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材料范文1

关键词:城建档案;声像档案;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长久以来,这些宝贵财富,不但经受着岁月风雨的侵蚀,还不断遭到人为的破坏和摧毁。福建省著名的三坊七巷在旧城改造中遭到破坏;贵州会址周围的历史建筑被拆光;浙江省舟山市大拆定海老城的历史街区:湖北襄樊市千年古城墙惨遭摧毁……人们扼腕长叹,为之痛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维护人们的情感。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真正形成:2008年4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条例》)颁布,国家法规上第一次提出了对历史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学术研究、立法、管理等各项工作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城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轨迹的真实记载,是城市建设文明的积淀,“千年沧桑、百年兴废”尽在卷中。搞好城建档案工作是发掘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1998年,苏州市开展了苏州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的活动,苏州市城建档案馆积极参与申报工作,提供利用了一整套园林档案,还整合馆藏资源制作了一个约10分钟的专题片,成为申报材料中的精品和重头戏,确保了申报工作的圆满成功。此外,衡阳市城建档案馆对南岳衡山大庙的修复、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对天心古阁的修复也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城建档案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各地掀起了开发建设。摩天楼取代了四合院、高架桥取代了小桥流水、外环公路取代了古城墙……昔日的历史人文景观已不复存在,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建筑甚至连档案资料都没留下。国内许多城建档案馆,在保存的一卷卷城建档案中,却难见一卷完整的历史建筑档案。

2008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授牌仪式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讨会上指出:“不少历史文化村镇对自身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底数不清,对资源的种类、数量、年代、工艺、材料等基本信息没有建立档案,导致在保护管理中缺乏科学的安排,影响了历史建筑的挂牌保护和宣传展示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妨碍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他强调:“历史文化资源信息档案亟待建立。”《条例》第四章第三十二条也明确指出“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历史建筑设置保护标志,建立历史建筑档案。”

鉴于此,我们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肩负起“记录历史,服务建设,造福未来”的重任,详实收集,系统整理,建立真实、准确、完整的历史建筑档案。

二、全面收集资料,建立完整的历史建筑档案

完整的历史建筑档案资料具有再现历史的功能,是研究历史沿革、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的原始材料。岳阳楼是历史文化名城岳阳的标志,但因为年久失修,至20世纪80年代,纯木结构的主楼及楼板、镌刻、油漆等已是斑驳陆离、腐朽不堪,整个楼体几近倾圮。1983年岳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大修岳阳楼后,组织专家对岳阳楼主体及各部件进行了摄像、拍照、测量和描摹,建立起一套完整、详实的档案资料。其工作精细到每个榫头、榫眼都有照片、有图纸、有数据。正是依照这套完整的档案资料,大修后的岳阳楼做到了建新如旧,重新焕发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历史雄风。

如何建立完整的历史建筑档案?《条例》明确,历史建筑档案应当包括:建筑艺术特征、历史特征、建设年代及稀有程度:建筑的有关技术资料;建筑的使用现状和权属变化情况;建筑的修缮、装饰装修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纸、图片、影像等资料;建筑的测绘信息记录和相关资料。

一方面,我们要认真研究历史建筑。围绕历史建筑的时代背景、人文特征、传统文化以及营建技术等方面,从历史文献、历史图册、碑刻、书画及影像等资料着手,深入挖掘历史,全面收集、整理已有档案资料。然而由于历史变迁、战争纷乱、天灾人祸,许多历史建筑的档案资料大量遗失,造成了历史性的遗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及时行动,对历史建筑现状进行详细研究,拍摄、测绘每一个细节,最大限度地弥补缺失的记录。

另一方面,完整的历史建筑档案是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还要时刻关注历史建筑,了解各项相关工作动态,包括各类申报审批、文物研究和维护修缮等。及时、跟踪收集,所有文字材料、图纸、影像资料等都应列入收集范围,确保档案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

三、突出声像档案工作,收集好太仓历史建筑档案

太仓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城,从商周的斥堠之地,到元代的通都大邑、“六国码头”,都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了天妃宫、张溥故居、墨妙亭、望海峰、沙溪古镇、元代古桥等一大批历史文物古迹。2005年9月,沙溪古镇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太仓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历史遗产的保护,编制了《太仓市浏河镇古镇保护规划》,恢复了太师第门楼,整修了三座元代古桥,建设档案馆中也保存了这些建筑的旧貌新颜。然而,在城市的大开发、大建设过程中,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历史建筑档案收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结合太仓城建档案工作的实际,我们认为,声像档案具有更形象、更直观、更具说服力的凭证作用,在古城保护过程中,能真实记录保护建设的历史过程,形象再现城市的历史风貌,生动保存城市的历史文脉。我们必须把声像档案工作作为抓手,精心组织,认真收集,做好太仓的历史建筑档案工作。

首先,要全面掌握全市历史建筑的基本情况,并按建筑地点进行划分,实施专人专区负责,即同一片区的所有历史建筑由同一组声像人员(包括录像、照片拍摄)负责。细化历史建筑拍摄要点,对建筑的外貌、内部结构及装饰等进行全面拍摄,重要部位进行多角度拍摄,确保声像资料的详实。并建立好拍摄工作台帐,详细记录拍摄的时间、内容,以便于后期汇总、整理。

其次,面临旧城改造所带来的压力,声像人员还需针对各自负责的历史建筑,制定详细的跟踪拍摄计划。每个声像人员都要对所负责的历史建筑情况了如指掌,时刻关注城市建设动态和发展趋向,与历史建筑保护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掌握各项相关工作进度,及时记录每一个瞬间,不让历史留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