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优秀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音乐优秀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音乐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音乐优秀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教育 音乐教学 重心

一直以来,我国的音乐教学都习惯性地照本宣科,不分音乐类型,而一味注重知识灌输,大大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导致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脱离[1]。目前,新课改针对音乐教学内容,强调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等新颖的教学理念[2]。由此,音乐教学重心逐渐从机械性地注重灌输知识转变为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与培养创新能力[3]。初中音乐教师应明确音乐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素质教育的重心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音乐教学重心转移的体现

(一)学生重心地位的转移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从过去的单向灌输逐渐演变成师生双向的交流。教师须根据音乐教学目标,充分钻研现代教学理论,还原学生主体,回归到学生本位上来。特别是在音乐鉴赏的课堂上,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感受和兴趣倾向,对学生的认识能力、欣赏能力给予认可,主动与学生交流,平等沟通。

(二)教学目标由传递知识向塑造人格转变

仅仅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方向,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这些都对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有着重要意义。音乐学科是运用独有的旋律来构成艺术形象的,青少年都具有想象力丰富、好奇心重等心理特点,而且思维能力仍处于逐步发展之中,可塑性很高。因此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树立审美观最重要的基础阶段。音乐教育不应被纳入“应试教育”的体系中,新课改后的音乐教学显然应更重视艺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三)教学方法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移

如果音乐教学仅仅满足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而忽略音乐素养的培养,那么这样的音乐教育是收效甚微的。音乐是艺术的一个类别,其教育应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过去的音乐课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填充式地讲解音乐知识,而对学生音乐情感、鉴赏方面的培养相对薄弱。新形势下的音乐教育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教授模式,走出封闭的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只有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同音乐融为一体,主动探索、体会、领悟时,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充分体验不同的音乐类型都具有魅力,期间教师应起到指导和建议、创造条件和提供方便的作用。

二、实现新形势下音乐教学目标的关键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京师范大学曾经作过一个问卷调查,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示会因为喜欢某些老师的讲课方式进而喜欢他们所教的学科。“亲其师,信其道”。由此可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来实现。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们主动地投入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去,从中体验和领悟到音乐的美感。这种教学氛围的建立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思。比如,教师可善用眼神,以亲切的态度、真诚的赞扬等缩短师生距离。此外,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必须确保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自身只是策划者与欣赏者,并不是评委。只有用心欣赏学生,并指导其钻研与创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创作能力。

(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1.活动式的课堂教学

音乐可以结合多种活动来表现,例如演唱、演奏、歌舞,甚至还有音乐剧、音乐故事、伴乐诗朗诵,等等。这些活动形式都可以运用到音乐教学当中来。比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可搭配上张若虚的诗词,旋律意境优美,诗词古朴典雅。聆听时仿佛在欣赏一幅清新的山水画,仿佛看见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这种形式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更从内心感受到音乐的震撼力,激发起对民族传统音乐的热爱。又比如学习《黄河大合唱》时,可配上一张乐队演奏的VCD,从视觉上加深对乐曲的澎湃感受。

2.科技化设备的使用

音乐欣赏课是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进行鉴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水平目标的课程。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对艺术作品进行播放与讲解。例如在欣赏《化蝶》时,可以让学生先听一遍乐曲,随后播放相关的影视或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和情节,再让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写下自己的感触和看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既达到了音乐鉴赏的目的,又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音乐知识、历史知识,还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大量的教学案例也说明,学生对于观摩影视资料非常感兴趣,生动的影像与丰富的背景资料能够激发出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新形势下,初中音乐课堂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审美观的课程,势必因其具有美育教育功效的承载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初中音乐教学的重心应是立足于美育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视音乐,教师结合教学经验拓展教学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感知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高海霞.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911,(16):137.

初中音乐优秀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特点;现状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还是比其他孩子更优秀,所以现在学前教育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学前教学的质量。在音乐方面的教育也是学前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为幼儿音乐感悟是具有先天性的,因此一旦加以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就能比较容易被培养出来。这就说明了现代社会要求更加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从一定程度上要求了中职院校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才能培养出更多新时期学前教育工作人员。但是现目前中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这就要求要不断完善和研究更多的教学方式,提高音乐教学的课堂质量。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

1、过于追求其学科性

现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教学都是围绕具体教学学科为中心开展教学的。由于音乐教学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过于追求音乐教学的学科性,这就轻视了每个学科存在自身的联系。因此比较传统的音乐教学都是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乐器的弹奏技巧和声音的发声技巧,通常老师判断学生的音乐能力就是通过这两个技巧,从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来讲,这种方法是比较有优势的。但是学前教学专业并不是以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而是能够教书育人的老师,所以在课堂上过分追求这两种技巧并不实际,应该将重心放在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将技巧传达给学前儿童。由此可见,现在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前音乐教学的老师还没有转变意识。

2、教学过程中不能有针对性教学

经过实践的学前音乐教学案例中发现,现在学前音乐教学中一些比较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儿歌伴奏和识谱能力的培养。但是培养学前教育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唯一的目的就是培养专业的幼儿音乐教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教授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不重视学生的欣赏技巧和即兴伴奏能力。或者对演唱和伴奏的要求过高,几乎忽视曲目教学的重要性。如果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教学问题,没有一个能够全面处理的能力,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由于现在许多中职院校并没有重视根据现实需求和社会变化转变教学方式,一味地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所以就造成了教学内容与现实要求相背离。再加上不能够为中职学生提供可以实践操作的机会。并且教师还不能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实际情况比较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忽视要将实践和理论相统一。通过对幼儿园的调查,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园的大部分毕业于中职院校的老师自身素质不高,且教育责任感不强,因此,现目前中职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这就导致了中职院校的学生不能掌握教学技巧。

3、专业与就业不对口

现代很多中职院校毕业的大多数学生掌握学前音乐教学的能力不足,水平和能力都不达标,所以幼儿园更愿意聘请具有专业教学能力和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由于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的教学经验,所以一旦进入幼儿园是不会直接涉及到有关教学方面的工作,都是必须要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其中工作的内容就会与自身学习的专业之间有很大的出入。有些学生学习到音乐知识之后没有地方施展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教学能力也会降低。现在重视院校没有充分考虑到音乐教学和学生就业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办法施展才华。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特点

1、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为中职学生要完全掌握知识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理论知识积累和动手能力操作,才能将所学的知识更加得心应手,熟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有非常高的动手能力,不能一味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过关,必须监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

2、学习的内容较多

一般中职院校的学生要全部掌握音乐知识要花费一到两年的时间,除了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舞蹈、美术知识之外,还要学习语、数、外和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所以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精力就相对要少一些,其中音乐的学习还包含了许多内容,例如钢琴、儿歌、声乐等等与音乐有关的知识,其中比较关键的内容就是钢琴的学习,钢琴教学的内容比较复杂,而且大多数学生没有坚实的钢琴学习基础,大多数学生都需要从最基本的知识学,可想而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

三、结束语

通过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特点与现状进行探讨,得出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主要归结于教学缺乏针对性,过分追求学科性,专业不对口等等问题,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为幼儿园提供音乐水平能力较高的教师,从而增加中职学生的就业率。

作者:高露露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康修珍.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5,10(17):161-161.

[2]羊捷.强化理论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导报,2015,(8):90-91.

[3]古晓琳.以工作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新模式[J].科教导刊,2013,9(22):102-104.

初中音乐优秀教学案例范文3

一、音乐剧进入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1、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在课程设置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念,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个人成长意义,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有助于个人发展的助力。罗杰斯认为“学生们各有其求知向上的潜在动力,只需在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音乐剧进入课堂教学目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剧本编写、舞蹈、编配音乐、舞台灯光、道具,还是排练方式,都要求每位学生要参与到活动中,并且每位同学都有确切的任务,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在音乐方面得到发展。

2、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音乐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马斯洛所提出的“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认为人性的显著特点是“持续不断的成长”。人一生的过程就是学习、成长的过程,自我行为的目的动机不断引导着人自我知识结构趋向完美。当一个人不满足于自己作为一个平庸者时,那么他就需要超越自我。这种理论重视人的潜能的发挥,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具有个人超越的特征,正如朱小蔓所说的“音乐教育可以使人持续的追求完满和超越中获得满足”。(朱小蔓,音乐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107.)音乐剧进入课堂教学,需要每位学生分担具体的任务,其中的每项任务都需要学生去不断努力分析、解决,最终完成任务。每一次都会面临新的问题,每一次都是对自我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的挑战,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完成。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活动过程中,每位学生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承担的任务重中,通过角色的担当,把自己融入到任务当中,这是一个“忘我”一次情感旅程,是一次不断自我超越、发展的过程。

3、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包括艺术教育、人格健全的培养。艺术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素质教育,学生通过音乐剧的参与、实践,可以发展听觉、视觉、运动觉多种感官能力;培养对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尚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艺术形式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能作用。健全的人格更是现代社会人类必需具备的,人格心理学认为人格的社会性是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人都要生活在人类社会中,都要与他人交流与合作,适应社会生存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音乐剧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综合性极高的艺术,对学生的发展提出的全方位的要求:学生对音乐、舞蹈、剧情较为深刻的了解;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演唱、舞蹈与伴奏、与服装、与灯光等多方面的,立体的、多维的合作,这在无意识中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学生还需要综合的社会性、人文性知识,对剧情所要表达的内涵有深刻的把握,每部作品都是在特点的历史时期,针对特殊的事件,作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对事件加以描述和评论创作出的综合艺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通过音乐剧的参与、实践,可以使学生通过艺术想象、表演,再现作家创作作品当时审美观点,同时通过学生的二度创作,给作品以新的理解与阐释。这种实践性、综合性极高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维模式,为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综合性——音乐剧的特征

1、音乐剧的定义

音乐剧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说:音乐喜剧,又名音乐剧。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由喜歌剧及小歌剧演变而成,它熔戏剧、音乐、歌舞于一炉。《外国音乐词典》写道:音乐喜剧(Musical Comedy),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英国)的一种相当于轻歌剧的体裁,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中缀以说白。(汪启章,顾连理,吴佩华,外国音乐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音乐剧”(Musical)又称“音乐喜剧”是一种戏剧表演形式,具有激感、给人乐趣的特点。情节简单但不落窠臼,伴有音乐、舞蹈和对白。它源于世纪许多娱乐形式:如杂耍表演、喜歌剧、滑稽讽刺剧、歌舞杂耍表演、童话剧和黑脸歌唱团表演。(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1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根据以上几个词典的定义,音乐剧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故事情节为一体的综合表现艺术,演出要素包括舞台表演、服装、道具、灯光,创新,它以音乐为灵魂的综合表现艺术形式。

2、音乐剧中的音乐特点

音乐剧中音乐主要是音乐对白和歌词,通俗易懂:音乐具有多元化特点,有古典音乐,通俗音乐、流行音乐和民间音乐;歌词大部分反映具体社会的人类生活;运用的音乐演唱方式有流行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表演方式很适合中学阶段的学生。

3、音乐剧的故事情节选择标准

实现这个教学活动至关重要环节就是选择恰当的音乐剧内容,必须结合中学音乐教材: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剧的文学性、音乐性、交响性、戏剧性,故事情节;作品要突出戏剧性:剧本可以采用改编古典或当代优秀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其他艺术,或是把课本相适应的内容转换为音乐剧本,或者根据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编写剧本。让学生亲自动手编写音乐剧的剧本。对学生来说,在创编剧本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掘。

4、音乐剧的音乐与剧情的巧妙结合

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体、没有确定的语义艺术。剧本是以文字的书面形式展现的艺术,文字擅长描述情节、过程、人物心理,具有明确的意义。根据人类情感表达的确定性,音乐与文学语言都属于语音艺术,有许多共同点,都是通过音频、语速、音量、音色等声音手段表达情感。音乐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要素具有明确的语义内容,比如说表现欢快、热烈、焦急、烦躁、心慌、愤怒等情绪时,音乐和文学语言是一致的,音乐速度都很快、音符密集、音调较高、声音不柔和,粗糙。根据这个原理,把文学内容与音乐音响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音乐的表现要素来展示音乐的情感内容,对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情绪有深刻的理解能力,这样就可以把音乐与文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责任分工——音乐剧教学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

迄今为止,在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中,与音乐剧内容教学的相关教材较少,因此音乐剧进课堂的实施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过程的伙伴、学习内容的监督者,教学任务的执行者。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教学内容一音乐剧的选择、音乐、剧情发展;教学活动的组织一了解学生的特长、适合什么样的角色,任务安排;教学活动的流程一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展示等等任务。

1、教师的任务

(1)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认知发展特征,选择合适剧情的音乐剧,一定要与学生的音乐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相适应,适合中学生年龄段的作品,选取符合学生年龄、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

(2)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对音乐剧的教学要有全盘意识,起主导地位。教师要了解所教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具有哪一方面的艺术特长。有些学生长于音乐表现、有些学生喜欢文学创作、有些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较强,有些学生善于人际交流、协调沟通能力强。根据每位学生的特长分配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发展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教师在活动中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维持者”,更是学生的“鼓励者”,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进行故事创编、配乐、表演,让他们参与到作品的创造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创新能力、表现能力,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教师要全面掌控学习活动的细节、过程和展示演出的时机。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分析一剧本选择;学情分析一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教学教法分析一学习活动的展开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如何引导、理解、学习、掌握、练习、巩固等环节。课后总结与反思,分析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2、学生的任务

音乐剧的学习是全部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是学习活动的“执行者”、“掌握者”。既是自己学习、实践的过程,也是小组学习的合作者,在活动中要负责完成自己的任务。

(1)编写剧本组,音乐剧剧本编写的内容要求剧本:内容与初中音乐课本内容紧密结合、与学生日常生活有联系、适合中学生表演剧情内容、适合舞台表演、有故事情节、有戏剧冲突、人物性格鲜明,剧本编写的语言要求:语言要适应演唱,尽量押韵、朗朗上口,所要表达的情感与音乐表达的情感要一致。演出时间在30分钟之内。

(2)舞台表演组,音乐剧的舞台表演有演唱、道白、对话和舞蹈。表演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准确的阐释剧中角色的心理特征,同时要在课余实践苦练演唱、舞蹈等基本功,在排练中要神形兼备,表演到位。

(3)音乐编配组,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在演员演唱、舞蹈时间配以恰当的音乐,需要改组注意力高度集中,随时关注剧情演出的速度。

(4)服装道具组,音乐剧进课堂的服装和道具并不是真正商业演出意义上的服装,而是应着眼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着装情况,根据剧情的要求用服装把人物的性格区分开来,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一些。

(5)舞台、布景、灯光调度组,光与色的变换可以烘托剧情、制造戏剧氛围、塑造人物形象、带动剧情转折等功能。在活动中,改组同学要利用音乐教室的实际客观条件,利用彩色纸,塑料等日常生活中可以方便找到的物品制作灯光、布景和舞台灯光。在音乐剧排练和演出过程中,该组的同学要不断跟踪剧情的进展变换灯光,为剧情发展做好协助工作。

四、情境体验法——音乐剧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

情境—体验模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审美人格,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让学生的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验音乐剧中各种角色或情境的模拟活动。如人物模拟活动(角色体验)、情感模拟活动(审美体验)和场景模拟活动(活动体验)。情境—体验学习拓宽了学生认识和创作音乐的渠道。其重要价值不仅在于学会了体验音乐的情感、获得某种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获得对音乐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操作程序包括以下三个程序:

1、创设情境阶段

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展示、音乐渲染、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用语言、或色调对故事的情节做大致描述:故事发生的什么时间段,剧中有几个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矛盾和冲突在情节进行的那个时间段发生。对所要运用的音乐风格和类型要有大致的说明:中国作品通常用民族调式,乐器可以采用西洋乐器、也可以采用民族乐器。演唱方式要明确运用独唱、合唱、重唱、齐唱,演唱方法可以是通俗唱法、或流行唱法。服装和道具运用何种颜色、样式。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明确所要编排的音乐剧的大致的风格。

2、情感体验阶段

可通过参加编写剧本、演唱、舞蹈、编配音乐、舞台灯光设计、排练、表演等活动体验。学生编写的剧本直接进行排练,不断修改、完善演唱和舞蹈。舞台调度组的学生要根据剧情的变换调节(灯光)布景。使学生在音乐剧的综合艺术气氛中进行学习,学生的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当中。

3、总结转化阶段

音乐剧的教学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和学生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活动中的不足,并且提出改进的方法。通过音乐剧的学习,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做到情理的统一,并使这些情感体验感受得以转化为理性知识。

五、音乐剧进入课堂教学的意义

1、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得到提高

音乐剧的综合艺术形式可以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把听觉、视觉、运动感觉、触觉融为一体,扩大了学生接受外部信息的通道。通过编剧、排练、演出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进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励。

2、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开启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需要根据音乐剧的情节内容编写剧情内容的剧本,编配舞蹈、播放音乐。这些都需要学生对启动多方面的审美能力:音乐听觉审美能力、文学思维审美能力、舞蹈形体审美能力以及舞台视觉审美能力。通过音乐剧这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3、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

以学习者的发展为中心是教育的责任使命所在,而学生的参与性则充分显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音乐剧教学活动中,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任务,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需要每位主体要强化自己的责任感。

4、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开发

艺术家对生活进行高度的总结与概括,是人类情感和思维的反映,具有很强的创造性。音乐创造性是创作一表演一欣赏三位一体的艺术,音乐剧教学融合这三位一体的这种特征,既发展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表演能力、和欣赏能力,又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5、有利于教学知识的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率