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范文1
张锋:“互联网+”与医疗改革
从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正在形成以PC互联为主到移动互联为主,再到以产业互联为主导的一个新阶段,全球都处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所以,以互联网代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正处于跨界集成和群起突破的一个爆发期,信息基础设施将加快向智能化、综合化、高速化的演进升级。互联网日益成为引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创新平台,新技术和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融合正在深化,引发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管理方式的持续变革。
最近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所以从信息化技术在健康医疗行业的应用来看,结构性改革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提高供给的质量效果;第二是解决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信息技术融入医疗卫生领域,能够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优化流程。
信息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很多模式或方式,同时也催生着新型的医疗模式,包括精准医学、数字化医生的培养、远程虚拟家庭出诊、移动互联的云咨询应用等,方兴未艾,层出不穷。整合型协同的医疗模式正在积极地探索当中,这可能也是未来全球医疗模式的一个重点。
从规划的基础来看,公共卫生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在全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在是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例为核心的整个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平台的建设。同时,中央在“十二五”时期投资也比较大,从不同的角度来支持整个基础设施建设,现在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接近一半的省份和不到一半的地市,还有三分之一的县,基本上搭建了这个平台。
同时,医院的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三级医院的技术应用水平在很多方面都与全球同步,但是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相对还比较薄弱。因此,将来主要解决的是顶层设计,特别要强化基层基础,重点是利用平台的互联互通来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集聚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同时,要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策制度、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政府、社会、医疗机构,包括科研院所、企事业和公众有关健康医疗数据的融合共享,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来顺应新常态,探索新模式,创造新业态。
从阶段性目标来讲,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成一个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的平台,推动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医疗保障、药品完整管理等系统互联互通。同时,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每个居民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共享、上下联动、医药医保的协同和居民服务的整个人口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就是说,从传统的医疗健康的信息化,应用新的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远程医疗等,向智慧医疗方向发展。
关于安全规划,“互联网+”安全是基础,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比如做互联网的健康医疗咨询,如果没有医护药剂的电子证照系统,是不可能做互联网的。网上怎么去做这样的咨询?怎么认证一个医生的执业资质、执业范围、注册机构呢?同时对居民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居民健康卡,没有身份识别,如何调阅他的电子健康档案?涉及到隐私怎么来解决?所以安全领域涉及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的取得和网络数据安全。
这些应用的基础性问题、规范性问题、规则性问题和重大政策制度的取向问题,目前正在梳理。同时,我们正在组织制定健康医疗大数据指导意见,相信很快就会出台,就未来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的方向予以明确。我们还将探索行业关键技术的应用政策和核心重大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网络安全法已经把医疗卫生作为下一步的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纳入了国家的网络保障范围。
同时,国务院四套关于“互联网+”的文件中,明确了下一步将主要在智能应用、远程医疗,还有互联网+新业态方面,做一些试点和示范。
今后我们还会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着五中全会的部署,在统筹、应用和体系保障上下功夫。考虑补短板,重点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均等化、普惠化的人口健康服务的信息基础条件和基本应用差异性问题,提升整体的应用水平。再就是突破瓶颈,主要是在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信息服务方面介入。比如说标准化,大家很明显意识到现在的瓶颈和短板是术语、编码、接口和规范等,这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胡建平:医疗健康信息化的问题和方向
医院信息化推进了医院业务的变革,把医院的业务从关注医院和临床本身,逐步进入到关注对象的阶段。很多医院,都建立了服务患者的网上APP预约等平台,逐步走向了一个以患者为中心设计医院业务的阶段。
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第一,人口健康信息的共享应用还需要加强,主要是信息共享以政策法规为主体的机制还没有建立。第二,建设的保障机制还需要完善。目前资金的投入还主要靠政府的投入,应该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投入和建设。第三,人口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信息安全互联网化以后面临着很多挑战,所有设备基本上都是网上运行的,人们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取很多信息,但一些信息可能会涉及到国家安全。互联网化一方面带来了机遇,一方面还要看人们有没有能力来驾驭它。因此,应该加强研究,安全要可控。第四,发展与应用创新的协同。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手段和信息化来改变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但这个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此外,我们自身在建设过程中也有一些创新手段应用不够。
实际上健康的目的,是为全面小康奠定基础。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三个全面。
第一,全面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提供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健康中国的内容里面涵盖了医改的内容,现在正在制定建立2030年健康中国的纲要,还有健康事业的规划和医改的规划,这些都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第二,医疗全面信息化离不开国家层面的经济政策的大背景。第三,全面实施顶层设计与底层实践相结合。
建立人口全覆盖、生命全过程、工作全天候的医疗健康工作机制,打造健康中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就是一个大的要求和奋斗方向。具体还应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推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与现代医疗服务管理相结合,注重标准化和数据安全,创新模式,促进医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效率的提升,这是目标。
从总体框架来看,一是采集,主要是要有一个大数据的思路,统一数据采集、分散业务应用。另外,以前采集的数据主要是一些临床的电子病历、健康病历、个人健康档案,但现在我们知道,如果要做精准医疗或者个性化的治疗,离不开基因测序数据的采集,采集的数据怎么表达出来,表达出来以后如何可视化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只有把基因数据、健康数据结合起来才形成个人的健康大数据。
第二,推进数据平台建设,国家平台建设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私有云,另外一部分是公有云。公有云主要是提供面向用户、面向患者的服务。同时平台建设要跟社会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形成联合和形成资源互补来服务广大百姓。同时,还要推进各级人口信息平台建设,尤其是省级平台的建设。目前,只有一半的省份初步搭建了这个平台。因此在加强国家级平台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国家级平台与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建设。而医院里面的平台建设,主要是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是医院各个系统间实现互通互联的一种非常好的途径和技术方式。
第三,在方式上要强调模式创新以及法律法规的建设。
要实现分级诊疗,离不开我们信息化的支撑。比如,通过信息平台的注册,来促进医师的多点执业,下一步要推出电子执业证照,也就是所有临床医师如果通过了国家的考试,都会得到一个电子执业证照。还有医院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信息平台对医院信息采集之后的综合分析,对医院运营管理进行强大的支撑。另外,要加快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建立健全信息标准化体系,还要推进安全体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推进信息安全信任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国家级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监管平台的建设。同时,要出台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指导意见,制定一些隐私保护、数据保护和应用来促进数据的规范和应用。
王以朋:把经验科学变成智慧医疗
医疗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解决病痛的一个过程。一个人到医院来,他要得到医生的治疗,从开始进来然后到检查、到拿到药、再到最后康复,它是一个过程。但是,医疗也是一种经验科学,什么叫经验科学?就是医生的从医时间越长,才可以逐渐地积累经验,然后变成一种行医的能力,才能逐渐变成一个好医生或名医。
另外,医疗的过程是一个面对面的过程。现在大家都在质疑:能不能在互联网上不见面或者通过网络的这种“见面”就下一个诊断,然后治好患者的病痛呢?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有一些法律法规的问题有疑问、还有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就目前的医疗来说,还有一个需要面对面才能下诊断的过程。
医学的三个模式中,从传统模式,也就是讲经验,直接应用于临床;还有生物医学模式,就是加上了科学实验的基础,不管现在是用DNA,还是其他的基因组或者蛋白质的方法,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现在逐渐进入了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医学模式,把医学变得更加广泛。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医学得以创新、进步和发展。CT、核磁、PAD、生物学、基因学检测的方法等相继出现,医学得到了进步。但是,大部分的经验还是在医生的脑子里,还没有转换成一种IT语言,也没有转换成IT技术,所以说,IT技术或者互联网,要想替代医生或者是能够替代医疗的话,这个路还很长。
再说医疗资源。实际上,IT或者互联网,它是一种技术或者手段。患者看病是要靠医生的。为什么优秀的医疗资源全部集中在大型三甲医院?首先是看培养医生的能力和文化底蕴。第二,就是严格科学的培养体系,而不是一日之功。第三,有创新发挥才能的空间,才能出现医院的品牌和医生的品质。这个过程决定了医生的培养时间非常长,不可能做到互联网或者IT开始进入医疗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把优质医疗资源大量复制。今后,随着我们IT技术的进步,如果人们可以不坐在学校的教室里来学习知识的时候,可能优质资源成长的速度能够更快一点。
关于医疗与互联网的姻缘,我探讨三个模式。
第一种是以医院为主体,加上互联网的技术。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踏实的方法,不管这个互联网技术是用在慢病管理、远程医疗上,还是医联体上,它都是有一个大型医院或者优秀的医疗群体作为支撑的。
第二种是以互联网为主体,加上医生的参与。这是近两年IT界的人士做的,拉医生进去,然后为百姓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这些确确实实在某些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的一些问题。但是,这样的模式中,有多少优质资源或者大牌医生在网络上?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品质等,到底怎么样?现在还是一个问号。
第三种是医生组织起来,作为一个群体,通过互联网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或者是可及的一些服务。这样一个组织,在医生组织里肯定是合法合规的,但是在互联网上的服务,也受到了法规、政策以及医保等因素的限制。
那么,医疗和互联网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
首先,让优质医疗资源产生效益。用什么方法怎么能够使得优质医疗资源发挥它的效益,这需要整个社会出主意、出点子,医院一起努力,才能使得优质资源效益得到最大的提高。第二就是医生的属性,医生现在是单位人。第三是互联网医疗现在还有诸多的未确定因素。第四是关于公益性、公平性与商业化的问题。另外就是医院格局和互联互通的问题。
今天谈“互联网+”,就是说,怎么把经验科学变成智慧医疗,未来这个会实现,但是多长时间能实现?我们这一代人能不能看到?不需要医生,百姓自己打开电脑就可以自行诊断,或者自行决定买什么药吃,这种事情是可以出现的,但是在哪些范围、哪些病种,有个时间的问题。
“互联网+”这个模式应用到医疗,如何“锦上添花”,这是个睿智的问题,就是怎么利用这个技术使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百姓。
刘积仁:通过技术解决医疗变革问题的根本
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医疗的改革,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个是医疗费用的问题,第二是医疗资源的问题,第三是医疗公平性的问题。无论是“互联网+”还是IT的技术,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这几个方面。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特别容易被忽略,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变革背后的核心是医生。
在任何一个国家,优秀的医疗资源都是缺乏的,这个缺乏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医生的数量不足,特别是高质量的医生数量更是不足;第二,分布并不均匀,一般好医生都在大城市;第三,这些优秀医生资源的使用也不尽合理,大部分都被某一家医院所独占,分享性也不够。当任何一个服务的需求群体远远大于提供者的时候,看病难是一定的。任何一项技术,在医疗变革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是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把一个技术当成医疗服务本身。
互联网能够颠覆医疗吗?颠覆不了。原因就是,医疗所有问题的核心是医生。哪一天互联网把医疗颠覆了,前提就是说通过互联网可以不用医生能看病了,就像今天我们在网上买东西可以不见营业员就买货了,这意味着任何一个人可以不见医生就敢对自己的生命做出判断和决策。
但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工具。所以,互联网不可能颠覆医疗,但是医疗的变革和发展也不可能没有互联网。谈到医疗的公平性,现在要做医疗的分层服务,要使更多的流程标准化,要提升基层的水平,要建立医疗档案等,这些,互联网都起到很强大的作用。
事实上,当谈到互联网要颠覆医疗和解决医疗问题的时候,要先理解互联网的概念,有几个因素对医疗是很重要的,对医疗的贡献是传统的IT不能够解决的。
谈到互联网的特点,第一,普及性。任何一个医院如何通过互联网的普及性连接到每一个人,普及性可以带来的教育、管理,今天大量的群和医生跟患者之间的沟通,智能手机大量的传感的行为,使我们越来越能够更加准确、连续、细致地搜取到个人动态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信息,这些东西对医院传统的模式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就是协同。它能够把不同的人、不同距离的人、不同知识的人组织在一起进行协同。首先是诊断,再就是治疗方案的选择。诊断决定了未来治疗的结果和成本,而每个人的治疗方案都不一样,那如何在这些治疗方案中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这两个问题在协同医疗方面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一个解决。
互联网还可以把标准的医疗路径、最佳的实践传到最基层,互联网可以使好医生变得更多、使别人不信任的医生变得更好,我认为这解决了医疗的根本问题。中国永远不会有那么多的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医生永远是百分之多少,也就是说当有一天最差的医生已经达到现在的最好医生的水平的时候,患者还是会去找那个时候的百分之几的最好医生。从这个意义上,互联网可以使不被利用的医生被充分利用起来,被充分地利用是因为他们继承了最好医生的思想、方法论、最佳实践和由信息化带来的标准化、数字化的标准流程。
我认为未来的好医院应该是“两个医院”的结合,一个是地面的医院,一个是“天上”的医院。地面的医院,解决“天上”的医院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天上”的医院,为地面的医院供应足够的医疗资源。天上的医院的规模,是“地面”医院10至100倍的规模,一个医院拥有5万张床、10万张床应该成为现实,当然这“床”在家里或者社区。
未来,大数据对医疗方面的变革也十分重要。标准化的过程是医院未来能够提升质量、扩大业务能力,医院应该成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要开放给基层的医院。另外,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大支付方对医院的变革要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物联网也是一个大趋势,另外个人与医疗机构的协同医疗也是我们要追求的。
郭启勇:“互联网+”如虎添翼的效应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互联网代替医生或者医院是不可能实现的,人们把健康产业作为未来最有生机的一个朝阳产业,在等待着、在期待着、在开发着。
“互联网+”是传统行业、实体经济利用互联网的基本要素,提高速度、降低成本,加快创新速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是一个平台或者工具,而不是互联网主导的模式。
医疗有它独特的特点。医疗行为的实时性。明天有多少患者来,医院都能预测到吗?因此,医疗的实时性,是永远准备着,这是医疗行业跟其他行业不同的。医疗过程的私密性。在医疗行业里要保障每一位患者的隐私,这大概是医疗和其他行业最大不同的地方。医疗质量的不可控性。到商店买东西,不太好可以换,但是买错药呢?所以医疗质量的不可控性远远超过任何一个行业。医疗结果的不可恢复性。输液输错了,永远不可能再拿出来,开错的刀,这个疤痕也永远不可能再恢复,这就是医疗结果的不可恢复性。成本控制的必须性。这点对于在市场中运行的所有经济体,都是必然的。制度适应的必要性。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运行和经营。此外,还有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
在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下,又有这么多的质量控制,以电子病历为轴线来做事前、事中、事后这样三个层面的质量控制,对于一个医院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原来可以写病志,现在用的是电子化,来实现我们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控制,乃至形成一个闭环管理。原来我们需要大量的人员,现在有互联网、有信息化的平台和手段,使我们能够如虎添翼地、无缝隙地实现一个医院的闭环管理。
实际上,“互联网+”给患者带来了便利、给医生提高了效率,最为重要的是给医院管理增加了一个抓手,也给医院运营提供了保障。
实体医院、医院集团、医疗联盟利用互联网手段,形成“互联网+”的平台将大大提高信息互联网互联互通的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水平;“互联网+”大大提高了医院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科学评价医护人员医疗业绩;“互联网+”和物联网联合搭建的平台,为实现医院全流程闭环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互联网+”和物联网结合实现了医院精细化、全流程管理,并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数据基础。
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医患关系;矛盾;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073-02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医患矛盾极端事件使得医患矛盾不断成长为当前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之一。就医患关系矛盾激化问题的成因而言,应当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医疗资源不足、不能满足的问题,也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的问题,更有医疗管理体制因素的问题。本文就医患矛盾的表现、成因进行理论上的剖析,并进而从宏观上来解析如何处理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
一、医患矛盾及其激化的成因分析
任何社会矛盾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就医患矛盾而言,从表面上看好像是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医疗诊断不信任、对医生的服务质量不满意。其实,这些表象后面的真正原因是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的问题。根据当前医患关系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医患矛盾不断激化的原因归类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医疗体制不完善是医患矛盾激化的社会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配给的公允问题一直被掩盖着。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其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公众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入,其权利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过去那种只“保护少数人”的医疗卫生体制已经成为造成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之一。由经济体制改革牵引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触及到最为基础的民生领域。其中,医疗体制改革正处于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很多管理关系尚未理顺,一些矛盾仍未解决。近几年,历届政府也都努力推动新的医改方案,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的人民群众的医疗问题。但是,面对一个人口数量如此众多的泱泱大国,推出一个覆盖全民、让人人都满意的医疗方案简直就是一个“乌托邦”,更何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不足以应对规模如此庞大的社会需求。因此,无论哪种版本的医改方案,都必然要由广大群众自己承担一定比例的医药费用,这也是合理和正当的。
当前,医患矛盾的焦点就在于看病贵、看病难。病人和患者在就诊和治疗中总是希望可以花最少的钱把病能治好,而医疗机构为实现和维护的自身利益和医务人员的收入,必然重视各种经济指标。加之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以及分布不均、服务质量差异较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医疗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极易于诱发医患之间的矛盾。由于政府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使得医疗机构的发展主要靠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来解决。并且,现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仍然不够健全。医疗机构在追逐利益的同时必然使病患看病的经济负担加重。
另外一个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就是“医药分开”问题。坊间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言论,现在的医院和医生都被药企和医疗器械经营单位绑架了。这些话有一定的道理,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前困扰我国医改难以推进的根本原因。一些医院和医生仍然暗中收取医药和器材的回扣,在虚报成本的基础上诱导医生给病患多开药、开贵药。本来可以一个疗程医治的疾病,却要开多个疗程的药品。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已经成为一些医院的普遍做法,加之幕后的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器械经营机构大肆行贿,不断“推波助澜”抬高价格,最后所有的负担全部转嫁给患者及家属。
造成医患矛盾激化的另外一个隐性的关键因素就是“政府失位”。对于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卫生监管机构长期不作为,导致一些问题和矛盾越积越深,以至于现在都难以入手厘清。如果监督管理到位一些,多开药、收回扣等现象就不至成为今天的普遍行业规则了,以至不得不用“法不责众”的态度来忍受医疗卫生领域的这些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这着实让人深思。
2.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操守不足是医患矛盾激化的直接原因
医患关系是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这种服务的内容包括技术性治疗和非技术性治疗。技术性治疗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利用医疗设备、药品对患者进行诊疗,而非技术性治疗是指病患在整个求医过程中感受到医务人员在心理方面的安慰和治愈。其中,非技术性治疗对于技术性治疗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情、同意、自由、不伤害、最优化”是国际社会认同的医学道德的最基本原则。然而,在市场经济“金钱崇拜”的刺激下,医院和医务人员利用自身的垄断位置和信息优势,对于经济利益狂热追求的态势甚嚣尘上,以至于使得医生的那种“救死扶伤”的胆识和信念已经渐渐松动了。在“无利可图”的情形之下,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同情心就会随之大打折扣,医疗服务质量就必然出现问题。
近些年来,围绕着医务人员在行医过程中存在的不端行为的报道和传言越来越多,医院、医生和患者出现冲突的频率也在客观上呈增加态势。客观的分析,医患矛盾激化的主要诱因是医院和医生问题。因为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患者是弱者,是有求于医生的。当患者和家属与医院发生冲突时,绝大多数原因是医院和医生的不当乃至违法行为触及了患者的底线,使得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一些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医德作风不好,对于患者态度恶劣,在治疗过程中和病患的沟通不到位,工作的责任心不强,治疗细节上也三心二意、马马虎虎。这样的医疗服务,使得患者觉得对于医院提供给自己疾病的治疗方案不信任,埋下了对医生怨恨的种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医疗纠纷的产生正是因为一些医务人员的治疗程序不符合正规操作、服务态度恶劣,最终导致患者的情绪倾于愤怒乃至行为失控而攻击医院和医生。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医患矛盾的直接原因在于医院和医生的服务质量问题。
3.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非理性言行也是医患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
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尽管百姓在生活中精打细算,甚至在几分钱上都可能要计较。但是,到医院就医却对价格变得不敏感。其根本原因是对生命和健康的渴望。患者在就医时,对医院的治疗往往是充满期望的。然而,每当花费大把的金钱却看不到与消费对等的医治效果时,就会失去理智。认为是医生没有尽到责任,甚至认为医院欺骗了自己,进而要求医院赔偿,这种愿望在实践中又往往是不能实现的。以至于患者及家属在精神上没有办法接受,很容易迁怒于医务工作者,使得医患关系陷入更深的矛盾之中。
我们之所以在这里强调“非理性”,主要是指患者对医院、医生的医疗期望常常过高。而事实上每一个人的体质都是存在差异的,很多人的病症都是突发性、严重性的疾病或者慢性病,在很多情况下治疗效果显现严重滞后,或者是长时间不见康复的迹象,当然也包括跟本没有产生医疗效果病情恶化乃至死亡的。每每遇到这种情形,患者和家属的情绪会变得急躁焦虑,易于把这样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医务人员身上,也就成了引起医患矛盾的引擎。尤其是当患者花费了很大的经济消耗却没有看到自己预想的医疗效果时,心态就会失衡乃至造成矛盾和冲突。
二、协调和处理医患矛盾的机制探析
当前医患矛盾的激化是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平衡各方面因素多管齐下,在源头上切断矛头化解矛盾,才能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1.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及医疗救治的体制
在社会保障体制相对成熟的国家中,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都放到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突出位置。就我国当前医患矛盾激化现象而言,其根基还是在社会。而社会发展的主导者是政府。从宏观上讲,政府应当调整和完善财政体制,进一步强化和加大对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民生领域的投入,强化医院的公益服务职能,从体制上缓解和消除医患之间冲突的基础,缓解医患矛盾激化的条件。逐步建立和健全医疗服务标准,完善医疗损害赔偿标准,改革与完善医疗赔偿与补偿方式,逐步减少和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避免因为就医而至穷。建立医疗风险提醒机制和警告机制,指导患者和家属理性对待医疗方案与医疗服务。此外,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一定要强化监督机制,切实纠正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营造积极、健康的医疗卫生运行体制。
2.加强医学职业教育,提高我国整体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医疗资源不足。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式就是增加医院和医生的数量,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需要大量的投入。目前而言,由于财力限制导致政府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就需要调动社会力量,开放外资以及私人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着力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形成医疗卫生工作者执业年检制,督促医务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服务意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关键是在挂号、候诊、检查、取药、缴费等环节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水平,切实从方便患者角度出发,缩短等候的时间,简化服务流程,全面落实“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的理念。其实,医疗纠纷与医患矛盾的引起大部分是因为患者对于医院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救治结果不满意,背离了患者的要求和期望。所以,在治疗救治过程中,医院方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规,强化医院医生救治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同时,在实施医疗服务过程中仍要不断查找医疗服务和医疗安全中的各种隐患,把对患者服务努力做到极致,就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同和理解。
3.加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重视非技术性治疗的价值
我们在前文中曾分析过,医院给患者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性治疗,更为重要的是非技术性治疗。而在实践中,医院和医生往往可能只注重前者,对后者的态度往往是“不在意”。其实,医患之间自始至终都是要沟通的,需要双方“发自内心的”交流。患者往往具有强烈的“知情意识”,特别是希望了解对自己的医疗救治方法、手术方案、使用的药品等方面的信息,而很多医生则没有耐心向患者解释和说明这些信息,甚至挖苦、训斥患者的提问,这严重伤害了患者的知情权。客观的分析,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调整医患双方的观念,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能够使双方相互理解和互相支持。
总之,医患矛盾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也是近年来我国若干社会矛盾中的热点,它直接制约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平。我们需要医患关系中的所有参与主体都能认真思考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挖掘自身存在的问题,平衡好各方面的利害关系,为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发挥自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颜捷,田清华,李咏.对当前医患矛盾关系的思考[J].西部医学,2011.23(8):16―19.
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联合查房;护理质量;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52-02查房在诊疗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手资料的获得、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均需查房这一途径来完成。查房一般模式是医护分开进行的,医护协作共同查房,护士更好的把握住院医师的诊疗方案,同时把护士掌握患者的一手资料体现在方案中,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们执行住院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查房这一模式,使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身心康复需要。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医护联合查房的目的主要是
(1)结合医师查房,更详细、完整地掌握患者病情及掌握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协助责任护士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2)与查房医师进行现场沟通,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有危险的护理问题和并发症的发生。(3)结合查房主题讲解相关新知识、 新理论,推广新技术,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4)满足临床教学需要。
2 医护联合查房方法
2.1 查房前准备
2.1.1 物品准备查房车、病历、跟医查房本、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压舌板、洗手液、血氧饱和度仪,专科检查物品等,根据具体情况而增减。
2.1.2 患者准备:查房前责任护士提前通过病区呼叫器告知本病区所有患者准备开始查房,请患者配合回到自己的房间,平躺在床上,并将X线数字成像报告放在床尾。
2.1.3主班护士的准备和夜班护士床边交接班,并熟悉本病区患者总数,病危及病重患者的检查及治疗情况,掌握夜间患者疾病发展情况,对病情或对治疗方案有疑问之处可在医护联合查房时向主管医
生请教,对查房内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要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
2.2查房时要求
2.2.1查房站位:根据患者卧位,责任护士与查房医师位于病床右侧,便于体检,余查房人员位于病床左侧,协助责任护士与查房医师对患者查体时予以床边配合。查房车放置床尾。
2.2.2查房人员:查房人员包括查房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
2.3查房的程序(1)责任护士根据天气变化调节室温。协助患者摆好,并拉上床帘,注意保护患者隐私。(2)责任护士汇报病情:包括简要夜间病情变化、现存的护理难点问题,对病情或对治疗方案有疑问之处可向主管医生请教。对患者进行问诊及护理体检,体检完毕,将检查结果告知主管医师及患者。(3)聆听医师查房。(4)参加整个病区查房完毕后责任护士和护士长对临床治疗及护理问题进行讨论,医护互动交流,同时对不正确的护理问题重新评估,及时发现实际存在的疑难护理问题,并根据护理诊断修订护理计划,使临床工作目标更明确,解决护理诊断难、准确性差的问题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5)查房总结:查房医师讲解疾病的临床、理论知识,帮助护理人员深入理解疾病相关知识;护士长针对疑难护理问题,深入浅出进行讲解;并结合护理问题融人护理前沿的新知识,启发下级人员的思维态势,拓宽知识广度,增强解决危重疑难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理论水平及综合分析能力:同时提出需要注意和纠正的问题,并预见性地下达指令性的护理意见。
3效果与体会
3.1医护查房促进了整体护理的开展:在医护联合查房中,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医护间现场及时沟通有利于解决一些护理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使责任组长及责任护士加深对医护联合查房的理解与应用,不但使患者的护理诊断更加准确,措施更加得当。
3.2医护联合查房改变了护士的学习状态:改变了护士死读书、读死书的的学习状态,理论层面的知识掌握很多,但是应用到临床工作的内容很少,针对上述状况通过医护联合查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结合每次查房的重点患者,有针对性的看书学习,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业务水平。医护联合查房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医生和护士共同查房,要求护士提供患者的动态信息,这就需要他们更加主动地观察患者病情,准确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并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由此培养了护士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的主动性增强了,工作热情提高了,也从中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提高护理人员的思维能力和业务水平。
3.3改变了患者对护士的认识:俗话说医生的嘴,护士的腿,护士在患者的印象中仅仅是执行医嘱的代名词,通过医护联合查房的开展护士协肋医生向患者阐明诊断,提供健康咨询,建议疾病的预防措施,阐明治疗措施,指导治疗方案, 征得患者同意,向患者讲明治疗的适应证及不良反应。因此,医护联合查房是建立互动的医患关系的核心,是有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的最基础、最恰当的方式。便于医患、医护、护患之间及时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大大提高护理管理效率,的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3.4提升护士的科研教学能力:护理科研是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之一[1]。长期以来,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护理和国外相比相对滞后,许多护士认为科研距离自己很远,不是自己所能完成的,认识不到其重要性。开展医护联合查房后,护士增加了知识更新的渠道,开阔了思路,转变了观念,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了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并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
3.5培养了护士独立查房的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以往医疗与护理分别查房,由于医生每天忙于科研论文、手术、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护理方面的问题不能全面了解,而护士虽能观察病情,但对病人的医疗问题掌握不全面,护士执业医嘱比较被动。实行医护联合查房后,双方就共同的病例进行全面讨论,增加了医护间的沟通,使医护配合更加默契。通过查房,护士能及时了解医生对病情的分析、对护理的建议、更改医嘱的情况,医生也能及时掌握护士提供的病人心理状态、精神状态、饮食、生命体征等护理问题,使患者出现的各种情况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提高了护理质量。
3.6融洽了医患、护患、医护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权力意识不断觉醒、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患者希望了解和参与医护过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2]。医护联合查房即为患者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这种查房方式为医护人员及患者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沟通环境,使患者由被动地接受治疗与护理转变为主动参与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这正符合整体护理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现代护理模式,由于医护联合查房,医生护士对患者的治疗护理措施更加系统化使医护患关系由以往的你说我做转变为指导—合作或共同参与的新型关系。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了强烈的信任感,使患者能多积极地参与并配合治疗。
4小结
综上所述,医护查房促进了整体护理的开展,改变了护士的学习状态,激发了护士学习兴趣,培养了护士科研能力,改善医、护、患关系,适合优质服务模式的需要。它的开展,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同时也改善了护理质量。这种查房的形式和内容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充实,医院管理者将采取有力的措施去落实和解决医护联合查房,从而推进优质服务的开展。参考文献
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范文4
【中图分类号】d919、4:r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3—0173—03
1例因麻醉方法和手术术式选择欠妥的踝关节手
术导致的医疗纠纷,经最初医患双方协商到法院终审
判决,这其中有不少地方为今后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
理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方法。
案情简介
患者李某,5l岁。因“车祸伤后多发性骨折:骨盆
骨折(右髂骨翼、双骨上下肢骨折)、左外踝开放性粉
碎性骨折伴胫距关节脱位”于1998年5月5日晚ll
时急诊人某医院骨伤科治疗。人院后急诊局麻下行左
踝关节清创、复位,克氏钉内固定术,术后予以石膏外
固定、抗感染、卧床、保留导尿等治疗措施。术后复摄
片示内固定可靠,踝关节脱位基本达到复位。踝穴稍
宽。术后第8周予以拔除克氏钉,复查骨盆平片,提示
骨盆骨折已愈合,于1998年9月22日出院。1999年
2月,患者门诊复诊,诉“左踝关节肿痛,不能行走”.x
线片示“左踝关节骨质疏松明显。左外踝骨不连”嘱其
补钙、加强功能锻炼。患者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于20__
年5月9日至6月3日期间.在另一医院行“左踝关
节融合术”。
鉴定情况
一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患者第一次出院后,认为术后骨不连,x线片示骨
[作者简介]张铁铭,男,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又名安徽省中医院)医务处副主任。
tel:+86—551—2838592,+86—551-3219408;e-mailzhangtm922@sohu.com.ztmahhf@yahoo.c’om.ca
· 174 ·
折对位位置不好,医院有过错且已构成医疗事故,于
1999年7月向某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
定.鉴定专家分析认为:本例骨盆骨折、左踝关节开放
性胫距关节脱位伴外踝粉碎骨折,诊断明确,急诊处
理及时.符合医疗原则。术后2周x线片踝穴稍大,其
位置尚好。至于患者现存在的左踝关节较僵、伸屈范
围受限.直立、行走痛等症状,这是踝关节开放性损伤
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创伤性关节炎)。鉴定结论:不
属医疗事故。
二、司法鉴定
在一审中,经患者申请,法院于20__年10月24
i;t委托某司法鉴定中心行医疗过错损害鉴定,鉴定中
心认为:患者李某,因车祸导致左下肢损伤等(还有骨
盆多发性骨折等),损伤当时临床体检发现并其后的
手术证实:左踝关节前内侧有一开放性创口,关节囊
及距骨周围韧带广泛撕裂.距骨关节面广泛暴露,胫
距关节全脱位,胫腓骨向内移位,外踝骨折,左足明显
下垂畸形等。上述原发性损伤的程度较为严重,经治
疗后.有可能因关节囊的严重损伤以及内固定对关节
面不可避免的损伤造成关节僵硬和关节强直,严重影
响关节活动功能。李某的上述损伤,临床上可在硬膜
外麻醉或腰麻下行腓骨管型钢板内固定,再用一枚拉
力螺钉将脱位的胫腓骨拉向腓侧固定即可。医院对上
述损伤在局麻下行克氏针内固定尚难以解决骨折及
脱位的问题,手术不规范。综述,被鉴定人李某因车祸
造成左下肢受到严重外伤.经治疗最终被行踝关节融
合术。肢体损伤是导致左踝关节功能丧失的主要原
因,二者之间为直接因果关系。医院在对其实施的诊
疗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手术方案选择欠
妥),该不足与被鉴定人的左踝关节丧失功能之间存
在着一定的(间接)因果关系。
处理情况
一
、医患双方和解
在市医疗技术鉴定结论出来后.患者不服从鉴定
结论,采用非法侵占医院病床、围攻医务人员等方式
干扰医院医疗秩序,为妥善解决纠纷,医患双方于
20__年4月24 i;t协商达成协议,双方均同意某市医
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基础上,医院一次性给予患者扶
助款55 000元,患方今后不得以任何形式向院方提m
其他任何要求,该纠纷一次性最终处理完毕。患者在
协议签订并公证后的第二天离院返家。
二、一审情况
20__年7月,患者李某以医患双方协议显失公平
为由将医院诉诸到属地法院,要求医院给与原告继续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2卷(第>,!<3期)
恢复治疗,赔偿损失费用ll万元等。法院受理后,于
20__年10月24 i;t委托某司法鉴定中心进行了医疗
过错鉴定,根据上述鉴定结论,法院审理认为医院在
给李某的诊疗行为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该不足与李
某的左踝关节功能丧失存在一定的(间接)因果关系,
故医院应适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且20__年4月24
i;t,李某与医院就此医疗纠纷处理达成了和解协议,
签约行为经市公证处公证且已履行.并无相反证据足
以公证证明,该公证书具有证据效力,是法院认
定事实的依据.故本院认定该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
示。医院依协议给付了患者李某扶助款55 000元,但
该款的给付实际具有赔偿的性质,且该款已足以赔偿
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因手术方案选择欠妥而给患者造
成的损失。故法院判决驳回患者李某的诉讼请求。
三、二审情况
患者李某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市中级人民法
院,二审法院认为,医患双方多次协商,在市医疗事故
技术鉴定结论的基础上就此纠纷的了结形成了合意。
双方由此达成的和解协议,并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
定,合法有效。该和解协议的履行标志着双方意思表
示的实现,即通过和解的方式终结了这一医疗纠纷。
鉴此,原判确定驳回李某的诉讼请求并无不当。但一
审法院在阐述判决理由过程中.没能依法审视当事人
依意思自治原则解决纠纷所达成的协议效力,忽略了
当事人的在先意思表示,以重新界定过错,确定责任
范围的方式,论证判案的理由,有失 偏颇,适用法律亦
不够贴切,均应据实依法予以补正。最终法院判决:驳
回上诉,维持原判。
讨论分析
1.在对患者李某的诊疗过程中,司法鉴定中心认
为,医院在手术过程中采用的麻醉方式及手术术式的
选择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该不足于患者最终踝关节功
能的丧失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在医学上.对同一种病
的诊疗有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诊疗方案.具体到每一
患者身上,如何选择更合适的诊疗方案.不但取决于
医务人员的学术水平、经验阅历.还要受到患者的自
身状况、目前的医疗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也就说
明本案中在治疗原则正确的前提条件下,选择合适的
麻醉方法和手术术式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
意义。此纠纷的发生一方面暴露了医务人员对选择该
方案可能出现的后果及并发症缺乏足够的认识.另一
方面,也表明了患者对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诊疗期
望。两方面的差距往往就是纠纷发生的根源。因此,医
务人员在尽可能的提供高医疗质量服务的同时.还要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2卷(第3期)
做好病人的解释说明工作。
2.目前处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对医疗责任的
认定多通过医疗鉴定的方式来明确,主要包括医学会
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机构的医疗过
错责任鉴定。在案件审理中,具体选择何种鉴定方式
来明确医疗责任,目前法律上尚无统一定论。目前主
要依靠医患双方的协商意见。笔者认为,在医患纠纷
中.患者相对来说是弱者,保护弱者的利益是当代处
理医疗事故纠纷的最正确价值取向。选择司法过错鉴
定有利于充分保护患者的利益,只要医院有过错行为
并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根据民法通则相关条款.
即使够不上医疗事故也必须承担过错责任。本案前后
做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过错鉴定.尽管鉴定不
属医疗事故,但司法鉴定医院有过错责任.一审法院判
决医院承担过错责任的思路是正确的,也是合乎法律
· 医疗纠纷与诉讼·
· 175 ·
的规定。
3.本案二审中采纳了医患双方签订的协议书.并
确立了此协议书的法律效力,最终依靠此协议书驳回
患者的诉讼请求,是遵照《合同法》相关规定的。这也
就表明医患之间医疗纠纷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和显
失公平,也可以通过“私了”来处理。《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第43条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协商解决的可能性
和必要性,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奠定了法律基
础。医患双方平等、自愿协商、自行解决争议这一途径
比较常用,在医疗纠纷处理实践中.大量的医疗纠纷
通过医患双方协商形式获得解决.它可以快捷有效地
化解医患矛盾,缓解社会矛盾,节约了诉讼资源。医患
双方协商解决争议,体现了医患双方依法处分民事权
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范文5
1.1医疗技术的安全操作问题即医疗安全问题已成
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医疗安全是指医院在实施医疗保健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其核心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医疗效果是因果关系,医疗安全直接影响社会与经济效益。不安全医疗行为会导致患者病程延长和治疗方法复杂化等后果,不仅增加医疗成本和经济负担,有时还导致医疗事故引发纠纷,影响医院的社会信誉和形象。而针刀的安全操作是医疗技术的安全操作问题,属于控制医疗质量的范畴。在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今天,医疗安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1]中,中医诊疗技术将分为三级。其中,第一级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操作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技术;第二级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操作较复杂,有一定技术难度,或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风险较高的中医医疗技术;第三级则包括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操作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中医医疗技术。《办法》要求,应用中医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须建立中医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和保障中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安全的规章制度,建立中医医疗技术档案,对中医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上报等。安全性在此被提高到了列为评定各项医疗技术的最高级别。这足以证明医疗安全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重大[2]。
1.2安全问题是针刀医学自身控制医疗质量的内在基本要求
针刀疗法的安全性问题是自针刀发明至今一直伴随针刀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刀把针灸针与外科手术刀的两种长处融为一体,使骨伤科的切割剥离松解等手术由开放变成闭合,明显提高了对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等类疾病的治疗效果[3]。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针刀在结合两种医疗器械长处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处于了手术刀与针灸针中间,实际操作中,针刀以针的形式进入人体,在体内却发挥了刀的作用,这实际上是完成了手术刀的部分功能,由此而来的是安全系数虽大于手术刀,但却比针灸针要小。针刀进入人体后没有任何的辅助措施帮助开阔视野,医生只能根据自己的手感和解剖知识进行操作。换言之,如果没有熟练的解剖知识和扎实的控针基本功,针刀治疗就不可能有安全的保障[4]。作为任何一个新兴的医疗技术而言,任何一点点瑕疵都有可能导致其被全盘否定。而作为诞生于民间的一种全新的疗法,针刀注定先天羸弱。它既没有完备的理论基础,也没有规范的诊疗指南,就连最初的从业人员也大多文化水平不高[4]。在这一背景下,针刀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安全问题付出过极其沉重的代价。
1.3针刀的安全问题是现阶段针刀医学发展的首要战略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于针刀概况较为权威的一个数据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截至2004年,针刀从业医务人员达10万余人;全国每天接受针刀治疗的人数达36万多人次,覆盖我国所有省市区以及美、日、德、澳、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针刀门诊部的数量达2166家,由医院设立的针刀科达3432家[4]。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下的数据:根据中国知网文献总库统计,以“针刀”为题名的文献共有6969篇,而以在其中以“安全”为题名的仅有2篇,占003%。而在文献全文中含有“针刀”一词的文献共7118篇,而其中含有“安全”一词的文献仅7篇,占01%。以上的两组数据说明,针刀医学已完成了发展初期大量复制人才的阶段,其从业者及患者已达到一定水平。而与此同时,安全问题并未引起针刀从业者以及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和研究,针刀医学因为起自民间,在发展初期,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复制人才,从而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以支持其发展,在这个阶段中,其教育的进口和出口都是开放的,大量的人才得以输出,然而其质量难以得到控制,所以也就造成了现在针刀医学界较为混乱的局面。后针刀医学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作为一门学科,需要从“量”到“质”进行转换,除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之外,需要对教育的进口和出口均进行把控,而对于教育的出口第一位应该得以把控的就是“安全”,所以针刀医学的“安全”问题也就成为了治理针刀界乱象的第一要务。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五类技术目录[5]中,针刀位列针刺、灸类、刮痧、拔罐四类疗法技术之后成为第五类技术目录征求意见稿的技术疗法,这是中国政府对于针刀技术的一个肯定。针刀的安全操作问题应引起每位从业者足够的重视。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来说,“针刀”作为每一个从业者的行业品牌而言,其品牌使用费只是简单的培训费和学习的费用,并未为这个品牌付出过任何的维护费用,如果安全问题不能引起针刀从业者足够的重视,任由个别安全问题透支整个针刀品牌,则最终将由整个针刀界为其买单。总之,无论从社会大环境还是针刀自身的要求,安全问题将成为针刀发展的瓶颈问题,会影响针刀的医疗准入、教育准入等政策决策,从而影响到每个针刀从业者和患者的切身利益。
2制定标准是解决针刀安全问题的必行之路
2.1针刀医学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标准问题
目前我国已制定的针灸国家标准有29项,具体包括《针灸针》《腧穴名称与定位》《耳穴名称与定位》,以及艾灸、耳针、穴位敷贴基本手法等18项《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以及《腧穴定位图》《腧穴定位人体测量方法》等。已制定的针灸行标456项,另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由于针灸是中医药国际传播的“先头部队”,所以国际针灸界对于针灸、腧穴等标准的制定非常积极,世界卫生组织在1984、1991、1995、1998、2008分别制定了六部关于针灸和腧穴方面的基础标准。相形之下,针刀医学的标准工作就差距甚远,至今业内没有一个正式的标准。但是随着针刀治疗各种疾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各国对于针刀也开始了相应的研究,以墨西哥为例,墨西哥针刀学会在墨西哥开展针刀医学,先后开设了4期针刀培训班,培训针刀学员达百余名,并3次组团参加在中国北京召开的针刀学术交流会。由此可见针刀医学的发展在国际上的市场是存在的,但是同时墨西哥针刀学会提出了关于针刀安全标准的问题,他们提出在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安全操作,第二步才是疗效。由此可见安全操作在国际传播中的意义非常重大,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个问题,针刀在国际上的传播将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健康的发展更难以保障。
2.2针刀安全标准应为针刀各类标准中的重中之重
安全与疗效是医学永恒的主题,针刀治病要取得最大的安全系数,除了不断改进诊疗技术以外,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二:一是制订常见病针刀治疗技术规范,使广大针刀医生有所遵循;二是加强对针刀医生的管理,制订针刀医生的培训制度与执业资格认定标准,防止未经正规训练的医务人员滥用针刀疗法。当然,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单靠针刀队伍的自律是不够的,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推动,针刀学术团体要多做具体工作。无论是哪一级的医疗技术,安全首先是第一位的,而对于起自民间的“针刀”医学而言,安全就更是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离开了安全,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对于这一点,许多深刻的教训在发展的过程中历历在目,值得每个针刀从业者引以为戒。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一个相斥、相识、相知的发展过程。对于“针刀技术”这一新生事物而言,在尚无任何针刀技术标准、无任何医疗科目准入的背景下,一旦出现医疗意外,其后果更加不寒而栗。为此,确保针刀治疗安全是重中之重。
3《针刀临床安全操作手册》
医疗方面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 临床药师;临床药学;作用;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的出现是医院药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临床治疗合理、有效的重要保证[1]。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用于临床的各类药物日益增多,加上医生的精力有限,对种类繁多的药物性能不能完全掌握,因而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在各级医院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而在基层医院存在的概率更高[2]。不合理用药,不仅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不合理用药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促进合理用药已经是医药界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合理用药对提高疾病治愈指数、降低药源性疾病发生率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着重要作用,而临床药师则是实施临床合理用药的主体。这就要求临床药师深入到临床医疗环境之中,与医护人员一起直接面对患者,以药学知识服务于患者。
1 临床药师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必然
医药卫生事业是关系着亿万人民的健康和千家万户的幸福的重大民生问题。近两年国家开始提倡“大病上医院,小病进药店”,又明确了非处方药的范围;许多医师在以药养医、为医院创收的压力下【3】,习惯了开大检查和大处方,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合理用药问题备受关注,医疗的需求在呼唤临床药师的加入,药师的职责已由简单的配方发药过渡到走向临床,参与临床药物的治疗方案的制定与临床用药实践,为患者、医师、护士及大众提供各种不同层面上的药学技术服务;参与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参与医疗纠纷的处理等。这不仅是工作模式发生变化,工作内容及任务也发生很大变化,工作中心由“以药品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药师的职责不再仅仅是保障药品供应,还要在达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药物治疗过程中承担责任。
2 临床药师的重要作用
临床药师是临床医疗治疗团队成员之一,与临床医师一样,通过临床实践,发挥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在临床用药实践中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问题,促进药物合理应用,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有力的保障药物治疗的安全、合理、有效。
3 临床药师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3.1 临床药师的职责是走向临床,与患者面对面,与临床医师一道了解患者的病情,直接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实施与监测的全过程,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要为医师、护士及患者提供药学技术服务,主要工作职责是提高药物疗效、加强药物治疗检测、减少不良反应,特别是由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要能够做到:(1)识别与发现潜在的与实际发生的药物相关的问题;(2)解决药物相关的问题;(3)预防潜在的药物相关问题。在药物治疗检测方面,包括检查药物选择的不合理性、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重复用药、病人依从性等【4】。
3.2 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1) 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药物应用动态,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2)参与查房和会诊,参加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3)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4)指导护士做好药品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5)协助临床医师做好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6)提供有关药物咨询服务,宣传合理用药知识;(7)结合临床用药,开展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研究。
4 目前临床药师存在的问题
我国临床药师相对于先进国家的临床药师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临床药师数量上明显不足,难以形成一支临床药师队伍。工作面不能覆盖所有临床科室,很难适应临床合理用药的需要。
5 临床药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在医疗机制改革,人们医疗意识转变的大环境下,医师面临的既有机遇,又有更多的挑战。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常常是不能预料的,所以,首先,药师要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熟练掌握临床常用药的知识,对非常用药的知识也要熟悉和了解,同时,通过期刊和报纸了解最新的医药科技动态和医药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可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随机应变【5】。
6 结论
临床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把医学、药学、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伦理学等知识融合为一体,药师整体素质如何,会直接体现一个医院的整体水平,同时,一个高水平的临床药师不但可以协助医师护士更好的完成诊疗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医院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医患关系的改善,所以临床药师需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更新知识,迅速掌握国内外最新用药动态,以更好的适应目前医疗环境的需要,体现药师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邓永中,黄建军,. 浅析我国临床药学的现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0):104-105.
[2] 唐秀程. 合理用药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3):272-273.
[3] 姚惠华.临床药师在医院临床中的作用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9,5(7):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