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优秀教学反思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反思案例范文1
(一)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以深入学习理论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练习对课程改革适应力,努力搞好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日常工作。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加强数学教学质量的监控。
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等方式,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重点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与指导,特别要提高新教师的语言素质和教学技能,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等途径来提高教师学科素养;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案例或论文。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科研质量。
要进行扎实的专题或课题研究,从而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其研究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如下:
九月份:
1、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课题计划。
2.认真研究教材,备好每一课,重点设计好课堂练习。
3.建立好博客,按时上传各级各类的资料。
十月份:
1、认真贯彻执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学习,撰写学习心得。
2、积极配合相关老师做好观摩研究课的准备,利用教研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3、交流典型的课堂练习设计案例。
4、认真准备迎接教科室对本课题的抽查工作。
十一月份:
1、教师解读教材。
2、认真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坚持每月积极参加例会工作和与课题组其他老师每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做好学习笔记工作和反思。
3、积极准备迎接研讨课,并认真听其他老师的研
讨课、认真评课。
4、参加教学评价课题培训活动。
十二月份:
1、学习有关综合课堂教学的理论书籍,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准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并到各年级进行学习。
3、建立学生练习的档案。
4、准备好课题组的课题资料,以迎接检查。
一月份:
1、讨论有关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方式,填写评价表,做好评价工
2、做好自我小结,撰写案例、教学反思、活动总结。
3.做好学生的期末复习工作,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期末考试。
四、本学期课题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献法。通过专题辅导、培训学习、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习现代课堂教学有关理论,指导课题研究,为课题组成员夯实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对待数学课堂教学固有的方式,分析成因,寻求实验的突破口。
3、个案分析法。通过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和对其他教师数学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制定解决的方法,最终形成有效的反思途径和方法。
4、集优法。收集整理课题组数学教师及其他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片段反思的案例,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问题,形成优秀案例集,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范本。
5、经验总结法。在对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让课题能够得以推广。
6.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包括阶段时间划分、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
三、本学期研究内容
1、对教材的理解、对基础的掌握、对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反思案例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比较基础、比较重要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但会关系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而且还关系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各位小学数学教师就要积极地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地弥补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一、结合教材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开始以前,教师要要深入、认真地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所在。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制定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使得教学目标与教师教材内容更加相符,确保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在教材使用方面,教师要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可以针对教W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更加地积极学习教材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培养其思维。而且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读,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教学大纲,了解每个教学环节,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步骤性,更加科学,更加高效。
二、利用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假如能够在课堂开始的初期就采用问题或者案例的方式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那么就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公倍数》这一章节内容时,上课之前教师首先可为学生讲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山上有一座寺庙,其中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和尚。在某年的6月1日开始他们下山打水。老和尚打水6天然后休息1天,小和尚打水4天休息1天。另外一座寺庙的和尚想在二人共同休息的时间里去探望他们,请问其该选择哪天呢?同学们在听到此故事以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计算。由此一来,教师在导入新课,开始带领学生学习公倍数的相关知识,这样在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的状况下导入新课,教学效果会更为理想,教学效率更高。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要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并且进行优化组合,这样才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完善。为此,首先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由略至详。通常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文字表述方式都是非常简练的,这样也就加大了小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教师要选择使用比较科学的方法,为学生讲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使其能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并且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另外,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关联。在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要将不同知识彼此之间的关联进行阐述,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数学体系,不断地优化其知识结构。这样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浓。此外,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例如教师可基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尝试将易于理解的多个课时内容进行整合,成为一个课时。将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个课时划分成多个课时,详细地为学生进行讲解。如此一来,就能够实现了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与引导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能够认真、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为了能够使得学生积极得配合教师的工作,可以参入到教学活动中,那么就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敞开心扉,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教师,从而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有效地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五、加强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使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对于每堂课而言,其不可能是完美的,其中肯定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教师就要注重教学反思,要不断地查缺补漏,进而使得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更加完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弥补不足,发扬优势。另外,教师要积极地听取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情况,从而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以此来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除此以外,教师还要邀请同行以及专家进行听课,使其能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出评价,及时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给予有效的改进。而且教师要不断地与同行与专家进行切磋、学习,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经验,不断地更新个人的教学理念,掌握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而改善教学质量。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数学教师就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要深入地研读教材,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要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并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教学反思等。如此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军.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上旬,2016,(06).
[2]潘娟.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6,(05).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反思案例范文3
一、小学数学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的理解有所欠缺
部分新入职教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认为小学数学教师无非就是在小学中教数学,小学数学知识如此简单、以自己本科生水平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他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是抽象而高深的高等数学知识。认为自己的所学、所知完全可以很好地应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所以在课前备课阶段准备不充分,尤其是对所授内容的深入分析不足,造成课上出现表述性错误。如人教版六年级P97,折扣这一节的内容,这一节在教材中是作为百分数应用来安排的。其中,关于折扣率与百分数的关系,一新入职教师总结出这样一个式子:几折=■=■;然后举了一个例子如8折=■=■;然后该教师就带学生一起得出这样一个式子:几折=■=■;然后举了一个例子如8折=■=■。在接下的教学中,教学情境有8.5折的商品出现,然后该教师就带学生一起得出这样一个式子:8.5折=■=■。事实上,这种表述是有问题的。分数概念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概念之一,这一看似简单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数系扩张过程中,由整数系到有理数系扩张,两个整数除法的不封闭性,引出新的数——分数。即集合{■;p,q为整数,p≠0}为分数集合。因而分数的分子、分母都要是整数,这种表述不会在小学使用,但作为教师,应该对它有所了解,体会其中的数学含义。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的表述是有问题的。该教师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表述是有问题的,而且在课堂中还对学生强化这种错误的表述方法,这对学生分数概念的认识会带来混乱。看似简单的小学数学知识,也有其丰富的内涵,深入认识和掌握数学中的这些基本概念,是进行准确严密数学教学的关键。
2.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精准
数学是一门最具逻辑性、连贯性的学科,其知识本身有其固有的进程,如不学加法就不能学乘法,没有算术的知识的准备就不能学代数……,这也就决定了数学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线性的。正是由于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这种数学知识体系的线性体现得不够,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被打散,这使所教学生会觉得这节课学的东西与下节课没有什么关系,数学知识的呈现在学生头脑中不是连续的,而是零散的。
一名新入职教师在讲授小学五年级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其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在导入新课时,花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复习整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法,复习结束后马上问学生如何计算■+■,在学生没有任何反应的情况下,对学生说要找到4、3的最小公倍数,即12。于是,学生被告之用下面的方法计算■+■=■+■■,而且要牢记这种方法。姑且不论该教师的教学安排是否合理,只从数学知识学习角度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步骤,对学生自身分数知识的构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讲授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运算步骤,对为什么有这样的步骤没有说清,而这恰恰是体现分数知识连贯性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对学生而言,这一知识和他之前的相关知识并没有联系起来,知识的呈现是孤立的,不连续,这对内容具有很强连贯性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来说非常不利。事实上,异分母分数加法步骤的核心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即■=■=■。而两个分数做加法时,是两个分数的累加,这与自然数的加法是一致的,而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数单位不同如何累加,学生有了前面对分数基本性质的了解,想到化为同分母分数,如何化,那么引出通分的概念和方法,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该教师将自己的教学重点放到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步骤上,所以其教学是围绕让学生掌握计算步骤来设计的,但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复习整数的最小公倍数,突然又到了两个异分母分数加法的问题上,因而对教师的提问没有反应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教师对分数知识的连贯性认识不够深入,因而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不准确造成的。
3.各种教学方法不能灵活运用
通过30几节课的“听”,发现部分新入职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对学情了解不够深入,对小学生在学习新知前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在教学时,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只用自己认为好的教学方法去施行教学,对整堂课的把握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如对新课如何导入,如何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新知的阶段,如何进行板书设计,教学语言如何自然、准确地表达,师生如何互动等教学技能并非心中有数,所以有些新入职教师的课听着很“闷”,又或课堂太“活”甚至有些失控。还有的新入职教师上课时关注的是学生有无小组学习,有无动手、动口,有无大屏幕、投影这些多媒体辅助教学,但这些设备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辅助关键点在什么地方,如何恰到好处地灵活运用这些并没用认真考虑和设计。更有一些新入职教师认为没有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就不是一节好课,结果数学课堂上学生动手了,动口了,但就是没有动脑,缺乏了数学味。
4.教材的驾驭能力不足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数学学科知识的线性呈现方式,使得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每堂课的新知和其前后的相关知识是连成一条线的,当堂的知识只是这条知识线中的一个点。将这一点的知识讲清,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将这一点知识与自身的相关知识连成线,这才是一节完整的数学课。但目前各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节内容都很少,教学内容不像过去教材有一根主线,便于教师的讲授,因此如何利用好教材内容,构成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一些新入职教师而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新入职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熟悉相关的知识背景、扎扎实实地备课,将该渗透传递给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史知识等分析到位,但有不少新入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中相关知识背景了解不够深入,课上只是就教材而讲教材,照本宣科情况比较严重。课上会用一些例题和习题来填补时间的空缺,显然这是不符合数学课程改革要求的。另外,部分新入职教师在习题课教学中只一味关注学生结果是否正确,而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讲解时只能关注到知识的点,不能做到关注整个知识的线、面。
二、思考与认识
教师知识分成4类:一般教学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境脉知识。其中学科教学知识被认为是教师专业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知识,它是衡量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分界线。[2]学科教学知识,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教师的学科教学经验,那是需要大量的本学科教学实践逐步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从数学专业知识的角度考虑,小学数学新入职教师,要深入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即对小学数学知识做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利用各种机会积累自己的数学学科教学知识。针对以上小学数学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如何提升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如下思考和认识。
1.加强对“小学数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深入、系统地研究小学数学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对小学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准确性、连贯性、系统性准确掌握,是完善每个小学数学职前教师专业数学知识、提高其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职前教师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高等数学内容,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统计这样的近现代的数学内容。因而在新入职教师中有这样的一种认识,“对已经学会了高等数学的我们,小学数学知识自然不在话下,太简单了”。但真正实践起来却远不是如此,很多时候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会高等数学,是为了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小学数学内容,高等数学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观点看小学数学的工具,重要的是要学会用这一工具重新审视小学数学知识。但我们的新入职教师往往缺乏这一重新审视的过程,因而才会出现对看似简单的小学数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却大相径庭。新入职教师可以通过将小学数学知识分成不同的模块,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学习,如可将“分数”内容作为一模块,对小学中所有涉及分数的内容,纵向分析各部分的关系,横向用“高等数学”这一工具梳理其数学本质、了解其数学内涵。这样,将小学数学中每一节的教学内容都置于整个小学数学知识整体结构中,通过这样深入地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梳理和再认识过程,新入职教师对自己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的点、线、面关系了然于胸,那么准确严密的数学教学自然可以实现。
2.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
大量数学学科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数学新入职教师丰富自己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活动,教学技能的提升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来不断完善。一般新教师入职后,校方会有“师傅”带领,同时也会有针对新入职教师的各种培训活动。新入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听“师傅”的课要有目的性,不能为了听而听,要注意观察“师傅”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与“师傅”多交流。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别人的经验,并逐步将别人的经验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磨合、调整,使之成为自己的学科教学经验。
3.针对小学数学特定内容对教材进行专题研究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放在小学数学教学论这门课程之中,由于课时设置的原因,在教学中往往对小学教材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不够,造成师范生对小学数学教材不熟悉,在教学中也不知用怎样的方法去研究教材,为教学服务。建议新入职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针对小学数学中的某一具体教学内容,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中知识点的呈现方式、比较同一内容不同版本教材的处理方法。学习老教师合理、高效利用教材的方法,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驾驭能力,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4.加强教学反思的意识,掌握教学反思方法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和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我国学者林崇德教授提出了“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这说明教师的成长是在日常教育教学经验反思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没有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不把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那么,“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3]。对于新入职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意识和习惯,学习一些常用的教学反思方法。常用的教学反思的方法有案例分析、教学日志、行动研究等。新入职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有了教学反思的意识,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教学反思的方法,对于他们而言,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就有了前进的方法和工具,同时教学反思也是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之一。因而新入职教师要加强自己的教学反思意识,坚持教学反思的习惯,学习教学反思的方法,并将其用到自己的教学反思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课程标准由“双基”到“四基”的变化,实际上,也对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在课堂教学中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将数学知识的连续性、系统性呈现给学生,那么学生慢慢也会以这种方式对待数学问题,而这也正是我们希望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的数学素养之一。因而新入职教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地、有意识 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为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起点。
参考文献
[1] 苏春景.小学新入职教师的自我突破策略初探.课程·教材·教法,2011(7).
[2] 袁智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研究综述.数学教育学报,2012(6).
[3] 靳玉乐.反思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4]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 张军凤,王银飞.新入职教师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能力.教学与管理,2012(19).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反思案例范文4
一、广泛采集授课素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实现“有效性”教学必须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吃透授课内容,摸清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变化,促使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规定教材。虽然小学数学知识的难度系数比较低,传授量较小,知识间的上下联系清晰,但是把它原原本本,不打折扣地教给没有生活经历,思维简单的小学生却绝非易事。教师要把教材的编写意图认识清楚,把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安排妥当,将整章节的内容形成自己传授的线索。其次,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蓝本进行合理的增补。单纯地照搬书本是很难实现有效性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学生的实际,合情合理的对蓝本进行补充和更改,把教科书当做教学的大纲,教学内容随机应变,灵活传授。数学不是记忆类的学科,它的变化性、组合型极强,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机搜集所需的数据当做讲解的案例,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数学就在你们身边,数学需要你们不断地寻找和发现。其三,拓宽教学素材范围。有效性教学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竭力让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知识的来源,为学生应用知识提供可靠的心理保证。所以教师完全可以摆脱书本的案例,从当地的生活中搜集素材,将生活素材进一步数字化,通过数字的视角向学生呈现周围的世界,呈现美丽的自然,既满足学生对自然的好奇,也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互动式教学环境
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实现“有效性”教学的重要一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尝试进行情景式教学,在课堂上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有助于学生们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数学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带有刺激性的数据和信息,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授课原则,让这些数据信息既能体现出所要讲解知识的价值,又能激发学生主动追寻问题的潜质。课堂中创设的情景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符合,基本还原出生活的“原生态”,给学生制造一种既熟悉但又包含问题的场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揭开问题情景的真面目。我们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采用多媒体3D效果去展示数学模型,为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探究提供条件,让数学的抽象程度逐步降低,使更多的孩子不再因为天赋的因素受制于数学学科,更充分地展示数学的魅力。提高教学的有效度就要改变传统课堂一问一答、一听一讲的模式,要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乐园,教师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威严,学生发挥自身开朗活泼的特色,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鼓励师生角色互换,任何同学都有权利走向讲台讲述自己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充分活跃班级的气氛,照顾不同学生的课堂需求,用各种方法把知识学到手。
三、建立灵活的教学反馈机制
实现“有效性”教学就要注重课下学习与课上教学的连贯性,加强对学生课下学习情况。
的追踪、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系统评估,做好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工作。教师在布置课下作业时要多样性、层次性和应用性,不要拘泥于笔头的数学练习,鼓励学生们把知识的巩固放在生活中,例如在讲授完长方形这一教学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寻找家中的长方形物品,并要求他们自己实地测量实物,做好统计到课堂上汇报,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层次布置具有坡度性的作业,激发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共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逐步破除考试作为学习评价的唯一手段,发挥数学学科工具性的学科特点,将现场操作纳入评价的一个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构建学生评估、家长评估、学校评估的三维联动机制,努力促使教学反馈更加的科学和全面。我们的教师要学会自我反思,对每节课程的得与失都有细致的把握,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提高专业素养。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反思案例范文5
平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累计送过毕业班两届。所任的班级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年级前列:2005年所教两个一年级班优秀率及格率均100℅,、年所教班级在市培优检测中优秀率均为学校第一,年、年所教的毕业班在毕业会考中优秀率、及格率均达到市局不扣分标准,并处于年级第一。
自参加工作后,一直比较乐意担任公开课任务,学校也给与比较多的机会让我锻炼成长。年月执教市级公开课《圆的周长》,年执教片级公开课《分数乘法》、《可能性》,年参加海门市数学优课比赛获一等奖,并被选拔参加南通比赛,获二等奖。
在工作之余,我还笔耕不断,经常撰写教学反思,曾在海教在线撰写反思随笔一百多篇,被海门市教育局评为“博客之星”,教学随笔《有心的“伤害”》发表与年第四期《小学教学》杂志。年数学教学案例《让情境图动起来》获海门市二等奖,年数学教学论文《让预习成为课堂美妙的前奏》获海门市二等奖,年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概念引入法略谈》发表于《海门教育周刊》,另外还有多篇数学论文获等级奖。另外我还参与学校省级课题《农村小学特色(乒乓)文化蕴育的实践研究》,已经顺利结题。
身为学校的教导主任,我积极带领好学校教师走专业知识成长之路,曾指导沈佳美老师在学程导航现文秘杂烩网场会上执教市级公开课《求比一个数多(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曾指导杨翠娟老师在区域共同体活动中执教公开课《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反思案例范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探究能力 多边形面积 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科知识要点和学习方法策略的不懈追求者和主动探究者。课堂作为学生学习实践和技能锤炼的“主阵地”,必须切实做好学生学科技能培养的舞台搭建、过程设置和方法讲授等工作。五、六年级学生群体经过一定时期的培养和锤炼,逐步掌握和形成探究解答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对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已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但数学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加、学习要求的提高,对数学学习能力提出与时俱进、更高的目标要求。现就多边形面积教学中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培养进行浅显试论。
一、展现多边形面积应用意义,让学生感受数学探究的价值。
数学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基础科学,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及解题技巧,目的是认知和解决现实问题。探究实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经路径,很多五、六年级学生面对数学探究问题,特别是几何图形问题,缺乏兴趣,畏首畏尾,不知所措。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主体缺少能动数学探究的“潜能”。多边形面积章节看似是几何图形的数学计算问题,实际上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联系,应用广泛。教师在实际教学进程中可以将现实生活中有关多边形面积的事例展示出来,展现出它的现实应用意义,让小学生深切感受多边形面积章节的生活应用“魅力”,从而增强自主探究解答多边形面积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梯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将现实生活中有关梯形的面积问题,向小学生指出“在生产、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物是不是全是规则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如农村农民伯伯种的土地,许多就是不规则的多边形田地,人们在计算它的面积时比较困难,此时人们将不规则的多边形田地的边长全部测量出来,然后画出平面示意图,通过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方式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同时配以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挂图,让小学生受到直观感受,深切感受多边形面积表现出来的生活应用意义,从而思想上产生认同感,情感产生能动性。
二、组织多边形面积探究教学,让学生获取数学探究的技能。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应全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有效完成教师布置的每一问题。探究能力提升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和亲自实践。教师“口对口”的直接告知形式,难以推动和促进学生主体数学探究技能的成长和进步。笔者认为多边形面积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动手探究、思维探析的有效“舞台”,应该是学生包括探究能力培养锤炼的重要“路径”。教师要切实为小学生解决多边形面积问题提供充足、丰富的探究时机,组织和引导小学生深入细致地进行解决多边形面积的动手探究等活动,让小学生获取更多、更深的数学实践、动手操作活动,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解决多边形面积问题,锻炼和培养其数学探究技能,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图所示,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析,学生探究该数学问题题意认识到,要求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一个三角形。通过观察活动,可以发现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度就是小正方形的边长长度,它的高就是大正方形的边长长度。由此可以得到这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8平方厘米。教师对他们的解析思路及过程进行点评,强调指出,正确找出图形阴影部分的形状。在此基础上,教师对上述多边形面积问题进行适当变化,设置出“已知图中大正方形边长是12cm,小正方形边长是8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问题案例,组织小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学生分析题意认识到这是关于组合图形的面积方面的计算,根据揭示的图像内容,可以知道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小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加上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上下两个空白处的三角形的面积,代入数据即可求解。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进行解题活动,教师最后点评,明确指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成规则图形的面积和或差,问题即可得解。
三、注重多边形面积学习反思,让学生领悟有效解决的方略。
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是良好、优秀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生动表现。笔者发现许多小学生在探求学科学习进程中,缺乏对自身探究过程“过滤”的主动性,导致探究活动效能不明显。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多边形面积教学时,要将反思教学活动渗透和引入其中,要求小学生在认真探究、深刻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对自身或他人的动手探究进程进行“回头看”,客观、深刻、公正地分析和指点,更深层地思考和辨析,以此领悟和掌握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
如“一个梯形下底是12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36平方厘米,求这个梯形的上底”问题教学时,教师在小学生认知问题题意、探寻解题思路及解答问题过程等实践环节基础上,组织他们开展探究过程的反思评点活动,要求小学生组建合作反思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解题见解及观点,同时小组之间深入讨论。在此进程中小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切实认识到该问题实际是梯形面积公式的反应用,解题时需要正确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让他们对该问题的本质有深刻认识和掌握,同时对其解答具体方法有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数学探究能力培养应落实到每一环节、每一过程。以上是笔者结合多边形面积章节教学,对数学探究能力培养所做的简单论述,如有不妥还望指证,以期共同提升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