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职业学校;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27-01

一、职业学校艺术教学的紧迫性

职业学校的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职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事方法,合作能力是职业人才所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通过一些以集体活动开展的行为,让学生懂得协作配合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具有统一认识和共同情感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每个个体会自愿的为了整个团队而接受法律的约束、从而形成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也是学生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艺术教育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操,比如一些服装设计和表演专业、计算机网络制作以及动漫制作等,这些都是需要具备很好的额审美能力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有所建树,学校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切实综合的发展学生素养,使其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个体参与到以后的社会工作竞争中。

因此,职业学校需要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作为培养综合人才和育人的目标之一。

二、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艺术教育起源于西方,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属于我们本土的一种具备地域性质但是皆具世界通性的一种教育。由于我国职业学校众多,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一些职业学校对于艺术教育的不重视,主要体现在:1、意识不够强。办学者往往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招生、就业、学校规模等这些事上,却忽视了学校内涵的建设、打造特色学校、品牌专业以及提高学生素质这些软实力方面,特别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力度明显欠缺,殊不知这些软实力正是构建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的竞争说到底其实是学生的竞争,只有具备良好的学生人才,学校才会具有竞争的实力。2、师资不够。老师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主导人员,目前职业学校在艺术类教育方面的老师配备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一直以来对与艺术教育的不重视而造成的,从而使得艺术老师在学校教学中专注力不够,能力素质好的基本都会寻找更好的出路,导致了职业学校艺术老师不仅师资不够同时教师的质量也参差不齐。3、艺术教育氛围不浓。由于目前学校在管理模式上的一贯风格,使得学校重视技能以及就业方面的氛围营造,而缺乏对于文化、艺术等氛围的营造,学生在学校中得不到更多的艺术给养,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对于艺术的一种追求,导致学生艺术素养不高。

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模式及改革

1、转变观念,配备充足的师资力量。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是教育的主导,这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和相互影响的管理。职业学校需要根据具体的学生的数量以及专业设置过程中的要求配备相应的老师数量,如果老师的数量太少,根本难以维持正常的学校授课,如果过多,则会造成师资的极大浪费,所以合理的配备师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校组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确定。对于没有艺术类专业的职业学校,基本可以配备一名音乐老师和一名舞蹈老师,这样就能基本满足学校平时的日常教学活动。而对于艺术类学校或是有艺术专业的职业学校,则要增加艺术老师的数量,以满足教学要求,并且确保艺术教学的质量。

2、合理设置学分机制。要切实的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开设足够的艺术课这是很必要的,同时也必须的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经的模式。学校需要对专业学生开设一门或是多门的艺术课程,并且实行学分制管理,将艺术课的学分纳入到学生的学分制中,成绩合格的课程可获得一个学分,这样从某些层面来讲可确保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同时还要每周固定安排时间上课,学生学完课程之后,成绩合格取得1学分。通过上述的这些改革,学生不仅能提高其艺术修养,也能通过艺术课来弥补文化课或是专业课所缺的学分。

3、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校招收艺术专长的学生进入学校组成艺术团体来参加各种比赛和表演,已经成为学校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种方法,并且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但这些活动的受益范围有限,一般只是参加表演的人员可从中受益,但对于表演能力不强但酷爱艺术的其他学生来讲,也同样充满了对于艺术的渴望,所以学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同等教育,进一步提高其艺术素养和能力,做到均衡发展。

4、提高教师素养。老师的素养直接影响到授课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老师的道德、世界观、教学态度、行为举止和治学精神具有极大的敏感度,并受其影响。因此,这就要求艺术老师在具备很好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倾注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充分了解学生做好沟通工作,以自身为榜样感染和教育学生。

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艺术教育 现状 发展对策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1.1高校艺术教育内容结构不合理

由于高校艺术教学设置的不合理,很多学生对艺术学习并没有心存好感,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将艺术过于分化为民族艺术和西方艺术,艺术之间难以相互取经和融合,这也是我国艺术教育一直没能多元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艺术形式也非常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艺术文化区域之间的差异。西方国家的艺术文化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因为我们不能只继承传统,而不对外学习,我们更需要在艺术的领域中创新。以上的这些,我们还做得不够,艺术教育也迟迟没能有所突破。

1.2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僵化

总的来说,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灵活性差,缺乏活力,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较差,难以发展自己的独特性思维,当他们今后从事艺术教育工作时,就会按照原来的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将会形成持久的恶性循环。一切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社会生活,艺术家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因此,高校艺术教育的灵活性很重要。人民群众对艺术的欣赏有不同档次,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这也是为什么高校艺术教育坚持精英艺术文化与大众艺术文化相结合的道理。面对以上所说的艺术教育模式僵化的问题,高校可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和艺术文化发展需要进行调整。

1.3艺术教育需求与艺术师资匮乏的矛盾凸显,教育资源亟待优化

根据高校艺术课程的目标,“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而专职教师应占据艺术教育专业的50%”,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还无法达到这一目标,因此,我国艺术教育的需求与艺术师资力量缺乏的矛盾是大量普遍长期存在的。所以不少高校只是根据本校艺术老师的特长设置课程,而老师的专业特长也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主要根据,这种模式完全违背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精神主旨,“按需设课”也变成了不可实现的目标。最后只会导致高校艺术教育范围狭窄,不利于实现艺术教育在高校的完全发展。

二、对策方案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1加强课堂教学

高校除了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外,艺术教育的宣传教育工作也要落实,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教育,同时保证教师资源和艺术教材的供给,使学生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学习到艺术文化知识,体会艺术的魅力。

2.2在《课程方案》指导下开设的选修课

要让学生在广泛的艺术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喜好,满足自身的真实需求,这是保证学校能建立有自我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艺术课程体系的前提,并能为高校艺术教师来源多元化、教师结构合理等方面奠定基础。同时,我们还可以在艺术课程安排中增加人文教育,像文艺思潮、艺术心理学等,鼓励学生用艺术的视角去思考,让他们能不断创新。不可否认,校园文化也是培养学生素质水平的要素,校园文化是学校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精髓,也是学校艺术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学校应引导大学生学会辨识真假、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为他们今后去创造美好生活提供精神层面的帮助。

2.4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培养壮大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①首先就是挑选优秀的艺术专业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同时还能为教师队伍提供更新的人才,完善教师团队,壮大教师队伍的力量;②现代教学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各种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能扩大教学规模、减轻教师教学负担,还能增加各类教学信息,促进教学形式多样化与教学范围的扩展,教学资源的配置也能在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中实现合理合理化,与此同时,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都能有效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③教师的能力、素质培养,作为高校艺术教师,必须及时吸取最新的、最有效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使用科学的教学技术,这些思想与能力都是在教师培养中形成的,所以,高校应该为教师们提供能学习、能发展、能提高的良好环境。

2.5建立校园艺术教育管理机制

①建立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网络,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写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制定教学活动方案,并明确部门责任,从班级到年级,从年级到院系,最后从院系到全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教学管理体系;②艺术教学活动形式系统多样化,丰富校园艺术文化生活,实现统筹安全,安排各艺术社团、协会开展的艺术类活动,并统一时间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③建立检查考评制度,所有的艺术教育考评制度都要落到实处,激励广大师生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披荆斩棘,促进学生的发展,实行全学分制,将成绩评价和素质评价结合在一起,使艺术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三、总结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高等艺术院校要根据国家教育制定的教育目标和计划,以促进社会发展为导向,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基准,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实现艺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玖.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

[2]李莲香.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改革思路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

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范文3

论文摘要:文章在深入分析应用型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与思考。

高校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和科学的教育事业,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有利于丰富大学生对生命、社会和世界的审美体验和感知能力,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诸多条件的共同制约,当前我国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仍然远远落后于大学生对舞蹈艺术和自身发展的强烈需求。本文结合徐州某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状况,对此展开具体分析。

一、舞蹈艺术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特性

舞蹈艺术是以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基本表现手段,综合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感的舞蹈形象,借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构成中的特殊形式,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以此引发对其他艺术的广泛兴趣和爱好,促进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有利于强化受教育者的观察力、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对于受教育者的智力开发、心灵培育和审美取向等都有较强的教化和塑造功能。舞蹈艺术教育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性:

第一,在教育形式上,舞蹈艺术具有生动的形象性、互动的愉悦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问题上,以舞蹈为媒介的教育形式要明显优越于空洞抽象的理论说教,更能提高受教育者对事物的直接观感,使之更好地接受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舞蹈艺术教育还具有“说理移植”功能,可以将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内涵进行生动而形象的移植与转化,促进道德内容的抽象灌输转化为人性美的形象化展示,从而利于有效唤醒受教育者的同步感受与生命认知,促进他们的心理意向明朗化,实现道德知行的有机统一。

第二,在教育效果上,从艺术实践上来看,舞蹈艺术教育是追求身心和谐、团队协作的教育形式。在这种强化密切协作的教育模式下,通过激发参与者的表现诉求,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受教育者的动作协调能力与生命感知能力,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责任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对舞蹈作品的体悟和感知,能够有效缓解压力、愉悦身心,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与感染,全面提升与发展自我。

二、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原因探析

应用型高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为扩大高等教育内涵,适应市场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多方面要求而产生的,主要是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促进知识、技能和职业的结合,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高校。本文以徐州某应用型高校为例,分析并总结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的舞蹈课程和训练场所,舞蹈教育覆盖面不大。目前,舞蹈艺术教育仅限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多的是通过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来学习舞蹈作品,多为短期集训形式,没有固定成系统的舞蹈训练,校园普及的软硬件基础都不具备。突出表现在学校舞蹈艺术社团规模较小,只能覆盖到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虽然他们内心向往,但缺乏足够的组织容量,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学生,能接触并被纳入到舞蹈艺术社团的更少。据调查,徐州某高校在校学生中,有9%的学生喜欢不同种类的舞蹈艺术形式,其中,有5%的学生对舞蹈艺术非常感兴趣,希望接触并学习舞蹈。然而,该校大学生(不包括艺术学院音教系的艺术生)中,在入校前接触过舞蹈艺术或者曾有过舞蹈学习经历的学生仅占0.1%。虽然该高校已于2001年成立了校大学生舞蹈团,但是至今都没有专业的舞蹈课程设置和专门的舞蹈训练场所。学校只是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在体育学院和艺术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体育舞蹈形体课、健美操和舞蹈形体等5门相关课程,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追求。

2.舞蹈艺术的内容定位不够准确,形式单一,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贯通度不高。目前,我国非艺术类高校的舞蹈艺术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以舞蹈形体课、健美操课程为主,鲜有开设舞蹈欣赏课程,更少有开设中国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在教育形式上多以选修课为主,这种课程选修体制又以任选课和限选课为基本方式,因而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据调查,徐州某高校从未开设过舞蹈欣赏课程,其所开设的舞蹈课程都是体育舞蹈类和其他舞种(国标、瑜伽、肚皮舞等),更没有开设中国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缺乏对传统舞蹈艺术的正确认知和准确定位。舞蹈艺术不仅是肢体动作的形象展示,在更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情感构造、抒发和情感体认的过程,是一种教育主体双方有效互动的艺术欣赏过程。因此,舞蹈艺术的教育应该与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建筑学等融合贯通,综合转化为独特的艺术感受力,进而促使大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受拓展和延伸到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达到丰富和完善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舞蹈艺术教育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脱节的现象比较明显,活动组织过于独立,活动实施过于分散,活动效果不高。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思想上看,对舞蹈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知识教育”观念的限制,高校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更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一定程度上轻视了舞蹈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至今很多应用型高校还没有正式成立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这必将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艺术修养的提升。

第二,从条件上看,缺乏有力的资源支持和制度保障。当前,各应用型高校的现有资源很难满足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其现有的文艺团体普遍缺乏专业的舞蹈师资队伍和舞蹈设施。以徐州某应用型高校为例,该校仅有舞蹈教师1人,没有专门的舞蹈训练场所和舞蹈训练器材。此外,由于课程设置等制度性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舞蹈艺术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氛围的匮乏。

三、高校发展舞蹈艺术教育的措施选择

1.统一思想认识,加大舞蹈艺术教育宣传普及力度

要端正舞蹈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加强教育宣传力度,统一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思想认知,促进师生同心协力、校社共建,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教育观,共同营造舞蹈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具体到高校自身,要在校园内通过各种方式营造舞蹈艺术的学习氛围,做到讲座与交流融合、活动与演出并举、比赛与学习同步,加强并支持新闻宣传报道,最大程度地激发理工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情和参与度。

2.构建“三位一体”的舞蹈艺术教育驱动机制

21世纪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艺术会被提升到与语文、数学、历史等核心课程同等的地位,不仅如此,舞蹈艺术课程将从单一的舞蹈教学演变成综合的艺术欣赏课程。为此,需要构建一种以学校管理为前提、以培育师资队伍为核心、以培养艺术骨干为关键的“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一是学校领导思想重视。领导重视并给予制度保障是舞蹈艺术教育发展的前提。二是充实舞蹈师资力量。挖掘高校内对舞蹈艺术感兴趣,并有较丰富的舞蹈活动经验的教师,鼓励他们承担起舞蹈艺术教育的重任,发展舞蹈艺术教师队伍。三是注重骨干培养。在普及舞蹈艺术教育的同时,选拔并培养有一定舞蹈艺术特长的学生,对其进行素质拓展与能力开发,培育强劲的学生舞蹈力量。

3.在舞蹈艺术教育的实施上坚持“三步走”战略

根据徐州某应用型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现状,“三位一体”的长效驱动机制需要分阶段进行,不可一蹴而就,可以分三步实施:

第一,“请进来”战略。引进国家、省、市级高水平的各类舞蹈艺术团体来校演出,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舞蹈审美教育。邀请专家学者讲解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普及舞蹈艺术欣赏,将舞蹈艺术请进校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第二,“深扎根”战略。一方面,鼓励专业的舞蹈教师与其他教师通力合作,采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在校园内普及舞蹈艺术教育;另一方面,调整课程结构,把舞蹈艺术课程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在文科学院的全体学生当中,开设舞蹈形体基础必修课程,逐步推广为理科学院乃至全校的舞蹈形体必修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舞蹈欣赏选修课,尤其是中国舞和民族民间舞的选修课。

第三,“走出去”战略。鼓励师生多与社会进行文化交流,形成以进校园为主、学校和社会互动的“舞蹈艺术审美教育”新格局。要加强舞蹈艺术教师的队伍建设,将具有一定舞蹈基础的教师外送学习和深造。此外,要将爱好舞蹈的学生与有基础的学生糅和在一起,加强日常训练,提高舞蹈队整体水平。积极创造登台表演的机会,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艺术特长,拓展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审美心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范文4

>>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之初探 高校外语教师元认知与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合作教学的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对比研究 “两区”建设背景下宁夏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教师发展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基于自主学习的民办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生态学视角下民办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反思性教学: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微课视角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医学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对学校建设发展影响 地方师范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有效途径 我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研究综述 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策略 民办本科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艺术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与培训策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8.

[6]徐协.大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2,(5):70-72.

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群众舞蹈文化;重要地位;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05-02

一、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经济全球化不仅涉及经济领域,也涉及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在强国之路上,群众文化活动正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滋润着、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纵观群众文化艺术的种类可谓是琳琅满目、百花齐放,如音乐、舞蹈、曲艺、美术、书法、摄影等等,而群众舞蹈却是老百姓最喜爱、参与面最广的一种形式,为群众搭建了新的交流平台,促进着城市文明的发展。

面对当今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改革开放的浪潮风起云涌,以此给人们带来的工作和心理上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人们为了减轻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压力,设法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缓解,比如:旅游、运动、唱歌等等,而舞蹈作为能顾及人体各方面健康协调发展的一种形式,把所有艺术形式的优点秉承了下来,人们在舞蹈过程中感受着文化熏陶,同时也对运动着的人们起到了健身、健心、健脑的作用,因此深受大众喜爱。舞蹈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能提高人们的音乐修养、艺术修养、审美意识,陶冶高尚情操,舞蹈的本质、性能对身心得健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的方面:

(1)舞蹈具有健身的作用:群众舞蹈之所以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经常进行舞蹈锻炼,可以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消化,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退,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

(2)舞蹈具有健心的作用:在舞蹈过程中,其注意力集中在欣赏优雅音乐,使身体其他部分的机能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消除紧张的情绪和缓解压力,消除疲劳并合着音乐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陶冶心灵,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3)舞蹈具有健脑的作用:在舞蹈运动中需要对舞蹈进行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在进行舞蹈的同时,大脑也是随时跟着运动的。最后舞蹈还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民群众通过参与活动,走出了封闭的独门独户,呼吸自由新鲜的空气,感受休闲的生活,增加了社会接触,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增添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

当今,群众舞蹈作为群众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深受大众欢迎的同时,群众舞蹈也得到了发展。纵观现今的群众舞蹈,在国家的重视下,群众舞蹈呈现出内容形式越发丰富、参与性越发广泛等特点。

二、群众舞蹈发展现状分析

(一)群众舞蹈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身的认识和要求日益增强,特别是国家提出“全民健身”的号召以及奥运会、亚运会的先后召开,使得人们健身意识越发强烈,而作为健身、健心、健脑的代名词,健身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在县以上城市建立了许多文化群众,为老百姓提供了锻炼娱乐的平台,就此群众舞蹈慢慢成为城市生活的亮点。

首先,作为自娱性很强的群众舞蹈,是由参与者自发组织,无任何杂念,只为通过舞蹈使情感得以宣泄,并借此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产生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其次,作为群众集体参与性很强的群众舞蹈,大都是把街道、群众作为舞台,把不同地位、工作、年龄、性别的人以群众舞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用集体舞的形式来进行,场面红火气氛热烈。

现今的群众舞蹈大致可分为:1、健身操类。此类舞蹈又可分为民族健身操和现代健身操。作为民族大省,近些年云南在推进民族文化上做出很大的贡献,例如“现今云南各地推行的民族健身操系列,就是以传统健身操为基础,加入云南民族舞蹈风格特色,使之融合,形成现在具有云南特色的健身操系列文化。”此健身老少皆宜,趣味性强,在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得到快速发展。而现代健身操,是一种传统的运动健身项目,主要以肢体密切配合在高节奏频率下完成一些强劲有力的动作,来达到运动效果,此健身适于年轻者来进行锻炼。2、传统民族舞蹈风格类。此类舞蹈的表演,主要是一些少数民族参与者,他们作为舞蹈的指导者带领大家来进行民族舞蹈的学习和表演。有时人们是在个别少数民族参与者的弹唱引领下手牵手以圆圈的形式进行舞蹈,有时是在参与的少数民族人员的带领下,以方形的形式进行舞蹈的学习和表演。

(二)企事业舞蹈创作发展现状

在近几年来的晚会中,我们发现为我们展现节目的慢慢融入了更多像企事业单位这样的新团体,这些企事业单位选派的舞蹈,从舞蹈的编排、创意的构思、演员的素质来看都十分精彩,在我观看了几场企事业单位的文艺演出后,我发现企事业舞蹈这一新团体在当今群众舞蹈艺术领域正以蓬勃的劲头向我们席卷而来。

企事业单位舞蹈的发展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1.在经济全球化后,市场竞争力逐步加大,而人才培养和聚集成为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为此许多企事业单位通过“企业文化”这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时期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目标等企业知识。2.它亦在促进企事业员工团结协作的能力、调动职工的潜能。企事业单位通过举办或参加一些文艺活动,使员工通过这种机会加强交流的同时也让企业职工从中了解体验到个体参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无形中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为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团结意识提高创造可能。总而言之,这所有的一切都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三)新农村舞蹈创作发展现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建设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来进行”。作为中国人口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认为,繁荣和发展农村舞蹈文艺题材,是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

农村舞蹈创作特点:1.在农村舞蹈的编排上,利用的传统的群众文艺样式,在充分挖掘本地生活素材、风俗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结合舞蹈编创手法进行舞蹈创作,创作出面目一新,格调上乘的文艺作品。这时的编导创作应贴近百姓生活,注重舞蹈的娱乐性、独特性、观赏性。同时编导不能只顾及舞蹈的技术层面,而忽略作为演员的百姓所处的身体局限性。在我看来只要编导挖掘到一个独特的舞蹈切入点来进行编排,那么这个舞蹈已经成功了一半。2.在进行农村民族舞蹈创作时,编导需要在深入了解和掌握民族外部因素(民风民俗、生活环境)和内部因素(民族舞蹈的动率、动力、动态)基础上,结合舞蹈编排的手段来进行发展处理,以使舞蹈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带有现代气息。如舞蹈《瓦久瓦娜沙》通过选取几个较有特色的生活状态后,与傈僳族的民族语言相结合,融入现代舞的编创手法,使之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又给人了一种现代感。

(四)校园舞蹈创作发展现状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其建设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既是人才培养所必需的文化氛围,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个性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而舞蹈以其独特的美育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教育和创作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里,学生对美的追求逐渐上升到精神层面,单纯的专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而舞蹈作为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但可以大力推进国家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将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健康、愉快地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今校园舞蹈已成为我国舞蹈艺术事业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许多学校相继开设了舞蹈选修课,成立了舞蹈团、艺术团等来符合当前形势下的学校教育。

校园舞蹈创作特点:1.在校园舞蹈的选材上,必须贴近学生,反映学生生活,通过舞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校园舞蹈针对的是一批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特殊人群,学生此阶段是敏感、渴望独立的结合体,在校园舞蹈创作时我们只有首先了解这一特质后,在进行舞蹈编创时,才能深度挖掘和感应出校园给学生带来的真实情感,才能准确客观的反映舞蹈,以致引发学生的共鸣。2?在校园舞蹈编舞时,演员没有经过太多专业舞蹈训练,他们擅长的是具有真实情感、表演热情高、理解性强、可塑性高的特质。因此,要求编导在舞蹈编排上,要因才而异,充分把握学生演员的特质,创作出选材构思巧妙、动作简洁、情感表达丰富的作品。

由此可见群众舞蹈,它的存在,有着与生就有的不可替代的自我价值,促进社会中人与人的沟通、缓解现实的压力、保持人们健康、快乐的心理状态;它,让我们看到美的表象也看到美的内涵,直观的形体美,深刻的内在美,都可以增加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它,是社会生活生动的反映,这个舞台是可以与专业艺术家展示的艺术舞台相媲美的,而且更能表现现当代的社会风貌和社会文明;它,能反映出一种新的群体面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相互依存使向心力和凝聚力得以集中,在社会这个需要大家彼此互助的大家庭中,它将人们完全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产生共鸣、产生沟通,并在交互的信息中感受到美与喜,让心灵体验一次一种群众的美好的感受和升华。

群众舞蹈的意义从一开始让更多的人认识舞蹈、了解舞蹈的意识,慢慢转变为现在的让舞蹈走进群众生活中去。群众舞蹈艺术文化经无数代人的创造、继承、发展、演变后,成为人类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它展示了人们所拥有的潜在的巨大精神能量与情感。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强,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逐渐上升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群众文化作为精神层面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它也为社会的安定团结,经济的快速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条件。而群众舞蹈作为群众文化中参与性最强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这种大环境的熏陶带动下,将具有无法抵挡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颜晓双.中国现代社区新文化景观―群众舞蹈――论群众舞蹈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意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2]柳青林.群众舞蹈特性论[J].戏剧文学,2003,(1).

[3]刘心实.浅谈群众舞蹈的创作[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8).

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民族声乐;可持续发展;现状;趋势

引言

民族声乐是音乐艺术中的一种,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历史悠久,民族声乐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广泛流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我国民族声乐发展也面临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的发展也应该要朝着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我国的民族声乐要求声音美、语言清晰、感情真实,以及熟练的演唱技巧。既能给听众以美的享受、美的感动,又能表达人们的生活情感,引起听众内心的共鸣。民族声乐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音乐形式,本文对民族声乐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研究和探讨。

一、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

(一)民族声乐的特点

民族声乐不仅是音乐的体现,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体现,民族声乐讲究吐字和咬字,这两个过程需要不同的运气方式、口型技巧,与西方语言中的一气呵成的发音不相同,在吐字和咬字的过程中就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声乐特点。我国民族声乐不仅在声音以及技巧上有独特的特点,同时由于民族声乐还受到我国传统的诗词歌赋的影响,其语言具有诗意性特点。我国的诗歌讲究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在每一首诗歌中都有丰富、深远的意境,正是由于汉语的特点,使得我国的民族声乐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将我国的民族声乐与西方的美声唱法对比起来可以发现,民族声乐是“说着唱”的过程,唱起来有一种字正腔圆的感觉,而西方的美声唱法则是“唱着说”的过程,其具体的体现方式的不同,是源于语言差异。

(二)民族乐的现状

我国民族声乐融合了民歌、曲艺、戏曲中的精华,并且将演唱方式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在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也对西方的美声唱法有一定的借鉴,但是在民族声乐作品中,依旧体现出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仍然是我国各个时代的人的生活形式,具有十分浓厚的人文气息。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不仅要强调语气,还要强调声调以及情感,从而能够对观众产生影响,使得观众在心理上和情感上与乐曲产生共鸣,民族声乐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音乐艺术。就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还呈现出明显的多民族共存的局面,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声乐艺术形式,每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很注重对自己的民族艺术特色的保护,民族声乐作为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融合了时代的特征,还体现出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民族声乐艺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历史痕迹。当前关于民族声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从民族声乐中的音乐艺术研究上升至民族文化内涵的研究,在多元文化不断交融与碰撞的时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现实问题。

(三)民族声乐艺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存在问题。民族声乐的普及,必须要通过教育教学过程,学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群体,通过学校的专业化教育,可以对民族声乐艺术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并且引导学生加强对民族声乐的理解。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很注重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将民族声乐演唱技巧训练当作最重要的任务,从而忽视了民族声乐作为一门艺术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从音乐和审美的角度出发对民族声乐内涵进行讲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第二,我国的民族声乐受到的商业冲击比较严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艺术的市场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一方面有助于艺术的产业化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对艺术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和阻碍。就民族声乐艺术而言,从民族声乐艺术的创作、表演以及教学过程中,都受到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急功近利的现象,很少静下心来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文化本质等进行研究,从而导致民族声乐艺术丧失了人文性,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得不到重视,最终导致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低谷。

第三,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单一。在当前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过程中,对民族声乐艺术形式的拓展还不够,民族声乐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还比较单一,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歌曲,一提到民族声乐,大多数人就会想到民歌,但民族声乐艺术远不止歌曲这一种形式,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形式,如乐器,也是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在传统的思维理念中,已经对民族声乐艺术定性,这种现象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十分严重的阻碍和影响。

二、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策略

(一)加强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入的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应该要结合我国当前的艺术发展趋势,对民族声乐艺术进行拓展,实现多元化发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应该越来越多样化,不能局限于一种单一的形式,当前歌曲是民族声乐艺术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未来在对歌曲艺术形式进行发扬的基础上,还应该要加强对其他艺术形式的研究,戏曲、歌剧等,都可以体现出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与本质,要将这些艺术表现形式与民族声乐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民族声乐艺术领域更加丰富。尤其是歌剧,在我国艺术领域中可以作为大力发展的对象,歌剧与民族声乐艺术之间也具有一些共性,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积极研究歌剧与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之间的关系,找到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不断提高民族声乐作品的表现力。

(二)加民族声乐创作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作,只有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才能产生更多经典的艺术作品。在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要重视民族声乐艺术的创作,而且在创作过程中要体现出创意,体现出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文化、历史,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才能经久不衰。当前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力度不够,原创作品还不够丰富,在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听众的需求,民族声乐应该要加强对声乐艺术的创作,编创更多新的艺术作品,在大众群体之间广泛传播。在民族声乐艺术创作过程中应该要体现出多样性,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的精神需求,与此同时,为了体现出多样性,还可以在创作的过程中结合西方音乐文化的特征,对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文化进行丰富,从而使得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更有韵味。当然,民族声乐是我国的民族文化的体现,在创作的时候也要注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例如在民族声乐作品创作过程中可以加强对传统的戏曲唱词、句式等方面的应用,使得我国的民族声乐创作实现多元化发展,也有助于大众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民族声乐作品。

(三)加强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研究

民族声乐中最具有特色的是每一种民族音乐的唱法,是指我国各族人民根据自己民族的演唱习惯和声乐表演喜好形成一种唱法,其产生于民间,在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具有较强的民族特点,演唱时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声乐艺术的演唱直接体现出声乐艺术的内涵与本质,在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研究。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对于不同风格的作品,应该要加强对演唱风格的转换,从而淋漓尽致的表现民族声乐的精神内涵,进而在声音处理上增加感染力。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一种音乐与文化融合的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研究过程中应该要尝试将民族声乐与西方的美声唱法进行融合,在一首音乐作品中,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对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进行转换,通过演唱风格的变化突出音乐的情感和音乐中的人物特点。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之间,就具有一些共性,美声演唱和流行唱法在民族声乐中的融合能够充分利用各自演唱技法的特点,更能够凸显民族声乐作品的主题,利于人物情感的表达。通常来说,在高音区可以使用美声唱法,而在低音区则可以使用流行唱法,能够表现出静谧忧伤的的感觉。同时,在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要对不同民族的声乐艺术特征进行保留,促进我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更加多元化,促使我国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本身是多元化的,是具有文化内涵的,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体现,也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当前民族声乐发展已经呈现出繁荣的状态,但随着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增多,我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也越来越激烈,一方面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为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带来了挑战。随着西方音乐文化进入中国,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也应该要不断丰富,要加强对民族声乐艺术形式的拓展,用更多元化的形式表达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与本质,并且要加强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创作,顺应大众多元化审美需求,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进行拓展,尝试与美声唱法以及我国的传统戏曲唱法的融合,提高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实现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山.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与“根源”文化探究[J].艺术教育,2016(03)

[2]唐秋凤.浅谈民族声乐表演的发展现状以及艺术研究[J].北方音乐,2016(04)

[3]魏忠正.探究根植于本土文化下的中国民族声乐教育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0(15)

[4]张波.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