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范文1
论文关键词:专业思想教育;人才培养;重要性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驶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其规模和数量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使人们更加关注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在2010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十年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优质的客观软硬件条件,但再好的客观软硬件条件最终也要通过学生本人而起作用。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认识或没有兴趣,即使有再好的条件,也难以保证培养质量。因此,提升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不仅要重视专业培养的客观软硬件条件的创建,还要重视学生在接受专业培养方面的想法和困惑。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但要使专业思想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并不容易。有的只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安排专业思想教育内容,入学教育结束后就不再重视;有的只是重视面上专业思想教育,而不重视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教育;有的专业思想教育方法简单,缺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的专业思想教育只是走过场、图形式,其教育的效果如何从不过问。等等这些都难以使专业思想教育收到好的效果,难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收专业培养,也就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此,为了了解高职学生在专业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引起对高职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重视,笔者在某校高职2010级的三个专业中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一、高职学生在专业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并不都是因为考不上本科才读高职的,他们中有的是因为高考发挥异常,考试失误;有的是因为填报志愿失误;有的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等等原因而进入了高职学习,他们虽然人进校园了,但却怀揣着不同的想法。问卷调查是在2010级新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之前进行的,这些新生在入学教育中都接受了专业思想教育,其后又通过新老学生专业思想交流会、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进行了专业思想教育。抽样问卷调查在三个专业中进行,在这三个专业就读的学生,其就读专业基本上都是自己填报的第一志愿专业,其中有的还是热门专业,应该说是满足了他们的专业志愿。三个专业共有267名学生,随机发放200份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90份,占三个专业总人数的71%。为了让学生能如实反映自己的情况,问卷采取不记名形式,以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对问卷的每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只能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如果没有适合自己的答案,可以自己另外写。按照问卷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统计:
第一部分:了解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为什么选择现在所学专业。回答“自己喜欢这个专业才选择”的占37%,而回答“由于考分原因而选择”、“听从父母或老师意见而选择”、“无所谓”的占63%。
第二部分:将入学时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喜欢程度与经过入学后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一学期的学习后对所学专业的喜欢程度进行比较。回答入学之初对所学专业就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占42%,而回答一般、不太喜欢和一点都不喜欢的占56%。回答经过入学后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一学期的学习,自己对所学专业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占56%,而回答一般、不太喜欢和一点都不喜欢的占40%。
第三部分: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在回答当前自己的学习状况时,回答“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占32%,回答“想学好,但不知道该如何学”的占45%,回答“对学习没兴趣,厌学”、“看到身边同学都努力,所以不得不学”、“无所谓”的占23%;在回答自己目前的苦恼主要是什么时,回答“就业压力大”的占30%,“学习压力大,怕挂科”的占26%,“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的占43%。
从以上统计可看出:一是学生虽然是自己选择了所学专业,但并不意味着就喜欢这个专业。因为喜欢而主动选择所学专业的的只占37%,有63%的学生是出于无奈或听别人意见或无所谓的态度选择了所学专业,因此,即使按学生的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入学后,专业思想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很重要。
二是学生入学后,经过专业思想教育和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喜欢的程度比入学之初提高了14%,但仍然有4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什么兴趣,因此,专业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不能抓一阶段就结束或放松,同时还要在实效上下功夫。三是新生在第一学期结束时,还有45%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学,有43%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这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理解、要求、发展前景、学习方法等不清楚,说明我们的专业思想教育还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和深化,要给学生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四是虽然在第一学期结束时,不想学、被迫学和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只占23%,但却是专业思想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对象,如果不及时给予教育和帮助,这部分学生就可能彻底掉队,而且难以毕业,同时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也会对其他同学产生负面影响,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重点教育和帮助刻不容缓。另外,对就业和学习感到压力大的学生,也要给予及时的关注、疏导和帮助。
二、充分认识专业思想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措施抓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是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学科的认识、理解和态度,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了解、认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这个专业,形成正确的专业意识,也难以喜欢上这个专业,即使当初喜欢并选择了这个专业,都可能逐渐失去兴趣和热情,出现专业思想问题。而一旦学生在专业思想上出现问题,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某学生听从父母的意见选择了某专业,这时他对这个专业的认识虽然不那么清晰和全面,但心中对这个专业是怀着希望的,如果入学后我们的专业思想教育做得不好或不到位,就可能使他对所选专业产生错误认识或困惑,甚至产生失望,从而失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这时就可能出现混文凭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都是学生学习专业的内在动力,其中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不仅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保持着愉悦的情绪,所以能够持之以恒,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而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他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动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激发、维持与导向的作用。即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活动,促使和维持着学生的学习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并调节着学习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因此,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好专业的重要前提,一旦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将失去专业学习的内在动力,任何专业教育都难以取得成效,专业培养目标也难以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将成为空话。由此可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中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精心规划,认真落实,保证实效。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把专业思想教育纳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制定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有的院校很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对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制定最佳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却忽略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没有把专业思想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给与统筹考虑,认为专业思想教育是临时性教育,或是包含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不需要另外考虑。根据前面的调查结果分析,这样做,即使培养方案做得再好,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把专业思想教育纳入考虑,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规划。转贴于 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专业导论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入学教育中接受了初步的专业思想教育后能进一步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所学专业,增强专业意识,培养专业兴趣,端正专业思想和专业态度,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使学生把现在的专业学习与将来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为自己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提高就业能力。这些课程的开设时间、开设课时等可以根据专业思想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来考虑,以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树立专业思想教育意识,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高职学习的全过程
重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不仅要把专业思想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给予统筹考虑,更重要的是要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教育意识,即无论是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还是教学人员或管理人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专业思想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自始至终都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否则,专业思想教育是难于真正落到实处的。即使开设了专业思想教育课程,但如果授课教师缺乏专业思想教育意识,就有可能只是完成了教学,而达不到开设专业思想教育课程的预期目的。同时,专业思想教育需要贯穿于高职学习的全过程,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要时刻关心、关注学生在专业思想方面的想法、问题和困惑,及时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采取措施,给予指导和帮助。而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时刻都要具备专业思想教育意识。
(三)精心设计,有效实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提高专业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专业思想教育涉及学生的思想认识、心理健康和行为取向,要使教育取得成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或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精心设计,有效实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完成好这一系统工程。
1.要高度重视高职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专业思想教育。一般在新生入学报到后,每个学校都要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其中就有专业思想教育内容,但有的学校并没有足够重视、精心安排、有效实施,而是作为新生入学的例行工作应付了事,错过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第一时间。因为新生入学时,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对专业都怀着一种新鲜感、新奇感,他们渴望了解学校了解专业,这时对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在时间上是最适宜的,效果也最好,虽然入学教育时间比较短,但至少可以让他们对专业有初步了解,有感性认识,为后继进一步的专业思想教育打下基础。否则,就可能影响后继专业思想教育效果,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学习。
2.要精心组织实施专业思想教育的相关课程,充分发挥专业思想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把专业思想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相关课程体系后,重点就是如何发挥这些课程在专业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授课教师不能把专业思想教育课程当成一般课程讲,或者只是完成教学课时数,而应该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按照课程目标和学生在专业思想方面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专门研讨,精心设计,认真实施,做到授课目标明确、内容适用且针对性强、方法恰当、效果好。同时在实施中要不断总结、改进、提高,真正发挥出专业思想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3.要把专业思想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鼓舞他们学好专业课,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是能做到教育的个性化和深入化,使具有不同专业思想问题的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深入的、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和帮助,同时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人文关怀,这是其他教育方式不能比拟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到学生中,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在专业思想方面的想法、困惑和问题,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巩固专业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范文2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对于我国电子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进一步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够更好地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目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而提出了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应用电子;电子技术;专业人才;人才培养
目前,随着我国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同时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地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和改革,不断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因此,本文首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如何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的策略。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一)主要是以应用为主
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来讲,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应用:一方面,在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为学生的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需要不断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使得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第二,在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根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调整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培养模式,使得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地走入社会和企业。
(二)依赖于教师的素质
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讲,对于教师的素质依赖性比较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开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参与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主体,而教师对于课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讲解等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对于教师的素质有着较强的依赖;第二,为了更好地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也需要从教师这一方面入手,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呢,不断地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策略运用到教学当中,从而能够真正提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
(三)人才培养内容更新比较快
对于应用电子技术来讲,其知识的更新速度比较快,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使得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第二,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进程,同时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很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被提出并应用到教学当中,从而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多的模式选择,从而满足不同学校的不同需求。
二、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策略
(一)需要认识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需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和优化的重要性,为此可以做到一些几点:第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可以对优化方案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更好地投身到优化的过程中;第二,相关学校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重要性,并且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相关条件,例如:方案优化的资金基础、师资队伍基础,还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出台等等,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进程。
(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需要教师不仅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而且在实践能力方面也需要非常突出。所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充分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将这些能力更好地运用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第二,人才培养的学校也需要对教师的招聘工作进行严格的把关,对于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都给予进行严格的考核,从而能够不断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
为了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需要进一步体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断更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例如:可以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从而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从企业中了解到对人才的要求,更好地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定向地进行人才培养;第二,要不断创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从而能够选择出适合学校或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三、小结
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来讲,其人才培养模式有着自身的特点,必须要在充分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因此,本文首先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如何优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策略。相信,随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不断优化,能够更好地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合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泳竹,杨永,姚屏,等.应用技术型高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为例[J].大学教育,2015(6):135-137.
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技工院校;物流管理;核心技能;人才培养;AHP法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相关专业人才相对短缺,这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同时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核心技能是技工院校的学生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紧贴市场需求,确立专业核心技能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所谓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就是从事物流或者物流相关工作必须具备的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技能。而技能的概念是指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
为更好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共召开三次物流管理专业企业专家访谈会,得出物流专业的核心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仓储操作技能、运输操作技能、信息化操作技能、单证制作技能、货代操作技能、营销与服务技能。
二、基于AHP法结合调研结果,确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核心技能权重
1.开展问卷调查,确定核心技能重要性评价表
■
结合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问卷调查主要设计了两大问题:第一是了解学生的就业趋向,第二是收集学生及企业工作人员对于各项专业核心技能的评价信息。调查问卷内容具体如上表。
为科学研究,本次调查通过两种途径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信息,一是选择已经学完了大部分物流专业课程的学生,二是选择来自企业一线的企业工作人员。学生代表32人,企业代表15人,要求认真对待、真实填写。其中第一题学生回答的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就业意向统计表
■
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方向比较明确,这与深圳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国际物流比较发达的市场特点比较契合。学生在选择专业核心技能的重要性程度分析时,也明显偏向于国际物流操作所需要的技能方面。
第二题专业核心技能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统计如表2、表3所示:
表2 学生对于各项专业核心技能的重要性评价统计表
■
表3 企业工作人员对于各项专业核心技能的重要性评价统计表
■ 由于学生就业方向大多数选择了货代企业或者综合型物流企业,所以核心技能重要性评价方面就偏向于单证及货代操作技能,此项统计结果与学生就业趋向相一致。按不重要选项配分为0,一般配1分,重要配3分,很重要配5分,非常重要配7分的配分规则,计算学生及企业工作人员评价结果的得分,求出各自平均值,并按照学生40%,企业工作人员60%的权重比例进行综合求平均值。
按照相同的方法,求出企业工作人员评价的平均分,按60%,40%的比例进行加权平均后求出各项专业核心技能的得分,如表4所示:
表4 各项专业核心技能得分表
■
2.根据调研结果中各构成因素的重要性分析结果,基于AHP法展开权重分析
根据上一步统计结果中各项专业核心技能的得分差别构造矩阵,各项专业核心技能得分进行向下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数函数,差别为0则认为有同等重要,差别为1则稍微重要,差别为2则认为较强重要,按照这个原则,构造矩阵如下:
A=1 1 1/3 1/5 1/5 11 1 1/3 1/5 1/5 13 3 1 1/3 1/3 35 5 3 1 1 5 5 5 3 1 1 51 1 1/3 1/5 1/5 1■0.04600.05330.26590.29080.29080.0533=W
基于AHP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合格,则核心技能重要性分析结果为:仓储、运输、信息化操作、单证制作、货代操作、营销与服务,各项技能重要性占总体核心技能的权重分别为4.6%,5.33%,26.59%,29.08%,29.08%,5.33%。
三、结合各项专业核心技能权重,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分配师资及资源投入
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及资源分配时,应充分考虑各项专业核心技能的调研结果,考虑其权重不同,按照下列原则合理开展:(1)在教学计划设置时,应根据各项核心技能的权重,加大权重较高的专业核心技能的课程教学力度,多开设一些与该项专业技能培养相关的课程。(2)在专业核心技能权重高的课程授课时数安排时,也应该加大课时数,提高相关技能操作的准确性及熟练度。(3)师资安排应根据核心技能的权重,将优势师资用于权重较高的课程教学中去,有主有次地开展教学。(4)在进行教学资源分配时,场地、设备、教学耗材等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各项专业核心技能的权重,成正比投入;在资源比较匮乏时,应偏向性投入到专业核心技能权重高的课程教学中去。
四、结合专业核心技能权重,对学生进行ABC分类培养
1.按照专业核心技能综合得分对学生进行ABC分类
(1)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列表计算。专业核心技能综合得分=仓储核心技能课程平均分*仓储核心技能权重+运输核心技能课程平均分*运输核心技能权重+……
(2)按专业核心技能得分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降序排列。
(3)对计算出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求累计百分比。
(4)根据累计百分比进行ABC分类。
2.对学生进行ABC分类培养
A类学生是学校的优质生源,应有所侧重地加大培养力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就业后受企业、社会好评的优秀员工。B类学生有可能是因为偏科造成的,应抓住其弱项进行重点突破,多鼓励,多督促,使其努力赶上A类学生。C类学生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因素影响导致各项技能掌握都不是很好,教师应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入手,逐步提高其各项技能。
五、物流专业人才核心技能培养的配套措施
在实施上述人才培养方案时,还应加大相应配套方案的实施,这样才能使方案实施更加顺利,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具体措施如下:加强物流实训室建设力度,搭建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平台;推进教材改革及教学情境改革力度,为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奠定基础;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为专业核心技能人才培养助力;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寿丽.技工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战略[J].职业与教育,2009,(11):62-63.
[2]沈静.试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知识及技能结构[J].现代企业教育,2009,(06):15-16.
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范文4
1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1体育专业逐步得到重视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明确指出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1].随着这一要求逐步推广与实践,体育专业也改变了“副课”的地位,开始得到学生及学校的重视.学校开始重视体育对学生健康的价值,通过开设足够的体育专业,帮助学生在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体育爱好与运动技能,进而逐渐形成长期锻炼的习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新课标还规定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体育爱好,更好地完成体育专业设立的目标.
1.2未能与其他课程很好地融合
虽然体育专业目前已经专业化、规范化,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接受相当一部分的理论课程,以更好地了解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及应用.即便是在体育专业中,学生还是需要接受一定的人文学习,以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我国长期“重文轻武”的教学方式,导致体育专业缺失足够专业的体育教师.由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他学科,尤其是人文课程与体育专业课程的配合.人文课程与其他专业课无法配合体育专业课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文化课不重要”的概念.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3体育专业人才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开始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但就整个社会的就业情况而言,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如此会导致一些人才放弃学习体育专业,而改其他专业.这在无形中会让体育专业错失掉一大批人才.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各学校的体育师资均呈现饱和状态,体育专业人才在毕业后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2].虽然健身行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行业,但大部分体育专业人才仍然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同时伴随着社会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专业化,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3].以健身教练为例,除了日常的健身客户需求,还有针对客户一对一的服务课程.如何平衡日常课程与一对一课程的时间,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满足大众化的健身要求和单一客户的具体要求,都是健身教练工作的重要内容.
2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2.1忽视对体育专业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我国提起体育专业,大多数人会想到体育专业学生在某个体育项目中非常擅长,如长跑、跳远、跨栏等,很少会将之与身体素质、体育精神联系在一起.在体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也过于注重学生的生物方面的效能,而学生对于运动的理解也是非常片面的[4].以足球为例,大多数人对足球的理解是用脚来控球,传球,然后射门得分即可.但除了个人对于足球的控制能力,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防守与进攻的策略,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对方防守的漏洞、守门员的不足,都是足球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通常在一个球队内,并不会过分注重一个球员的个人素质,而是注重提升整个球队的应变能力、防守和进攻的能力.英国足球总会认为,足球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会踢球的全面发展的人.显然我国对于体育专业的理解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区别.尽管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开始意识到体院专业的重要性,但要想改变人们对体育专业固有的偏见和看法,在真正意义上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提升,将体育专业作为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更重视体育的竞技性
体育是一项竞技性的运动,因此在体育比赛中就一定会分出名次.虽然我们都清楚体育精神是为了提升身体素质,使之更高、更快、更强,但人们还是会过多关注获得冠军的体育运动员.如此必然会导致体育专业中出现“重物轻人”的现象,专业教育的内容也会以更多的体育训练为主,而忽视对专业人才的人格塑造与培养,这将限制住体育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5].如在奥运会中,人们对于国家金牌数量和比赛冠军往往给予过多的关注,对于有能力拿到冠军却失利的运动员往往会发出严重的苛责.在2008年奥运会上,刘翔因为脚伤退赛,责备声铺天盖地袭来,甚至传出“刘翔假退赛”的阴谋论.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次夺得世界冠军,教练郎平就说:“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不能因为女排赢了才关注女排精神.”体育训练是非常辛苦并且枯燥乏味的,体育专业的人才必须具备足够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及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应对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才能稳定提升自己的体育成绩,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及今后工作的要求.如果仅仅局限在体育项目的训练上,很容易局限住自身发展,逐步失去进步的空间.
2.3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大环境的缺陷
在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一直将“体育”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过多重视对体育动作的教授,照本宣科地讲述体育动作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社会适应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的教育.这一体育专业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现今都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体育专业教育理论系统,导致所培养出来的体育专业人才均不具备足够的综合素质,只侧重对体育成绩、技术和动作的训练[6].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这样的体育专业人才也将很快被淘汰.如当前热门的健身行业,健身教练不仅要了解动作的规范度和解析度,还要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出相关的饮食计划、运动计划,从多方面帮助客户达到预定的健身目的.如减肥的客户可以指定难度系数低且能够长时间进行的运动动作,日常饮食要控制糖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于增肌的客户要根据其肌肉的整体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日常饮食注重蛋白质的摄入.这些都属于体育专业教学内容,但这些是不能通过简单的动作训练与讲解而学习到的.
2.4体育专业的人才来源过于局限性
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中,当学生文化课的分数不够时,可以通过一些体育特长类加分.而为了应对体育考试,学生不得不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训练和巩固.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文化基础.同时由于体育专业对于文化课程的分数要求并不高,使人误认为体育专业生不需要足够的文化知识,误导学生忽视文化课程.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就对体育专业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四肢发达的人,大多头脑简单.对于他们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更多的期待,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其他知识,发展自身其他爱好的积极性.
2.5学校、教师及学生“偏专业”的思想严重
在体育专业中,学校很少会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过多重视在赛事中所获得的成绩.加上我国教育尚未对体育专业教学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社会上对于体育专业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都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学校“偏专业”的思想[7].学校作为推动体育专业人才全面培养中的主要力量,都不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将大大阻碍体育专业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体育专业的大部分教师都是来自体育专业,自身就是受到传统体育教育“重物轻人”思想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教师很难意识到自己所在的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按照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去教导学生.如此阻碍了体育专业教育的完善和全面化.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当前教育体系的不足,但由于自身能力不够,无法更好地改善这一情况,以提升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重视.有调查发现,大多数体育专业人才都能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及自身文化知识的不足[8].但由于自身文化基础较差,即便他们想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程度,也没有足够的有效办法提升.加上日常学习中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体育专业的训练上,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文化学习与其他爱好的培养上.而长期对于文化课的轻视,让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惧怕”看书与考试.所以,仅凭学生自己是很难实现全面发展的.
3优化提升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3.1改变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人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9]”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体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10].高校要改变以往对体育专业的认识,改变对体院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理念,认识到“博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文思想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影响,才能推动并逐步完善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领导必须了解,赛事成绩和名次虽然代表学校和学生自身的荣誉,但不能作为学生一生的目标.了解并实践真正的体育精神,才应该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所追求的目标.
3.2加大人文科学与体育专业学科的融合
当前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以生物学科为主,旨在加深学生对体育动作及相关的肌肉变化的理解,而忽视了文化课程对学生道德品格的塑造.人文科学中包括思想教育、文明礼貌及必要的社会知识,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的含义和意义.在面对枯燥乏味的体育训练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训练,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11].如在学习健美操或体操等课程中,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必要的动作,还要培养出良好的气质、姿态和举止.人文科学注重的是对学生内心精神与素质的培养,是“内修”.只有做到“内外兼修”,才能让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逐步向全面化、高素质的方向转变.
3.3合理设置体育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当学生将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放在体育专业的训练中,就很难再拿出其他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更多的文化课程.因此,高校要合理设置体育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的占比,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程中的学习中.由于体育专业课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去学习和训练,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可以将其与文化课程分开上[12].如周一、周三和周五为体育专业课程,周二和周四专门安排文化课.如此既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吸收体育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所学的知识,也保证了两类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时间.
3.4重视学生对文化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运用
科学安排体育专业和文化知识的课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完全吸收与实践.除了常规的测试外,教师还要注重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兴趣.体育专业教师和文化课程教师要多沟通,让课程能够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达到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状态[13],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感受到文化课与体育专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如学生在学习某项体育动作时,文化课程的教师能够就该项体育项目和动作的由来进行讲解,让学生领会体育运动背后的故事,继而加深对体育动作的了解与体会,达到提高体育运动效果的目的.
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范文5
1.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健全
相比于高等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较为健全。除了有明确的培养主体以外,还具备相对完善的培养方式、培养途径、人才输送方式,等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小学教育专业人才队伍长时间内保持高度的稳定性。此外,这套相对完善的培养模式也可以保证小学教育专业人才队伍选拔的覆盖面广泛,选材对象范围也会更加宽泛。
2.小学教育专业人才质量和数量需求与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结构性差异
近年来,各地适龄入学儿童数量逐年增加,各个小学的班型不断扩大,对于小学教师的数量要求更多。除此以外,当前小学教育正处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对于小学教师和相关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到现有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和影响,不但每年可提供的人才数量不能够完全满足需要,而且在人才综合素质等方面也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二、构建和完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现阶段构建和完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构建和完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全面推进小学阶段素质教育改革
众所周知,教师是小学阶段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主体。为了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需要小学教师具备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并首先达到素质教育实施者的要求。在现有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下,只有在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源头上提高教育和培养水平,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质的突破和提高,才能将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之中,才能够真正肩负起小学阶段素质教育工作实施者的重任。
2.构筑和完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归宿。通过构筑和完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小学教师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经验和方法,实现了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也就能够在教学实践之中将这些理论知识自觉地转化为教学活动。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系统地接受各类知识,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对于其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巩固是至关重要的。
3.构筑和完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并在充分尊重差异性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习终身制习惯的目标。千百年来,因材施教的理念得到了国内外教育专家的普遍推崇。通过进一步完善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小学教师能够更加充分地施展自身独特的教学能力,也更加有助于其挖掘不同教学对象的学习潜力,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所必需具备的重要基础。
三、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当说,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暴露出如下几方面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手段相对单一
正如前文所述,各类师范类院校依然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这显然与其他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别。相比于师范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机构的人才培养理念更为先进,培养工作方式更加科学和灵活,注重根据人才市场需要,合理开发人才的各项潜能。与之相比,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培养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大量同质化的培养模式造就出的人才,在个性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大同小异,不利于小学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
2.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不高
对于很多师范类院校来说,在培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很多年都在延用一套教材,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没有被纳入人才培养模式之中。此外,一些师范院校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忽视了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也就导致了这些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后长期存在实践教学技能较差的问题。
3.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岗位再教育机制严重缺失
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一、引言
石油工程专业是为石油产业提供高层次人才的专业,主要包括采油、钻井、勘探等学科,其主要教育目标就是培养石油工程的专业人才。当前石油工作对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等级人才有较大的需要,推进石油工程专业建设,提高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水平,就必须从市场和就业实际出发,将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操作与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以此来为石油产业提供更多实践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在提升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同时,达到对石油工程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支撑。在具体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和市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要优化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条件,更新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列为石油工程专业教学的重点,以此来加速石油工程专业的变革和重建,探寻石油工程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二、实践能力对石油工程专业的重要性
(一)提升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操作水平
实践能力是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必备的基础素质,有了实践能力作为基础,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就有了基础,学生的自身专业成长中能真正实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二)加速石油工程专业建设
实践能力是石油工程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重新定义石油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使院校石油工程专业更具发展空间,塑造石油工程专业良好的专业品牌,为石油工程专业生源的扩大奠定良机。
三、新时期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改善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应该以市场需求调查和专业发展分析为前提,创新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使实践能力作为石油工程专业的中心,以此来培养学生实践与操作的能力。要以石油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为基础,重新构建采油、钻井等专业课程,网络、计算机等公用课程的关系,以石油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基础,构筑石油工程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新教学模式中应该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对技能的掌握,使学生的学习在新教学模式下变得更为实用,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该创建有利于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环节设计等方法为学生建立练习的环境,更好地提升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的认知。应该创建有利于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通过野外学习和生产实践来拉近石油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的距离,在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障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应该创建有利于学生研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该设立学生主动思考和认知的空间,使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加深对石油工程专业的研究,进而做到对石油工程专业的深层次认知,为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实施石油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
石油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要明确培养学生“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例如:将某中小规模油田作为案例,让学生从地质特征、钻井设计一直到油藏方案的调整等一系列环节,进而有效利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供较为系统的生产设计方案,这样便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做好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积极推行石油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科学实施实践教学。需要充分注意的是,综合课程设计的内容不可和已经进行的课程设计重叠,也不可代替之后的毕业实习。对于综合课程设计,主要使用的是专题训练与综合分析两者相互融合的方法,同时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充分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在综合课程设计完成过程当中起到辅助作用。另外,以石油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实施为途径,让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为完成石油工程专业的实习和实践奠定良机。
(三)完善石油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条件完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石油工程专业来讲,应该建立起石油工程专业的实践基地,采用规范的方式重新定义石油工程专业的学习方式,要完善实践基地的设施和设备,配置先进的石油工程专业仪器和设备,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专业软件模拟出石油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升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知水平,在良好教学条件的保障之下,提升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应该强化现场实习内容,使学生得到新知识和实践工作的主观体验,改变学生只注重理论学习,忽略实践能力培养的错误,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提升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为石油工程专业培养出合格的实践型人才。
四、结束语
石油工程专业是高校体系中重要的专业,社会对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操作能力和实践水平有着具体而广泛地要求,只有加速石油工程专业的改革,才能够是实践能力成为人才的稳定素质,在更好地发展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同时,满足社会、生产的具体需要。石油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中要重视系统性和科学性,在改变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条件,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创建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和新手段,在提升实践能力和实操水平的前提下,为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发展和石油工程专业的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景春,范森.准确定位两专业结合点提高石油工业概论课程教学效果[J].科技创新导报.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