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的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的教育

艺术的教育范文1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方法;更好 

 

我首先要从一个改变我观念的一本书说起,《做最好的老师》,当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时,心理持了一种怀疑情绪:这个不是明显的哲学错误吗?哪有最好呢?只有更好,此时脑海中闪现出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我翻开李老师的教案时,我惊呆了!李老师序言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玛空调曾在做广告宣传时这样说过。看来李老师已经知道了读者的心思,顿时对李老师又多了一份敬仰。 

今年是自己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其中班主任是第三年,在没有当班主任时,天天看到许多班主任起早贪黑的工作,为了孩子,甚至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当时的感觉就是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保姆,心中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丝的怯意,但同时对班主任工作也充满了期待。现在看起来,班主任工作是很苦,但是细细品起来还是有丝丝甜意在其中。 

学生毕竟是未成年的孩子,天真活泼,充满阳光,尤其是我们现在的高中生,信息接触非常广泛,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个“乖”孩子,他们会犯错。所以当孩子犯错时,抑制自己的怒火,我们应该保持一个宽容的心去对待,不能对着我们的孩子发一通火,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会产生负面效应,比如,加大了我们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同时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此时,我们应该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孩子去改正错误,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乐趣的关键所在。因为通过我们思考,不但可以提高我们教师的成长,而且在我们的帮助下,孩子取得了进步,不正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吗? 

你给了孩子一次鼓励,孩子同时也在间接给你一个鼓励,李老师的一句话我很赞同:“你越是和学生打成一片,你就越有感情收获;而你越是有感情收获,你就越想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情良性循环’。”现在很有感触,当你和学生真正在一起时,把他们当做你的朋友,你会感受到作为班主任的快乐,这会激励着你工作,这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加有效率。想一想周围的一些班主任,当他天天在抱怨着学生难管教,学生不听话,学生怎么怎么不好时,他是痛苦的,所以他的工作是辛苦的,是很累的,因此,要想提高我们教师的幸福感,关键还要看自己怎么去做。

其中最主要而且贯穿其中的一个工作就是培养他们的诚信品德。我给他们说过,人无信而不立,在这个社会,没有诚信是混不下去的,并且在黑板报上班主任寄语中我说道:高中是习惯养成的阶段,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成材先成人!那么怎样最能体现我们的诚信呢?我又给他们说,最能体现我们的诚信就看我们抄不抄作业,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抄作业是可耻的一种行为,是作践自己的一种行为!让我们一起来鄙视那些作践自己的人吧!后来自己也在不时的灌输这种思想,应该来说效果还是明显的。 

当然能使学生身上的那种自由散漫得以控制并以改正,那就需要一套严格的班规,而且最好是他们自己制定的班规。所以在他们自己制定班规前我做了一番动员,最后他们制定出来的班规,严而全,涉及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奖有罚,通过后来的实践证明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当然各种各样的奖罚措施,必要的外部管理、约束和激励不可或缺,因为这些东西是为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控制、管理,其本身决不是第一动力源,最主要的还是如何增强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所以后来在一次去别的学校听课的过程中,深深地被他们的班级环境所感染!回来时对班级的文化环境进行了改造,把同学分成8个组,每组经过讨论选出两句能激励大家的警句,最后再通过英语词典翻译成英语,张贴在墙上,让大家经常去看,去想来勉励自己。在一本书上看到过魏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经常在上课前让学生大声说一句激励自己的话,受到启发,也让学生自己写出一句适合我们班的自我激励词,经常在上我的课时,让大家一起去朗诵!喊到他们热血沸腾为止! 

所以教育要充满智慧,要有艺术,后面的路还有很长,要想做真正的艺术的教育,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与努力。 

文章屋在线 wzk.co

艺术的教育范文2

在当代艺术艺术大行其道的今天,一些艺术类院校与时俱进地将新的艺术形式融入到课程安排之中,有的甚至将行为艺术设置为本科学生的基础课程,这在艺术界与教育界引起过阵阵波澜,虽然出现了许多反对之声,但支持者也大有人在。当学生们的作品成果公布出来的时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中,部分作品中涉及到了“性”、“暴力”等内容与话题,这使得行为艺术在博人眼球的同时,再次因“道德底线”问题又被重新关注起来。

有人宣称:行为艺术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引入到艺术类本科课程中,可以打破单一的教学方法,能够扩大学生艺术创作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是值得鼓励的事情。然而,我个人认为:在艺术教学中对行为等“架下”的“当代艺术”应保持审慎的距离和态度。本文试图从艺术教育的角度对引入行为艺术课程的可行性,提出相关的质疑。

近年来,创造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首要问题,行为艺术课程开设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创造力,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眼光”;因为与传统艺术相比,行为艺术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较低,在媒材的运用和表达的方式上都很自由,只要在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前提下,怎样做都成立,似乎样的方式更能够提高学生艺术潜力。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如果学生对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那么,在课程中对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盲目引入,都会导致对学生的误导。就行为艺术而言,虽然其疆域很难界定,但仍然可以划分出一个大致的范围,从对大多数行为艺术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将其认定为:艺术家借用语言或身体与其他客观媒材之间的互动来传达观念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我们必须清楚行为艺术的表现手段虽然包罗万象的,并没有比较明确限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既然这种艺术方式背负起了创作的最大限度,就能够释放出创作主体的最大潜能,它无疑是艺术认知上的错象。之所以将其定义为错象,是从对行为艺术与日常行为之间不能等同这一点去判定的。其实在很多人心中,尤其在初窥艺术门径的学生意识当中,会将行为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行为直接划上等号,并认为这样就可以给予艺术最自由的空间和疆界。

我们假定其等同于日常行为,那么行为艺术就都是人人会做的事情,就没有一个标准来判定创造力的高低。而行为艺术的关键问题是在于如何给予某种行为一个说法(行为所体现的观念意义)。如果执意要将课程设置为以艺术实践,即行为本身为创造力培养的核心,其产生的结果是必然扭曲的。我们将会看到学生的作品不再是对情感的宣泄,而是在无病和矫揉造作。显然,将生涩高深的观念强行嫁接到日本文由收集整理常行为中是绝对行不通的。在某些所谓的行为艺术中,嘴里叼着几片肉,加上胡乱拼凑的文字,就能够表达了环保意识?拿跟吸管吹肥皂泡,就象征梦想的幻灭?本来就显而易见的道理再加上牵强的行为表演,不可能成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艺术品,而只能算滑稽的闹剧。如果用这样的课程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效果不得不值得我们反思。

何种方法才最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那些追求所谓自由的艺术境界,还是随心所欲的创作形式?我认为这些都是艺术家理论上的理想追求,对于初入艺术门庭学生来说,基础艺术教育才是必须的、客观有效的。正因为这些传统的基础教学具有一定限定性的和引导性,才能为今后的艺术生涯搭建起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而行为艺术所强调的过场,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过是激发艺术家内在潜能的表象与方式,

对于那些胸中气象万千的艺术家来说,尚可作为激发灵感的手段,却不足以成为艺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的基本方法。

艺术的教育范文3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发扬;艺术教育

文化变迁,是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任何一个民族都在不断的发展并变化着,它所体现的民族特征的文化特点也会随之变化。文化变迁无关个人情感,而是一个不以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作为文化艺术中的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也是世代人民所创造、所传播并表现他们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同时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涵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着质朴的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需要我们珍爱、继承和发扬。

谈到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就说明它有可发展的艺术价值,那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什么是民间艺术,同时它有什么可发展的艺术价值。提起民间艺术我们都会很自然的联想到一些与之相关的概念,如农民、乡土文化、祭祀;具有清新、质朴、稚拙特色的劳动群众创造的艺术作品等内容。例如:装饰建筑物的图案、彩绘、木石雕刻、、陶瓷器皿、竹木器皿;、印染花纹、刺绣、剪纸、织锦、年画、泥塑、皮影、木偶、花灯、风筝、版画等。也可以说民间美术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俗美术。民间艺术根植于民间,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它既蕴藏着整个民族文化精神,同时又历经了时间的洗礼,显示出强大的无可替代的生命活力。民间艺术所存在的艺术价值。实际上不但是“审美”意义上的艺术,更是“实用”意义上的艺术,所以它不应被时代所取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下去。下面是我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艺术教育关系的几方面阐述。

一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民间艺术与艺术教育关系中,艺术教育更强调在可生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学习民间艺术所提升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民间艺术崇扬美善,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和道德感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 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民间的节日、庆典、联欢等活动,这些民间艺术活动都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民间艺术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而艺术教育是这些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前民间艺术的传承是通过师徒、父子关系口口相传的传授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而学校的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系统,通过学校艺术教育与民间文化的连接,艺术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民间艺术研究成果,根据培养重点,有侧重的选择本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编写校本课程,进行系统教授。 这样可以增进学生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加强热爱家乡的意识,对发扬地区文化,传播民间艺术有不可小视的价值。所以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学校艺术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高校的艺术教育当中,江苏大学较早的在民间艺术方面有所研究,在2002年,江苏大学成立了民间美术研究所,该研究所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研究中国民间美术为宗旨,致力于民间美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将民间美术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绝活技艺融入到教学之中,并以此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各高校在教学中对民间美术保护和发展的认识会较好一些,但也有待于我们重新正确的认识民间艺术的传承在学校艺术术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与价值。

二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优秀的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踪迹。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现代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许多的民间艺术都在逐渐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所谓“遗产”也正说明了这些艺术文化的传承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的年青人对民族民间文化有所忽视,普遍认为在改革开放推进现代科技社会进程中.我们丢失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被冷落,由于后继无人,已面临失传消失的危险。

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学校艺术教育把民间艺术对现代年青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学校艺术教育中介绍民间美术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品反映出人类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信念及观察世界的特殊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保护与继承本土特色文化的同时提高认识多元文化的意识。同时,学校的艺术教育也是培养一批民间艺术爱好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继承和弘扬优秀民间艺术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高校更有责任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担负起这一重任。

三 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是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发展途径

民间艺术做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一,它保持着物质与精神未分化之前的原始状态,包含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并不是要建立在丢失与变异的基础之上,而是要最高限度地保护其原有的面貌。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艺术既要生存,也要有所突破和发展,从而去适应人们不断发展的精神和审美的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在艺术教育中挖掘整理,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体制相结合生成更佳传播形式,使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命从而得以新发展,在这方面,高校可以利用艺术教育课程的开放性.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间化等地方局限性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普遍不被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纳,基本靠口传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繁衍发展到的今天,大量的民间艺术珍稀资源,依然为少数民间艺人所掌握,往往难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因而,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传授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艺术形式的精髓。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开展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调查,挖掘可开发的民间艺术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与民间艺人或民俗专家讨论它们的艺术内涵;学习创作具有符号性的作品,并将这种艺术与该地区的现代文化联系起来,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深入了解。

民间的文艺活动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最大平台,一般都由群众自发组织、演出的节目,开展的活动,基本为当地有代表性且为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基本包含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地方戏曲、当地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研究这一地区民间艺术的最佳时机和最大平台。对于艺术教育工作的展开应充分利用到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对民间传统文化进全面的了解,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形成对某一艺术表现形式的改进和创作见解,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文化生活的有机融合。

所以,民间艺术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做出顺应潮流的改变,在学校艺术教育中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民族形式,继承一切优秀艺术的传统,在不改变其原有面貌的同时,将其精华列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在继承的前提下去发展,去革新。同时,也要坚持民间艺术的开放性,积极应对文化变迁,努力加深同现代艺术教育的融合,广泛吸收优秀艺术的营养,使其不断得到发展,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恩寰,民间艺术教育 人民出版社, 2008

艺术的教育范文4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及教育;艺术

1初中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名优秀的初中班主任,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先进的、正确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在努力学习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关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班主任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管理观,并将正确的观念融入个人行为,最终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其次,班主任在管理及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创新。现时代的教育模式应该是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从学生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性格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等采取“差异化”的管理和教育,使学生的特点、优势能够得到突显,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最后,为实现国家对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初中班主任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还需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各学科、个方面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初中班主任管理及教育艺术提高的建议

教育的全面改革,初中教学要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促使初中班主任不能至停留在基本的专业素质上,而是要不断提高管理及教育的艺术。在现代教学中,管理与教育不仅是一门技术,同时也可称之为艺术,这门艺术要求初中班主任要结合当代学生的心理、个性等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因材施教”,为适应时展的需要,要求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这门艺术的艺术性。而关于初中班主任管理及教育艺术提高的方法,笔者根据现阶段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及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运用制度化班级管理策略

“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作为初中教育的一个小单位,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的以及系统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而一个完整的班级管理制度,应该包含量方面的内容,一是成文制度,二是费城问制度,前者指的是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常规班级管理制度,后者则表示一个班级的风气、习惯以及传统等由大家约定的管理制度。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实际管理与教育中,首先应该制定一个科学的班级管理成文制度,一方面以保证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正常和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促进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其次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和引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班级的传统、班风等非成文管理制度;班主任注意在非成文制度建立过程中,对学生宣扬一种健康、积极的思想观念,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班级管理氛围。

2.2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与教育该工作中,班干部永远是班主任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其是实现班主任与学生良好链接的关键桥梁或纽带,对于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等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因此,初中班主任想要提高管理及教育的艺术性,应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选拔一批优质的班干部进行辅助管理、教育。在班干选举的过程中,班主任要遵循“重点选取,竞争上岗”的原则,即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综合素质进行选举,这不仅能够保证班干部成员的优质性,还能起到一种激励学生不断自我提升的作用。在班干部实践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引导,指出其在辅助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给出参考意见;同时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适当给予班干部权利,以缓解班级管理的严肃氛围,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2.3注意掌握管理与教育艺术

由于初中学生处于人生的一个叛逆阶段,大部分学生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因此,在初中班主任在实施管理与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其中的关系。首先,要在不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及教育措施,既要重视成绩好的学生,又要帮助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做到教学上区别对待,心理上保持公平、公正的“差异化”管理与教育,全面提高班级的总体素质。其次,班主任要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趋向等,对于出现叛逆倾向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其心理疏导,通过耐心开导与鼓励的方式纠正其错误的思想观念或学习观念,主要目的是促进其思想、学习等健康发展,同时避免不健康思想对其他学生的影响。最后,初中班主任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加强对班级的关爱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关爱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关爱集体,就能从根本上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从而推动班级的全面发展。

3小结

在现代化的教学工作中,初中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主导,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制度、班干部的作用,掌握实际管理及教育工作中的度,以提高管理以及教育这门艺术的艺术性,从而才能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在教学中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银星.浅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艺术[J].学周刊,2016(08):10.

[2]杨玲玲.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艺术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198.

艺术的教育范文5

1.鲜活的审美感知

作为审美活动的发轫,审美感知的培养不仅包括对艺术形式美的体验,还包括基于这种体验之上,审美主体的自我心灵的不断深化。如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它是由丝、棉、麻、毛线等挑织而成,本身有着质朴、柔和的工艺美,而且大量使用各种图形,将“常见的有万字纹、万字流水纹、福字纹、禄字纹、寿字纹、喜字纹、国字纹、米字纹、土字纹、田字纹和‘十’字纹等”①纹饰作为图案应用到西兰卡普的编织中。人们在进行审美感知时除了去亲身感受织锦本身造型、色彩、图案、工艺美外,还可以通过旅游或者视频等方式,尽可能地感受织锦得以产生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这不是出于好奇,而是对织锦有完整审美感知的需要,只有从视觉到环境进行真切的全面体验,才能获得鲜活的审美感知,也才能真正通达心灵的审美愉悦。

2.丰富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蕴含感知、想象和理解的日常生活经验的情感,也是“对过去的体验进行了沉思、玩味、梳理和加工,从而净化和升华了的‘第二度情感’”,②所以是一种日常生活情感的升华。土家族的许多纹饰和图案就是以图载情,传递出土家族人浓厚的生活情愫。如土家族民居的梁枋、雀替、栏杆等部位有大量雕刻图案,它们往往通过谐音等手法处理,实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效果。如闺房的格花窗,“其花格一般采用万字、寿字、福字或卷草花格,其花格的中心花板多雕刻典故和戏剧中正面人物”,③这些图形是载情的,不仅有规训后人之意,更散发出父母望子成才的朴素情感。可见土家族图形的审美情感是来自日常生活并复归其中的,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情感,并最终凝练、流变为共同的民族审美情感。

3.超迈的审美想象

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不是机械或消极的条件反射般的过程。审美主体不仅直观审美对象,而且会按照自身的审美理想去调动原有的审美经验,以完善或创造新的形象,这就是审美想象力。拿土家族图形来说,它们虽取自自然事物,但都经过了抽象化处理,有些纹饰本身就是抽象的点、线、面元素。如果没有一定的审美想象,人们是无法欣赏到图形艺术之美的。如西兰卡普中的水波纹、船纹、网状纹、漩涡纹以及“八勾”“十二勾”“十字花”等图案,它们极有韵律,也极富抽象美,是土家族人超迈艺术想象力的结晶,欣赏者要真正领略其间的奥妙,只有发挥审美想象才能实现。

4.深层的审美理性

审美理性是审美过程中一种抽象性思考,它将“个别对象提升成为具有普遍人性意义的情感化意象,进而在感性观照中直接领悟本质”。④因而它不同于一般认知,属于直觉性理性认识,它所达到的认知仍是直指对象本质,但其采取的路数不扬弃感性对象。以土家族儿童盖裙上的“台台花”图案为例,研究者对其深蕴的民俗心理和民族精神有不同理解,有说是土家族图腾“虎头”的变形,喻示保护小孩,而有的认为该图案是“赶白虎”民俗的结果。这两种迥异之说,就需要教师对土家族图案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在不离具体图案审美的基础上,才能依靠直觉感悟,真正认识到图案所传递的精神内涵。

二、审美教育内蕴在室内设计课中的具体运用

1.审美感知启发教师对设计形态教学的转换

对土家族图形的完整审美感知,不仅是艺术形式美上的,还要对其存在的生活环境进行感知和体验。这种体验对室内设计课教学是深有启发的,即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背景教学,同时在室内设计形态训练上强化“完形”训练,形成教学特色。从教学指导角度来说,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人类学的一些田野调查方法,结合图片形式向学生展示并分析土家族图形艺术。如,在学生观看土家族吊脚楼的许多图片和视频后,教师应对其中的窗饰图案等进行讲解,如由喜鹊、奔鹿、蜜蜂、猴子四种动物形象所构成的图形,教师可以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以及土家族民俗,详细地讲授其间蕴含的“喜禄封侯”的民俗意义。教师通过讲解,不仅能让学生懂得如何感知传统图形,还能使其体验滋养传统图形的环境,引导学生真正鉴赏它们的美,领会并学会搜集、梳理土家族图形资料。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取讨论互动式教学,辅以示例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某个图形元素,进行形态完形训练。以土家族白虎图腾为例,如果教师将它的抽象图形拿出来,让学生在感知中遐想,学生可能将该图腾指认为其他动物。事实上,这是很正常的,知觉在组织视觉刺激时总是先感知到整体,并凭借经验世界,借助视觉定势对形体进行“完形”。如此“完形”是与每位学生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大有关联的。这种形态训练,并不是纠正学生的感知力,而是启发,这是因为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的人,其审美感知的图式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完整而正确地感知少数民族图案,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而且有助于学生懂得以更为理性的姿态去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质和思考能力。

2.审美情感催生学习主体在设计意识上的自觉性

审美情感是升华了的日常生活情感,即针对具体形象的沉思、玩味。可以说土家族图形的审美情感是根植于土家族人日常生活的,也是很具个体性、地域性的。尽管它不同于室内设计,但它能引发学生对设计意识的自觉思考,主动追求室内设计中的场所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强调设计遵循功能,运用新材料,追逐新的社会潮流,深深影响到今天的室内设计教学。可现代主义设计问题恰恰在于它以一种普适性的原则去覆盖一切设计,是地地道道的技术理性,其追求的“以人为本”之“人”往往不是鲜活个体,而是抽象的以“类”为单位的“人”。学生应具有多元的设计意识,不仅吸纳现代主义设计意识,也应主动汲取并关注场所性的设计意识。教学中教师演示土家族图案、纹饰,引导学生在审美中感知、想象和理解其中所蕴藏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图形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们承载了土家儿女的生活情感,从而使学生领悟到室内设计如果要成功,同样必须满足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尊重他们的日常情感,而不仅仅是那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适性的功能。这样可以催发学生自觉思考设计意识,让设计更具场所性和人性化。

3.审美想象力催发学习主体的设计创造力

土家族图形是极富想象力的,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可以感悟到土家族人超迈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积极引导,同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想象力对于激发室内设计创造力的重要性。室内设计是集实用功能、艺术风格、材料技术、经济造价等为一体的专业设计,它不仅要求实用性、规范性,同时也追求艺术性和个性。在设计构思阶段,不应该限制学生太多,而是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多做“加法”,而这恰恰需要形象思维,需要学生调动以往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已有的设计经验进行大胆想象。虽然土家族图形构思与具体的室内设计不同,但是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构思,其中所需的自由而大胆的想象是共通的。

4.审美理性对室内设计情境化教学的启示

土家族图形是追求深沉审美理性的,这是其社会性的表现,因而它不只是为了好看而求美,很多图案、纹饰虽然抽象,却有着深厚的民俗心理、民族精神的指向。它启示室内设计教学要兼具社会性,不能唯教学而教学,唯作业而做设计作业,要像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文以载道”那样,室内设计课也要关注现实生活。室内设计课要做到兼具社会性,教师除了在授课中时时更新知识之外,还要在教学模式上要大胆采用情境化教学。情境化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往往围绕一定的问题意识,采取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相类似或者相关联的方式来实施”,⑤那么教师在作业课题设置上应尽量模拟具有社会真实生活的题目,把它们引入课堂教学,以增强设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例如,土家族图案、纹饰如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进行转换,在转换中需要哪些材料、制作工艺来实施,等等。土家族图形与其民俗、文化精神构成了一种文化性的社会关联,它也具有教育学的启发意义,促使教师在室内设计教学中要有社会意识,不仅培养学生设计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精神。

艺术的教育范文6

【关键词】教学模式 油画教育 传统教育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大美院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各综合性院校也纷纷增设美术专业,扩招急剧增长。由此,人才市场对实用型设计专业人员的强大需求,对包括油画专业在内的传统艺术学科也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在知识信息不断更新的年代,扩招后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给美院在教学(特别是油画教学)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教育是一门科学,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怎样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根本问题,切实推进高校油画教育改革,值得我们思考。

一、油画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进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绘画教学模式。毫无疑问,当时引进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国油画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开始体现出来――过分着眼于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学生创作素养的培养。这种保守性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变成一门追求技能的学科。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卓越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艺术是一门强调思维的学科,这就要求当代油画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锻炼学生的造型技能,还应着重于对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人文主义时期追求的造型观念在于其画种的不完善,因此古典油画经过了长期写实的阶段。意大利雕刻家洛伦佐・吉贝尔蒂曾经说过:希腊人既是绘画家,也是雕刻的研究家。这在素描理论上有很好的表现,没有这种理论关系,也就不会有杰出的画家和雕刻家。所以说,一个艺术家的优秀并不一定在于他所拥有的高超技能。高超的技能只不过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不是决定性因素。艺术家所拥有的个性化艺术语言,以及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思维才是决定性因素。这就给了当代油画教育者严峻的挑战。油画教育者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技能训练,也要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二、对油画教师的要求

在过去几十年的教学理论中,油画教师到底是艺术家还是教育家,始终存有争论。现在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是好教师,但是好的油画教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就我国艺术教育现状来看,油画想要在当代有更好的发展,油画教师应该对当代艺术发展状况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最重要的是当代油画工作者对艺术教育者艺术成果的接收和转化。美院可以开设有关艺术成果的新课程,使学生享受到当代油画艺术教学成果。这就对油画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充实和提高专业水平,深入、全面地研究欧洲油画的全貌及其主要发展脉络;大力发展新的绘画艺术领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前沿艺术理论与思想动态,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观念与意识形态;对当代艺术思潮和社会生活高度关注;在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的拓展上进行综合研究,使自身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与广而深的专业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上要改变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教师由主体转变为主导,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展示和发挥个性化教学方式。

三、当代油画教育前景

相对而言,传统的教学体系课程比较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在过去的油画教育中,全国各大美院多贯彻比较保守的方针,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没有太多自我辨别的意识,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和独特的见解。而苏联的这种体制教学模式只注重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目前的中国学院教学体系中除了一些传统学科外,还增加了不少新课程,全方位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创作更加个性化。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开始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有了物质的接触,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入。新媒体看似比较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主任张培力是油画专业出身,他对油画的了解可以在教学中自由灵活地利用。因此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艺术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总体来说,当代油画教育改革要把握一个重点:与当代艺术教育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这就要求油画与油画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具有当代性。无论当代艺术与艺术教育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最终还是要向艺术教育转型。当今媒体上不乏有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但我们没有看到实际行动。

结语

目前中国美术教育还在延续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我国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苏联的教学模式。本文最重要的还是强调如何把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起来。既然被称为油画,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代油画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因此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油画既要吸收其他艺术语言,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个性语言模式,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油画教育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