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课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课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探究式阅读 有效教学措施
一、引言
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已成为教改的热点之一,从观察和搜集到的一些课例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大胆”跟风,搞表面化探究的现象。其表现是,在对文本阅读探究的目的不明、对探究过程设计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学习,结果导致学生盲目、随意地探究,甚至探究不出个所以然。有的教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轻易就做出判断或得出结论的现象视而不见,不注意引导学生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精神进行探究。这些现象都导致了探究的表面化倾向,长此以往将造成学生对文本理解不透,鉴赏能力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使学生失去了严谨治学的态度。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步骤,并给出相应教学案例进行论证。
二、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步骤分析
1.整体认知文本,初步探究。
整体认知即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全文,对文本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概括的理解,头脑中形成文本的整体框架,以便于下一步探究阅读的进行。在感知与理解的初级探究阶段,应重点调动学生的各种认知思维,才能为阅读探究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1)创设情境,激感,形成探究氛围。创设情境是指教师运用言语描绘或利用信息化手段,把某种情形、状态、景象表现出来,以激发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探究的兴趣。
(2)进入文本,自由领悟,把握探究方向。探究性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立足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活动。也就是说,探究性阅读把学生视为阅读的建构者。
2.引导学生深研文本并进行创造性阅读。
(1)鼓励反思。反思是认知过程中主体对自己获得认识的再审视,阅读后的反思是学生阅读之后对所理解内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探究式阅读欲实现个性化、创造性的解读,必须多次地对自己所建构的理解和态度进行再审视。
(2)尝试批判。批判即是探究,是反思基础上对问题的分析和论证,以求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合理的解释。阅读后的批判是学生阅读反思之后,以其所持有的某种观点对文本内容进行理性的批判,以辨明其思想源流、社会价值、文化品位和艺术特色。
三、高中语文阅读探究式有效教学措施
1.营造师生平等对话氛围。
营造师生平等对话氛围,就是让学生融入师生平等对话的情境中,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探究教学的课堂中营造一种平等对话的氛围。
(1)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平等意识缺位的教学会造成话语霸权充斥于课堂的“灌输式”教学现象。这样的教学必定是封闭的、独断的、呆板的教学。而平等意识引导下的探究式教学,必然会发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见解和智慧的不断地相遇、碰撞和交融,必然会使教学过程更富有活力和创新的可能。
(2)提倡“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强调,探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同观点的互相尊重与因之而形成的和谐关系。真正的师生平等对话是允许有不同的意见的,教师不但不应排斥不同意见,还应认为这正是师生、生生之间思想、观点和见解上的差异性的存在。
2.教给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给探究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鉴赏评价的能力。
(1)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是教会学生探究方法的关键。质疑的方法:抓文本题目质疑、抓文本关键段落质疑、抓文本点题句段质疑、抓文本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句质疑、抓文本中前后呼应的地方质疑、抓文本中各段的关键句质疑、抓文本中“空白”处质疑。
(2)教给学生解疑的方法: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思维互补、思想碰撞,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思考解答。根据心理学研究,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很可观的心理潜能,同时他们又有各自的个性与悟性,所以学生个体之间的思维往往各具特点,有时会形成互补的关系。
另外,许多文本描写的事物、运用的语言,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文本中的事物相通的经验,把两者联系起来,这样能帮助学生具体地解决文本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丁卫东.要扎扎实实进行阅读教学改革[J].天津教育,2005,(3).
语文课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语文;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118-02
语文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道德素养和增强人文精神的重要工具,是各学历阶段都不可忽视的课程,高职语文也不例外。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口语交流、语言理解和公文写作等能力对毕业生的就业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一、高职语文的教学现状
高职语文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为适应社会进步,满足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语文也不断进行着深化改革,以期提高学生语言表述的能力,增强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生存与发展能力奠定基础。高职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情操、合作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魅力等,特别是在未来职业环境中具备良好的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然而,当前高职语文的教学现状教师多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注重对课程知识的灌输,仅在口语表达环节与学生有所互动,忽视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以及发展的需要,多数高职院校的语文课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创新性和改革性,拘泥于单一的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偏离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尤其以下两点问题亟待解决。
1.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缺乏以学生为主教学模式。高职语文课堂多数采用传统的教学讲授方式,由教师传授和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缺乏互动式和训练式的授课方式,学生很少直接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中,学生一般没有提问的主动权和参与机会,教师则主宰课堂及整个教学过程,事实证明传统的教学讲授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的高职教育发展需要。
2.教学与社会应用脱节,缺乏针对性和情景性。高职语文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通识课,教学目的不仅是对知识的接收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转化成为自身的一种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然而当前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不能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纯理论的讲授脱离企业岗位技能的训练。教师往往注重完成教学任务,缺乏职业技能培训,仅介绍知识、方法和技巧,而缺少学生实践训练关键环节。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切合现实岗位的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是当前高职语文课改面临的关键点。
二、翻转课堂和微视频资源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更新,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混合式教学(B-Learning)、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及云课堂(Cloud classroom)等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1]。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传统教学和网络自学优势互补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为教与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受到了高校教师的广泛关注。2011年,加拿大的《环球邮报》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2]。翻转课堂的理念最早由美国科罗拉多州伍德兰帕克高中的两位老师提出,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这一模式对传统教学中“课上讲授、课下作业”的教学过程进行了颠覆安排,实现了教师以导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实现个性化学习,推动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意识的发展,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2.微视频资源。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是开发微视频学习资源,供学生在课前与和课后自主学习。微视频是阐述课程教学内容中重要知识点的视频片段,录制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为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视频学习资源制作的方式越来越简单和便捷,教师也更容易制作和使用微视频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内外对课程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反复观看,保证了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也可以有效提升了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微视频学习资源便于网络传输和下载,能在多种终端设备上播放,为学生充分利用空闲时间随时进行学习和巩固提供了可行性。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构建
高职语文课堂改革依据上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开展。即教师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开发微视频学习资源,为学生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来掌握重点知识;课堂内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思考来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以此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教学模式实施具体流程如下:
1、课前准备。通过调研社会及企业人才素质需求,分析高职语文课程特点,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了口语交际、文学赏析和实用写作三个课程教学模块;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各模块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人、事、物作为教学案例,如文学赏析中国学研读选用了12条孔子经典语录等;将传授的知识点蕴含到任务中,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
2、资源开发。微视频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因此,资源设计应该突出自主性、情景性和开放性,尤其注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情景设计。学习资源包括文本文档、授课PPT、视音频文件、图片和网络链接等多种素材,创设职场学习情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寻找问题和方法;本课程分别设计了口语交际模块10个、文学赏析模块12个和实用写作模块8个微视频,涵盖了课程中80%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内容;同时,还为每个微视频学习资源附上了任务要求和辅助资源,包括学习任务清单、学习资源利用手册、微博公告栏目和扩展资源链接等,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视频资源包。
3.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推进者和指导者,学生由传统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2]。教师一般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便于小组协作与讨论、难点抢答、成果展示和评价交流等。团队小组的组建需考虑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差异,最大可能的实现优势互补。小组在接收到情景任务后,查阅电子资料和图书、探讨疑难问题和分析问题等,以讨论交流的形式对任务进行解析和探究,分析解决方法和步骤,最终提出解决任务的方案或创作作品等,尤其对口语交际模块强调听说训练的学习内容,师生角色转变和小组式协作学习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利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学习评价。在学生自主学习及课堂内容小组协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而且还要监督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过程,通过过程观察、成果作品等对每位学生给出学习评价结果。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整体了解,进而也有利于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检验翻转课堂及微视频学习资源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成效,本课程精心设计了一套多方位、多元化和全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由资源利用评价、课堂参与评价、平时成绩考核和综合成绩验收等环节组成,不仅教师参与评价,而且也需要由各小组或者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留意学生课后活动中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行考察,推动学生参加与之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将成绩纳入评价体系。
高职语文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构建以自主和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是为数不多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改有利于学生对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微视频资源的利用激发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观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逐步转变。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虽然将学习的掌控权给了学生,目前高职学生仍然存在着不擅于提问和主动性不强等弊端,直接影响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待于教师和学者进一步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3-0630].http:///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shtml.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语文课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字语文教学;远程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81-01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具有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优势,它能辅助教学,与教师言简意赅的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和及时有效的反馈相融合,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现谈谈本人近两年来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远程教育资源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集成在一起,具备图、文、声并茂以至活动影象的功能。它在小语教学中的应用,重在坚持,贵在用得精当。如果使用恰到好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还能突破教学难点,起到省时、省力、增效的作用。
1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饥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五彩池》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五彩池的视频。“你从片中看到的五彩池是怎么样的?”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五彩池。”“我看到了五彩池的形状各异。”“我看到了五彩池的水是五彩缤纷的”……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五彩池边。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远程教育资源作为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它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教师按自己的个性特征、教学习惯、教学特点灵活选择,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它们呈现出来,实现特色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感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而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实现的,这就把学生的视野仍然禁锢在课本这个唯一呈现的材料上,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多媒体计算机,拥有形、声、色多元素相融合的大量的教学信息,能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多维的阅读材料,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赏析,这样既能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到更广泛的信息资源。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远教资源充分体现了《课标》如下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允许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专题性,探究性,综合性学习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学《长城》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探究: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资料?于是,有条件的学生就上网查询,通过网上阅读,他们搜集了许多有关长城的资料,不但有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还有关于长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他们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成功必须是相互合作的道路,群体合作的合作学习更是不可缺少的。如在《五彩池》一课结束时,我让学生为五彩池设计一个旅游广告,于是孩子们先在网上查阅了黄山的相关图像资料,认真阅读后进行了交流,然后他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结合成小组,开始了设计工作。由于小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各不相同,有的擅长文字描述,有的热衷于图片设计,大家写的写,画的画,忙的不亦乐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广告设计出来了,看着孩子们这些充满智慧和想象的广告设计,我感到这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在合作中得到学习,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4可以化抽象为直观,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降低“坡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语文课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4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Guided by Internet plus in Classroom
JIA Jun, LIU Yanhua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we have accumulated resources more and more, as educators, we are now facing more and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Internet plus the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formation used in the classroom has become represent the general trend, and we have many school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classroom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the practice of this concern is in our technolog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today, our teachers can really grasp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teaching skills to master the skills in the classroom can use well, through the author's own thinking and summary,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the problems faced by classroom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 classroom;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0 前言
首先需要解?的是“引领”这个概念,“引领”并非推动,引领指的是一种牵引,一种启蒙,与单纯的“推动”最大的不同是,引领还有着控制方向的含义在里面。在本文中互联网+不仅仅是作为我们课堂变革的外在驱动力,而且是贯穿整个教育信息化运用于课堂的中坚后盾。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引领”我们开拓了视野,我们也因此掌握了更多的资源,更新的技术,至于如何在课堂上将教育信息化运用得炉火纯青,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勇敢探索了。
1 教育信息化运用于课堂的现状及发展
纵观我们人类的发展史,从未有过这样一个时代能和今天一样有那么多的信息储量,信息量的急速膨胀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几乎已经成了21世纪的代名词,我们的教育信息化也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如何做好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育的有机结合也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重点。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其战略制高点的地位。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的教育信息化运用于课堂相比于比我国来说起步较早,方法相对来说也比较成熟,但是我国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运用资源,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远的进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11年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标准》(UNESCO ICT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TEACHERS),可见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培养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笔者在大学时期,第一堂专业课技术的第一句话就是“有人类的地方就有教育,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教育技术”。可见教育一直是人类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现在技术提升了,如何让技术的提升来带动教育质量的提升,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难题。相应的,我国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为我们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培养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评价标准,有了评价标准,我们也就等于摸着石头过河,心里有了底气。
现在我们的很多学校都积极进取,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于课堂的领域也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成就。但是想要教育信息化应用于课堂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的话,我们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著名教学论专家李秉德先生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1]由此可见,在课堂上,单单运用教育信息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形成一套自己成熟的教学范性,才能真正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所改变。
2 教育信息化运用于课堂的优势
2.1 教育信息化可以和任何课程相“共生”
“共生”其实是一个生物概念,普遍概念里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而笔者在这里所说的是教育信息化与各学科之间也可以有着很好的“共生”关系,就现在信息系技术运用于课堂的实践经验来说,教育信息化拥有很好的开放性,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做到让学习者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这一点往往在生物,音乐等学科的教学中显得尤为明显,因为传统的课堂家教学对于学习者的课堂体验过常常是忽略的,单纯的填鸭式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未知可否,但是仅仅就学习者的兴趣来说,传统的教学很难勾起大多数人学习的欲望,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让我们可以做到“学生不出门,学遍天下事”,教育信息化可以做到对所学知识最直观最生动的展现,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VR课堂”也将会在我们的教育行业中普及起来。我们经常说汽车是人腿的延长,手机是人嘴和耳朵的延长,那么教育信息化就是教师所掌控的教室的延伸。
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有的时候我们难免担心教育信息化和某些学科的“兼容性”不够,出现一些画蛇添足的教学案例。但是幸运的是,我们应当明白教育信息化与具体学科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并非生硬结合在一起,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加强自己对于教育信息化运用于教学的理解,在实践中不断发掘教育信息化运用于教学的潜力。
2.2 教育信息化具有很好的发展性
我??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拓展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在互联网+背景下,现在我们的教师对于一堂课的准备已经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知识存量,而可以发动整个互联网上的资源为自己的授课服务,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身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当教育信息化运用于课堂以后,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强,甚至在教育信息化技能应用方面要优于教师。作为教学系统的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因素都在影响着课堂上教育信息化的应用。
3 现阶段教育信息化运用于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3.1 课堂上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能力有待提高
现在我国的很多中小学都很重视教育信息化课堂运用的日常化,许多老师也确实做到了在课堂上经常地使用电子课件,但是令笔者感到困惑的一点是,有部分的老师对课件的使用并不是很熟练,经过思考和观察,发现这部分老师所用的课件并不是自己做的。一节好的课,老师在其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老师就是课堂节奏掌控者,例如:知识回顾,课前导入,重难点分析,课后总结,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节奏,用的不是自己做的课件,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对于知识的把握就难免会出现偏差,很难做到最好的授课效果。
在我国多年的努力下,很多的老师都受到了系统的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培训,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点就是技术学得好却未必能用得好。因为我们的教师要面对的是具体的课堂授课而非简简单单的课件制作任务,教师所做的课件是要在课堂上展现在学生面前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
3.2 教育信息化虽好但不是教学的全部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固然给我们的教师带来很多的便利,以往在传统课堂上无法展现的内容,现在依托于教育信息化可以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是新技术的运用并不意味着对旧知识的丢弃,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完全依赖于电子课件,整堂课四十五分钟没有一个字的板书。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确实是可以优化教学环境,但是在有些学科,老师传统意义的板书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小学的语文课,学生们都处于对中国文字的启蒙阶段,屏幕上的呈现毕竟没有老师一笔一划在黑板上书写来得亲切生动。虽然说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教育信息化是一件值得推崇的事情,但是无论多么好的东西,不能用得当的方法去使用,常常会事倍功半、顾此失彼。传统课堂虽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既然在中国传承了这么多年,那么它必然有着自己独到的地方,对于传统课堂,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有选择地继承,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语文课信息化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于漪;语文教学;教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4-0125-02
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因为,教育事业是创造性的事业。
――于漪
在教育界,于漪是一颗永远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明星。她有许多耀眼的荣誉――全国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但最为珍贵的是“永远的师者”。于漪老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等。阅读她的著作,了解她的教育理念,可以受到精神和气质的熏陶,得到智慧和思维的启迪。通过学习、对照新课程教材内容,笔者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活动,发现自己在专业储备上存在缺失、不足,需要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通过反复赏析于漪老师的教学案例,笔者悟出一些对语文教学有益的设想,下文将试作阐述。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于漪老师是杰出的情景教学专家,她倡导以情景模式展开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她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新”、“趣”、“情”、“思”创设情境,使学生学有兴趣,情绪高涨,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教学时,她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通过“激疑”、“辨疑”、“析疑”、“重点突破”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境界。另外,她还以“立体化、多功能”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熔思想、语言、认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炉,调动师生积极性,使教学过程空间充实、时间紧凑,发挥了多功能作用。对于怎样上好一堂课,于漪老师的主要经验是:第一,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第二,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第三,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入口处,激发学生的感情;第四,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第五,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形成余音缭绕。在新课程教学中,她的这些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贯穿一条主线――教文育人
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这一点也应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原则。“三个面向”是教学改革的依据之一,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思想教育,引领学生理解、体会文本要旨,领悟人性之真、善、美,达到“随风潜入教,润心细无声”的境界,实现文与道的和谐统一。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吃透教材,其真正的意味在于教师要努力把课程中的精神能量转换于自己的生命之中,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意志和智慧等,从而从容自如地释放于学生――用博学的素养教书,用集知识与精神于一体的人格修养来教书。
二、确定立足点――以学生为主体
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在教改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学法的研究,让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于漪老师强调在教学中必须做到“目中有人”,也就是说,要及时了解学情,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作为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素养备课,而不是仅仅依靠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当前学情,也要了解他们以前学情,预知将来学情,从各个教学环节和细节中体现出对学生的“熟悉”。针对相应的学生群体, 应该用自己的眼光,理出教学目标和任务,提炼出有价值、有难度值、让学生遭遇理智挑战的问题,激发教学互动,提升教学有效性。所以,教师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设计出有效的学习活动,并专注于引导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创造吸引力――以趣促学
于漪老师认为,教学中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这样语文教学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为此,教学就须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情感和趣味。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努力探索克服学生消极思维、情绪和行为的办法,以激发学生固有的学习动机,恢复他们原本的健康状态。同时,还必须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重新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落实教学设计中的“三要素”:创设情景、提炼问题、组织活动。解决好课堂教学中创设与生成的关系、开发与利用优化的课程资源。在创设情景上不摆花架子,追求动机与效果一致、出发点与归宿点一致、开放与生成一致。
四、明确目标――培养智能型人才
只要全面阅读于漪的教学论文,就不难发现她的全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即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于漪曾写过不少专论,诸如《谈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谈观察训练》、《谈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谈把握记忆的支撑点》等。这些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学习中,逐渐成长为聪明有为的人才。
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不可重读、写轻听、说。走进新课程,不难发现重读、写轻听、说”教学的滞后性,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角度考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一视同仁,也要重视听力与说话训练。
纵观于漪的读、写、听、说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寻找出另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地培养自学能力。
五、凸显特征――以文学色彩点染课堂
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学。文学修养是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欣赏于漪老师的讲课视频,品读于漪老师的文章,文学味浓厚是一个突出的感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浓厚的文学色彩渲染课堂,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感受语文课程的魅力。如果学生发言时能熟练地运用古诗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在课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诵古代诗词,也就可以知道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怎样成功地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了。教学中,如果教师教学语言充满了优美的文学词语,就会产生很强的感染力,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干练优美的教学语言可以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必然随之提高。
六、追求境界――浑然一体
语文教学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建构,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领会为什么这样写。在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