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优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阅读的优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阅读的优点

课外阅读的优点范文1

我们农村初中学生手中的读物,无非是作文选编和学习辅导材料之类,他们的阅读大多是一种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活动,经典文学作品读得少之又少。他们赏鉴这些极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只是因为自身兴趣,通常会碰到阅读障碍,如果跨过该问题,就能够更好地进行赏鉴;假设无法跨过障碍,就会觉得没有任何意义,只会阅读几页就放弃。而老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指引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学生顺利进入文学殿堂畅快阅读。目前,学生有着十分巨大的升学负担,学习压力巨大,大量教师与家长想要这些学生仅阅读和考试相关的知识点。即使我们不留手写作业,很多家长也想方设法加压。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使得学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观念决定行动,我们利用班会和家长会向学生和家长宣讲经典阅读的意义;利用班级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有关经典阅读的名言佳句,营造阅读气氛。

在指引学生赏鉴这些极具代表性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只是简单地安排阅读内容或者是说明赏鉴经典作品的优势就可以实现的,必须在平常的交流过程中不断进行熏陶。经典名著阅读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阅读感受。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将这些学生引入经典作品的海洋中,进而培育起对于书籍的热爱,使得这些书籍逐渐成为智力生活中的引领人,这些均由老师所决定,主要是取决于书本在老师自身的精神生活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老师对于这些极具代表性文学的尊重和阅读体验,或许会对于他们的一生产生一定影响。陶行知、朱自清等学者就是以其渊博的知识指引大量学生踏入文学道路的,这是非常值得所有老师进行学习的。

我们不只是需要阅读极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也需要赏鉴现在的作品;不只是要赏鉴我国的经典作品,还要赏鉴其他国家的经典作品。《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西游记》……在语文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能够看到大量的经典书名。所有阅读过名著的人均会相信,在经典作品的后面,蕴含着无尽的知识宝藏,这些知识经过了长时间的洗礼与沉淀,还是那么的明亮。也能够借助与学生的沟通,使得这些学生说明自己阅读了哪些优美的作品、有什么样的体验,并且进行一定激励,让他们从内心迸发出一定的自豪感,使其他学生对他们形成一种敬仰状态,这是为了不断激励他们进行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为了能够更好地带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能够将他们熟知的诸葛亮、老舍、董卿等人物阅读与成功的例子进行生动描述,使他们了解到“只有满腹经伦,才可以出口成章”,“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的道理;使得他们了解阅读活动能够知晓大量的知识;这些学生了解到语文课文即使是十分优美的,带给我们的知识也是有所限制的,但是经典作品中涉及的知识是无限的,如果你不断阅读与研究,就可以尽情感受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

平时我们少布置些语文课后作业,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静心赏鉴、摘录;每天借助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活动,保证每天不少于二十到三十分钟进行经典阅读;每天让学生吟诵名篇佳作,介绍积累摘录的好词佳句。每周还安排一节经典阅读指导课,让学生读好书、善读书。每月举行一次阅读展示擂台赛,评选“阅读大王”、“阅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以朗诵、演讲、辩论、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大量阅读,从经典文学中汲取营养。如果发现这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者是写作过程中使用了经典作品中所涉及的知识,就进行一定赞扬,让学生感到读书实实在在的好处,还可以对读书已成自觉的同学进行隆重的表彰。

必须提出的是,这些学生自我判断水平还是十分缺乏的,在赏鉴文学作品的阶段中非常容易断章取义、让经典屈从我意。这需要教师、家长等进行必要的引导,激励这些学生尽可能赏鉴原著,尽可能保护原著原有的面貌,进而体验到经典作品固有的精华之处。让他们对于文学作品进行赏鉴的时候,尽可能激励家长也共同阅读,指引孩子共同感受典作品所带来的魅力,说说自身的阅读体会,针对作品中某个情节与人物进行互动讨论,利用经典作品进行教育活动,其实是有着现实意义的环节。学校是这些学生赏鉴经典作品的最好场合,不过家庭也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赏鉴作品,能够经常组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的优点范文2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课余时间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书是人类的朋友,书就像阳光一样给人以温暖,书就像雨露给人以清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营造阅读氛围

从教这么多年的语文,我深深地感觉到阅读对于语文是何等的重要,也理解到要让学生热爱阅读,一定要激发他们热爱阅读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爱阅读的兴趣,才会去主动地阅读,语文能力也会很快提高。因此,如何激发他们爱阅读的兴趣成了教师思考的首要问题。小学生一般都有种仰慕名人的心态,所以我就从这点出发,给他们讲一些古人是如何去刻苦读书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凿壁借光”的故事,鼓励学生去读书,并且把自己所读的故事在班级里讲给其他的同学听,看看谁讲得精彩、词语用得好等等,找到每位学生不同的优点加以表扬,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我在班级里还设立了班级图书架,每星期开一节阅读课,让学生自行阅读或者交流读书收获,在班级里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引导学生阅读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应该加以引导,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开学初,我就在班级里制定了详细的课外阅读计划,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好一本读书笔记本,将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下来,并且练习将这些优美的词或句子用到自己的小文章来,将自己不大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记录下来,通过和班级里的学生讨论来共同思考,也可以和老师共同讨论,再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其次,我还会向班级里的学生及时地、有目的地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多读书,多从书中吸收营养。

三、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学生的课余时间一般都在家里,所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只有在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下,学生才会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来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在应试教育思想满天飞的今天,在分数决定学生一切的今天,不断追求高分数,家长心中课外书就是一本和语文、数学挂不上钩的闲书,影响学生做家庭作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多与家长谈谈心,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作用。

总之,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多读有益于自己的书,学生才会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感受到素质教育的魅力。

课外阅读的优点范文3

一、课外阅读对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界定语文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点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课外阅读是实现语文科人文性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上说明明确了课外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整个人生影响尤为深远。而此阶段思想的多变性、不稳定性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学校就必须利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教育。但是,纯粹课堂教育模式往往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实在的效果;二是这种教育是一种相对被动的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三是这种教育是断续的、不连贯的;四是这种教育是形式上的,缺乏内在的动力。基于以上不足,我们必须找到另外一种形式,来更好地实现教育对人灵魂的塑造。在这里,“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习惯”是一条重要途径。课外阅读具有以下优点:(一)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是读者、作品、作者的心灵交互,必然产生共鸣,这种影响是内在的,也是有力量的。(二)课外阅读让我们的学习形式多样化,学生的阅读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充满着自主性、开发性。(三)课外阅读这种学习是长期的,如果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将受益终生。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课外阅读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二、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新课改的推行,给地方和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提供了自由,但是受到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课程的推行成为空中楼阁,多数学校放任自流,甚至语文课本推荐的名著也没有落到实处。

笔者对本校八年级共8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从阅读兴趣看,40%的学生基本不课外阅读,30%的学生偶尔课外阅读,只有30%的学生经常课外阅读,而这30%的学生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只占10%。

从课外阅读类型看,更是触目惊心:100%的学生首选教材辅导读物,80%的学生读报刊杂志,60%的学生读武侠、言情等通俗小说,30%的学生读文学名著。

从课外阅读方式看,有新的变化:学生网上阅读的比例不断增大。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不作论述,关键是这种现状阻断了学生健康成长的途径,让学生畸形发展。更令人揪心的是通俗小说等逐渐成为学生阅读主流,让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侵害,暴力化、庸俗化、成人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少年强则国强”,面对现状,改变迫在眉睫。

三、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要改变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糟糕的现状,我们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与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共同努力,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构建校本课外阅读课程体系。

1.积极开发课外阅读课程

学校要积极开发语文课程下的子课程——校本课外阅读课程。明确目标,制定整体计划,组织好监督、评价。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整个课外阅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2.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品质、意志等的形成期,根据此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一是初中三年的长计划,二是每学期的短计划,三是月、周、日计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方向感。教师应督促学生落实阅读计划。

3.帮助学生选择有品位的课外读物

新《课程标准》提到教师应鼓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就是要求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辨别能力、欣赏能力还未形成,而当前社会读物良莠不齐,受经济利益驱使,低俗文学、快餐文学泛滥,如不把好这一关,课外阅读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会让学生误入歧途。语文教师应联系课本推荐的名著,给学生制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经常与学生讨论“应该读什么书”等核心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集体订阅一些优秀期刊,作为学生的必读书目。

4.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好读书,读好书”还要加上“会读书”,正确的读书方法是确保课外阅读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的阅读指导课“授之以渔”。(1)对经典文学名著宜采用精读法。经典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底蕴丰厚,学生应细读,从思想性、艺术性等多方面吸收营养。(2)对一般书籍、刊物宜采用浏览法和跳读法。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社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之一是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但学生不可能有很多时间用于课外阅读,因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取舍,为我所用。(3)课外阅读应做笔记和写读后感。知识结构和阅读能力的形成必然有一个过程,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好摘录,撰写读后感,定期接受教师检查,定期参加读书座谈会。

5.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要让学生经年累月保持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校和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办法。

(1)学校应定期组织活动,如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会、读书辩论会等,推进课外阅读的开展。(2)班级应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办墙报,组织文学社团,成立读书小组等,不断激发学生兴趣。(3)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开设网上读书交流平台,利用QQ空间、微博、微信与学生不定期交换读书心得。

6.帮助学生解决课外阅读材料来源问题

课外阅读的优点范文4

关键词:传统课外阅读 利用信息技术课外阅读 理想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136-02

人们习惯用传统课外阅读方式去看书,这样能帮助读者提高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更有利于读者把信息转为知识。纸质阅读让孩子细细品味语言中蕴藏的含义,热别是精彩的环节或篇幅,更让孩子流连忘返。除此之外还不用费电,可以很好地收藏,更传统更环保一些。信息技术经济时代,信息成了最有价值的存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信息技术课外阅读是一种由文本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专指信息技术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也称“网上阅读”。其阅读方式主要有在线阅读和下载之后阅读两种。它让读者接触到的素材不仅仅是文字,而且还包括了图像、声音,内容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弥尔顿说过“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丰富课外知识,能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也可以锻炼写作能力,积累丰富的百科知识,这对语文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大有好处,还能锻炼阅读能力。

一、传统课外阅读方式不可丢

古往今来,人们习惯了用传统课外阅读方式去看书,这样能帮助读者提高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更有利于读者把信息转为知识。纸质阅读可以保护视力,不用费电,可以很好地收藏,更传统更环保一些。读者只要掌握了信息的检索方法通过目录、文摘,就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真正信息。

传统课外阅读中的书籍有着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的文化积淀,在经典性、阅读习惯、格调三方面,非信息技术课外阅读朝夕之间可与之相提并论。传统课外阅读的随时随地性以及阅读的方便性更是老少皆宜,当人们捧着一本书的时候,亲切感就会油然而生。在手指与纸的相触之中,似乎还带着油墨香味的纸张营造了一种阅读的氛围。尤其是那些一读再读的书,泛黄的书页,已经被嚼了无数遍的文字、承载了记忆中相伴成才的内涵。传统课外阅读则通过其纸质的载体可以给读者一种特有的书香气息,给读者营造一个静、雅、美的求知氛围,还能克服信息技术课外阅读非经典化、文化积淀等问题。

传统课外阅读让人们在手与纸的接触中之中,享受着文化的巨大快乐。你必须把阅读放慢,在一些奇妙的细部停留,感受那种丰富的精微,在这种阅读中,你根本没办法偷懒。而这与信息技术课外阅读所要求的恰恰相悖。传统纸质文本既可以随时变换阅读姿势,也可以随时调整阅读方式也不用担心辐射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既安全,又自然。能让人拥有一种比较舒适的感觉,就算较长时间阅读也不感到疲劳,有利于吸收知识信息。

二、利用信息技术课外阅读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经济时代,信息成了最有价值的存在。信息技术课外阅读是一种由文本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专指信息技术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信息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也称“网上阅读”。其阅读方式主要有在线阅读和下载之后阅读两种。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以前我们传统课外阅读通过纸质媒体,携带极其不方便,并且只有单一的文字或静态图像的表现形式,成本高,存取不易,查找繁难,而信息技术课外阅读克服了这些缺点,它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并且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合成,实现文本、数据、声音及各种图像在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传播。它让读者接触到的素材不仅仅是文字,而且还包括了图像、声音,内容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这样,读者可以产生极大的趣味。信息技术课外阅读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信息技术及时、海量信息的特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课外阅读的好处包括:

1.为了激发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搜集与阅读教学有关的文本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处理信息资料以及辨别各种信息的真假是非的能力,并以此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教师通常会联系教材内容,引导和激发学生在课前课后利用对教材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性或拓展性学习。有时教师布置信息技术课外阅读作业,或由教师在班级博客中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和资料,或让学生自己搜索相关的信息资料,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文章和资料进行辨析和鉴赏,以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通过搜寻信息、信息分析、质疑等手段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2.与纸质书相比,电子书籍需要较少的存储空间,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电子书价格低廉,比纸质的传统图书要便宜得多,这是因为它没有印刷成本,存储率。电子书可以存储在您的计算机和手机里,您可以随时阅读你想要的内容,同时电子书籍不笨重,便携更容易。电子书籍的信息量大并且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合成,实现文本、数据、声音及各种图像在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传播。它让读者接触到的素材不仅仅是文字,而且还包括了图像、声音,内容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这样,读者可以产生极大的趣味。信息技术课外阅读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3.增强了读者的主体能动性。信息技术有一个极为明显的优势就是互动性,每个读者都能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再像传统课外阅读那样读者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从而使读者思路开阔,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增强,增加读者作为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爱好。

4.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加快了读者查询资料与信息的速度,节省了查找资料的时间,便捷了读者的阅读,缩短了获取信息的时间。信息技术的连通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读者之间跨越时空限制而互通信息,加之信息技术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使信息技术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而且计算机的存贮空间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纸质载体无法比拟的。

三、传统课外阅读和信息技术课外阅读在信息技术理想关系

总之,在信息技术时代下,信息技术课外阅读将会进一步发展,而传统课外阅读也不可能消亡,二者必将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信息技术课外阅读资源丰富,但良莠难辨,鱼龙混杂。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辨别和选择能力,为此,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指导。总之就是传统文本必然存在着一些信息技术文本所不具有的优点和作用,而读者在阅读上是有着不同层次的需要的,所以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就不能只注重于某一种文本而忽视另一种。因此在新时代的读者必须把两种阅读方式加以结合。对于青少年来说更要加强自身素质,处理好传统课外阅读和信息技术课外阅读的理想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元荣.网络文献阅读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4.

课外阅读的优点范文5

关键词:学生;阅读;窗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71-01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乃古今之读书名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此,课外阅读对每一位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试就目前小学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等两方面来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一、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然而,纵观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

1、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学生没时间读书。目前的小学生,一天的时间被安排得“丝丝入扣”,学业任务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晚上回家有时间,但又被电视、写作业占去了大部分。哪怕是双休日,也要参加琳琅满目的兴趣班,想要抽出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确并不容易。同时,不少学校对课外阅读呈现放任自流状态,使得读书氛围不浓,活动稀少,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平台。

2、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其吸引力远大于书籍,这使得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看电视、玩游戏机挤掉了课外阅读。

二、提升小学课外阅读质量与效益的对策

要改变目前小学课外阅读质量低下、效果不高的现状,应采取以下对策:

1、培养阅读兴趣。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驱使着学生自觉主动探求知识。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创造条件来唤起学生非读不可的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快乐地进行课外阅读。

(1)形成了流动的图书角,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学生书包有课外书,家里也应有课外书,教室里更应有课外书。作为语文教师要率先垂范,同时鼓励学生家长每期为孩子购买一册图书,积少成多,轮流阅读,也提倡学生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购买一两本小图书,还可以把家里用过的书捐赠给班级,把自己心爱的图书借给班级,每学期一换,就形成了流动图书角,也大大增加了阅读量,还使班级图书角得到了充实。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不仅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长了见识,还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强了班级浓郁的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2)课内课外相结合,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就会主动找书阅读了。平时我们可结合教学,向孩子们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学了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就推荐《自然常识全知道》;学了《猴王出世》,我会向学生推荐《西游记》一书;学了《少年闰土》,就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了《窗前的气球》、《争吵》,就推荐《爱的教育》等等。除了自己向学生推介读物,还可以发动家长、学生互相推荐好的作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课内,以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开展读书活动提升课外阅读情趣。教师可以利用好各种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上课前的五分钟时间里,我会引导学生每天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阅读积累,或朗读好句好段,或展示好诗好词、名言警句等。学生在阅读完由老师精心挑选的课外读物后,教师利用课内时间组织和开展有关这本书的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可以谈阅读的内容,可以谈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可以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学生们在交流中展示自己,并倾听他人的阅读心得,并满足了学生的阅读心理,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认真阅读,期待自己的下一次的出色表现。

2、确保在家、在校课外阅读的时间充足。现在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每天语文教师要留家庭作业,再加上各科老师留的作业,学生的课外时间被作业夺去了很大部分。因此,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注重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和交流。其次是要留出课外阅读时间,建议学生在家里有二十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再次,为了保障学生完整而又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开设了课外阅读辅导课,统一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保证做到定时定序。

3、指导阅读方法,实现从“我会读”到“我读懂”转变。

为了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在阅读教学中,我还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孩子们的阅读才能收到成效,实现从“我会读”到“我读懂”的转变,这才是阅读的根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文教材,指导学生灵活选择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成效。教师在备课中,要善于归纳同类型的文章,总结它们的共同之处,帮助学生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去读懂这类文章,在大量阅读实践的锻炼下,学生会掌握该阅读的方法,并达到熟练的程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外阅读中收获良好的效果。

课外阅读的优点范文6

【摘 要】《新课程标准》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仅仅靠课内阅读根本完成不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课外阅读的开展,并进行了各种尝试。最近,笔者在班级进行的调查却发现,很多学生看书是为了完成任务,对阅读的兴趣不高,他们宁愿把大把时间花在网络游戏中,二家长对此却是束手无策。网络游戏,对孩子而言是天堂,对家长而言却像是黑洞,它吞噬了孩子大量读书的时间。其实,我们可以借鉴游戏的一些优点,更好的完善课外阅读的组织形式,从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 网络游戏;课外阅读;组织形式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学生人文涵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课外阅读,结合着学生趋之若鹜的网络游戏,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借鉴。

一、精心制作“宣传片”,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一段段激动人心的打斗场面,一幅幅绚丽逼真的游戏画面,每一个游戏在刚开始时都会有这样一部宣传片,让玩家一下子就把目光聚焦到游戏上,让他们在完全没有了解游戏内容的情况下产生一种强烈的游戏欲望。

现在的课外阅读处境十分尴尬。笔者调查发现,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把课外阅读当做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带着孩子们读,甚至会把上课的时间拿过来给学生读。可是很多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兴趣不浓,甚至有些人看都不愿意看书本一眼,更别提翻开书本读一读了,这也是导致课外阅读效果欠佳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我们借鉴游戏的这种做法包装一下我们的课外阅读的课内指导,一定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内教学到相关片段时,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环节,把课外阅读的种子在课内阅读时种下。比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渗透希腊神话中的一些有趣小故事,比如说“金羊毛”“特洛伊战争”等等;在教学《三顾茅庐》后,教师可以相机讲述诸葛亮的一些传奇经历:借东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教师可以向展示一张张精美图片、一段段绚丽视频,自己在娓娓道来,一次次地勾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设计丰富活动,死死粘住学生的心

在游戏中,玩家会被各种形式新颖、乐趣无穷、丰富多彩的活动所吸引。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他们充分体会到了游戏带来的乐趣。所以到后来,即使游戏最初的新鲜感消失了,他们也会对这些活动产生新的兴趣,依旧乐此不疲的玩游戏。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做事往往三分钟热度,新鲜劲一过,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课外阅读重在坚持不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是无效果的。在日常的课外阅读组织中,教师也意识到活动的重要性,也会安排一些活动,但很多都是做读书笔记、完成读书小报或者是写读后感等等很不迎合学生口味的活动,这样非但不能起到理想中的阅读效果,反而会加深学生的负面情绪,让学生有一种逃离的冲动。

如果教师能参考游戏的做法,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深入研读课外阅读的内容,设计一些趣味盎然的、迎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完《三国演义》,可以选择部分经典片段进行课本剧的表演PK,可以进行三国知识的竞猜,可以进行人物形象的辩论或者开展“百家讲坛”让学生来介绍其中的历史事件;读完《昆虫记》,可以设计一些昆虫趣味问答,看图猜昆虫;读完《史记》,可以设计看图猜故事、关键事件猜人物……当然,这些活动的设计除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外,还要进行难度的合理搭配,有梯度有层次,这样才不会出现“众口难调”的局面。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有整体的设计,随着读书活动的渐渐深入,循序渐进的开展相应的活动。

三、多元贴心评价,紧紧捆住学生的心

在课外阅读中,教师的激励肯定往往会给学生的阅读激情“火上浇油”,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上课外阅读。可惜的是,现在的评价标准较为单一,无法贴近学生实际的阅读需求,加之学生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虽然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但也只能刺激一部分学生。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读书的乐趣,都能一如既往的保持热情呢?

游戏开发商给出了答案。在游戏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等级都有相对应的福利。等级越高、得到的福利越大,这也是游戏玩家一直乐此不疲“攒经验升级”的根本原因,游戏商就用这样的小伎俩留住玩家的心。

课外阅读中,教师指导评价的重要性,也设计了很多赏识性的评价,但是这些评价往往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上也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课外阅读中,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应该给予他们多元的评价标准,也可以让他们像玩游戏一样在阅读中攒经验升等级拿福利。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操作:能正确流利地把故事都出来得10个经验,能完整的说出故事内容的得20个经验,就某一问题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的得30个经验……不同的积分对应着不同的等级称号,达到一定的等级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给了学生读书的要求,又可以点燃学生读书的热情,还可以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更有质量的展开。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的关键。课外阅读的有效组织与开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多点游戏元素的进入,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而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参考文献

[1]林振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总体原则探究.《学周刊》.2014-6

[2]李先枝.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