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范文1

论文摘要: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这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打工,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达到2.3亿,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造成约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由他人照管的正常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思想成熟期,但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的严重缺失。从而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都偏离成长发育的轨道,对儿童今后的认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性格上的缺陷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开,基本上属于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中由于长辈精力有限或者处于对孩子的溺爱,对小孩的管教不严,使得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由于缺少父母的爱,孩子感情上缺乏依靠、内心的活动很难向外倾诉,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具体表现在缺乏自信,过度怕羞,拒绝交朋友。

2.心理上的障碍

亲情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来说至关重要,在父母的关爱下,在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儿童从小就在心理播下爱的种子。而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在留守儿童身上很难找到这个年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被错误地认为他们懂事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种不可替代的。缺少关爱和交流的留守儿童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碍。比如有困难没地方倾诉,有焦虑、孤独倾向等问题。这些心理障碍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来学习,经常不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甚至不愿意回家。

3.认知行为上的偏差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有疑问都无法得到解答,使得他们不能对事情有个正确的认识,造成认知行为上存在偏差。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呈现出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情绪化。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1.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是由于家庭的缺失造成的。因此,要重视发挥家长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成长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家长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1)要多跟孩子交流,尽可能地保证每天跟孩子通电话,多跟孩子谈谈心,多跟孩子沟通,对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2)家长要主动跟老师联系,不要等老师来主动联系你,通过跟老师的交谈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同时可以跟老师交流一下怎么教育孩子,以便能够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

2.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尽量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特别是学校,更要高度重视,不歧视老师儿童,平等地对待他们。要特别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热情的帮助,比如城里留守学生之家和心理咨询室,以解答学生成长中的烦恼。村里可以聘请离退休的老师当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员,负责孩子思想、情感辅导。

3.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学校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必须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笔者认为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但不能让留守儿童知道,以免刺激孩子。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监护的缺位。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中,可以通过讲座、“夏令营”之类的活动来进行。同时在“进步之星、三好学生”的评比中向留守儿童倾斜,并且树立标兵,在留守儿童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教学氛围。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绝不能忽视对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从而构建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 财政投入 幼儿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78-02

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对孩子成人后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家庭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心理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这都会不同程度地强化学龄前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但无论政府、媒体或教育工作者对在园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都关注太少,专门针对在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政府财政投入就更少了。相对于高等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凸显,财政投入不足和投入比例失衡都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而其中在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就更令人担忧。为此,探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在园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的影响,可以为学前儿童健康成长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的依据。

1 我国在园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

心理学家费洛伊德认为: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众多的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了3-6岁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若是抓住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期,实施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将有益于终生。心理学家把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概括为:情绪基本愉悦稳定,求知欲较强,合群,诚实,有自尊心和自信心。据调查显示,我国多个城市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另据某地区对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在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与人格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由矛盾心理原因引起的神经。如强迫行为、歇斯底里、神经性失声、心因性不食等。第二,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如过度焦虑所引起的神经质式的敏感、多虑、害怕、烦躁,过分依赖父母、教师,或和别的孩子总是关系恶劣,甚至有敌对情绪。第三,性格方面的问题行为。如性格显著偏执、爱发脾气、粗暴、性情反复无常,或过分胆怯、退缩、孤独等。第四,学习(智力活动)方面的问题行为。智力水平低难于适应学习要求或学习压力过大而引起的厌学、弃学、逃学等。第五,活动过度的问题行为。如注意障碍、冲动、综合多动症等。第六,习惯性方面的问题行为。厌食、儿童遗尿症、吮吸手指、睡眠失调等。

2 学前教育投入现状对在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2.1对学前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扶持太少

虽然在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受到重视的今天,很多幼儿园却依然对健康的理解停留在生理保健的层面上,还没有对幼儿心理健康引起足够的关注,而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是体制和政策问题。这些年,政府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扶持,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却相对较少。2008年预算内学前教育总支出仅占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量的1.29%,预算内生均事业费为443.38元,分别占小学和初中生均经费的16%和13%。而这些投入中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就更少了,即便是在大城市的公办幼儿园,也很少有国家拨专款建设的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设施,这就极大得限制了对在园幼儿心理问题的干预和治疗。

2.2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探索和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家的重视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还非常短暂,尤其是专门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更为短暂,专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还很少,更难以在短期内发展为较为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一,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第二,无论是中等师范院校,还是高校开设的有关学前教育的专业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很少。第三,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用于指导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都是一些内容分散、零乱、不能自成系统的文章和书籍,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2.3对学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输入和培训匮乏

公办幼儿园教师事业编制一直难以有效持续补充,师生比缺口不断加大,教师能保证幼儿的生活和基本教学已不容易,根本无暇顾及那么多幼儿的情绪和心理问题。私立幼儿园教师任职资质及学历无法保证,且工资待遇低,教师缺乏相应专业素养,师资队伍也不容易稳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情感上的伤害。新进教师无法保量保质,而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又投入不够,无法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对现有师资进行专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这让教师经常对幼儿表现出来的种种心理问题感到不知所措,也无法进行及时的矫治,而预防儿童可能出现的心理疾病则更加困难。

3 提高在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投入的途径和对策

3.1应立法加大对学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

“其实,今天对儿童脑的研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研究都表明,对人类早期阶段的教育具有重大价值,在人生早期的投入将惠及人的一生。”因此,政府在推进学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上应发挥主导作用,逐渐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地位,增加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人员和硬件设备的投入,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力度。参照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标准,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教育的工作中。

3.2搭建幼儿园与高校合作的桥梁

当前,幼儿园的师资培养主要由高校和中等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来承担,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情境中遇到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都由自己摸索解决,非常缺乏成体系的科学指导。高校虽然开设了涉及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大多是对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介绍,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因此,搭建幼儿园与高校的合作的桥梁显得尤为必要。可从选择部分幼儿园为试点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合作,高校具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背景的老师到幼儿园开展培训,帮助幼儿教师了解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并定期进行督导,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3提高幼教工作者人格素养和专业素质

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他们个人的心理和人格健康水平尤为值得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因此,说一个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影响一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是一点都不为过的。为此,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应给幼儿教师提供各类有益身心的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素质训练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培训和讲座。让幼儿教师能够学会自我调节和增强求助意识,尽可能避免其将个人情绪及心理问题带到工作中。另外,提高幼教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促使他们掌握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技巧,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学前儿童教育工作中去,更好地促使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郦燕君.学前儿童卫生保健[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4.

[2]朱家雄.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57.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范文3

区属各中小学:

2017年4月是自治区第十三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周,现就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汇报交流会

(一)会议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学习交流先进经验,推进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

(二)参会人员:自治区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石嘴山市第六中学、石嘴山市锦林小学)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区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以及申报第三批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三)会议时间、地点:2017年4月21日全天。8:40之前到教育厅101会议室报到。

(四)会议要求:所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都要准备汇报材料。汇报材料要体现学校工作特色,突出重点、语言精练,杜绝泛泛而谈,汇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会议采取互动方式进行,参会人员可在现场提出问题,汇报学校要针对问题做出相应的解答。请所有特色学校将汇报材料和PPT,于4月10日前发送至xx邮箱。会议不安排食宿,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

(一)活动内容

1.做好弱势儿童心理辅导工作

2.做好初中毕业年级考前心理辅导工作

3.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宣传工作

(二)活动地点

区属各学校

(三)具体要求

1.结合师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专题讲座等培训活动;

2.深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组织广大班主任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方法,学会应用;

3.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4.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开展学生团体辅导或训练活动;

5.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讲座活动;

6.组织师生观看积极向上的心理电影;

7.开展心理健康校园剧排演、心理团体游戏辅导活动;

8.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范文4

【关键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自身生活质量也在全面提高,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然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所以要加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研究。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

对于学期儿童,需要重点培养儿童心理素质方面,促进儿童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学前儿童不仅需要具有健康体魄,也需要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重点培养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结合现阶段儿童心理健康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内容:

1.先天心理障碍因素

由于遗传缺陷导致其存在智力障碍以及先天畸形,生理方面缺陷、肥胖等。还有各种内分泌腺的活动,进一步导致这一部分幼儿先天便患有自闭症以及多动症等方面障碍。

2.心理因素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每个发展领域都存在相应的心理发展关键期,幼儿从两岁到七岁之间,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在某种程度上有着自己是非标准和行事态度,也会出现反抗行为,对成人的要求,不会向以前那样听话。这个阶段是幼儿个性以及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3.自我意识

幼儿早期自我意识和认知发展对于人格发展是较为重要的作用,将会使其在为人处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侧重,也将会直接影响家长以及教师之间的合作。

4.家庭及幼儿机构影响

对于幼儿一日而言,其生活过程中是没有办法可以离开家庭以及幼儿园,这也是幼儿生活以及学习的基本场所,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将会对幼儿自身心理变化带来直接影响,对于幼儿去适应社会发展存在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在家主要依赖父母,在幼儿园则是依赖教师,所以如果幼儿所处环境不融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心理发展受到直接影响。

三、幼儿心里健康教育分析

自古以来人们具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爱幼”已经从较为单纯的满足下一代物质需求逐渐发展为关注下一代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成为现阶段教育行业中关注话题。所以要重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在一日活动中进行渗透

幼儿日常生活每个环节都蕴含较为丰富的教育内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是不可忽视的主要资源,要充分利用一日常规生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要倡导玩中学,游戏是独立性培养以及合群性培养的最好方式。

2.心理环境建设

不仅仅需要对幼儿自身安全和舒适程度给予保证,与此同时也需要能够重视对幼儿自身心理环境方面的安全保护,教师以及家长必须要能够学会换位思考,不去责备幼儿,虽然他们心理年龄比较小,但是幼儿对于这方面的心理氛围要求则较为重要。对于我们而言是幼儿最为依赖的人员,因此需要更多的去站在幼儿自身的角度上去对待问题,不可只凭主观意识,从而觉得幼儿自身年龄比较小,不懂事,进而便不会去顾忌幼儿自身的想法,做出一些伤害幼儿自身的事情。

3.幼儿工作者的素质

现如今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者而言,教师人员自身基本素质并不是很高,很多学前教育缺乏新的师资力量,对于传统教育理念而言,已是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教育需求,幼儿教师人员通常都是毕业于高职专科院校,通过对比其他国家的幼儿教师来说,依然是存在着十分大的差距,他们对于儿童的表现心理不能做出有效分析以及矫正,也没有办法能够更好做出相应干预和防止,对于一些幼儿园教师在处理幼儿特有心理方面问题过程中,把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运用,对于这种情况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无法做到对症下药,与此同时也将恶化幼儿心理问题。

4.家园共育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范文5

学校和教师要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结合实际,因人而异,因事制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呵护,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小家庭亲情的温暖,学校应该给他们一个大家庭的温馨,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首先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对处于青少年的儿童来讲,缺少父母正常的沟通和呵护,他们往往比较内向,性情孤僻、感情脆弱、缺乏安全感。许多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敌对性、焦虑程度上都高于正常儿童,加之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导致排解不畅,往往会有严重的情绪困扰,所以就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情感上对他们进行疏导,经常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给予他们关爱。另外还要发动班上其他同学与他们处好关系,在学习生活上面对他们进行帮助,消除他们焦虑、抑郁的心理让他们乐观开朗起来。让他们觉得虽然父母不在身边,却也天天生活在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另外学校还应该优化第二课堂,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来吸引留守儿童,第二课堂是促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发展各种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的内容相当广泛,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举办各种社会生活类、心理卫生类、阅读类等讲座;开展各种书画展、文艺活动、演讲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增进友谊、发现生活中的美,竟而使他们生活在校园中有幸福和满足感。

二、引导正确认定自我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有的甚至被寄放在亲戚家里。教育的责任便落在这些老人与“外人”的身上,老人们无论是教育思想或教育方式上都跟不上时代要求,他们过分溺爱偏护留守儿童或者对留守儿童放任自流,导致他们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因为缺少父母监管成绩比较差,便认为自己比其他学生笨,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讲话、交往;还有些学生认为上学没用,父母也没文化,他们现在一样可以当老板赚到钱,所以便产生了早点出去打工,早点挣钱的想法。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不遵守学校纪律,厌学心理很严重;有的在校外和社会的小混混搅合在一起,做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还有一些留守儿童有些自卑,对学习生活丧失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所以教师要多留意他们的问题,积极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定自我,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要充分利用赏识教育,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特长,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加强学习指导,做好课外辅导和查漏补缺,让他们在学习上找回自信;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表现自我,多给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对思想不端正的学生,班主任要多教育引导,让他们回归正道上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需要教师长期关注留守儿童的发展趋势,对于他们的改变,要善于发现、总结,并及时表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励他们继续前进。

三、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

在农村地区,学校是家长和孩子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场所,学校自身的特点对留守儿童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教学人员可以利用现成的教学设施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因材施教,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爱心,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范文6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Countermeasures and Study on Mental Health

Problem of the Left- behind in Rural Areas

DING Tongfang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uainan Normal College, Huai'nan, Anhui 232001)

AbstractMental health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among the pupils in grade 2- 4 from primary schools in Anhui.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valence rate of left- behind femal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left- behind male students, higher- grade students higher than lower- grade students. 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take measures to let them grow up healthily.

Key wordsleft- behind children; mental health problem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密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①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心理上和情感的满足,缺乏直接的亲情关怀和家庭教育,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②本研究分析探讨了安徽某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探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为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1 对象和方法

(1)对象。安徽境内普遍存在劳务输出,选择某地为研究地点,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心小学2-4年级学生672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452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男生241名,女生211名。其中二年级学生123名,三年级学生146名,四年级学生183名。在年级、性别构成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2)方法。选取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检测材料,心理健康诊断项目包括孤独倾向(A)、自责倾向(B)、过敏倾向(C)、对人焦虑(D)、学习焦虑(E)、冲动倾向(F)和恐怖倾向(G)7个分量表。分量表得分≥8分者视为异常,将7个分量表的得分相加得到总焦虑倾向得分,总焦虑倾向得分≥56分者需要进行重点关注,并加以预防。

(3)统计学分析。建立数据库采用Epidata3.0 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 软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检出率。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分布

表1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在男同学和女同学之间出现得差异。留守女生的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以及总焦虑倾向的检出率高于男生,在男女生之间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学习焦虑和冲动倾向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感情上女孩更加依恋父母,父母出门打工后,家庭环境出现了变化,这对于比较敏感的女同学来说很易产生恐怖、焦虑等情绪障碍。同时在心理、生理方面女同学比同龄男同学较早成熟,对各种生理方面的变化产生了恐惧感和神秘感,又得不到父母的及时疏导,就很容易产生焦虑。

表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性别分布

2.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分布

表2反映了2-4年级的留守儿童之间,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和总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年级上升,除了对人焦虑、恐怖倾向略有下降外,高年级留守儿童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学习焦虑、冲动倾向和总焦虑倾向均高于低年级儿童。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不断接受来自社会的多重压力和刺激,在遇到问题时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调节。在行为和心理上非常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但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与父母交流和沟通,从而产生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

3 建议与对策

3.1 父母承担职责

首先,父母要意识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要承担起监护责任。父母双双外出的,应尽可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其次,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多回家探视孩子,多与孩子谈心并倾听孩子的烦恼。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产生被遗弃感和自卑感。最后,父母要多与学校老师联系,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3.2 学校加强教育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87% 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有非常要好的小伙伴,他们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很开心。教师要鼓励和表扬留守儿童,像父母一样关心孩子的情感变化,让孩子在心中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予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学校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应及时地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心理变化,共同解决孩子遇到的心理问题。

3.3 社会给予关注

政府部门要对弱势儿童建立补偿和救助制度,不能仅是建立在个人同情和社会的自发力量之上。政府认真担负起职责,真正意识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同时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净化儿童生存环境,成立专门机构研究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由专人负责管理,对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可以较好解决留守儿童往返学校安全及校外活动无人过问等问题。

国内相关研究结果③④⑤也证明了留守儿童确实会产生以上心理问题。总之,父母外出打工会让留守儿童产生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对人焦虑、学习焦虑、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家庭、学校及社会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发展,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基金项目:淮南师院科研项目

(2010WK03;HSJY200904)

注释

①吴霓,丁杰,唐以志,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5-18.

②闵永胜,姚本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1):49-52.

③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 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5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