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1

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集体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

案例1:在探究“中和反应后溶液成分”实验时,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

【问题提出】学生进行中和反应(用稀盐酸滴到含有几滴酚酞的NaOH溶液中),善于观察的学生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各组所耗盐酸体积并不相同,问溶液里的成分(水、酚酞除外)有哪些?

【猜想假设】①酸碱恰好完全反应:NaCl;②可能酸过量:NaCl、HCl;③有可能碱过量:NaCl、NaOH.

此时,有些学生反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反应后溶液不可能显碱性,如果显碱性,溶液仍然会显红色,因此将猜想③排除.

【方案设计】①测溶液的酸碱性,②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③鉴定溶液中的阳离子.

【学生实验】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交流展示】学生总结、汇报鉴定结果.通过讨论对反应之前为什么要加几滴酚酞,反应时为什么要逐滴加酸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进行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通过生生互动,让个性的灵性在碰撞与共享中绽放.

案例2:在化学的学习中,学生知道:聚乙烯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如用焚烧方法处理废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兴趣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组成进行探究.

学会实验探究必须首先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反思运用等.解答探究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弄清这道探究题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整道题目的操作都是围绕目的来做的;其次,注意探究过程的逻辑顺序,学会合理推理;最后,要明确本题探究过程中要运用那些所学知识来解决.本题展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并运用所学知识和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案例3:对比实验在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的运用.

化学知识零碎而繁多,学生刚开始学化学时,对新知识不能立刻感知,所以在新授课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可通过增设对比实验,来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可以设置三组对比实验,均由学生完成:

第一组: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哪个能被点燃?

第二组:看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哪个比较容易点燃?

第三组:两支相同的蜡烛,一支放在空气中燃烧,一支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比较两支小蜡烛持续燃烧的时间.

通过这样设计三组对比实验,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立马浮出了水面,学生很快得出了结论.但他们一开始对这个知识还不能灵活自如的运用,为巩固知识,把知识进行升华,可以再增加一组实验:

由教师演示:事先准备一个大烧杯,然后倒入100℃的热水,热水中放一块白磷,然后在烧杯上方放一块长的铜片,在铜片上一端放一块白磷,一端放一块红磷,然后观察实验现象.结果发现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水中的白磷也不燃,为什么呢?学生一个个小声的说,“怎么回事?”然后我又用一支装满氧气的大试管把热水下的白磷罩住,结果白磷居然也着火了,在水中燃烧起来,“太神奇了”,学生惊呼,看着学生充满好奇和不可思议的眼神,我说,“化学能让水火相容,化学是一门具有魔力的学科,你们要好好学啊.”通过对比实验,学生不光感受了新知,还对燃烧的条件彻底理解了.可见,借助对比实验,费时不多,效果明显,学生能够很快掌握新知识.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2

1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概念分析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种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与规划的情况下,各个行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数据进行整理与收集,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安全性,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体系,进而达到现代化档案信息化管理目的。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建设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引进计算机设备与软硬件设备,保证可以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网络技术应用质量。第二,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建设数字档案信息系统,保证可以提升数字档案数据库的建设质量,逐步优化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体系。第三,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期间,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第四,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阶段性地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其可以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第五,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加强监督与指导工作力度,进而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效率与质量。

2 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分析在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法提升中等教育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难以优化其管理体系。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观念。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期间,还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思想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不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期间,也没有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目的,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无法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相互合作,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质量降低。

第二,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我国部分中等

教育学校的计算机设备较为老旧,缺乏专业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不能满足现代化信息建设的真正需求,无法提升信息化建设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的电子数据库,不能提升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很容易出现电子文件丢失等现象。

3 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分析对于中等教育学校而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较为必要,管理人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保证可以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具体重要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满足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需求。传统的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主要是档案管理人员利用手工操作方式开展管理工作,难以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之后,可以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方式,提升中等教育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逐渐创新档案管理体系,满足中等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需求,真正意义上实现档案信息数据共享,提升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

第二,中等教育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满足学校各类事业改革需求。在中等教育学校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之后,可以应用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等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建设现代化档案管理体系,进而增强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效果。

第三,中等教育学校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在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会将重要资料等保存在数据库中,不仅可以方便查找档案信息,还能提高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增强档案管理工作效果。

4 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在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管理问题,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4.1 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观念

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保证可以提升其工作效率。首先,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其次,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明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听取相关部门给予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见与建议,进而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最后,中等学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保证学校中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为其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4.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可以提升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一方面,学校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提升软硬件设施的安装质量,保证可以支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中等教育学校需要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增强其发展效果。

4.3 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

在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可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管理问题,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首先,在宏观调控方面,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在原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基础上,加强规范与标准的建设力度,提升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人员有章可循,进而提升其工作质量。其次,中等教育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部门需要对内部进行协调,建设电子数据库,并且在电子数据库中安装各类病毒防控软件,进而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安全性。最后,中等教育学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利用网络积极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升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效率与质量。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3

关键词:学前教育;微格教学;训练模式

一、微格教学在学前教育教学的应用现状

笔者通过发放问卷,对所任教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近两年的微格教学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81.6%的学生认为微格教学对本人教学技能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教学技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超过80%的学生认为在微格训练的评价环节,他们的教学反思意识、反思水平有所提升。由此可见,微格教学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对相关教师的访谈中发现部分教师对微格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匮乏,难于借鉴;缺乏对微格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有的教师认为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了,无需开展微格教学;普遍存在微格教学课时不足,学生远远达不到微格教学要求的技能训练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微格教学的作用及质量。教师的微格教学素养直接决定了微格教学的开展情况,是影响微格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微格教学素养包括微格教学的意识与态度、理论与实践、能力与创新三个层面。意识与态度。首先是对微格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能够意识到微格教学的有效应用对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有着重要作用;具有应用并开展微格教学改革的意识;具有对微格教学的过程模式和评价模式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意识。理论与实践。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只有掌握基本理论及真正内涵,才能去除对它的片面认识,才能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微格教学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贯通。能力与创新。一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教学的有效支持;二是微格教学设计能力,指导并促进学生内在的教育素养和外在的教学技能有效融合;三是建立评价机制能力,引导学生对各个教学技能环节的评价。四是微格教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深入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微格教学的特点及效果。

二、学前教育微格教学系统的建设思路

1.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微格教学系统的技术指标应与现阶段高新技术接轨,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传输、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应用技术。视频课、微课程生成性资源符合教育部标准,支持集中管理、微格训练、量化评价和网上预约、反馈管理、实时直播、同步录制、在线点播等。满足教学资源的制作、设计、运用、管理、评价;远程示范课堂的学习观摩,与幼儿园对接实现远程导师指导等;提供系统生成视频资源的远程上传、下载。具有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培训技能的多样化、反馈及时化、学习网络化、数字化、系统扩展无限化等特点。微格教学系统由主控室、大微格教室、数间小微格教室组成。主控室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能对所有设备集中控制和管理,能实现对每间微格教室的直播、对讲、评价、资源管理等。主控室设备主要有主控服务器、资源管理服务器和资源管理平台。每间微格教室都能在本教室进行录像、控制、回放、点评,能实现微格教学、远程观摩、交叉学习等。微格教室配置高清摄像机机,微格分控平台、多媒体播放设备等。让学生在互动的环境下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教师可同步或异步对参训学生的课堂授课过程进行分析、指导,帮助学生在模拟实际情境中掌握相关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2.仿真环境,对接职场。将微格教室的环境创设作为学生实践锻炼的场所,由学生定期设计、制作与布置。仿真幼儿园教学环境,置放活动式幼儿桌椅、玩具柜、玩具等,墙面、窗帘等处处充满学前化的元素和特色,让学生恰如身临其境,感受职场文化环境的陶冶,培养她们的职业情感,帮助学生实现角色定位、全身心投入角色的塑造。微格教学系统作为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均建设在同一座楼宇,形成集中式、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便于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3.资源平台,共建共享。注重微格教学资源库建设,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微格教材、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等以及学生在进行微格训练时产生的一些比较典型的视频案例应及时通过系统筛选出来,经过分类、整理上传到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形成教学资源库。通过互联网让资源流动起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和相互提高的目的。学生可随时调用资源,支持翻转课堂式的微格教学训练。

4.专业管理,技术支持。微格教学系统应配备专职教育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微格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微格教学的功能及特点,做到培训到位、管理到位。为有效发挥微格教学系统的作用,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微格教室的使用,通过预约平台进行网上预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安排训练,发挥微格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

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微格训练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将来的教育对象主要是3-6岁的幼儿,幼儿具有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的上课形式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会更加侧重于吸引幼儿注意力、示范与表达、应变幼儿的各种反应[4]。因此,学前专业的微格训练模式在借鉴一般的师范生微格训练模式时,应注意结合幼儿特点。按照幼儿教师教学技能的分类:导入、提问、讲解、游戏、示范、组织、小结和评价,探索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微格训练模式。

1.理论学习,技能应用。理论知识包括对微格教学的相关知识和对幼儿教师教学技能的掌握两个方面。在实施微格教学训练之前,教师先讲授微格教学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特点、分类标准、训练步骤、评价理论等内容,使学生对微格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建立初步的微格教学认知结构,通过微格教学环节的训练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以具体目标为导向,达到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职场的应用与对接。

2.确立项目,示范观摩。微格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每次训练的教学目标微小明确。教师要根据幼儿教师教学技能的分类分解教学过程,针对一、二个教学技能开展训练,提出本次训练的技能、具体目标、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明确“做什么”和“为什么做”。实训目标确定后,教师选择典型案例的教学视频在大微格教室进行播放,并针对某些难点、重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讲解、分析和示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教学录像的评议,在具体情境中加深自己对教学技能的理解,使得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的同时对后续自身的微格实践产生目标感,让学生清楚“怎么做”。

3.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学生根据需要培养的教学技能选择教学内容,对教学目的、分析教学对象、安排教学过程,选择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等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设计编写微格教案,详细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及时间分配,这是教师理论和实践的连接环节,进一步内化知识的理解,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初步清楚“我该怎么做”。

4.角色扮演,同步录像。角色扮演环节,由学生自由分组形成微型课堂进行课堂教学的模拟演练,每个小组5-10人,其中一名学生扮演幼儿教师,其余的学生扮演幼儿,由幼儿教师将准备好的一段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说课,以便小组成员明确所训练的技能、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思想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展开模拟教学,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学活动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的和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

5.录像分析,互动评议。教学活动后,小组成员和指导教师共同观看教学视频,教师引导学生对小组成员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价和反思,由扮演幼儿教师角色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找出成功与不足,检查是否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随后小组其他成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小组评价;最后由教师做总结性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个性特征修改系统提供的客观评价量表,并要求学生认真填写,以提高评价效果。

6.总结归纳,反复训练。微格教学是以“大目标———小步子———螺旋上升”为策略。经过评价,总结归纳,如果预期目标达到了,则可进行其他技能的训练;若目标没有达到,则根据评价环节得到的反馈问题修改教案,再次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反复训达到预期目标。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4

然而,与我国高等学前教育人才数量的绝对优势不相匹配的是,我国高等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令人堪忧。长期以来存在于高等教育界的一些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怎样融合更有效?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应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给受教育者?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如何才能做到一致?个人能力培养与团队协作能力养成如何才能并驾齐驱?怎样使学生既静心吸收人类已有文明成果又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

在对如上问题展开研究前,我们有必要先就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势研究是创新型本科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创新型本科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开展,也可以为新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在大量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今后我国创新型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分析。

一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指导思想被逐步运用于中国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之中。反映在近十年来的本科层次学前教育领域,这个现象也非常明显。得益于国家给予高校更多的自,各个高校积极地开展了本科层次学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模式层出不穷的趋势将会被不断延续下去。

从另一个层面―――模式内部各要素看,高校的改革也体现出了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入学时学生选拔方式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着重点多元化、人才素质构成本身多元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多元化、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多元化、学生评价方式、手段、标准多元化等方面。

我国一些民办高校利用其办学优势,逐步形成适应社会需求,从注重对人才基础知识的“单一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以一专多能、具有创新精神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强调教育实践环节,建立以技能训练为主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线,让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化

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本科学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集成、学科间的相互交叉、课内与课外、国内与国外的融合。从对各高校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多种教育要素间相互融合的特征正在逐步加强。人文与科技、知识与应用、传承与创新、借鉴国外经验与进行独立探索的融合是人们对本科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普遍共识。

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提高课程的融合度:提高每一门课程内容的知识集成度;提高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集成度,加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选取恰当的知识为载体,通过知识的载体属性来增强课程融合度。

三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较强的实践能力都是人们对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之一。当代的本科学前教育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前教育的实践中去,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累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可以说,对学前教育人才实践性的培养是今后创新型本科学前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所属的哈尔滨剑桥学院依托全国九十余所直营幼儿园的条件,将院园合作引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实践教学,建立校内、校外两个实践教学基地,形成特色鲜明的幼儿园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

一方面,学院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幼儿园实践能力。在营造真实的幼儿园环境的同时,形成了每一个专业方向的真实幼儿园案例库。学院着力创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即: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教育学院”与集团“幼儿园”三位一体,用“学前教育研究所”将“教育学院”与集团“幼儿园”有机联系起来。使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切实可行,及时反映幼儿园真实的教学实践问题。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操作-课程设计-学年综合设计”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操作方面,进一步完善课程操作的教学规范与技能要求,保证单元之间的连贯性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形成完善的课程操作教学设计,增强学生对实际操作的设计、分析和总结能力;课程设计方面,完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使其内容具有真实项目成分,涵盖课程核心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形成课程设计教学规范,提高学生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能力;学年综合设计方面,设计涵盖幼儿园五大领域的综合设计性实践活动,以实际项目为依托,充分贯彻学前教育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活动实施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把它作为每学年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点。此外,学院还实施了导师制,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创新实验,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导师作为一名顾问、一个激励者和学术交流者来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的兴趣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幼儿园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拥有多所直营幼儿园为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实习,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在幼儿园以真实教师的身份,进行为期一年的毕业设计,在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所、在幼儿园园长的指导下,达到综合应用学校所学各门课程知识的目的。

四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

这里的“创新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从创新型本科学前人才培养模式本身出发,强调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则着眼于各个高校的创新型本科学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方面,即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学校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和所处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等情况来建构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的本科学前人才培养模式。时代的发展得益于需求的推动,而需求的满足离不开创新。毋庸置疑,今后的创新型本科学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创新元素将会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本科层次学前教育要素的各个方面。在本文前面所列的案例中,就体现出这种创新性。

五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本性

大学所培养的人才首先应是“人”,即独立、自由、和谐发展的人。教育者在建构创新型本科学前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把模式的构建建立在以人为本这一根本前提之上。以人为本也就是坚持人本性,即把人的独立性与主体性的发展放在创新型本科学前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坚持人的精神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之间的辩证统一。以学生与教师为中心,为学生和教师的长远发展服务,通过唤醒他们的内部力量来培养他们的主动性、领悟性,以便使他们能够进行独立思考,预测未来事物发展方向,做出自我抉择,实现心灵的自由。马斯洛等人的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个体只有在受到尊重、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知识和技术的真正掌握才能成为可能。

为了使课程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必须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组织方式。通过课程模块化,使每门课程均被划分为几个单元,既有理论、实践,又有操作技能等,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要求一目了然,从而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弹性学习,也为教师更有效地组织课程提供授课指导。从而改变教师根据个人学术兴趣和爱好进行自由式授课,使教师更为关心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怎样应用,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六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性

合作有助于价值的提升,学前教育领域同样适用。要想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使教育各要素间相互合作。学校、用人单位、社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开展教育活动必将成为未来创新型本科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一大趋势。国际之间、地区之间、院校之间、各系之间、班级之间、个体之间的合作活动将会成为教育的常态。知识传播者、教育媒介、教育场所、教育方法等各种教育资源将会被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而得以共享。仍以哈尔滨剑桥学院为例,学院加强了与诸如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大真大学、培才大学、美国哈姆林大学学前教育的合作关系,以真实幼儿园教学内容为背景,并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设计完善20-30个教学案例,为教学实训提供支撑,合作能够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同时也拓宽了国际视野。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社会实际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以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从多元化、融合化、实践性、创新性、人本性、合作性的角度对创新型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在实践中,亟需结合高校的自身实际,利用其办学优势,创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把握发展趋势,增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实效性,真正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的作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学前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志田.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刘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实践教学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6).

[3]于晓鸥.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6).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5

关键词:校本教材;教材分析;学生实际;教师研讨;专家论证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90-02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一线教师,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广泛开展幼儿园岗位需求的调研,在对学生学习现状及特点的分析基础上,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的指导下,围绕学习者将来就业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开发编写了校本教材《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力图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发编写一本实用、可用、好用的校本教材,应该做好几步:

1.结合课程分析,明确教材编写的目标性

"教材开发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具有目的性,充分思考开发这种教材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在开发过程中无的放矢,那么,教材的开发就只能是东拼西凑,没有任何实在的意义和价值。

编写校本教材《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首先对课程的目标与性质、目前使用教材现状、学生的学习需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除了理论的讲解,还注重方法与策略的练习,实践应用的实训,构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帮助学习者提升实践智慧。当前使用的教材现状是:(1)教材版本众多,内容参差不齐,难以选择。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多数以是否用过该教材为依据,其次才考虑教材体系的合理性、内容的实用性及超前性,从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2)绝大多数教材存在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不足的问题,没有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不能很好地满足学习者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专业实践教材欠缺,不利于学生有效掌握方法技能。专业实践练习时大多沿用理论课教材,缺少实例,不利于和社会"接轨",学生进入职场角色慢,影响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幼儿园调研,采集案例,精选丰富而典型的幼儿园教学案例融合到校本教材中,让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相关理论,全面提高学生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奠定基础。

2.关注学生实际,增强校本教材的实用性

职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会重蹈文化学习的覆辙。编写校本教材《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时,考虑到职校学生学习方法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特点,通过改变传统的教材模式、内容设计等方法,提高教材的可读性。

2.1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重新建构教材模式,重组专业知识体系,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如:怎样规范设计教案?怎样组织一节幼儿园体育活动?怎样提高讲故事技巧?怎样组织幼儿园科学实验?……通过对接幼儿园的工作任务,学生目标明确,正视差距,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2.2如果满篇都是抽象的大段文字,易使学习者疲劳。在教材的排版设计上,充分利用照片、图片、插图、表格补充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学习内容,增加跳跃感和吸引力,提高教材的可读性。

2.3学生技能学习、实践练习要分步实施,如果将教学设计方法通篇教给学生,结果只能囫囵吞枣,不利于学生掌握吸收。因此,教材中案例的选择要生动有趣,丰富有典型性。案例的分析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组织方法。可以分步骤进行"教学导入"、"教学环节过渡"、"教学结束" 的案例分析及实践练习,最后再串联起来,只要前面的小"部件"开展扎实,就很容易得到后面的"整机"。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也就提高了。

2.4将知识性强的理论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难为易,注意语言的表述通俗易懂,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增加实践训练的比例。结合目前幼儿园实际,既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又通过典型活动类型的指导,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材中既有教师引领的空间,又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体现"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对教材嚼之有味,学之有得,思之有获。

3.组织教师研讨,提高校本教材的可操作性

参与校本教材建设,对老师来说,是专业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编写校本教材要注重积累教学素材,对体会深刻、学生反响较好的内容进行整理,并认真学习相关课程的专著、教材和论文,从中吸取有益的学术成果,编写纲要,形成初步的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不是一种短期的个人计划,而是一种长期的集体设计。在开发过程中,要组织教师研讨,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集思广义,经验交流,成果共享,带动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教师不断寻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注重教材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性,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使教材在修订中不断加以完善,真正体现出校本教材的"本校"特色。

校本教材主张以学校为整体,集体协作,共同决策和开发。在校本教材的研讨中,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所教的科目与专业整体的培养目标对接,从而形成整体的课程观,而不是狭隘的学科意识。在《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中,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学生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讲故事技巧、绘画技能、音乐技能等,才能进行幼儿园科学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的教学设计,通过研讨,帮助专业教师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使教师不再局限于课堂的具体教学设计上,从而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改编或重组能力、选择学习主题,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在合作过程中教师为解决问题,勤于思考,大量阅读书籍、文献、报刊杂志等,更新了知识结构,扩展了视野,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提升了合作能力。

4.重视使用反馈,提高校本教材的实践性

在《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初步形成教材后,经过学校认定,修改较完善后,送印刷厂规范印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试行使用。使用过程中进行跟踪研究,收集使用反馈意见,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不常见、不常用、无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及时的调整和删减;对于一些不利于学生操作,学校也无法实施的活动案例,不再纳入教材内容;对于一些中长期才能见效,不安全或不便于学生探究的专题或活动也没有必要在教材中设置。对于一些课内讲授但又无详细资料的,或者是一些生活小常识,或者是一些小试验,或者是名家名篇,或者是日常所见而又未加深究的,再将其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始资料进行拓展。对于一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便于主动参与动手训练的内容保留并修改完善,这样,教材的可操作性增强了,学生因为学习困难而辍学的情况减少了,主动参与实践训练的学生多了,有效地解决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主编教师也通过学生意见反馈――在实践中自我感悟--进行教材二次设置――修改完善--提高校本教材的编写质量。

5.专家指导论证,提高教材的科学性校本教材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整合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建议和意见,更要邀请学者和专家进行论证指导,提高教材的水平。

5.1根据幼儿园行业专家指导,补充幼儿园知识与技能。《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教材开发编写,虽已增加实践训练的比例,但主要还是沿用理论课教材编写体系,缺少行业发展现实性和前沿性实例,在幼儿园专家的指导下,又增加了"绘本教学"、"区域教学"等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践,通过行业教材的整合与补充,为学生提供行业发展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超前性和灵活性,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学前教育教学设计案例范文6

一、关于专业理论课的说明及其课程地位

在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上,文化类课程、专业理论课程、艺术类课程缺一不可。根据不同的学历层次和培养目标确定合理的比例,其中专业理论课应占相当比例,并且建立一整套专业理论主干课程体系,既有传统的 “三学六法”所谓三学是指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而“六法”是指幼儿语言、数学、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等教学法,还要有幼儿园管理、游戏理论等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及其研究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专业理论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幼儿教师工作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初步的学前教育科研能力;掌握幼儿园运作管理的知识。专业理论课程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

二、专业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上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中,学前卫生学和其他课程的开设顺序不合理,导致其他学科的教学出现问题。目前我院的学前卫生学开设在第四学期,而在第三学期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中,需要学生了解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学前幼儿的生理特点还没有学习。很多教学法课程的开设与学前卫生学同在第四学期,很多需要的知识的学习可能滞后。

2.课程设置上部分课程重合内容过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学习心理学,第二个学期学习学前心理学,这两门课基本把学前教育专业需要的心理学知识涵盖了,学生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也够用了,而到了第四个学期,又开设了学前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和学前心理学从各个心理品质来讲解心理学,学前发展心理学从心理发展阶段讲学前心理学不过是把同样的内容换个体系再讲一遍。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意义,学生对学习学前发展心理学积极性不高,因为重复的内容太多。而在学前语言教学与学前儿童文学两门课程中在学前儿童语言发展阶段都用了很多课时,同样的内容学前心理学里有重点章节,课程内容重合太多是一种教学的浪费。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之间在教学上是脱节的

在教师之间没有协商与交流,都是各顾各的,很少有集体的合作交流。讲授不同课程的教师之间没有沟通交流,很多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学科重复教学,例如皮亚杰的理论在心理学中讲、学前心理学里有,在学前发展心理学中还会讲到。还有就是在相互关联的课程中,教师没有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进行交流,导致学生很难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知识体系,做不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学前教育的专业课老师涵盖艺术、教育、心理等各个专业,对于每一门专业课来说都是很成熟的教师,但是各个专业出身的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各门课的课程地位并没有很好的认识导致教学上的脱节。

2.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理论讲授较多,系统性、理论性强,实践性、应用性差

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学生的基础理论掌握不好,就会在以后的学科教学中出现问题。例如在幼儿舞蹈教学法中,很多学生在教学设计中对幼儿舞蹈的精细动作不会设计与教授,这说明学生在学前卫生学的学习中没有掌握幼儿精细动作的特点。又如学前数学教学法中,幼儿数学教学中必须把握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注意表象知识的运用等,它的理论知识准备就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对幼儿思维特点的介绍,如果学生在前期课程学习中没有理解和掌握,学习新的知识就会有困难。

3.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脱节

学生每天身处校园,接触幼儿太少,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没见过。理论知识掌握很多,但是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脱离,如同纸上谈兵。学生毕业进入幼儿园工作以后反映,虽然学了很多理论知识,到了幼儿园以后幼儿园的老师学历可能没他们高,学的理论知识也没他们多,但说起幼儿教育方法、策略却头头是道,而我们的学却说不出什么。以至于学生觉得自己学的很多知识没有用处,其实是没有将学的知识和幼儿教育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理论不能应用于实践。

三、解决的措施

(一)合理开设课程

依据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开设课程,所以建议将学前卫生学由现在的第四学期开设提前至第一或第二学期,这门课程的开设在“三学六法”当中应该是开得最早的一门课,早于学前心理学或者与其同步,必须是学前教育学和其他六法课程之前。学前卫生学是一门涵盖幼儿生理发育和幼儿园卫生管理的课程。通过学前卫生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幼儿的生理发育特点规律有全面的掌握,还可以学习到幼儿园、早教机构对幼儿生活及环境创设中卫生的要求,还涉及部分幼儿心理发育问题。

这一课程改革在其他院校已得到实施。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在其他专业理论课程之前。天津师范大学两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幼儿解剖生理与卫生学在第一学期开设;首都师范大学四年制本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在第一学期开设,幼儿卫生与保健在第二学期开设,学前教育学在第三学期开设;宁波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前卫生学开设在第二学期,学前心理学开设在第三学期。

(二)整合部分课程

1.不再开设学前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发展心理学三门课程可以整合成一门课程,只开设学前心理学一门课程,加大课时量,由原来的52课时增加到72课时,在这门课里涵盖上述三门课的内容。或者只开设心理学讲授基础心理学内容,学前心理学讲授学前儿童心理品质和发展,拓宽讲解的角度,涵盖学前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2.把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和学前儿童文学整合 成一门课程,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介绍学前儿童文学。因为在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中很难不涉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特点,而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也不可能不介绍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把这两门课整合成一门课程,加大课时量,学生可以把这两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

(三)教师之间通过教研室活动多沟通交流,促进课程之间的融合衔接

要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之间就要进行合作,互相沟通教学内容,交流教学思想,教师之间形成合力。面对专业理论课互相之间无法沟通的现象,让不同专业的教师相互交流,使各课程内容有所侧重,避免课程间相同内容的重复,减少资源的浪费。可以通过组织教研室活动来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有同一教研室的活动,又要有不同教研室之间的教研活动,不同教研室之间的活动可以帮助老师对整个课程设置有所了解,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沟通,而同一教研室活动可以相互沟通配合,促进教学向专精深方向发展。

(四)掌握基础理论,让学生学懂、会用

1.教师在教材的选用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精、突出课程的核心内容,不要繁多,但需要让学生掌握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学懂了、记住了,以后才会很好的应用。

2.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传统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增加学生的实践知识,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开展校内实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进行课内模拟训练

大部分的专业理论课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和模拟一些幼儿活动和教学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这种实训方法可以和教学同步进行,不像在幼儿园开展实训时有很多的条件限制,可以配合教学的进行。

2.加强幼儿园教学实践

(1)为了让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同幼儿保持联系,新生从入学教育阶段就要开始接触幼儿园,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幼儿园见习、幼儿园开放日观摩、毕业长期实习等活动熟悉幼儿园,了解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教学时间可以如下安排:第一,新生入学就要安排参观幼儿园和各种幼儿教育机构。让学生了解幼儿园软硬件、日常教学管理和幼儿日常行为表现等,对于自己所要学习的专业和将来的职业有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当幼儿园有开放日活动时让学生去观摩,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和活动。第三,每学期安排不同的教育[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见习,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去组织。第四,三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安排集中实习。第五,假期时,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自己联系幼儿园顶岗实习,进行短期的实习锻炼。

(2)建立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最好是:第一,选择区级示范幼儿园(公办园、民办园各一所);第二,选择民族特色幼儿园,我们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区内少数民族幼儿园数量不少,选择一所蒙古族幼儿园、一所回族幼儿园;第三,选择普通幼儿园,最好是公办民办各一所。选择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幼儿园教学、管理特点。

(3)最好能对大、中、小三个年龄班,普通班、蒙台梭利教学班进行轮流见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可以了解不同班级、年级幼儿教师工作特点。

学生到幼儿园去参观、见习、实习,可以对幼儿园和幼儿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到幼儿园可以观察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知道幼儿园工作的性质;体会幼儿教师工作特点;学习观摩幼儿园教学活动,学会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到幼儿园参与、组织各种活动,了解幼儿教师的职责,提高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识;了解幼儿园教学特点,掌握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初步学会各种活动的设计、编排、组织。通过实践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