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范文1

【关键词】青少年;人际关系;远离网络

Teenager human relations problem mental state guidance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

Shen Yun-chan

【Abstract】In the teenager big and parts of person is because of human relations association existence missing but drive network game captive, if already the teenager of network addiction can hinder to use Chen2 Hui's classmate of mental state guidance method, we want ~only help moderate good this teenager and parents of relation, with teacher of relation, and classmate and friend of relation, they settle will come out the shadow of network game, from conjecture the world return to reality medium come

【Key words】Teenager;Social interaction;Keep off a network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都是与人际交往密切联系的,任何一个人,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初中学生刚进入青春期,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对社会欲求不满,渴望平等:在观念上与父母、老师产生碰撞,反抗性强;在情绪上波动较大,不能自控,易烦躁不安;在心理上普遍感到孤独寂寞。再加上部分同学认为枯燥的学习中,考试竞争压力太大,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淡薄,于是网络进入他们的生活,那些学习意志力薄弱、缺少知心朋友的学生如获至宝,无论是网络游戏,还是网上聊天,都使他们异常兴奋。上网时学习、考试的压力消失殆尽;现实中无法说的话、没人听的牢骚,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倾诉的对象;网上聊友同病相怜,内心的孤独感和青春的烦恼烟消云散;游戏中的偶像令人崇拜,成了他们学习的榜样和希望。总之,网上那个虚拟的世界中似乎一切都比现实轻松、美好。所以,试图逃避困难、追寻幻想的学生纷纷迷上网络。据说,他们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时特有的兴奋感,来自大脑受网络符号刺激而分泌的“快乐吗啡”,好像吸毒者的体验一样[1] 。

其实许多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都感到与父母、老师、同学交往有困难。这类青少年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恼,很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多次的失意,他们只有把情感交给了电脑,上网聊天或者打游戏,且迷恋其中不能自拔。

案例分析:

学生陈辉,从小就由他爷爷奶奶带大,在家里一直娇生惯养,一切事情全部由爷爷奶奶包办,自理能力不强。小学四年级时,陈辉被父母带到张家港(她父母打工的地方)读书。由于生活习惯、语言习惯的差异,一直是爷爷奶奶掌上明珠的陈辉,有点对父母不满,对学习环境不满。认为生活上无法与父母沟通,学习上无法与同学沟通。在心情极度烦闷的情况下,跟随另一个打工子弟第一次进了网吧。陈辉后来告诉我:他第一次看到别人打游戏,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当时只是在旁边助威,就兴奋极了。忘记了爸爸妈妈的训斥――说他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忘记了在学校里的烦恼――因语言的障碍找不到玩耍的伙伴而引起的孤独感。后来他学会了打游戏,更是沉迷其中,成绩直线下滑。父母发现孩子迷上网络游戏后,劝说、痛打了他几次,发现控制不住他上网,就决定带他回老家读书。又怕爷爷奶奶娇宠他,他妈妈干脆不出去打工了,在家专门陪她上学放学。这样,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上升了,以很好的成绩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小有名望的中学。

离家远了,必须住校,他的妈妈继续回到张家港做工,他再次成了留守儿童。问题又出现了:首先是宿舍内务整理不好,班级文明分被扣掉,常遭到室友的抱怨;其次是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小学时都是他的家人帮他安排学习时间的),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又受到老师的批评。手忙脚乱的在新学校生活、学习了一个月后,他回家哭闹着要转回临近的学校读书。家长来征求我的意见,我了解情况后,先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又与家长一起做陈辉的思想工作。后来我了解到,当时他人虽然留在了教室,但自卑心理又开始作怪了:紧张的学习使他觉得不安,他开始独来独往。渐渐地,他有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全寝室同学都看不起他,摆放物品要他去,扫地也叫他(其实这都是正常的值日工作)。他觉得自己成了别人“差使”的对象,越发闷闷不乐,上课也毫无兴趣,成绩与升学成绩比是一落千丈。玩网络游戏的陋习再次萌生,经常偷溜出宿舍去黑网吧。

分析陈辉的案例,发现陈辉的两次坠入网络游戏漩涡的原因很相似:都是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

第一、陈辉与父母关系紧张:从爷爷奶奶处得道的宠爱,到父母住处(张家港)后受到的严格要求,陈辉与父母的沟通有了阻碍,而且父母与之沟通定没有爷爷奶奶多,他的心理发生了第一次变化,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第二、与张家港的同学无法交流:由于语言不通(农村的孩子都说方言),陈辉从同学处不能获得明确的自我价值感,加上无法在父母处任性而为,心灵感到孤独,在同伴的引导下,心理发生了第二次变化,以致不愿学习想去玩游戏。

第三、与中学的同学交往困难:在同宿舍里,同伴之间的心理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了一个学生是否对学校生活感到满意。陈辉在宿舍里因内务整理不好,常遭到同学的抱怨,同学关系开始紧张;在进行卫生值日时,他认为别人有意为难等,使他无法与室友正常交往,同学关系进一步紧张。到教室忙于完成作业,没时间与同学沟通,造成了他独来独往的、自卑的性格特点,他的心理发生了第三次变化,渐渐的他不满意于学校的生活了。

第四、与老师的关系欠协调:学生以完成作业为天职,而陈辉的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当然会找他谈话了,师生关系开始不融洽。结果他在学校的最后一点自信、归属感和依赖感都消失殆尽,他只有把自己的情感交给电脑,到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中去找朋友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实行了如下的辅导计划:

首先、转变陈辉的思想。让他意识到当时他所处的危险处境,若不改正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如上网容易得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症表现为不上网时会情绪低落、失眠、生物钟紊乱、食欲不振、精力不足、思维迟缓、自我评价低、甚至会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等。人际交往能力差会影响个性发展,如自卑、孤僻、产生焦虑感等,而长期焦虑压抑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的程度虽然因人而异,但也不可小觑。因为焦虑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学习心理来说,焦虑会使留守儿童害怕学习、逃避考试,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经常发呆、思维停滞等;从生活意义来说,焦虑使得留守儿童无法正确的认识、评价生活中的某一情境,也就无法作出与该情境相适应的及时又有效的行为反应;从社会生活意义上来说,焦虑可以影响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人格特性的形成,导致恶性循环,进而发展到极端可能的各种焦虑障碍,如:认知方面的敏感、多疑、思维混乱,生理方面的失眠、胃口差,行为方面的逃避、退缩、缺乏各种行为技能等 [2] 。只有其思想转变了,才能配合辅导。

其次、制定周密的计划,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远离网络。我把系统脱敏法和厌恶法综合起来运用,与其家长配合,让他明白:父母不可能为他服务一辈子,他必须学会独立生活,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计划。开始让他周三、周六晚各上一小时网,由他父母陪着,不准打游戏,渐渐的是周六只上半小时,后来让他只要有上网的念头,就想象电脑键盘上有他害怕的大青虫躺在上面,而厌恶那个键盘。具体做法是:辅导第一周的学习、生活计划是我与其母共同协商为他制定,在学校有我监督实行,在家有其母监督实行;第二周的计划是在我们帮助下,陈辉自己调整制定的,仍然是我们配合监督实行;第三周的计划完全放手让他调整制定,由班级同学帮助监督实行。这样花费了近三周时间,终止了他成天想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的念头。

最后、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他的交际能力。崇高的理想即长远目标的制定是个体努力奋斗的动力,近期目标的达成是个体自信心的体现。因此我们帮助陈辉制定长远的目标、明确最近达到的学习目标、每天完成的学习、生活任务。让他学习上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缓和师生关系,生活上有问题请同学帮忙,当然自己能做的一定得自己做。其实从辅导的第一天起,我就安排了他同宿舍的两个同学与他同时进出做作业、吃饭、打扫卫生等。到了第三周陈辉已经有几个互相信任的同学了。一段时间后,陈辉说:“我以前就是朋友太少了,没人与我一起商量着学习、做事,遇到困难就想上网来逃避。有时候我也极力控制着自己不去想上网打游戏,但是好像有一种邪恶的力量,又似狂暴龙卷风在拉着我向那里跑,我挣扎过一次又一次,都克服不了贪玩的念头。现在想想,就是因为那时没有明确的生活、学习目标,整天懵懵懂懂混日子造成的。我现在每时每刻都有事情做,每时每刻都想着还有哪件事没做好,生活很充实,也没时间想上网的事了。”

这样经过时间的检验,我的辅导计划彻底改变了陈辉的人生态度,让他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生活很充实,远离了网络的诱惑,使身心健康成长。

总结和建议

其实青少年中大部分是因人际交往存在缺憾而被网络游戏俘虏的,若已经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我建议妨用陈辉的心理辅导方法,只要我们帮助协调好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及朋友的关系,这类青少年定会走出网络游戏的阴影,由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中来。

参考文献

[1]陈一筠 刘文利 《引领孩子度青春――孩子迷恋网络游戏》中国妇女出版社第115页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范文2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临床心理学;学校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11-1

一、引言

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变化,在学习、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会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成长时期,如果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躯体疾病,甚至会发生偏离社会规则的事情。所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早期发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意义

学校心理辅导目前受到高度重视,关于如何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讨论广泛开展。在探询学校心理辅导模式的过程中,临床心理学的应用有其特有的意义。首先,临床心理学注重对人类个体的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这种测量和评估通常是针对个人的,有时也针对大样本群体。因为其具有针对性,收集的资料更加可靠。其次,临床心理学工作者要综合来自临床实践和其他研究中的知识,努力去对某一个体进行评估,并最终理解和帮助他。临床心理学工作者虽然也对一般性的心理规律以及行为问题感兴趣,但他们更关心这些一般性的原则如何塑造和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以及如何进行治疗和干预。同时,临床心理学家在对心理困扰进行干预时更注重理论研究和系统的评估结果的作用,而不像精神病学家和社会工作者那样直接关注治疗。

三、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为防范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然而,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师资培养问题。当前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团队干部、班主任、校医、政治课教师等,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

信息与技术缺乏的问题。中小学中往往缺乏必要的评估手段,测量工具落后,许多修订的量表因不合国情而不能发挥评价作用,对心理辅导的发展极为不利。而且由于部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缺乏相应行为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失控现象时常发生,并造成了一些极为负面的影响。

流于形式的问题。相当数量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心理辅导仅仅是形式而已,升学、“应试教育”才是根本。因此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展了心理辅导的实验和研究,也开设了心理教育的课程,配备了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与辅导室,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等,但是由于忽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最终使学生心理辅导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地区间差异问题。当前,学校心理辅导上海、北京等地区已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就全国内地而言,发展极不平衡,悬殊很大。有相当多的地区对此还很陌生,连最基本的常识和观念也很少了解,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为和事件常常发生。特别是广大农村的中小学,无论是重视程度、普及面还是发展水平都很不理想,两者差距十分显著。

四、对策

对于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在学校心理辅导模式中,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临床专业水平,二要切实做好学生的临床测量评估工作。

学校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推进这项工作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必须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增加师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有更多的高等学校大力发展相关专业,为普通学校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有关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积极介入,将对此项工作专业化发展方向有积极的意义。另外学校心理咨询教师遇到自己无法提供有效帮助的个案时,要及时将其转介到校外的专业机构接受咨询或治疗。

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要以预防为主。而且在发现学生刚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不至于日后酿成大错,这就体现了心理测验评估的重要性。在临床心理学领域,至今尚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替代心理测验对心理特征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心理评估在医学心理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心理学的两个基本任务:一是临床心理评估;一是心理治疗与咨询。显然评估是治疗和咨询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同时心理评估还可对治疗和咨询的效果做出判定。

临床心理学对于防范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意义重大,在学校心理辅导模式中除了要加强师资队伍的临床心理学师资和注重临床心理测验的应用外,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进行全方位的教育。重视全体教师充分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渗透于各利中,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是团体心理辅导最重要、最大量的心理素质训练。学科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

参考文献:

[1]余国良.现代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0).

[2]董群朴.论人格的现代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1,(9).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范文3

今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三,天气虽然冷了点,但却抵挡不住我们火一样的热情,因为我们学校组织我们03高检(2)、(3)两个班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片。

今天的心理健康教育片我想我应该来说是看得比较仔细的。本片以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三大部分为重点,还介绍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人际心理、青春期心理等几大心理特征。著名的希腊文学家比尔斯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心理健康的书,名叫《一颗失而复得的心》,这本书一经出版后,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也使人们正确认识到了心理这样的一个名词。随即,在1908年的5月,美国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社会心理机构,为人们提供心理辅导,当时也就有了心理医生这样的一个新生物。在1984年一份社会调查上显示(对苏浙两省1095名青少年),在1095名青少年中,有16.53%的学生心理存在问题,现在孩子的心理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化的问题。80年代以来全国各大中小学都开展了健康教育这一门课。

在几年前,中国的一位小姑娘,她叫梁宽,她代表中国参加了国际儿童基金会在荷兰所组织的活动。到了会场,她发现会场上空飘扬的旗帜竟然没有中国的国旗,她非常的气愤,当即与活动的组委会进行交涉,可当时组委会并没有把中国国旗给挂上去。在晚宴上,梁宽对着众人说,如果组委会再不把国旗给悬挂上去,那她就用血把餐桌上的白布染红,来做一面国旗。组委会后来对此事特别的震惊,当即派人把中国国旗悬挂在了会场的上空。这时,梁宽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里的德育教育能帮助学生走向新的政治方向,能有一颗爱国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心理辅导,能解决同学们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能调动人际关系、自我的心理辅导、升学辅导,其中升学辅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还有情绪心理辅导,现在的青少年心理极不稳定,又容易冲动,这样的辅导能帮助同学们培养社会化的情感,意志心理辅导,性心理辅导等内容。

现在的青少年还有着强烈的崇拜心理,崇拜某个明星、歌手……对于这一现象青少年不可盲目崇拜,下面我就讲一个故事,大家一起思考一下:2003年6月21日,大连一个姓刘的女同学在家中上吊自杀,其原因仅仅是因为她是张国荣的忠实歌迷,她像母亲要钱买CD,母亲没有给还训了她几句,就有了先前所说的那一幕,让人十分的悲痛,母亲悲痛欲绝后又深思那番话怎么对女儿有那么大的刺激呢?再看看一则数据吧,在100个中学生中,对于偶像特别崇拜的竟占了50%,而一般崇拜的也有30%,只有可怜的20%的不怎么崇拜明星偶像,这祥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这个年龄的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小时侯,都感觉父母是那么的完美,但是长大后只看到父母的缺点,觉得他们罗嗦,跟他们没话说。小明是某重点中学的学生,一天他上学去了,父亲在收拾房间时发现他的抽屉没有关好,把抽屉打开看了一下,发现里面有儿子的日记,上面写着我感到父母现在很罗嗦,真的很烦,又没有玩的时间,没有自由,正在这时小明回来了,看见父亲在看他的日记,责问父亲为何翻看他的日记,这是他的隐私,父亲说我养了你十几年了,你还跟我说隐私啊……像这类似的事情在社会上时有发生,那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通过影片的观看,使我知道了一个人心理的好坏,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才能自己成为真正的强者,相信自己。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范文4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心理辅导 方法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16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青少年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也呈日趋上升的态势。作为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就如何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1 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

根据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和时展的要求,笔者认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青春期的心理辅导,培养学生承受各种挫折的能力;二是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进行情绪调控心理辅导;三是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性心理辅导;四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升学观,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五是审美情趣心理辅导,培养健全个性。

2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

心理辅导是面对面的交流和倾诉,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彼此信任,很容易削除心理阻抗。 其次,班集体的荣誉会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形成向心力,在这种情境下师生之间就容易形成融洽的心理环境,学生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再次,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有更多的灵活性、多样性,如每星期的主题班会活动和心理健康活动的相互结合和渗透;面对学生的心理困惑,班主任一个简单的评语,一次倾心的交谈,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就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 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心理辅导的效果和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辅导的方法和途径是否得当、正确。在遵循心理辅导原则的基础上,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心理辅导必然会事半功倍。根据前人的经验和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实践,笔者认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班主任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

近几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较强的关注,但教师的心理健康有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教师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也有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也会因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失落心理。应试教育的各种评价、家长的高要求都会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班主任不能自我调适,是位非常情绪化的教师,必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拥有健康心理的班主任,他的言语和行为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

3.2 要懂得尊重学生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离不开高质量的谈话,其决定因素很多,但关键一点是要尊重学生。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就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作为班主任,要能够自觉地把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有情有义的人去交流、去合作,而不是把他们置于被管教的地位。只有用爱心去接纳学生,他才愿意接近你,才愿意与你交谈、交心,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才有效果。

3.3 创造高质量的谈话空间

班主任如何才能开辟高质量的谈话空间呢?首先,它不完全取决于物质条件的具备,如心理咨询室、热线咨询;其次,谈话也不是无条件地迁就学生。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时,要暂时忘却自己是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色,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内心的所想所为,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标准去评价学生的是非得失。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能耐心倾听,设身处地去体验他们内心的感受,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只有做有人情味的班主任,谈话才能升华为谈心。

3.4 寓心理辅导于各种活动之中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这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学习、交往、劳动、体育运动等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鼓励有个性的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独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心理安全”的港湾;同时鼓励合作学习,学会交往。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学生都可能遭遇挫折。面对挫折,是激流勇退还是积极进取,心理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5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

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要与家长和科任老师紧密配合,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学生成长过程的烦恼一般不愿向家长倾诉,家长关注的往往是他们的学习成绩。为了有效弥补“代差”带来的心理问题,我班经常举办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家长会,就“厌学”、“网络成瘾”、“早恋”等敏感话题,发表各自的看法。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密切配合,让每一位老师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善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和社会心理品质。

总之,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心理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无疑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是社会、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学校心理咨询模式[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2]张向葵.走进心理世界[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范文5

曾系统接受过意象对话、绘画疗法、沙盘游戏治疗等专业培训,拥有比较丰富的青少年心理辅导实际经验,专注于青少年心理辅导研究。擅长咨询领域:青少年职业指导与人生规划、厌学辅导、考试焦虑、人际沟通、情绪情感管理、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方面的团体与个体心理辅导。

一、心理咨询原理和技术

面对来自高考、社会就业、个人成长的压力,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斥着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凸显出来。李金芝作为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并且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任教多年,不仅拥有丰富的青少年心理辅导实践经验,更有夯实的理论基础。

记者:

提到学校内的心理咨询,不少青少年朋友误认为是被老师找去谈话、盘问,您能介绍一下相关的心理咨询专业原理吗?

李金芝:

提起心理咨询方法和技术的原理,我们将不得不首先说到“无意识”和“投射”这两个心理学词汇。因为,这几种心理咨询方法和技术都是建立在无意识投射机制基础之上。首先,有必要简单说明一下“投射”的含义。“投射”在心理学中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个人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态度、愿望和情绪等投射到环境中的事物或者他人身上。比如一个疑心重的人,他看到的可能是周围人都在怀疑他,或别的人都是值得怀疑的。二是指一个人的情绪对外界事物的影响。比如一个落魄的、失意的人会感觉连路上的那条狗都在嘲笑他。三是指个人从经验出发做了主观而非客观的判断。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风声鹤唳”等。

其次,还有必要简单说明一下意识和无意识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意识的整个本质就是辨别,区分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肯定和否定等等。事物分离成对立的双方完全是由于意识的区分作用,只有意识才能认识到适当的东西,并使之与不适当的和无价值的东西区别开来。无意识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是一个容器,蕴容着所有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的心灵活动和种种曾经一时是意识经验,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压抑或遭到忽视的内容,如令人痛苦的思想、悬而未决的问题、人际间冲突和道德焦虑等等。还有一些经验,它们与人们不甚相干或显得无足轻重,由于本身强度太弱,当人们经历它们时达不到意识层,或者不能留驻在意识之中,因而都被贮藏在个体无意识里。所有这些构成了个人无意识的内容,当需要时,这些内容通常会很容易地到达意识层面。同时,在人类心灵最深处,拥有一个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这个基底就是集体无意识,所有意识和无意识现象都从集体无意识中生发出来。集体无意识内容不象个体无意识那样由本人曾经感受的经验构成,在个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它们从未被感知。

两者的关系可以用 “冰山理论”来描述:意识仅仅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仅占1/7),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占大约6/7)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无意识)。现在让我举个例子做进一步的说明:以大海为例,意识就像是大海的海平面,而无意识则像是海底世界。表面上看,大海大多数时间似乎是风平浪静或微有波澜,但是当我们深入大海之后,会发现原来海底世界更宽广,里面有很多生物,也会隐藏着一些冲突甚至是危机。这个例子可以更加形象的来说明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

再进一步举个日常现象来进行形象的表述:比如,某位高三学生,在高考之前,不停的对自己说:“我不紧张,有什么可紧张的?!不就是一次考试嘛?以前我又不是没考过试。”这是他的意识层面,他甚至可以呈现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状态,让大家感觉他很轻松。与此同时,他发现最近几天自己很容易发火,食欲不太好,好像睡眠也不太好,不容易睡着,睡着之后感觉睡眠很浅或者做梦很多(有时会做考试误场的梦)等。那么这就是他的无意识层面的一些表现。意识层面告诉自己不紧张,但是无意识层面却呈现出一系列的紧张表现。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同样可以发现,真正影响我们的,很多时候不是意识,而是无意识。因此,作用于我们无意识层面的一些心理咨询,有时候会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解决个人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记者:

请您具体介绍几种在理论指导下衍生出的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及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李金芝:

在青少年心理咨询领域,比较常用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术有“意象对话”、“绘画治疗”、“沙盘游戏”。

意象对话的基本特点是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使用意象(意象即是指有象征意义的形象),靠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来相互交流。这个交流方式是比较奇特的。它可以让心理咨询师直接进入到来访者的潜意识区域(注:在心理学里,无意识和潜意识一般是通用词)或者是心理的深层,还可以直接作用于来访者的心理深层。在交流过程中,咨询师可以不必向来访者过多解释意象对话过程中的象征意义。来访者可能会知道意象对话过程中这些话的象征意义,也可能不知道,很可能他只是把咨询中的这些想象看做一个游戏,但是他们的内心里(无意识)的一个地方是知道心理咨询师的意思的。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较好的作用于来访者的无意识,并通过这种深层的改变与修通最终帮助来访者改善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行为。

说到绘画,我们可以说图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有效工具。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一种直接工具。图画天然的功能首先是表达和沟通,而后才有美学意义。图画具有天然性,也更具有象征性。人们在绘画时,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一些联想、记忆或某些片段,会把情绪、心理体验等用线条和色彩表达在图画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图画作为一种投射技术,主要是通过咨询师简单、模糊和不确定的引导语来引导来访者绘画,给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其把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等,与不知不觉中投射到绘画作品上。

沙盘游戏则主要通过沙盘,把无形的心理内容以某种适当的象征性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获得独特的个人体验。在沙盘游戏中,最重要的是提供一种自由与保护的空间,让来访者自我探索、促发来访者内在的力量,最终使得他们获得自我治愈的力量。如果举个形象的例子,相比其他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沙盘游戏更像是秉承了中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始终把症状的消除或减缓与人格的发展相结合,把人格的发展与自性的整合做融会贯通。也就是说,通过来访者无意识的投射,他们的内心冲突与矛盾会被表现或投放到沙盘里,咨询师通过容纳性的守护与观察发挥共情的作用,并通过陪同性的探索,使来访者获得生命或心灵的自主性,通过感受、接触与沟通这种具有自主性的生命和心灵,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获得内在的治愈与发展。简言之,在“自由与保护”的沙盘游戏过程中,来访者可以获得充分的内在体验以及充分的表现与表达;无形的无意识内容可以通过沙盘游戏模型与主题等载体获得呈现。因而,沙盘游戏,包含着我们所理解的“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对来访者心理健康的维护、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等都会有所促进,也可以在来访者人格发展以及心性成长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沙盘游戏治疗以游戏的形式,容易和来访者建立关系,容易被来访者接受,并且是来访者主动去做,取得的效果往往会很好。

在很多时候,无意识层面的东西很难感知,也很难通过言语来表述。有很多时候,我们能感知到自己的情绪不太好,学习和生活状态不太对味儿,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怎样来找出这些问题并化解这些问题,或者是从意识层面来说,“这些道理我都懂”(比如考试之前告诉自己过度紧张不利于考试发挥),但是无意识层面这样的道理与自我劝说没有任何效果(比如,实际上自己的考前紧张和焦虑已经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状态),这时就需要我们借助一定的方式将无意识投射出来,并在无意识层面做一些工作。意象对话、绘画、沙盘游戏等技术则是非常好的媒介,通过这些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促使无意识意识化,并在无意识意识化过程中尝试解决那些深埋的冲突、矛盾、恐惧等心理问题。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可以根据来访者的问题适当使用以上种种技术和方法,比如使用花和昆虫的意象对话来进行男女生交往的心理辅导,通过绘画“家-树-人”来了解青少年学生的个人成长状况、家庭沟通情况和当下的内心体验,通过沙盘游戏来持续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性成长。

二、在高中生群体中存在的典型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一人生的关键时期,主观上身心迅速成长但尚未成熟,客观上文化多元化、网络普及化,成长的烦恼加之抉择的困惑,使得他们产生了许许多多或普遍或特殊的心理困扰,李金芝老师将结合亲身经历的案例剖析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记者:

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如雨后春笋,不少90后的孩子自小即接受家教、教育辅导机构的专业培训。这一方面使90后们普遍聪慧多才、爱好广泛,但同时过早的竞争压力也让很多他们产生了学习焦虑,甚至厌学问题,请您谈谈针对青少年厌学的心理疗法。

李金芝:

厌学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是潜意识条件性厌学,他们主观上知道自己应该好好学习,特别是高中生,他们往往能够认识到自己当前努力学习与自己未来前途、命运等方面的关系,有的甚至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却身不由己地表现出一些非意志性的厌学行为。导致厌学的原因有时是多方面的,比如离开父母住校的焦虑、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出现人际冲突、偏科等诸多因素。在对有多种原因导致的厌学问题心理辅导,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杠杆解”。这种“杠杆解”以对厌学问题的深层整体分析为依据,在此基础上采用以简驭繁的解决问题方式。

在应用“杠杆解”解决问题过程中,往往体现出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我拿我自己咨询中的一个案例为例,有位学生自述最近的学习压力很大,有点扛不住的感觉,什么也不想学、什么课也听不进去,有点想退学。经过了解,他自己感觉老师讲课速度快,布置作业多,面临几乎超过自己承担能力的学习任务,面临似乎永远完成不了的作业,自己觉得很烦躁。此外,近期他面临着家庭矛盾带来的情绪波动,父母正在协商离婚。从这里可以看出,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的问题都存在,这两方面的问题都会对来访者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困扰,引发他的情绪波动,进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出现厌学甚至想退学的心理问题。

如果我们直接面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和家庭矛盾方面,这两个问题都不是我能解决的,我不能劝说他少学点,不能劝说他们的科任教师少布置作业,更不能涉足他们的家庭内部事务。此时,如果我采用常规方式,和他一起来分析为什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那么他可能会觉得这些寻求“道理”的辅导过程几乎是无效的。因为他为了能够继续好好学习,不知道已经劝说过自己多少次了。而如果他不是想尽快调整学习状态,也就不会因为厌学问题而前来咨询。

这时,重要的就是寻求一种具有实效性的“杠杆解”。在经过交谈之后,我了解到该同学职业选择清晰,目标明确,在此之前,学习成绩一直良好。在父母没有矛盾的时候,虽然学习比较吃力,有点累,但是自己还是能够应付自如的。

这时,我想到的是在来访者头脑中建立一种新的“大脑优势兴奋性表征”,使得某些体验在大脑中处于容易被优先激活和运用的状态。为此,我决定采用意象对话技术,在征得来访者同意之后,我引导我的来访者进行放松训练,在此基础上想象5年后的自己,通过这种“心理目标结构训练”来建立优势兴奋性表征。具体来说,我在引导来访者全身放松的基础上,使之在想象中看到5年后的自己,让他来描绘他将来追求到的奋斗目标、美好细节以及目标实现之后的幸福与温馨体验。然后引导他和5年后的自己沟通一下,把自己现在的困难说给5年后的自己,听听5年后的自己会给现在的自己什么建议。

接着,我给予他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他:“每个人的心里有一个成熟的自我。当我们和心理的我对话的时候,我们会获得成长的支持和发展动力。”在结束意象对话过程之后,他很自信的告诉我他知道该怎么做了。通过这样的过程,他明白了很多自己以前忽略的事情。”

记者:

目前,高中生课业任务繁重、考试频繁、竞争激烈,加之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一次次的模拟考试引起他们普遍的焦虑。请您给考试焦虑的同学提几点建议。

李金芝:

考试焦虑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考前过度焦虑,二是考场过敏性紧张,三是考场应试期间的强迫性分心。考试焦虑可能引发一些生理反应,如牙龈肿痛、嗓子肿痛、胃痛、腹泻等,也有些学生不会出现生理上的疾病,但是会由于过度焦虑而降低体能和智能,使得他们应试前的功课复习效果降低。单纯的考试焦虑与厌学行为的心理辅导原理基本一致,都可以通过建立积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以抑制旧的消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行为。从实际咨询效果看,单纯考试焦虑辅导效果比较明显,但是需要心理辅导教师相对慎重,确保最大的成功可能。

记者: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花季,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也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为此,有些家长、老师对青少年的异往采取了专制的态度,认为禁止异往就可以一劳永逸。请问您对青少年异往持什么看法。

李金芝:

异往是人际关系中最敏感也最微妙的一种。高中生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可起到智力上和心理上的互补作用。异性的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了解,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增强社交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异性同学会更有耐心地帮助,收获可能更大;在体育运动方面,异性同学的加油让你发挥得更好……这就是异性效应。

但是,有很多同学在与异往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在我平常的男女生交往辅导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在异往方面把握的度不是太准确。有些同学,特别是偏文静的同学,极端情况下会因为担心影响学习而不同任何异性同学交往,也有不少同学一旦发现有某位异性同学对自己有好感或自己喜欢某位异性同学,会很恐慌、手足无措,既担心处理不好伤害对方,又担心自己因此而影响情绪和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可能会有些同学过度沉溺于和异往中,这种过度交往无形中使自己人际交往的圈子变得越来越狭小,在某种意义上使自己与大多数人的人际关系更加疏远,限制了自己与更多异性的交往,使自己缺少了更多机会去真正了解异性;有时过度亲密会使人冲动、控制不好还会导致越轨行为,甚至带来不小的伤害;更多见的是带来很多的烦恼和沉溺,进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其实,高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与发展的阶段,变化性大,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很多,谁也不可以期许自己或别人的未来一定会怎样。因此,要把握好男女生交往的度。既不能一味回避,又要尽可能不过多与某一位异往。高中生可以多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扩大交往范围,投入到集体学习与活动中,回避与某一个异性同学过多时间单独相处。当感觉自己喜欢上某位异性或某位异性喜欢上自己进而担心这种情况会影响学习时,不必惊慌害怕,更不要觉得自己不应该,因为这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求,这也是中学阶段比较多的心理现象,这时比较恰当的方式或许是将这份感情埋藏在心里,互相勉励,将感情升华为无尽的动力,去刻苦学习、立志成材,为长大后获得这份感情打好基础。总之,异往应把握好“度”。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

记者:

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即将面临着专业的选择和填报,面对这一决定人生走向的抉择,不少同学感到困惑无助。请您对在高三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职业与人生规划方面的问题给与一些建议。

根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学阶段,约有60-70%的大学生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样的情况势必会使学习变成最痛苦的事情,继而出现学习困难现象。30%的大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或从未考虑过,20%的大学生会有寻求职业指导的强烈需要,50%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一年内会更换工作。在我校的团体心理辅导选修课中,我也经常在高一学生中做学生职业选择与规划的小调查,记得有一次,我问过在场同学一个问题:“有多少同学现在已经确立了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者有了初步的意向?”结果,在场的100多位同学只有9位同学举起了自己的手。另外,还有很多寻求个体心理辅导的同学或者给我写信的同学都会告诉我不知道自己的学习动力在哪里?说到这里,我们将不得不谈及青少年的职业指导与人生规划问题。

职业指导与人生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对职业选择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系统安排的过程。在这样的职业规划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所谓的“知己”是指要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所谓的“知彼”是指要深入了解各种职业的现状以及就业机会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匹配原则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也就是说要根据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把自己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如果高中阶段,特别是在填报高考志愿之前,我们还不能确立较为清晰的职业目标,建议各位能够及时联系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或者专业的职业规划师,进行相关的兴趣、技能、人格测试以及价值观问卷调查等。如果想要了解各种职业情况,可以使用JOBSOSO(中文职业搜索引擎)这一工具来进行相关信息查询。

三、适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并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记者:

高中生课业繁重,少有固定的时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多心理辅导是利用课余零打碎敲的时间进行的,这就要求辅导形式多样化。请问针对高中生的具体情况,您是通过哪些行之有效且不乏生趣的形式积极的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呢?

李金芝: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关键时期,在其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不少新问题新情况,需要独立自主来面对。同时,由于他们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在高压力与心理发展不定型双重因素影响下,学生极易出现一些消极情绪。因此,在高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于高中生课业比较繁重,少有固定的时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教学学科,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与提高。

从学生角度来看,接纳心理健康教育、在自己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想到求助于心理辅导这一途径还需要一些时间准备和心理准备。根据我在我校2008年9月份进行的一项调查,我校学生在遇到心理上的困难而自己难以调整的时候,仅有2.9%的同学会想到首先求助心理咨询师。作为学校的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意识到需要借助多种方式走近学生,宣传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并利用零打碎敲的时间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我通过国旗下讲话来宣传什么是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心语信箱”接收学生的个别来信并进行及时回复、通过每周三下午的校园广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和有关的心理自我调适方法、通过专题心理辅导讲座(如青春期男生女生专题)以及校本选修课来适时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每天开放的心理咨询室进行个体心理辅导等形式。作为一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意识到要想尽可能多地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领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价值,那么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宣传、来渗透、来进行,而不能坐在咨询室里静等学生前来。有很多时候,静等是等不来学生的。

四、青春寄语

记者:

最后请您谈谈对《青春期健康》的看法、建议,对本刊及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寄语。

李金芝:

《青春期健康》是我目前所看到的、为数不多的、非常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的杂志。《青春期健康》杂志以青春期生理和青春期心理两大主题彰显了杂志的核心价值。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范文6

【摘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教育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终身的发展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重视 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教育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以下探讨,并提出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希望能给予相关人士借鉴。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关健康教育

引言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教育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终身的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他们的饮食 、身体 、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很少去关注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那么何谓心理健康教育呢?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人身体的心理健康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就其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任务, 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和培养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 ,事业成功 ,心理健康维护,它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 、发展、 这两个任务层次不同,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使学生能成功、 成才;心理健康维护主要是使学生能正常地生长发展,能适应成人。就其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则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 。补救性教育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恢复正常状态。这两种教育也属不同的层次,发展性教育主要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主要是面对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样的。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发展心育教学,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积极进行心理训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 。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基础上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计划 、有目的、 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所谓心育教学,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特点和规律,运用辅导与教学的方法,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或调节其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之前,有必要了解学生的智力 ,气质态度与性格 ,心理与行为问题等方面 如果发现学生在理解能力、创造力、学习兴趣、合作精神、 自尊、责任感、挫折容忍力 、环境适应 、性心理等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应以此为根据,同时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与原则,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 。目前不少中学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一方面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为重要的方面是给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来进行的, 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真正提高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 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排除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并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

心理咨询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前来咨询的人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能及时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 ,学校应设心理咨询室,由经过心理咨询专门培训的教育者,对前来咨询的学生举行咨询和帮助,使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或者心理处于程度较轻的不健康状态的学生恢复到健康状态。学校应成立以院领导牵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以心理咨询中心为核心,建立一个由学生心理协会、院系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组成的三级心理保健网络:(1)学生心理协会。由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学生中通过各种途径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培训一批心理卫生骨干,充当心理保健员和学生咨询员,他们生活在学生中,宣传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同学中的问题,并介绍、推荐有问题同学去寻求专业帮助。(2)院系心理辅导员。对院、系层次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部工作人员甚至课任老师等,进行专题培训,使他们初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学会区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并具有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3)心理咨询中心: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辅导与救助,以帮助那些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并通过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

3 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性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 平和稳定、 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以便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 ,父母的教育观念 、教养方式、 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整体素质的转变,首先应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因为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了教师如何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在现阶段我国教师群体心理抗逆能力普遍降低的。什么是心理抗逆力呢?抗逆力是一种相对能改变、能抵抗压力的能力──即使面临社会逆境依然能够坦然面对的能力。导致了教师抗逆力的降低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在艰巨复杂的教育任务面前需承担前所未有的压力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近二十年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均对青少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需要时刻分析社会的变化所引发的各种青少年问题,并努力通过教育的途径加以解决,这其中探索的艰难可想而知。近些年来,我国在基础教育环节不断地在进行各种课程改革,教师需要时时面对新的教学任务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工作的压力再加上部分教师家庭生活中遭遇到的种种逆境,直接导致了教师群体的种种心理危机。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将直接对教育的过程和效果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关注教师的心理危机及他们在社会的逆境中失去的心理抗逆能力,并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引导,不仅是良好教育质量的保障,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4 造成青少年心里健康的原因;

其一,家庭结构 ,由于父母的离异或缺失而导致的家庭结构不完善或破坏,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关爱 其二,学校教育中存在着错误的教育观、师生观、特别是有些教师道德修养较差,态度粗暴,心理不健康,动辄训斥变相体罚学生。

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 、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 ,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5 结束语

现代人类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在中小学生及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当前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的形式有多种多样 ,大致可分为学习类、 人际关系类、 情绪类、 人格障碍类及青春期性心理类。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 .第 1 版.济南:山东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