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教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教育案例

美术教育案例范文1

在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卢卡斯模式这样表述关于生态环境教育的实现:“环境教育是关于(about)环境的教育,为了(for)环境的教育和在(in)环境中的教育,任何两者或三者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教育”。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就是科学地利用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和资源,使生态道德教育在适当的美术课程内容中得到有效的落实,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一:结合包头本地特色,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人文为目的的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小丽花文化科技节” 美术综合探究活动方案》

一、活动创意

国有国花,市有市花,人们常用花卉的品质、外形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象,而小丽花作为包头市的市花,其喻意何在呢?活动通过对小丽花起源、种属、习性、栽培等知识的了解,探究其作为市花的喻意;通过美术拓展性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植物生长与环境改善关系的认识,体验绿色与环保的关系及重要性。通过对小丽花及包头历史文化的了解,引发对拓展小丽花文化,打造包头文化大市形象的兴趣和行动。从而使队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建立活动新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意识,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召开队干例会,组织假日小队,确定活动方案。

2、联系家长,做好协同调研准备。

3、联系市园林研究所,做好调查访问准备。

三、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左琳(校长)沈宏伟(副校长)常廷俊(书记)

副组长:赵欣(大队辅导员)

顾问:汪恩长(校外科技辅导员)

组员:一―五年级中队辅导员和美术教师、常磊(校科技辅导员)四、活动过程及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4月初):通过队干例会、队会、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全校队员宣传“小丽花文化科技节”的活动创意,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

要求:三―五年级每中队选出5名队员,其中小队长一名,自定队名,以假日小队的形式组织中队调研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4月―12月):

1、刨根问底:

为什么?(4月初―5月中旬)包头作为祖国的塞外明珠,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只适合耐干旱、抗风沙、花期长的植物生长。而小丽花为什么会在“市花”评选中脱颖而出?其中有许多原因和故事……三―五年级各假日小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

(1)小丽花的起源、种属、习性;

(2)小丽花的栽培;

(3)小丽花的品质与象征;

(4)小丽花被评为市花的根本原因及意义。

要求:以调查报告、资料册的形式写出调查结果。(如是资料摘抄,请写清出处;如是网上下载,请保留网址、网名,最好附带图片资料。)

2、奇思妙想

做什么?(5月中旬―10月中旬)小丽花不畏恶劣环境,仍然顽强生长,而且其姹紫嫣红、竟相开放的景象,把包头装点得如塞外春城一般,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也是包头人民所认同和宏扬的包头精神。我们作为包头的一个小市民,既应积极学习种植小丽花的知识技术,培养更多的花卉美化城市、净化环境,还应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小丽花”资源,发展“小丽花”文化,继承和宏扬小丽花精神。

(1)活动标志征集:为我校“小丽花文化科技节”设计标志(每假日小队设计一份);

(2)花仙子行动:以小队或个人为单位,栽培小丽花。一段时间后以花卉生长效果及体验日记的记录情况为标准,以年组为范围评出“花仙子”若干名。

(3)各假日小队以查资料、访问、上网等形式调查:“小丽花”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以此拓宽活动思路。

(4)以中队课题组为单位,成立“小丽花”文化资源开发组,从衣、食、住、行、玩等方面,开发小丽花的文化资源,如:研究小丽花植株品质、制作小丽花系列插花(干花)、设计小丽花服装、制作小丽花相关网页等。

(5)找出队员身边与小丽花品质相似的人和事,在黑板报中建立“小丽花在闪光”专栏,宣传我们身边的“小丽花”。

要求:各中队自选一项感兴趣且力所能及的内容来开发“小丽花”文化资源,活动强调队员间的合作、互动,重在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3、日积月累:SHOW(秀)什么?(10月中旬―11月)将前期活动成果以各种形式积累起来,展示出来!

(1)“花海如潮”时装设计展:以花的形状、色彩为设计元素,采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小丽花”系列童装,进行展示。

美术教育案例范文2

[关键词]大倾角;采煤技术;运用;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D8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378-0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开采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大倾角采煤技术作为煤矿开采常见的技术,对于复杂地质的煤矿开采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相对来说,大倾角煤采矿技术难度较高,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对规范要求也比较高,因而在应用大倾角采煤技术的过程中应切实注意操作的安全化和规范化,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为此,有必要对大倾角采煤技术的运用和管理进行探讨,以促进我国采煤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大倾角采煤工程概况

广西右江矿务局有限公司保群煤矿2201工作面回采作业过程中,采煤工作面长度达153米,该煤层工作面上部70米处倾角达到20°,在工作面下部80米处倾角为35°,沿大倾角走向长度达到500米,煤层直接顶是颜色为灰色的粉砂岩,粉砂岩的厚度达到7.5米[1]。煤层老顶细砂岩和粉砂岩交互,老顶厚度为4.2米。煤层相对较为完整,大倾角煤层段没有出现明显断层等现象,相对来说,煤层较为稳定。对于该工作面,采煤过程通常应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的方法,并应用垮落法进行踩空区的处理。在采煤过程中,应用“三八制”作业形式,并使岗位工种作业过程中进行追机作业。采煤工作面通常利用单体加密进行支护 ,一旦顶板发生破碎,应进行顶板维护。上端头排柱距规格是0.7×0.5米,下端头排柱距规格是0.9×0.5米。

二、大倾角采煤技术要点

1.采煤机运行

该工作面采用型号为MG250/601-QWD采煤机,该采煤机适合在46°倾角以内煤矿开采[2]。在应用大倾角采煤技术时,应确保工作面高度大于45°,例如,在工作面坡度大于30°时,采煤机应进行向下单向的方式进行割煤。一旦综采工作面坡度小于 30°时,在采煤机向下进行割煤达到20m后,应立即停止收割机的运行,同时要进行移溜,然后才能继续进行割煤。在采煤机运行过程中,司机应完成所有操作流程,不能出现失误。割煤机内还应设有相应的闭锁装置,从而有利于移溜环节的顺利开展进行。在采煤机停止工作后,还应注意滚筒应落至底板,这样才能使采煤机检修维护人员更加方面检查行走齿轮等部位是否出现问题。此外,针对应用大倾角采煤技术过程中出现的油位差问题,可以利用多腔油室进行的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3]。

2.刮板机运行

该工作面采用型号为ZZ-4800支架,对于溜子的防滑而言,利用推移千斤顶配26*92链的方法。通常来说,在支架过桥板一侧进行千斤顶的固定工作,而在支架过桥板另一侧采用溜子底座进行固定,长度为10米,从而有效避免溜子发生下滑的现象。为切实保障溜子按照由上到下进行推移,应在打好机头的情况下注意压住机尾。一旦溜子出现下滑等不规则推移现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支架做出调整,确保支架底座与溜子之间始终保持垂直的关系。同时,还应对机头及机尾进行相关调整,当溜子回到正常位置,应用倾斜底座进行支撑。此外,大力推荐采用伪斜方式对溜子进行布置,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倾斜角度,从而避免倾斜角度过大造成的影响。

3.减液支架管理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液压系统能否正常稳定运行将关系到支架的固定与支撑[4]。因此,应切实加强液压支架的管理,从而有利于采煤施工的顺利进行。通常来说,可以采用增设排头支架等方式进行液压支架的设置,从而有效促进液压支架性能的不断提高。在固定排头支架设置完成之后,还应注重支架十字头的更换,从而有效降低支架摆动频率,避免 支架下滑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使支架稳定性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对于工作面所有支架的排列,应切实按照相应的支架排列标准,使支架按照直线进行排列。此外,应切实保障支架结构及零部件不应该受到损害,从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大倾角采煤技术安全管理

1.综采工作面回采安全管理

在对综采工作面回采安全管理过程中,应从割煤方式、移架操作及支架作业等三方面进行着手[5]。割煤方式方面,应选择科学的割煤方法。通常来说,顶层煤及底层煤分别采用由前滚筒及后滚筒方式进行切割,在进行切割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切实安全规范操作,操作人员数量一定要足够。对于机组上工作的人员,其侧上方应进行支架的设置,并利用遥控机进行采煤机的控制,从而有效避免由于倾角太大而引起煤快滚落造成人员受伤。除此之外,按钮的操作和控制应按照一定规范,不能过于随意。在大倾角情况下,还应做好机组的牵引,以防止下滑等现象的发生。

支架作业方面,支架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倒防滑,这样才能保障机械设备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也能有效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防倒滑工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应以顶梁为防滑中心,综合采用多种装置进行防滑,当其他装置位于复位状态时,然后才能用支架进行支撑。其次,为有效避免支架活动,应采用防滑千斤顶加以控制。在进行移架操作过程中,应切实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一旦遇到突况,也可通过降低支架高度等方法保障支架稳定性。

2.推移刮板输送机安全管理

在对推移刮板输送机进行操作管理的过程中,应切实预防发生脱节的现象,输送机的机头和机尾特别要加以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在进行传送过程中,不会产生滑落现象,也能有效避免槽子发生脱节。因此,在进行移动过程中,应切实保障支架及运送机二者能够牢固连接,在确保牢固连接的基础上才能对溜子和相关设备进行有关控制,并采用科学的方式将溜子和装载机进行搭接,从而避免因接头方式不当而造成溜子上窜等现象,减少人员伤亡。

3.预防滚矸

在应用大倾角采煤技术时,还应切实注意对矸石滚动的预防,这也是应用该项技术的重点。首先,应注意刚性挡矸栏的设置,并根据采矿工程现场合理的确定挡矸栏组间距。工作面中间部分应切实注意加设钢板,同时应注意工作面倾斜部分应设有柔性挡矸栏。同时,应切实注意柔性挡矸栏应与机行道和人行道分开。通常来说,应优先选择钢丝绳网或者尼龙网作为柔性挡矸栏制作材料。

结语

本文浅要分析探讨大倾角采煤技术的有效运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作为煤矿开采过程中常用的技术,大倾角采煤技术能够有效促进煤矿的开采,促进良好的生产效益。然而,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应切实注意煤矿开采技术的安全管理,这样才能促进采煤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窦升禄.综采大倾角采煤技术应用与安全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416.

[2] 任启超.综采大倾角采煤方法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8):194-194.

美术教育案例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改革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展示给人们的信息越来越缤纷多彩。各种各样媒体信息的结合,使得多媒体作品越来越丰富,同时给多媒体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由于其内容多而抽象、只能看微观结构、晦涩难懂,是老师难讲、学生难学的课程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的积极性,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此,笔者把CBL和LBL教学法相结合引入《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统招信息管理专业专科班,2个班学生共114人,一个班为实验组58人:女54人,男4人;2班为对照组共56人:女53人,男3人。两个组学生入校成绩和年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二、研究方法

两组学生使用的教材统一,且教学大纲、学时数与教学目的均相同,并由同一教学丰富经验的教师授课。

1.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即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按教材顺序讲授有关知识和概念,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2.实验组。采用CBS和LBL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基本过程为案例引导教师精讲课堂讨论教师总结。以Flash制作动画为例,课前以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例:制作一个会摇尾巴的花猫时钟,在制作这个动画之前,提出几个问题:①在打开资料库的时候,在没有个符号的前提下,资料库是空的怎么办?有几种解决的办法?②如何创建新的图层,在第几层绘制花猫的尾巴?为什么?③在第几层再插入延续帧动画比较流畅?留下15-20分钟让学生讨论、分析和归纳。

3.教学效果评价。比较两班学生期末统一考试的成绩,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效果。考试结束后,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对CBL和LBL教学法相结合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评价,发送问卷58份,收回58份,统计学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

三、结果

1.试卷分析结果。将两组学生的《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实验组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为78.33±23.44,对照组考试平均成绩为72.16±15.26。显示实验组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2.问卷调查结果。对CBS和LBL教学法相结合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中的评价显示,94.82%可以激发学习兴趣,93.10%提高动手能力,91.37%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9.65%增强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91.37%增强语言表达能力,93.10%活跃课堂气氛、积极发言,8.62%增加学生学习负担,94.82%赞成CBL和LBL结合教学法。

四、讨论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拉近了学生与真实生活的距离,取得了多数学生的认可。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94.8%以上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课堂教学吸引力。用SPSS11.0软件分析后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案例分析试题平均成绩和总平均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学生反映期末考试前复习《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比较轻松,老师介绍的案例有视频很生动,很有吸引力,案例中所包含的知识是自学和大家一起讨论得来的所以记忆很深刻,不再用像复习其他科目那样,在考试前要起早贪黑,死记硬背课堂笔记,而考试结束后不久很多知识又忘掉了,我们将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应用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理论教学中,可以说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法的优点,取长补短。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问题的设置着重于问题的综合分析、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设计问题的排列要有一定的次序,合乎逻辑,形成一个有序递进的导向过程。总之,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能够取长补短,是提高《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来丽娜,郑王巧.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149-151.

美术教育案例范文4

【关键词】美术;教学技术;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039-02

当前,传统的教学思想仍然对当今教育有较深的影响,而美术作为一种艺术的最普遍表现形式,可以形象、生动地抒发创作者的情感。所以,教师应进一步加大对美术教学的理论研究,以提升实际教学水平。

一、美术教学现状及问题

1. 没有明确美术教学的目标

无论哪科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就是盲目的、效果不佳的教学。但就目前来说,绝大部分学校对美术教学都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现代的美术教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美术教学的最主要目标不应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画家,而是将美术教育作为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凭借与工具,通过美术对学生的熏陶,间接启发学生的智力、开放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美术的色彩还包含很多美好的东西,通过美术的学习,要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大部分美术教学都还止步于对学生专业绘画技能的传授,而对于实践部分的教学却很缺乏,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

2. 美术教学内容陈旧

很多学校都将美术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上,教学的内容仍是延续传统的方式方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利用极大地方便了校园教学,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无法突破原来的局限,导致教学与当今社会的发展严重脱轨。当前,虽然高校的美术专业众多,但美术专业教学之间的内容却少有实质性区别,这就导致了教学资源被大量地浪费,使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此外,美术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且书本内容陈旧,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这就使得社会对美术相关改革的要求日益迫切。

3. 美术教学方法落后

这里先出示一个“挂盘装饰”案例,案例中要解决挂盘的图式变化问题。

师:示范做一个挂盘。(学生观察)

师:你们想剪什么样的花边挂盘?

生:想做圆形的。

师:(多媒体出示不同形状的挂盘,包括、正方形、椭圆形)

生:(做挂盘,然后展示)

这是一个真实案例,案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首先示范,再征询学生的喜好让其自行设计。仔细分析,这种教学虽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很大,但仍不能摆脱传统的“一刀切”“满堂灌”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具体差异,衡量的标准也比较单一,所以效率依然偏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的潜力得以有效开发,使教学效率显著增长。

4. 与其它学科缺乏联系

我国一直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各个科目间的联系。然而,多数美术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在讲授过程中仅局限于自己领域的学科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既不能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很难系统、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策略探讨

1. 明确美术教学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美术教学才会一直沿着正确的方式、方法、方向前进,在前行的过程中才会减少进入“歧途”的机会。因此,美术教学要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其乐观开明、积极向上、健康绿色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对大自然颜色的敏感度,赋予其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以美术教育为载体,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习惯及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美术方面的创作能力。比如,在之前的案例中,教师也可通过网络视频,要求学生对不同挂盘进行观察及了解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计,这样就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2. 合理设置美术教学课程

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对美术专业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苛刻,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在考虑社会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及调整以往的美术教育课程。学校美术教育课程的设立一定要结合本专业的具体特点,不能以偏概全,要多考虑社会的发展状况,还要考虑学校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条件,使之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此外,还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学校基础课程的讲授,因为基础课程是学生一切能力的源泉,只有基础牢固,在培养其审美观、艺术观时才能事半功倍。

3. 丰富美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美术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之一,它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美术的教学水平。目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的美术学习自然也就处在被动的地位,这也是目前学校美术教学成效低下的原因之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突破传统的束缚,丰富教学方法,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充分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对美术教育带来的优势,如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以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4. 加强美术教学的实践环节

尽管教师对实践的重视程度大大高于从前,但是具体的调查研究结果仍然难以令人满意。笔者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应用于实践,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理论教学,教育者可从社会聘请美术方面具有威望的专家,定期举办关于艺术知识性的讲座,还可以开展一些美术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参观一些画展、现场临摹等,由此,将课程教学与实训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作能力。

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学者及学校应对美术教学采取高度重视的态度。美术教师要了解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相关处理对策,以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宋阳.高校美术教育的弊端与未来发展方向探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2] 孟春艳.高校美术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 封永辉.浅析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6).

美术教育案例范文5

关键词:艺术教育;教师培训;顺向模式;特型示范;美术教育;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1)05-0239-03

促进中小学艺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开展教师培训的核心工作。教师培训主要从培训理论、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与方式、考核与评价、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和实践,努力构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的有效教师培训体系,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多年培训教学的观察、分析、实践和调研总结,笔者提出了艺术教师培训的顺向理念。由此,深入解析顺向美术教师培训、探讨构建与实施顺向美术教师培养模式,既是推进中国学校美术基础教育的必须,也是深化中国本土艺术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的有效途径。

一、艺术教师培训现状

满足中小学艺术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应是艺术教师培训的首要目标,培训是否满足了中小学艺术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也应作为评价教师培训的重要权重指标。当下,中小学艺术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受教育者满足需求的相关性峰值越来越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训目标定位的短浅性。主要体现在随着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任务的完成,对教师培训的性质、功能、目标、动力与保障等伴随课程改革出现的一系列偏差,把培训目标单纯定位在学历提升、职称晋升、合格证书获得或完成继续教育课时等外在功能的层面上,缺乏体现对艺术教师内在素养的培育与外化知识技能更新转化的需求,缺少从长远的艺术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去培训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潜力与终身学习的未来艺术教师。

第二,培训内容设置的僵化性。僵化性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的引领理念滞后与培训内容的设置缺乏实效性两个方面。一方面,引领具体培训课程的内容时,缺乏相应的理念更新性,导致培训内容与具体的教育教学现实脱轨,造成教师实际教学转化困难。另一方面,在培训课程和内容的安排上,过分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学员在特定教学情境下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反思性、探究性、互动性、情境性、实践性课程内容偏少,缺乏培训实效。

第三,培训形式策略的单一性。目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是行政指令性计划为主,培训形式基本上是采取短期集中面授,以传授系统理论知识的课堂讲座教学为主的单一形式,对学员在受教育背景、教龄、经验、职称、能力以及教学的理念、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性缺乏考量。

第四,培训管理模式的非专业性。教师培训的组织与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关系到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过程的实施、培训服务的质量和培训效果的评价。培训管理模式的非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一些组织与管理者对受训者的需求和专业发展缺乏认识高度,另一方面本身缺少参加实际培训活动,培训组织管理的理念不够创新,途径策略不够实效,对培训过程的参与程度有限。

二、艺术教师培训模式

(一)艺术教师培训方案需要多模式贡献

目前,在还没有形成教师培训的“专业发展标准”或“项目实施标准”的情况下,培训目标的界定和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遵循“在多元中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的总体原则。研制一个切合培训实际目标的培训方案是培训获得实效的关键要素之一。培训方案应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学时)、培训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培训方式、培训教材与教参、培训组织管理和考核评价等内容,核心是确立具体的、可操作的、可监测完成的培训目标。“在研制培训方案时,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考量,提高方案设计的有效性:一是在有效组织方面,实施流程是否规范有序;二是在有效教学方面,培训者是否已经化‘理论’为‘实践’,倡导的经验是否具有可迁移性和可运用性;三是在有效需求方面,学员的教学难点、疑点、热点是否得到解惑和诠释;四是在有效互动方面,师生是否营造了智慧共享的交流互动平台;五是在有效提升方面,学员的是否能够从‘一般经验’升华到‘核心经验’,从‘经验型教师’升华到‘未来型教师’;六是在有效评价方面,考核方法是否能够促进学员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七是在有效管理方面,服务水平是否保障培训正常有序愉悦地实施。”在确保了培训方案依循一定原则,能切实保证培训实效性的基础上,艺术教师的培训机构与培训者需要贡献培训模式的多样性,多模式培养易于择优避短地进行培训活动,在活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优化整体艺术教师培训的模式建设是增益无穷的。

(二)艺术教师培养的顺向模式

针对当前中国美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以全新的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加速美术基础教育改革。其中,研究提出的“顺向美术教育”思想是在艺术教育视野下寻求美术教育教师培训的学理依据。“顺向美术教育”是指美术教育实施者依顺受教育者的情势潜质和需要而实施的美术文化的社会性育人活动。其包含顺势和顺心两大切入取向内涵。所以,顺向美术教育也可称为“顺势、顺心美术教育”。通过向心调控、牵引情境、顺理导向、特型示范、双向交流、“审艺”评价等教学培训方法,可以有效引领艺术教师培训的目标导向与方法探索,并能在实际的教学中促使儿童身心发展和美术文化素养的形成。

1 构建艺术教师培训的“顺向”模型

进行艺术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是多样化的。在研究制定实施艺术教师培训的“顺向”模式过程中,首先,应本着实效性原则而展开建构具体的教学培训模型。其次,研究可操作的建构艺术教师培训“顺向”模型的方法。即用逻辑法、要素法和学科学习内化关联法等方法进行实操作。最后,有效搭建顺向艺术教师培训的模型。即以专业素养、理性精神为核心,关照和关联学生的心性个体判断,而进行向心调控、创设具体的情境、预设牵引师生双向互渗交流、审定“艺性”的生态运行模式的逻辑框架(见下图)。

2 实践“顺向”艺术教师培训的策略

“顺向”艺术教师培训的策略依据培训具体内容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级:

第一,向心调控。向心是根据每个培训教师的受教育背景、教龄、经验、职称、能力以及教学的理念、态度、情感等方面进行个体观察指导,顺其心化的进行收放自如的调控。主要

针对受训者的主体性、专业性进行的实际培训活动。一方面,突出受训者的主体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师教育培训的师范专业性。一要适当增设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和教学技能方面的更新性内容,除了促进教育教学理论转化外,还要适应当代艺术教育教学的需要。二要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渗透、整合与拓展,培养“一专多能”型的学术型与技能型并举的教师。

第二,牵引情境。牵引情境是指培训者要在为各个接受培训教师的独特教育教学理念的开发上预先设置的一个“场”,在这个“场”中制造引发创新成果的氛围、疏通日常教育教学障碍,使任何一个受培者都自由地打开心性进入具体的培训情境中来。主要强调受训者要顺应艺术教育的时代性、发展性。其一,艺术教育的时代性规定了要根据当代艺术社会学的特点和未来教师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基础艺术教育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个人能力、人格、经验的阶段性变化,从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补充,转向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尤其要突出教师的自我潜能的激发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能力。其二,艺术教育的发展性强调教师人力资源的自我更新和持续发展,把教师个人目标、学校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认知与人格的并重,实现受训者在知识、技能、人格、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三,顺理导向。顺理导向中的“顺”之核心是一种具体的“提示性”操作,是指培训者在进行培训实操时,应守候专业学理的诉求,而根据每个受培者不同的心志特性与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生态性的导向。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趋势。教师培训工作理念必须转变为探索“研训一体”模式,在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科研活动等实践,以训促研,以研带训,研训结合,将艺术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艺术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有机结合起来,将培训内容以学科为中心变为以问题为中心,实现生态性的专业成长。

第四,特型示范。特型示范的内涵包括两方面的范畴:一是根据不同教龄段的受培教师进行层次不同的艺术教育学理示范;二是根据艺术教育理念趋进的教师类型进行不同模式开创的启发引领示范,达到顺向艺术教师培训的核心诉求目标――“引领每一个艺术教师自顺教学”。比如笔者将在北京师范大学为期半年的访学经历建构为培训课程中的一部分,将课程主题命名为《美术教育观念的蒙启》,分别设置分主题为“为什么需要美术教育观念”、“美术教育观念哪来的”、“美术教育观念的形成”、“如何让美术教育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发挥实际的功效”的两课时、两课时、三课时、一课时的“四环节――八课时”培训。

在“为什么需要美术教育观念”的两课时环节中,主要分为“观念与美术教育观念”与“美术教育目的直接体现”进行编码知识的讲述。一,利用问卷调查、设问等方式,希冀开启个人智慧的逻辑起点、生发维度与宽广延伸,以此对受训者进行美术教育潜能的引导与开发。二,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提出问题“没有美术教育观念的美术教育会是什么样?”,以此引出国内现存的美术教育观念引导下的美术教育实践案例,引导受训者思考自我美术教育观念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匹配程度。最后引导式探讨两个选题:一是“美术教育的顺利、成功开展与实施需要美术教育观念的统摄”;二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能够真正成长为完满的人,发展人的理性。”

在“美术教育观念哪来的”的两课时环节中,主要分为“大师们的智慧”与“每个人创造的集成性创生”两部分进行编码知识与有限编码知识的拓展讲述。前一部分中,着重联系当时的社会整体背景,讲述历史上的学者与大师们的各异的艺术教育观念,如史密斯、杜威、西泽克、罗恩菲德、布鲁纳、席勒、、等,以及对当代经典美术教育观念案例的探讨;后一部分中,着重联系当下的美术教育实际问题,如乡土美术、商业美术、网络美术的现实发展,鼓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慧与思维模式,每个从事美术教育的人都应该寻找建立自我美术教育观念的可能与支持学理。寻找自身美术教学实践中的经典或特殊案例,尝试建构自己的美术教育观念。

在“美术教育观念的形成”的三课时环节中,结合自身的访学经历为背景,分为“学术研究”与“不断实践”两部分进行如何构建艺术教育有限编码知识的讲述。在“学术研究”的讲述中,结合自身的访学教育,分析学术研究的信息获取、事象分析以及形成结论的集成过程。一方面,从研究事象的积累人手,强调学术研究是研究者长期多层次教学理论与实践化合而一的追问与反思的结果。在访学期间根据参加学术活动性质、主题、组织以及目的的不同,进行关于高等艺术教育与基础艺术教育的理念、实施方式、传播策略以及学科现状的多方位的思考。另一方面,提出自我观点的集成的重要性,鼓励受训者不断充实与验证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给出自身的观点形成逻辑――“事象-观点-观念-主张-思想-理论-系统理论-原理体系”;在“不断实践”的讲述中,注重引导受训者从“探寻实施教育观念的方法”、“逐步形成独立的普适方案”两方面进行自身教学模式的探讨。

在“如何让美术教育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发挥实际的功效”的一课时环节中,进行“如何帮助学生成长”、“如何帮助教师成长”、“如何帮助学校成长”、“如何帮助福建成长”、“如何帮助中国成长”、“如何帮助人类自己成长”六个方面的宏观讲述,诸如此类的“特型示范”,不仅是笔者自身的顺向艺术教师培训模式的实施策略之一,更启发了许多受训者在认识艺术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探索自身艺术教育理念的促进性、深化实践培训模式的实效性上,有了切实的收获。

第五,双向交流。双向交流是指在经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培训者与受培者、受培者之间的共同建立的培训“教与学”的链条后,根据“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培训者为主、受培者为辅助或受培者为主、培训者为辅,亦或某一受训者为主、其他受培者为辅的双向对话交流。参加教师培训的学员既是学习者,评价者,还是参与者,贡献者。把学习和交流结合起来,同时培训者可根据交流情景、交流频率、交流实效的调研,有效地进行“顺向”链接的调控,为今后的可持续培训教学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交流作为一种宝贵的培训资源,各种反馈的信息、意见和建议都是培训者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者提高培训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契机。

美术教育案例范文6

    (一)课堂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社区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性与开放性的统一。社区教育由于针对群体年龄、程度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传授美术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课堂学习也是社区教育管理的体现,统一制定的培训课程和固定的时间地点,便于社区居民自发地参与学习,自觉地遵守美术培训的制度要求。艺术源于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观念,强调教育离不开生活,美术教育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社区居民有着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他们对审美的认知和美术修养更能激发其对美术的热爱和切实的感受。因此,社区美术教育还要走出课堂,到生活中、自然里去感受艺术文化。如带领社区居民外出学习、写生等活动有利于居民锻炼身心,以达到社区教育的本质目的。

    (二)适合社区居民美术认知程度参加社区美术培训班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其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培训课程时要遵守因人施教的原则,为社区居民设置适合其认知和接受程度的美术课程。一开始可以通过生动的美术作品、结合生活的美术历史和案例来启发社区居民对艺术的向往,以探视居民对中国现代美术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从而更多地了解居民心理需求。社区居民中,有些人对民俗文化很了解,甚至是民族美术文化一脉相传的继承人,可以请他们担任教师,既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另外,在教学内容上也要进行艺术种类和内容上的甄别。现在美术文化发展空前繁荣,一些前卫、鲜活的艺术文化充斥着人的眼睛。由于接受人群的限制,社区教育需在美术专类和表现内容中选取适合社区居民文化和经历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需要过强体力活动及刺激的内容不适合老年人学习,应尽量挑选表现美好自然、和谐生活的主题,有利于美化生活的美术活动,回避沉闷的色彩和忧郁的艺术题材。

    (三)寓教于乐寓教于乐的“乐”有愉悦身心的含义,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乐”,重视快乐的活动高于单纯教育意义。社区教育既要满足社区成员教育的要求,又要满足其“乐生”的需求。美术活动有利于锻炼身心,使人心旷神怡,很适合在社区教育中开展。在教学中应侧重兴趣培养,注重动手活动,让社区居民在美术培训中体会到美术本身的魅力和带给人精神上愉悦的享受。

    二、开展社区美术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美术吸引力社区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生活质量,陶冶情操。为此,应通过展会、美术馆以及网络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艺术文化,普及美术知识,努力营造社区美术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社区教育是涉及教育和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一项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政府加强统筹领导和综合协调,把社区美术教育变成对外开放的平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以及发挥社区公民个人和社会团体自治积极性、有效地组织开展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要从经济、社会与人相互协调的角度出发,把发展社区美术教育作为优化社区环境的重要举措,形成各部门领导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局面。政府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认真组织社区开展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加强对社区美术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三)建立有效的社区美术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推动社区美术教育发展的必要前提。第一,明确社区美术教育管理制度。要制定社区美术教育各项管理规章和工作制度,将社区美术教育发展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的轨道,明确美术教育组织和居民个人在社区美术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其行为。第二,形成社区教育实体为主、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美术教育运行机制。社区要利用各种题材和形式的美术教育、文化资源,联合各种社会力量,举办社区美术培训机构,并发挥其组织、协调等作用。

    (四)整合社区美术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双向开放和互相衔接,社区内的图书馆、美术馆、文化站等设施设备,要向社区居民有序开放,同时结合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些美术培训和艺术文化欣赏等学习基地。定期组织居民收集有关家乡的风光民俗图片、故事等,通过整理筛选制作多媒体投影或是短片,将家乡发展的标志性街道、建筑等的一些图片打印出来用于课堂教学,让他们在观看中意识到自己家乡的美丽以及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深化审美情感,激发爱国爱乡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