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专业职业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技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技术专业职业分析

通信技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1

1主要问题

就目前而言,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1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传统模式教育出来的通信技术人才未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专业教育偏重理论,以致培养出的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胜任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胜任工作。通信学科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更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许多通信技术与手段需要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认识、去体会。

1.2缺乏与行业、企业相适应的专业实训环境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目前,系统3G通信实训环境的缺乏,实验条件的相对落后。尚无完备的涵盖3G核心网,3G无线网,3G终端,3G业务平台等一系列与行业、企业相适应的专业实训环境。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1.3课程体系与通信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有一定距离

现有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不够科学,课程体系没有体现专业特点,与通信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有一定距离。学生普遍感到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分散,难以构成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此外,课程教学内容相对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明显滞后,通信技术从开发到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到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新技术,尚未走出大学校门有的便已老化被淘汰,不再具有实用价值。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充分体现通信技术专业教育特点,加强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构建开放式通信技术专业实训环境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此基础上,根据已知或预见的教学问题,拟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2改革方法

1)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符合行业需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开放式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开放式实训平台,是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根本措施,是促进高职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力。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校企共建的实训平台,建立基于企业的学习实训训环境。通过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获得书本上没有的职业训练。依托通信行业,坚定地走开放式办学的道路。

2)根据通信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通信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教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做好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性强的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以3G核心网中的课程作为重点建设内容,组织专业教师参与社会调研,制定教学大纲,编写实训教材,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教研和教改,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可以建一个具有解答问题、提供更深更广的3G系统知识和技术,反映学生要求等功能的课程资源网络平台。一方面能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以适应教学课时减少、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需要,较好地解决学时与教学量、深与浅的矛盾;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反馈机制,以达到建立最优的教学模式的目的。

4)积极探索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制定准确合理的职业培养目标,选取符合工作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且要与职业培养目标相互紧密联系,典型工作任务难度等级的选取也要合理,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突出“任务驱动、巡回指导、现场考评”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从而为培养社会急需的3G通信技术高技能人才。

通信技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 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

一、构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育,归根到底是为培养高职类型的通信企业移动技术类岗位蓝领人力资源。构建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适“材”的最佳选择。

职业教育需要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专业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实现,目的是使工作系统与学习领域相结合,在适合的机制体制创新模式下完成纽带联结(如图1所示),最终实现变工学割裂为工学结合、变无效学习为有效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压迫式教学为任务式教学、变传授知识教学为学生行为导向后总结知识点的教学、变理实分离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变学科体系知识课程为工学结合的课程、变教不适材为因材施教。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论,需要具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和行为导向的教学法去承载和体现,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也遵循这种基本规律。

二、基于职业岗位和技能需求确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要基于职业导向或是职业中的典型任务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寻找专业自身定位和培养规格。首先进行职业岗位调查,以行业需求和现实条件为依据,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动适应企业需求,紧跟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抓好到移动运营商和服务商的调研与实践,抓好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调查:一是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到一线部门座谈交流,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设置情况及对岗位技能、素质、知识的要求;二是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学习业务、维护、管理等一线岗位技能;三是实施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学生到企业参与社会实践,收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信息;四是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召开座谈会,或利用企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到学院参加培训学习以及企业到校招聘毕业生期间组织座谈会,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意见。

通过调研,确立和调整移动通信专业服务岗位群。立足服务区域移动通信行业发展、3G建设优化、三网融合需要,面向区域内移动通信运营商与移动通信服务商,对接培养移动通信规划、施工、维护、网优和售前售后技术服务支持的岗位群;建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职业目标,主要岗位包括移动通信机务员(包括基站机务)、天线线务员、移动通信或无线网络工程师;明确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设备供应商、移动代维公司等企业,从事移动通信施工、维护和优化等工作,如移动机房值守、基站维护安装作业、移动工程、无线规划和优化、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用户服务工程师和运维部技术员等岗位。

分析专业服务岗位群,建构和调整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技能模块或典型工作任务,主要专业技能如图2所示。完成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的对应,转换为学习领域;按照教育认知规律递进,完成本专业人才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确定学习范畴,包括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及要求。

三、基于培养规格确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路径问题,不同的专业可选择不同的方法实现。在实践中,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我们试行了深化“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素质培养和知识培养贯穿始终”、以校内“仿真+全真”实训和“暑期+顶岗” 实习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2+3+1”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培养三个工具基础、三个核心能力,并在培养过程中贯穿“知识、素质、能力”三条主线,能够培养移动通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图3所示。“仿真+全真”实训:通过建立基本原理实验室、仿真软件实训室、单个技能模块实训室、全真2G/3G实训室和联网的实训室,完善学生在校期间实验、实习、实训三个环节。“暑期+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学习的第4学期暑假,安排暑期企业实习,锻炼学生,让学生了解岗位、让企业了解学生;暑假实习返校后,在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和校内实训后,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建立“2+3+1”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通过两学期的基础课学习,熟练计算机应用,掌握英语和数学基础,提升人文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再通过3学期的专业课程和校内实训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和操作维护技能;最后1学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

四、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完整的工学结合专业教学体系由三部分组成,或者说具体要做三件事: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按照移动通信主要岗位群能力培养要求,完成职业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课程体系。核心就是要找准职业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即工作领域,和完成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开发,方法就是按工作过程完整的工作顺序,以完成职业活动为目的来组织课程结构,按工作过程整合课程。典型任务分析为基础,横向任务(可以是几个具体任务或项目)的建专业课,纵向(按照课程共性)提出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与专业教师合作,描绘基础知识点。

根据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典型岗位分析技能任务,主要的典型任务如前面图2所示,以这些典型任务建立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可以形成专业核心课程,如:完成移动基站电源装维任务的《通信电源》,完成移动传输建、调、维任务的《传输系统管理与维护》,完成无线规划建维的移动通信各系统技术课程(GSM技术、CDMA2000技术、WCDMA技术等),完成无线网络优化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类课程。

五、基于行动导向实施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

工学结合课程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有具体的任务训练载体,能体现工作过程要素,学生能经历比较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身临其境进行整体化学习的课程。

仅有工学结合的课程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适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它是工学结合的微观层次。行动导向教学不再简单把知识传授作为唯一目标,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能动寻找获得知识的途径,从而培养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从纯科学的知识传授满堂灌教学,转变为基于情境学生经历任务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着重要克服的就是“符合学生思维习惯,注重训练载体,注重任务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讨论、决策和执行,培养完成完整职业行动的良好能力与习惯”。

六、结束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化和宽带化”日益成为通信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朝气勃勃,形成了三个全业务通信运营企业,通信服务和移动代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需要大批掌握移动新技术、能适应全业务运营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移动通信高职教育亟需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姚寿广 示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通信技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3

信息产业链由顶端的标准的制定(IEEE)、核心的研发(Mi-ero,oftUntel)技术的扩展(Oraele侣AMsUNc)、技术(腾讯\清华紫光)、下游的附属技术(阿里巴巴、爱国者)构成,而通信技术是信息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通信系统技术链是信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现代的通信系统具有双向性,实现多点对多点的信息传输与交换,通信系统的技术链组成如图1所示.完成信息收发通信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用户终端设备主要功能为收发信息处理〔主体设备为手机终端和个人计算机),另一部分为运营商提供的传输交换信息的通信网络(主要有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由于我国软件和硬件技术处于整个信息产业链的下游和,因此我国通信技术链相对应的岗位群,主要有通信制造业(技术扩展的设计、生产)、通信服务业(通信网络工程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增值、营销)。根据广西通信行业的人才需求,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将通信专业毕业生定位为承载通信服务业运营商的外包企业,主要是BSC网管、光传输网维护员、传输网维护工、基站维护员、安装测试员、路测员、直放站安装维护员、网络优化技术员、交换监控技术员、光网扩容技术员、通信勘测和设计员、华为(中兴)设备督导、客服技术员、网络测试员和营销客服等工作岗位。

二、高职通信专业课程的改革

高职通信专业课程的改革,首先要科学地构建树形高职通信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以确定各门专业课程在支持通信技术链的地位及作用,有利于教与学过程中对知识、技能重点及难度的把握,从而明确各门先后课程之间理论对技术的支撑、技术对理论的实现的相互关系,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职场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凸显“通识为本,专识为未”的原则。树形课程体系分为:第一,树根为通识课程,包括语言、数学、物理;第二,树主干为专业基础理论课,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第三,分支树副主干为支持硬件和软件技术专业理论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C语言;第四,树枝为专业基础技术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高频电路、微机原理、通信原理;第五,树叶为专业实用技术课程,包括人网技术、光网络技术、天线技术、数据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网络优化、实用电源技术、通信工程概算、电信营销与客服。高职通信专业树形体系,由根到叶的知识结构稳定,衔接紧凑,实现通识课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工具,专业基础理论课对专业基础技术实现的理论支持和引导,而专业基础技术课对专业实用术课的支撑。高职学生大多都学习语言、数学和物理,只要有了树,经过高职通信树形课程体系的学习,能成为掌握专业知识、能,具有专业素养的栋梁之材,实现由高职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蜕变。

三、高职通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通信就业定位在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营销,对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专业基本技能以“必需”为准,凸显市场定位为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通信专业课程对通信系统技术链的支持关系如表l,教学过程以服务于通信系统技术链为任务的驱动,强调各门课程之间知识及技能,在点、线、面上的承前启后关系,构成与通信系统技术链相对应的知识链和技能链。树形通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体系,确保毕业生尽快融人职业,在通信行业的职场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学环节难点,首先,组建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构建与通信技术链对应的知识链和以任务为驱动的技能链的树形课程体系。其次,每位专业的授课教师,梳理与该门课程链接的前后课程之间支持的知识点,以保持先后课程之间理论支撑与技术实现的衔接与融合,使整个通信技术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一体化,确保每门课程满足高职生在通信技术链工作岗位职能的知识需求。最后,专业负责人根据各门课程知识点的要求,定期与专业授课教师沟通,检查跟踪每门课程的教学进程,教学效果好坏取决于细节之处的常态化的监督,保持各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及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的落实。

通信技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4

 

一、中职学校通信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目前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通信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的发展也对通信业务种类和数量需求剧增。然而,通信技术课程的现状并不能适应 4G甚至5G时代的来临,表现在:关于通信技术课程的教材不能及时跟上这样的快节奏,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滞后,影响在工作中的能力发挥。而企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最迫切的需求是过硬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中职教育必须改革目前的课程教学模式,改变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

 

二、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结合中职学校通信技术专业的现状,通信技术课程的改革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力求课程教学内容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把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能力;积极和用人单位合作,使得学生毕业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一)从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出发,注重教学内容

 

经过实践证明,从学生对通信行业的渴望求知的心理出发:准备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质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学生最关心的是什么是通信技术专业,通信技术到底是什么,做什么,学了基础理论有什么用,自己能做什么。就业方向,令学生明白学习通信技术专业的意义。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在于内容抽象,专业词汇多与缩写繁多,学习起来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内容了然于心,将复杂问题分析得简单,将复杂内容用易懂精炼的语言表述。教师在传授教材理论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介绍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及使用。

 

(二)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中国考试模式下的失败者,对学习没有积极性,甚至失去信心,对于中职教学,必须首先点燃他们学习的希望。所以分层教学的原则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燃起学习的希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分层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通信技术专业及相应的层。这种分层是动态的,根据学习效果情况及后续学习的成绩,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可向上一层,也可降一层。

 

(三)坚持“轻理论,重应用,强实时,合需求”的原则

 

“轻理论”是指对基本理论的讲授遵循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原则。“重应用”是指将授课内容与实际工程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理论、模型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实时”是指讲课的内容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必须密切关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随时更新教案内容。“合需求”是指以通信设备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的需要为导向,有侧重点地选择内容来重点讲。

 

(四)实验教学

 

通信技术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的讲授模式,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建立整体的通信系统模型,而且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讲课负担。其次,从长期的教学实践看,单纯的理论教学会导致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割裂开,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是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在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实验实习基地

 

通信技术是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十分重要。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而且能够补充课堂教学难于进行而通过实践容易学习的知识内容,深化对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整体学习效率,这是一种与课堂教学并行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的教学方式。

 

三、结束语

 

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组织教学方式,增加创新的实验环节,这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信技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方案;探新

一、当下高职高专通信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是教学方法传统而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于现代化的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的课堂上,老师仍旧占据着主体地位,以灌输式、填鸭式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授课,而学生始终在专业化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上完全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生机与活力,而且,学生们对这些枯燥而乏味的通信技术也不能产生兴趣,在课堂上备受煎熬,再加上老师也不注重学生实践性的练习,这与现代社会的需要严重脱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许会取得高分的好成绩,但却不能与人进行交流与沟通,不能达到企业需要的标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是教学方向不明确。我国当前的高职通信技术教学却不尽人意,老师的教学方向依旧是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不去顾及市场的变化,没有职业性,方向不明确,是在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努力,并没有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模式。

三是缺乏师资力量。要想培养出专业化的学生,就必须要配备专业化的老师,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因为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师资力量建O不够,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没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只能按照书本知识进行笼统的讲解,不能与企业发需要、社会发展及市场竞争相结合,也不能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经济的变化,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与职业岗位脱轨,根本达不到教学的实效性。

四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通信技术是一门现代化的技术,是当今生产、生活中离不了的一项高新技术,因此,除了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外,更要加强交流与沟通,学以致用才是目的,但就当前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多数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学生听的却是昏昏欲睡,整个课堂教学在“一言堂”中结束,学生学不到实用性的东西,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根本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失去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本质。

二、校企合作方案探究

(一)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建设

从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出发,根据通信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产业链职业岗位对人才技能的要求,从职业分析的角度入手,以培养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建立通信技术高职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根据职业技能鉴定和评价标准,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展课程体系的建设,以通信行业产业链的数据网络、程控交换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网络岗位群为核心,构建“校企深度融合,课证相互融通”的通信技术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

要保证校企合作的有效实行,需要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校外顶岗合作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每年至少一个半月以上的顶岗实习机会,同时为专业教学的教师提供一个月以上的企业实习机会,以了解岗位发展的状况以及最新的技术和要求。高职院校定期与通信企业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生产性的实训基地,集生产、销售、维护于一体的通信产品的产业链,为学生提供有真正意义的产品研发岗位、销售岗位、维修岗位的实训环境,同时为教师的科研立项提供实验环境,更为校企合作的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科研项目的研究提供便利。要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重点的位置,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实践创设环境和机会,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

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体验岗位实践。在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要以企业正式员工来看待,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岗位能力要求,这对于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十分有利。学校可对学生进行短期的岗位初步培训后,按照岗位要求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训,企业可给予学生相应的实习补贴和福利待遇。一般来说,对于岗位实习的补贴标准可参考企业的试用期和非试用期标准来给予。在合作企业批准的情况下,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可以实行岗位轮换制,以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各种岗位的要求,为后续的学习和就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亚琨,毛瑞,宋腾.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力通信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6(22):220.

[2]李婷.应用技术型大学通信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培训,2016(20):67.

[3]赵新亚.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5(02):157-158.

通信技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6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高职院校组建了通信类专业。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尤其迅猛,从光缆作为主干线路、电缆作为接入网的媒介到光纤入户只有短短数年的时间。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通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通信工程服务公司等相关企业迅速扩张,行业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很多高职院校的通信类专业都开设了光纤通信方向的专业课程。然而,随着国家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对培养现代通信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对于办学方向、教学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光纤通信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探讨。

 

1 通信行业对高职层次人才的岗位要求

 

通信行业既是技术密集型又是劳动密集型,相关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规模都越扩越大,分工也越来越细。其中,适合高职生从事的工作有很多,如通信设备的制造、装配、调试、测试及销售;通信系统的安装、运行、维护与管理;通信工程的组织与施工;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信号测试、网络优化等。据统计,这些岗位的人才缺口每年达数十万人,就业前景看好。为了胜任岗位需求,高职光纤通信类专业的毕业生必须掌握基本的通信理论,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识度通信工程的施工图纸。高职院校光纤通信技术专业应围绕岗位能力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改革,培养适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2 教学改革的方向

 

1.着眼于应用,开设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课

 

高职专业课的授课内容要让学生毕业后就能用得上,且具有可拓展性;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从目前的光纤通信技术发展来看,3G/4G技术在若干年内仍占据市场主流,而且光纤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联系日益紧密,专业课的开设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可供选择的课程有:3G/4G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光纤数字通信设备、光纤通信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等。授课方式宜采用教学做一体,边教边学,降低理论难度,强调技能的掌握。

 

2.实训内容必须紧扣岗位要求

 

通信行业的岗位一般不会接触具体电路,电子产品的装配、焊接这类实训内容对提升职业能力帮助不大,应该取消。可供选择的实训内容包括:交叉连接设备数据配置、网络设备数据配置、综合布线施工、仪表的操作使用等。实训课是集中一周或几周时间对某项技能进行强化训练的教学环节,也可穿插在理论课的教学当中。实训环境应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工作场景,这样培养的毕业生才能做到毕业即可上岗。

 

3.校企合作,建设光纤通信技术实践基地

 

通信类高职院校需要紧密联系通信行业,比如电信、移动、联通、通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掌握用人单位对通信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设备和新技术补充至日常教学工作中,主动适应企业、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和企业中的各种资源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校企合作有利于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环境和设备。在高职院校内建立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实训基地,并将企业一线通信设备设计、生产、测试、安装等岗位作为职业院校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是解决学生实践教学难得的有效途径。

 

4.建立全面的专业实验室

 

比如“光纤通信原理”课程,要把这门理论课中光纤通信系统组成和各部分工作原理、光纤的传输特性、光纤通信器件等内容都深入讲透是很困难的。如果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就要在课堂教学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主次分明、深入浅出。对于理论知识较难的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就需要在实验中验证。“光纤通信原理”作为光纤通信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必须掌握光传输运维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关注对未来光通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这样的教学工作就需要建立全面的专业开放实验室,并组建SDH/PDH、DWDM商用电信级网络传输系统设备,加上其他厂家光传输终端网络平台,构建成一个现代的、多种业务综合的光纤通信实验教学平台,利用这些实验平台进行实践,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光纤到楼,光纤到户”。

 

3 结束语

 

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却呈下降趋势,如果仍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来教学,难以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毕业生。采用传统课程体系教学的高职通信专业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专业界限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理论课难度偏大,实践课与岗位需求脱节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针对以上缺点,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光纤通信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上的一些想法,教学改革在院校教学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何好的方法思路都知识适用于当时的环境与特点,只有根据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高职院校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