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通信技术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通信技术培训

移动通信技术培训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通信技术;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史红彦(1979-),女,河北保定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淮安 22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国家重点专业建设子项目(项目编号:G-12-03-590301-K-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31-02

高职专业建设要紧跟行业职业岗位群的需求。[1]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作为高职高专国家重点专业,率先与华为、中兴等优秀通信企业合作,紧跟行业企业需求,进行通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践行综合代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通信产业结构的调整,融合已成为电信业发展的新趋势。[2]通信网、互联网与广电网的三网融合加速了IT与CT技术融合,运营维护成本的缩减又促使电信运营商维护中心上移至省会。因此,通信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综合代维取代了传统专业网维护。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打破传统的通信网中数据通信网、传输网、移动网等专业岗位定位思想,通过深层次校企合作,整合企业资源,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现代通信综合代维岗位的技能培养为重点,对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与实践。

二、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通信相关企业,结合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代维企业市场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报告,回访毕业生并对其就业岗位进行归纳和分析,本专业就业岗位的主要定位在:基站运行维护、移动网络测试与优化、基站勘测与设计三大职业岗位,另外还服务于通信设备生产、安装及调测、电信业务营销等职业岗位。通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符合通信行业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吃苦耐劳、诚信求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具备通信设备的安装维护、测试调试与工程施工能力,面向移动通信领域,能够胜任通信设备生产、安装和调测、基站运行维护、移动网络测试与优化、基站勘测设计以及电信业务营销等岗位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ICT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ICT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以通信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

将行业标准嵌入课程标准,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嵌入专业课程,将企业工程案例嵌入课程内容,将企业文化嵌入校内实训环境。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实现“教、学、做”合一,以通信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培养贴近企业实际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2.以技能大赛引领

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了专业建设,将大赛新技术引入课程体系中,将大赛项目引入课程内容中,将大赛评价标准引入考核模式中。把赛场的高技能渗透到平时的教育之中,把比赛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最终让所有学生具备较高水平、较高技能。

3.逐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入学初通过与企业合作校企共同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第二学期通过模块化教学、职场体验进行基本素质训练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三学期通过项目化教学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四、五学期通过现网情景化教学进行岗前技能培训锻炼学生的岗位能力,第六学期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层层递进循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课程体系与实施方案

针对通信综合代维工作岗位技能需求,重构综合代维ICT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为原则,既体现通信工程技术培训要求的深度又兼顾高职教育特点,注重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基础能力的培养

通过通信行业职业规划、职业素质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信行业职业规划课程的授课由经过系统、规范培训的教师授课,使学生能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深入了解通信专业的职业、环境的需求趋势,明确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促进职业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等的培养与提高。职业素质课程由合作企业的工程师来完成,以保证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学生能够掌握实用的职业技能。通过电子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结合通信企业生产实践,对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对通信常用工具的使用等基础能力的培养。

2.专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的前导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通信专业工作所需的基础的、概念性的知识以及从事通信综合代维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是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知识基础;掌握相关移动通信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熟悉通信常用线缆与接口的规格、标准与制作方法;能够根据客户需要对相关移动通信设备进行软硬件配置,能够排查和处理相关移动通信设备的故障;熟悉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组成与常用设备;熟悉相关移动通信设备运行的环境要求与工作条件;熟悉移动通信工程施工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3.岗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通过专业新技术课程注重岗位能力提升。以光传输网组建与维护为例,从教学与光传输岗位工作内容结合切入,从符合通信企业行业人才需求出发,将光传输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基本内容,课程内容完成从职业岗位需求到教学实施的转变,考虑项目先后逻辑关系,对知识和技能按项目任务重新进行整合,课程内容最后归纳序化为传输网规划、传输网组建、传输网配置、传输网维护四个项目。在项目工作过程中导入光传输技术知识,项目载体跟随光传输技术更新变化,以培养学生光传输网软件调试、工程督导、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等岗位能力为根本目的。

4.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学期通过通信行业职业规划、职业素质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第二学期通过电子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三学期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的前导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四学期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第五学期通过专业新技术课程注重岗位能力提升。第六学期通过顶岗实习锻炼学生职业能力。

五、教学模式改革

1.借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内容,改革课程体系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3]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参与2009年、2011年两届通信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及时将竞赛项目内容融入到课程设体系中,先后开发了“3G移动通信接入网运行维护”、“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基站勘查与设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四门专业主干课程,增设了“TD-SCDMA业务配置”和“无线网络规划优化”两门实训课程,增加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EPON技术与应用”两门专业拓展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借鉴了大赛的比赛流程,均为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法。

2.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质量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从课程对应职业岗位的某个工作过程分析入手,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实施教改课程过程中,注重课程教学设计要素的普适性,为了确保教改课程实施的成功率,对教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设计了教改课程实施的过程资料,使教改课程有计划、按步骤地实施。以工作过程和项目化教学作为教改的主线,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需求,教学方式趋于“教学做”一体,教学考核更注重过程考核,教学组织上让学生分组学习等,多方面的改进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从开学到学生毕业全程贯穿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然后学习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再通过职场体验熟悉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基本素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接着进行工作过程导向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再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岗前培训,根据培训结果和前期学习结果选择职业岗位,最后进行顶岗实习,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杨俊,魏访.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移动通信技术培训范文2

关键词:微型移动学习;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由“民工荒”变成了民工相对过剩。这种过剩,主要是劳力型民工的过剩,现实表现就是民工返乡潮的出现。如何针对农民工的特点,有效开展对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再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的必要性

(一)职业再教育将有效提高返乡农民工的文化科技素质、拓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渠道

就农民工的群体而言,普遍文化技能素质偏低。多数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从事一些劳动报酬较低、技术含量不高,未经过系统职业培训的低端工作。迫于生计的压力,他们无力也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职业技术培训。那么,这些回到户籍所在地的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再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职业再教育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需求,开展文化知识、科技知识、经营知识、专业技能、创业技能等多层次、多层面的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术水平,这将有效地拓展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渠道。

(二)职业再教育将对返乡农民工心理起到疏导作用,缓解当地政府压力

多数返乡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多年,已适应了城市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节奏。返回家乡后,城乡两地生活的差异使得一些返乡农民工很难适应农村的生活,造成一些人心理上产生极大的落差,如果不能有效疏导和及时干预,会产生严重心理危机,危害到自身的家庭幸福和当地社会的稳定。职业再教育除了对受教育者进行专门的职业技术培训外,还对返乡农民工心理进行疏导,注重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塑造及心理的健全和完善。通过职业再教育,可以缓解返乡农民工心理的不适,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当前处境,应对心理危机。

二、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农民工问题。2003年9月,国务院统领农业、劳动保障、教育、科技、建设、财政六部门共同制定《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0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并且,国务院、农业部先后发出了文件,国家将投入大量资金扶持此项工作:农业部做好了农民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规划;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农民工输出大省也以农民工返乡为契机,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但总的说来,现阶段对农民工的教育,主要是针对农村未转移的农业劳动者的教育与培训,以及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对已经转移的农民工和大量返乡农民工,如何实施教育与培训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再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映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昂的培训成本和落后的思想观念制约了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的积极性

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要承担两方面成本,即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学费、书费、杂费等;机会成本是接受技能培训而放弃就业机会的潜在收益。一方面,对于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来说,因失业已失去了工作收入,家庭经济状况也变得紧张,如果还要支付费用去参加培训,这是承受不了的;另一方面,农民工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以及部分农民工始终无法摆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的束缚,眼光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难以对自身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暴露出的职业和发展缺陷做出合理分析和认识,所以部分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没有认识到通过培训提高自身技能的重要性。

(二)教学模式的单一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影响了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的效果

尽管一些部门已利用现有远程教育设施。抓住返乡农民工在家待业的有利时机,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技能提升培训或转岗培训。但现代远程教育通常采用“灌注式”教学模式,如播放教学光盘,收看卫星节耳,使用计算机网络等。“灌注式”教学由于脱离了返乡农民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之教育培训的内容难以满足农民工的实际需求,缺乏即学即用的时效性,因而影响了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的效果。

(三)信息不畅影响了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的后续服务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后续服务包括推荐就业服务、跟踪就业服务、法律救助服务等。信息的不畅使得返乡农民工无法及时获取相关的后续信息,势必影响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的效果。

可见,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如何开发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满足返乡农民工的随时随地、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学习,如何方便、快捷地提供后续服务信息,从而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学习便利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具有非常强的挑战性。

三、微型移动学习在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中的应用

(一)微型移动学习应用于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的可行性

1.微型移动学习的特点适宜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

微型移动学习是微型学习与移动学习相互融合的结果,是运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微型学习,它把学习场所拓展到了更广地域,提高了学习效率,当人们运用移动设备及时按需进行学习时,微型移动学习就发生了。微型移动学习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泛在性和交互性。泛在性表现在这种学习活动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交互性表现在学习者和专家或网络服务器之间存在不断的信息交流过程。微型移动学习在运用结构化的小信息片断去更新和补充现存知识时最为成功。例如,返乡农民工可以不必离开他的家乡而获得与工作相关的信息。而且通过移动设备在学习过程中还能获得及时的反馈,学习的效果较好。参加职业再教育的返乡农民工,由于学习需求强烈、压力较大,通常较为积极、勤奋,微型移动学习尤为适合。

2.农业信息化系列工程的开展,为微型移动学习在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中的应用铺设了根基

截至09年底,全国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到99.86%,全国99%以上的乡镇具备互联网接人条件,其中96%的乡镇开通宽带。97%以上的移动信号覆盖率为农户使用手机提供了网络支持。返乡农民工有多年城市生活经验,手机配备率较高,基于手机的信息传递方式是返乡农民工熟悉和易于接受的。随着农村信息化系列工程的开展,手机的普及、宽带的接人为微型移动学习在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分析,在微型移动学习模式下,返乡农民工可

以在通信信号覆盖的任意地方,随时使用手中便携的移动设备――手机、PDA等,及时获取各种职业技能相关的信息,甚至与专家实时交流,从而及时解决就业培训或后续服务中可能出现的难题。

(二)微型移动学习在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将微型移动学习模式应用到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中,改变了农民工职业再教育依托地方职业技术院校或县级职教中心为主要基地的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也摆脱了传统远程教育中农民工受教育的环境局限于计算机教室、光盘播放点或者卫星接收点的束缚,农民工可以使用手机等便携设备随时随地的浏览辅助教学网站或者定制接收短信息服务,实现“贴身专家”“贴身培训”。微型移动学习模式在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中可以实施的形式包括:基于短消息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式、在线实时信息交互的移动学习模式和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模式等三种模式。

1.基于短消息服务的微型移动学习模式

微型学习内容在设计时为了适应学习者非连续的注意状态,知识单元既要足够短小以便于学习的随时随意发生,也要保证知识单元是自包含的,即提供相对完整的知识组块。微型学习这种短小精悍、自包含的特征适合于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模式。参与职业再教育的返乡农民工可通过手机,将短信息发送到教学服务器(位于互联网);教学服务器分析用户的短信息后转化成数据请求,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发送到学习者的手机上。利用这一特点,可实现用户通过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并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

2.在线实时信息交互的微型移动学习模式

微型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的实现模式,学习者基本处于一种边缘性的投入与非连续的注意状态,设计者应考虑如何获取和控制学习者的注意力,不断给予可激发学习投入和持续的刺激与反馈,在线实时信息交互的移动学习模式主要是实现成人学习者与教师、成人学习者之间的实时交互。移动通信技术为这种人际交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即成人学习者在移动中仍可以进行实时的交互。在这种交互过程中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实现人际交互最常用的方式包括:架构于移动通信设备基础之上的电子邮件、论坛以及移动QQ等。

3.基于连接浏览的微型移动学习模式

基于传统WEB页面的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广大返乡农民工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采用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模式,返乡农民工可使用手机、PDA等手持设备浏览访问各培训机构教学辅助网站学习资源,实现交互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多种自主式学习模式,快捷的解决职业再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提高和移动通信协议的极大改进,通信速度也大大提高,使得手机上网浏览学习得以实现。该方式是学习者利用移动学习终端,经过电信的网关接人互联网,通过WAP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进行浏览、查询、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由此可以看出,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方式不但可以传输文本,还可以传输图像信息。

(三)基于微型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资源设计

微型移动学习策略是以实用短小的内容组块来设计学习内容,以微型的媒体来呈现微型的课程内容,以多种移动通信工具来承载微型内容,并设计在内容、学习者之间的互动通信。移动微型学习中的学习资源可以是以人力资源存在的在线专家,也可以是以信息资源存在的服务器。为了能及时有效地服务于学习者,这要求在线专家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服务器中信息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十足且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可供学习者即时更新的微型学习,需要为微型学习资源库建设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包括课程内容、试题、练习。学习资源的质量将是影响学习者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返乡农民工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库结构见图1,同时我们也给出一个根据微型学习的特点设计的微型学习课程模块示例(见表1)。

四、结语

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通信费用的降低,农村手机用户不断扩充,将基于手机的微型移动学习模式应用到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再教育中,可以将各种信息方便、快捷的带人农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越来越多的返乡农民工通过微型移动学习模式得到实惠。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万能的,微型移动学习也只是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学习方式的一种补充。只有合理利用各种现有的学习方式,取长补短,加上国家、社会对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问题的进一步关注,才能更好地抓住农民工“返乡”的契机,努力建立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努力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能力,稳步推进城市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小清,顾风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移动通信技术培训范文3

分公司领导:

××××年运维部在分公司直接领导下、省公司相关专业部门指挥调度下及全体员工的勤奋努力下,顺利完成网络维护、通信生产建设任务,有力的保证了版纳辖区移动业务发展,全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版权所有

一、网建设

在省公司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分公司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的勤奋工作,现已全面完成。截止月份,共新建基站座(宏站个、边际网个),搬迁基站个,扩容基站个(扩容宏站个、扩容边际网),减容基站座(宏站个、边际网个),修改基站配置、改站型座(即由二代站改为四代站一个,三代站改为四代站个,边际网改为三代站一个,微蜂窝改边际网个)。建设进度全省超前,圆满完成省网工程建设计划,提高了网络覆盖质量,更有力的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业务发展和业务收入的增加。

四月份完成的接口扩容,完成扩容为,新增,该支持,对交换进行了扩容,容量由万门增至万门,、扩容工程于×月×日已割接完毕,设备投入正常运行。

月份建设完成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工程。

×月×日生产楼正式动工,今年预计完成%的进度。

二、本地传输网建设

.及时完成城域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个节点,个环,建设光缆公里,管道公里,并初验割接入网。及时完成网配套个基站的接入段光缆建设,光缆总长公里。

.积极配合协调省管工程版纳本地网线路工程施工,现今已完成工程量的百分之九十。

⒊根据版纳分公司本地网传输光缆现状,及时委托线路代维,促使传输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并消除了存在的故障隐患。

三、网络优化

节日期间运维部在分公司领导的直接指导下,经过节日前针对城区及乡镇集会活动地点进行网优大规模的网优工作,仅仅景洪城区我们就将近增加个,省公司节日前发下四代站载波块,使用块,用于新开通基站个,替换站个,增加站个,扩容站个,拆下的三代站载波块,其中利旧块用于新开通基站个,增加站个,扩容站个。

调整天线个,分别为天马,移动新大楼,微波宾馆。

节日前组织网优人员和交换机房人员,提取××××年度的话务量数据进行分析,根据话务模型提出本年度的话务量预测(主要是节日话务量预测),按话务量预测结果提出了网的扩容改造计划。在后面的工程实施中证明,话务预测在扩容工程中起到了直接的指导性作用。同时要求机房在节日期间实时观测网络话务,对于拥塞高的扇区马上进行参数的调整,功率控制,使话务分流到相邻小区,应急通信车对话务分流取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因节日前网优工作准备的较充分,可以看到在今年节日话务量高于往年的情况下,节日期间的网络质量保持较好,基站拥塞率较去年已大大下降,去年多个扇区的话务拥塞率高达-%,而今年最高拥塞只达到-%。

经过全年大家的刻苦努力,版纳网络的考核指标不断提升,特别是拥塞小区的消除情况走在全省的前列,在全省网络分析会议上受到表扬。版纳在全省网络排名逐步处于前列,特别是月达到了第二名的可喜成绩。但是我们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仍很多,特别是掉话率方面。

四、基站维护工作

全年更换个基站组存在问题的蓄电池,更换了电池的基站有等基站。

在近期结合全州空调的整治维护工作展开了基站的固定资产清查、地阻测试、铁塔防盗检查、机房防水、基站卫生检查等工作。版权所有

省公司新配备增加了台油机,保证基站停电时发电油机的需要。

公司领导组织人员进行了全州基站的三次季度巡检,发现了许多问题,督促相关人员解决。

五、动力环境

完成全州个基站的电池放电测试(全州共有个基站,只有个基站有动力环境监控)整理出个基站的电池放电时长资料。对今后的电池维护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八月在全州进行了空调的全面清洗检修维护工作,对部分存在故障的空调进行了全面的维护,使设备在可靠的环境下正常工作。

六、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分公司承担网工程建设的是一支年青的队伍,面对大规模工程建设任务,要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无论是组织工作,还是技术工作都存在较多的难题。为此,分公司把开展技术培训作为一项确保工程质量、进度的重要措施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但相方设法派员工出去学习,还利用工程期间厂家工程技术人员比较集中的特点,组织运维人员进行现场交流或集中培训,由厂家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讲解,并做现场解答。

全年单在本地就组织维护人员进行了多达人次的集中培训,学习边际网、空调、电源的相关知识,提高了维护人员的技能。

积极学习最新移动通信技术,二月份运维部四个技术人员到昆明进行长达一周的学习,回来后积极宣贯学习,平时注重技术交流,互相学习。

在×月×日至日,请中兴公司工程师在我公司对电源进行了一次级用户培训。

×月×日至日,请艾默生公司对其产品的使用维护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在月,请公司高级工程师就边际网进行了为期天的一次现场培训,使员工的基站维护技能又上了一个台阶。

七、交换维护工作

交换设备通信故障为零。及时有效的处理交换设备出现的故障,保障了交换网络的安全。配合省公司完成了项数据传真要求的工作内容并及时反馈。

日常维护工作:为分公司领导、运维部及县公司提供每天的日报,及时反映出网络运行的情况,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完成了个基站的扩容,开通,减容,传输割接的数据制作工作。

配合市场部每月开通新入网用户的国内漫游功能,完成神州行大众卡的后台数据制作,配合计费中心在后成批量的用户数据处理,以及新营业厅的计费电路的调度。

八、安全及消防

注重安全生产,全年人员无伤亡事故发生。多次召开安全学习。

在-月,运维部组织了全州的基站防盗检查,并在基站变压器挂警示牌。还对基站、机房的消防进行了检查,就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

在月,运维部全体人员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消防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在月,主动联系厂家对二楼机房的气体消防系统进行了移交终验,使消防设施终于投入使用。

九、存在问题及不足

发生基站阻断次,其中广电光缆故障造成次、租用电信电路传输造成次、微波故障造成次、停电造成次、故障次。

今年新建站未安装动力环境监控,给维护带来很多不便,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有部分基站仍为单台空调工作,时间长后,影响空调寿命,

随着基站逐步增多,维护量越来越大,应急发电频繁,致使维护力量不足以及维护人才缺乏的现象更加突出。引进人才、建立新的用工制度是当前加强维护力量迫在眉睫重中之事。

部门管理不畅,有待磨合调整和适应后加以改进。

十、××××年工作计划

⒈继续抓好网络维护质量管理和科技维护水平,提高网络运行质量。

⒉完成××××年边际网站、宏站的勘站选址及前期土建电力协调工作。

⒊积极配合做好城域网、本地传输网、城区管道等工作建设准备开工建设等工作任务。

⒋按计划完成勐海生产楼建设工作。

移动通信技术培训范文4

1.科学设置教学体系,优化课程内容。

卓越通信工程师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教学体系和完善的教学内容。卓越通信工程师培养的教学体系结构可参考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现有的通信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并适当调整体系内容,优化课程内容。其中《基础教育必修》是通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在基础教育必修课程中,适当加大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学时比例,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学科技术基础必修》是关于学科基础知识的课程体系设置,其中包括电路与电子学知识领域,计算机知识领域,信号与系统知识领域,电磁场知识领域的课程。在这些课程设置中,适当加大了电路与电子学课程学时比例及实验学时比例,增加了计算机类课程学时比例。教学方法也从说教,改为学生边学边做,或实际电路实现,或用仿真软件实现等,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状况,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科技术基础任选》课程设置是关于学科基础拓展知识部分,课程设置时,增设了嵌入式技术开发,传感器原理,C语言,MATLAB程序设计等。扩大了学生学科基础应用知识范围,加强了学科基础应用能力既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成组选修》设置了符合当今通信技术发展需求的课程。如《现代交换原理》,并优化其课程内容。讲述现代通信网的交换原理,既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主要以程控数字电话交换原理为例,分组交换主要讲述了以IP分组交换为代表的交换原理,符合当今电信网的发展。《光纤通信》,讲述通信网主要传输技术,是目前宽带通信发展的主要传输手段。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讲述TCP/IP协议,路由设置等,符合通信向IP数据通信发展要求。《专业任选》开设了通信前沿技术课程,如无线通信新技术。将来还可以开设智能光网络,TD-LTE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开拓学生专业视野,跟踪通信前沿技术,适应通信事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实践环节》设置,除了课程的实验之外,设置了系列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如:计算机实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和软件编程;电子实习,培训学生电工电子基本技能;生产实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电子产品制造调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设,完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综合设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设,进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综合设计;数字系统综合设计,通过CPLD/FPGA进行数字系统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进行高频电路综合设计;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设,让学生进行单片机技术综合设计;通信综合设计,进行专业综合设计;最后17周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做中学”培养模式。通过增加实验课程内容,加大课程设计学时比例、内容深度,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并依托我校现有的综合网络平台,再增加校内通信网络技术实训内容,使学生经历通信设备使用、操作、维护的工程实践,具备行业基本实践技能,对卓越通信工程师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考核体系。

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力度,细化考核指标。考核学生的工作态度,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实际操作技能,专业实践成果,综合能力素质及团队协作精神等。做到“做了,就有所收获”。基础课程的考核,可分为平时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课内实验成绩,期末试卷成绩,总评得到总分数。课程设计的考核,考核设计内容的准确性、完善性、课程设计论文的规范性。实习、实训的考核,考核基本操作技能,考核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核理论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毕业设计的考核,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核设计内容的正确性、实践性和可行性,分析设计成果的经济效益。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活动。

卓越通信工程师的培养,一方面要保证学校及外部环境对学生提供的良好的教育环境,高的教育水平。同时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学生自己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前人的经验历练成自己所得,才能再创造出新的成果,新的事物才会诞生,科技才会进步。正因如此,通信工程专业组建了“青苹果创新乐园”。学生在这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通信系统的小设计,小制作和小发明。多年来,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都积极参与校,省乃至全国的一些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设计大赛,及全国“蓝桥杯”软硬件设计大赛等,并多次获得较好成绩。所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各类创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潜能,锻炼每个学生能力,培养个性发展,无疑是卓越通信工程师培养的可靠保证。

二、卓越通信工程师校外企业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高等学校要培养卓越通信工程师,一定要建立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新模式,依靠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联合培养,为学生计划培养目标,设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同时共同组织实施培养过程。在校外企业培养过程中,依托企业生产平台,使学生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去,进入到行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诸如通信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设备维护,通信产品的设计、研发、调试等。累计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完成工程实践学习。

1.认识实习阶段

学生在这阶段要调查通信行业情况,技术发展需求,感受企业文化和工作,形成工程概念,培养初步的工程师素质。

2.专业实习阶段

:实践教学环节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方式。学生在通信相关企业实习,课程与内容着力发挥企业的技术和设施优势,让学生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研制和生产。或经历现代通信网络的开通、调试、运行、维护和工程建设的系统化、工程化训练,使学生具备坚实的工程实践基础,具有设计开发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

以企业中技术难题为毕业设计题目,利用企业实习基地,学校企业双方负责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三、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

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离不开培养平台的建设。信息学院依托学校的支持,为通信工程专业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了电路基础理论课程系列实验室,如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通信电子线路实验室。计算机系列课程机房,可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开发、JAVA语言程序设计开发、VC++语言程序设计开发。嵌入式技术系列开发实验室,嵌入式开发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EDA技术开发实验室。信号处理技术系列实验室,如图像处理实验室,DSP技术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如光纤通信实验室,现代交换实验室,综合网络平台。还提供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提供了通信电子产品研发所需的各种仪器仪表。通过这些实验开发平台,学生可以沿着某一技术方向进行系统的学习,深入的研究,开展创新活动。正因为如此,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多次在省、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通信综合平台的建设给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实训、实验、设计开发平台。

通信综合平台是采用电信级的设备组建成综合的通信网络,其中包括了数字电话交换设备,SDH光网络设备,IP数据通信设备,VOIP软交换设备,宽带接入DSLAM设备。通过此综合通信平台,可进行相关通信知识教学、开放实验教学、综合网络实训,新业务开发、新信号传输模式研究等。数字电话交换设备,可进行交换机的物理配置、局数据配置、交换局开局、设备安装调试等系统实训。SDH光网络设备,可进行光纤损耗、色散的测量,SDH光电口参数的测试。工程项目实训如:业务配置(时隙配置),通道保护配置,复用段保护配置。ADM站的组网设计。IP数据网络,可以完成局域网创建,路由网络的OSPF配置,广域网互联,网络交换和路由设计实训,IPv6基础实训等。VoIP网络可实现语音网关基本应用、拨号策略配置、语音服务器配置,实现端到端的VoIP电话网络。宽带接入技术可以完成宽带接入技术开发及组网实训。由于此平台涵括了电信的基本业务,实施范围广,为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实训技能训练、创新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平台。

2.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先后与中国移动锦州分公司、中国联通锦州分公司、中国电信锦州分公司分别建立了校企合作教学基地,为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创造了工程实践、实习的有利环境。我们已经连续多年带领通信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到锦州移动、锦州联通,锦州电信实习。聆听企业总经理关于企业发展战略报告,移动全网(CMNET网络、WLAN网络、GPON网络、IMS网络)技术讲座,移动全业务(集团专线业务,家客业务,车务通业务)讲座,通信工程建设规范及监理系列讲座。TD-SCDMA无线网络路测实习,掌握了无线网络优化的方法和经验,将校内的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TD-SCDMA交换机房实习,掌握了移动交换的基本原理。联通WCDMA设备机房实习,通过网管主要数据配置学习,明确了目前3GWCDMAR4版本的技术,同时了解了4GR5版本的关键技术。固话NGN通信网机房设备参观,网管数据配置练习,掌握了程控数字电话机与NGN软交换技术的异同。了解了电信城域光网络发展状况,学习了IPoverSDH,IPoverDWDM技术。通过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启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卓越通信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四、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毕业后切实达到国家通用标准和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师资队伍。由校内工程实际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担任主要专业课程,由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负责课程设计,生产实习,通信综合设计等实践环节。或直接聘请通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授课。并分期分批地选派青年教师参与企业工作,获取企业工作经验,建立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我校本科教学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以具有多年丰富科研经验的老教师为核心,建立科研团队,带领中、青年教师、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以年轻博士、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为主,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技术大赛,“挑战杯”技术大赛等。派送教师参加辽宁省高教委组织的“卓越工程师”系列技术培训。派送缺乏企业经验的教师到行业企业实习,如电信网络运营商锦州联通、锦州移动等,参与实际电信网络的运营、维护及工程建设,掌握现代通信网络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跟踪通信前沿技术。鼓励教师广泛开展横向科研,与企业合作,参与企业生产活动,拓宽技术视野,提高自身科研能力。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打铁还需自身硬。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无疑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坚强后盾和可靠保证。卓越通信工程师的培养,依靠学院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依靠学校给予的财力、物力支持,依靠行业企业提供的工程实践、生产平台,定会收到丰硕的成果。

五、结论

移动通信技术培训范文5

一、微课堂的开发设计探究

微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信息化理念和教学方式,其制作包括以下步骤:选题,挑选合适的知识点作为微课的讲述对象;选材,围绕知识点选择合适的素材和讲述方式;录制,使用各种可选的设备器材进行录制;完善,对录制完成的视频进行适当的编辑改善;,将微课到平台上,使之成为可用的资源。

选题是微课制作的首要步骤,制作者要将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拓展,将知识点进行足够细致的切分,确保短时视频足够详细地讲解之,内容易于被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发挥微课的“细微”特效。同时也应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情况,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馈的理解得不充分的环节,有侧重性地针对一些焦点热点内容进行剖析。

在确定了知识点后,则需要围绕该点进行选材。根据知识点的特点,结合教学经验,选择合适的素材来进行讲解,这包括课文、教参等图文材料,课件、例题、板书、笔记等辅助内容,还包括实验展示、动画素材等多媒体内容,但中心点则是教师本人的叙述方式与逻辑结构。

确定选材的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录制的方式。录制微课的具体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采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进行实景拍摄,录下教师在黑板、挂图、实验仪器等设备前的讲述;可以采用摄像头等设备,对教师本人或教师在纸张上的书写进行拍摄;还可以采用屏幕录制设备,对教师在屏幕上的演示操作进行录制。选择的原则是服务于知识点和素材的展示便利以及学生的观看效果,具体的选择技巧和录制技巧,则需要教师在微课堂的制作过程中思考和积累。

在微课录制完成后,一些常见的视频编辑软件便派上了用场,如对视频的剪接、字幕的搭配、标题的添加、部分片段的重录替换,还有特定画面的放大缩小等。这些技术的使用和操作,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掌握,并根据实际需求适当采用。

接下来就是将录制的视频以一个标准规范的格式,到微课堂平台上,这个步骤需要学校给微课制作团队设置规范完善的流程指引,给阶段的信息有效性、完整性、准确性予以切实的保障,如微课相关的知识点标签、内容简介、所属课程模块等。这些信息是构建微课体系的重要数据,只有认真细致地完成,才能奠定稳固的基础,在微课的应用阶段,才能让优秀的课程内容被学生便捷地搜索、发现与应用。

同时,我们在实践中,还新设了“微课建议”平台。其目的是使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更具方向性和实用性,提高微课对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方便教师和学生在微课平台上互动交流。

二、利用好微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我校微课堂的具体实施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主要任务是全员理论和技术培训研究、学校微课堂环境改造研究、各教室和办公室安装微课堂教学资源分享系统。

第二阶段,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主要任务是教师分学科组探讨教学资源制作与优化,开发适合高中教育教学模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第三阶段,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主要任务是将数字化教学资源投入到各年级教室使用,师生建立交流平台。

第四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主要任务是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频率和效率进行评估,进一步优化微课堂教育模式。截至2015年3月,我校微课堂平台上共有微课数量超过6800个,总时长约500小时,平均时长约4.5分钟;播放次数52万次,等效时长4000小时;录制播放效率为8倍;播放等效时长约等于6000个40分钟长度的课时。(播放效率达8倍,即每录制一个微课,相当于给8个学生讲解了相同的内容,与课间的一对一问答相比,这是一个显著的效率提升)。

同时,微课堂的建设还需要对质量的精益求精。为此,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来确保数量、质量的双增长:(1)设计并实现了实时数据统计分析模块,保障对微课堂应用数据的精确观察和分析;(2)微课的资源数量是整个体系的运作基础,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微课的新增数量与增长率;以每周为单位观察并确保增长趋势符合预期目标;(3)微课的应用量是衡量微课质量的主要数据,因此,我们通过观察每周的播放数量,来了解微课整体质量的变化情况;(4)微课是否触发了互动,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启发,是微课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价角度,因此,它被纳入了学生观看微课后的互动行为数量分析。

此外,微课的制作者是教师,他们是微课堂系统生命力的来源,所以,教师制作微课的驱动力便是重中之重。因此,在统计分析中,还应纳入以下方面:(1)单个教师制作微课的数量、长度,以此了解每位教师的资源增长速度;(2)单个教师的微课播放数量、评分结果、学生的互动次数,以此了解每位教师的资源质量;(3)根据上述统计排序后的榜单结果,便于学校对积极和杰出的教师进行表彰鼓励。

移动通信技术培训范文6

1.1 教育信息化的定义及内涵。教育信息化,就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教育领域,深化教育改革,不断调整其信息教育发展方略,以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求。教育信息化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运用科技信息手段,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优化学习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1.2 信息化教学中教学设计的特点。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育更为重视学习者的作用,要求通过种种有效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合理配置资源,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有效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

1.3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以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推动信息产业不断升级,深化信息化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各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信息教育化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提升。

为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共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国于2012年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其目的在于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2 “三通两平台”

2.1 “三通两平台”的提出。要说三通两平台的出身,那就是2012年9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就在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首先提出的概念,这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一点。其后不久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推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建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2.2 “三通”

2.2.1 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宽带网络建设,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预警手段和防范措施保障校园网络安全,优化网络管理,增进对外交流,学校还要定期进行网络维护及保养,以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学校要扎实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制定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建设数字化终端和应用平台,通过教学应用和学生实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2.2.2 建设优质数字资源,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要想将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及时输送到每个班级,就必须加强三个课堂建设,即:专递课堂(各类新课程资源建设),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工具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名师课堂,组织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特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个人空间和相应工具,开设学科重点难点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汇聚若干基础教育名校和职业教育示范校的优质资源,开设网络学校,为学校集体组织学生选名校网络课堂,修高中网络课程和职业学校新开专业提供服务。

2.2.3 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校要积极打造一个实名制网上学习空间,为学校师生开展网络学习,进行跨区域网络协作科研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学校还可以将网络技术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环节当中,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按照“教师优先、发达地区优先、职业教育优先”的原则,先试先行,有序推动。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工程,加快研发推广与现行中小学课程标准相配套、适合学校课堂网络化教学需要的数字互动教材、教辅材料资源和学生自我评价检测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基于网络的教研平台和城乡校际结对帮扶平台,积极开展网络听课、远程协作以及互动听课等活动,积极推动城乡学校网络一体化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培养一批有影响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通过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的“远程培训”及其他培训项目。

2.3 “两平台”

2.3.1 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要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其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系列品牌。大力服务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数字化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在学科资源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优质资源率提高到30%。大力服务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积极创建师生共享共用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平台,紧紧依托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断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范围、提高共享程度。大力服务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建设,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建设工程,形成一批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要求相适应、具有学科特色、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高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继续完善网上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区域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2.3.2 加快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努力做到家家用。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提升教育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发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打造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系列品牌。加快数字化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在学科资源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优质资源率提高到30%。加快终身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强化终身教育资源规范标准、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的研究,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推动,逐步建立广覆盖、多类型、多层次、开放便捷的终身教育资源体系。

“三通两平台”是十二五的核心任务。“三通”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校校通”是基础,“班班通”是近期工作的一个关键,而“人人通”才是真正要实现的目标,是本质的核心点。这一点既然是本质的核心要求,它代表的是方向,代表的是创新。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具体要求可概括为:其一是要体现国家和地方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统筹部署;其二要立足现实,加大落实力度,使广大基层学校与师生能够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新成效、并努力形成阶段亮点;其三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特别是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有序、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

2.4 三大主要任务

2.4.1 硬件升级改造

网络物理接入云平台建设(终端、云眼等)

数字化网络教室建设(投影、白板等)

2.4.2 教育资源建设。创新推广数字化学习模式,加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建成学校“数字化社区”,重点做好三个“空间”建设:即教师空间、班级空间、学生空间。

2.4.3 教师应用培训。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能力。

3 “三通两平台”的实现

当国家首先提出一个政策方针时,从上到下落实这样的政策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所以,在这样的时间段中,政策里面的内容要落实必然会有先后顺序。结合“三通两平台”的政策,笔者认为,①宽带网络校校通的落实,就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在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硬件基础的完善是最基本的工作,因此,让尽量多的学校完成网络覆盖也是推进后两个通的基础;②关于优质资源班班通的落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刘雍潜研究员曾在多个场合提及,这项工作是国家正在做的,也是需要科研与市场相结合的一项工作,从其口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层面的意思。

3.1 国家可以从物质和政策两方面鼓励企业做班班通,这对企业来说,必然是百益而无一害的,据其介绍,去年国家投入教育的经费有两万亿,其中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约占到2千亿的比例,可见,这样的政策环境是教育装备市场前所未有的局面,教育装备企业若能顺势而上,必然收获颇丰。

3.2 国家要和企业一起做优质资源的班班通,换句话说,哪一个企业班班通做得好,国家就联合哪个企业做,也就出现了各大教育装备企业竞相参与到诸如《中国教育技术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中来一样,笔者认为,在当下,如果国家还未出台某些项目的建设标准的话,企业在研发产品的另外空隙,参与到国家制定相关标准的过程中,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情,至少不会偏离国家轨道。

3.3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一通的实现,是三通工程的核心,也是未来需要大力做的事情,笔者为什么说是未来呢?因为就目前看来,将教与学具体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之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首先,不是说硬件设施具备了,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生活就通了,而是从意识上引导其这样的观念。所以,硬件设施的完善需要靠企业,意识上的引导需要靠国家,因而,企业在生产相关产品时,从学生和老师这些用户的角度考虑进行研发,就会很好地适应整个趋势。

3.4 建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从这两个平台的建设过程来看,前者和后者分别交予不同的国家单位去做,而对于教育装备企业厂商来说,不论是跟随哪一个国家单位去做生产,都必然掌握“资源”和“管理”两个关键词,基于此去搞研发,思考如何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最大范围的实现资源集中效应,如何去方便校方、教师和家长管理,建成简单实用的管理平台,哪怕是傻瓜似的操作,依次打开市场,再进一步做产品的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