,作为教师要求我们用扎实的基本功,将课本知识生活化,善于去挖掘和发现这样的例子,最终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让我们的学生更加轻松的去学习和理解,达到新知识的构建的目的。

生物的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语言的生动性,更重要的是语言的风趣性上。在讲到植物的时候,我曾做过这样的讲诉,植物是生物生存的基础。但是植物的命运是不幸的,植物从来不会主动地惹是生非,但是其他生物若想活下来,即使不直接食用植物,也得摄取靠植物生活的生物。植物永远处十食物链的最底层。课堂的语言的生动风趣可以使本已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创造相对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1.4 情感性

生物课程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进行相互的交流过程中,会有情感的交流,教师除了在课堂对学生给予关系,课后也应该主动关心学生,对其心理进行启迪。通过使用情感性的语言来将情感升华,可以增加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拂去心灵的尘埃。能够感染人的语言和富有激情的语言,都是可以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共鸣其内心,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2 增强生物课堂语言应用的艺术性

2.1 科学性中渗透趣味性

在生物的讲解中,毋庸置疑,语言的科学性是放在首位的,通过准确地表述让学生明白生物学规律和各种生命现象。但是要把相对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灵活运用课本知识,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将相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深入浅出。学生喜欢风趣幽默的对话,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也是吸引注意力的好方法,通过各种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积累更加容易。进行知识传递的时候应该准确,语言不要模棱两可。适当的使用比喻等语言技巧,可以很多抽象的、深奥的基础知识化难为易,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严肃的面孔,刻板的语言,会让学生感枯燥和乏味。学生学习如果是以兴趣为基础,则会获得非常好的动力,因此真正能够引导学生的还是兴趣。学生抱有兴趣来学习,其思维更加活跃,观察能力也更强,记忆更加深刻,这些都是可以让教学变得简单的事情。

2.2 教育中渗透情感性和艺术性

生物教学和生命不可分割。生物教育既是一种既得知识的传递,也是一种生命的感悟。学生学习到的还有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尊重。这些是非常宝贵的品质,也是我们进行生物教学的重要目的。

生物课堂教学中除了有生命的美,还应该有语言的美,我们学习的时候,很难看到实物,使用语境和语言来对其进行描述是我们使用比较多的方式,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意识的去创造出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的艺术性来引发想象,这样可以获得较为美好的感受。

3 生物课堂语言艺术的优化

教师使用艺术性的语言来进行教学是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让课程可以顺利的完成。

艺术性语言的使用必须严谨,不要逻辑不清,应该调理清除,脉络清晰。严密性除了有逻辑性外,还要符合事实,这些要求如果无法达到,则会让教学内容变得模糊,学生抓不住脉络,也就无法很好的学习,所以需要得当的表述来为教学服务,让语言更加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