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教育的启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孩子教育的启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孩子教育的启发

对孩子教育的启发范文1

【关键词】私塾教育模式 儿童早教 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54-02

私塾这个词汇对于国人而言并不陌生。在我国漫长的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私塾教育模式。私塾教育模式虽然早已被现代教育模式所替代,但私塾教育模式的很多优点亦可为现代教育借鉴,尤其是儿童的早期教育借鉴。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私塾教育模式对儿童早教的启发展开研究,希望能进一步促进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一、私塾教育模式的内涵

吴松芝(2011)在《传统私塾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中指出:“私塾是旧时宗族、家庭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的统称。”私塾教育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在教学内容上,文化知识与伦理道德教育并重;在教学方法上,识记与领悟并重。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个别教学。私塾教育模式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起到了重要的教书育人作用,是我国的重要传统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直至今日,仍可被我国的教育界所普遍借鉴。

二、我国私塾教育模式对儿童早教的启发

私塾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儿童早期教育具有很多启发。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从中获取很多有益启示。

1.对家庭早期教育的启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今,很多父母均极为重视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但不可忽视的是,部分家长对于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却并不重视。从此点来看,这对于儿童的早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帮助儿童得以更好的发展,父母必须要充分重视早期的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可充分吸取和借鉴私塾教育模式的先进经验。诸如,在家庭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对孩子实施文化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对孩子实施伦理道德教育。家长可与孩子一起阅读一些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绘本,帮助孩子尽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2.对幼儿园教育的启发

我国的传统私塾教育模式除了对家庭的早期教育拥有很多启发之外,对幼儿园教育同样具有很多启发,具体表现为:

(1)注重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并不是一定要让幼儿掌握多少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积极加强对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私塾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即遵循的是文化知识与伦理道德教育并重原则。早期的私塾教育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主要通过《三字经》、《弟子规》的教育教学而实现。而幼儿园也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对幼儿展开系统的《三字经》及《弟子规》教育,让幼儿通过《三字经》及《弟子规》的系统学习,建立完善的道德观。

(2)注重对幼儿的因材施教

私塾教育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个别教学。这一点同样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所借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对于幼儿而言同样如此。他们的个性特点不同,智力不同,家庭生活环境不同。也正因为这种不同,我们才应更多的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因材施教,帮助不同幼儿可以得到差异性发展。诸如,有的幼儿舞蹈天赋较好,那么幼儿教师即可着重对其加强舞蹈教育,帮助其在舞蹈方面更好的发挥其天赋。又如,有的幼儿音乐天赋较好,那么即可对其加强音乐教育,帮助其在音乐方面更好的发挥其天赋。上述说法仅是一种笼统性的说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幼儿教师应充分关注幼儿差异,积极对其进行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是更为科学的。

(3)注重幼儿对知识的领悟

私塾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识记与领悟并重。这一点极为值得幼儿园教师反思。很多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知识传授时,仅注重学生对相关知识是否进行了识记。殊不知,很多幼儿对相关知识内容并未真正领悟,以至于过一段时间后很快就忘记了。幼儿的记忆力大都很好,通过强化训练他们很容易会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识记。但仅做到如此仍远远不够,幼儿教师还应着重对相关知识内容的讲解,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内容的具体含义。这样的做法更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教育的质量。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三、结语

近年来,私塾教育模式在我国似乎又重新得到了重视。很多专家、学者均对私塾教育模式积极展开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我国民间亦有个人和团体不约而同的展开了私塾教育模式。对此我们不做评价。总而言之,私塾教育模式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具有很多启发,这种启发不仅体现在家庭教育方面,对幼儿园教育同样存在很多启发。在未来,希望有更多学者参与到该问题的讨论中来,积极探索私塾教育模式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发,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儿童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让私塾教育在新世纪的今天,在儿童早期教育方面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松芝.传统私塾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 蔡娜.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的特点及其对现代初等教育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1).

对孩子教育的启发范文2

在户外活动中,倘若幼儿发现一些现象的时候,会非常好奇,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启发幼儿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和探索。例如,一些幼儿发现了路的两侧长满了青草,而路上却没有,此时,教师需要启发孩子进行深入发现,启发孩子去发现在还在哪些地方没有青草。这样,孩子在寻找之后,发现了在一些石头压着的地方没有青草,以及在缺少阳光的角落也没有青草。这样,不但调动了孩子的探索兴趣,而且也使孩子学习到了一定的知识,尽管比较浅显,可是教师对幼儿有效地实施了科学启蒙教育,这有益于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二、重视对孩子实施情感教育

教师对于环境的态度和情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在户外活动中,教师不单单是创设环境的人员,还是照顾幼儿和指导幼儿的人员,并且也是孩子的好伙伴,教师需要以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环境,并且跟幼儿一起游戏和活动,教师不可以太过注重幼儿的技能和动作,而不重视孩子的情感感受。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跨栏的时候,由于孩子不敢跨越小跨栏,他们往往抬起腿却又将腿放下,非常犹豫不决。此时,教师需要疏导孩子的情绪,灵活地教授学生动作,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不再催促孩子,这样,他们就能够自然地完成动作。

三、讲究户外体育教育的方法

对孩子教育的启发范文3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深化,为幼儿教育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学前教育质量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并且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遵循素质教育要求,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为幼儿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最大助力。

一、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改革,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大众教育观念不断转变,使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是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开展的奠基人,幼儿学前教育质量与祖国的繁荣富强有着直接的联系。幼儿教师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并且不断为之付出努力,走上综合素养与能力全面发展的道路,从而真正意义上体现出幼儿学前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如果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将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幼儿对基础知识技能难以实际掌握,无法对深层系统知识展开深入探究,导致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思维与意识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才可以完善的构建出认知模式,具备良好的生活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参与社会活动,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将幼儿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能够进一步强化教育效果,使孩子成就自我,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如果教育方式和环境的问题导致部分幼儿对学习失去信心,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学前教育值得每一个教育者认真思考,找出其中的发展瓶颈,从原因入手实现对问题的根本性解决,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认知教育。 

二、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管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学前教育并没有进入国家义务教育行列,大部分幼儿园或者幼儿所都是私人承办,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个体组织。为了节约教育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学前教育承办方不能为幼儿教学提供系统性、完整性的服务,导致学前教育在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别。 

(二)学前教育的教学理念不够深入 

学前教育的教育理念与承办者和管理者的认知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根据调查,不少学前教学的承办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幼儿教育培训,对幼儿需求和认知的来源是多年的经验,缺乏科学的指导。目前,学前教育的教学理念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并不能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例如:幼儿园将学习算术、识字、英文单詞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对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科目不做过多的讲解,导致幼儿期间无法开阔思维和眼界,直接被教育者封闭在基本学科知识点的熟练程度上。在以传授知识、强化记忆的教学理念下,幼儿失去了自由自在的想象力,缺少对未知世界探索能力,大大降低幼儿突破现状,进行创新的能力。 

三、幼儿学前教学优化策略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推广及应用 

幼儿时期是幼儿智力发展最快及个性塑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具有空前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学习力。因此,学前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对孩子的脑力及其他各项潜力的开发与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才能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真正将教学改革与创新落实到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学的持续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转变固有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积极推广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孩子的个人发展需求,鼓励孩子发挥天性,观察孩子的兴趣专长,启发幼儿循序渐进的学习和积累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及学习力。例如,很多小朋友会对颜色非常感兴趣,看到不认识的颜色会用手指着着墙上、地板等地方问老师这是什么颜色,此时,老师除了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颜色,更要适当的对孩子的思维进行启发,让孩子思考什么水果是这个颜色的或者谁的衣服是这个颜色的等相关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此引导加强孩子的思考能力,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学质量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二)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掌控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导,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幼儿被教导听从教师的指令,不得随意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需求。要提升幼儿学前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改变这一传统模式,幼儿老师要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不应该限制幼儿的表达和个性,要采用更加理智平和的方式维持教学秩序。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会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由,更加包容,孩子的学习兴致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例如,在教幼儿们学习画画和颜色的时候,教师不必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就规定好这节课画什么、涂什么颜色等。老师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心意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涂自己想涂的颜色。在孩子画画的时候,老师注意仔细观察画的内容和颜色并给予交流和肯定,让孩子真正热爱绘画并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幼儿创新教育的发展。 

(三)多样化教育方法的应用 

幼儿的学前教育是对幼儿智力开发的重要环节,对幼儿的学习习惯培养等都比较重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共同运用,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保障幼儿学前教育的效率水平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对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要能从多方面充分重视,在教学措施的实施上要多样化实施。学前教育是对学生今后学习有着深远影响的教育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并要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才能有助于实际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对孩子教育的启发范文4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其中方法很重要,家长们如果有意识地教给孩子方法,并由此让他们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灌输孩子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更加重要的是,“渔”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并在未来带给孩子更多的“鱼”。如何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呢?

一、转变观念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刻苦、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应当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如何教孩子正确做人的方向上转变。作为启蒙教师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 ,严而有度。

二、注重沟通

良好的沟通方式是父母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并表示理解。对待孩子的不足以及给孩子的建议要向孩子说明理由。用赞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在孩子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予即时的反馈。让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也要去理解孩子。

沟通不仅指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还包括父亲和母亲以及与家人的教养观念和经验的沟通,孩子父母间的沟通,和专业人士的沟通等等。通过这些渠道,父母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更有助于解决教育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如从老师、从孩子的同学那里,看到孩子离开父母的另一面。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问题儿童都是心理不健全的结果。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常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也总会有一些表现。

如过分自卑或孤僻、经常与父母及同伴发生争执,敌对,不合作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勤于沟通,防微杜渐,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重新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三、激励启发

激励启发式教育与强制教育是对立的。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刺激。即对人的动机的激发,是对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人的行为是人这个有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映。人通过一连串的行为动作来实现其预期目的的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刺激或情境——人(有机体)——行为反应——行为结果(达到目的)。激励教育是在尊重孩子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有利的外部条件,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孩子积极主动的发展。

启发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去学和从事她们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捕捉孩子身上将要显露出来的,或是孩子尚未意识到的对事物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孩子能在自身能力的发展中享受自己的成就和享受快乐的生活。

四、信任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并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愿望和要求,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可爱、可以信赖。这样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心里的秘密讲给父母听,以取得了孩子的最大信任。同时,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他们或许有意想不能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做父母的切忌越俎代庖,而应给予更多的启发性的帮助。

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孩子长期的心理惩罚。儿童缺乏生活经验,偶尔做错一件事,父母就天天骂或时常提及此事,长时间表示拒绝,就会使孩子情绪异常忧郁,甚至延续到成年。有的问题儿童本身就有情绪上的障碍,如果家长自身容易冲动,就会更加严重。

五、挫折教育

如果父母总是尽量的避免孩子遭受失败和挫折,甚至帮孩子来承受。这样的过度保护只能使孩子在将来独立的人生路上缺乏对付艰难困苦的经验,容易被困难击倒,再也站不起来。

对孩子教育的启发范文5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法 儿童乐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儿童器乐教学也不例外。新课改对教育理念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教育理念。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取诱导的方式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学生信心健康发展。因此,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佳方法,是促进儿童器乐教育顺利进行的最佳手段。

1 兴趣的重要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逐步深入,儿童音乐教育受到家长和教育者广泛的关注。一些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的音乐教育,他们意识到音乐教育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然而一些家长并不是从激发孩子的兴趣,陶冶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使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因此,器乐学习首先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兴趣程度如何直接关系着器乐学习的成败。在器乐教育中,应该结合儿童的自身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并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潜力,使学生对音乐更感兴趣,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2 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2.1 比喻教学法

由于儿童的智力水平及理解能力尚未成熟,给儿童上器乐课的时候,教师应该用儿童熟悉的语言,喜欢的东西进行进行教育,找到和儿童共同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器乐学习中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儿童的思想、智力因素,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调整。教师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孩子的语言和儿童进行交流。由于器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为了使儿童更好的了解并对其感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生活中具体的事物,引起儿童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促进儿童对音乐知识理解。如,在教儿童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的区别时,教师可以用儿童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教学,全休止符是睡着了,二分休止符是跑累了歇息一会,用这种方法教育儿童,能使儿童更好的理解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的关系,促进儿童对器乐的兴趣。

2.2 引用故事法

音乐表演的目的是使情感得到充分的展现,演奏的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乐曲的感情掌握和表达,这样可以音乐表演可以更好的提升儿童对器乐的兴趣。在儿童器乐教育中,教师为了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兴趣,可以根据每一个儿童的兴趣爱好,编制音乐故事,使每一个儿童在音乐中都能有自己的角色,在音乐中展现自己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音乐兴趣。如,儿童在学习《湖上天鹅》时,教师可以放映一些关于天鹅的视频,并在旁边适当的给儿童作介绍,将儿童带入画面中,使儿童在其中可以感受到春天到来,进而使儿童对器乐的兴趣有进一步提升。

2.3 游戏教学法

儿童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根据儿童这一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使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以便更好的学习器乐知识。如,教师在教学生五线谱知识时,可以编制小黄鹂学唱歌的游戏来引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教师让儿童扮演五线谱中的角色,教师指到哪个音符时,代表哪个音符的儿童就站起来,以此类推,这种锻炼方式可以使儿童的身心得到舒展,也可以使儿童的对五线谱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2.4 问答教学法

问答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儿童回答问题,调动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儿童更好的投入到器乐教学中来。 如在学习五线谱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五线谱像什么或是音符像什么等问题,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儿童回答之后,教师也可以适当的进行补充说明。可以将音符比作小蝌蚪,并形象的解释音符就想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以区分音符的种类;可以将五线谱比作楼梯,楼梯越往上音越高,楼梯越往下音越低,加深儿童对音符和五线谱的了解。

3 启发式教学的应注意的问题

3.1 要注意开放性问题的运用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尽量避免将学生带入封闭式启发误区中,不应该将“这样做好不好”或是”这样表现如何”等措辞用到课堂上,教师这样做很容易使学生陷入依赖教师暗示的不良习惯中,易使儿童的思维受到限制,不利益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的对其进行启发,而不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回答。

3.2 注意预设法的应用

教师在使用问答法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先让儿童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尽量让儿童自己独立的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儿童的作用,应将儿童置于课堂的主体,使儿童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教师不应该将问题设置成统一答案,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回答的答案也不近相同,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答案给予适当的肯定或是赞赏。

3.3 要正确的运用问答法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的将提问作为每节课必要的环节,盲目的进行提问,也不顾提问的质量如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如,教师提出乐曲可以分几种,儿童的回答有五种、六种、七种的,教师对于回答正确的给予肯定,但是并未明确的了解儿童是真的知道还是随意说的。这种方法不仅不能更好的启发儿童对器乐知识的了解,反而会使学生陷入更大的误区。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儿童的兴趣为依据来设问答,从而使问答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4 要注意因材施教法的运用

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器乐教育中,教师应该运用因材施教法对儿童进行教育。在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时候,要以儿童自身的兴趣爱好为依据进行选择。具体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性格,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模式进行针对性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使儿童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束语

现代化教学要求教师要用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力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儿童器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儿童在兴趣的指导下更好的掌握器乐知识,促进儿童器乐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许姗.论儿童钢琴教学中兴趣的培养[J].才智,2009(20).

[2] 徐锦艳.寻找儿童钢琴教学中技术与兴趣的平衡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

[3] 臧欢.儿童声乐快乐教学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

[4] 高雅.浅谈趣味儿童钢琴教学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

对孩子教育的启发范文6

关键词

幼儿 音乐 创造力 创编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需要创造型人才,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的生力军,他们能否适应未来的社会,能否推动时代的前进,是当今幼儿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教育者所关心并积极探讨的课题。

幼儿期是幼儿创造力开发的萌芽期,这一时期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机会,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开辟了一片广阔的空间。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激活孩子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活动室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良好途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它来培养、激发、鼓励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探讨解决对策

在幼儿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是可行也是有效的,而如何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呢?

(一)创设宽松开放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由此,环境的创设对幼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吸引孩子进行创造性活动,提高孩子创造的兴趣。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以鼓励孩子,引导他们大胆参与创编活动,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信心,从而不断地挖掘他们的潜能。

首先要创设以音乐为主的环境,运用语言、动作、图片等手段多角度地给予幼儿感官刺激,以便诱导幼儿创造灵感,从而引起、激发、增加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如音乐欣赏活动《掀起你的盖头来》中,我们在活动室内悬挂新疆的葡萄和风光图片,教师身着维吾尔服装,随着欢快、奔放的乐曲翩翩起舞,立即使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导幼儿进入了丰富的想象境界。又如在歌曲《小麻雀》的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森林”的环境,并在“树”上、“树”后放上小动物的头饰。在引导幼儿想想还有那些小动物也会像小麻雀一样唱歌时,孩子们高兴地请出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着它们的叫声,并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边唱边做起动作来,在一片“嘎嘎嘎”“呱呱呱”“喵喵喵”“叽叽叽”“汪汪汪”的歌声中,幼儿学会了自己创编,体验到了创编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创编的兴趣。

其次,在活动中要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鼓励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自由的表现。如在打击乐《铃儿响叮当》中,每个幼儿都按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水平选择乐器,创编节奏。幼儿相互讨论着,交流着。在活动中,到底如何才能使整首乐曲更加动听呢?我们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有的认为三角铁敲起来有回音,应敲长音;有的认为锣的声音很亮,不能经常出现在演奏过程中……孩子们在讨论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同时,孩子们也十分乐意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

此外,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现。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创造活动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如在《小羊过生日》这个音乐教学活动中,借助小羊等小动物的情节,引导幼儿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在活动开展时,孩子们非常有创意,他们用不同的头饰和不同的服饰自己装扮,用不同声音、动作、乐器等表现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们,不但丰富了情节,而且还充实了形象。尤其在表现角色的动态上,更加惟妙惟肖,充分的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

(二)采取积极的教育行为来激发幼儿创造力

1.聆听诱导。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幼儿唱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必须在幼儿聆听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经常播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乐曲,稳定幼儿的情绪。我发现当幼儿听到欢快、跳跃的歌曲时情绪表现得非常热烈,很多幼儿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听到比较低沉,缓慢的音乐后会想到狮子、老虎等凶恶的动物。当孩子们在听音乐方面表现出初步感受时,就会对歌唱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都为其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语言引导。

创编歌词也是对音乐作品感受的一种形式,在初步创编歌词时,幼儿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强,想象力不够丰富,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启发、引导。比如,在《听》这首歌曲中,歌词是“我听到风儿在呼呼吹”,我就启发孩子:你们还听到过其他的声音吗?孩子们会回答:听到小鸡叽叽叫,听到小鸭嘎嘎叫,听到小羊咩咩叫……大部分联想到的都是小动物,只有一个小朋友讲听到小鼓咚咚响。针对这种特点,我首先表扬了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并利用他创编的这句歌词全面地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请他告诉大家是怎么想到的。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又想出了许多不同的事物,如小河哗哗流、雨儿滴嗒响等等。这样一来,幼儿创编兴趣更加浓厚了,在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3.肢体启发。

孩子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创造就是身体动作。幼儿学习音乐、舞蹈最主要的途径是随着音乐扭动身体,创造肢体语言,这也是他们体验表达情感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幼儿通过肢体语言,不仅能自由地表现自我,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而且常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如在韵律活动《喜洋洋》中,我让幼儿观察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基本动作,启发幼儿把自己创造的动作填放到音乐中,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进行表演。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了不同的欢庆动作:有的用“放鞭炮,放烟火”的动作来表示庆祝节日,有的在表现爷爷奶奶“做饺子”,有的表现“敲锣打鼓”……好一派热闹景象!在活动中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在各种音乐活动中 培养幼儿创造力

在实践中,为了帮助幼儿获得心智的满足,感受和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发展创造能力,我们尝试在歌唱活动、律动、节奏性活动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都相应的融入创造性的教学,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1.在唱歌活动中创编歌词,让歌唱活动更具生命力。

幼儿具有的创造力是潜在的。为幼儿留出适当的空间,从多方面加以培养和提示,是幼儿音乐创造性活动的保证。在创编时,首先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教师的引导要适度。例如在小班歌曲《红苹果》的教学中,在幼儿反复欣赏学习了歌曲后,我才开始启发他们想想还有哪些水果吃了身体好。经过思考、讨论后,孩子们编出了黄香蕉、紫葡萄、大鸭梨等歌词,我一一给予了肯定。孩子们将这些歌词编入歌曲中,在旋律伴奏下唱着自己创编的歌词,成就感油然而生,创编的兴趣也同时产生。

其次,对带有生活经验成分的歌曲,启发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如在学唱完“两只老虎”这首歌后,可以让幼儿自己想出还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等。幼儿想出了将“老虎跑得快”改为“花猫走得轻”“乌龟爬得慢”“小鸟飞得高”……这样一来,气氛十分活跃,既促进幼儿敢于独自一人在大家面前唱歌,又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又如在《买菜》的歌唱活动中,教师启发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菜来创编歌曲中的菜名。此举立即打开了孩子的思维,有的唱着“鱼儿蹦蹦跳呀,黄瓜黄又黄呀”,有的念着“芋艿、芹菜、红辣椒,毛豆、扁豆、四季豆……孩子们唱着自己编的歌曲特别开心。幼儿的创编基本上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主。他们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仅开发了创造潜能,还学会了观察事物、积累经验,更多的是他们开始去发现生活,表现生活。

2.在歌唱活动中创编动作。

在歌唱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去感受种种自然的动作,如走、跑、跳。例如同样的走,孩子们可以蹲着、踮着、像棉花似的飘着、像机器人般颠着等等。如在创编韵律活动“苹果丰收”的动作时,让幼儿想出:你是怎样到苹果园的?用以前学过的哪个步子最好?有的幼儿想到“跑跳步”,有的幼儿想到“踵趾步”。摘苹果怎么摘?很多幼儿都用“采茶”的动作,我又强调苹果很大,需用力摘,应怎样将“采茶”的动作改一下?这时大多数幼儿都能把手腕转一下表示摘苹果。有的幼儿还会上、下、左、右、单手、双手的摘。苹果摘了很多,心里怎样呢?怎样表示高兴的动作?这时,幼儿纷纷双手将筐举过头顶,左右摇摆。在教师的点拨下,使幼儿的动作既增加了情趣,又能顺利迁移已有经验,投放到创编动作上来,又使舞蹈跳得姿态各异、情真意切。

3.创编节奏,让音乐活动乐趣无限。

我引导孩子们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节奏来打击,以此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创造能力。在歌曲《摸耳朵》和《头发、肩膀、膝盖、脚》的学习中,我针对歌曲中歌词简单、重复、明了的特点,首先启发幼儿按歌词指向自己身体相应的部位,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接着,我鼓励幼儿边唱边拍打节奏,同时启发他们拍打出不同的节奏来;最后,我请幼儿向同伴展示自己创编的节奏,尽管幼儿间的差异比较大,创编的节奏也大相径庭,但大家都体验到了成功感。

实践证明幼儿是十分喜欢创编活动的,他们的创造潜能也是非常巨大的,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有效而必要的。在“乐”教、“乐”学的境界中,激发孩子创新的潜能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在情感共鸣、心灵触动的真实感受中,发展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是学前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结束语

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给予音乐自由的空间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从小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让幼儿无任何约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使一些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有声有色,让内容更加丰富、完满。由此我们看出音乐教育是发展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景焕.创造教育原理[M]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黄人松.学前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