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的经营范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传播的经营范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传播的经营范围

文化传播的经营范围范文1

金太阳是一款金融投资理财软件,属于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4年06月30日,注册地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红岭中路1012号国信证券大厦十六层至二十六层,2014年12月29日,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截止2020年3月31日)有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云南合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代销;金融产品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的企业有北京呈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智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城投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梧州金桂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安徽安泽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等。

(来源:文章屋网 )

文化传播的经营范围范文2

因此,诸多的药店谋求新变局,纷纷探索经营转型,频频使出一些或救自己于生死或力挽危局于狂澜的“招术”:多元化策略、、捆绑专供策略、增值服务策略、一体化策略、医院拦截处方策略、联盟合作策略等,以此谋求新的变局,消除或降低发展中的隐忧与风险,以求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药店经营多元化深入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进一步落实,单纯依靠卖药赢利时代已经过去,走多远化道路已经成为许多药店的选择,在上一年许多药店进行尝试后,后来者也纷纷跟进学,药店经营多元化得到逐步深入。许多药店大量地引进商超商品,希望通过贩卖这些商品赢利的同时,利用便民性吸引更多客源,扩大经营范围,增加销售。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药店开始尝试向“大健康”方向发展,各种打着“健康、时尚”旗号的新药店也先后孕育而生。

多数连锁药店希望利用多元化经营化解经营风险,而这种化解方式也就是所谓的东方不亮西方亮。这种药店经营的多元化,一方面使药店更要关注未来医院使用的药品结构,医生处方习惯调整经营品种;另一方面药店要根据不同商品特性、消费者购买频率、毛利合理搭配商品组合丰富商品品种,实现与超市、便利店等其它业态错位经营,以提高毛利率。

药店药企“捆绑”专供贴牌

一些药店为进行差异化销售,同时也体现出药店经营的个性化,他们开始寻求与一些知名药企“捆绑”在一起进行产品的专供或贴牌销售。这种策略也成为目前药店所采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手段之一。药店与药企业双方通过深入协商以达成,药企专门为药店尤其是一些连锁药店生产专品,如改换包装、更换剂型、调整规格、更新说明等,但价格尽量不变。这种专供策略的实施可使药店避开价格战,找准目标消费市场,并适时改变品类结构从制造出个性化竞争。

并且,为追求高毛利的目的,一些药店也在寻求厂家为其贴牌生产,但药企业或厂家也在选择一些优势药店来满足此类需求。在此条件下,药店主推该贴牌产品,只要零售毛利能达到主推水平,这也成为药店与药企业合作销售的一种另类的贴牌生产。

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

为使宣传科学化,服务更为精细化,并且体现服务的增值面,现在,许多药店甄选出一部分名牌药品,特别是有着精深历史沉淀、文化内涵以及渊源典故的产品,采取一些增值服务,以促进销售。

1、在一些社区、广场,店面等多种场合联合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如与中医有关的咨询、讲座、健身操、科普知识普及、中医与养生义诊等),在中医文化传播背景下融入活动,以刺激消费者参与,从而提高产品认识率与销售;2、在药店内免费替顾客煎中药,解决其后顾之忧,这种便民服务不仅直接提升药店销售,而且树立了良好的药店形象;3、导入品类管理,让厂家创造条件和机会,邀请终端品类管理专家到店培训、指导,提升药店赢利能力;4、药店在一些厂家进行区域媒体宣传时,双方互通有无,合理协商后附带上药店相关产品信息或促销活动信息,提升共同服务价值。

药店“拦截”医院处方

目前,在全国各地的一些知名大医院周围,越来越多的药店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在这些大医院周围,只要条件允许,几乎被众多的药店所包围。出现了几家甚至十几家药店包围一所医院的格局。有些药店甚至以低价药公开向大医院“叫板”,药店为了吸引顾客,“拦截”从医院出来的顾客处方,一些精明的药店老板甚至是抱团向医院发动“拦截战”。经常把一些常用药的价格和新到药物名称写在一个牌子上,高高的挂起来,让消费者更清楚医院与药店之间药品价格差,以使其少花“冤枉钱”。

虽然药店在许多方面都江堰市无法和大医院相提并论,但是,药价仍旧虚高的现实使这些鳞次栉比地分布在医院周围的药店正从医院巨额的利润中分得一杯羹。

“一体化”营销服务策略

为争上游客户,一些药店为上游客户提供了“一体化”的营销服务。也就是通过深入细化的品类分析,从产品的引进、营销定位、店员教育、执行落实、绩效考核、效果分析等方面由专业专职人员全程跟进,为上游客户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营销服务,减少客户在终端的人力成本;通过有效的督导考核机制,确保了营销方案的执行及目标的达成。同时,利用终端网络资源,协助上游客户收集终端市场信息,维护市场价格体系稳定。

合作联盟 互惠双赢

文化传播的经营范围范文3

点击关键内涵

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指在工业产品进入大规模消费阶段时,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标准,包括9个行业门类、22个行业大类。

文化创意产业: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的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目前北京市将其分为9个大类,在范围上涵盖了设计研究、生产制造和传播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相关行业。

生产业:根据国内外有关理论,生产业一般指以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为主导的行业,生产业具有经营性和可贸易性的特点,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也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标准,包括6个行业门类、22个行业大类,148个行业小类。

明辨主要关系

生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三者共有的行业交集:(1)这三个产业共同包括的行业如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以及专业技术服务业。(2)生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共有的行业包括:金融业、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业以及地质勘查业。(3)生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共有的行业包括:批发业和租赁业。(4)现代服务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共有的行业包括:环境管理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娱乐业。

三者间的明显区别:(1)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在第三产业范围内,按照不同研究对象,对第三产业所含行业进行细化分组后形成的两个行业集群,不包含第一、第二产业所含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中多数行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同时也涉及书报印刷、文化用品制造等第二产业所属行业。(2)虽然同属于第三产业,生产业更倾向于研究夹在生产与销售环节之间的物流产业,运输、仓储、批发、租赁等行业主要为生产和销售环节服务,是两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而现代服务业倾向于研究金融、信息、房地产、体育产业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传统商业、服务业基础上衍生出的新兴产业。(3)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包含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倾向于设计、文化、计算机服务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创造与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

为满足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规范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统计口径和范围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行业划分,文化及相关产业包括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6方面内容。

在文化产业标准出台后不久,社会上财富的创造越来越多地来源于知识产权的开发及运用,2006年12月北京市在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产业的内容,提出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以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取代了单一文化产业的统计研究。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中不仅包含全部文化产业内容,而且还有全部创意产业内容。

高技术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随着技术转化的深入,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党的十三大提出“注意发展高技术新兴技术产业”的要求,原国家科委将“高技术产业”延伸为“高技术、新技术产业”,从此出现了高技术产业与新技术产业相提并论的情况,高技术产业的概念也由狭义的高技术产业,演变为广义的包括一切新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概念。

2002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了《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确定了高技术产业的统计范畴和统计标准。

而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组织编制了《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共11个领域。由于此高新技术产业分类目录未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因此北京市统计局将此高新技术标准仅用于中关村园区统计中。

生产业与物流产业

物流产业是指为物品及其信息流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制定的《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试行方案)》中的相关规定,物流业统计范围为物流相关行业中在工商登记注册时企业(单位)名称中具有“物流”、“配送”、“快运”、“储运”、“货运”等物流功能,且业务经营范围以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等物流业务为主的单位。

生产业包含了除零售业以外的所有物流产业涉及的行业,同时也将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纳入其中。因此,物流产业是生产业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是在生产业内部更加细化的分类。

洞悉研究意义

经济越发展,产业越细化。应当看到,产业新名词是产业分类不断细化的产物。“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名词其实质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多个基本产业的整合和分组。笔者认为,各种产业分组应突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应有利于分析研究具备较高关联程度的产业集群内部的发展规律,应有利于明确区域重点产业,确保其平稳发展。

如果产业分类中包含区域优势产业,则研究此种产业组合有利于掌握区域内主导产业的规模与规律,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如果产业分类所包含产业多属本区域内欠发达产业,则此种产业组合对区域的适用性偏弱,对于区域内发展资源调配的指导意义及主导行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不强。因此,对于产业新名词的理解与应用,应紧密结合区情展开,我们需要优先关注优势产业,做好与之相关的各项服务,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文化传播的经营范围范文4

关键词:广播电视产业;机遇和挑战;问题;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才开始由“事业”转为“产业”真正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传媒业的领头羊。广播电视是电子技术进步的产物,其信息时代特征显著,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产业与国家文化传播建设息息相关,具有突出的媒体属性。在巨大的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下,广播电视作为现代电子传媒也具有明显的产业经济价值。伴随文化产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产业不断扩大自身的领域和影响,向社会开放自身媒体资源,实现了更大的发展。然而,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正面对着互联网等激烈的媒体竞争,为应对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发挥广播电视产业独特的价值和潜能和打造具有传播特色和特殊价值的大众传媒,广播电视产业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实现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一、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机遇

首先,在未来20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综合国力都会得以巨大提升。广播电视产业是我国综合实力的体现,基于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政治、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进步与发展为广播电视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再次,在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机制已基本确立,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着基础性支配作用,正在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预计近几年内完全可以进入全球经济自由50强的行列,为促进传媒加快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最后,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把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同时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党的十七大拉开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序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我国文化市场。中央对广播电视业的改革非常重视,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必将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挑战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首先,我国广播电视业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总体实力与西方传媒集团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广播电视业所占的份额也相当小,而且区域之间的发展很不均衡。全球化、国际化是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广播电视媒体也呈全球化趋势,西方国家的传媒集团纷纷以各种形式向国内渗透,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与西方传媒的较量时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且,由于我国各地区以及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在区域、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特别要指出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不足,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等给广播电视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最近几年来,国家广电总局部署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2131”等工程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迅速提高欠发达地区广播电视普及水平,缩小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另外,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全新时期和社会变革伟大时期,无论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还是社会结构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转型带来的三农问题、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阻碍着社会的飞快发展,广播电视产业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给广播电视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成为信息交流和传播界新的宠儿,传统的电视内容俗套、缺乏新意,在新媒体前所未有的冲击下,广电产业继续稳步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广播电视产业的媒体成分单一,规模实力难言强大

尽管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已经在实力、规模和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可在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着传媒产业的全面发展。广播电视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实力、规模、质量上参差不齐。我国广播电视的一般事业已经成熟,产业化起步较晚,实力及规模化集团与国际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省级以下广播电视媒介竞争力乏善可陈。由于我国的媒体行业中成分过于单一,广播电视产业只能经营广播、电视和少量报纸等产业。西方媒体大多是混合媒体,既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娱乐、教育等内容,甚至还有石油钻探、航空业、旅游、房地产等媒体之外的业务,就像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传媒集团”,经营范围众多,有许多资源可以共享。而我国目前广播电视产业完全不能实现跨地区、跨媒体经营,使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作用。

(二)投入资金力度不大

电视产业属于智力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电视节目内容制作和创新更进一步,则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过去几十年,广播电视被定为为国家和党的“喉舌”,一直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电视广告收入和有线电视收视费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缺乏经营性收入的激励政策和措施,盈利模式和业务单一,制约着广电的资本积累和产业规模扩张。盈利能力的相对薄弱,使在开发新媒体业务上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电视产业受体制束缚,很快在媒体竞争中居于下风。广播电视产业高技术、高投入的属性决定了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支持。传统的运作方式总体上依靠自身积累发展,对其他相关领域和吸纳外部资源资本的关注很少,无法突破旧体制的框架和解决资金短缺瓶颈,阻碍了广播电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缺乏核心竞争力

广播电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收入,并成为电视媒体的绝对支柱性收入,缺乏多元化经营盈利模式,过度依赖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抑制了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空间。广告市场增长幅度持续减缓,新媒介形态对电视广告的分流作用日渐明显,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培育广播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主体竞争力才是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国现代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有线数字电视为中心的传播网络,以及以电视台为主的内容生产能力为主。面对新形势,应该在掌握市场主动的情况下,合理布局,灵活利用资本运营手段,深度开发受众资源,锻造新媒体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重点突破,抢占媒体市场。(四)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作为“舆论喉舌”,我国的广播电视的事业单位身份使产权关系不清,责权关系不明,产业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需要。电视台和电台作为事业单位,市场准入政策不明确,同时缺乏行业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在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中普遍僵硬,经营和宣传理念杂乱不堪。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其管理机制一直无法与国际规则相接轨,在分配机制等方面依旧需要尝试新的路径探索。

三、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

(一)加强政府监管和完善相关体制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建立明晰的政府监管体系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过程提出的新要求。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减少对产业领域的直接行政干预,把握既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增强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作用,促进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达到产业发展目的。主管部门要遏制电视产业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的出现,以避免对产业环境造成破坏。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已具雏形的产业体制急需进一步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全面深入地推进事业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的分离,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运作,推进广电产业资源资本化和流动化,支持广播电视产业资源和成本的跨区域运营和整合。克服陈旧观念的约束,行业主管部门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时,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整个产业向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核心竞争力,以及向满足技术进步和满足市场需求方向发展。在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电视产业的发展与变革要适应媒体市场的客观环境变化,提高新闻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充分尊重宣传规律,创新宣传理念和体系,实现产业竞争力与宣传能力的同步提升。面向未来,产业化需体现于战略目标定位上,构筑电视产业的长效驱动机制,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单一经济目标向全面发展转变,从而使广电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创新生产内容

“内容为王”,这是传媒业的一条“定律”。在新的传播格局下,传媒的竞争焦点将聚焦在高质量的节目内容上,为此,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其内容实现不断创新,尤其意义重大。创新是创优的前提,近年来,各台节目形态大同小异,内容多样性缺乏,节目克隆和抄袭现象比较普遍,创新动力不足,创优更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广电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型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行业主管部门应鼓励创新创优,定期评选和表彰原创优秀节目与业务并奖励;打造一批优秀的专业频率频道,建立创新创优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节目模式市场;大力治理节目抄袭和克隆,对娱乐节目和电视局实行总量调控,提高创新质量,制订节目版权与模式保护法规。面对新媒体的融合前景,在传统电视生产中,加强对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系统内外的各项必要资源。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及共享稀缺资源为原则,推进横向整合,以空间扩展和战略联盟为目的实施纵向整合。通过优势互补、共享稀缺资源和战略联盟的横向和纵向整合,提升内容生产能力,把内容生产从部门行为和个体行为上升到系统行为。在媒体产业下一轮竞争中,决定因素是创意水平和内容生产能力。只有实现跨媒体经营,充分利用各个资源平台的长项和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源优化配置产生的协同效应,提升内容生产以及创意的水平。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走上信息化发展道路,广电系统要突破传统的传播平台束缚,大力发展增值服务和新媒体内容业务。在这场产业变革中,电视媒体积极寻求内容产品与新媒体经营的契合点,实现跨领域合作、融合、跨媒体发展。

(三)开创多元化经营模式

广播电视媒体应积极分析市场运营环境,突破单纯依靠广告经营,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逐渐拓展业务内容,扩大经营领域,吸取国外成熟传媒集团的经营理念,开拓新市场,创新盈利模式。为了转移经营战略和壮大产业实力,拓展市场空间,不少电视媒体已经尝试发展多元化经营,但许多宝贵的资金投向商业房地产业、大型会展业、旅游娱乐业等。尽管短期内可能获得一定经济效益,这种盲目投资、无序多元化距离主业太远,反而会加大经营风险。合理的多元化创新应当回归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本质,根据传媒经济的发展规律,应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对相关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尤其是随着各种新媒体业务纷纷出现,市场的风险与诱惑同步存在的时候,媒体经济主线更应该被多元化经营牢牢把握,以便形成多元化经营与单一媒体的有机结合,打造以产业链为主轴,以核心资源为中心,以多品牌战略为外延的良好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四、结束语

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当前,加上国外传媒集团的渗透,面对“内忧外患”,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加快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快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内容与服务产品、开创多元化经营模式,为促进广电产业的繁荣发展、实现广电大国向广电强国转变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晓东.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工作思路[J].广播电视信息,2011,(03).

〔2〕刘书茵.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新闻传播,2011,(04).

〔3〕李三强.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的应对策略[J].现代视听,2010,(05).

〔4〕余晴,李曙.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新闻传播,2012,(03).

文化传播的经营范围范文5

不过,对于县市报与社区报来说,由于发行量相对要少得多,纸张成本的增加,并不构成太大的负担,因此,反倒是一个发展机遇。前不久,我曾应浙江报业协会邀请,为全省县市报总编辑作报告,了解到大部分浙江的县市报生存状态良好。而浙江是东南沿海地区,在经济上一向领先发展,浙江县市报的今天,在某种程度上很可能就是内地县市报的明天。在宁波与绍兴等地,由于县治与市区融为一体,县市报如《鄞县报》、《绍兴县报》也就不再是标准意义上的县市报,而兼有了社区报的性质,也就是集中在城市的一个区域发行。

县市报与社区报在西方同样被认为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因此,政府大力提倡扶持小城镇与社区的报刊。中国的县市报与社区报,当然也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与鼓励。可以说,由于县市报与社区报深入基层、渗透到千家万户,更贴近群众,在宣传舆论方面有毛细血管与神经末梢的作用DD对于肌体健康来说,大动脉与中枢神经固然重要,但是毛细血管与神经末梢越细密,显然就越有活力。

小有小的好处

县市报与社区报,都是地方性或区域性小报,也就是只在不大的地理范围面向有限的人口服务。在性质上,县市报与社区报都是小报。

对报纸来说,大小的区别倒不在于版式规模,而在于办报定位。事实,相当一些县市报采用的是对开形式,与所谓大报在外观上没有什么差别。与大报相比,小报的小,不仅是在数量上,而是在质量上,也就是说,县市报与社区报主要的职能是为本地或本区域的读者提供资讯,对公众的服务更具体、更周到,也更亲切在中国现在的报业市场格局下,小报不是替代中央、省、市大报,而是错开定位,是辅的微观为主的报纸。

县市报与社区报与城市报纸特别是大都市报纸以及省报、全国性报纸相比,在经营范围、服务项目与赢利模式上,都有很大差距由于市场相对集中,读者数量与广告客户总量都比较明确,在经营中边际利润效益更明显,容易存活,而且费用与成本都要少得多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一市场中一般没有竞争者。

小报的一个好处,就是不必靠版面多、出版周期密来争取读者,周报或双日刊都可以生存,只要有足够的当地信息,四个版、八个版也没读者嫌少。在采编与经营管理人员上,也就不需要大队人马。在西方国家,类似的小报几个人甚至一两个人都可以经营。

由于目标市场的明确与可把握性强,因此,县市报与社区报的创办,在经济上相对也就风险不大,而且市场开拓的进度快,回报也就更立竿见影。

接近性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特点,如何尽量做到接近读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缩小覆盖范围,村村有报、街街有报。

小报就该小办

国内的县市报,存在的最大误区就是没有准确的自我定位。县市报与中央、省、市三级报纸相比,几乎都是后办的,在办报模式与理念上也就效法大报,至少是效法市报或省报,这使得小报往往在架构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不完全符合当地的情况。而且在有各级大报的前提条件下,县市报本来可以扬长避短,集中提供更大范围的报纸无法满足的本地读者关心的内容。

长期以来,中国报业形成了以中央党报为顶峰的金字塔格局,省报、市报在方方面面都是比照着中央党报、具体来说就是人民日报,来规划设计组织结构与内容形式。有一些县市报与社区报,至今还在按照人民日报县市版或社区版的路数在办,而这种过于政治化的办报方式,并不适合以服务为导向的小报。

小报小办,就是放下架子,把报纸当成一份重点在于报道县市新闻,提供社区信息服务的“有用纸”DDUSEPAPER。县市报与社区报不只是报纸或机关报,而更多的是文化信息服务商,县市城镇与社区的居民,需要一个信息交流沟通平台,每个人都关心自己身边的人与事,让县市报与社区报能够扮演村镇中的集市、企事业单位的食堂、俱乐部的角色。

充分利用价格优势

印数相对较少,版面也不太多,加上有限的人员与办公开支费用,县市报与社区报总体成本较之市报或省报、中央党报都是一个零头,这就使得它们具有了抗击纸张价格上涨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导致的经济压力的弹性。

小报在经营上,也能够充分发挥成本低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压低广告价格,使得大报无法在价格上与之竞争。另一方面,小报与所服务对象的密切关系与穿透力,对于那些对这一特定市场感兴趣的广告客户,能够收到最佳效果。

县市报与社区报只要正确选择广告微利策略,一般都不难找到生存基础。甚至一些没有正式刊号的报刊,依照这一原则,同样能活得很好。以北京的新兴居民区回龙观社区为例,号称五十万人口的新区,没有一份正式的社区报,但是却存在不止一份社区报,都采取的是直投发行方式,主要内容是广告,而且这些广告都是社区中的商业企业,所促销的商品或服务也都集中在本地,对于居民来说是一种有参考价值的资讯。

我以前不止一次介绍过,北京的常住外国人有几十万之多,因此,在北京编印发行的没有所谓正式刊号的外文报刊也就很多。所用语言据我收集到的就有英文、法文、日文、韩文等等。它们也都是按照社区报的模式运作,通过派送或摆放在外国人集中的社区、场所。由于针对性强,这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外文报刊(至少就我所见没注意到有非赢利目的的外文报刊)看上去确实赚到了钱DD因为与北京报刊广告的昂贵价格相比,这些非正式外文报刊的广告价位都很低廉。

客户关系管理优势

县市报与社区报的一大特点,与小城镇一样,就是人际关系更亲密。县市报与社区报与所服务的市场,无论是读者还是广告客户,都是街坊四邻,熟悉、亲切、可信。

小报的服务半径小,人情味浓,便于稳定运行,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客户关系资源管理是现代市场营销中非常重要的利器,而在小报的经营中,可以做到对客户的方方面面都非常熟悉了解,尤其是需求与期望;可以随时调整服务内容与方式,真正发挥船小掉头快的优势。

在西方国家,有一些小报甚至只发行一两千份,但是同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因为只要所服务的群体具备足够高的消费能力,一两千份的发行量同样可以换来可观的广告投入。当然,发行质量的价值是以读者结构与层次的精确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从事报纸经营的人必须清楚地知道并且告诉广告客户自己拥有的是哪些、什么样的读者。如果一份社区报拥有一千位亿万富豪,那么就不愁吸引奢侈品与豪华汽车、游艇、私人飞机的广告。

在报业经营中,无论是发行征订还是广告,赊销都是事实上存在的现象。客观地说,在现行体制下,大型报纸搞发行或广告赊销会导致烂账,因此,有一定的风险。在比较有规模的报社,一般是严格限制甚至禁止搞赊销的。而县市报与社区报的情况明显不同。作为低成本运作的机构,适当的赊销,有利于促进社区的繁荣与发展。有时甚至可以出于公益意图刊发免费的商业广告以培养市场资源,如社区报对于新开张的餐馆与商店就能够以先行刊登广告,用放水养鱼的方式,从长计议。由于县市报与社区报在各自的市场有一定独占性,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垄断经营,只要服务意识强,工作到位,就不难扎下根来茁壮成长。

厂报、校报都可走社区报的路

中国各地有数以万计的大企业或大单位、大学,工作单位与生活区联成一体,构成企业城、矿区或大学城。它们大部分都有厂报或校报,其中只有极少数拿到了正式刊号,更多的则是以非正式报刊的形式,用内部准印证的形式,在事实上发行着。

到目前为止,厂报与校报基本上都是由主办单位补贴开支,以非赢利的模式运作。只有那些有刊号的企业报,才谈得到经营利润。

其实,这些动辄万人或数万人、数十万人的厂或校,对报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可观的市场,只要转换观念,用商业化社区报的策略,完全可以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以西方为例,哈佛大学的校报就搞得有声有色。而中国的几家著名大学的校报,却很单薄而无活力。

庞大的、往往自成一体,俨然一个小城镇或小社会的厂或校,没有量身订制的社区报,不仅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上是一大缺憾,也影响了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

当然,县市报与社区报的发展机遇,还需要政策的扶植与引导。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过程中,似有必要也有责任促进报纸这一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阵地的建设。可以说,报刊品种多多益善,报刊品种越丰富多样,社会就越文明、越繁荣,反之亦然,这几乎是一条真理。

曹鹏博士现任经济日报研究部副主任,河北大学、上海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著有《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中国媒介前沿》、《闲闲堂茶话》、《大师谈艺录》(一、二)、《把脉中国传媒》、《传媒市场创意策划实务》等专著多种,亲手创办与参与创办或改造多家报刊,是若干媒介机构的咨询顾问。作者长期致力于媒介经济与市场研究,欢迎同行联系交流。

电话:13901034346

.cn/xianxiantang

文化传播的经营范围范文6

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

1.立足专业实际,分类指导

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漫无目标,任由学生盲目进行。必须从具体专业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任何一所学校,其专业的技术基础相对于创业而言都存有难易之别。有些专业属于操作层面,便于创业;有些专业属于理论层面,创业不太容易。在教育引导时,必须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于便于创业的专业,教育引导时要注意发挥专业平台对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作用,使创业教育建立在能感觉到的心理平台基础上,增加亲切感,缩短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时的心理距离,减少因不熟悉而可能多付出的成本。同时能使创业教育成为深化专业教育的重要抓手,避免学生因创另类专业成功而对自己所习的专业产生不信任的情绪。对于某些很难进行创业的专业,也不能简单地选择几个项目让学生去碰运气。应注意在原有专业基础上进行职业通用能力的培育,注重拓展和升华他们原有的专业基础。这样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平台上、领域里进行创业思考,能较好地培养所有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拓宽教育的幅度,延伸教育的深度,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2.拉长技术链条,虚实并举

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单纯以“经营”为重点,还是单纯以“操作”为重点,对于职业教育的社会效应而言是不同的。以“经营”为创业导向重点,是许多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的习惯做法。虽然学会经营对于职业学校学生创业来说是重要的,但普遍推广存有很多弊端。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不能简单地变成开商店、卖东西。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不能离开自己的技术基础,理想的选择是“拉长技术链条,虚实并举”,在充分发挥自己所学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学习经营,在培植经营能力的同时,强化专业技术。

紧密结合学生技能基础进行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学习技能大有用武之地,从而坚定他们学习技能的信心,强化他们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否则,离开技能基础进行创业实践,不成功则已,成功了反而会败坏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

3.注重程序规范,强化引导

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植他们的创业能力的同时,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会规范运作、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为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必须强化对学生创业行为的引导和指导,让他们能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组建公司、经营公司、运作公司。否则,不加引导,忽视指导,信马由缰,任其发展。不仅会增加学生学习创业的成本,而且会偏离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初衷,甚至会演变成为追求蝇头小利的功利行为,严重的没有纳税意识,埋下将来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的祸根。

4.实施立体教育,理实一体

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知识层面,必须从创业实际出发,坚持理实一体化原则。课堂教学是学习,榜样示范也是学习,实际演练更是学习。学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必须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双管齐下,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专家辅导对学生进行理论层面的教育,还要提供一定的创业场所让学生去进行创业体验,对课堂创业理论的教育和创业知识的学习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激发创业意识,培植创业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提高。不仅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去学习创业,还要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提升他们劳动光荣、创业更光荣的意识,鼓励学生主动、自觉投身创业。

创业教育的基本路径

1.精心设计,营造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为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学校精心设计,营造创业教育的文化氯围。以“天道酬勤”的校训和“崇尚卓越,超越自我”的校园精神为核心,校园景观大道、实验实训中心、教学楼和创业园等场所展示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创业文化的内涵,通过图片文字形式陈列或实物模型展示或大型标语展贴或音像资料,选用大师、名师、导师寄语以及优秀学生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同时注重专业历史的追溯和未来的展望,辐射专业文化,塑造伊尹(烹调之圣)、墨子(百匠之父)和“扬州三把刀”雕像,感悟崇尚劳动、崇尚技能的真谛。同时,开辟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业。

(1)通过学生专业协会,开办创业网站;建立创业社团,成立创业沙龙;在校报上开辟创业栏目(专版),系列交流、系统介绍创业先进理念、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概况,政府创业优惠政策、招投标常识、创业基本流程、典范的创业计划书等。

(2)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现身说法”,向学生“零距离”面授机宜。

(3)开设创业系列讲座,系统地介绍业内创业成功人士、校友创业典型,聘请劳动部门、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创业有何优惠和扶持政策”、“如何申请营业执照”、“如何纳税”、“如何申请贷款”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创业的途径。

(4)创立创业孵化班,采用活动、过程、情境、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参观、走访、讲授、实训等形式进行心理学、广告创意、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方面培训,传授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社会知识,特别以创业所需的社会知识为重。

(5)开展校内已成功创业的创业之星评比,已涌现了省级创业之星邵文、张波、朱永祥等。

2.大胆改革,开发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1)积极组织老师编写创业校本教材。

编写并出版的创业系列丛书有:《如何创办卤菜店》《如何创办足疗店》《如何创办小吃店》《如何创办美容美发店》《如何创办水果店》《如何创办婚庆公司》《如何创办小型超市》《如何创办学生小饭堂》《如何创办农家乐饭店》《如何创办小旅馆》《如何创办面点店》《如何创办茶社》《如何创办面条店》《我是家政服务能手》《我是餐饮服务能手》《我是美容美发能手》《餐饮老板成功经验谈》等数十本教材。

(2)开设与创业相关的专业课程。

增设“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选修课程,改革《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程,选用由学校参编《就业与创业指导》,着重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激发创业意识。

3.有序引导,规范学生的创业行为

学校对于培育和完善学生创业必须的市场意识、社会适应能力非常重视,对于以学生创业为代表的技能创新活动非常关注和支持。一是学校将学生创业工作列入学生工作计划;二是学校职能部门学工处、团委将学生创业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三是各系各部门党团组织高度重视学生创业工作,将之作为本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四是制定详细进园规则,引导各创业项目良性运转,并定期对进园的各创业公司进行评估,凡不按学校规则运作,出现经营不善,并屡教不改者学校将收回经营权,转租其他项目,模拟市场规则优胜劣汰。举办项目申报听证会,各项目主要负责人汇报创业项目计划书,就市场调研、经营范围、经营风险和规章制度等进行答辩,打分筛选。引进竞争机制,对进入创业园的创业项目进行招投标。最后经过学校创业领导工作小组审核后方可立项,有资质入驻创业园。教务和后勤等部门为创业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各系积极配合创业项目的开展,及时沟通信息,鼓励同学参加,为参加创业的同学提供各种便利。

4.积极扶持,强化学生企业的造血功能

要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不仅需要良好的政策氛围,必要时还要积极帮助,扶上马,送一程。我们的做法是:

(1)设立学生创业基金,帮助一些学生将好的创意变成创业现实。对于市场前景好,创业计划周密,可行性大的创业项目,可由学生向学校创业基金会提出书面申请,经过专家评审后,即可由学校创业基金会帮助其投入资金。学校采取的是“画龙点睛”的资金扶持政策,凡经过学校审核,进入创业园区运作的公司均给予资金上的扶持,以帮助他们“做好、做大、做强”。

(2)学校拿出500多平米营业用房作为学生创业园,解决了公司运营成本中最大的一笔投入――房租;支持一些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减轻资金压力,以确保正常运转。

(3)学校专门安排相关人员与社会企业联系,以帮助他们获得社会资源,增加企业运作的感性认识,使他们的公司能够尽量做到市场化运作。

5.提供舞台,开辟创业实践平台

学生创业需要教育引导,更需要榜样示范的引导。为此,学校专门开辟了营业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实战舞台。

目前入驻园区的学生创业公司共有16家,分别是绿色资源公司、文枫奶点、宅急送扬子津科教园分公司、校源冰食站、博雅工艺礼品公司、恒心服务公司、动漫手绘工作室、丽竿见颖实业有限公司、时尚设计中心、佳雨模特礼仪公司、雅芳直销店、时代先锋电子产品销售公司、艺苑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极速电脑维修服务公司、唯新物业公司、商务文印社等。这些分司主要从事商务销售、文化制作及传播、餐饮制作及销售、综合服务等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的基本特色

1.鲜明的政策导向

一是将各系发动学生创业工作纳入学校的量化考核,并以较大分值考核,加大各系学生创业工作的加分力度,引导各系鼓励学生创业;二是全面鼓励学生创业,将学校的学生“评优评先”与之挂钩。对参加创业的学生优先考虑;三是对创业学生给予政治上的关怀,对于符合条件的参加创业的学生,优先考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来培养;四是对进入创业园区的创业项目,学校不收取租金,从政策上支持学生创业工作。

2.校内创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一是在开展校内创业实践活动方面,将学生专业实训实习作与创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创业调查,开展《创业方案》设计和答辩活动,让学生在校内开展“仿真”创业实践等。二是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市场、接触企业。三是走进社区,开展为民服务活动。烹饪专业学生开设营养学讲座,介绍科学膳食,切配菜肴,上门烹调,进行有偿服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上门为居民修理电脑。四是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短期见习和顶岗实习等。五是来料加工,如烹饪专业学生到富春集团和五亭食品有限公司加工成品,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学生接受三羊玉苑公司玉石加工玉佩,既把消耗性实习转换成生产性实习,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既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经济收入。

3.校内创业与校外创业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