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方面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艺方面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艺方面的知识

茶艺方面的知识范文1

论文摘要:语言学习与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密切相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大专非英语专业男女生在学习英语背景知识方面的观念及策略上的差异。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男女生在这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学得文化背景知识的策略上,男女生都有待加强,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应对策。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学以及语用学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理论工作者和语言教师开始将关注的目光转向语用功能和语言使用的研究,外语教育界日益认识到语言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及文化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川。把语言的使用与文化分割开来是不可能的。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仁。文化问题比语言问题更加严重。文化的范畴很广,本文所指的文化背景是指目的语即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存在,而是与其身后蕴含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一些教师和学者如胡文仲早在1989年之前就已经开始研究文化背景知识对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并对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但近几年来,外语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多,尤其对大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方面探讨得还不够。在教学中笔者观察到,男生似乎比女生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本文力图通过调查进一步探讨男女生是否在学习目的语文化背景的观念和策略上存在问题和差异。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目的

这项研究是调查大专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对学习背景知识的态度或观念以及为获取这方面知识而采取的一些策略,着重调查男生和女生在这两方面的差异。从自己的课堂观察和对部分英语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男生的知识面似乎比女生广,在做有关背景知识方面的听力和阅读材料时,男生对此类知识的敏感度似乎高于女生。所以,表面上看,大部分男生对阅读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有增无减,而女生的情况却不容乐观。针对这一特点,本次调查正是希望通过问卷进一步了解这种现象,寻求大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背景知识学习方面的障碍,探讨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调查对象

这项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浙江省丽水学院医学院护理大专和口腔大专06级两个班的学生,是目的抽样的结果。选择大二学生是因为学生通过一年的大专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大学英语学习观念。大部分学生能重视英语学习,相当一部分同学已提前通过了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学习态度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一部分学生为自己在一年里获得的英语知识沾沾自喜,殊不知今后的学习难度可能会因为英语文化知识的缺乏而加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处于困惑阶段,迫切寻求新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是一份有关背景知识学习情况的问卷。间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家庭背景的了解,包括性别、居住地、父母亲职业等,要求如实填写。第二部分对背景知识学习观念的了解,如:1、学习英语背景知识对于成功学好英语很重要;2、对老师来说在课堂上有必要介绍讲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3、你喜欢了解说英语国家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情况;;4、你在课堂上愿意学习英语文化,尤其愿意学习世界各国文化;5、你希望老师能多提供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材料;6、你对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感兴趣;7、你对中西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很了解。共有7个条目,选项有1二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二不知道,4=基本同意,5=同意。第部分是对方法或策略的调查,如:1、我_参加与英语有关的活动;2、我_读原版英语作品或简写本;3、我—课后看英语杂志或报纸;;4、我看英语电影;5、我通过看中文报纸或电视了解时势。共有5个条目,选项有1=从不,2二很少,3=有时,4=经常,5=总是。调查由英语课任教师完成。

(四)研究假设

根据笔者的初步观察,男女生在对背景知识的态度及策略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拟通过调查统计来验证这个假设。

(五)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问卷由英语任课教师发给学生,发下问卷103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为103份。

二、结果

问卷回收,按男女生分类,然后进行统计检验。对两个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别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对两组独立大样本进行t检验,研究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报告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观念和策略的独立样本t的检验值分别为0.534和0.149 , t的绝对值都小于1.%,而显著性的概率P大于0. OS,属于差异不显著,大专非英语专业男女生在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的观念和策略上无显著性差异。而且他们的平均值相差不大,但是标准差男生大于女生,说明要作检验。

本调查显示:大专非英语专业男女生在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上并无显著性差异。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1)观念的每条目平均得分都高于策略的每条目平均得分,这说明学生的观念强于策略,有一定的文化意识,并且对文化背景感兴趣,而且认为这方面的知识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期待值普遍较高。2)男女生在学习英语背景知识方法上所得每条目的平均分差不多,得分都不高。这说明男女生在获得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方法或策略上都有待于加强。从中也可看出男女生所接受的外国文化教育差不多,表面上看,在接触到文化背景知识时,男生比女生更活跃,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女生更不善于表现自己,而男生的性格却比原来外向,男生的这种性格有利于语言学习,不断提高的成就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确实有一小部分男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较丰富,但从近年该校的学生成绩看,尤其是在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的成绩上,男生的优势不是特别明显,过关率还是女生高,这可能是因为男生在词汇量方面不如女生,有限的词汇量是阅读和听力的一大障碍,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加强男生的基础知识;由于平时学生都住校,属于封闭式管理,所以学生与外界接触较少,因特网和电视等现代化的媒体很少触及,尽管有规模较大的图书室和阅览室,但原版的英文书籍杂志等却较少,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量。平时教师在这方面的引导也不够,使学生不能利用现有的硬件和软件来获得相关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本调查结果还显示,无论在观念上还是策略上,男生的标准差值都大于女生,这说明男生间的差异程度要大于女生,男生的观念和努力程度相差较大,而女生普遍较努力。教师在教学中对男生的关注以及正确的引导可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把一部分男生的吸引力转移到英语文化背景上,可以此带动他们的语言学习。

三、启示及对策

茶艺方面的知识范文2

关键词:茶学专业;茶艺课程;茶艺师考试;课程改革

茶艺课程是茶学专业茶文化类课程中的一门骨干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茶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使学生了解中华茶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理、茶艺要素和环节、茶艺礼仪、茶艺美学特征、茶艺编创原则等理论,掌握各种形式茶艺的技能实践,茶的冲泡和品赏艺术,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艺术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综合素质。[1]茶艺师考试是人社部对从事茶艺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与茶艺课程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实现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就要分析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异同,对茶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将以青岛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为例,探讨茶学专业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

一、茶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企业需求

茶学专业是由我校2008年新开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2]据统计,近3年我校茶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保持在80%以上,20%-30%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他学生报考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或从事茶业相关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在这些涉茶的工作岗位中,从事茶艺工作的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及工资待遇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深受茶学毕业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茶叶企业的经营销售就需要茶艺师们来发挥他们专业技能,赋予茶叶文化艺术,因此中高级茶艺师可以说是市场中的“抢手货”。各大茶叶公司、茶艺馆、涉外宾馆等把拥有茶艺师资格证的茶艺师看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专业培训的茶艺师往往能得到消费者信赖,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茶学专业毕业生对此深有体会,学生被安排到茶业公司实习期间,学生普遍反映大多公司里没有茶艺人员可以为顾客泡茶、介绍茶叶、招待客人,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把茶叶推广出去。另外通过参加几次青岛市、济南以及烟台的茶博会,同学们发现在人山人海的茶博会上,茶艺表演往往更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认识并了解企业的茶叶,使企业产品在万千茶叶中脱颖而出。而一些茶艺馆、茶文化类公司,也需要大批优秀的茶艺师。茶学专业毕业生获得茶艺师资格证书,不仅能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还能为他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提供帮助。

二、茶艺课程教学现状与茶艺师考试形式

(一)我校茶艺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茶艺课程的理论知识,介绍了与茶有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而作为茶学专业的毕业生,经过茶文化、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的学习,其茶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相当扎实。茶艺课程实验教学教授学生习茶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玻璃杯泡法茶艺、盖碗泡法茶艺,壶泡法茶艺、壶杯冲泡乌龙茶、壶盅冲泡乌龙茶、碗杯冲泡乌龙茶等。实验教学内容侧重茶艺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的掌握,简单的茶艺表演形式。

(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本职业共分五个等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茶艺师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茶艺表演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核茶艺师对茶专业知识的储备,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通过考试。茶艺表演则考查了茶艺师对茶艺表演的熟练程度以及创新能力。这种茶艺师考试的根本目的不是考试,而是提高茶艺师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这是需要茶艺师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的,这也是衡量茶艺师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三、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

2014届茶学专业的几位学生曾在2014年10月参加了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青岛首届茶艺师大赛。这次比赛共进行了两天,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审评茶样(干茶辨识与茶汤辨识)、茶艺表演三部分。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考试还行,到了审评的时候虽说是各大类茶都在审评课上审评过,可缺乏实践,不能快速而准确的审评出来。茶叶表演也不是教师课堂上所教的那样,当茶海出现在茶艺表演用具上的时候,因为以前都没有用过,学生有一点茫然。作为茶学专业的学生志在冲击大赛前三名,可最后居然没有一个人进入前十名,更有甚者名次还非常靠后。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考试还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相同之处

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师考试有一些相同之处。例如:1.考试形式相同,都分为理论知识与茶艺表演两部分;2.考查理论知识部分覆盖全面,涵盖了与茶有关的各方面知识,要求我们的学生储备大量的茶叶基础知识;3.考查茶艺表演形式基本相同。茶艺师考试所考查的茶艺表演是最基本的绿茶、红茶、乌龙茶茶艺表演,这与课堂上教师所教给的基本相同。

(二)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校茶艺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评价方案与茶艺师证书考试要求不太相符。在我们茶学专业的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教材内容,多数是与茶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偏重理论知识,这样便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死记硬以应对各项考试,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而茶艺师考试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最重要的还是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考试不仅考核了茶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核职业道德、茶艺服务、管理等内容,这正是茶学课程所缺乏的。学生由于缺乏技能实践和经验,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就业要求,出现就业偏离专业的情况。对照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不难看出,我校茶学本科专业茶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涵盖了茶艺师和茶艺技师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学生的实践锻炼环节有所欠缺,学生做不到活学活用,距离优秀的茶艺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必要性

茶艺师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能力的标志,也是进入人才市场的通行证。而现在有些茶学专业学生为了取得茶艺师证书,专门报培训班学习茶艺考试,培训报考费用高达两三千元。我们茶艺课程本来可以学习到的知识却要专门花钱来另外学习,这样不仅浪费财力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将茶艺师资格考试引入到我们的茶艺课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也更加便于我们茶学专业的学生取得茶艺师资格证。我校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专业技能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针对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现状分析,应该将茶艺师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茶艺课程中来。坚持将茶艺课程教学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相对接,能促使学生在获得学位证书的同时又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4]

五、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措施

(一)课程体系设计要适应社会需求

茶叶行业茶艺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艺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茶艺课程不仅要涵盖茶文化、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鉴、茶具鉴赏,还需要涵盖营销管理、传播策划、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适应茶叶行业的高速发展,茶艺课程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改进,培养出适合现在企业的复合型茶艺人才。学生要深入到茶行业中去,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二)改善薄弱的师资力量,降低授课中的理论比重

目前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懂专业技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中理论比重过高,而在实际的操作实践比较少。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茶学专业的茶艺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课程设计学时短、专业实践明显不足的问题,相对削弱了对学生茶艺能力的培养。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却要求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操作实践,把审美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此外,还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网络的支持强度,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服务水准,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具特色的茶艺培训机构和茶楼、茶艺馆等,并介绍学生到其感兴趣的地方实习。

(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

很多学生在进行茶艺专业备考的过程中,普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考试资源。通过建立网上测试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茶艺知识的无纸化考试,而且还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学生自身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完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学生本身也不能松懈。虽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以及优质的学习资源,但若自身不努力,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因此,学生不但要学习教师所教的茶艺知识,自身也要不断的提高。作为学生可以多走出去,去茶博会、茶馆等地方不断观察、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去参加一些茶艺比赛,在比赛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茶艺比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艺师,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拓自身视野,不断创新。茶艺比赛能在体验比赛的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小结

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能让学生在取得茶艺师资格证书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胡建辉 张新富 赵磊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以寿.中华茶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2]丁兆堂.山东省茶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8):68-70.

茶艺方面的知识范文3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茶艺教学 人文素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将“茶艺”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常规教学中来,其原因有二:一是继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迎合东方人文明的生活追求;二是茶艺教学能促进学生修身养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从2006年以来一直任教茶艺这门学科,在这五年来不断学习和探讨茶艺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茶艺专业中存在着丰富的人文元素。

一、茶艺教学中存在的人文素养元素

茶艺是“茶”与“艺”的融合,从广义上讲,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叶原理,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学问;从狭义上讲,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用一杯茶的艺术。在教学中主要从狭义概念着手,学生把茶的色、香、味、形泡出来,以及懂得如何去品尝、去欣赏一杯好茶,就达成教学目标了。我们在茶艺表演时特别讲究的是茶艺表演的形象及气质要求,“茶艺表演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浸润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飘逸出中国人所特有的清淡、恬静、明净自然的人文气息”。

我在茶艺教学实践中发现,茶艺教学中存在很多人文素养的元素,如学习者仪容仪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文明礼仪;融音乐、插花等艺术形式于一身的审美修养……茶艺因其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使得学生在茶艺学习中获得深刻的人文素养的体验、感悟与内化。茶艺教学中所注重的内在气质的培养,如自然和谐、从容优雅、清神稳重都是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内容。特别是茶艺生命力所寄寓的文化土壤,能使茶艺学习者逐渐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传达出茶艺的“精、气、神”,这些人文元素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的人文品位。

二、在茶艺教学中渗透学生人文素养

师生同在茶艺教室这一清静的处所,斟上一盏清茶,看茶汤的透彻,观杯中茶叶的沉浮舒展,沉下心来细细体味那始涩而后甘的滋味。茶里氤氲着做人的超然、含蓄、执著品德,人们通过饮茶来领悟哲理,感悟人生。具体到茶艺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通过泡茶、品茶、茶艺表演渗透学生多方面的人文素养。

(一)渗透审美情趣

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茶艺教学特别是茶艺表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并且创造美。进入茶艺教室,每个学生要做到仪表美、仪态美和语言美,当表演茶艺的学生款款走上讲台时,整个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学生都只是静静地观看和品味。涤器、投茶、冲泡、敬茶,表演者动作利索大方,礼节谦和恭让……静寂的处所,轻柔的音乐,袅袅的茶香,甘醇的茶汤,让人似乎进入一个空明宁静的世界。一杯茶所烘托出的千山绿意,让人随和、随缘,此种意境和美感能对身居茶室之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与行为约束,并在潜移默化中使自己的性格情操、思想境界等都得到陶冶。久而久之,学生会把茶艺课作为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提升来对待,从而达到培养审美情趣和陶冶性情的目的。

(二)渗透团队精神

在茶艺教学中,有许多学习内容的协作性很强,在茶艺表演中表现尤其突出。茶艺表演是在泡茶技艺的基础上,对泡茶的各项程序进行艺术加工,将生活中的泡茶技艺上升为一种表演艺术,使客人得到一种美的熏陶。茶艺表演在一般情况下要三人同台合作,在整个过程的进行当中,要求主泡手、助泡手和解说员在同一时间内有良好的协调与配合,不能因为个体的独立而破坏整体的和谐之美。另外,泡好一壶茶不仅需要有好的泡茶技艺,而且需要有优质的茗茶、上好的水质、恰当的冲泡时间、合适的茶具、良好的心境等,缺一不能品出茶之真味。茶艺表演是培养学生和谐美感与团队精神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团队精神。

(三)渗透节俭意识

茶出自深山幽谷,得益于山野自然之造化,秉性朴素高洁,不入俗流。在茶艺教学中,以茶为载体,茶性的俭朴可以培养超然、淡泊的雅趣和恭谦俭让的精神涵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崇尚节俭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节俭并非吝啬,它是一种自我约束,是以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势达到一种精神快乐的境界。弘扬节俭美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保持旺盛的精力,磨炼意志,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渗透科学精神

饮茶能促进身心健康。茶圣陆羽认为茶有解“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等多种功效。中、日、美、英、法、俄等国的科学家研究表明,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分。茶叶不仅具有提神醒脑、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解毒醒酒、降火明目及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而且对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新的功能使茶由最初低级的药用转向饮用后,再回归到更高级的药用状态。我们在茶艺课中传授这些知识,使学生明白喝茶有益于健康的道理,有利于他们养成科学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五)渗透创新精神

学校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如开化龙顶茶茶艺表演、茶艺知识抢答赛、自创茶艺比赛),促使学生动脑筋,勇于创新。将茶德、茶知、茶艺等教学活动和鲜活的、多彩的、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并有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茶山、茶厂、茶馆见习,使学生感受职业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互动性、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精神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茶艺专业可以使学生在泡茶、品尝中获得自我心态的调整,尽快发现自我、发挥自我、创造自我,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茶艺教学中潜在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元素,有待于茶艺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积极发掘。茶艺教学的魅力不仅在于泡茶、品茶、茶艺表演等动作本身,而且在于这一过程能使人获得极高的人文素养的品悟,内化为纯正的人文信念,培植成健康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林治.中国茶道[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2]郑春英.茶艺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茶艺方面的知识范文4

关键词:校本课程 茶文化 茶艺课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85-01

1 茶文化和茶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根据茶产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针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职茶文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组优化确定了茶文化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构建了包括专业社团、专业技能竞赛等环节组成的课外实践体系。

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实训室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学生茶艺技能和茶叶品质感官鉴定技能训练。课内实践教学体系与课外实践体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形成了“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发挥社团作用,提高实践技能”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了学生的素质结构。

目前,由于缺少对茶文化的准确定义和认识,这不利于茶文化的教学,以及进一步把握茶文化的发展方向。茶文化的内涵是以自然为基础,进而上升到人文精神领域。茶文化的重要内容涉及人文史哲的较多,以茶学代替茶文化,或以“可口、可乐”型的茶文化教学方式,也是有背于茶道精神的茶文化教学目的。通过研究,形成个性化校本课程,促进学校课程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打造成为学校的又一张“名片”。

2 茶文化和茶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与难点

2.1重点

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在于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基地,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社会资源,协同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建立一套适合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够突显该专业学生自身优势,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增强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并适用于与茶文化传播、茶艺表演相关的旅游休闲服务行业需求的专业综合性教学内容体系,并借此提升茶文化与茶艺表演课程专业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形成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提升休闲旅游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2.2难点

2.2.1校本课程开发主体课程开发意识不强、课程开发能力相对较弱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是课程资源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无法回避,也不能缺失。教师如何有效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怎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问题的系统研究还有所欠缺。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观念薄弱、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欠缺及校本课程的评价基础薄弱、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缺乏动机也是教师正在面临的一大问题,也是本项目的难点之一。

2.2.2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涉及面广,可操作性难度大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相应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不足而动手能力较强特点,而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属于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课程。茶文化内容广博、深奥,茶艺表演属于实操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观赏性,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茶艺表演学习的关联度极强,由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思维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思维,教学内容由浅及深、由易变难,提高学生学习探索茶文化的兴趣,茶艺实操课程既要体现其观赏性与表演性,更要结合茶文化体现其文化性和实用性。此外,该课程对教学环境与条件要求也较高。因此,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开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增加很多。

3 茶文化和茶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预期效果

3.1更新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专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与理念

解决教师“愿不愿”进行课程开发的问题,才能保障开发主体的能动性。校本课程开发意识的觉醒与课程理念的更新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提高的前提。长期以来多数教师只考虑“如何教”,很少考虑“教多少”、“为什么教”,教师只有教学意识,缺乏课程意识。课程意识的核心是课程观,这就要求教师要超越以往狭隘的课程观,树立科学合理的高职教育校本课程观。

3.2提高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专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共建课程开发团队的能力和搜集信息、课程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课程反思能力。通过开展茶文化与茶艺课综合实训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提高本专业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提高教师课程、教学及科研等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及课程开发能力。

3.3建立合理的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通过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立合理的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评价机制。对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评价打破以学生成绩为唯一标准的传统评价方法,采用自评、他评和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多样的评价方式。

3.4营造高职茶文化与茶艺专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良好环境

通过本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提倡民主、合作、交流的文化氛围。

3.5提升旅游休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服务河南地方经济发展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个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所独有的、其他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所没有的、与众不同的能力。开发出适合旅游休闲行业需求的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无疑可以成为培育和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最佳突破口,为河南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佶.关于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彭茜.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8.

茶艺方面的知识范文5

关键字:茶艺课程,体验式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TS971-4

1、引言

茶艺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茶艺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主要传授我国茶文化的基本知识、茶叶鉴赏及其冲泡方法等相关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这门课程着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

2、体验式教学法及其特征

2.1什么是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以中职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帮助其构建知识体系、拓展其实践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

2.2体验式教学法的特征

1)学习成为体验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操作等形式,来获得感性材料,在经过思维活动的加工去认知抽象的概念。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调动其全部感官、思维,在通过“尝试”,“对比”等方法来比较观察、动手实践,整个学习过程主要以体验方式展开。

2)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体验式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老师通过设定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来体会,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得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经历来构建其自身的知识体系。

3)关注情感体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根本的要素是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老师机械教,学生接受多为被动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之间的情感投入较浅。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有效的实现互动,在这种互动式教学中,对于相关问题可以实现情感与体验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指导相互融合共同的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快乐,激发其学习的情感,有利促进其思考以及思维的发展[1]。

2.3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对比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传授的知识较传统教学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教学,过分的强调记忆,教师在课堂上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标准化学习模式,过分的强调理论系统化。而体验式教学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获取知识,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感受放在第一位,凸显学生是教学主体。茶艺课程是一门具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有着如下的意义:

1)实践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验式教学实习了将理论知识与一定的技术能力相融合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茶艺课程体验式教学中通过构建模拟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赏色闻香、开汤品饮和动手操作,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来体验到茶叶的品尝与鉴别以及冲泡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体验式的教学基本实现像娱乐节目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参与者,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并体验到学习带来快乐。

2)强调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是以锻炼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实质是不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现自己来获取答案的途径,最终实现知识的获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实践的锻炼,其鉴赏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为其日后学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体验式教学法在茶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体验的产生主要源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着亲身的经历,因此,这样的切身感受对于体验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一定教学场景和活动,来将学生的注意以及思维方式吸引到教学中来,在活动中“以自身体会,用心去检验”,从而达到体验的目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思考问题,动手实践。在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运用多媒w技术、音乐等手段,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

3.2强调动手,培养能力

在茶艺课教学过程中,茶艺技能的掌握是这门课的重点内容,为此要着重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收集相关的茶艺资料根据茶艺师日常工作方式、内容等做好接待、准备、演示等,组织学生做好课堂上的礼仪接待、操作模仿、组织实施等相关环节,学生可以亲身的体验茶艺师的日常工作,其严格的按照茶艺师日常工作流程来培养学生,从茶艺师具体工作开始,将茶的历史、利用、发现等相关的茶文化引入到教学中,通过对茶叶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茶艺方面的学习与体验、实践,在回到茶艺师日常工作中,利用在日常积累的茶相关知识、礼仪、文化等集中表现出来,实现对茶艺各方面知识的熟练掌握,既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又能掌握茶艺基础知识[2]。

4、体验式教学法在茶艺课堂教学中的环节设计

本文以绿茶茶艺教学为例,结合体验式教学对课堂进行相应的设计和组织。将茶艺分为如下几个环节:1)茶叶的鉴赏2)泡茶技巧的学习3)茶艺的表演。具体的操作如下:

首先在课前做好准备,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穿着相应的服饰,再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体验到传统茶室的氛围。老师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实物引出体验式教学的主题――绿茶。首先老师展示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太平猴魁等绿茶名品,引导学生对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匀整度等特征对茶叶进行鉴赏,然后一起品饮这些绿茶。继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绿茶的品质特征及不同绿茶品种之间的区别。其次,对于泡茶环节老师要依据主题来选择合适的茶具和用水,结合绿茶的冲泡特点与学生进行讨论,确定最佳的泡茶方法。最后,在老师的示范讲解后,学生自行编排茶艺表演内容,自主参与、体验,从中掌握相关茶艺技能。

通过体验式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激发了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茶艺课程的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来熟练掌握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

参考文献:

茶艺方面的知识范文6

关键词:茶艺表演;音乐选择;创新音乐

在茶艺表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音乐以其独特的方式和特征能够有效的诠释、渲染和表达茶艺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随着茶艺表演的流行与快速发展,茶艺表演中音乐的选择问题也逐渐突出,茶艺表演中适当合理的音乐选择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强茶艺表演与听众的情感互动和交流,而且还可以大幅度地提升茶艺表演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情感。随着茶艺表演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迁和发展,音乐的选择如何更好的满足茶艺表演的需要,如何与时俱进的以创新的精神推进茶艺表演音乐选择,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商榷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现行茶艺表演中音乐选择的一般做法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茶艺表演注重思想性的特征,介绍了一种非常注重思想性的新音乐形态,指出了其与茶艺表演的内在契合性,并探讨了如何将之应用于茶艺表演之中的策略与方法。

1茶艺表演音乐选择的基本情况与问题

现行茶艺表演音乐的选择总体来看比较单一,多集中于中国传统古典名曲,在茶艺表演音乐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根据茶艺表演的形式、品茶环境以及不同的茶艺表演习俗等,几乎所有的茶艺表演节目所要表达和演绎的内容基本上都聚集在古典和雅致层面,因此整体来看,看似缤纷多彩的茶艺表演在音乐的选择上却相对单一,缺乏应有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因而造成了相当一部分茶艺表演缺乏多元化、层次感以及特色。茶艺表演在音乐选择上相对单一的同时,还存在着搭配不合理的问题,诸如在节奏舒缓的茶艺表演节目中,搭配了节奏恢宏、气势磅礴的音乐,这种搭配很难让观众心静如水地欣赏茶艺的安静和谐之美;大多数的茶艺表演的节奏比较舒缓,节奏的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小,而实际上一些中国传统古典名曲的节奏变化却非常大,这使得茶艺表演者在表演中途很难跟上音乐的变化节奏,不仅茶艺表演者吃力,而且也给观众一种节奏散乱的感觉,这对茶艺表演本身而言是一种伤害;另外中国传统古典名曲的数量相对于多姿多彩的茶艺表演而言还是非常有限的,可供选择的余地也是十分有限,实际上影响茶艺表演音乐选择的因素很多,诸如茶类品种、民族习俗、演出环境、观众类型、天气特征等都对茶艺表演的音乐选择产生影响,单纯地为选择而选择地使用传统古典名曲,势必会伤害到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考虑到大部分茶艺表演观众的艺术欣赏能力还不能有效的领略和欣赏古典名曲的意境和旋律,因此单纯的为了追求古典和雅致而使用单一的古典名曲势必会对一些年轻的观众在审美上人为地制造和产生一些障碍。

2一种注重思想性的新音乐及其与茶艺表演的内在契合

2.1一种注重思想性的新音乐

一种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成熟于80年代中期的音乐以其对思想性的强烈关注和鲜明表达而被人们所广泛的接受、认可,这种音乐对于净化心灵、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引导人们在精神追求上返璞归真,走向自然,这种音乐在中国、印度、日本等东方国家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传播。与一般的轻音乐对轻松、简单的强调不同,这种音乐非常重视思想性,在创作上轻音乐多是建立在对传统古典音乐的改编上,而这种新音乐一直强调原创性,将思想、原创视为自己的灵魂。

2.2与茶艺表演的内在契合

2.2.1两者所要表达的美感和思想性是一致的

无论茶艺表演还是这种注重思想性、原创性的新音乐,两者所要表达的美感和思想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表现在:两者都是让观众或听众获得内心平静,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沟通、交流,从而领悟人生、品位生活真谛,获得更加适从、恬静和愉悦的内心境界;两者在本质上都崇尚自然之道,追求抛却浮华之后的返璞归真,茶艺表演所要传达的茶文化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一种结晶和集大成者,汇聚了儒释道等众多杂家的哲学,而上述新音乐也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以一种回归自然的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新音乐中有不少带有一些宗教信仰方面的色彩,透漏着庄严和空灵,能够让聆听者心灵得到快速的净化,在虔诚的音乐氛围中给人以美感、享受,这与茶艺表演的性质是一致的。

2.2.2这种新音乐拓宽了茶艺表演音乐选择的范畴

由于新音乐与茶艺表演两者在美感和思想性上是一致的,因此在茶艺表演中就可以采用这种新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或伴奏音乐进行搭配,从而使两者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由于新音乐相对于传统古典音乐而言具有更多风格和演奏形式,因此具有更为宽广的选择空间,这种新音乐的演奏形式非常多,既可以人声演唱,又可以电子合成,既可以器乐演奏,也可以作为环境音乐,还可以多种形式联合演奏,因此其在营造音乐氛围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与传统古典音乐相比较,这种新音乐在保留了古典音乐典雅、民族等特征的基础上,还能够给人带来新的感觉和不一样的享受,民族元素在新音乐中通过民族旋律、民族式的调式、音阶、节奏等鲜明地保留了下来;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开始注重思想性,注重对人生的反思、领悟以及对自然的倾听、贴近,而新音乐正好满足了这种要求,它在带给人们宁静、反思的同时,更能够有效的促进观众与茶艺表演之间的情感互动和交流;新音乐注重原创,而茶艺表演在艺术上也是追求独创性,因而可以采取为某个或某种茶艺表演单独设计一种音乐,这样能够更好地使两者交相辉映,创造出更美的艺术效果。

3茶艺表演中新音乐的选择与应用

3.1茶艺表演与新音乐搭配的实例

新音乐具有多种多样的风格和演奏形式,目前在国内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新音乐作家其创作的音乐具有典型的中西方结合的特征,既富有西方古典音乐的气韵,又有着传统的中国特色和民族气质,《琵琶语》就是一首比较典型的符合上述特征的新音乐,在茶艺表演中以之作为背景音乐或搭配音乐,更能衬托和映衬出清爽的茶水、透明的玻璃杯等这种具有很强意象性的茶器,从而在音乐的浸染中使心灵得到清茶的滋润和涤荡,获得内心的安静与愉悦,在这首新音乐中使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进行演奏,具有舒缓优雅的节奏,这对于展现和诠释茶艺表演的韵律和节奏都非常有益。藏族茶艺是我国多民族茶艺中的一枝奇葩,藏族茶艺表演近年来颇受关注和欢迎,藏族茶艺中引入的新音乐以梵语歌《万物生》最为著名,该音乐在音乐风格上具有典型的藏传佛教色彩,在藏族酥油茶茶艺表演中表演者身穿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再加上具有神秘色彩的音乐风格,使用藏族原生态的方式进行演绎,可以很容易地将观众带入到茶艺表演所营造出来的神秘意境,在现代时代气息下感受古老的传统文明,从而创造了一种让观众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来诠释和表达藏族茶艺文化。

3.2茶艺表演中新音乐选择与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将新音乐应用于茶艺表演目前来说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新音乐相对于传统古典音乐来讲,其本身作为一种音乐形态,并不能改变茶艺表演中表演与音乐的不同步、不契合等问题。在具体的茶艺表演音乐选择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基于不同品种茶的茶性和品质来具体的选择和搭配具有较高内在气质契合性的音乐,如绿茶具有淡雅清幽的内在品质,相应的绿茶茶艺表演在风格上一般表现为明快简洁,这时可以考虑那些具有古筝元素的音乐;乌龙茶具有浓郁的香气,相应的乌龙茶茶艺表演音乐选择中就应该偏重那些具有较多中音的曲目,这样方能体现出乌龙茶的醇厚的香气与内涵。茶艺表演音乐选择在遵循表演主题与音乐风格相协调的前提下,具体到单个茶艺表演中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和定制音乐就成为了一个具有较高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精细化问题,选择一首音乐,可能它能够满足表达茶艺内涵的需要,但实际上它毫无独特性,相反,选择另外一首音乐,它与茶艺内涵、茶艺场所、环境、观众欣赏水平、氛围等十分契合,这之间就是精细度的差别。茶艺表演的差异性源于茶艺编创者想要向观众传达或展示的情感及文化内涵,其次才是音乐选择问题,因此在茶艺表演编创的过程中对于音乐的理解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选曲的契合程度,因此编创者要对音乐的内涵、创作背景、演奏风格、表现手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在更高的层次上追求茶艺表演与音乐选择的匹配,追求茶艺表演与观众更好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总之茶艺表演中音乐的选择创新既要注意吸取传统选曲方法的精华与合理做法,又要根据具体的茶艺表演环境、表演形式、观众欣赏水平,综合考虑所涉及的茶知识、茶文化、民族、历史等多种因素进行精细化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林东波.刍议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和创作[J].福建茶叶,2011(5):47-49.

[2]黄轲.新世纪音乐中的民族元素之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1(4):57-74.

[3]高虹.对于茶艺创新的一点认识[J].茶叶,2011(2):113-115.

[4]谭玉玲.NewAge与后现代主义音乐美学[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84-86.

[5]余婷婷.茶艺的配乐之美[J].广东茶业,2009(5):35-37.

[6]叶志霞.浅谈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J].福建茶叶,2015(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