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范文1
一、班级图书角可以激发兴趣,热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我们渴望读自己喜欢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我们开始是没有十分切实的目标的,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去读书,而主要在于从中获取生活信息,满足个人情趣。班级图书角则充分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要求,因樵谕际榻嵌潦椋形式上有别于课堂,体现一种休闲与放松。在课堂中的许多时间里学生总是抬头挺胸,坐得端端正正,一堂课下来身体会觉得很累。可是,在图书角阅读时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去读书,不必像上课那样坐得规规矩矩,可以席地读、倚墙读、站着读、坐着读,怎么舒服怎么方便就怎么读,让阅读成为自己在班级休闲时候的一份美味快餐。而且学生能够通过图书角看到更多的新书,不仅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促使他们更加热爱读书。
二、班级图书角可以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不多。很多学生的课外书籍大多是《作文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学生同步作文》之类的作文辅导书,而这都是学生买来模仿写作文用的。只有少数学生有《十万个为什么》《四大名著》《科学世界》《故事大王》等有利于学生阅读的书籍篇目。二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少。课堂上的阅读时间肯定没有,放学后不是被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所占去,就是由于处理不好学习、读与玩的关系,白白地浪费了时间。一般每个学生都购买大量的课外书,看完以后就放在家里,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针对以上情况,所以在每个学期开始可以动员学生把自己的书献出来,这样,图书角就多出几百本书,通过班级图书角,学生轮流交换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图书。为了更好地维护图书角的书籍,老师布置好专人负责保管、借阅。所以,有了图书角后,如何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从有限的时间里挤出一些来供课外阅读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图书角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只要有时间,随时随地都可取书来读。每天早晨、课间、放学前后、自习课都可以是读书的时间。比如,课间十分钟学生便可以到图书角阅读课外书;每天中午放学回家,老师可让学生把图书角的书籍借带回家,抽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来读课外书……这样一来,既扩大了阅读范围,又保证了足够的阅读时间,增加了阅读量。
三、阅读图书角的书籍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读书方法
为了发挥图书角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读书效果,提高他们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老师要组织学生使用好图书角,定期开展读书活动。首先要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指导学生会选择图书,会写读书笔记引导他们把书本上那些精彩的字、词、句、段、篇,或读后感记在笔记本上,以丰富写作语汇。围绕学生阅读的重要书籍,定期开展好读书征文活动,选出优秀的征文进行展评,以激励学生参加阅读的兴趣。还要定期开展名书推介活动,向学生宣传介绍新购买的图书,增强学生阅读的针对性。另外,我们知道读书的兴趣在于培养和引导,老师如果在教室里陪着学生一起读书,会极大地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另外,也能了解学生读书的动态,对不爱读书的学生加以引导;学生读书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为他们解惑答疑,同时针对他们读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面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来提高他们的读书效果和读书效率。
总之,班级图书角以其灵活性和实用性成为学校图书室的重要补充,运用好班级图书角,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班级读书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为终身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范文2
关键词:兴趣;方法;粗读;细读;精读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前人之言甚是有理。水草丰美之地牛羊成群,万马奔腾;土地贫瘠之地牛羊稀少,一片荒芜。现如今,家长中重视教育的人很多,但是对于学生看课外书一般都不支持,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课内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呢,考试能考几分课外的,有时间看课外书,不如把时间放在语数外上。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的书包里几乎没有课外书籍,也没有多少孩子把名家作品摆放床头便于随时翻阅的。一般学校也很少开设阅读课。即便有,也是流于形式。于是乎呈现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是那些在课堂上对名家名流知之甚微,甚至有很多孩子连最起码的名人、名著都没接触过,偶有了解也多半来自于电视与网络。我们暂且不谈课外阅读有什么好处,就说说现在的孩子不读课外书他们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哪里?据调查了解,现在占据孩子们课外大部分时间的是电视、手机、电脑游戏。那么如何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我想建议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苏教版初中第一课就是引领孩子们走进文学的殿堂,亲近文学,阅读文学作品。赵丽蓉老师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修养,更能丰富我们的情感。如今,家长不是觉得现在的孩子都较过去的孩子聪明了许多吗?可是就道德品行上,就学会爱人爱社会上却不及过去的孩子懂事、明理。着实令人担忧啊!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多汲取知识的营养,多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我们不该不允许孩子们读课外书籍。当然也不是让他们只要是课外书就拿来读。现在也有不少孩子兜里、包里放着些课外书,那些书都是网络魔幻小说,孩子们看了不但没有好处,还会毒害他们稚小的心灵。我自己有这么一个看法:课外书可以读,但要看内容好不好。“内容”好了,课外书必然是可以读的;“内容”不好,最好远离课外书。也就是要取其精华,舍弃糟粕。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们读名家名篇的兴趣,又该教他们怎么去读呢?我想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阅读动机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或者讲述作品中一些经典的情节以激发其阅读兴趣
有时候也可以利用故事情节的曲折性留有余地地讲解,诱发学生自主地产生要读的兴趣。
2.告诉学生读书的重要性,一周花一节课开设“我与名家对话了”的课题
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巴金、老舍、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孩子们与名人有了心灵上的交流要比孩子们一味地追星好得多。
3.充分利用教材中好读书的例子,把这些事例收集起来,以演讲的形式在课堂上讲解出来
让学生明白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激发其积极进取、乐于读书的意识。
4.教师自身言传身教的力量也不可小视,孩子们对一个名人的崇拜有时候远没有对一个老师来得直接
我们可以利用早读的时间一起带领孩子们读某些经典段,教师谈自身的阅读体验,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投影上,让学生感受老师对阅读的兴趣,从而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读书方法
有了兴趣,还要有好的方法,科学合理的方法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更好地激发兴趣。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下面我结合名人在阅读方面的高见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
1.粗读法
粗读也可以说是浏览式阅读,或者说是一目十行。对于拓宽知识面无疑是个不错的方法。如:我们在读报纸的时候,或者读一些通俗小说时,这种方法好比我们出差在外吃了一顿快餐。不用太多地浪费时间。
2.细读法
细读,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像前面吃快餐那样求速度,而应该细嚼慢咽。对于有些精品散文和经典名著等,我们应该放慢速度,仔细地读,慢慢地品。比如,梁实秋的散文、郁达夫的经典、徐志摩的诗集……更不要说那些我们在学校里要求初中生必读的书籍了。
3.精读法
我们在看经典名著时对一些重要的情节可以进入情境去感受。也可以在书上作圈点,或者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心得,刘心武解红楼若不是仔细的研读,深入的探究,怎么会解出许多读者解不出的问题呢?有时候没有精读就不会有推陈出新的观点出现。
当然读书也还有很多具体而细的方法。如:鲁迅的“跳读”法,老舍的“印象”法,华罗庚的“厚薄”法,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等等。
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范文3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阅读现状 课外阅读 语感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03-02
阅读,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看书,它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活动。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一、农村中学生阅读现状
农村中学生旺盛的阅读欲望,在乡村环境中被压制。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敌视的态度,一个孩子在家不是在写作业,而是在看教材以外的“闲书”,就会受到家长的指责。农村学校图书不多,还都是一些旧书,时代性不强,自然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使学生无课外书可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缺乏评价的积极引导,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
此外,大多数同学的读书范围狭窄,品种单一拥有课外书的太少。而且学生拥有的课外书,极大部分都是作文选。而农村学生的实际,如果绝大多数靠自己买书读,就大大限制了广泛阅读的可能,从而很难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二、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对课外书上,要使课外书收到明显实效,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入手,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魔幻片,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三、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语感是一种直觉的语言思维现象,是人头脑中深层言语结构水平的“外化”表现,是在长期的阅读活动和规范的语言训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的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感属于能力的范畴,语基和它的关系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虽有联系,但其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决不能以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来代替语感训练,只能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实现语感训练,并不断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须重视情境创设,让文字恢复生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让学生在情境中真正有所知,真正有所触动。叶圣陶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时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眼、耳、口、手多种感官协调运作,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从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映在脑海中,成为“有生命的实体”,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总之,课堂上阅读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阵地。当然教无定法,不同的阅读材料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多方位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仅仅靠阅读课的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配合大量的阅读练习。教师要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须重视情境创设,让文字恢复生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让学生在情境中真正有所知,真正有所触动。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也是很多的,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农村语文老师的职责和义务。
参考文献:
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范文4
【关键词】课外;阅读;现状;成因;畅游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及自学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内学到的知识,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实际上落实的怎样呢?
前不久,笔者与几位教研员再次(以前也曾做过两次同样的调查)对我们城区某小学22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0.8%的同学有课外阅读的习惯,49.3%的同学有偶尔阅读的习惯,29.9%的同学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与该校的多位语文老师进行交流得到:大部分老师在班级中都会强调阅读课外书的重要性,可是大部分孩子对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依然不大,有部分同学六年下来竟然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书。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状呢?究其成因主要有:
1.课外阅读的时间被挤占了
素质教育提倡了很多年,但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在强有力地挥舞着。学校、教师、家长更看重的只是孩子们每次考试后的那一组组数字,所以大量的练习题、这样或那样的辅导班已经把孩子平日的时间挤得满满当当的。即使孩子也有那么丁点的时间大都放在了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或网络游戏上了。我们的孩子哪里还有时间捧起课外书来读呢?
2.课外阅读的氛围没有了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不断加快的工作节奏、开足马力运转的城市以及物欲横流的社会,都让在这样环境中的人们变得狂躁。在这般躁动不安的氛围中,孩子们哪里还有心思安静地捧出书本来读呢?
3.课外阅读的指导缺失了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无暇顾及孩子课外阅读的情况,多是泛泛要求,未能具体计划、落实。孩子的家长有些是无暇、也有些是无“能”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情况。老师和家长都缺少了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引导与帮助,如对孩子课外读物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等,这些都势必会影响孩子课外阅读的数量及质量。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保证孩子课外阅读真正、有效地实行呢?多年来,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收到一定成效。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渴望
“阅读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读,形成“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阅读”的观念。具体的做法有:以班级为基地,建立图书柜、读书园地;老师在课堂上定期不定期地安排时间与学生共同阅读课外读物。同时,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请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如果条件允许,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
在给孩子尽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的同时,教师要努力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促使孩子继续读书;只讲故事的大致内容,激发孩子去阅读全篇、全本书;抓住好的电视剧的播出机会,因势利导,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等。
二、推荐读物,保证时间,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的“有米之炊”
指导与敲定孩子去买什么样的课外读物,是保证课外阅读真正实施的第一步,如果随其自然,孩子手中有什么读物就读什么,想买什么读物就买什么,只能导致教师无从指导,更无法检查、督促。时间一长,课外阅读就会变成课外不读了。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我主要采取的方法是:由课内向课外扩展,介绍、引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同学之间交流各自所读之书;另外,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及时推介一些读物,像前面所提到的抓住好的电视剧的播出机会推介读物。总之,要做到美文共赏、有书可读、好书共读。
三、点拨指导,活动促进,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里畅游
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范文5
关键词:阅读;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093-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传统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机械地抄写,简单地背诵,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必须首先解决现今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中存在的几种问题。
1.“一刀切”的问题。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作无用功较多。
2.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布置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3.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没有把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纳入语文作业常规,而只在课本知识学习暂告一段落时临时地、突然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致使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而只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教师的突然袭击,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要改变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前提是教师要树立好三种观念。
1.学生是主人的观念。学生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毫无疑问应是自己作业的主人,课外作业则更应是学生的自留地。学生只有真正获得了自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有创造性地耕种它。这比起不切实际的“一刀切”作业来,必然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驾御课外作业的自交还给每一个学生。
2.作业即自学观念。当今世界,知识庞杂,而我们的课时有限,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传授知识,作业只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那只能教出一批知识面狭窄、目光浅薄的学生。所以说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打好基础,课后才是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就是说,作业决不能只为课堂拾漏补缺,作业该是实打实的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自我学习过程。
3.大语文教育观念。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是何其有限,所以说教材只是例子,而教学是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真正学会学习。因而我们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作业则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去遨游。
教师如果能树立好正确的观念,就能采取正确的策略,改革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外作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帮助学生明确三种思想。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作业的主人”、“作业即自学”、“语文无处不在”,而“作业即自学”则是三种观念的核心。要让学生从传统的“作业即按老师的要求巩固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一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明白作业是为了提高能力自身能力,作业过程完全是自我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就能避免逃避作业、应付作业等无效劳动。
2.培养学生养成三种习惯
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范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A-0043-01
语文课程标准对进入小学高年级(第三学段)的学生,在课外阅读量上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高年级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教师就要致力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布置形式新颖的课外作业
教师的要求,就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学生刚开始大多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要主动向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让他们乐于阅读。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业要及时检查,明确检查的时间和方式。
例如,根据高年级学生乐于表达、勇于尝试的心理特征,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三亚落日》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交流,课外收集描写太阳的文学作品,创作一幅“落日”的图画,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评比,看哪组同学对课文的理解更到位、更独特。学生对这种课外阅读的作业形式特别感兴趣,讨论时非常热烈,创作时有热情,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合理推荐书籍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于阅读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渴望读到一些内容更深的书籍,从中获得新知,同时因为阅历尚浅,希望得到长辈和老师的指导。如果不注重引导,高年级学生往往乐于读网络上的热门书籍,或是同学读什么自己就读什么,结果要么是读了无益的书,要么是读了不懂的书,甚至是读了有害的书。因此,要让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必须为学生做好推荐。
(一)根据教材内容推荐。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学习的内容涉及面日渐广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介绍祖国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的单元,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自然景观的书籍,或者是人物游记。再如教学描写人物的单元,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人物的故事或者作者的其他著作。
(二)课外读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高年级的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逐渐浓厚,阅读的面也比之前更广,对历史、人文、科学、传奇人物等相关读物很感兴趣,教师要对这方面的课外读物做好重点推荐。高年级学生以现有的认知,要完全读懂一些名著,困难还是比较大的。例如,学生觉得《三国演义》的故事不容易看懂,教师就推荐他们看精简本或图画本的《三国演义》,并和他们讨论书里的名篇名段和历史人物。
(三)倡导个体性阅读。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不可要求他们读相同的书籍,而应该在统一推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向一些学生或某位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目,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三、教师要与学生互动
(一)参与讨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他们喜欢的书籍,即使学生的读物比较幼稚,也要善于引发学生对书中人物或故事进行思考。例如,笔者在课余时间经常和学生坐在一起,谈一谈他们最近阅读的图书,然后再提一些问题向他们请教,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提高阅读的信心。
(二)积极评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写作文或写日记的时候,内容尽可能与课外阅读的读物有关,可以写读了某本书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用摘录的方式描写故事的梗概,让他们学会科学、有效地阅读。教师对这些作业要积极评论,鼓励学生阅读更好更多的书籍。
四、指导阅读方法
在现实中,学生花了很多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但收获不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此,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专题指导。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教会学生如何筛选课外书籍,什么样的书值得阅读,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写作方法,如何根据书籍的种类选择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等等。
(二)纠正阅读行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惑要及时解答,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特别是对于学生的阅读趋势要有很好的把握,不能让学生沉迷于某一类对他们的学习无促进作用的书籍,并防止这股阅读之风在班级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