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语言艺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教育中的语言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中的语言艺术

家庭教育中的语言艺术范文1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66-01

总结多年来班主任工作经验,反思工作的得失,使我深深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不仅是老师还要做朋友。只要用诚心、爱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尊重与支持。

1.以言动心,感染学生

语言是心理的窗户,是开启心智的钥匙。班主任要讲究语言艺术,以言动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激励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首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懂得教育的艺术,根据学生的思想脉搏、心理特点和性格差异评价学生,引起学生思考,打动学生心灵,激励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同时,还要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切忌感情冲动,言辞过激,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遏制个性的张扬,特长的彰显。

2.以情感人,理解学生

小学生天真可爱,心理状态不同,情绪波动性较大,性格和品行尚未定型,可塑性较强的特点决定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难度大、任务重,必须讲究方法,注意策略,以童心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以情感人,激励学生。

2.1 扬长避短,循循善诱。班主任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曝光辐射,拓展延伸,扬长避短。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当他的某一优点被肯定表扬后,会激发出他更多的热情,可能使他的缺点改正。对于小学生,有优点要给予恰当的表扬,但不是说对其缺点视而不见,不要批评,相反,对其缺点应及时指正,指出缺点。关注学生成长中变化与发展,循循善诱的引导,耐心细致的指导,慈母婆心的教导,使之明辨是非,甄别曲直,张扬个性,发展特长,避其所短。

2.2 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小学生的可塑性大,他们每人身上都有或隐或显的优点,班主任应多挖掘他们的优点,利用他们的优点,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当学生受到表彰骄傲自满时把握之"机",肯定学生的成绩,遏制消极情绪,激励学生发展;当学生犯了错误有悔改之意时把握之"式",注意方式,讲究策略,唤醒学生自新的觉悟;当学生受到挫折心情沉重时把握之"度",安慰学生,减压调适,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以行动人,激励学生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产生的教育合力效果愈加显著。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建立家访的长效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网络。根据不同的家庭类型在家访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注意沟通的策略。

3.1 对于有素养的家庭,班主任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旁听,激励学生,鼓励家长,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3.2 对于溺爱型的家庭,家访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适时地指出学生的不足,注意学生家长的情绪,肯定家长的热情,让对方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倾听自己的意见。同时指出溺爱孩子的危害,耐心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学生。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和迁就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家庭教育中的语言艺术范文2

关键词:高职学生 人际交往 技能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应该包括哪些能力,国内外有不同看法。如瑞士的戈德斯密德的五要素说,即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和广阔的视野等。国内的一些学者如夏祖浩认为应包括四方面:从心理上表现出的自尊和成就动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技能。不论这些观点有多大差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

通过对企业负责人或人事主管的走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中,专业技能不是第一位的,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团队精神、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等。不少企业人事主管认为,学生专业技能可以通过专业培训获得,或者通过实践中的传帮带获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差,则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甚至是不会与他人打交道,不仅影响本人的发展,更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和发展。因此,在很多企业的招聘中,关于“你是否参加社团活动?”“你与其它同学的关系如何?”“你喜欢与哪个年龄层的人打交道?”等等直指人际交往能力的问题比比皆是。

但是,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可能懂得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却不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这是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突出问题。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甚至使少数学生因无法与其它同学融洽相处而不得不退学。走上工作岗位后,这些人际交往技能缺失的问题仍然会影响其后续发展。

1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私人生活变成公共生活,个人不再有专属自己的私人空间,与同学相处相伴的空间和时间空前增加,可能找到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也可能形成不见不行、见了讨厌的麻烦局面。

笔者从事心理咨询多年,在咨询中接待过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技能缺失的学生。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

1.1 好心办坏事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出发点是好的,是真心为对方好,但是在具体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因为急切、希望一步到位、操之过急等而适得其反。如一位女生对同宿舍另一位女生经常泡网吧的行为很着急担心,害怕她网络成瘾,于是当着同宿舍和其它宿舍不少同学的面,大声的教训她不准再去网吧了,否则会约全宿舍的同学不理她。这种方法让当事的同学难以接受,反驳一句:“你以为你是谁啊!”就是其它同学,也对这种“霸气”不以为然。结果是全宿舍同学约起来孤立那个担心别人网络成瘾的同学。

1.2 絮絮叨叨“唐僧”型。这种类型的学生爱心过剩,见谁有自己看不惯的都喜欢唠叨几句,颇有苦口婆心的长者风范,可惜学生们对这样的同学和老师都不喜欢。客气的避你不及,绕道走;不客气的你话还没说完,他已经丢下两句难听话转身走了。

1.3 简单粗暴、用“武力摆平”型。这种类型以男生居多。他们认为与其讲半天道理不解决问题,不如动武来得快。他们对待同宿舍的兄弟靠武力,对待其他同学也靠武力。除了动武以外,在他们的头脑中就找不到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位男生在因为用打同学的方式来制止他用脚“敲门”而挨了处分之后,仍然很“无辜”的告诉笔者:“老师,除了打,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他还踢门,我还是只有打!”

1.4 孤僻冷漠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善交往,跟任何人说话都会紧张。为避免自己的紧张和难堪,干脆以孤僻冷漠的面孔避人三舍,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久而久之,与人交往的社会功能必然退缩,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5 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型。这类学生通常有自己优越于其它同学的地方,或是比别人富裕,或是比别人有权势、有关系,或是比别人有见识,或者只是比别人漂亮些。但这种优越感会使他(她)自视甚高,喜欢用居高临下的口气跟同学说话,或是指使同学为自己做这那,仿佛所有人都理所应当为自己服务。时间一长,必然引发矛盾。

2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缺失的原因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缺失,有社会性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也有学生及家长的主观因素。

2.1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缺失的社会性因素。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强调高职学生的实用性、技能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社会和学校普遍重视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而忽视其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很多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可能比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造性工作能力稍强,但进入职场后,往往因为非专业因素而不得不离开企业。

2.2 学校教育的因素。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重点是培养“工学结合”型

专业人才。这一定位,突出了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指明了高职学生培养和学习的重点就是专业素质的培养。这一定位是符合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的。但在实际人才培养中,往往从准确定位滑向专业第一,文化基础课可有可无,是不重要甚至是可以被取代的。这种观点反映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教学时间绝对保证,文化基础课教学时间被拼命压缩,甚至被取缔。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既没有体现在具体的课程中,也不可能设置与之相关的课程。这样的导向,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2.3 学生及家庭的因素。

2.3.1 学生和家长对专业课的“偏爱”。长期以来,学生和家长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形成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思维定势。到高等教育阶段,仍然沿用原有的思维方式。而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适应环境等能力难以用分数考核、衡量。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必然是集中在专业课上,认为学好专业课,今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2.3.2 学生自身的性格因素。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谈,尽管内心十分渴望与他人的沟通交往,但内向的性格使自己难以主动交往,难以在实践中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有的学生性格高傲,自视甚高,颇有不屑与人交往之感,其人际交往技能也很糟糕。有的学生性格过于外向,有话藏不住,难以取得他人的信任等等。这些性格因素必然影响其人际关系。

2.3.3 家庭教育和父母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诸多行为是以父母为榜样“克隆”来的。父母的人际交往模式和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形成孩子一生的人际交往模式和人际关系。父母人际交往和谐,孩子来到大学与同学的交往会非常融洽,反之,可能会遇到不少麻烦。

3 提高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途径

3.1 落到实处的平等和尊重。很多学生懂得与人相处要平等待人、尊重人,但在实际交往中,往往不会实实在在的平等待人和尊重人。有的学生因为家境富裕而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或是以施舍的口吻待人;有的学生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优异而看不起别人;还有的学生因为两人是好朋友而随意翻动别人的东西,甚至是隐私,还认为这才是好朋友的表现;有的则是爱占小便宜而随意使用别人的东西等等。这些行为必然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使自己成为被孤立者。真正的平等和尊重,是视任何人皆为重要人物,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物权;尊重对方的选择;尊重对方的喜好;尊重对方的意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3.2 诚信待人,重视信用。诚信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诚信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办到。如果经再三努力而没有实现,则应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坚持诚信原则,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不信口开河。

3.3 宽容大度、善解人意。人际交往中误解和矛盾有时是难免的。今天的高职学生个性较强,普遍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在交往中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其人际关系可想而知。只有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一定能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有涵养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3.4 互助互利,力求双赢甚至多赢。人际关系以能否满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需要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交往。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

3.5 善于运用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人际交往中的语言和非语言艺术是重要而丰富多彩的,使用得好,可以增加自身的魅力,提高人际交往的水平。

3.5.1 语言艺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艺术运用得好,能优化人际交往。相反,如果不注意语言艺术,往往在无意间就出口伤人,制造矛盾。

(1)称呼得体。称呼反映出人们之间心理关系的密切程度。恰当得体的称呼,使人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基础;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愤怒,使交往受阻或中断。所以,在交往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情况及交往的场合、双方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对方的称呼。

(2)注意礼貌。礼貌不仅仅表现在对人的称谓上,还表现在:一运用语言要清楚、准确、生动、有感染力、逻辑性强,少用土语和方言,要让别人听得懂;二语音、语调、语速要恰当,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采取相应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三讲笑话要注意对象、场合、分寸,以免笑话讲得不得体,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四适度地称赞对方,赞美要有具体内容,绝不能曲意逢迎。真诚的赞美往往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五避免争论,要学会通过讨论、协商的途径解决分歧。

3.5.2 非语言艺术

一般来说,非语言艺术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等。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手势、面部表情等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它们均能表达人的态度和情感。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但非语言艺术要运用得恰到好处,不可过于频繁和夸张,以免给人手舞足蹈之感。

此外,学会聆听也是人际交往的技能之一。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听他讲话的人。要尽量表现出聆听的兴趣,听别人讲话时要正视对方,切忌小动作,以免对方认为你不耐烦。

高职学生应当从自己的现实情况出发,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不断加强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根据自身特点,逐步调整自我、完善自我,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胜,为在未来的职业可持续发展中获胜,为自己未来拥有美满幸福的生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吴蜀湘,何瑞梅.就业维度的高职学生社会交往素养的培养[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11期下.本文为课题论文,课题名称:就业维度的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8CZC028。

[2]郭春芳.浅论经济危机下高职学生就业的利与弊[J].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家庭教育中的语言艺术范文3

关键词:立足点 着力点 切入点 突破点 提升点

一、严格的秩序规范是立足点

受到社会文化发展和家庭教育方式变革的影响,相较于80后,90后的自我意识觉醒更为彻底,而集体意识相对淡薄。作为班主任既要关注每个个体截然不同的状况,又要全面协调整个班级的大小事务,光靠热情和冲劲显然不够,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和评价体系,并且要求所有人都严格遵照执行。一是要有明确的标准。这里的“明确”有两个层次,首先要白纸黑字落于书面,比如校训、校规、班规等,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使各项要求入脑入心,这一点看似普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并未得到充分落实。当前,学校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狠抓学习成绩上,对各类违纪行为往往采取结果控制,即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常常陷于被动,甚至有恶性事件发生引起极大的负面社会影响。而面对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业,实际也不可能为纪律教育付出太多精力,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利用好课余的每段碎片时间,将纪律规章的强调同学习、生活穿行,从而实现对违纪行为的源头管控,这也是保护学生的有效手段。二是要坚持原则。班主任要坚决维护纪律规章的严肃性,若发生违纪事件,一定要把事情调查清楚,并根据事实做到奖惩分明、赏罚有度,不搞特殊化,避免处理不当对学生造成伤害。

二、科学的管理手段是着力点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因此,提升班级管理水平至关重要。一是要发动班级自治。充分发挥班委桥梁纽带作用,在监督之下适当放权,开展班级“自治”,一方面可以缓解班主任事无巨细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另外,合理的“自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班级管理化被动为主动,提升班级运行效率。二是要强化目标管理。有调查表明,接近85%的高中生学习奋斗目标不明确甚至没有目标,这极大影响了高强度学习的惯性持续和个体努力程度。因此,要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设定合理的短期以及长期目标并定期对照检查,强化督促学生勤奋学习,最终在整个班集体形成互相监督、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发挥榜样效应。一方面要树立典型,为班级内有特长的学生争取各类表现机会,力争各类荣誉,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其总结出好的经验或者学习方法,并利用班会、板报,甚至课余活动等各种机会、各种渠道进行推广,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三、良好的沟通交流是切入点

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便是沟通,师生相处也不例外,合理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班级氛围的基础。一是要细心观察,了解学生。对个体来讲,要研究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才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状况、社会生活环境等;对班集体来讲,则要掌握学生集体的发展状况、班风、主流与倾向等,以此作为沟通的重要依据。二是要真诚付出,互相尊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信服,首先要获得他们尊重,而尊重是相互的。班主任的尊重,对学生来讲是极大地认可和鼓励,对成绩好的学生要尊重,对成绩不佳的学生同样要尊重,这是师生顺畅沟通的前提。三是要因势利导,合理运用各种交流技巧。要会倾听和理解,掌握学生内心最真实地想法;要学会赞美和肯定,善于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化解学生对老师的敌意和紧张情绪;要学会运用语言艺术,能引经据典,巧于类比,长于说服;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发挥正面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

四、积极的家校互动是突破点

家庭教育和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和驱动力,在高中这个关键而特殊的阶段,班主任更要充分利用好家庭教育资源,特别是当前的70后家长在学生教育中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与班主任互动的需求十分突出,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真诚互信,目标一致。只有诚心诚意,尊重家庭的选择,在教育目标上达成一致,才能真正打动家长,使他们愉快地合作,进而帮助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二是要合理借力家庭教育。高中生的独立人格已初步形成,且正处叛逆年龄,对部分家长简单粗暴的介入管理方式十分反感。因此,班主任在同家长的互动中,要根据其家庭特点进行恰当的信息反馈并提供合理化建议,尽量避免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五、捕捉契机适时教育是提升点

家庭教育中的语言艺术范文4

[关键词]高效课堂激发兴趣教学能力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掌握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在起步阶段就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农村小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不够重视,在他们心中,英语跟其他除了语文数学以为的“科目”是一样的,都是“副科”。而且我们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英语老师授课任务重;虽然农村小学的学生人数不断减少,但是教师资源缺乏的现状确实存在。在我们学区里,除了两个小学外,其余学校仅有一名英语老师,老师每天都忙碌于全校3-6,四个年级的备课、作业批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根本没有很充足的时间去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校内没有同行和你去交流,导致教学水平没有明显提高;二是学生由于周围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影响,缺乏英语环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较差,造成许多学生缺乏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因为在农村,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农务,忽略了学生的家庭教育,导致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影响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三是学习英语的时间较少;农村小学的学生课外基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英语,教师要用每周三节英语课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并消化知识,时间长了对学的知识不能保证熟练的操练,并且对语言容易死搬硬套,灵活性不够。另外,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现在学生的特点是会的越来越想学,不会的越来越不想学,由于学生基础及接受能力不同,造成学生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严重。提高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如何打造高效英语课堂,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课堂的核心能力。认识能力,设计能力,传播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是每一名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素养。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品质素养,还要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脑中有结构,心中有学生”,所谓“脑中有结构”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结构清晰、完整的认知,“心中有学生”是指教师不仅有很强的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障碍、还懂得学生认知、心理、情感的发展规律。我们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完善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通过学习、研究和与学生相互交流获得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知识与体验,需要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观察、分析,获得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认知等。

教师同时充当着 “设计师”的角色,教学设计就是我们的作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具制作,到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追求精益求精,不但要适应整个班级学生学习需要,还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就是榜样,尽量多使用简单易懂的英语口语,饱含丰富的语气,再结合身体语言,向施展出语言的魅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愉悦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从一些简单的指令性的口语结合肢体语言开始逐渐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例如:停止, stop;听和指, listen and point;看黑板, look at the blackboard……这样节省了解释活动规则的时间,使整节课紧凑,高效。对听课认真的同学或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及时表扬,让他们充满成就感并带动其他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时间长了学生就能根据老师的指令去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逐渐会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2.1游戏激趣

游戏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课堂活动,运用得当的英语小游戏,虽然只占课堂教学的短短几分钟,却能为课堂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游戏,能迅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外语学习中有利的非智力因素。英语游戏的趣味性和竞争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参加游戏的人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这就使参加活动的学生有兴趣学、积极去学,并有助于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激发了表达的欲望,提高了口语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参与语言交际,在游戏中学会使用语言,育教于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各种游戏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 Whisper(悄悄话)、Simon says(Simon说话)、Find your friend (找朋友)、Listen and color (画一画, 涂一涂)、bingo(兵戈)、tic-tac-toe(排兵布阵) 通过多听、反复感受,从而加深了印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投入到游戏中,还可以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如在教授 “wash face、play the guiter” 等短语时,我设计了“Whisper”的游戏。我请一位自告奋勇的学生站在讲台上,悄悄告诉她“brush teech”,然后这位同学做出刷牙的动作,然后请其他同学猜短语。教授此类短语,还可以设计成游戏Simon says(Simon说话)。用这种方法既活泼又能掌握知识,实在一举两得。 又如在巩固色彩及动物的单词时,我借助“Magic Bag”,让学生触摸、猜物、取物、观察、描述,让学生在自我尝试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揭开谜底,享受的成功喜悦,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内容。

2.2身体语言的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英语即是一门科学,有是一门语言艺术。单位时间内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艺术。准确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的表情,给学生展现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把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到课堂上,产生“教”与“学”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如果生动幽默,会使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景中去。 例如,在教hot, cold, happy, sad等单词时,尽可能利用形体语言来演示。教师一手拿一本书不停地扇风,一手不停地假装擦汗,喘粗着气说:“I feel cold!”,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老师的意思。

另外,还应注意在课堂上多用鼓励性的话语来激励学生不怕出错,大胆发言,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使自己的英语表达准确流畅。如:在学生出错或思路堵塞时,耐心鼓励说:“Don’t worry, try it again. You can do it.”对于课堂表现突出,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与语言激励。如:我会说:Good job, Yare the best.

2.3利用歌曲来提高兴趣

课本中的英文歌曲,用另一种有趣活泼的形式呈现了语言知识。孩子们喜欢活泼欢快的歌曲,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很难在40分钟的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课。在课堂中适时插入歌曲的教学法,既可使紧张的学习得到舒缓,也可重新把学生的注意力凝聚起来,也排除了因为在单一的形式中学习英语单词或语法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跳,歌曲的合理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操练,同时也可以从中学到有关的知识。

如,在学完人体器官的名称后,我便教他们唱《Head and shoulders》,学生一边唱,一边摸相应的器官,都饶有兴趣。又如在教动物时,我让学生唱《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让小朋友学习动物的叫声,即巩固了单词,课堂气氛又很活跃。简短、有趣的歌曲,寓学于乐,学生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获得了英语知识与技能,开阔了视野,发展了智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3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推进和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农村的小学生因为客观条件的约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网络,在课外几乎接触不到英语,因此,教师必须充当中介,搜集网络资源,挑选合适学生的,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介绍给学生。英语教学主要是在学校课堂上,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练习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与之不同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一种接近现实生活的语言环境,以便学生们能很好的学习英语,掌握英语语言能力。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于一体,呈现信息的速度快、容量大,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材中内容十分丰富,每个单元都有好听的歌曲或有节奏的歌谣,学生都喜欢在音乐声中快乐的读、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观察力,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英语教学有声有色,有情有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学习有关动物的单词和句型,我播放动物的声音,让学生猜动物,利用多媒体的flash效果,为学生营造了各种动物的生活场景。这种情景创设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此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交给学生学习的任务,让他们在参与点击的过程中进行听、说、读和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立体”起来了,在积极的参与、热烈的讨论中,课堂学习效果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总之,要改变农村小学学生英语的学习状况,教师教学能力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决定性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的应用,有效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双边的活动才能得以提高,因此教师应为他们架起用英语沟通的桥梁,利用课堂40分钟让学生快乐的收获知识,铸造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家庭教育中的语言艺术范文5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师;人文精神;教育素养;内涵

[作者简介]陈善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主任,副教授,四川内江64110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4―0178―03

现代大学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现代大学生要成为各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成为有社会良知的栋梁,就必须加强个性品格、人文素质的修养。要让大学生成为一个纯粹的、高尚的人,必然要通过素质教育来实现。素质教育离不开文学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语文教育的内涵和大学语文教师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大学语文的重要与大学语文的衰微和大学语文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形成尖锐的矛盾,这是一种悲哀。

大学语文被赋予了太多的教育功能,现实又有太多的功利,要使大学语文教育受到学生的欢迎,单从语文教师自身来讲,语文教师必须是最优秀的教师。“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对人文素养好、文化底蕴深厚、有人文精神的优秀大学语文教师的写照。

(一)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本学科的学科精神

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本学科完整、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具有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具有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广博深厚的优秀文化的深入了解;具有对那些体现高尚理想、健全人格、积极向上精神,充满理想智慧富有审美价值的精神遗产――文学精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表达能力;能够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前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成果;能够了解中华民族先贤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宝贵体验,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人格品德、审美情趣,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由于大学语文的特殊性,大学语文教师还应具有丰富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外交尤其是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是综合素质很高的人才。

(二)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素养

1.具有优秀的教育观念:(1)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正如孔庆东先生所说,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因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学科”。要注重强调整体感受,把语文当作审美对象,并与整个人生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活生生的人性才是最重要的。(2)纠正教育学生观念。学生是活生生的、发展中的、发展极不平衡的、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不是等待被雕琢塑造的“物”,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要热爱学生,要尊重学生。学生的成长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家庭氛围。不同的遗传素质,不同的家庭教育思想、方法和模式,不同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成长经历等等,他们必然具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认识观念、个性品质、爱好习惯等。个人独有的特征,不能简单地说“好”与“坏”,更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模式去培养他们。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与学生沟通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学生尊敬爱戴的人,使更多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3)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特长和人格。体罚和变相体罚只会事与愿违,带来许多负面效应。“教鞭下面出人才”的教育观念早就应该淘汰了。

2.具有正确的教育态度:儒家讲“君子温润如玉”,就是要让人感到亲切、温和、有人情味。表现在教育学生的态度上就是要对学生关心体贴、平等相待、宽容大度、不粗暴,对后进生不鄙视、不讽刺、不挖苦、不放弃等。

3.具有人性化的教育手段:大学语文教师在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时,不能一味简单粗暴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而应注重与学生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尤其要善于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去欣赏和批评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三)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其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是教师的信念、理想、行为、举止、知识、能力、品质、心理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在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关注、爱护、尊重和关心学生的成长。

1.高尚的道德情操。历史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财富,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和道德理念,大学语文教师只有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在现实的、繁重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保持冷静和克制,保持平衡的心态,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抵御物欲和声色的诱惑,远离浮躁的心态、宁静致远;才能修心养性、独善其身、坚守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2.鲜明的时代感悟。大学语文教师的时代感悟,应该表现为一种积极感受时代气息的精神状态,而不是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大学语文教师要有对社会生活深刻的洞察和体验、反思和批判、感悟和思考;善于从生活中得到哲理的启迪、真情的激荡、善与美的浸染,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提升自己的灵性。

3.高雅的人格魅力。人格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有:爱心、真诚、善良、信任、宽容、耐性等等。所以,大学语文教师要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不同的学生,用真诚去赢得学生的信任,用爱心去感受学生的快乐和忧伤,用耐心去帮助学生成长,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形成高雅的人格。

4.丰富的情感世界。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感动学生的力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情到深处文自工”。大学语文教师只有对世情、人情、亲情、爱情有深刻的感悟,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把情感熏陶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学生去阅读、欣赏、写作,抒发内心的真情,培养出富有感情的真正的人。

师爱是融洽师生情感、增强教师魅力的剂,是一种由衷的、发自心灵深处的、人性的关爱;是一种情怀,一种更高的境界;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珍视,对“人”的关怀。这种博大的爱,是对弱小者、落后者、不幸者的同情;是对幼稚的原

谅,对错误的包容,对冒犯的宽恕;是由衷的赞赏和信任,赞赏学生的闪光点,相信学生都是可琢之玉、可造之才。具有这种浓厚情感的教师才能以情动人,才能感动学生,展示教育的力量。

5.健康的身体心理。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健康的心理则包括:对教师角色有认同感。热爱教师职业,积极投入教育工作,认真勤勉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幸福感。

6.多彩的生活情趣。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有积极而又多彩的生活情趣,展现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唱歌跳舞、舞文弄墨、驰骋球场、养花侍草、摄影旅游、网络遨游等等活动,既有益身心健康,增长知识,又增加与学生对话沟通的途径和渠道。

7.和谐的师生关系。“天地君亲师”,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学生则只能是受教育者;教师总是居高临下面对学生,不容许学生有半点差错。师生之间出现问题,教师总是把责任推给学生,教师是无上的权威、严厉的说教,学生是无条件的接受和战战兢兢的服从,善于检讨的教师,敢于公开道歉的教师简直是凤毛麟角。主动地、全面地、立体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和保证,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8.优雅的仪表仪态。教师的仪表仪态应该是和谐而又优雅的:面貌娇好、身材匀称、英俊挺拔、风度翩翩。如果不具备这些先天的优越条件,那么,衣着得体、气质优雅、感情丰富、语言优美、谈吐高雅、善于沟通、平易近人(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就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夫。这种外表上的和谐,是一种氛围、一种力量、一种磁场,以美激情,以美发辞,以美育德,以美立人,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情感与智慧的滋养和润泽。

9.渊博的学识水平。大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要“渊”要“深”,更应“博”和“广”,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大学语文教师要把自己所走过的坎坷不平的生活道路、酸甜苦辣的生活经历以及多种多样的人生经验、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并把这种感悟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对语文教材独特的感悟,对教学素材独特的处理方式,对教学技巧的灵活把握,对艺术语言的自如运用,对学生反应(尤其是否定性反应)的独特的处置方法,形成独特的教学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独具个人风格的教育艺术,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学生,让他们形成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信念。

10.生动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对语言的感受、领悟、体会、运用、吟咏、表达为基本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灵动、生气,品味语言的韵味和魅力,提高学生学习语言与运用语言的兴趣和能力。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是善于运用语言的良师,用独特而鲜明、准确而优美的语言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感染学生,震撼学生。大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还应形成个人的个性特色:或优美、或睿智、或亲切、或幽默、或深刻、或犀利。如果大学语文教师语言枯燥,味同嚼蜡,则与面目可憎无异。

家庭教育中的语言艺术范文6

每个班级都会有相对落后的学生,人们私下里称之为“差生”或“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因此,“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教育工作中的“永恒的主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后进生的形成有其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准和言行对子女品德的塑造、人格的完善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极为重要.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原因也是后进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试教育模式”使教师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或重视分数的倾向.教师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在优等生的巩固和中等生的提高上,对后进生重视不够.后进生的社会原因比较复杂.青少年学生本身年龄幼小,心智不成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造成他们的思想混乱,不思进取,纪律松懈,学习成绩下降.总之,后进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对后进生的转化必须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密切协作.

二、后进生转化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用爱来感化后进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后进生往往有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因物理成绩不理想而愧于见老师,更不会主动地向教师提问,长此以往,问题越聚越多,学习就愈感到困难.因此教师要关心和理解后进生,平时要常找他们交心谈心,多给他们一点情感,例如,给后进生一个微笑,打个手势,拍拍肩膀,时而在练习中写几句赞扬话等都会给后进生无形的力量.

2.通过多种途径,激发起后进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⑴ 提高语言艺术,加强教法研究,使每一堂课生动有趣

⑵ 精心设计好物理实验,激发后进生求知欲

⑶ 精心设疑,引导后进生积极思考

⑷ 应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降低后进生学习的难度

3.加强后进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后进生往往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教师不能只传授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课前预习教材,上课时集中精神主动听课、注意课堂要点、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课后及时归纳总结,在复习、掌握基本概念、原理的前提下独立完成作业;通过耐心指导,严格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审题细致、计算细心、有错必纠、书写整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让后进生充分参与教学,多鼓励、常表扬,加强能力培养

上课发言、练习、讨论、提问或找人板演时,让后进生充分参与,回答不出或做错时,给予温馨提示,鼓励他们继续完成,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积极地动脑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和强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对后进生所做出的努力,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给予诚恳的表扬和鼓励,并对他寄予期望.心理学研究证明,夸奖的话常被人无意之中记在心上,即使不能够从理性上加以解释,仍然具有支持鼓舞的力量.

5.利用课余时间,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补差工作.

后进生成绩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基本方法理解不到位.教师首先要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根据个人的基础定出由浅入深地补习计划.其次,针对后进生认识能力差思维能力弱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慢节奏,充分讲解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形成过程,以降低教学起点.要采用像放电影、电视中的慢镜头,小步子甚至倒退的手段,给后进生搭起思维的小台阶,使他们稳步而上.让他们慢慢地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

6.与家长取得联系,肯定他们进步方面,减少家长对他们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