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产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保护产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保护产业

环境保护产业范文1

【关键词】环境执法;环保产业;相互作用

纵观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环境保护法规越健全、环境标准与环境执法越严格的国家,环保产业也就越发达。这是因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其前提是必须有消费主体对环境产品和环境服务消费的不断需求,一方面这些需求产生于社会主体自发的环保意识,自觉地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社会主体特别是企业单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天然属性决定了他们对环保产品和服务需求更多地来自于外部的监督和制约。对于企业环保问题进行监督制约的外部力量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立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对环境保护问题逐渐重视,加大了环保立法的力度,制定了许多与环保有关的法律、法规。各地方人大和政府也针对各地的环境保护具体情况,制定了地方的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为地方环境保护提供了立法支持。其次,对社会主体环保问题的监督和制约就是环保执法。环保执法是政府或其他行政机关为了在其权力管辖范围内促使环保义务人遵守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规范,改变或者终止危害环境或公众健康的行为而采取法律措施的法律行为。执法是立法和守法的根本保证,如果不能对违法行为施加明确的法律后果,很可能导致漠视法律的不良现象,因此保证执法的公正性是非常重要的。第三,除了环保的立法、执法之外,还有新闻媒体的环保社会舆论监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环保司法工作介入,以及人大、政协等单位的监督,这些力量都是环境保护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外部的因素当中,环境执法是最重要的实施环节,它是连接环境立法、环境守法、环境司法和环境监督的纽带。环境立法为社会提供了基础性的环境法律制度,而这些制度必须依靠环境执法保证实施,环境执法人员也通过严格执行法律的实施情况来确定市场主体是否守法,市场规则是否被遵守,整个市场是否处于良性循环之中。例如,环境执法通过促使排污企业对生产进行全过程的环保监控,给其施加行政强制和经济负担的压力,将迫使其采取污染控制手段,购买环保设施或环保服务,即使有的企业想逃避治理责任,也不得不在环保部门的严格监控下或自行治理,或委托专业化公司处理,这就为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创造了市场需求,为它们获取利润提供外部保证,促进了环保市场的发展。可见,环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于社会主体提高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的投入资金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的需求越大,越能够刺激投资者投资于环保产业,从而形成环保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环境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执法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要使环境执法达到应有的效果,相应的人、财、物的因素都非常重要。

首先,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环保事业的价值、对于环保手段的发展与应用,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环境执法人员作为执法的主体,更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学习与环保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动态发展的环境执法的需要。

环境保护产业范文2

工业产权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或原产地名称及制止不正当竞争。工业产权的立法保护主要由专利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所涵盖。虽然国际互联网络的建设发轫于军事、科研目的,但网络商务活动发展迅速,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因此网络信息环境工业产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1、网络信息的专利权问题

技术成果信息的网络传输和利用过程呈现十分复杂的知识产权状况。由于网络的全球性和专利权的地域性,一项技术创新成果在网络这一端受到专利权保护,而在另一端则可能属于公有领域。即使是网络两端所在的国家属于双边、多边缔约国或在同一国际知识产权条约覆盖范围之内,根据巴黎公约的国内法独立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该项技术成果的专利权是否成立以及受保护的程度还要视各自国内专利立法的具体情况而定。各国家、地域的专利立法千差万别,而网络信息则瞬息万里,覆盖全球。对于权利人来说,在世界范围监测专利侵权状况、认定侵权并掌握用以充分证明侵权人实施的侵犯了权利人权利要求的侵权行为的证据,实际上很难实现,甚至不太可能。这些情况都要求各国尽量缩小专利立法差距,并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和检索方式,增加了判断专利申请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公开信息源,但由于电子传输文献中的信息经过传输发生信息丢失,或者因为数据压缩与解压,以至不能按原样打印在纸上:或者网上用户擅自对网上传输的电子出版物信息予以篡改,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因此无法取得有关信息首次公开日的实物证据或者把电子文献内容视为该日公开的实物证据。因而,电子文献的内容和准确性变化莫测,文献的准确公开日期亦难确定,很难经受任何形式的同行评议或内容审查,这样会导致对电子出版物中所含信息的评价复杂化,反过来又影响到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判断。然而,从长远的观点看,电子出版物必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判断现有技术的一部分文献源,专利信息上网,尤其是象专利说明书一类高密度蕴涵创新技术内容的文献上网,可以为极大的促进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起到良好的作用,但网络环境同时也为非授权利用专利技术的侵权行为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网络环境的公开,是比传统意义上的书面公开、口头公开和使用公开更具广泛意义的公开形式。技术成果的实质性内容一旦上网,该技术成果的新颖性将丧失殆尽,失去获取专利的可能,使专利侵权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控制。故我们现在应该尽早研究如何拟定某些标准确定电子出版物的首次公开日期和内容,以及它们的传播范围。

2、网络信息环境的商业秘密问题

商业秘密是指那些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的信息,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目前各国主要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专门的商业秘密法对商业秘密实施保护。与前述专利权和商标权相比,商业秘密的所有人不享有绝对的专有权,他只能制止他人擅自披露或使用商业秘密,或者制止他人用不正当手段获得商业秘密,因此商业秘密的保护是极其有限的。某种信息欲构成受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通常须满足新颖性、实用性和秘密性的要求,其中秘密性和保密性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与之矛盾的是,某种信息一旦广泛传播,就很难作为商业秘密受到有效保护。因此,怎样从技术上使信息网上传输的信息达到法定的秘密性要求,从而作为商业秘密依法保护,对维护商业秘密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是颇有帮助的。但是,不宜将网上任何信息作为商业秘密保护,那样做一不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二则有违网络的初衷。

另一方面,商业秘密所有人是否愿意通过网络传输其商业秘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所有人是否相信其商业秘密中的秘密信息经网络传输不会受到侵害。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做好网上信息的保密工作,是吸引更多的商业秘密所有人将其商业秘密通过网络传输的重要前提。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在现代高度发达的电子信息环境下,其商业秘密都有被窃之虞。国际互联网络开放的信息环境给商业间谍提供了更为直接地窃取商业秘密信息的机会和可能。

网络商业秘密信息保护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运用网络安全技术和密码技术、密钥管理、数字签名、认证技术、智能卡技术、访问控制、防火墙技术等,使“黑客”和商业间谍的网络信息窃取不能在技术上实现。二是通过网络信息立法保护。我国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1995)中都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以盗窃、迫胁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在网上突破企业防火墙,非法打入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窃取企业商业秘密,是在新技术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乃至犯罪。我国1994年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7年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十分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保护问题。1997年10月开始实施的我国新《刑法》增加了惩治计算机犯罪和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内容。“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体现了我国对商业秘密信息保护力度的加强。

3、网络信息的商标权问题

商标是生产经营者使用在其商品或服务上使之与其他同类商品或服务相区别的专用标志。商标集中地凝聚着生产厂家的实力,体现着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信誉。成功的商标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商标标识、厂商名称和服务标记在网络空间的各种场合的各类商务活动中都可能使用,在网络商务活动中,假冒、盗用别人的注册商标或厂家名称推销兜售自己的商品,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标识或服务标记等都构成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在网络空间,域名(DomainName)与商标十分相似,用户通过域名来认识网上的企业和企业产品,根据域名访问企业主页,获取产品信息,开展商务活动。大多数企业公司的域名与其注册商标或企业名称保持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讲,域名是企业商标在网络空间的合理延伸。因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主席AlbertTramposch形象地将域名称为“电子商标”。与传统的印刷型商标签相比,由电脑信息网传输的电子商标更易于被复制、模仿或者删除,由此产生的电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问题日益凸现。

正是由于域名的无形财产性质,有些企业或个人盗用知名公司或竞争对手的企业名称、商标名称注册为自己的域名,有些人则大量注册域名然后出售以从中牟取暴利。目前我国有上千家企业的名称或商标被境外不法者抢先注册域名,这与传统商贸环境的商标抢注行为一样,同属严重的侵权行为。企业被抢注域名,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以保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可以进行反抢注申诉。

对于网络信息环境商标权的保护,已有的国际条约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商标注册条约》中的一些相关原则和条款同样适用或可以作为网络立法的重要参考。我国于1997年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与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为我国域名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法规依据。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席Al-bertTramposch透露,不久将成立一个成为ACP(administrativechallengepanels)的机构管理域名。ACP是一个基于国际法律而不是某个国家的法律对域名注册实施管理的国际组织。这说明国际社会正在加紧努力,协调这一基础领域内错综复杂的问题。基于问题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本文仅对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协调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未来对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应充分地注意到技术因素的制约。法律是手段,不是目的。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旨在发展和完善因特网,使全球电子商务建立在稳定、可靠、高效的基础上。忽视技术的法律设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比如,有人曾提出将域名与数码地址分开管理,以便将域名作为商标保护。但是,因特网的技术性质不允许这样做。可见,法律专家必须与技术专家合作,才可能设计新世纪的因特网全球管理体制。

环境保护产业范文3

[关键词]产业转型;环境保护;江西

[中图分类号]F26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4)01―0056―06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加强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倒逼”产业升级转型,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产业活动作为联系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一条重要纽带,其组合类型、强度的变化在显著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随着环境治理效果越来越受到局限,资源的供给越来越紧缺,环境的自净能力越来越低下,我国产业发展逐渐打破原来“先发展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正逐步由“重工业,轻环保”向“重环保,促发展”转化,意识到环境和经济系统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党的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将生态文明独立成篇,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同志在十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高度阐述了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即利用“绿色、循环、低碳”环保手段促产业转型升级,利用产业升级进行转型发展,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二、文献综述

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思维的启发,Grossman GM,Krueger AB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当人均收入增加时,污染指数也随之增加,当人均收入继续增加剑一定水平后,污染指数又随人均收入增加而下降。于是,他们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一概念,即环境质量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先是逐渐恶化后又逐渐好转,呈现倒“U”形关系。自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念提出以后,学者采用理论及实证研究方法,主要从两个维度分析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进一步探析环境保护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另一方面,分析二者互动的影响因素。

对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陆箐认为,国际环境规制可以促进及倒逼型产业技术升级。宋丹瑛、张天柱认为,在环境污染问题凸显的背景下,以节能环保为目标,通过实施环境一体化产业政策,强化环境治理、科技研发等综合手段,促使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环境依存度较低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传统产业升级。(2)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角度分析资源环境要素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节能环保优化产业升级。Yanlzny认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转型就是要在加快发展的工业化过程中,将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转变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从产业转型升级及环境保护的互动机制方面。Stern认为,低水平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较低,但随着发展加速,土地开发、资源利用及废物产生量大大增加,环境保护的压力加大,然而随着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变化,制度完善、技术提升及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恶化将逐步得到抑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必须嵌入到发展的过程当中,而不是让二者独立运行,需实行生态与环境双赢。

综上所述,环境和经济系统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互为因果,二者存在正相关的内在逻辑关系。即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是环境保护的经济原因,环境保护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又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和原因,环境保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现有文献对产业类型、产业基础、政府规制、技术、法律及制度等各种影响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但总体来说还比较零散,而系统研究江西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为此,如何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选择江西省作为研究对象,力求通过因子分析及神经网络的方法,评估当前江西产业转型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影响江西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制约及促进因素,进而提出促进江西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政策措施一

三、产业转型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测量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中产业转型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测量指标,建立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影响因素测量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问卷题项,明确调研对象,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一)测量指标

由于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零散,因此测量指标体系建设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质化研究,从江两省产业、企业、政府制度、公众等层面着手,笔者初步设计了“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影响因素测量指标体系”调查表(见表1)。然后,对调查表进行多次反馈讨论论与修改,最终形成了由27个指标组成的调查问卷。

另外,为了测量被调查者对“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绩效现状的认同程度,我们设计了两个指标,用于了解被调查者认同“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绩效的现状。

(二)样本数据的收集

1.问卷设计。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被调查者基本情况介绍,二是29个调查指标。其中,在评价29个调查指标的过程中,每个指标都是以5分制Liketer量表测量。

2.调查样本分析。本轮共发放问卷1千多份,回收调查问卷701份,有效样本661份,有效率为94.3%,达到预期效果。在661份有效问卷中,南昌市获得196份企业的调查样本,赣州市160份,萍乡市106份,景德镇市82份,九江市70份,上饶市47份,见图1。

另外,从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来说,有67位漏填年龄,在594位调查者中,平均年龄37.56岁,年龄总体分布接近正态分布(见图2)。

四、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分析

综合上述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的降维思维,利用SPSS17.0软件对27个指标进行分析,探索关键影响因子及其重要性,并进一步应用BP神经网络分析,深入研究影响“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中关键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

(一)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利用软件SPSS17.0对27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发现KMO值为0.741,Sig=0.000,说明这些指标数据适合于主成分分析。如果某个指标在两个主因子上的相关系数超过0.5,或在每个主因子上的相关系数都低于0.4,则删除该指标。另外,如果没有相互联系的若干指标组成一个主成分时,则需要删除和其他指标没有关系的指标。根据这两个原则,本文先后一共删除了5个指标。然后,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重新选择主成分的个数,运用斜交旋转的方法得出了6个主成分(见表2),它们共同解释了样本总体信息的57.341%。

其中,第一个主成分包括:X1、X2、X3、X4、X5等5个指标,根据指标与第一主成分的载荷系数,可以命名为“产业基础与治污能力(f1)”主成分,它解释了整个样本信息的18.383%。第二个主成分包括:X6、X7、X8、X9与X10等5个指标,根据指标与第二主成分的载荷系数,可以命名为“政府体制机制(f2)”主成分,它解释了整个样本信息的11.799%。第三个主成分包括:X11、X12、X13等3个指标,根据指标与第三主成分的载荷系数,可以命名为“政府支持力度(f3)”主成分,它解释了整个样本信息的8.419%。第四个主成分包括:X14、X15、X16等3个指标,根据指标与第四主成分的载荷系数,可以命名为“企业环保成本(f4)”主成分,它解释了整个样本信息的7.194%,第五个主成分包括:X17、X18、X19等3个指标,根据指标与第五主成分的载荷系数,可以命名为“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f5)”主成分,它解释了整个样本信息的6.095%。第六个主成分包括:X20、X21、X22等3个指标,根据指标与第六主成分的载荷系数,可以命名为“媒体与公众影响力(f6)?主成分,它解释了整个样本信息的5.452%。

显然,在这六个主成分中,“产业基础与治污能力(f1)”、“政府体制机制(f2)”,“企业环保成本(f4)”三个因素依然制约着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之问的良性互动,而“政府支持力度(f3)”、“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f5)”和“媒体与公众影响力(f6)”三个因素对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

根据6个主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发现:除了自身之间的关系,“产业基础与治污能力(f1)”与“政府体制机制(f2)”,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但是也只有0.430,这说明6个主成分之间相关程度较小,因此不能相互替代(见表3)。

(二)影响因素重要性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影响因素在影响“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本文进一步应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析

本文把6个主成分数据作为输入层数据,而把“江西工业化与环境质量关系现状(y1)”与“江西产业转型与环境质量关系现状(y2)”两个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的因子分析得到的数据作为输出层数据处理,这样就可以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反映影响因素与“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互动”结果之间的非线性复杂关系

本文使用的BP神经网络模型包括输入层、隐藏层以及输出层。其中,输入层包括6个输入变量,即“产业基础与治污能力(f1)”、“政府体制机制(f2)”、“政府支持力度(13)”、“企业环保成本(f4)”、“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f15)”与“媒体与公众影响力(f6)”等6个主成分;输出层包括1个输出变量,即y1与y2结合而成的“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互动现状(y)”;隐藏层包括13个结点输出层与隐藏层的激活函数都采用双正切函数(见表4):

本文有效地把640个分析样本中的308个样本应用于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占整个样本比例的48.1%,203个样本应用神经网络模型测试,以防止模型过度训练,占整个样本比例的31.7%,129个样本(保持样本)应用于神经网络的评价,以评价训练后的模型的预测能力,占整个样本比例的20.2%。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的优化算法采用了调整的共轭梯度法。

对于标准化的输入与输出数据来说,一般认为,相对错误值小于1时则表明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拟合结果良好。从训练、测试与坚持的三个方面来说,平均整体相对错误都小于1,其中,训练样本的相对错误为0.787,测试样本的相对错误为0.783,保持样本的相对错误为0.755,因此神经网络模型训练达到良好结果。

另外,从预测的效果来看,如果预测值与实际值所组成的平面点集中在对角连线上的点越多,则表示拟合效果就会越好,同时,反映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越好。从图3来看,大部分平面点确实集中在对角线的附近,因此神经网络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但是,当y的实际值较小时,预测值一般存在偏大的情况,当y的实际值较大时,预测值一般存在偏小的情况。另外,从拟合的残差图看,大部分点在中线附近,因此拟合效果较好(见图4)。

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模型的敏感度分析,计算每个因素对“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互动”影响程度的重要性。结果发现,6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等级(见图5)。首先,“政府体制机制(f2)”对“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互动”影响程度最大,标准化的相对重要程度为100%,为影响程度的第一个等级;其次,“企业环保成本(f4)”对“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互动”影响程度非常大,标准化的相对重要程度为64%,为影响程度的第二个等级;最后,“产业基础与治污能力(f1)”、“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f5)”与“媒体与公众影响力(f6)”、“政府支持力度(f3)”对“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互动”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标准化的相对重要程度分别为35.4%、33.6%、29%与19.3%,为影响程度的第三个等级。如果结合影响因素的正反作用特点,可以发现:对“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互动”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明显超过促进因素的影响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局面就难以形成,这就会造成“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互动”的局面就可能越来越被动。因此,关注并消除“政府体制机制(12)”与“企业环保成本(f4)”在“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互动”中的不利影响,应该是当务之急。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结论

第一,从影响因素看。江西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主要影响因素为:产业基础与治污能力、政府体制机制、政府支持力度、企业环保成本、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媒体与公众影响力等六个因素。其中,受制约最大的因素为政府体制机制及企业环保成本,其次为产业基础与治污能力、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媒体与公众影响力、政府支持力度等因素。这就表明,政府受自身体制、绩效考核、部门归属等约束,对产业转型升级或环境保护单一指标的政策导向是有效的,而政策效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及环境保护二者同时产生整体政策正溢出效益比较难。同时,由于目前企业受环保成本及环保门槛的限制,因此通过产业环保纵向一体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

第二,从产业角度看。江西省产业基础与治污能力明显制约着江西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这表明江西工业规模小,总量不足,产业基础设施薄弱,主导产业为高污染和高能耗产业,产业转型主要是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导致环境保护压力大,转型升级困难。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虽然对江西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有正面促进作用,但江西省产业入园率、集群化及高级化水平较低,产业之间未形成良好的共生机制。

第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环保资金的投入不足、排放权交易机制缺乏等限制资源优化升级,导致产业的低端锁定。虽然公众环保意识和政府支持有益于环保工作的推进,但对“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互动”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表明政府虽然一直在推进环保教育与宣传,但公众仅仅起事后的监督作用,对于整体的产业推进及系统的环境保护参与权不够,节能减排项目研发资金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但支持力度不够。总体来看,江西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水平比较低,未能摆脱做大经济总量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青山绿水相互矛盾的不利局面。

(二)启示

第一,改革完善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以改革政府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建立横向职能分工、纵向层级通畅的产业及环境协调管理组织协调体系,突破两大系统的耦合限制,围绕绿色GDP试点、功能分区分类考核体制、建立科学的政绩观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改革财政、税收、金融、土地、技术政策,形成有利于“环保产业化、产业环保化”的政策体系,建立开放的信息与反馈制度,完善排放交易机制、引入公众监督机制,形成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

环境保护产业范文4

关键词:桂林;承接产业转移;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1.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7)01-0110-05

所谓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的变化引起的产业在一国内部或国家间的转移活动n]。在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力、地价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沿海地区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不仅能够维持投资增速,拉动经济增长,还可以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水平。桂林地处我国东西部的结合部,是西部地区的东部,桂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自桂林承接产业转移以来,桂林承接了多种类型的产业。一方面,促进了桂林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桂林的生产总值,提高了桂林人均收入;另一方面,桂林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桂林市政府相关部门已采取一些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这种治理方法治标不治本,只能从表面上控制污染,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问题。找出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桂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桂林地处广西东北部,是广西东北部的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桂林北与湖南、贵州接壤,南与柳州相连,东与贺州毗邻,属于山地丘陵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集群模式是桂林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其支柱产业为微电子、橡胶、医药等行业,并建立了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且发展态势良好。

(一)承接产业转移规模化、类型多样化

桂林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类型包括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旅游业、房地产等,承接产业转移达到了较大规模和较多数量。临桂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优质家禽养殖及加工基地。重点发展区域有临桂新区、“两园两带一区”(秧塘工业园、乡镇工业园、临苏路产业带、义江流域产业带、两江机场临港经济区)。重点产业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配件、太阳能光伏产业、食品饮料、化工产业、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高效农业、园艺业、现代服务业、高端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灵川县是特色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区域主要是桂黄公路灵川段、桂磨公路大圩段、县城、八里街城区以及甘棠区。重点产业有冶炼、建材、医药、农产品深加工、高新科技、现代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永福县是广西新型工业重镇,广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区域是“一区二带”(苏桥经济开发区、苏桥至县城产业带、县城至罗锦产业带),重点产业有火力发电、橡胶化工、客车、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医药、印刷包装、建材业、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和加工产业、养生产业等嘲。

(二)承接产业转移园区集群化

2003年7月《国务院关于桂林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明确指出:“城市建设主要是向西发展,适度发展东部组团,控制向北扩大。”2007年自治区党委提出了“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构想。同年5月桂林市委三届三次会议作出了“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努力把桂林西部区域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的战略部署。全会明确指出:“在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优美环境的前提下,开发西部、优化中部、提升东部,适度发展南北部,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桂林西部以临桂为重点,涵盖三县三区(包括临桂县、永福县、灵川县的西部和秀峰区、象山区、雁山区西部),重点是发展现代工业、物流商贸等产业,使之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和主要平台。”目前,桂林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城经济开发区、苏桥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各县工业集中区共同推进的组团式园区经济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三)承接产业转移地区特色化

桂林是一座旅游城市,它的旅游人口多于常驻人口,资源不能大规模开采,工业污染也必须严格控制,因此承接产业转移必然有其特点。近年来,桂林以旅游资源为载体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即充分发挥地区特色,大力打造旅游承接产业转移基地。通过合理集中要素资源,开发建设旅游发展区域,打造新型旅游园区,形成强大的承接载体,实现组团集约发展。依托旅游经济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旅游区域、园区建设和重大项目引进的紧密结合,引领和带动全市旅游业提质增效,加快建设重要的产业承接基地和载体。如阳朔遇龙河“十里画廊”项目是2007年4月承接的投资额最大的一个旅游承接项目,该项目对阳朔旅游再上新台阶发挥了很大作用。

二、承接产业转移对桂林生态环境的影响

承接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一方面能给承接地区带来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桂林承接了大量产业转移,一些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趁机而入,给桂林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增大

桂林承接的产业主要是低附加值、低端化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小,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常见的就是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据桂林市环境保护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见表1),桂林从2007年开始承接产业转移,当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前年相比有所增加。同时,2007年、2008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也较多数年份低了4-7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11年到达一个高峰后,政府及时采取了防治措施,虽然工业废水排放量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是仍有大量城市污水、生活垃圾等随径流进入漓江,致使漓江水质变差,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外地游客对桂林的印象。

(二)废气污染日趋严重

工业废气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的总称,其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这些废气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桂林这一山水城市正面临着雾霾的危害,其中工I废气污染在桂林市细颗粒物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达到15.6%。虽然通过有关部门的整治,桂林废气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相对于产生的量来说,废气污染还是增加的,还是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三)空气环境质量总体下降

1.空气中废气浓度高,酸雨率迅速上升。从表2中可以看出,桂林市从2007年开始承接产业转移,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上升,PH值也越来越小,酸雨率更是逐年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从2009年的58%增加到2010年的90.1%。

2.综合污染指数高,空气质量城市排名靠后。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7年到2013年,依据综合污染指数,对广西全区14个城市空气质量从好到差进行综合排名,桂林市由第5名降为第12名。2013年桂林实施了新的标准监测,PM10、PM 2.5年均浓度均超标。2014年上半年污染程度继续加重,PM 10、PM 2.5浓度较上年同期增幅分别为22.4%、17.5%,空气质量指数从小到大排名位于全区4个环保重点城市中的第3位。广西公布的2014年度全区14个城市空气质量考核结果,桂林以PM10年平均浓度86毫克应方米的指标,排在了倒数第2名。

三、桂林环境污染加重的原因分析

(一)产业集群定位雷同,同类废弃物排放量大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集群模式是桂林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例如,苏桥工业园区承接城区工业转移,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依托桂客汽车、华力重工、中化橡胶、科伦药业、典林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配件、机械制造、化工橡胶、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生态食品等产业集群。然而,桂林产业集群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聚力不足,不能通过专业分工取得规模经济。在产业布局上重复建设现象明显,企业产品类型也属于同类竞争,这将导致同类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排放,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二)产业链不完备,资源循环利用少

桂林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不完善,没有打造成上下游完善的产业链,要么产业链短,要么产业链条不齐全。桂林还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导致产业内分工与协作不合理,影响了产业集群规模效应的实现,而且企业对资源的利用属于传统的“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无法通过上、下游企业的合作进行资源循环利用。

(三)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清洁能源利用水平低

桂林市能源结构是以煤炭消费为主,其次是生物质燃料,柴油消费排第三位。据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桂林市这三种能源的消费量分别是350.1万吨、4.96万吨和2.75万吨。在2008年至2012年煤炭消费量增加了38.2%,生物质燃料消费量下降了41.7%,柴油消费量增加了72.9%。2009年清洁能源消耗所占比例为2.39%,至2010年下降了1.61%,相反,非清洁能源2010年消耗所占比例上升,2010年后开始缓慢减少,变化趋势主要受柴油和工业燃料消耗量的影响。由此可见,桂林市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清洁能源的利用水平较低,柴油用量的增多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较大。

(四)产业转移进入门槛低,部分工厂“三废”排放不达标

由于桂林承接产业转移的进入门槛较低,许多工厂在进入时承诺遵纪守法、按标准达标排放废气、废水,但是在进入后却违背初衷,不按要求达标排放,或者暗中排污,桂林市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初期对“三废”排放放得较宽,重承接产业转移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造成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对桂林的资源环境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桂林应采取的措施与行动

(一)集群化发展,健全产业链条

资料显示,桂林产业集群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市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屈指可数。在产业集群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定位雷同、产业链欠完备、公共环保措施不足等诸多问题。对此,政府要科学规划和统一协调园区总体布局、产业导向、发展规模、功能区块、生态环保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加快产业向产业基地和开发区集中,加快建立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针对桂林产业转移进入门槛低,部分工厂“三废”排放不达标的问题,今后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所甄别,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环境监管,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

(二)大力发展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全人类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大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特别是要大力发展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技术,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来转变产业结构。一是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入。对园区企业的产品、工序单耗以及综合能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鼓励企业节能技改和研发、通用耗能设备改造和研发等,推进能效检测体系和节能先进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二是建设节约型产业结构。推进桂林市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节约能源,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随着资金、人才的引进,也带来了环保技术的不断改善,从而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量。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防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循环经济的实施主要落在政府、企业和公众身上。政府通过建立法律规制、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等手段,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主体,是发展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的基本单元和微观基础。在企业层面实施循环经济,需要在工业企业中实行清洁生产,改变产品设计,改革生产工艺,节约资源和能源,在企业内部实施原材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在企业外部引导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市场和消费行为。从公众来讲,需要树立与环境相适应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降低能耗,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障碍

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减排,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障碍。一是推进技术节能。鼓励支持入驻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推动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集约化、污染排放最小化。推广应用节能降耗、节材节水先进适用技术,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广节能产品,提高工业和全社会节能水平。二是强化监管和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资源审核,做好工业新上项目节能、污染物排放评估审查,做好节能减排准入把关工作。三是扶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落实治污资金、引导清洁生产、争取环保项目、推广节能技术等,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去完成企业各项环保行政的许可,尽可能地降低有关的收费金额,共同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和优化产业升级。

(五)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

1.全面实施清洁生产。桂林不仅要加快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也要大力发展高效益、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优质清洁型工业。榇丛煲涣鞯纳态质量,要按照“限制、淘汰、改造、提高”的方针,对污染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企业,实行关停和转产;对产品有销路、有经济效益、可以通过技术改造达到环境要求的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抓好化工、轻工、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污染治理工作,降低产品综合能耗、物耗。针对桂林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清洁能源利用水平低的问题,应积极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工业系统的节能效果,实施绿色能源战略。

2.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建立工业系统中“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形成共生互动的生态产业,最终实现园区污染物的“零排放”。桂林是广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拥有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开发区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投资环境优越。应以市高新区为重点,建设生态工业化示范园区,推动全市生态工业的发展。集聚一批生态环保型产业,作为增强城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环境保护产业范文5

2010年第一分公司在上级各部门,尤其在公司安全质量监督部直接领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学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和有关安全生产、环保、消防、职业健康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公司2010年安全质量现场监操作要点》。牢固树立“全员抓落实,构筑大安全”的思想意识,始终坚持“安全是前提,质量是根本,进度是目标,效益是追求,资金是血液、工地是形象”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真正做到施工作业有依据、监督检查有标准、事事时时有人管,以合理的工艺和严肃的工艺纪律保障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质量。保证职工和协作员工在生产全过程中不受伤害,一年来,经分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消防、职业健康工作保持了持续稳定,实现了既定目标.

2010年分公司主要承担:

1810工程码头工程

旅顺新港改扩建工程

大连陵水湾填海护岸工程

760研究所黑嘴子四码头工程

二工厂新建钢板装卸码头工程

金石滩港区陆岛交通码头工程

长兴岛30万吨级原油级码头工程

长兴岛恒力石化工程

长兴岛北港区防波提及围堰工程

河口湾护岸工程

四八二一码头扩建工程

等工程沉箱预制及码头扩建任务

全年预制大、小沉箱180个左右,码头扩建进行中.

  2010年分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树立安全是前提,安全无小事的生产经营理念”;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深入整治;加强对重要部位、重要环节的检查监督,加大防护设施购置、整改力度;加强对协作单位的管理,加大对协作员工的教育,提高协作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协作员工自我保护能力的安全工作重点。为确保分公司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一年来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分公司调整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增补现场安全监督员,配备与安全生产、交通消防、环境保护相适应的专职管理人员的系统安全、环保管理体系。1、与工段、班组、科室签订了《安全生产、环保责任状》、《职业健康、安全、环保岗位职责》,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地保证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目标实现。2、针对高处作业、起重作业、临时用电等危险环节坚持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管理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共进行危险源辨识973项,环境因素314项,从中确定重大危险源4项,重要环境因素3项,并依此制订应急预案30项,专项方案6项,制定冬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涵盖了施工生产全过程。

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安全、环保工作的基础在工段、班组和个人,搞好安全工作要从思想教育上抓起,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安全就是生命”的理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全面的提高全员的安全、环保意识。

加强对员工进行开工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对协作单位员工进场第一时间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和培训。我们从安全生产法制概念教育,安全科学技术教育,安全态度教育及典型案例教育入手 。通过开工前、各项专题安全活动,不定期地对职工、协作员工进行“安全、环保教育”、“特种作业、特种设备教育”、“安全技能教育”,使大家掌握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本工种、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和环保知识;并明确所从事的作业性质、危险部位和危险点源,如何加以控制;全年进行大会教育204人次/4次,安全培训2463人次/63次,安全考试3178人次/86次,有毒有害相关知识和防护培训61人次/10次,职业病安全防护知识培训4人次/1次,消防知识培训15人次/1次。协助安质部进行特种作业培训、复审98人,安全技术交底73次,并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月、职业病防治、世界环境日宣传等各项专项活动,实现了教育培训率100%。

三、搞好班组安全活动和班前会学习,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只有提高人的素质,依靠科学管理,才能搞好安全工作。施工人员在生产中,常常接触许多不安全因素,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危险因素。为了减少人身伤亡事故和不发生事故,只有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和开展活动,把上级的要求、各种案例和本工种操作规程以及在施工中应该怎样去做、如何做好;分公司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专题安全活动和日常施工作业过程制定安全学习内容,安排班组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规章制度和规定去分析,去理解,去预防。尤其是部分班组的班前会活动,要求各班组在布置生产任务和分配具体人员工作时,同时要交待施工作业的危险部位和容易发生危险的行为,研究如何预防预控;而且要互相检查劳保用品的正确穿戴和使用情况,并做好记录。虽然班前会的记录水平参差不齐,但是起到的效果很明显,使大家知道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对危险作业点、危险环节和冬季施工等特殊环境作业,提前做好预防和告知,做到有效地防范和控制。

工会每年两次组织工会小组长进行安全培训和学习安全知识,让小组长发动职工查找隐患、提合理化建议,以便能使分公司及时了解和掌握施工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为,并安排整改。充分发挥了群众安全监督网络的作用。  

四、加强现场检查监督,改善作业环境,加大安全投入

分公司多年坚持每月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和部分职工代表到工地进行综合性和专项检查;坚持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及时整改不安全因素,纠正不安全行为和习惯性违章现象。针对施工特点,配备四名专职安全员和12名有证安全监督员,协作单位安全员7名,现场安全监督员62名(包括协作单位),并做到不分节假日,白天有人监督检查,夜间有人值班监控的全方位、全天候的现场监护。全年进行安全检查98次,共查出隐患和不符合项目205项,整改205项。查违章144人次/67次、违章教育202人次/93次。

分公司领导保证每天到工地巡视,以身作则;安全员、安全监督员和现场安全监督员在工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章违纪人员加强人文管理,加大对习惯性、重复性违章现象现场教育,讲述违章产生的后果和危害性,使作业人员逐步明白违章作业对自己、对他人的危害,相应地提高了对违章作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减少了违章作业频次,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平稳进行。

高处作业是分公司的一个重大危险源,分公司对安全网、安全带的使用尤为重视,要求安全网必须挂好、挂满,否则不允许进行施工作业;钢筋工在沉箱上段绑扎、木工在紧、拆对角螺栓时必须按要求系好双绳安全带。 根据现场违章情况给予2000元/8人次的罚款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分公司坚持安全生产投入,全年共投入安全生产费用180余万元。为作业人员统一配备安全帽、双绳安全带、安全网,并监督、检查、指导其正确使用;制作防护栏、围栏,以保证作业安全;制作安全标识、警示标牌,以警示作业人员避其危险部位;配置标准电闸箱等,以保证安全用电;提高了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抗风险能力。

五、加强分包单位管理,加大监管力度

   今年分公司生产任务饱满,根据各施工点施工特点,沉箱型号多涉及到水上作业,工期要求紧;为了能按时、安全地完成各项任务。分公司着重加强对沉箱的结构、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源、部位进行逐步分解,并详细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明确危险部位、环节所在,能够加以预防和规避;并通过书面形式对分包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吊蓝作业、吊物站人作业、危险作业点安全管理规定》、《分包单位安全教育、培训》、《冬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告知和分包单位《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吊蓝作业、吊物站人作业、危险作业点安全管理规定告知》等的签认和承诺。

  吸收协作单位负责人、现场领班人员参加生产调度会,安排布置安全生产事宜,并提出发现问题的整改措施、时间、责任人,全年共召开生产调度会1000余次,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事项300项,,使协作单位负责人、员工能按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和操作;服从分公司各项管理,积极参与各项安全活动,使施工现场做到了安全、有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六、加强防范意识,做好消防工作;

为加强分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保护职工人身和分公司财产安全及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安部61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一航局消防安全的有关规定要求,结合分公司的具体情况,做到每月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查处不符合事项28处,整改28处。确定重点部位20处,有专人监管。各项目结合实际成立消防领导小组5处,配备义务消防队员78人,按要求配备相应的防火设施。加强防火教育使员工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分公司的防火处于受控状态。

七、搞好环境保护,利国利民利己

今年夏天分公司通过公司进行环保检测、聘请疾病防治中心、安监局等单位来预制场进行了粉尘、噪声、污水、电焊尘等检测,全部达标。分公司也坚持加强拌和楼石料仓粉尘控制,并严格控制车辆、设备渗、漏油污染环境。搞好文明施工,做到活完料净场地清。

八、存在的问题

1、部分职能人员、职工本身的安全意识较淡漠,对协作员工监督、检查、指导仍有不足。

2、员工习惯性和重复性违章仍然存在。

3、海上作业的安全防护知识及相关事项需进一步加强。

九、今后的打算

做好安全工作必须 “严防思想麻痹,坚持警种长鸣”;以《2010年公司安全质量现场监控操作要点》为行动准绳,明确地认识到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紧紧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着重在预防上下功夫,着重在人的因素上下功夫。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及时整改事故隐患,落实安全预防预控措施,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安全生产来不得半点疏忽。在企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责任与义务。切莫把安全责任与义务束之高阁,要真正地落到实处,最好的办法是严管理、重监护、勤叮嘱、细观察。如果说在安全生产上有所选择的话,那么,我们的答案是:宁可听骂声,决不听哭声。,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素质,调动全员积极性、创造性,使全体员工在分公司找到家的感觉,达到“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和文明、和谐、健康、安全的分公司,营造安全发展氛围,构建和谐平安工地。为三公司和分公司的发展、壮大、兴旺、发达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环境保护产业范文6

一、岗位职责

1.叉车必须树立为生产服务的观点,听从车间主任和公司专管员的指挥,忠于职守,热爱驾驶工作。

2.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驾驶业务水平,掌握叉车性能、结构、原理等知识。正确使用叉车,确保叉车安全、稳定运行。

3.认真做好叉车本班的检点工作,作到班前仔细检查柴油、机油、水以及紧固件和传动系统是否正常,在确定叉车完好正常的情况下方可启动运行。

4.本班工作结束后,应对叉车清扫、擦拭,冬季应及时排空冷却水,将叉车正常转交下班。

5.做好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工作,配合维修工检查和修理好自己使用的叉车,参加所使用叉车的修理和验收工作。

6.严格遵守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履行交接班制度,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

7.严禁在工作场地超速、超性能使用叉车,叉料时应轻举轻放,适中行车,决不准高速、猛打方向等不当操作行为。

8.及时将叉车运行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告知车间主任,以便及时查找不正常原因。属小问题的可有叉车工自行维修,叉车工不能维修的报请公司专管员通知维修工修理。

9.对叉车工不爱护车辆,未进行当班检查,螺丝松动,缺水缺油所造成的机械损害由当班叉车工直接赔偿经济损失。

10.对交接班叉车未认真查看、检查,接班人接班后发生的叉车故障由接班人自负经济损失。

11.叉车在运行中,要注意行走路线上的硬物及锋利物件,杜绝轮胎划破的人为事件发生。若叉车工不负责任所造成的轮胎划破报废,由叉车工赔偿。

12.叉车工在工作中应注意人身安全,如违章操作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或机械损害由当班叉车工直接负责。

二、教育培训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行车安全;

2、积极主动参加生产技能和安全知识、规程培训,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3、按安监规定定期检审上岗操作证。

三、考核与奖惩

1、年内公司将按照《安全考核与奖惩制度》对以上目标进行考核,达到目标要求的,进行表彰奖励,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公司视情节给予处罚。

2、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完成年度目标,可评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个人。

3、对未达标的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公司给予取消其评比先进的资格

4、叉车操作员违反以上规定造成货物、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根据公司相关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和赔偿损失,直至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