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行业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行业的发展

通信行业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 信息通信 人才 发展 培训

Abstract: China's information service market by ICT technology is in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But the talent is one of the main bottleneck factor of restricting its developmen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alent team should continue to innov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workers. Especially the managers should be innovative in the candidates, education, employment, retention of each link of the countermeasures of brain drain. This article also points out that enterprises need innovation aspects in the training.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chang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

Keyword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alent ;development ;training

全世界计算技术(IT)和通信技术(CT)的融合,催生出ICT产业,计算机服务和通信服务的边界在逐渐消失,提供综合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信息技术成为可能。技术融合带来的ICT信息服务产业在中国处于变革与发展的新时期,ICT服务市场潜力越来越大。

一、信息通信行业新阶段下,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随着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信企业对人才需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学历层次、综合素质和工作经验上。从核心能力与素质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能力。通信行业是高科技行业,对人才硬性技术条件有明确要求,因此,人才的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都要比较匹配。从人才软性技能的要求看,快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基本的工作素质。通信人才的知识结构除具有各种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有非常好的方法论,包括开发方法、管理方法、分析方法等。

2、应变能力。通信行业具有多变性,所以在这个领域要求员工的知识系统是要不断更新的,观念的开放性与思维的灵活性显得异常重要。

3、沟通协作能力。通信行业不是靠一个人、一家公司能够完成的产业,它具有高度组织性与一致性,就是所谓的标准化。标准化的背后是团队协作,这决定了通信行业是高度团队协作的行业,不仅体现在产品和产品之间的配合,也体现在人和人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配合,进而决定了人才在基于标准化的基础上必须具有高度协作性、为他人服务等素质理念。

4、创新能力。创新性的工作体现了通信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更是推动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价值。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正视创新能力,凝聚一批善于求变与创新的员工。

二、通信企业应在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人才管理方面的创新

通信企业的大部分员工具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和提高自身能力的需求。当员工的个人职业计划预期与现实的差距较大,会造成员工在工作中积蓄长久的受挫感;如果也没有建立员工与组织的互动机制,不能使员工与组织很好的沟通,会使得不少员工选择离开。而当员工向其他企业流失时会“粘结”着大量的知识型资产一起迁移,让不少通信企业为此付出昂贵代价。

通信企业的员工属于知识型员工,他们的特点是:(1)关注个体成长;(2)要求工作自主;(3)注重业务成就;(4)期望获得与自己贡献相称的金钱财富。因此,这部分人也是企业中最具有“流动资本”的员工。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层次来看,知识型员工已经基本满足了生理需要,而更关注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通信企业,应该不断创新对于知识性员工的管理,特别在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各个环节进行人才流失对策创新。

2.1更新管理理念

创新企业文化要以人性和理性的相生相长作为现代通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理念。理性就是在对企业内外环境和事物发展的本身逻辑进行全面分析和前瞻把握的基础上, 按照科学的、规范化的程序和规则办事。人性管理就是认识人性、尊重人性和发展人性。认识人性是前提,尊重人性是核心,发展人性是目的。而要更新管理理念,首先要从企业文化上做文章,因为企业文化是能否留住人才的核心力量,是沟通员工与企业的桥梁,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实现员工和企业组织行为之间的有机统一,通过彼此认同将员工个体的工作目标和企业生产目标彼此联系,这样才能确立全新的企业人才观,在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把员工个人的职业目标列入规划。类拟中国移动这种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实现员工个人和企业集团紧密联系的企业,既要将企业的发展信仰完美阐述,又要坚持了员工和企业共进退的建制理念,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2明确核心员工

所谓“核心员工”,是指掌握引领企业发展核心技术的关键工作人员,核心员工与企业的命运和发展趋势息息相关,是企业最难寻找、最难培养也是企业最看重的关键人才。不仅是对通信企业,对其他任何企业而言,防止企业人才流失,保证企业良性发展的核心问题便是明确企业的核心员工,而怎样辨别核心员工又成为企业首先要关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首先要根据业绩和实际工作能力对企业员工大致进行分类: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要进行多方面的结合,激励机制本身也要体现多重作用,不同类型的员工,他们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方式、工作状况等多个方面本身也具有不同特点,管理者可以采取升职、加薪、参与决策等多种方式对不同类型员工进行激励和奖励。

(2)建立防范机制

人才流失是各大企业防不胜防的一种现象,为避免过多的不合理的人才流失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一定要加强防范,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员工的“转移成本”来遏制人才流失,通过签订保密协议和违约赔偿等方式来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

(3)人才流失信息反馈

进行人才流失定期的信息反馈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企业各个职位各个阶段以及各类型人才的流失情况,以便找到选人、育人和用人等阶段的不足,并进行完善。对“核心人才”的流失进行的信息反馈是最重要的,另外。可以通过对“明星级员工”和“高绩效员工”进行离职后的回访有利于掌握优秀人才流失后的信息,从而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和动力,从而加强“核心员工”向“忠诚员工”的转化。对“业绩不突出员工”进行的信息反馈有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这部分员工的工作态度的改善状况和绩效提升状况,从而对这部分员工采取更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三、培训对于企业在ICT时代进行人才队伍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培训模式中需要创新的方面做如下建议:

3.1体制的创新

要想真正的解决培训中的问题,就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单独的问题,而是要多方面综合起来考虑,首先统一用人体制和管理体制,然后把员工的薪酬和各项福利待遇以及晋升的机遇全部的统一起来和培训紧紧的衔接在一起。形成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让员工看到希望,进而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培训的积极性,把员工内心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变成主动学习。

3.2观念的创新

21世纪的今天各种技术的进步以及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已经使如今社会变成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超乎你的想象。因此,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在这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企业的培训旨在让每个员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更新工作理念,提高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方法的创新

企业进行培训的目的是创新员工现有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等,但是传统的培训模式过于老化,一些脱产训练已不适应如今的社会,当前的培训必须要与国际接轨,改善传统的考试式、灌输式的培训,要敢于创新,通过全新的培训方法强化学生对培训内容的掌握,并激励员工学以致用。

3.4途径的创新

通信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枯燥的培训途径已经使员工反感,说教式的培训课堂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企业对多样式、多渠道培训的呼声日益高涨,创新培训途径迫在眉睫,6而创新培训途径的方法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查询学习,所谓查询学习就是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在培训中通过学习不断进行补充完善,通过查漏补缺的形式完善自身生产经营中的不足,提高市场竞争力,这要求企业善于观察同行发展动向,不断在同行的发展中找到差距并进行改善。二是找差学习,每个学员都有自己专注的行业,和与这个行业有关的专项技能,因此对培训内容的学习也应该围绕这个专业,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围,找到自己在这个专业领域所欠缺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学习。三是补差学习,补差学习是在培训的诸多内容中有针对性的寻找自己所欠缺而且是需要的,因此员工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在培训中汲取营养。四是超差学习,这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机会,基于员工学习的多项支持,包括制度上和资金上的支持,鼓励员工学习当今社会必需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潜能,避免过早的被社会淘汰。

人才竞争是企业的主要竞争力,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发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在行业中处于不败的地位。而培训正是为企业储备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要注意把员工培训和企业发展所需进行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丰富员工的专业知识,在提升员工自身素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其在企业发展路途中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彭吉祥.全员教育培训系统案例与分析[J].人力资源开发,2003,(2)

通信行业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通信领域;电子商务;应用;信息化;案例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行业切实抓住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机,使得自己逐渐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其他行业的完善。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在发展上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信息化的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加速了我国的信息化水准。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主要采用B2B模式与B2C模式两种形式。其中,B2B模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的互联性对客户与商家进行统一的整合运作,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创立企业与企业的电子化联系的运作模式,像这种电子商务形式不但可以提高整个过程的运转效率,而且还可以为商家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收入。相比B2B模式来说,B2C模式可以说是更全面,它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的网络优势整合多方面的资源,从而带给客户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服务,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加完善。总之,电子商务在通信业整合通信业务的广大资源是它的最大优势特征,并能够扩大通信业务在经营方面的覆盖面,带来可观地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提高通信行业的服务水平。

二、电子商务在通信行业的应用形式

1.网上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的设计主要是利用了B2C的模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在网上营业厅对电子商务的应用中充分利用了B2C模式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降低了运营商操作的各方面的成本,同时还强化了通信企业的策略营销能力,扩大了在通信领域的宣传力度,这对提高自身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电子商务平台

说到电子商务平台,通俗点讲指的是通信行业的运营商利用银行机构或者CA认证中心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认证与支付体系,它相当于第三方委托支付,可以实现网上购物、在线支付、远程教育、移动游戏等功能服务,像中国移动所推出的“移动梦网”就是采用了这种运作形式。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广使得我们看到了电子商务更加广阔的前景,同时也满足了为企业开展各种层次的通信服务的愿望,这种形式促进了消费者不断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消费,它呈现出的局面相当可观。总之,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电子商务功能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指导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3.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具体指的是电子商务中的相关事物利用互联网传输的信息经过转化对人们产生影响的服务,社会上的信息资源大部分都是被通信企业所拥有的,因此,运营商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优势搭建有利的网络平台,以此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种形式突出了通信行业中信息服务的重要性以及可发展性的特征。

三、通信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短短一百多年,随着互联网高速的发展,时代与网络的已经变得息息相关,电子商务目前的发展状态引起了国内外的密切关注,因此,国内外都在开展关于电子商务的专题研究,并且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数年,这其中不乏有很多失败或是成功的教训。21世纪初,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与英国电信公司各自拿出一半的资金建立起全球性的通讯公司,但是最后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破产,以失败告终,这留下了很大的遗憾。但日本的电话公司在电子商务方面发展较快,引领世界通信业潮流。

移动终端的开发现在已经成为各大公司的另一个发展项目,各大通信运营商都在积极的开发终端服务,推动实现移动终端上的电子商务功能,这已经成为了当下通信业的一个热点门类,很快普及到了消费者的思想意识中。

四、电子商务的安全性

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是人人担忧的问题,在当下的网络互联时代,有很多漏洞存在网络上,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这些漏洞从中获得利益,如何才能在网络上构建出一个安全、方便、快捷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安全性遭受威胁的具体体现有:用户信息被篡改、诚信欺诈,某些人通过假冒身份获取利益。通过了解我们知道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利用网络安全技术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进行维护,不断地推陈出新,改善现有的信息环境,多多从成功案例中吸收良好的管理模式与方法,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断绝他们的不发之心。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管理者对提高电子商务中的服务水平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满足用户在某一方面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双向交互的需求。部分数据显示,在我国,利用电子商务参与网上交易的消费者中,仅有四成的消费者对其持肯定态度,而在美国网上消费者的满意程度达一半以上,这应该引起我国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

五、结束语

通过调查发现,尽管电子商务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它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所凸显的问题也十分严重,维护信息环境的安全,完善电子商务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应用技术成为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技术长足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了解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掌握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应用分析成为我国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向阳 谈宏华:巨修练编著.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通信行业的发展范文3

一、新型工业化能够促进“四化”协同发展的原因分析

协同论认为,在某个大系统中的小系统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形成平衡结构,而且由旧的结构转变为新的结构,则有一定的规律。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系统中,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农业现代化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依托、相互协调、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并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用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用农业现代化有效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个子系统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互为支撑、协调联动、整体推进,实现“四化”协同发展。

为什么说新型工业化是河南“四化”协同发展的引擎?因为河南省总体上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处于国际分工、国内分工及产业链的中低端。在国内外新形势下,迫切要求产业转型升级,由“河南制造”转向“河南创造”,优化产业结构,挖潜、节约、开源、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加强产业整合,推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和战略性重组,逐步促进产业层次从低端走向中高端,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个子系统协同发展。目前,河南省的工业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表明,新型工业化对促进河南“四化”协同发展尚有巨大的推动力。

新型工业化是在信息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工业,是一种以人脑智慧、电脑网络和物理设备为基本要素的新型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建立在绿色发展理论上的循环经济工业、资源环境工业也是新型工业的组成部分。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河南省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都内在地包含着信息化的要求。新型城镇化是信息化有机融入、时空联系紧密、城乡统筹一体的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现代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深刻把握河南省工业化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后作出的战略决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发展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基本途径。现代产业新体系中,有相当一部分产业依托信息技术而生存和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在工业研发、生产、经营、流通等领域实现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从而广泛利用信息设备、产品和信息技术,推进研发设计数字化,推动新型工业化向智能、循环、低碳、绿色目标迈进,并影响和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促进“四化”协同发展。

二、新型工业化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资金、物质和技术保障

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了强大的资金、物质和技术保障。 第一,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资金。如、新乡刘庄、科迪集团、竹林镇,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壮大,乡镇企业利润成为城镇建设的充裕资金基础,同时乡镇居民收入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为城镇建设资金准备了条件。第二,工业化为城镇化进程提供物质财富基础。城镇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质材料,如砖瓦等,这些主要来源于乡镇工业企业的生产与供给。第三,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技术支持。工业化推动了知识、技术的集聚与扩散,大大加快了技术与管理的创新速度,为城镇发展准备了大量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工业化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先导和前提条件,工业化特别是新兴工业的发展,是带动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工业生产必然向城镇集聚,工业化加速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工业化必然导致城镇化,并加速城镇化。另一方面,工业化发展为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了产业支持,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城镇化发展实际上是社会化、市场化大生产发展的结果。而推动城镇向更高层次的城市转化的动力源,则要归因于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兴起。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把农村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转化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因此,工业化的发展是带动城镇化的先导和“引擎”。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技术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与载体。工业的集中性和大规模生产,必然引起资本、人口、劳动等要素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推动城镇化发展。目前,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产业结构在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新型工业化在“四化”协同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三、新型工业化是武装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

河南探索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工业化是武装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因为农业现代化需要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农业现代化成为支撑“四化”协同发展的基础。

工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工业化的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过程,是农业份额下降和非农业份额上升的过程。工业化不仅支撑城市的发展,而且同时支撑农村发展,促进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一体化。工业产业的生产技术、设备是武装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没有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先进的物质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今天,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的方针,能够为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与支撑。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既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反哺农业是“四化”协同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因为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农产品生产则受到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制约,增产的难度很大。为此,就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依靠工业的技术和装备,不断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四、工业化导致的产业集聚与要素重组为“四化”协同发展提供动力

工业化是以劳动要素、资本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工业生产替代以劳动要素、土地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农业生产的升级过程。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核心在新型工业化,依托在新型城镇化,基础在农业现代化,关键在协调联动。实践中,要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四化”协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义在于新型工业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化融入的工业化。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目标,从区域、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加快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面提高公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根据著名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M·赛尔昆提出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模型”以及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在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经济规律的驱使,导致人口与资本不断向城镇集聚,互为因果,从而工业化与城镇化两者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加速器,为“四化”协同发展提供发展动力。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涵,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工业化以城镇化为基础,城镇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河南省提出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四化”协同科学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下,河南探索的新型工业化,是以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主要内涵的工业化。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加速器,工业化加速了城镇化的发展,是推动城镇化的原动力。

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改造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促进“四化”协同发展,要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力支撑“四化”协调发展。在新型工业化含义中,“科技含量高”意味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之外有一个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提高自主创新的问题。要使新兴工业大省变成一个工业强省,有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有自己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着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推进智能工业发展,提升信息化普及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努力建设工业强省。

通信行业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林业 循环林业 发展模式 森林资源

传统的林业体系主要目的是木材利用,而忽视森林的环境、生态功能,破坏了生态系统,导致坏境逐渐恶化。而循环林业的出现,则为林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循环林业是通过循环森林资源,将林业服务业、工业、种植业有效的联结,以促进森林资源的循环利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林业从业经验,对循环林业的内涵、特征、原则和形式进行简单的分析。现总结如下:

1.循环林业的内涵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启发下,林业系统可遵循、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规律,以实现重建林业生态经济。通过循环森林资源,将林业服务业、工业、种植业有效的联结,以促进森林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所以,循环林业是通过结合生态林业和循环经济,优化林业的事业与产业,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循环林业的内涵即循环利用森林资源,主要重心在循环,在林业生产、经济体系中,对各个环节的森林资源进行不间断的循环利用。可表现为四种形式:(1)资源产品废弃之后,可继续使用原先资源。例如回收的废纸可作为造纸原料继续使用;(2)被废弃的资源,被开发出新功能之后,可作为资源继续使用,例如枝落叶可作为肥料;(3)可将尚未耗尽的废弃物,实现资源成分的重新利用,例如废弃木屑可作为板材、燃料等;(4)针对共生要素资源,可利用一种资源要素之后,对其他尚未被利用的要素进行继续使用。综上所述,循环林业就是森林资源、林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主要包含:合理开发、科学培育森林资源;对临床原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成环境产品,并进行现场回用;最终的林业产品在消费、流通的过程中,实现理性消费;在进行生产加工时,对资源进行回用。

2.循环林业的特征

与农业、工业相比,林业主要的特点是它的产业体系,相对较为完整,与国民经济多个门类都有联系,属于产品种类多、产业链条长、涵盖范围广,是一个复合产业群体。

2.1生态系统与林业经济系统的双重循环

生态系统与林业经济系统主要在林业经济循环系统的内部存在,两者之间相互制约、影响和交织,这属于林业经济循环同其他产业经济的主要区别。站在大林业系统的角度说,因存在森林资源,促使催化三大产业门类,加之森林资源具有流动性,更加紧密了林业三大产业的联系。林业的第一产业是森林培育,第二产业是采伐业,这两大产业提供了非常充足的非木质、木质资源。第三产业是森林旅游业,森林为森林旅游业提供了充足的景观资源,第二、三产业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废弃资源,对这些废弃资源进行加工、回收、利用,可排入到自然环境中,例如水、土气、土壤。森林对废弃资源进行分解、吸收,以释放氧气,给人类、林业系统继续使用,以实现生态系统和林业系统的双重循环。

2.2最少废弃、最优投入和生产

生态系统与林业经济系统主要在林业经济循环系统的内部存在,两者之间相互制约、影响和交织,这属于林业经济循环同其他产业经济的主要区别。站在输出、输入的角度说,新型循环林业发展模式,以最少废弃、最有投入和生产为主要经济特征,体现高效率、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投入。

循环经济主要是实现物质的闭环流动,促使能量、物质的闭环和梯级使用,但这种循环利用属于相对性,绝对的开放。站在林业的角度,森林资源的闭环利用,主要是林业系统内部同外部系统之间的交换相对关系上。

3.循环林业的原则

3.1减量化

减量化属于一种控制源头的方法,在林业系统中,减量化主要是系统两端的物质存在减量化,林业生态环境在林业经济系统中减少了物质的投入量,林业经济系统向林业生态系统中减少了废物的输出量。另外,将量化还包括节流和开流的并重、相对和绝对的并重原则。

3.2循环利用

主要是在加工、采伐、种植、消费中体现循环利用的原则,对废弃物、木质林产品、森林资源等进行循环利用。将废弃物、木质林产品进行解析,然后进行多次利用。对非木质资源产品进行解析,进行循环利用。因此,循环利用主要包含木质资源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的循环利用。

3.3无害化

无害化原则主要表在四个方面:其一,在进行林木培育时,尽量使用野生植物农药、生物农药、生态肥,以取代农业和化肥,使其在树体、土壤中的残留量减少,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其二,在进行生态采伐时,选择强度适中的方式,尽量避免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干扰或最小化;其三,在进行加工、设计时,尽量选择无害、无毒材料,避免污染环境;其四,对临床生产末端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废气物排放量。

4.循环林业的形式

4.1实现林业三产业间的自循环

在林业的三个产业的自循环开始,林业森林培育业主要包括采运、培育的循环,林业采伐业主要是林产企业、林产工业间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森林旅游业则是实现规划、开发的旅游资源循环利用。

4.2林业循环发展模式

林业的循环发展模式,主要由不同类型的副产品、废弃物、原材料的流动,而构成多条产业链。林业森林培育业中的副产品、废弃物可作为采伐业的原料,旅游业中工业、企业所产生的废弃物、副产品可在林业森林培育中回收加工后再行利用。

5.结语

在林业中实行新型循环林业发展模式,必须需了解循环林业的内涵、特征和原则,内涵是实现生态系统和林业系统的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性、最优性、相对性等特征,遵循减量化、循环利用、无害化的原则。在这些基础上,实现林业产业的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建兰,林诗文,刘娜等.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及生态农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导入[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33-2636,2722.

通信行业的发展范文5

近年来,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异常迅猛,由此而形成的信息通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由此也极大地推动了新型绿色电池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进程。作为通信使用的电池,以下新型绿色电池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尤为迅速。

1.贮氢材料及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2.锂离子嵌入材料及液态电解质锂离子蓄电池

3.聚合物电解质锂蓄电池或锂离子蓄电池

4.锌空气电池和PEM燃料电池

除以上外,针对我国通信产业的高速增长,我国电池工业界正以极高的速度推动环保型无汞碱性锌锰原池及可充电电池和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技术发展及扩大应用市场。

新型绿色环保电池简介

新型绿色环保电池是指近年来已投入使用或正在研制、开发的一类高性能、无污染电池。目前已经大量使用的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和正在推广使用的无汞碱性锌锰原电池和可充电电池以及正在研制、开发的锂或锂离子塑料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等都属于这一范畴。此外,目前已广泛应用并利用太阳能进行光电转换的太阳电池(又称光伏发电),也可列入这一范畴。

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NiMH)与镉镍蓄电池(NiCd)有相同的工作电压(1.2V),但由于采用稀土合金或TiNi合金贮氢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取代了致癌物质镉,不仅使这种新型电池成为一种绿色环保电池,而且使电池的比能量提高了近40%,达到60-80Wh/kg和210-240Wh/L。这种电池是90年代初逐步实现产业化,并且首先使用于手机电池。目前虽然它在手机上的主导地位逐步被锂离子电池取代,但是在欧美手机应用中,其市场占有率仍在50%左右。

锂离子蓄电池(Li-ion)系由可使锂离子嵌入及脱嵌的碳作负极,可逆嵌锂的金属氧化物作正极(LiCoO2、LiNiO2或LiMn2O4)和有机电解质构成,其工作电压为3.6V,因此一个锂离子电池相当于三个镉镍或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由此这种电池的比能量是可以超过100Wh/kg和280Wh/L,又大大超过了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的比能量。鉴于以上优点,自1993-2000年短短的几年中,其生产量和使用量以极高的速度增长。

碱性锌锰干电池(alkaline)较同尺寸普通干电池具有更高的容量,并具有大电流放电的能力。近年来已应用了无汞锌粉,因此使这种电池成为一种绿色电池,并成为原电池中的主流产品,目前碱性锌锰干电池仍然是BP机使用最多的电源。同时,世界各国也关注这种电池的可充性,美国一家公司已推出可充碱锰电池,产品应用缓慢增长中。这种电池保持了原电池的放电特性,而且能再充电使用几十次至几百次(深充放电循环寿命约25次)。

锂塑料蓄电池(LIP)是金属锂为负极,导电聚合物作电解质的新型电池,其比能量已达到170Wh/kg和350Wh/L。锂离子塑料蓄电池则是将目前锂离子蓄电池中的有机电解液贮存于一种聚合物膜中,或是使用导电聚合物为电解质,使电池中无游离电解液。这种电池可以用铝塑料复合膜实现热压封装,具有重量轻、形状可任意改变,安全性更好的特点。

燃料电池(FC)则是一种利用燃料(如氢气或含燃料)和氧化剂(如纯氧或空气中的氧)直接连续发电的装置,由于避开了卡诺循环的限制,这种发电装置不仅效率高(电化学反应转换效率可高达40%以上),且无污染气体排出,因此是未来的高效和清洁发电方式。国内外许多公司都在致力于发展适合手机、笔记本计算机的PEM燃料电池,一旦投入应用,其经济效益极大。

密封铅酸蓄电池是铅酸蓄电池的一种。

世界新型绿色电池发展及应用市场和前景

2001年日本野村株式会社公布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表明由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世界原电池和蓄电池市场总额已达285亿美元,其中原电池市场总额为101亿美元,铅酸蓄电池市场总额为118亿美元,而小型蓄电池市场总额也达65亿美元。同时明确指出,在小型电池市场中,新型金属氢化物镍电池、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自90年代以来的10年中,增长额达到了3倍,而且小型电池中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将成继续上升热头,这也正是与它们在手机中的应用比例继续增加相关联的。

新型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是1988年刚进入实用阶段的,1990年在日本即投入了大规模生产。1998-1999年,三洋、松下和东芝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它们分别占有市场份额40%,30%和20%,而生产能力都已达到1500万只/月。最近报道,三洋购置了东芝的生产工厂,从而使其生产能力大大增加,成为世界第一位。此外,日本日立,汤浅和新神户等也已逐步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当前,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已包括圆柱形AAA系列(AAA和LAAA);AA系列(AA和4/5AA),A系列(4/3A和4/5A)和方形电池系列(F5和F6等),其中AAA系列、AA系列和方形电池系列产品主要用于手机等,而A系列产品主要用于笔记本计算机等。

实际上,目前日本各厂生产的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的性能仍在不断提高,AA电池容量已达1500mAh,其中三洋公司的AA电池的标称容量已达1500-1600mAh;最适用于大哥大的AAA电池,容量已从500mAh提高至700-750mAh。而4/3A电池的容量为4000mAh-5000mAh,这种电池的体积比能量达300Wh/L以上,一度曾超过锂离子蓄电池的水平。

当今日本是锂离子蓄电不也的最大生产国,自1990年锂离子电池由日本SONY公司研制成功后,日本几家大电池公司都相继走向产业化。1999年,Sony公司的月产能力已达1000万只,三洋和东芝的合资公司(AT)紧追其后,为500万只/月,松下为400万只/月,其它还有日立、富士、日本Moli等也已有相当生产规模。但到2000年,三洋的生产能力已超过其他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公司,其市场份额已达30%左右。

除去加速扩大小型电池生产规模之外,各国对这一新体系的研究工作方兴未艾,在小型电池领域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1)继续寻找新材料,进一步提高电池性能和降低电池成本。

现在在多数电池产品中作用LiCoO2o也已有小部分产品(日本Moli方形电池)开始使用LiNio.8Coo.2O2及LiMn2O4替代,前者可以提高电池的比能量,而后者可以降低电池的成本。负极材料碳是多种多样的,最近发现天然石墨不仅价格适宜,而且可以达到很高的比容量和低的容量损失(由原6%降至4%以下)。另外,对电解质材料和隔膜材料的研究也在继续进行中。

(2)产品性能不断提高,产品规格品种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由于手机越来越小,小型方形电池受到青睐,为了降低重量,日本三洋公司的方形电池已采用了铝外壳,并解决了由此带来一系列密封及焊接等关键技术问题。同时,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及电池优化设计,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已从最初的100Wh/kg升至150Wh/kg以上。其中,日本各公司生产的18650型电池容量皆已达到1800mAh,而研制的产品则已达2000mAh,同时方形电池厚度3.8mm的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其重量和体积比能量分别达160Wh/kg和360Wh/L,这种电池显然是针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而研制的竞争产品。

我国新型绿色电池发展及应用市场现状和前景

自90年代以来,我国正日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池生产国和最大的电池消耗国,据2000年1月20日,我国中央电视台的消息:1999年底,我国电池年产量达140亿只,其中国内消耗量60亿只,人均达5只。到2000年底,我国全年电池产量又增至170亿只,国内消耗量增至70亿只,人均消耗量达6.6只。我国在个人或家庭消费中,用于BP机、手机、无绳电话的电池量正处于迅速增长之中。以下就与通讯用电池的相关产业和市场发展作一简要说明和分析。

(一)中国原电池产业

近几十年,中国原电池产量统计见下表:

在以上统计数字中,碱性锌锰电池的产量增长最为迅速,这与寻呼机用户及家用电器的不断增长相关联。具体年度生产量列如下表中:

我国在1998年以前碱性锌锰电池自动化装配线基本都是进口的、绝大多数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为国外进口。1998年1月8日,第一条国产LR6型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在宁波的信达公司建成。这一生产线在外观、材料选择、工艺及电子控制上都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它已达到90年代进口设备的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最近,我们最大的碱性锌锰电池生产厂南孚公司又自行设计并制造了一条LR6系列的自动组装生产线,最高速度可达400只/分,并通过初评获2001年度国家高科技进步奖。该公司2000年产量为4.5亿只,与1999年相比增加了50%。这一生产力已列入世界碱性电池最大制造商的前10位,其产品类型齐全,正投入生产的有LR20,LR14,LR6,LR03,6LR61系列产品。

近来,还有一些新的碱性锌锰电池生产厂家在国内相继成立。

其中1999年,四川绵阳成立长虹电池公司,该厂从日本东芝(TOSHIBA)公司引进了四条LR6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每条线生产速度为300只/分,并且其产品具有不含汞,高容量的特点。劲量中国公司经过两年的建设,近期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了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金霸王在广东省东莞市建厂生产碱性锌锰电池。其生产速度为450只/分。

为了适应环保的需要,我国也提出了消除原电池中的汞含量的目标,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并从今年初开始执行:

1.自2001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汞含量超过重量百分比0.025%的原电池产品。

2.2005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汞含量超过重量百分比0.0001%的Zn/MnO2碱性电池。

为了配合原电池无汞化的进程,1999年11月,比利时五矿公司和上海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在上海合资成立无汞锌粉制造厂。该公司可提供无汞碱性电池用的锌粉。同时,还有数家中国材料生产厂也已开始生产和供应无汞锌粉。此外,湘潭电化集团公司新近建成年产量为6000T电解二氧化锰的无汞碱性锌锰电池正极材料,该厂产品质量性能可达国际同类产品技术指标。

从原电池产业看,我们进入WTO后,产品的竞争力是比较强的,这可以从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价格比较看出,如下表中所示:

(二)我国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产业

我国新型金属氢化物镍产业是在“863”计划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目前国内已形成一定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有:天津和平海湾公司、天津蓝天三洋公司、天津津川公司、广东省太乙和佳力公司、辽宁省三浦公司、江苏启东公司和浙江中大公司等,其中和平海湾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年产能力为4000万只,主要生产设备和技术是由日本原东芝公司引进的,现生产的AAA型电池标称容量为600mAh。近期AAA型电池标称容量将增至700mAh。此外,还生产方形F6电池等产品。这些产品主要都用于手机。

我国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研制首先是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十八所于1992年开始的,并于1998年建成了年产30万只圆柱电池生产线。1999年在天津市的支持下建成了力神公司。力神公司拥有我国第一条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线。

自2000年开始经过Motorola公司9个月的认证,于今年6月18号由Motorola公司向力神公司正式颁发了产品合格证书和合格供应商证书。这标志着我国锂离子电池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力神公司已启动第二期工程,将于今年年底由现有年产150由于手机越来越小,小型方形电池受到青睐,为了降低重量,日本三洋公司的方形电池已采用了铝外壳,并解决了由此带来一系列密封及焊接等关键技术问题。同时,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及电池优化设计,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已从最初的100Wh/kg升至150Wh/kg以上。其中,日本各公司生产的18650型电池容量皆已达到1800mAh,而研制的产品则已达2000mAh,同时方形电池厚度3.8mm的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其重量和体积比能量分别达160Wh/kg和360Wh/L,这种电池显然是针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而研制的竞争产品。

我国新型绿色电池发展及应用市场现状和前景

自90年代以来,我国正日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池生产国和最大的电池消耗国,据2000年1月20日,我国中央电视台的消息:1999年底,我国电池年产量达140亿只,其中国内消耗量60亿只,人均达5只。到2000年底,我国全年电池产量又增至170亿只,国内消耗量增至70亿只,人均消耗量达6.6只。我国在个人或家庭消费中,用于BP机、手机、无绳电话的电池量正处于迅速增长之中。以下就与通讯用电池的相关产业和市场发展作一简要说明和分析。

(一)中国原电池产业

近几十年,中国原电池产量统计见下表:

在以上统计数字中,碱性锌锰电池的产量增长最为迅速,这与寻呼机用户及家用电器的不断增长相关联。具体年度生产量列如下表中:

我国在1998年以前碱性锌锰电池自动化装配线基本都是进口的、绝大多数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为国外进口。1998年1月8日,第一条国产LR6型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在宁波的信达公司建成。这一生产线在外观、材料选择、工艺及电子控制上都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它已达到90年代进口设备的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最近,我们最大的碱性锌锰电池生产厂南孚公司又自行设计并制造了一条LR6系列的自动组装生产线,最高速度可达400只/分,并通过初评获2001年度国家高科技进步奖。该公司2000年产量为4.5亿只,与1999年相比增加了50%。这一生产力已列入世界碱性电池最大制造商的前10位,其产品类型齐全,正投入生产的有LR20,LR14,LR6,LR03,6LR61系列产品。

近来,还有一些新的碱性锌锰电池生产厂家在国内相继成立。

其中1999年,四川绵阳成立长虹电池公司,该厂从日本东芝(TOSHIBA)公司引进了四条LR6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每条线生产速度为300只/分,并且其产品具有不含汞,高容量的特点。劲量中国公司经过两年的建设,近期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了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金霸王在广东省东莞市建厂生产碱性锌锰电池。其生产速度为450只/分。

为了适应环保的需要,我国也提出了消除原电池中的汞含量的目标,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并从今年初开始执行:

1.自2001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汞含量超过重量百分比0.025%的原电池产品。

2.2005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汞含量超过重量百分比0.0001%的Zn/MnO2碱性电池。

为了配合原电池无汞化的进程,1999年11月,比利时五矿公司和上海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在上海合资成立无汞锌粉制造厂。该公司可提供无汞碱性电池用的锌粉。同时,还有数家中国材料生产厂也已开始生产和供应无汞锌粉。此外,湘潭电化集团公司新近建成年产量为6000T电解二氧化锰的无汞碱性锌锰电池正极材料,该厂产品质量性能可达国际同类产品技术指标。

从原电池产业看,我们进入WTO后,产品的竞争力是比较强的,这可以从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价格比较看出,如下表中所示:

(二)我国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产业

我国新型金属氢化物镍产业是在“863”计划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目前国内已形成一定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有:天津和平海湾公司、天津蓝天三洋公司、天津津川公司、广东省太乙和佳力公司、辽宁省三浦公司、江苏启东公司和浙江中大公司等,其中和平海湾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年产能力为4000万只,主要生产设备和技术是由日本原东芝公司引进的,现生产的AAA型电池标称容量为600mAh。近期AAA型电池标称容量将增至700mAh。此外,还生产方形F6电池等产品。这些产品主要都用于手机。

我国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研制首先是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十八所于1992年开始的,并于1998年建成了年产30万只圆柱电池生产线。1999年在天津市的支持下建成了力神公司。力神公司拥有我国第一条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线。

自2000年开始经过Motorola公司9个月的认证,于今年6月18号由Motorola公司向力神公司正式颁发了产品合格证书和合格供应商证书。这标志着我国锂离子电池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力神公司已启动第二期工程,将于今年年底由现有年产1500万只的生产能力扩大到年产3500万只,并于明年扩大至年产5000万只的生产能力。山东华光和哈尔滨光宇也都建成了自动化生产线,业已投入运行,年生产能力分别为2000万只左右。此外,我国广东深

圳地区有一批以手工生产线为特点的锂离子电池公司,其中BYD的手动生产线月产方形锂离子电池已达500万只。这些生产线生产的电池成本较低很具竞争性,已大量使用于我国手机电池替换市场和出口

厦门的宝龙公司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试运行日产5000只,其电池产品可为NOKIA等品牌手机提供电源。其尺寸为62mmX36mmX5mm的典型产品容量为1200mAh。

近来,日本大公司SANYO和SONY公司已计划分别在北京建厂生产方形锂离子电池,在苏州生产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通信行业的发展范文6

【摘 要】传统媒体广泛建立新型媒体之一“微信公众号”,是受众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合力结果。公众号的建立,将从盈利、内容生产和供应、组织三个模式,影响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继而影响传统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对技术、市场、内容的理解,从而推动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创造。

关键词 微信 公众号 传统媒体 业态

2013年下半年,微信使用量迅速攀升至4亿,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传统新闻媒体,相继推出“微信公共账号”,简称“公众号”。传统媒体广泛建立微信公众号,是受众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合力结果。公众号将会对传统新闻媒体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对此作分析。

一、趋势影响——基于产品特点的分析

传统媒体开发公众号是必然趋势。

微信公众号,就用户体验而言,目前呈现三个特点:

1、便携性

微信得以推广的基础,是适用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技术。打开移动终端就可以使用,是产品的第一特点。

2、便于存阅

公众号内容更新频率固定,便于用户安排阅读时间,形成阅读习惯。感兴趣的文章可以存入云端,随时取阅。

3、内容精少、直观

根据用户“时间少、要求高”的阅读需求,通常设置几个精品栏目,推荐几条源自传统媒体的精华新闻和文章。如“人民日报”,设置了“社会热点”“微博精粹”“特色栏目”三个栏目板块,“特色栏目”下,收入了纸版“权威解读”“地方治理”“人民时评”“新青年”等几个《人民日报》纸版最有影响力的栏目,根据纸版内容每日更新。

因为这三个特点,微信公众号实现了信息快速、高效、准确的传播。其满足了受众需求。当前,新闻阅读人群呈现出生活节奏加快、优质信息需求旺盛、手机终端依赖加强的趋势。这一趋势决定了移动终端用户对信息介质快捷、直观、稳定性要求的提高。除非有更快捷、更直观、更稳定的介质出现,否则,微信公众号难以被替代。同时,微信公众号还满足了传者需求。尽管进入自媒体时代,传统新闻媒体依然掌握新闻采集、加工、制作的绝对优势,依然是新闻内容生产和价值输出的主导者,在社会分工中,继续承担“信息传递和价值输出”的主要职责。传统媒体开发的微信公众号,有着天然的内容优势,加上移动互联网技术使用门槛低,以及产品特点,公众号必然成为传统新闻媒体延续生命力,成为新型主流媒体的一种媒介形态。

二、模式影响——基于社会数字化趋势的分析

盈利模式、内容及供应模式、组织模式,基本能勾勒出一家新闻媒体机构的发展模式。信息技术革新,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内容生产、传播渠道改变,将对传统新闻媒体上述的三个模式产生如下影响:

1、基于数据挖掘的盈利模式

数字化社会的特点之一是:有效开发数据、应用数据,达成各项资源的合理化分配,数据挖掘成为社会的工作趋势。这一趋势将影响微信公众号的盈利模式。原因有二:1、传统盈利模式不适用于公众号。刊播广告是传统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但这种模式不适用于微信公众号,因为公众号的产品特点是精、少、清晰,过多的广告植入将直接影响受众的阅读体验。2、公众号本身数据资源丰富。在未来,新闻内容供应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分众化,受众的划分将越来越细致。这一趋势将倒逼媒体掌握大量建立于客户需求之上的各类数据,并形成自己的数据库。事实上,传统媒体的核心资源之一就是客户信息,绝大多数产业在短期内无法和媒体媲美。这两个原因将催生公众号基于数据挖掘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三类:

(1)数据产品。即开发数据产品并贩卖。由于公众号在用户信息的收集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数据挖掘,将公众号的用户,依据内容、阅读时段等类别,进行各种分析归类,开发一系列数据产品,并贩卖给电商等依赖数据精准投放和制作的企业,实现盈利。

(2)营销平台。精准投放和定向生产,可以俭省中间环节的支出和人工成本。拥有大量用户并占有各种用户数据的公众号,既是信息传播平台,也是数据资源宝藏。有特定信息需求的受众群体必然有相似的产品需求,因此制作这一类产品的商家,将视其为产品的推销平台。

(3)内容收益。即付费订阅。当一部分用户形成阅读习惯后,开始收费。这一模式和数据挖掘的关系是:用精细的数据分析,确定何种内容吸引何类群体,并且让这类群体愿意为内容买单。

2、基于用户需求的内容开发

微信公众号首先是内容供应平台和渠道,内容制作恰是传统新闻媒体的优长。能否产生可盈利的数据产品,是公众号在选择内容时的主要参考依据。数据产品产生于用户需求,因此传统新闻媒体公众号的内容根据用户需求将分为两类:

(1)传统媒体内容的推送平台。此类公众号的主要用户是认可传统媒体品牌并愿意使用公众号的群体,如“人民日报”的公众号。内容生产相对简单,就是推送传统媒体的优质栏目和内容。其目的,从社会效益来说,是泛信息传递和价值输出;从经济效益来说,是最大限度收集各种类型用户的信息。

(2)集结特定群体的信息平台。此类公众号的主要用户是有特定信息和观点需求的群体,相对小众。内容生产要求较高,内容特点是专业化、深度化,如东方网新闻产品“澎湃新闻”的公众号。开发这类公众号的主要目的,从社会效益来说,是为了满足特定群体对专业性内容和观点的需求;从经济效益来说,是主动培养并固定特定需求的用户,主动掌握某类群体的数据,最终达到数据盈利的目的。

3、基于产品的组织架构

传统新闻媒体的微信公众号,是传统新闻媒体为适应市场需求,开发出的产品,既是内容产品,也能转化成数据产品。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传统媒体的组织架构的发展,也将围绕产品,由传统垂直架构向扁平结构发展,围绕产品制造、产品维护、产品研发、产品推广和销售重新搭建组织架构,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构想如下:

(1)产品制造团队。进行数据挖掘和内容生产,一方面形成各类数据产品,另一方面进行日常的内容制作和供应。

(2)产品维护团队。数据产品线:跟踪数据使用,接受用户反馈,教授用户最大化利用数据产品,调查产品的实用价值。内容产品线:跟踪用户的阅读感受,负责评价内容,提升内容质量和与用户需求的吻合度。

(3)产品研发团队。观察新的社会需求、学习新的技术,开发适合新需求、新技术的内容产品和数据产品。

(4)产品推广和销售团队。提升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数据产品和内容产品的用户。

三、观念影响——基于认知规律的分析

人创造产品,产品影响使用者和制造者对世界的理解,这是认知发展的规律。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同样推动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观点的改变,体现在三个方面:

1、从业观念

在我国传统媒体鼎盛时期,有志于从事信息传播的专业人员,必须依附于一家媒体机构,才能实现职业诉求。“新型媒体”,特别是微信公众号的产品和技术特点,加速了实现“自办媒体”的可能。信息传播从业人员与媒体机构的关系,从绝对依附变为合作共生或者完全脱离的数量,将大大增加,让传统媒体的资源、运营优势与公众号所有人的内容创作优势,联手实现赢利。

2、新闻制作

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其制作方式、流程等因素,决定了新闻从业人员,对生产过程精细化、产品类型系统化、信息广泛化的高度追求,也决定了速度和表现手段上的局限性。微信公众号在上的技术优势,凸显了传统媒体速度慢、表现手段单调的比较劣势,也改变了从业人员对新闻产品的理解: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在量上无法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突出信息的权威和深度,才是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方向。

3、体制、机制改变

当信息生产的垄断优势不在,传统媒体的市场化趋势不可避免,传统媒体需要更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刺激从业人员和机构提高生产能力。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媒介,本身传递了技术观念、市场观念、内容观点的变化发展。传统媒体在发展公众号的过程中,随着盈利模式、内容生产和供应模式、组织模式的变化,必将感受到技术、市场、内容观念的变化发展;随着外部世界的变化,发展自己的认知,使技术理念更加超前,内容理念更加专业,市场理念更加成熟,继而从主观上推动自身适应外部世界,并通过创造产品,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