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范文1

一、“就业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就业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我校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数控车工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创新,它以职业“岗位对接”为导向,是“工学结合”的具体实现方式。

1.“就业导向”

“就业导向”是根据数控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众多知识、技能之中筛选,并按教学规律制订教学目标,它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教育理念。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考察机械加工企业对数控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中级数控车工职业资格对应知应会的要求,综合分析、精选提炼出数控车工一体化课程实现“就业导向”的课程标准。

2.“任务驱动”

根据“就业导向”制订课程标准,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即通过模拟生产现场加工情景,以任务为中心组织实施教学过程,有如下六个步骤。

(1)任务提出。教师根据以“就业导向”制定的课程标准,将所需要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要求,按照循序渐近的规律,以6学时(1天)为时间单位,整合、分解为一个个教学任务,主要以贴近教学目标的模拟企业产品或真实产品为原型,在学生已预习的基础之上,分析技术图样、加工技术要求,向学生布置加工任务。

(2)任务准备。以实训任务为引领,引导对学生已有的工艺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巩固,在此基础上对新出现的工艺知识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完成技术工艺准备、制订加工工艺卡。

引导学生根据加工任务,准备加工程序,修磨相关刀具,准备相关加工量具及机床设备。

(3)任务示范。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需要,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程序编制辅导,现场示范操作过程。这个过程可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面向全班、一个群体或学生个体,进行辅导、示范。

(4)任务实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在数控机床上完成加工任务,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独立操作的过程,也有分工合作的需要;在新、旧知识技能的交替过程中,学生经历尝试失败、反复巩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融合,获得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通过对知识技能的主动探索、主动体验,实现对所学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

(5)任务评价。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及结果,考核评价成绩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任务完成结果评价。对学生上交的工件,严格按图样要求进行测量,方式有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考核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按生产现场的做法,分为“优等品”、“合格品”、“次品”及“废品”等四个等级,激励学生努力达到“优等品”水平,让学生在努力奋斗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部分是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合作意识、遵守车间6S管理情况的考核评价。

(6)任务小结。模拟生产现场“班后会”的情景,师生对当天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小结,针对生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讨,把总结会开成现场分析会。同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下一次实训任务的图样,让学生利用自习时间预习(制订工艺及编制程序)。

“就业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构示意图见图1。

二、“就业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的发展、实施过程

数控车工一体化课程教学中的“就业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主要经历了“改革的理论基础―行业调研与制订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教材―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技能鉴定与技能大赛―考核评价”的过程。

1.改革的理论基础

“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是中职学校培养目标、课程开发改革的重点。我校的数控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满足企业对学生的能力需求,开发出体现数控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标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这种现代教学理念,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在数控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中涌现出的新思想,其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我国的一种运用形式,在数控专业教学中,通过创造生产现场工作情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来达到培养学生数控职业岗位能力的目的。

2.行业调研与制订课程标准

学校的“数控专业发展委员会”,在过去数年中对重庆市的“重庆市宏钢数控公司”、“重庆市三爱海陵公司”等五家单位开展了调研,与企业专家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接触,获得了大量不同企业对“数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一手资料,归纳起来主要有:具备“企业精神”的员工;独立操作能力强、能顶岗操作的员工;需要具备一定数控机床工艺能力和编程能力的员工。

根据行业调研得到的数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中级数控车工技能鉴定应知应会要求,学校“数控专业发展委员会”会同行业专家共同制订出数控车工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标准,突出行业需求的教学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设计、分解出一个个具体的课程任务。这些课程任务有模拟加工(用蜡棒),有教学实训零件,也有校企合作产品加工。

3.开发课程教材

2006年,我校参加了重庆市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系列教材的开发工作,编写的教材正好是《金属切削加工(三)――数控车削》(2007年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校两位数控专业教师分别担任了副主编和参编工作。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根据调研成果及由此制订的课程标准,按任务组织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教学内容。

4.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自2007年以来,我校共有五届数控专业共20多个教学班开设了数控车工一体化课程,运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四年多来,通过6位数控专业教师的改革、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我校的教学特色,受到数控专业学生的广泛欢迎,在涪陵区及周边区县产生了较大的辐射作用。

5.技能鉴定与技能大赛

专业教学的成果还要接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成绩的检验。由于根据“就业导向”制订的课程标准已经涵盖了国家中级数控车工等级鉴定标准的主要内容。近三年来,我校数控专业学生数控车工中级通过率均在95%以上。

我校每年举办一次技能节,从中选的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区级和市级数控大赛。近四年在区、市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竞赛成绩。通过大赛集训教学,是对“就业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内容的扩展,让学生在艰苦的集训、参赛中体验失败与成功。

6.考核评价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和教师教学业绩评价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学和教这两个方面的发展。

针对数控专业学生,提出以“综合能力评判”为引领,让学生在成就技能过程中完善德行,提升素质能力;推行学分制,在职业群内允许学生选方向、选课程;形成对学生的多元能力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及相关集训,并纳入学生学分考核。

三、“就业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推广价值

近年来,我校实施的“就业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不仅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而且得到学生家长、上级领导的支持与认可,也得到前来参观的涪陵区内外同行专家的肯定。主要的推广价值有:

1.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模拟企业生产车间情景下,模拟完成生产任务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的深度对接;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的界限,按生产任务整合教学内容,达到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2.便于其他学校及本校其他专业课程借鉴

这种教学模式,是“工学结合”在校内的实现方式,其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界有较大的推广价值,我们的成功经验更是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用性,这对于还处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校和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3.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范文2

 

一体化教学目前较多地应用在技校、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主要是讲授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化的教室里进行边教、边学、边做、边练习来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开始引入一体化教学,提高技能培养的教学质量。

 

1 研究的意义

 

目前在现有的专业教学中,大多都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别进行,理论课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枯燥乏味,不能较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实验课要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完成有一些水平的实践操作任务,学生觉得很难,教师忙于讲解和演示挤占了学生动手练习的宝贵时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在智能终端开发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专业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努力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

 

项目结合实践性较强的智能终端开发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意义:

 

(1)使教学进行良性转变: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理论专家型”向“理论与实践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实用型”转变。

 

(2)促进课程编写更多更合适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案例、实验指导,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规范实践教学步骤、指导实践教学过程。

 

(3)一体化教学把边讲边练、现场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也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2 改革内容

 

从加强实践的角度,研究智能终端应用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具体研究内容如以下几点。

 

(1)研究一体化教学中教学与实验案例的设计和实现;首先,课程知识点梳理,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接着结合重难点,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设计教学实验案例;最后完善案例任务、实验步骤、项目源代码等一整材料。

 

(2)改变教学方式,对边讲边练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在培训公司中很常见,但与以前理论讲课相比,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

 

改革目标:对智能终端应用开发课程中的案例编写教学实验案例汇编,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规范实践教学步骤、指导实践教学过程,把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落到实处,推进专业的应用型转型。总结一体化教学经验,为其他课程提供一体化教学参考。

 

3 解决的关键问题

 

(1)移动开发就业中,需要android智能终端开发的哪些技能,而针对这些技能需求,现有教学的欠缺在哪里,如何补上去?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必须从就业需求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并把教师实践技能的欠缺想办法补上去。

 

(2)课程一体化教学中配套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写:结合就业技能需求,为这些技能点设计大小适中、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内容的科学组织;其次,编写讲练结合,教学做合一教学实验案例材料,工作量较大。

 

(3)课程一体化教学中教学方式改革,引入讲练结合、现场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新教学方式的实践,这种方式需要老师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实践知识的传授,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对比以前,具有很大难度和挑战。

 

4 结语

 

经过项目组成员的前期努力,目前已经在14级和15级物联网工程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实验,根据改革方案,通过高年级学生课下辅助教学以及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初步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学生动手编程能力明显增强。在对2014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实施《智能终端应用开发》教学改革实施之后,图1是使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正常教学的2013级和实施改革的2014级学生进行统计结果。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后学生的整体水平比改革前的水平有所提高,并且学生对改革模式和改革方法比较支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理论专家型”向“理论与实践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实用型”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针对《智能终端应用开发》课程,通过课内课外一体化(开放实验室)、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技能课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与之匹配的教学资源。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平面设计 一体化教学

所谓的一体化教学是将工艺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集于一体,或以课题形式进行专业实习课教学的一种模式。其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的内容合二为一组成模块施教,而不是在某一门专业理论授完后再进入动手实操的阶段。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理论课与实习课人为划分时间段的方法,采用在实习教室边讲理论边让学生动手实操的方法,或是在几节理论课后即让学生进入实训,实现理论课与实习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结合。在师资队伍上,授课老师均是既有理论课资格又有实习课教师资格,既能完成理论又能完成实习任务的“双师型”教师。

一、广告设计专业相关课程应用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人才观念的转变,高新科技的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从原来单一的从理论起点开始到实际的岗位平台再进行操作的训练,逐步转为综合技能型和科技智能型。

一体化教学有利于促进广告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开发培养。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增强设计与制作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参与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实际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师可以探索出适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提高的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

实现与社会及相关行业的对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借助案例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专业机构的操作流程对在校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切实有效地掌握广告设计及制作流程,实现与相关行业的有效对接。

广告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利用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教师与学生有效提高、专业与行业的自然衔接,按照专业机构的操作流程对在校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切实有效地掌握广告设计及制作流程。

二、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

第一,创建及开发广告设计专业的典型案例,通过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深入学校和企业开展调研,对我国广告专业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理清广告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探讨技工院校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二,设计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构建“学、产、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及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学生在新教学模式的引导下专业技能快速提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广告设计专业的一体化特色教学

1.项目驱动法

将实际及虚拟的案例渗透到实践教学当中。可以指派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联系,企业中相对可行的项目可以直接在课堂中完成,这样,一是可以让学生能真正学到专业技能;二是用企业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很好的触动,学生也会从以往的不愿学、不想学转变为乐意学、积极学。另外,注重各种广告设计竞赛与专业教学的整体性。通过设计比赛,加强学生日后对平面设计的学习兴趣,增添对设计的认识,从获奖作品的认识与对比中获得更多启发。

2.方向引导法

学生进入项目制作,教师进行方向性指导。教师传授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这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而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采取各种形式,将实践的场地搬到课堂中来。

3.实践专家访谈法

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家就其职业发展历程中从事过的,对其个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工作岗位、部门和其他具体的工作范围进行解剖,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

一体化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强调的是学校加企业的形式,是企业到学校中来,学生到企业中训练,最终再回到学校,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促进具有经济效益的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王桂超.浅谈一体化教学.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1.

[2]陈德润.广告设计专业模块式教学设计探析.教育与职业,2006.14.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范文4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健康评估 实践研究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45-03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环节相对比较集中,教师可通过制订教学任务和目标,边讲理论边示范,然后让学生边学、边做。教师巡回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随时讲解专业理论知识,纠正不规范操作,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既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

健康评估是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既具有抽象理论又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授课,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课程的职业特色不突出,培养的学生不能成为社会需求的、符合职业标准的技能人才。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护理人才,提高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尤为必要。本文试以南宁市卫生学校为例,对中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调查与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抽取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级护理专业1,2两个班的114名学生,均为女生。年龄17~19岁,均为并轨生,学制三年,前两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年进入临床实习。将1班作为对照组,2班为实验组,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 具有可比性。

(二)优化教学项目

以系统评估为知识要目,如选择交谈、健康史采集、身体评估、必要检查、护理评估记录及护理病历书写等,能将教学与实际工作情境、理论与实践情境融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及交流能力、能说会听的能力、会查会看的能力。实训项目尤其实验检查及辅助检查,应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到医院(企业)调查的结果及实训教学培养目标与临床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同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需求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综合考虑和选择。例如,选用那些非常实用、必须开展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南宁市卫生学校在进行课改时对南宁市的10多家医院(企业)进行调查问卷、访谈,围绕护士职业的岗位能力、所需的知识要点及技能要点进行调研确定下来的,有心电监护、心电图描记、胰岛素笔皮下注射法、血糖监测仪的使用、管道氧的使用、腰椎穿刺术护理、胸腔穿刺术护理、骨髓穿刺术护理、输液泵及微量泵的应用、管道负压吸引的使用、血粪尿标本采集自动分析仪检测、穿脱保护性隔离衣、便携式监护仪的使用等。

(三)实训室配备

多媒体阶梯教室、模拟病房、附属医院、身体评估检查相关工具、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综合教学系统设备、实验室及其辅助检查相关设备,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辅助检查申请单与结果样板、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单、护理病历单、实训室墙壁上张挂的相关操作的流程图等。

(四)课前准备

课前主讲教师及实践指导教师应集体备课,要求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一体化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和人才培养定位,与临床职业需求和护士资格考试内容相结合,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的创建。可将每个班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9~10人。课前先让学生做好分工,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布置预习,各自查找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及过程

两组由同一教师授课,授课内容及学时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教师先在教室讲授理论,再安排时间到实训室示教,然后让学生进行技能操作练习。实验组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即在护理实训室的模拟病房或医院进行授课,教学中可采用先讲解后操作,或先操作后讲解,也可边操作边讲解的形式,每练习完一项操作就进行考试、评价。教学内容及教法选择具体如下:(1)讲授法。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教室及多媒体课件,对本次任务所涉及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分析,后演示操作,学生再练习。(2)演示法和角色扮演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或先操作后讲解,通过模拟病床演示正确的、规范的操作方法,再播放一段相关视频,然后指定学生进行演示,让其他学生指出正确和不足的地方,教师再作评价,最后分成6组进行操作练习,每组学生轮流转换角色,教师巡回指导。对健康史采集、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护理评估三部分可采用角色扮演法,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及对辅助检查的判断、分析能力。(3)案例法与小组讨论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教师通过分组对同一经典病例设定不同的具体任务(任务驱动式),让学生分工合作,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工作任务,共同制订出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从而实现课程的任务目标。然后对这份护理病历进行小组内评价,小组间互评,教师总评。护理评估记录可采用案例及小组合作学习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责任心,增强学习兴趣都大有帮助。

(六)效果评价

1.考试成绩。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考试,统一命题、考试和阅卷。

2.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可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8分,当时收回有效卷5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

3.统计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为P

二、结果

(一)实验组学生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见表1)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和技能考试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结果表明,实验组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三、教学效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角色扮演法、讨论式、任务驱动式、案例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双向互动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注重构建师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双向双重活动,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及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特别是边动手、边动脑的学习方式可把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中指导,对学生所取得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赏,使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大多数(91.38%)学生对一体化教学法满意,96.55%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理论考核成绩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学生边练习、边动脑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让护生在练习操作中感受到了真实的护理职业场景,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理论考核成绩。从表1可看出,实验组98.28%的学生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记忆;表2显示,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技能考核成绩

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过程中,多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法,通过对1~2个临床实际病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对病例中病情的发生、发展、演变、诊疗、护理等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及整合,使学生在复杂的案例问题中逐渐形成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对模拟病房、现代教学技术如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综合教学系统等设备设置的各种各样的阳性体征进行反复强化训练,使动手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由表1可看出,91.38%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能提高临床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96.55%的学生认为可提高动手能力;表2显示,实验组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四)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人际沟通能力及护理专业素质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及可持续发展性。教师确立的任务是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出发点,其所选择的临床病例要反映患者的生理、病理、心理和社会等状况,病例中既包含专业知识中的基本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技能,又融入护理礼仪、人际沟通及健康教育等知识。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使学生做到学习与工作一体化,真正实现理论与护理临床“无缝”对接,学习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既掌握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又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护理职业适应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表1显示,96.55%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能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和增强人际沟通能力,91.38%的学生认为可培养专业素质。

(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引导学生学习的技巧和良好的驾驭课堂能力,能把握好重、难点,课前熟悉教学设备情况,具备编写课题教案的能力。对于没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来说,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感到自己能力有限,力不从心。这就迫使教师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到临床医院进修学习,及时了解内科护理、临床的最新进展,使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不断发展的专业技术相适应,以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这也使得教师临床观察能力、疾病诊断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临床评价能力等综合教学能力大大提高。

四、问题及思考

(一)认识不足

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为解决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理论教学为主体”,过于重理论而轻实践。因此,应围绕实现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师资不足

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是具备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而目前很多学校的师资都存在结构失衡、数量不足、能力有限、多头兼教难度大的情况,导致许多课程难以实施该教学模式。因此,要加强教师培养,将“一体化双师型”护理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加强督导、推行激励机制和教研结合等措施作为“一体化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不仅对校内经验不足的专任新教师,也对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的兼职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培训。可与医院、企业密切合作,成立学校护理、药品营销、医学检验、中医康复与美容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医院、企业的专家作为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实师资力量。

(三)教学环境和设备不足

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需要配置与专业和学生相适应、与临床情境完全一致的模拟病房和医疗设备等硬件,安装有可移动的高清摄像头、大屏幕及可活动桌椅的实训室,以及一次能够容纳学生数量较多的附属或教学医院、口腔义齿制作中心、推拿按摩及美容中心、医药公司及其连锁药店等企业。但不少学校难以做到这一点,导致该教学模式无法全面铺开。因此,必须加大专项经费的投入,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对教室、实训室等进行改造、扩建,添置相关设备,并与更多的上述企业等密切合作,寻找校企双赢的切入点,依靠行业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手做好实训基地的保障机制,建立“校中教学工厂”,签订人才共管、共育协议。将企业引进课堂,能保障足够的场地和设备,满足教学、实习、实训的需要。

(四)学生观念转变及管理存在问题

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相互间协作意识淡薄,且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在理实一体教学中分成多个小组,相互讨论、配合操作,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学生的自由度较传统的教学大,可能会出现玩耍、打闹、玩手机等现象。如果不注意转变学生观念,不给学生介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做法及其对培养实用型人才所起的作用,不加强课堂的管理,势必影响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之前集中给相关学生进行培训,让其有思想准备。在每次课前都要提出预习要求和任务,提供有关资料或指导其搜集资料的方法,让其对学习充满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中的要加强巡回指导,维持好课堂秩序。

(五)现行教材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教室和车间一体、教师和师傅一体、学生和学徒一体。目前传统教材多以学科为中心,理论知识及理解、认知的内容较多,而实践及动手训练的内容较少,缺少与工作过程、项目任务的衔接,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从而导致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亟须解决的难题。为此,中职学校应组织有能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课程项目进行研发,将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融入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中,自编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应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每个目标包含多个知识点,通过专业技能这条主线,将各知识点与学习目标有效地串联起来。教材内容的顺序编排,应突出理论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特点,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实施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达到将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护理职业能力。当然,在使用该教学模式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寻找突破口,逐一加以克服和解决,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使该教学模式得到广泛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燕,姚荣芬,黎彩青. 多层次网站式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方法及测评[J].卫生职业教育,2001(3)

[2]韩卫红,贾位彦,蒋婧. 探索护理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1(2)

[3]肖美兰,王德燕.中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3(12)

[4]周复芋.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几点体会[J].交通职业教育,2011(3)

[5]韩慧娟,邸,吴秋霞,等.临床护理学“一体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8)

[6]张继红.高职教育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出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2(24)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范文5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能力培养

1研究背景

1.1课程开设的性质和任务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生计算机教育的第一层次,是高职人材培养各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基础。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的任务是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及日常事务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1.2教学目标剖析

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一是不能脱离应用,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其核心是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二是要恰当体现基础课教学的特征,因为一些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的、让学生长期受益的教授内容,对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应用计算机至关重要。

1.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几年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教学大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也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素质普遍低于本科院校。

(2) 目前云南省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到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本、专科学校采用同一标准。专科高职院校没有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大纲。

(3)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使用本科教材,理论内容偏多,有些内容难度太深,上机实验教材操作步骤显得粗略,综合应用方面的训练不够,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应用,无法达到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4) 教学内容聚增,但学时减少,新入学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按照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难以组织。

1.4解决办法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按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修改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在原有专科教学模式基础上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前课堂后实训室”模式建设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按“任务分析-理论讲解-操作演示-技能训练”的进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融“教学做”于一体,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紧密,学生能较快较好地实现从理性知识

作者简介:王瑛淑雅(1961-),女,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研究工作。

到感性认识的转移,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贯通,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措施

2.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内容

(1) 按照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三个模块。

(2) 编写实训教材,建设实验任务与综合应用实训项目体系。

(3)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需求精减教材内容,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够用为原则,将原有的教学时数压缩,压缩出来的时间用来进行综合应用项目的训练。

(4)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理念,淡化理论(课堂)与实践(上机)的界限,理论为实践服务,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为核心。

(5) 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任务

驱动―案例教学―实践为主,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技能为核心展开教学。

(6) 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教学考核评分以期末考试、过程测评考核、学生互评相结合。评价过程中尽可能寻找作品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开启创新能力。

(7) 制定注重实践训练、过程考核的考核评价标准,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以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来培养学生计算机的素质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精神。

2.2教学内容体系设置

教学内容划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三个模块,见表1。其中,以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为基础,夯实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围绕Internet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网页综合设计制作,建立实验任务与综合应用实训项目体系,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表1教学内容体系设置

模块内容实训项目测评分值

计算机基础知识硬件系统和工作原理

实验:微型机硬件模拟组装

计算机软件系统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计算机基本技能Windows XP 操作系统单元1中文WinXP基本操作10分

文件管理实验一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程序管理实验二 回收站 剪贴板和快捷方式

磁盘与设备管理实验三 控制面板的设置和磁盘管理

测试:文件/目录操作、控制面板设置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单元2 文字处理软件实验

实验一 文档的基本操作和排版2分

实验二 表格处理2分

实验三 图文混排和图形绘制2分

综合应用项目:Word文档综合排版4分

Word等级考试操作技能综合训练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单元3 电子表格软件实验

实验一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2.5分

实验二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2.5分

实验三 图表制作2.5分

实验四 数据管理2.5分

Excel等级考试操作技能综合训练

演示文软件PowerPoint 2003综合应用项目: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5分

计算机应用能力局域网基础及应用实验一 Windows XP资源共享

实验二 Windows XP下TPF服务软件

Internet基础及应用实验三 信息搜索

续表

模块内容实训项目测评分值

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验四 收发电子邮件

音频、图像、视频视频处理单元6 多媒体技术基础

Firewords图像处理实验一 Firewords图像基本处理2分

实验二 Firewords图像处理综合应用3分

Flas制作实验三 Flash 基础动画制作2分

实验四 Flash 特效动画制作综合应用3分

网页设计制作单元7 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验15分

实验一 网站的建设与管理

实验二 网页中的表格和图片

实验三 网页中的表单和多媒体

综合应用项目:设计制作个人网站

学时分配:理论30学时,上机实践45学时,总学时:75学时。

2.3教学考核要求

理论考试:无纸化考试,占总分40%

上机实训操作:占总分60%

课程结束后学生参加“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一级(C类)考试”。

3教学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实验内容、综合应用一体化;二是理论、实践教学穿行。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即每次课都给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基于案例,针对教学实训项目设计教学案例或任务,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概念和技能蕴含在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中,案例具有代表性,能涵盖主要的知识点,并且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特点。教学中辅以软件演示案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内容和知识点的学习。突出理论教学为实践服务的理念、发挥教学的应用功能,在案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上机实践课――基于任务驱动,在每次理论课结束之前,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实验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各小节的上机任务,规定提交的时间,明确评定成绩的标准,要求学生在上机前设计出自己的方案,这样,学生在上机前就有明确任务。上机完成任务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技能的掌握使其具有成就感,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通过在上机计划中嵌入综合应用实训项目,使基础实验与综合应用项目相衔接,即实训体系中每个基础实验都是后续综合应用实例的组成模块,例如,以实训项目体系中“设计制作个人网站”为例,Word文字处理实验中处理的文档作为部分网页内容,通过IE浏览器应用练习,搜索准备好有关网站建设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音频、视频资料,通过Firewords图像处理实验,制作好网站的标题和图标,在Flash实验中为网页制作好所需动画,所完成的Excel、PowerPoint幻灯片的实验可以作为网站中的个人习作进行交流、共享。这样,通过综合应用项目将前面所完成的实验成果作为综合应用项目中的应用对象,促使学生应用各阶段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学习和实践训练,具备了扎实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过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基础课程开始就建立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

4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

教学考核评分以期末考试、实践过程测评考核、学生互评相结合,偏重上机实践环节过程的考核。其各阶段测评分值见表1,学期结束,课程考核方法如下所示。

理论考试:无纸化考试,占总分40%

上机实训操作:占总分60%,见表1

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的改变,使考核的重点趋向实践教学过程而不是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学生的实践及应用能力成为此门课程成绩的主要衡量标准。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杜绝了学习好坏靠死记硬背得高分的现象。学生参与实践成绩的评定,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评价过程中尽可能寻找作品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开启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教学模式中加强实践环节过程的考核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5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实施和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并在教学中执行重点趋于过程的考核,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其教学效果通过笔者所任课班级可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教学实践表明,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效果明显。

表2教学效果比较

实训任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2009春季学期环保0822班52人)原专科教学模式(2006春季学期电气0503班45人)

优秀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优秀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

Word48人(92%)4人(7%)035人(78%)9人(20%)1人(2%)

Excel47人(90%)4人(7%)1人(2%)28人(62%)15人(33%)2人(4%)

PowerPiont45人(87%)7人(13%)017人(38%)26人(58%)2人(4%)

网页制作32人(61%)17人(33%)3人(6%)3人(7%)17人(38%)25人(55%)

6小结

(1) 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2)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范文6

关键词:中职会计 一体化 新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46-02

一体化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即“双重职业训练”,是指在企业里学习实际操作和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平行进行,是企业训练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德国早在1996年就率先在职业学校实施学习领域课程,即以工作^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因此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趋势就是要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界限、淡化教室与实验室界限,将课堂搬至实训室、实训基地现场进行,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相融合。

1 建立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一体化的培养目标

中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1)为中小企业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大量的、一线的会计岗位初级会计人才。(2)重点培养技能过硬,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过硬的初级应用型会计人员。中职会计学生就业岗位有:主办会计、会计员、出纳员、收银员、仓管员、核算员。一体化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善于沟通的工作能力;通过一体化仿真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专业知识与职场人身份的统一。

2 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块

广西梧州林业学校根据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建立了模块教学与项目教学相结合 ,以会计岗位为项目的模块,根据会计岗位的职责和任务要求,设立教学项目、强化实践教学、确定会计岗位的学习目标;根据岗位能力目标要求,设计学生要完成的岗位工作任务,以会计实践操作为主线,构建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的课程体系。逐步将课程发展由理论为实践服务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过渡,将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方向相结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五大教学模块。

(1)会计基础技能模块(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2)会计岗位模块(财务会计、会计分岗实操、会计综合岗位实操、网中网会计教学软件应用平台)、(3)财会职业能力模块(基于财税审计一体化设计下的商业、工业、物流等企业现实情景经济业务)、(4)会计考证模块(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5)会计技能比赛模块(院系、区赛)(点钞、翻打传票、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操作、会计手工账务处理竞赛平台);该校实施的是中职2+1学制,在校时间两年,第三年毕业实习,五大教学模块在教学时间上作如下安排:模块1安排在第一学期授课,采用传统理论、传统手工结合仿真教学软件平台基础训练部分一体化教学。模块2分别安排在第二、三、四学期授课,采用传统技能教学、传统信息化教学、现代化云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模块3安排在第四学期授课,就业前将“业务、账务、税务、审计”融合成一个整体教学。模块4安排在第一、第二学期授课,采用传统理论教学、传统信息化教学、现代化云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得会计专业的在校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学完了规定的考试科目,在校期间取得三次会计从业考证机会,大大增加了考证通过率,直至第三年毕业会计专业学生考证通过率接近100%。模块5的教学贯穿于4个学期当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竞技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各教学模块将理论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融合为一体,采用讲一演一练“电脑-终端-手机”三位一体方式完成,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让学习多方面切入学生生活。

3 构建现代化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即构建由传统技能教学、传统信息化教学过渡到现代化云教学模式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传统技能教学,强调技能,忽视理论基础。传统信息化教学利用视频、PPT等信息化技能解析理论知识,忽视了实操技能。现代化智慧云应用教学模式利用移动互联体系,将知识性讲解,实务操作训练结合起来采用情景互动微课仿真、三维仿真模拟平台,构建出现代化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电脑、终端、手机三位一体,提升学习效率,利用行动教学、实验教学、微课教学多角度教学,让学生在训练中慢慢熟悉会计工作内容、环境,全面了解会计工作流程,缩短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差距,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4 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实施理论教学讲授和实践教学操作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做相结合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四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操作法、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5 建立双证制教育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在取得中职文凭的同时注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双证制教育在学生的就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建立会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中,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授课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在第一学年将有关专业课程与考证科目进行整合,提前将考证与专业课堂授课相统一,增加教材的有效性,提高考证通过率。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以会计就业岗位与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岗位过程知识结合考证内容为主线,精简陈述性知识。

6 建设一体化实训教学体系

建立完善配套的会计实训教学文件以及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完善会计实训教学大纲,制定一体化实训指导书、一体化实训教材、实训课件、实训案例等教学项目,利用或与教学软件开发企业合作开发适合本专业本行业实际运用的校本教材和仿真教学平台操作模块。

7 构建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场所

在校内建设会计实训室,校内会计实训基地,校外会计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会计实训场所,是实施一体化教学不可缺少的硬件和支持体系。为更好地实现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场所统一起来,改变过去理论教学只在教室进行,实训课程只在会计实训室中进行的分离状态。通过在一体化教学实训室授课,将传统的口授,板书、简单的电算化应用改变为专业理论结合会计实例教学、传统手工实训结合多媒体仿真教学平台应用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战训练,让学生作为未来职场人,参与企业竞争、承担岗位职责,接受企业的管理,通过现场训练培养会计岗位能力。

8 加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不单是理论知识传播者,更是实践教学的主导者。在现阶段一体化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理论,而且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单掌握传统手工会计操作,更能熟练掌握互联网下的信息化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双师型”师资的培养从机制上得到了保证。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以提高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学校一方面可以从校外聘请企业专家、会计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对本校教师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派教师到企业学习或是与信息化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升。

9 构建一体化教学的综合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考核评价体系,以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把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考核的出发点,使考核评价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相一致,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一是通过采纳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珠算等级证、收银员证等作为考核标准,使考核指标与国家或企业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指标相一致,体现考核的真实性。二是改变传统的试卷成绩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多样考核评价方式,如根实施模块教学的实践要求,一年级的成绩考评可以是理论成绩+会计数码字成绩+点钞成绩+基础会计手工帐成绩+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平台基础会计实训成绩+学生掌上互联手机实训做题量。二年级的成绩考评:理论成绩+传统岗位手工实操成绩+教学软件应用平台中级会计实训成绩+会计电算化成绩+会计从业资格证+学生掌上互联手机实训做题量。第三年将学校与用人单位考核评价一体化结合。新的一体化教学考评体系反映技能优先,双证合一,传统与互联网信息化相结合,淡化理论考试,增加职业素养考核,强化实践技能考核。

10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岗位需求、现代信息化的需要,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针对性地进行一体化教学,能够培养出基础扎实、上手快、综合素质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 苏井源,李颖.中职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8):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