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导范文1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问题
本文立足我国学校教育现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如何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保障青少年成人成才提供参考。
1.开展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青少年环境适应。
入学教育是青少年步入高一级学府后接受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平台。青少年步入高一级学府后,面临着人际关系、课程专业学习等方面的适应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环境适应障碍。众所周知,新的环境中,只有先适应,才会获得相应的发展,也才会成人成才。学校应紧紧把握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结合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介绍青少年易出现的环境适应问题,并简要分析,重点提供给学生应对策略、求助方法等技能性知识,促使学生入学即知环境适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提前预防、沉着应对、妥善疏导,为促进青少年顺利成长做好铺垫。
2.实施心理健康普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
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要形式,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已成为教育系统的共识。众多学校已通过心理普测、心理抽测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档案。心理普测多以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心理健康调查表、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问卷等为施测工具,以普测获得的数据为依据,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心理易感人群、心理正常群体等不同级别的心理档案。研究表明,有四类学生群体比较值得关注:留守儿童青少年、流动儿童青少年、家庭离异儿童青少年、贫困儿童青少年。截止目前,心理健康普测在筛查心理易感人群、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求职择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促进了青少年成人成才。
3.开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
课堂教育因其具有系统性、规律性、科学性等特点,一直是传统学科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虽既不属于学科教育也不属于规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课堂教育亦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大面积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开设心理咨询、人格心理学、情绪管理等选修课来实施大学生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有促进作用。有研究发现,经过系统、全面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大学生,其自我评价明显提高、社交焦虑与苦恼程度明显降低,该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所以,很有必要大力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质。
4.打造优质校园文化,发挥文化心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校园文化会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的使青少年受到感悟、触动、洗礼。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在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时,注重所选内容的科普性、针对性、实效性,力争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悟、触动。心理学工作者应根据青少年在不同年级、不同环境下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设计橱窗板报内容,及时反映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的典型表现、原因分析及具体的应对策略等,引导青少年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成才。
5.持续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帮助心理弱势群体。
心理咨询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询辅导的对象均为心理健康状态上处于弱势的群体,虽有时无法表面识别,但这类群体均会感到较大的心理痛苦,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成人成才。心理咨询辅导作为一种个性化辅导,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和保密,让来访者体会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归属感,进而吐露其可能隐藏已久的心理困惑、心理症结等。咨询师会综合来访者的病程时间、痛苦程度、社会化影响等,给予来访者专业评估,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咨询辅导方案。由于心理咨询辅导完全吻合求助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数前去咨询的来访者均能较快的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与此同时,求助者也会掌握一系列有益于调节心理状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手段,心理素质水平会明显增强,极大地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人成才。
6.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价值认同。
以“我爱我”为宗旨、倡导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动月是众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活动月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普及活动为主要职责,以心理知识讲座、现场心理咨询、心理电影赏析、心理书籍和心理漫画展览、心理咨询案例解析等活动为主要形式,是大规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径。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要目的是以相对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遵循活动性、情境性和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寄心理学知识于活动中,向青少年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唤起青少年对自身、对周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强化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价值认同。
7.开通心理网站等媒介,打造媒介育人新渠道。
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导范文2
关键词:美术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研究问题的界定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可被称作“心理卫生”或是“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包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可以自我疏导内心的情绪,是否可以经受得住打击等。经研究人员表明,美术教育可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从教育方面讲,美术教育具有表达、传递、陶冶的功能,这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孔子的礼乐并重以及西方的净化心灵等观点。
美术创作由点、线、面、空间、色彩等视觉要素构成,美术作品除了带给人美感的享受,还可陶冶情操,起到恢复心理健康的效果。美术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美术素质的活动。通过美术教育,青少年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愉悦的心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知识,获得自信,树立价值观。因此,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它既具有教育功能,又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功能。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是意识问题行为,其大多发生在儿童身上。其次是人格缺陷,青少年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自卑、自闭、偏执、敏感、自我、多疑等问题,与他人经常发生摩擦,自控力意识薄弱。最后是心理障碍,在学生身上体现为考试综合征和学校班级适应症等。常见的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等。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所长王树茂指出,在青少年中,部分学生存在着攀比的现象,比谁有钱,谁的家庭背景好。青少年经常会有这种扭曲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方向,更有不少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不约束言行,缺乏责任感,性情孤僻、情感脆弱。
以上出现在青少年身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各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诊断和解决,有可能造成青少年品性和人格上的障碍,甚至会出现人格、抑郁、犯罪等问题。
三、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青少年处于从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日益强烈的自尊心使自己有了主见。他们过于强调自我感受,唯我独尊,在与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交流中经常没有耐心,性情暴躁,更不愿意接受善意的批评和帮助。
2.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
当前我国家庭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子女,子女经常会出现孤独感,久而久之会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烦心事,心中的烦闷无法排解,便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状态。
3.升学压力和繁重的功课
升学上激烈的竞争、家长的期望等因素使青少年产生心理上的负担,学校的测验、考试也会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师与学生交朋友,可以与学生进行交心的谈话,在交谈中获得重要信息。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学生帮助,调整学生的心态。
2.用爱心感化学生
教师只有把热情倾注到学生的心中,师生之间才会产生信任和尊重,学生才会听取教师的意见,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果。
3.用实现理想的愿望增强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
青少年的心理挫折问题主要是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或与他人相处不融洽。学生成绩不理想,便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心理会受到严重的挫折。针对这种状况,教师要用实现理想的迫切愿望激励学生,告诫学生实现理想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4.应用心理艺术治疗
治疗不仅仅是肉体上病痛的治疗,还包括思想、心理、精神上的治疗。艺g治疗的早期研究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依据。之后他的追随者荣格指出,画出我们内心所视的和画出我们眼前所见的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根据临床经验,荣格相信绘画作为表达潜意识的工具要比语言更为直接,其是对精神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表明,艺术活动具有治愈心灵的作用。因此,学校与家庭应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治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导范文3
【关键词】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切实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开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教育
1.优化校园环境。校园环境要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还要重视整个校园的布局,力求产生整体美,还要重视人文环境建设。让学生每天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深深地受到定期更新的良好氛围的熏陶,精神为之振奋,情绪为之快乐。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多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百科知识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技艺,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3.开展校园建设。校园建设校有校风,班有班风,教有教风,学有学风,培养良好的“”教育,既能反映学校的特色,也是稳定的心理环境因素。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可见,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4.转变教师观念,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教师是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教师只有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与学生广泛地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营造和谐轻松愉悦的气氛,消除他们的紧张感、拘束感和不自然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使他们无所顾忌地向你倾吐真实的心理活动,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心理疏导和教育。5.有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复杂,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6.引导教师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正确引导教师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认真挖掘教材中心理品质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只针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还要面向全体中学生,作预防性辅导,及时治疗,运用现代心理科研成果,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咨询辅导、心理训练等),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次,开展有益的活动。7.协调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不理解、不信任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教师的认知偏差会带给学生心理上的压抑,出现攻击行为。青少年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榜样之一,是公正的代表,遭遇问题时,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与爱。
二、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事实上,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
三、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都被调动起来,多种思想都会在社会中交汇、碰撞;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让青少年可以便捷地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丰富的信息,对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中的青少年十分有利,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加深他们思维的深度,拓展他们思维的广度,让他们在看待问题时不易盲从与偏激。
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导范文4
[关键词]大兴安岭 中学生 心理健康 科研项目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186-01
对于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至今还尚属首次。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研项目“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课题的实施,填补了大兴安岭地区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空白,掌握到了相关的科学数据,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题研究结果详见《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本课题采用测量法,选取的工具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从量表的使用以及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够直接找出引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原因。但是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上,我们也不难总结出其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从社会的层面上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总体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多元价值观的并存以及社会信息量的激增,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激烈,这些无疑都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紧张,青少年学生自然也不能置之度外。其次,从学校和家长的层面上看,中学生除了要承受来自社会生活层面的压力外,还要面临着基础教育改革所带来的冲击,学习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家长期望值过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各种心理不适应甚至于心理障碍,如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等。再次,从中学生自身来看,青春期是人生中重要而又特殊的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由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的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疾风骤雨式的千变万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从课题实施的结果来看,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多处于轻度水平。但是,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关系到林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林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角度上看,更是关系到未来林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成败。首先,学校应当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第二,广大教师要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中学生实施自觉地、有意识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同时,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各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应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建设“心理咨询室”,配备和培训专业人员,疏导心理冲突,针对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咨询与辅导,采用科学的心理治疗手段,使得个别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时地得到矫正和治疗。第四,学校要丰富中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举办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讲座,可以成立多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小组等等。最后,以政府为主导成立全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靠学校的作用,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应当成立全区范围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员和有识之士,充分整合全社会的相关资源,为全区的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个集宣传、科研、教学、咨询、治疗于一体工作平台。
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导范文5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具体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048-01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了消极作用:从家庭方面看,离婚率上升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从学校方面来看,高考升学的压力,频繁的考试,学生分数排队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一些黄色的东西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现今时代,注重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而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2.发挥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各科教师通过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确立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学生对某学科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而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很需要教师有意识的主动培养。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不同之处就在于普通中学是基础教育,而职业学校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性较强。大部分学生选择专业时就考虑到兴趣需要,所以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专业爱好兴趣,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各任课老师在教学中展示学科的美,说服和吸引学生主动地钻研该学科,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尤其是面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学中更要注意将严格要求与恰当运用方法方式结合起来,注意教学对象的层次性,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从而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较浓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学好该学科。
教师还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中学生心理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创设环境氛围,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教育渗透
这点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够等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样就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我们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好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尽量避免出现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心理学表明,环境氛围可以强化或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我们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4.开展多元化的集体活动,让学生进行心理“情感操练”
开展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显示才能和爱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流的加快,社会需要具备创新心理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心理。如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科技小创作、小发明,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各种比赛。
5.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因篇幅所限,社会因素在此暂不谈及。)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教育文摘周报》
[3]张世富主编《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
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导范文6
【关键词】心理教育 重要性 途径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向学校的传统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21世纪的社会更需要心理健全的人,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
首先,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不仅是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有用人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成熟。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视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致使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或者在遇到学生心理问题时束手无策,更谈不上指导家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辈子都离不开的话题,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不能及时转换或者疏解情绪,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会进入青春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从生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从只是教育的角度没能够及时认识,无法适应,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而适应的好的学生,就会平稳顺利地度过青春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关心和帮助那些在青春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生理变化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及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摆脱心理危机,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
再次,目前来看,青少年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无法分辨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有问题、心理不健康。随着学习、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是说每天我们都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而且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在我们身上存在着心理健康和心理有问题两方面,只是看哪一方面占主导地位而已。作为教师,要和学生主动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观念,合理进行疏导,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提高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使其学习和身心和谐发展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
由于中学并没有开设心理课程,所以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落在每位任课老师的身上。各学科老师应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将情感教育、心理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或者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情感和心灵上得到洗涤和教育。比如说,近几年的教学大纲中都有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目的就是希望教师能够丰富课堂教学,不再将分数看作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
2.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3.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调整。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嘲讽、相互间缺乏心理沟通,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抑。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消除师生心理障碍的关键。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学生就会喜欢上你的课,学习就有了兴趣,学业成绩也就随之有了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就会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情绪状态、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4.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