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法治教育案例

小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范文1

一、开展小学生法治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法治文化,是指融注在人们心底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及其价值追求;是一个法治国度的法律制度、法律组织、法律设施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涉及法治的行为方式。法治文化以追求民主、自由和权利保障为目标,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内涵,是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的内在动力,也是全民守法的内在因素,具有教化与调控的功能,具有软约束力,在精神与思想深处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一个孩子,在自我意识尚未形成或自我判断能力尚未成熟的阶段,是极易受外界影响导致价值观的偏差。媒体数据统计,近些年来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如果学校、家庭、社会能在孩子认知形成的第一时间就给以正确的教导和示范,通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法律规定行为的对错,必然能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学生懂法后自然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法律的约束,做到遵纪守法。因此对孩子进行法治文化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素质的内在需求,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保障。

二、当前小学生法治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客观上说,当前我国还处在“法制教育”阶段,与法治中国的建设路径极为不符。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法治教育的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中小学法治教育缺乏专门师资,也缺乏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法治教育教材。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呆板僵化,教育途径单一,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法治教育引入课堂不够、教育硬件投入不够、教育经费投入不够、教育基地建设拓展不够。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家庭教育缺位,社会资源不能有效整合。种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开展。

从主观上说,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之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导致未成年人法制观念的弱化和缺失。在学校里,教师把规范的法治标准教授给自己的学生,希望每个孩子出了校门,都可以是教科书般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在校园这个圈子里,99%的孩子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孩子。可是问题就出在了离开学校以后的时间里:爷爷奶奶不走人行道;拉孩子踩过草坪、穿过绿化带;年轻的爸妈带着孩子闯红灯……这些都充斥在我们孩子眼中,最直接、最矛盾。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单纯,谁教给他什么,他就学了什么。所以,问题还出在我们成年人和复杂的社会身上。

三、完善小学生法治文化教育的深度思考

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要加强对教育法制工作人员和班主任及全体任课教师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组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教师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法制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切实了解和掌握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努力做到人人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以校德育处为依托,组织相关人员在法制教育、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防卫避险教育和意外伤害自救及犯罪预警能力、临界防卫原则及使用技能训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和训练。

从教师角度来说,首先要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例如,积极利用学校晨会、班队会、学生大会、“两课”等时机,组织学生学习法治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让制度进头脑;再比如,通过细化学生衣、食、住、行、学、操等方面的评价标准,以积分制进行,落到实处,逐日评分累计,每周总结与公示,奖优罚劣;还可积极倡导开展系列道德教育活动,规范学生养成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为依法治校工作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其次打造良好的教育“软环境”,通过在校园内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紧扣学校发展主旋律和学生发展需要,定期更新校园文化宣传栏与橱窗,积极宣传法制知识、典型案例、安全知识等相关资讯。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堵墙,每一块地,每一个角落,打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实现怡人的自然环境与浓郁的人文气息相得益彰,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了思想境界。

小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范文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几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管理中心的安排下,把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德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治理规划之中,广泛动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源头上遏制了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增长势头。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我校在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我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强化领导、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

我校近年来的法制教育工作在校长李清莲的发动和领导者下,动员组织学校教师、家长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历年来均成立有由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师的考核目标,形成了统一规划部署、检查考核制度,明确各位教师的责任;从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注重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法制教育进行布置,学校校长亲自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形成了较浓厚的氛围。聘请织金县人民检察院韩琦检察官担任法制副校长,举办专题法制讲座,讲解相关案例的法律法规。实践证明,这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符合客观实际,是开展学校法制教育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保障。

二、以充分利用好学校主阵地的资源,多渠道宣传法治教育

以学校为主阵地,突出对学生从正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我校充分利用学科渗透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做到了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上课有教案,课时有保障。课堂上穿插法律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法治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使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基本普及,增强了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和防范自护意识。

三、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1、紧密结合学生特点,紧扣时代主题是我校法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开展好法律教育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现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成熟早、自控能力较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学生“世界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心胸十分狭窄,虚荣心又强喜欢争强好胜。针对这些特点,我校法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活动,结合学生特点,根据讲解的法律条文结合学生身边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学生容易接受。

2、利用宪法宣传周开展系列活动。在宪法宣传周,我校制定了“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并按方案开展了旗下讲话,师生举行宪法宣誓,背诵宪法誓词、读宪法、诵宪法等一系列活动。

3、举行普法系列报告会。为了更新、拓展教师、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教育水平,我们邀请法治副校长韩琦检察官举行普法系列报告,学生从听韩琦检察官《我的身体不容侵犯》的法治培训课后,更加明白了如何防范、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增强了应对的防范能力。

4、积极举行法制知识展示活动。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橱窗等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量的法律、法规都是通过这个阵地向学生进行宣传的。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治电视节目,参观“三个教育基地”,使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守法的自觉性。

小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法制教育 必要性 有效措施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言之无为,行而不远”,“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有“文道统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

一、 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法制教育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

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爱劳动、爱科学、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培养建立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从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无论是对“五爱”情感、三种“意识”、五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是对良好的意志品格以及乐观向上的性格的塑造,有许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体现。

小学生处于幼稚、不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织且其行为富于模仿性的特点;课外活动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来培养其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通过举办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形式开展语文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二、在小学语文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有效措施

1 整合教育资源,切实提高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针对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学校现有的思想品德或政治课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使他们具备和提高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对此,各学校校长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二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招录优秀的法学专业毕业生,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法学教育,法律意识强,法律知识丰富,让他们专门从事法制教育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聘请法律顾问的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让他们以案说法,更有说服力和教育意义。此外,教育职能部门还可以采用远程教学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其实,小学法制教育的途径很多,关键是我们去不去做。

三、拓展知识,课外阅读巧渗透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文学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极其深远。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一方面可以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从面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的情绪体验。所以,我们说“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积极开展学生的意志品格,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遵纪意识和法制意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同时,通过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读透文学作品的德育内容,从而达到德育渗透和法制教育的目的。

2 丰富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潜渗透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阅历及磨炼,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

开展小律师活动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实际教育中,我利用班主任工作的优越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了“争当小律师”活动,活动的主要进程是“教师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案例,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违法事件,让学生依据自我的非标准的法律知识,自主选择担当原告和被告的辩护人,然后帮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引经据典地进行辩论。通过广泛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接受一次法制教育。

写日记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位教育专家说得好:“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学生写日记时,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爱憎教育。同时,通过评改日记,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法制意识,进行法律教育,培养法律素质,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知晓一些基本法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并知道用法制来保护自己,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贾恒德.试论文化环境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理论与改革,2000,(4):103一104.

[2]《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7 月.

小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范文4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渗透 法制教育

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也是实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因而应该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唱响法制教育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学科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渗透法制教育。经过近些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方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把教材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

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必修课程的教学,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理解依法治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通过高中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在未来的社会中可能面临的民事纠纷,以及信守合同与违约、就业与创业、婚姻与家庭、法律救助等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知识,从而在生活中不断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法律武器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教师要遵循政治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其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政治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如:我在教学“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就对学生进行了法律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案例有机结合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不但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安全、打击违法犯罪中的作用和意义,而且知道法律制定和实施的途径,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利用“神圣的宪法”这一章节中的有关内容,教育学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了解我国的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国家的重大问题。通过法制渗透教学,学生们增强了宪法意识,树立了宪法观念,能够自觉地维护宪法的权威,懂得维护自身的各种权利。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内容,使他们树立自觉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力争做成熟的消费者。利用“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的教学知识点使学生明白个人隐私权所包含的内容,懂得在现代社会中维护隐私权不仅保护了公民的人格权利,而且是衡量社会进步及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到,政治教材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法制教育的素材,教师不能浪费这些重要的法制教育资源。因此,只有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恰当地把握尺寸,才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结合教材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我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了解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了解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了解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依法办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列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物,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我在教学“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列举了生活中的事例:小陈芳8岁时,父母离婚,小陈芳被判给了爸爸。可不负责任的爸爸将她推给了奶奶,对她不闻不问,也不给抚养费;妈妈每月按时支付抚养费,三年后,妈妈下岗了,没有生活来源。小陈芳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几年后,小陈芳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高一级学校,可没有钱交书学费,无奈之下,小陈芳将父亲告上法庭,追索抚养费和教育费……经法院调解,小陈芳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向往已久的高一级学校。这正是依据了《婚姻法》的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子女有要求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课外活动也是学生学习法律、践行法律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礼仪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做法律的宣传者。如让学生收集和做些社会调查,这样就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政治学科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三、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中渗透法律知识

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上课初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气氛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我在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情境导入时播放了一个录像片段:一个三周岁的小女孩,生病去医院打针,被注射了过量的庆大霉素,导致药物性耳聋……看完录像,问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在“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课堂教学中,这样进行课堂情境导入:小红家楼上住着一对舞迷夫妇,近来每天晚上都邀请同伴跳舞到深夜。音乐声扰得周围邻居不得安宁,也妨碍了一些学生学习。居民多次和这对夫妇交涉,他们都不听……邻居可以将这对夫妇告上法庭吗?今天我们探讨这个问题,小明玩网游已经两年了,两个月前,他终于升到了32级道士,这意味着他的角色有了较高的战斗力,小明为此高兴了几天,但没过多久,小明就发现32级道士的“道袍”不见了,因此战斗力大打折扣。而让小明心痛的是练成这个32级道士不但耗费了他的许多时间,还花了不少钱。算上购买上网游戏点卡的费用和上网费,升到32级道士需要1000多元。小明找到游戏运营商要求追查,得到的答复是先到公安机关报案,但公安部门却以找不到法律依据为由拒绝受理。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小明的“道袍”是不是合法财产?他该不该受保护?针对公安机关的困惑,请你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可以将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快速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必要的专题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认为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和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

法制专题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环境、国防、交通安全、知识产权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

四、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能简单化,也不能生搬硬套

要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在政治学科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把握“渗透时机”。教师只有从教材出发,捕捉到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远流长的“活水”。同时要掌握“渗透度”。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

总之,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每个教育者的职责,需要我们长期探索和研究。以上只是我的浅薄认识,不够成熟。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同时,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范文5

[关键词] 初中教学;政治课堂;法制意识;着力培养

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程度是培养全面性人才的标准之一。法制意识的培养,不能随心随欲,同时也是不可一蹴而就的,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长久而系统性的任务。因此,学校进行政治课程教学时需要采取合理高效的方式,从而实现法制教育的稳定性开展。

一、培养中学生法制意识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处在青少年阶段,对外界的判断力以及自身的认知力还很薄弱,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各种消极不良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往往会失去自身的行为控制力,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当下,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益突出,不仅影响自身的成长发展,对家庭、社会、自己周围的人际网络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青少年受到法制思想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然而初中政治课程的设立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作为学生日常接触的学习科目之一,政治课程由此成为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融合法制思想的不二载体,广大青少年是其直接受益者。加强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法制教育,培养正确的是非观与法制观念,初中政治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挖掘课程资源

1.明确法律含义

在初中政治课中,教材内容不仅包括道德理论知识,还涵盖了一系列日常得以运用的法律条文,例如《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民法》《刑法》等。初中政治课首先从法律基础知识的介绍开始,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法律是什么,即:由国家制定的,并且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我国法律不是枷锁,而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让学生正确积极地认识法律。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一点导入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对自己的公民身份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具有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具有普遍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切实维系法律与学生的相关性

教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当着重介绍与学生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法律,例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使学生明确如何能够称之为犯罪行为以及违法行为,让学生明白与自己健康成长具有密切关系的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道什么是犯罪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前者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应当受到严格处罚;后者普遍概括为不履行法律规定或者超出法律禁止界限的行为。同时让学生知道违法必然受到制裁,即凡不履行法律规定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法律意识,为自己拉一根警戒线。

三、优化教学过程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政治课程一般较为严肃。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中应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缩小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感,着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留下的弊病,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教学。例如在设计具体案例应对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启发,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动性并用以正确分析现实问题。其次可以选定一个法制主题进行主题班会、模拟法庭或者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组织。同样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调研等多项活动,从而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方式,将法律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加深印象。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交流,在学生假期过程中双向入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活动,从源头断绝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2.探索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当实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运用多重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理论传输与自我实践、合作学习与独立探究相结合,让学生自主进行合理科学的学习,提高学习效能。在学习之余,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有计划性插入情景教学,以游戏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提升学习的热情。学生自主寻找案例进行剖析再现,并大胆质疑,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3.注重课程教学的层次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情况,做到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与练习布置,将法制意识彻底融入学生生活。首先应当注重不同性格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不同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深入分析,设置不同的层次与不同形式的教学。中学阶段法律教育是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重点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与自身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应用,培养学生懂法知法守法的良好品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逐步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观念的熏陶并将其转化为己用。

4.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

初中学生大多处在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比较叛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除了以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之外,更应当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在此年龄段内有不良行为或者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与帮扶,矫正不良思想,预防违法犯罪。学校及时对全体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并存档备案,尤其是留守儿童,对管教宽松者,切实了解其在学校与家庭的双重表现,对行为不良的学生,教师应当与家长建立一个长期通信的渠道,及时交流、解决。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后进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与关爱。

5.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化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走进教育教学中,尤其对于政治、数学一类的严肃性科目,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将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展示出来。例如多数国家屡禁不止的,近些年来,由于青少年群体的是非能力较差,贩卖者逐渐将矛头转向这一群体,进行引诱。在讲解危害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多样化的案例供W生进行分析与警惕,搜索一些历史鸦片知识向学生进行展示。同时还可以将任务下发给学生,让其自主查找资料,给以鲜明的对比,让其充分认识到的危害性,自觉地抵制、拒绝。

在当今社会,由于法制观念培养教育的不及时,教育模式不完全,导致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从而使犯罪率大大增加,给家庭、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初中政治学科的开设有效地为法律知识的普及提供了联系的平台,与青少年直接进行对接,将法制意识留在心中,更加珍惜现下的稳定美好的生活,为其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法律并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培养出能够适应法治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初中政治课程的教育任重道远,必须依靠教师与学生的双重努力,在提高学生自身法制观念的同时,也为国民素质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岑光庆.初中政治教学如何有效渗透法制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18.

小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范文6

一、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理进程

建立健全了普法、学法制度,我街道在上半年开展了街道干部学法活动,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定。提高了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了搞好法治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夯实了依法治理基础。

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街普法工作落实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服务。采取街头宣传、法制讲座、标语、普法培训等灵活有效的形式,广泛开展社会治安、婚姻家庭、计划生育、义务教育、土地管理、拆迁安置等与群众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开创了上下联动,互相呼应,丰富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新局面,进一步提高普法宣传效果。

街道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了《刑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五五”普法读本剩余内容及其它法律法规知识。在八月份还组织了机关干部的普法学习考试。考试合格率达100%。街道党工委中心组开展了专题学法讲座,有效提高了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我们还征订了《物权法》读本,为下一步的学习做了准备。

广泛开展“法律进社区”等“六进”活动。为进一步推动街道居民学法活动的开展,我们在社区广泛开展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条例》、禁毒、反警示教育等法律宣传活动。“三八”节期间,我们组织开展了妇女维权知识讲座、法律咨询和创建社区“家庭零暴力”活动。3月7日下午,街道在太平村社区举办了创建“家庭零暴力”讲座,讲解了什么是家庭暴力、为什么会产生家庭暴力、如何在家庭暴力面前保护自己以及制裁家庭暴力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并就大家在工作中的实际需求讲解了与女性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劳动保护、家庭纠纷、婚姻等相关法律知识,还现场对代表们的一些现实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进一步提高了妇女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受到了广大妇女的好评。活动现场发放宣传材料1800多份,张挂展牌20块,为300多名妇女群众提供了咨询帮助,实实在在为相对弱势的妇女群体办实事、办好事,在妇女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各社区、各单位也积极通过板报、宣传栏、座谈会、专题讲座、法律咨询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5月31日,街道司法所、关工委、妇联、计生办、团工委联合组织开展了“弘扬‘四自’精神,共创文明社区”社区行活动,我们在燕华花园社区举办了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等法律咨询宣传活动,为160多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配发宣传资料700多份,受教育者达1200多人,悬挂展板20多块,解答了社区群众在房屋产权纠纷、赡养、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家庭暴力、劳动工伤、妇女、青少年维权等问题,效果良好。根据区司法局部署和今年普法的要求,我们深入开展对基层普法的“六进”活动,共完成普法教育32场(,辖区内18209人受教育,发放资料21712份,咨询3857人。

着力开展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力度,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教育效果。年初,街道制定了青少年法律学校活动教育计划,根据计划内容,我们主要进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反法制警示教育,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坚定理想道德信念。开展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案例分析会和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并结合暑期特点,举办家长法制教育培训班,并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我们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看法治教育片和军营一日游活动,举办了56期法制讲座,辖区2783人次受到了教育,学生上课覆盖率达98%。同时我们还大力加强在校学生法制教育,配备了8名法制副校长,并按照要求完成教育任务。在学校开展了青少年法制信箱工作,全年开箱94次,收到学生来信930件,解答学生提出问题892次。学生法律意识有了明显增强,辖区无青少年违法犯罪,受到了社区、学校、家长的欢迎和好评。7月21日,由市文化局、区禁毒办、区治安大队、xx派出所和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司法所共同组织在“别样年华”歌舞厅进行了主题为“珍爱生命,关爱自己,杜绝娱乐场所黄、赌、毒”的法律宣传。

二、以创建平安街道,促进社会稳定。

以加强平安创建工作建设为载体,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抓手,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坚持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紧紧围绕办事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努力做好排查社会不安定因素和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工作,及时掌握动态,积极预防矛盾纠纷的激化,充分发挥调委会在调处矛盾、纠纷中的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素质高、能力强、威望高的人员充实到调解组织,不断提高调委会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调解质量。并通过会议组织各类培训活动,为调委会成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熟练掌握调解技巧,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组织网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大调解”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每月进行排查疏理,出现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全部得到妥善化解和处理。通过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技能和水平,主动、及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对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

2007年全街道共调解各类纠纷226起,调解成功226起。调处率、调解成功率都达到100%。我街道幕府山庄社区调委会还被评为江苏省“人民优秀调解委员会”。

(二)切实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为提高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力,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帮教方式,确保安置帮教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全街道2007年刑满释放人员13人,对所有刑满释放人员全部建立了个人档案,并确定了具体的帮教人实施帮教,完善刑满释放人员年度帮教考察记录。对外出打工的刑满释放人员,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落实帮教考察。社区矫正工作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抓好这项工作,对于促进地方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全街道累计接收57名社区矫正对象,现已解除矫正27名,有30名在矫正,无一名重新犯罪,矫正秩序持续稳定。建立健全了监管安全责任制,确保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督到位、管理到位。拓展了公益劳动的形式和组织方式,提高了个案矫正的效果。矫正工作档案和服刑人员档案全部规范化,做到档案齐全、标准统一。全面强化了帮教组织机构建设,严格落实“一对一”帮教小组,选聘政治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帮教小组成员,切实发挥基层帮教组织的作用。紧抓社区矫正的重点环节,规范“接收”、“解矫”程序,落实矫正对象分类帮教,教育专题化和改造人性化,监管考核分级等,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确保了全年不出现重新犯罪。

(三)认真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地区稳定

突出重点,搞好服务保障。今年,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在全街范围内组织“双拆”,任务繁重,点多面广,涉及户较多。为了确保地区稳定,根据街道统一安排,由司法所牵头组织街道机关各科、室深入社区,宣传新拆迁政策,明确“双拆”范围和标准,消除群众疑虑,争取广大群众对这项工作的支持,经过思想发动、组织协调、宣传政策、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顺利完成了拆迁任务。9月份,吉祥村社区陆家洼地段及幕燕风景区拆迁,工程的进展直接影响任务的完成。街道本着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思想,专门组织了司法所、办、城建科、农副科、经济科等工作人员深入社区第一线,上门做老百姓思想工作,了解可能发生纠纷矛盾的重点人和重点户,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指导,通过宣传政策做思想工作,到10月底工程基本顺利完成。

强化措施,认真做好排查凋处工作。按照上级关于加强“两会”、“两节”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会议部署和有关文件精神,街道在全街范围内组织力量做好集中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分类调处各类纠纷,重点防范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人员中的重点人头,集中排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学区划分、农民撤队等纠纷。为了确保“四会一节”期间的社会稳定,9月份,我们在全街范围内组织进行了社会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集中排查,坚持边排查边调处,认真疏理,切实做好集中排查调处工作,认真仔细地反复查找出可能影响地区稳定的不安定因素,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努力把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矛盾控制在源头,化解在基层,为十七大的顺利召开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载止目前,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共调解社会矛盾纠纷19起,调处率100%,成功率100%,劝阻群体性上访15起215人次。没有因调处不当或者措施不力而引发的“民转刑”案件。

(四)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建立健全了对法律服务人员的监督、处罚机制。法律服务所全部实行统一收案、统一收费,财务手续齐全,并实行风险告知、首次接待、事中联络和事后回访制度。截止目前,法律服务所共为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12家,案件41件,非诉讼案件6件,解答法律咨询240人次,法律文书65件,参与司法行政37次,为全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服务。与此同时,加强对法律服务人员的投诉查处工作,对群众投诉法律服务人员的问题,我们制定了工作制度,并由专人接待,登记在专门的投诉登记簿上。对每一起投诉,我们认真调查取证,做好认定和处理,并及时反馈给投诉人。街道法律服务工作者规范执业,无违法违纪和违反职业道德行为。

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突出问题。认真贯彻《栖霞区对困难群众实行法律援助的实施办法》,按照“应援尽援,尽援优援”的原则,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让法律援助取信于民,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开展了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积极宣传148法律援助知识和《法律援助条例》等法律法规。全年为部分“双失双下”困难职工家庭和“低保”线以下的残疾人家庭发放法律援助爱心卡29张,切实解决了这些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法律援助人员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件,开展送法进社区12场次,使法律援助这一民心工程取得明显实效,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普法工作资金缺乏,普法宣传工作须进一步加强。

(二)、个别社区调委会业务水平急待提高,未能起到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两劳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须进一步加强。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xx司法所将针对存在的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十七大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统揽全局,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及切实搞好自身建设为保障,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工作力度,进一步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四、2008年度工作要点

一以党的十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继续推进法治创建工作,抓好“五五”普法教育,并探索将普法教育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三、践行“三个代表”,发挥大调解中心的优势,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真正构筑起“第一道防线”。

四、加大安置帮教工作的力度,努力消除各种重新违法犯罪隐患。

五、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切实帮助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